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錦集7篇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模板錦集7篇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4個班的地理課。由於我是產假後才接手這些班級,所以對班級的認識還比較有限,僅管帶著小孩上課很辛苦,但我還是儘量擠出時間多方面瞭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瞭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2

一、教育教學任務完成狀況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3)、(5)、(16)、和(20)班地理課的教學工作任務。在我和全體學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較圓滿的完成了學段教育教學任務。

二、主要經驗

首先,在高一,在本學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礎知識部分,規範學生上課紀律及完成作業,糾正學生學習地理沿用國中的方法。我做了補救措施: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學案和資料,改好、講評學生的作業。在本學期高一地理教學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我發現學生普遍有上課紀律散漫、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應付周測、段考不認真等狀況,因此,針對這些普遍現象,我制定了下學期的工作方向為糾正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課堂效果這三大方面。對做得好的班級、個人及時表揚和鼓勵;每次測驗、月考之後進行排行,務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高中地理教學要以讀圖、分析為基礎。引導學生聯絡身邊的實際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對地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透過一學期教學,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提高。

最後,在群眾備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鬆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購圖潛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

三、存在問題及改善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

1、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4、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總之,我要不斷改善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經驗,查詢不足,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回顧xx——xx年的地理教學工作,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6個班的教學任務。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將一年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三、積極認真參加集體備課活動

在每半月定期參加教研組活動,研究探討課程教法、學法,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主要章節的學習上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的方法,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工作。

四、積極參加廣州市、區組織的各種教研活動 在教研中我學到了新課程實施的意義,方法等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五、主要經驗和教訓

一、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

地理概念和規律是地理知識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關注地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學習地理規律。既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避免靠單純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地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要使學生學的更好一些,並且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要求其過高過急。

二、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

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如氣溫在冬夏季節的分佈規律,降水的分佈,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三、培養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應通過讀圖、學生練習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必要的講解。做練習時,要求學生弄清地理事實,獨立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能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

四、考核不是僅停留在成績上 在重視考試的同時也要形成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

六、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內容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一、 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加強教學改革,引入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 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

四、 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五、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4

光陰飛逝,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圓滿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學科工作任務,並取得了必須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鑽研業務。

我擔任高一4個班的地理科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鑽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我經常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和他們一齊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將認識主體置於問題情境中,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裝置,設計製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昇華為興趣。透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成學生對新知識好處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在充分地經歷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發展發生和變化規律。

三、致力於地理教學的優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的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深刻性。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注重作業批改的及時性,經常當面批改,個別輔導。

3、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與橋樑。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援。並鼓勵學生用心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後教學工作的推薦:透過前應對試題的分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鑽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識與理念的結合點,自然地理思想與地理方法的嵌入點,憑藉教學手段、方法,在教學地理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從而到達學習地理、應用地理的最終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動中解決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想法,是對地理概念、命題、規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質認識,是地理中的智慧和靈魂。所以,領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要鑽研教材,把握知識中蘊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透過傳授知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地理方法,思考問題的地理思想。學生在學習了地理知識的同時,更能領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練的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應用,真正到達活學活用,使教學理念轉變,促進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地理知識探索有效途徑。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他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2、多一些過程探究,少一些知識陳列。地理知識起源於生活,是從實際應用中逐漸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構成的系統的、嚴密的學科體系,地理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開放的思路,就要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地理知識生長的基礎,對知識的生成,講授多一些過程性探究,透過學生主動性探究來理解知識的構成、發展和最終定義,對學生地理思維的構成、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個性是講難題時,我常常會讓學生上講臺上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學生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大家去理解,去決定誰是對的,誰的方法最簡單。我發現有很多的同學樂與表達並與大家辯論。而實際教學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淺、簡單、枯燥的誦讀、機械式的演練教學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層次的內涵,使地理教學浮於表面,不利於學生應對新理念指導下的檢測,不利於今後的教學和學生地理方面的發展。

3、多一些以生為本,少一些教師中心。高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是十分高的,尤其是對貼近他們的生活,有必須感性經驗的學習素材,更能煥發出極大的學習用心性和主動性。但長期的教師中心式的講授,會挫傷學生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習的被動和教學的困境。地理學習中結合知識多創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於問題之中,容易啟用學生已有經驗和地理知識,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現的思維品質,對地理學習有推進作用。以生為本,破除教師中心,要始終成為地理課堂實施教學的首要策略。

我認為讓學生髮自內心的喜愛地理,樂於學習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時間匆匆而過,回顧本學期的高一地理教學工作,本人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並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使自己在教學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現將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重點抓好四個環節。

1、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儘量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

2、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特別是學校推廣了洋思中學“先學後教”的教學思想,通過思考,結合自己學生的情況,發現以前上課時講的還是有點過多。以後可以少講多練。

4、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地理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

二、提高學生素質,力抓課後輔導工作。

現在的中學生還是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我在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並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首先是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讚美著手,激發學生對中國的地理環境、風土人情等認識、理解。故此,還進一步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及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提出的問題和現象,並自行設計或補充一些學生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地理問題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課內容的豐富多彩和智力價值,增強學生的求知慾。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出成績。

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首先,在我帶的地理課上,將“人地關係”作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問題和地理事物,儘可能啟發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係”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掌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絡,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掌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係,從而改進了教學方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分析歸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並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介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國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並經常督促檢查,養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認真組織開展複習、測驗、考試組織課外活動等。側重於教會學生了解自然地理知識與人類社會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地球環境、大氣、水、地表形態的塑造及其陸地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學生多種興趣愛好,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儘管在一年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現代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學工作中課堂語言尚存在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等問題,這些問題尚需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6

本學期我在高一年級從事四個班級的地理教學,現在已經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完成兩個模組的教學任務和三個模組的複習,面臨學業水平考試的過關,現就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情境教育實是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運用生活化的情景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學習目標達成的從而更好地將學生引上自主學習的軌道,全面發展學生的能力。地理教學中必修一側重於自然地理的學習,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環境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與人類活動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必修二側重人文地理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些。必修三側重於以區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案例教學為手段,最容易實現情景教學。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這兩個基本理念,新版本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夏荷生與生俱來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儘量選貼近生活的事例,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地理,從中體驗快樂。

比如在講必修一第二章中《天氣系統》時,對於冷鋒的講解,讓學生自己進行感悟昌吉秋天的天氣特徵,“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利用前後幾天的一次天氣變化來感受降水過程和氣溫變化來進行鋒面知識的學習,因為學生有自己的親身體驗,所以教學效果還不錯。這樣,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地理事物的能力。

還有,在講必修一第四章的“營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中的外力作用時,我將外出旅遊的額爾齊斯河旅遊景點的一些圖片展示給學生,接著提出老師和學生都要用“地理眼”來看問題,觀察河流上游、中游以及下游,老師提示學生看十塊的大小,水流速的急緩,河道的寬窄,河道兩岸的陡峭程度等,通過形象感知內外力作用,通過歸納總結在應用中深化知識,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凸顯學生學習生活化地理的新課程理念。

第二, 利用實物、圖片、身邊的所有能用的物品,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

比如我們學習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我用衛生筷子來演示,我用書籍演示岩層向上拱起和向斜彎曲。用衛生筷子演示背斜成谷的原因時,筷子不但能彎曲,而且還有可能折斷,得出結論: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侵蝕成谷地。逆推向斜槽部受擠壓,岩石性質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又如,人文地理側重於方法的探究,教材中的案例離我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的太遠,所以,我就拿學生身邊比較熟悉的案例來替代,同時配以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的目的.。在講農業區位選擇時,我用身邊的案例鷹嘴豆,學生對此比較熟悉。

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在材料中讀取資訊的能量,一舉兩得,目前的大學聯考就是考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是要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內心感受和困惑。新課標中要求學生關於教學目標的描述,最重要的過程性目標,因為過程性目標具有多元化的價值。如果學生有了過程,就有了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能力生成;有了過程,就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有了過程,就有了情感態度。

第三, 必須精準教學,讓學生形成“先入為主”的最早認知。

教學講究科學、精準,切不可疏忽大意讓錯誤根植於學生大腦中,難以糾正,在知識的梳理、問題分析、習題剖析等發麵注意做到語言精煉、條理清晰、思考全面、表述科學,讓科學思想和科學智慧“先入為主”,有利於學生科學智慧的動態生成。

比如,在講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大氣的受熱過程》時,學生對於這部分抽象的地理知識難以理解。我就用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為例,青藏高原地區的特徵是高寒,影響因素是高海拔的地形地勢,這些抽象的難懂的語言,通過一張圖片就可以輕鬆搞定,一張藏民和懷中抱著的小孩的照片,兩張臉有著截然不同的顏色,媽媽爸爸的臉膛發紅,小孩子的小臉膚色是白,我問:“父母與孩子的膚色差別如此之大,為什麼?”生答:“晒得。”也有答:“紫外線強”的緣故。我接著問:“這說明什麼”?生答:“青藏高原太陽光照強烈”。我又追問:“為什麼”?學生:“海拔高,空氣稀薄,降水少,多晴朗天氣,大氣的削弱作用弱”。繼續追問:“我們昌吉地處準格爾盆地,海拔低,為什麼我們這裡夏季太陽輻射也很強?”生答:“夏季白天長”。學生結合第一章的內容回答問題。

我又繼續問:“我們當中有同學家住鄉村,那你說說看,昌吉市和郊區或鄉村比較,地面的建築物、綠色植物有無差別?有。那麼與其所在地的溫度又有何關係”?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市區的溫度高與郊區。“那又是為什麼呢”?“市區的交通工具多,說明排放的尾氣多”。“此外市區高樓大廈多,硬化的路面多,吸熱快導致升溫也快,所以氣溫高”。“氣溫高氣流會出現怎樣的運動”?“上升”?“結果呢”?“會成雲致雨”;所以我們可以把昌吉市叫“幹島”或“熱島”,“雨島”或 “溼島”,還可叫“煙霾島。我接著問:“昌吉市區夏季天氣悶熱時,我們常常盼望能下一場大雨,就能緩解酷暑,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陰雨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強烈,尤其是雲層的反射作用”。此外,還有其他因素嗎?學生們又開始議論,昌吉市區與二宮鄉比較,哪裡的空氣更清新?當然是二宮鄉了。這說明什麼因素的影響?

經過步步設問,影響光照的影響因素是:太陽輻射、白晝長短、天氣狀況、海拔高度、大氣的汙染狀況,這樣可以給學生呈現清晰的思路。只有把生活引入地理課堂,把“是什麼”的老師講授式的稱述地理知識變為“為什麼”的探究式的策略研究地理知識,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就可以把機械式的學習轉變為有趣的、探究式的研究性學習當中,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距,改善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

我們在教學時,設計的問題只有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學生才求職的慾望,也就是遵循維果茨基所說的:只有跑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這就是要求地理教師佈置教學任務時,儘量使教學任務的難度處於中等水平,依靠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能獨立解決,但是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就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在最後的探究結論上,必須給學生出示言簡意賅的答案。不然學生對知識到底怎麼描述、怎麼表述模糊不清,那麼這種教學還是無效的。

第四,歸納分析、構建知識體系。

我們的教學最後的結果就是讓學生對本節內容、或者本章內容、乃至一本書的內容都有一個清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必須將零散的知識點用一條線構築起來,只有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那在做題時才會遊刃有餘。那麼學生自己當然是不具備建立知識體系的能力,此時必須藉助老師的幫助,每學完一節內容,我都會在黑板上板書本節內容的框圖,一章甚至一本書的內容學完後,我會在黑板上把本章內容在進行一次知識體系的框圖,把知識之間的因果關係、內在聯絡再次梳理,給學生一個完整、全面的框圖展示,讓學生腦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在綜合運用知識時就能迅速調動運用地理知識。

最後,歸納分析、構建知識體系。

我們的教學最後的結果就是讓學生對本節內容、或者本章內容、乃至一本書的內容都有一個清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必須將零散的知識點用一條線構築起來,只有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那在做題時才會遊刃有餘。那麼學生自己當然是不具備建立知識體系的能力,此時必須藉助老師的幫助,每學完一節內容,我都會在黑板上板書本節內容的框圖,一章內容學完後,我會在黑板上把本章內容在進行一次知識體系的框圖,把知識之間的因果關係、內在聯絡再次梳理,甚至上完一本書之後,我也要把一本書的主題內容給學生在黑板上完整的板書框圖,讓學生腦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在綜合運用知識時就能迅速調動運用地理知識。

高一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7

本學期我在高一年級從事四個班級的地理教學,現就一年來的工作進行反思:

第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地理教學中必修一側重於自然地理的學習,研究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環境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與人類活動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倡導“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生髮展有用的地理”這兩個基本理念,新版本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發展,充分發揮夏荷生與生俱來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儘量選貼近生活的事例,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地理,從中體驗快樂。

比如在必修一第一章地理教學時,精心備課,講練結合,知識體系完整,但是學生一上高中,就接觸最難的地理部分,學生學得比較認真,老師課堂上除了講解之外,還讓學生練習,動手畫圖、計算、做筆記,掌握的還可以。但是,現在回過頭在複習時,發現有的知識學生還是不清楚,反思自己的教學之後,認為還是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不能讓老師越俎代庖。

再比如在講《天氣系統》時,對於冷鋒的講解,讓學生自己進行感悟昌吉秋天的天氣特徵,“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利用前後幾天的一次天氣變化來感受降水過程和氣溫變化來進行鋒面知識的學習,因為學生有自己的親身體驗,所以教學效果還不錯。這樣,不但鞏固了地理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地理事物的能力。

第二,利用實物、圖片、身邊的所有能用的物品,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

比如我們學習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因,我用衛生筷子來演示,我用書籍演示岩層向上拱起和向斜彎曲。用衛生筷子演示背斜成谷的原因時,筷子不但能彎曲,而且還有可能折斷,得出結論:背斜頂部受張力容易侵蝕成谷地。逆推向斜槽部受擠壓,岩石性質堅硬,不易被侵蝕,反而形成山嶺。

又如,人文地理側重於方法的探究,教材中的案例離我們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的太遠,所以,我就拿學生身邊比較熟悉的案例來替代,同時配以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方法達到新課標的要求的目的。在講農業區位選擇時,我用身邊的案例鷹嘴豆,學生對此比較熟悉。

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在材料中讀取資訊的能量,一舉兩得,目前的大學聯考就是考學生的綜合能力,就是要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內心感受和困惑。新課標中要求學生關於教學目標的描述,最重要的過程性目標,因為過程性目標具有多元化的價值。如果學生有了過程,就有了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能力生成;有了過程,就有了舉一反三的能力;有了過程,就有了情感態度。

第三, 精準教學,讓學生形成“先入為主”的最早認知。

教學講究科學、精準,切不可疏忽大意讓錯誤根植於學生大腦中,難以糾正,在知識的梳理、問題分析、習題剖析等發麵注意做到語言精煉、條理清晰、思考全面、表述科學,讓科學思想和科學智慧“先入為主”,有利於學生科學智慧的`動態生成。

只有把生活引入地理課堂,把“是什麼”的老師講授式的稱述地理知識變為“為什麼”的探究式的策略研究地理知識,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來解釋或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就可以把機械式的學習轉變為有趣的、探究式的研究性學習當中,只有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距,改善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了基礎。

我們在教學時,設計的問題只有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學生才求職的慾望,也就是遵循維果茨基所說的:只有跑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這就是要求地理教師佈置教學任務時,儘量使教學任務的難度處於中等水平,依靠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不能獨立解決,但是在老師和同伴的幫助下就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老師在最後的探究結論上,必須給學生出示言簡意賅的答案。不然學生對知識到底怎麼描述、怎麼表述模糊不清,那麼這種教學還是無效的。

第四,歸納分析、構建知識體系。

我們的教學最後的結果就是讓學生對本節內容、或者本章內容、乃至一本書的內容都有一個清晰的、完整的知識體系,必須將零散的知識點用一條線構築起來,只有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體系,那在做題時才會遊刃有餘。那麼學生自己當然是不具備建立知識體系的能力,此時必須藉助老師的幫助,每學完一節內容,我都會在黑板上板書本節內容的框圖,一章內容學完後,我會在黑板上把本章內容在進行一次知識體系的框圖,把知識之間的因果關係、內在聯絡再次梳理,讓學生腦海中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在綜合運用知識時就能迅速調動運用地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