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

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有二個知識點:

1、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一條主線。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於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我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教學過程,從學生喜愛的謎語為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表述上感覺也有些欠缺;有個別學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2

這節課終於上了,感覺比想像中好,但難點還沒有很好地解決。下面我談談這節課我是怎樣設計的,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一下,讓難點得以很好地解決。

一開始讓學生看一個《猴子撈月亮》的故事,通過情境提出猴子為什麼撈不到月亮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從而引出課題,接著讓學生拿鏡子自己照一照感受一下鏡子照出的像有什麼特點。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鏡面對稱的特點——像與物體前後上下方向不變,左右相反。然後通過讓學生出來對鏡子照一照、兩個學生一個扮照鏡子,一個扮演映象來驗證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同時也解決為什麼左右方向相反難點(因為它們是相對的)。接著做兩個小練習來了解一下他們對學習重點的掌握情況。接著問:是不是隻有人照鏡子時才會有這樣的特徵呢?通過這個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然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個漢字、數字、算式在鏡子上照一照,再次讓學生感受到物體在鏡中的鏡左右方向相反了。然後做一些搶答題,出示鏡面數字、漢字、算式,讓學生說了原來的數字、漢字、算式,重點分析6、9的映象與原來數字的對比。在這個練習中出現了一個鐘面,開始引出這節課的難點——看鏡面時間寫實際時間,但在這裡花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把這個難點解決,導致這節課精心準備好的圖片欣賞環想,鏡子的作用,課後拓展題沒有按時完成。

回想這節課,一直都很順,為什麼難點沒有解決?我反思原因可能是在定鐘面時間這個環節裡,我沒有遵循從淺入深原則,一下子就出示一個鏡面上是7:05分的`鐘面,把學生一下子難住了,我就讓學生在我下發已畫了刻度線的鐘面上寫畫時針和分針,然後有鏡子照一照,看看有什麼發現?但是還有大部分學生沒有理解過來,結果在這裡浪費了很多時間也沒講好。後來評課時,他們的建議是我的難度太大了,應先出示一個整時的鐘面,讓他們先學會看時針如何變化,讓出示一具半時的鐘面,讓學生看一看時針不是對準數字時又怎樣看,這樣讓學生學會看簡單的再出示我所說的7:05的鐘面,這樣會好理解一點。想一想,他們講得有道理。

在聽了鄧老師上這節課後,又讓我找到我設計這節課上的不足了。她的設計跟我的基本上一樣,不同點就在於他的練習上有創新。他在設計看鏡面上的漢字、數學、算式,寫回實際的漢字、數學、算式這個環節裡,他不是出示鏡面字就讓學生說實際的字,而是出現實際的字,讓學生從兩個好像都是鏡面裡的字中選一個,這樣學生就真正掌握了知道才會分析找出正確答案了。由於難度提高了,鄧老師沒有采用我原來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寫一個漢字、數字、算式在鏡子上照一照,再次讓學生感受到物體在鏡中的鏡左右方向相反了這個環節,而是直接讓學生選,結果他在這裡花的時間較長,我想這裡如果採用我先學後練習,練習採用鄧老師的設計,這個環節就很好了。在這節課裡,鄧老師在講鐘面時間這個環節裡吸取了我上次的失敗教訓,把鐘面時間的難度分散,但上的效果還不是很理想,通過自己上的體會和聽課的感覺,發現原來可能是我們設計的多媒體課件裡的鏡面時鐘不明顯,導致學生以為看到的就是一個實際的鐘面。在後來的評課裡,我們一致認為要有一個情境明顯地看到有一個鏡面裡時鐘,這樣學生才不致於寫出鐘面時間就以為是實際的鐘面時間,並且還要準備一個大大的教具鍾,這樣便於驗證給學生看。

通過再次的備課,聽了謝老師的課後,我終於知道如何解決這個難點了。謝老師創設情境,出示了一張相片,並告訴學生這是去一個朋友家照的,你們能從這個鏡子裡的鐘面看出我是什麼時候拍的嗎?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了題意,並能說出正確的實際時間了,謝老師如果這個鐘面只有刻度沒有數字人們看嗎?讓學生通過討論、思考,總結出如何看鐘面的時間——根據鏡面對稱的特點,左右方向相反,只要在另一邊對應位置畫了實際的時針和分針位置就行。

通過對這節課的研究過程中,讓我在通過了上課,評課,聽課,知道了這節課如何設計,也使我知道了我的不足。讓我在以後的練習設計中注意從淺入深,把難點分散處理,這樣讓學生學是輕鬆學得好。通過對精品課程的研究,讓我獲益良多。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3

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本著促進學生髮展的宗旨,讓學生觀察、猜測、思考、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創造自己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

角的初步認識”雖然內容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較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講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這一教學難點,學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精心設計每一環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發現知識,感悟其中的道理,用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之中。

在教學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一、創造有效的數學學習方式。

從多方面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主動從事數學活動,積極探索自己未知領域的`知識,自己去發現、去創新。如:設計讓學生動手比賽折角,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還設計讓學生自學畫角的方法等。通過這些數學活動的設計,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二、 注重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做數學”中經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習數學。在本課中從始到終學生都處於主體地位,知識的獲得和學習方法的形成是在學生在"做"的過程中形成的。從一開始讓學生找角----指角----做角----畫角等,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了自己去探究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發現並認識角,進一步體會到角的本質特徵。

但是在課堂上,還應該提高效率,掌握好時間,讓同學們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應該把知識簡單化,讓同學們更好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4

教材方面,《8的乘法口訣》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71~72頁的內容。在學生已有1—7的乘法口訣經驗的基礎上學習。重點是使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掌握8的乘法口訣,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難點在於編制8的乘法口訣並記憶、發現口訣的規律以及記憶口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讓學生自主的經歷8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尋找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能熟練的'運用8的口訣進行計算。並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其次,談一談我的教法設計

根據教學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任務。我採用了:

1、情景教學法。通過大家熟悉並且關心的奧運內容引入,不僅學生激情昂揚,而且也滲透了愛國主義思想。在教授過程中讓學生在情景裡親自動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不過如此簡單,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2、遊戲教學法。即是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國小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在這節課中,我採取了玩對口令的遊戲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口訣。孩子不但不會覺得枯燥,反而對他們更有挑戰性。在練習中,我也相應的加入了摘蘋果的遊戲。傳統的口算教學一般是枯燥乏味的,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採用遊戲的形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很樂意參與其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了“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並以“掌聲表揚”的方式激勵學生多思考、多發表意見。

第三,說學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主我要培養了學生以下學習方法:

1、指導學生觀察,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5

除法豎式的認識和計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位數(或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簡單口算數除法的基礎上一步探討的。基教學重點是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瞭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而瞭解豎式中各部分含義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幅學生布置會場擺花盆的`情境圖。在校園的一角擺放著一些盆花,一個小朋友說先搬15盆花,另一個小朋友問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安排這幅情境圖的目的;一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並激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慾望;二是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擺花盆的活動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通過本次備課活動,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新授部分除法豎式的寫法教學時,講解上比較混亂,思路不太清晰,容易導致學生的思路混亂,對新知識掌握不紮實。我覺得我在這點上是需要注意的。在講解時,我將意義和寫法混在一起,導致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覺得在上課時,我還是有必要將一個個知識分開來,分別講解清楚。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一、讓學生學身邊的數學

布魯納曾經說過:“學生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我們都知道,數學的產生和發展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來設計練習題,為學生精心創設用數學的情境,使學生體會自己所學的知識能運用到生活中去,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積極性就會得到提高。在上面聯絡實物認識直角的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引導者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什麼樣的角是直角,而是讓學生拿數學本上的.角與周圍的角比一比,看看發現了什麼。學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歡的角來比較。有的學生與桌面上的角比,有的學生與黑板上的角比,有的跑去與牆紙花紋上的角比……結果發現這些角都是一樣大的(也就是兩個角的頂點、邊都分別重合了)。這時我們再告訴學生這類角就叫直角,學生感知充分,記憶深刻,讓知識來源於熟悉的生活,所以直角已在他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創新發展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等認知活動凸現出來。

(一)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因為這樣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絡。”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眼睛“看”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到實物上去感知,讓他們找自己喜歡的角比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去操作、去發現,留給了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後來的一切活動都是那麼“順其自然”。

(二)發揮合作優勢,改變評價方式

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形式為學習群體,突出學生的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集體的力量,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有利於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評價能力和創新素質的提高。對於國小生尤其是低年級國小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低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的監督和指導,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小組內可以由不同性別、不同成績、不同能力的學生組成,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在“折直角”和“畫直角”的片斷中都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折直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找到了判斷直角的方法。在“畫直角”的片斷中,採用了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評價,同學之間互相糾正,互相改進畫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7

《回家路上》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觀念:

1. 創設學習情境,啟用學生的學習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數學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伊始設計成觀察主題圖、聽錄音故事、想數學問題等活動,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主動地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

2. 剖析學生情況,靈活調節學習重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是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平時學生從練習與作業中反映出來的不善於用完整數學語言整理資訊的'現象,設計有價值的思維活動,積極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動筆在練習本上寫出想提出的問題這一環節,就是培養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後,能用通順、簡潔的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既充分培養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意識,又整合了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的知識聯絡點。

3. 優化合作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合作精神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真實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項任務,都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實現。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著力優化合作交流的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尤為重要的。

(1)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營造合作氛圍,提供合作機會。如:在聽故事後,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提出什麼問題,而後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並且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評價,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愉悅、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縮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共振,激發起合作的慾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活動中去。

(2)拓展合作時空,注重應用實踐,提升數學素養。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人在教學設計時特別注意體現這一理念,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去與他人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結果,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如:教學訓練安排學生和父母或好朋友觀察家中物品或上學路上的景物,尋找數學資訊,試著提出並記錄5個數學問題,進行相互提問並解答的遊戲。充分貫徹聯絡生活和數學應用的思想,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應用數學。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8

這節課時本冊書的起始課重難點是:認識1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正確的用尺子測量長度。

不足的地方:

1.在讓學生理解統一長度的必要性是,沒有讓學生先說出測量的物品而是老師先舉出了例子,之後又讓學生說,最後看書。應讓學生自己看書找出古時候測量用的庹,拃,腳印,這一塊弄反了。

2.在本節課最重點的地方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的時候沒有落實好啊,沒有讓學生感受1釐米,沒有給出1釐米有多長時,就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釐米的'長度,導致學生部知道怎麼找,也不知道要找什麼。聽完尉主任的評課後,覺得應讓孩子知道1釐米有多長後在讓學生在直尺上找1釐米,先是有1釐米之後才有的直尺,要讓學生感受到直尺就是這樣的1釐米1釐米的連線起來的,之後要讓學生找自己的尺子上有多少個1釐米,進一步鞏固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在以後的教學中應一步一步的走把沒一步都落實。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9

《數學廣場——幻方》是二期課改國小實驗教材二年級第一學期的教學內容。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幻方的起源,初步認識幻方,通過觀察、動手操作, 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

《幻方》這一知識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難理 解的,是一個全新的數學問題。 本堂課的亮點是引入部分,教師通過講故事引入洛書,再過渡到幻方的認識。 讓學生簡單地瞭解幻方歷史,激起學生對中國古代數學文化的興趣,同時激發學 生學習的興趣。在認識幻方的結構時,由情景生成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自己發 現龜背上的圖案表示幾個不同的數,進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把龜背圖轉變為幻方也 就是九宮圖。在認識幻方結構時,因為學生第一次認識,由老師講授它的行、列、 對角線,並藉助媒體演示,交代得很清楚,學生認識清晰。

作為一個新教師,在把握重難點的教學中仍存在些許問題。 探究幻方的特徵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是學習的小主人,在認識幻 方的特徵時,雖然是學生通過獨立觀察和計算得出幻方的特徵的,但教師扶得太 多,提示太多,侷限了學生思維空間。在觀察探究幻方的'特徵時,有些學生嘗試 猜測幻方的特徵,雖然有些偏離正確答案,但學生的思路是正確的,教師卻為了 能順從教案,並沒有讓學生完成得說完他的答案,而是按照教案教師自己說出了 想要的答案。這樣既打擊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又缺乏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 練,同時也限定的學生的思維水平,易使學生的思維定勢。

在板書的呈現上,要精簡板書。幻方的主要特徵是“每行、每列、沒斜行的 數之和都是15”,而教師所呈現的板書還有:5相對的兩端和是10;5 在中心 點;雙數在角上,單數在中間。這3 個特徵,嚴格來說後面3 個特徵只是3 方特有的特徵,並不是所有的幻方都有這樣的特徵,所以後面的3個特徵可以省 略不寫。而且板書文字太多、太複雜學生很難記住,所以在板書的呈現上,教師 要精簡板書,不易太過複雜。 這就是本人教授完《幻方》後的一點感想。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0

第一次上課由於學生活動量多,導致最後一個活動“動手設計表演佇列”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達不到此次活動的目的。組內老師認為應該把學生動手筆答小卷子的活動放到最後,這樣可以機動處理,在第二次課上,我進行得很順利,同時也能夠留有充足的時間處理前面的問題,不像第一次講課那麼急促了。綜合這兩次課,雖然同上一個內容,但每次課達到的效果是不一樣的,自己在教學技能的不足上也有了一定的改正。

1·兩次課注意了以前講課羅嗦、重複學生的話的毛病。

以前講課,對於學生剛剛回答的問題,我總是再重複講一遍,目的上是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際上助長了學生不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的毛病。在本組老師的再三指正下,我在這兩次課上,盡力剋制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對於學生能夠回答的問題,就放心大膽地讓學生自己解決,採用簡單的語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我發現沒有老師的重複,學生能夠聽懂,這樣節省出了很多時間進行其他內容的教學。我充分認識到了數學課教師語言應該注意簡潔,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繼續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2.課堂上注意了及時處理學生出現的問題,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並及時給予一定的反饋。

以前自己急於進行教學進度,對於學生課堂上生成的一些問題或想法,我沒有做到認真傾聽並給予合適的反饋,這樣錯過了認識學生在某方面知識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這兩次課上,我注意了要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發現在簡單的問題中學生也容易出錯,這需要老師及時指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在課堂教學上,老師給予學生反饋不只表現在課堂糾錯上,還要及時捕捉學生表述不清的地方,能夠用多種方法解決的'問題等,對於複習課,更要幫助學生進行演算法的優化選擇。在這節課上,學生在根據體育用品統計表提問題時,有的學生提出了“參加比賽的學生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6+12+8+4=30,我追問了學生是怎麼計算的,目的是在計算連加運算式時要學會觀察,學會使用“湊十法”。在處理智慧老人的挑戰選擇合適的體育用品這個問題中,有的學生購買了多個同樣的體育用品,採用的是連加的計算方法,我注意到了引導學生用更為簡便的乘法來計算,這樣培養學生進行演算法優化的意識。但在處理這個問題中,我沒有進行小結,應該把連加和乘法進行對比,讓學生從感觀上認識,乘法的確比連加簡單,認識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3. 設計教案時注意了過渡語的使用。

在以前教學時很少在使用過渡語上下功夫,通過這次課,我發現創設符合問題情境的過渡語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過渡語貫穿整節課,給學生一個完整的概念,從另一個角度上讓學生認識到事情有起因、經過、結果。他們在處理某個環節的問題時,從而認識到這個環節是為下面的內容作鋪墊,培養了學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的態度。

4.做好備課,充分想到學生根據題目可能會引發出的想法,針對這些想法要有所準備。

在以這些為基礎的前提下,要進一步思考怎樣創設問題情境,力求把解決問題的環節簡單化,避免形式上的繁瑣。第一節試講課,當電腦課件出示淘氣和笑笑的問題“24名學生參加50米跑步比賽,怎樣分組最合理?”我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完後集體彙報交流。學生們根據乘法口訣認為分為2組、3組、4組、6組、8組。接著我問:選擇哪種方案最合理?學生進行討論,大多認可分為4組和6組這兩種方案,由於我缺乏經驗,急於按照教案去走,沒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當一個同學站起來說:“分為4組,因為操場上有4條跑道。”他的回答符合我備課時的思路,我馬上認可了答案,並總結要根據操場的跑道條數來選擇合理的分組方案。具有不同意見的學生也在我的總結下機械地認可了這種方案。上完課後意識到自己在這道題上理解錯了,混淆了小組接力跑和賽跑的方式。在第二節課上我進行了調整。當出示問題情境時,問學生:每組有幾人?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答案是2人、3人、4人、6人、8人,接著學生小組討論選擇哪種最合理。學生根據跑道的條數能很快地選擇每組4人的方案,再接著利用乘法口訣計算出分成6組。當時有一個學生提出分為4組也可以,一條跑道一個組。由於在備課時考慮到了學生可能會出現這種思路,因此,我當場讓4個組前6名學生起立,讓他們模擬比賽,結果大家發現這是接力賽跑,與題目的要求不同。這樣的引導既沒有限制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把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學生通過解決這道實際問題,從實際情況中區分了兩種賽跑的不同方式,加深了對題目的理解。

這節課存在著一些不足,如:

1·教態不自然,缺乏跟學生交流的親切感。

在課堂上生動幽默的語言更容易和學生交流,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我在課堂上缺乏這些,比較生硬、死板,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語言的技巧。

2.對於學生的活動缺乏小結,沒有充分讓學生明白活動的目的。

如學生動手設計表演佇列活動,我要求同學合作給18個學生設計表演佇列,並寫出算式表示表示表演的總人數是18人。我發現有的學生設計得很有規律,算式很容易寫出來,而有的學生設計沒有規律,面對種種情況,我應該通過學生的彙報展示,讓學生認識到設計要有規律,這樣才能寫出算式,但我沒有點明,只是讓設計有規律的學生展示了,那些設計沒有規律的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第二次課我注意了這個問題,達到的效果好一些,可見教師的活動小結很重要。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1

1.目標定位是讓學生直觀認識餘數和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2.新課引入設計了猜氣球顏色和擺草莓兩個活動,是為了順利引入新課並激發學習興趣,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在課結束之前,破解開課留下的懸念,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了動力。

3.重點突出。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餘數的意義和知道餘數必須比除數小,其它活動和練習都是圍繞這兩個內容展開。

4.引導學生全面經歷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加強直觀教學,擺草莓、小棒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餘數的產生,學生在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過程:一方面鞏固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含義,感知除數和餘數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懂得了餘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並讓學生通過練習學會了根據除數確定餘數的範圍。

5.設計有針對性的專項練習,強化餘數要比除數小。

(1)判斷,填空選擇等多種形式的靈活開發的練習都在鞏固餘數要比除數小以及根據除數確定餘數的範圍,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2)回憶開課留下猜氣球顏色的懸念,破解猜氣球顏色的祕密,強化有餘數除法知識的運用價值,為後續學習提供了動力。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2

角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的內容,由於需要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首先設計教案如下:

以“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與“結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為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重點是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將初步學會用尺畫角設計為教學難點。同時準備好白板課件,教具、學具等。將教學過程設計如下:首先開門見山,揭示課題,用白板出示課題“角的初步認識”同時板書課題。接著情景匯入,實踐探究。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認識角。通過出示實物圖,提問觀察這幾幅圖,你能找到角嗎?由學生觀察圖,並且交流資訊。接著教師用線標出角。隱去實物,再讓學生仔細觀察,請學生說一說這些角有什麼共同的特徵,並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教學時發現這一環節對白板的操作運用不足。用自己的身體擺出角。設計的第二個環節是活動角。請學生用學具製作出一個角。教師展示將角的`兩條邊張開大和小的兩個角。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在這一個環節中對學具的運用不足。設計的第三個環節是畫角。教師示範畫角,並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了一個角。學生練習畫角。課後覺得可以讓學生先畫。

接下來是鞏固練習,拓展延伸部分。銜接回顧環節。通過兒童歌謠回憶所學知識。最後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你周圍哪些地方有角?由於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到最後一步時明顯時間還有很多,還需改進。

這節課,比較成功的有:本節課我注意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彙報交流,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認識角;在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在不同觀點、創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也有所欠缺:在教學時,教師講解稍多,學生的主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教學任務,害怕學生弄不懂,理解不了,導致我在課堂上學生在動手操作,而我在旁邊不停地講。今後,我儘量做到放手去鍛鍊學生,相信學生,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3

《100以內加減混合》本節課是學生在20以內加減混合運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用已有的知識能夠解決問題。

通過學生熟悉的公共汽車上下車人數的變化這一情景匯入新課。公共汽車上原來有67人,到南山站後,下來了25人,又上去了28人。現在有多少人? 學生都有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理解起來非常容易。學生可以很快的列出算式:67-25+28= 解決現在有多少人。對於計算,這類加減混合式題是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運算順序與連加、連減的順序相同,所以教學時讓學生進行類推,學生可以自主的應用前面所學習的筆算的方法列兩個豎式解決,然後讓學生自己想簡便寫法的`豎式,最後老師再強調這個簡便寫法要注意的地方。這裡很容易忽視引導學生67-25這一步求的是到站下車25人後,車上還剩多少人,42+28這一步求的是上來28人後,車上現在有多少人。我發現學生對於單純的計算可以模仿老師或者例題可以學會,算理學生也能理解,但是計算是為了解決問題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把計算跟解決問題分開了,或者列出算式就開始教怎麼算,其實每步計算的時候,我們都該引導孩子這步是解決的什麼問題。這點是我要反思的地方。我們不能為了計算而教計算,現在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解決問題,可以先把這個問題分析清楚,計算可以慢慢的教,我們還是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4

本節課藉助“小小商店”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這一節課一開始,就以逛商場為題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佈置三個櫃檯,價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幾元幾角的,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通過三個櫃檯經理的競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產生及濃厚的購買慾望,然後,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回收站的作用,幫助小朋友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

在巡視中,發現問題,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碰到了些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的等等,體現開放性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個體的特點,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此活動的實踐性、開放性、現實性都非常強,教師主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增強學生的數學交流,使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15

《角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角和其它幾何圖形的必要基礎,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結合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中的實物開始,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幾何圖形,初步體會:“角在圖形上”。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正確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在生活中,由於學生已經具備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聯絡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多組織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豐富學生對角的認識。我讓學生結合生活情景認識角,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創設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就會忘記;看過了,就會記住;做過了,就會理解"。所以在這節課,我力爭讓學生去做數學,玩數學,注重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體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