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十幾減8、7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十幾減8、7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幾減8、7教學反思

十幾減8、7教學反思1

今天教學的內容是《十幾減8、7》。由於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得計算方法學得較好,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因此學習十幾減8,7比較輕鬆。本課練習中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將枯燥的計算寓於學生喜歡的活動中,將計算技能的訓練落到實處,。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法指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使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在本節課的演算法交流中,大多數人能用2種以上的方法來完成十幾減8、7的口算,而且一部分同學對不同的.題目會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說明有一部分學生在做題的時候還是會根據題目來選擇相對簡單的或者更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計算,當被減數小於15時,大多數學生用想加算減,因為他們對加法比較熟悉,而被減數大於15時,選擇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我覺得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教學“試一試”15-7,13-7時,放手讓學生運用學習十幾減9的經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獨立學習十幾減7的計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習熱情。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對計算有困難的學生,指導他們通過擺小棒,探索計算方法,通過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不同演算法的優劣,選擇適合自己的演算法,逐步培養學生髮表意見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十幾減8、7教學反思2

這節課是在上完十幾減9的這一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從以下幾方面體會比較深刻。

1、我先複習十幾減9的演算法、分組討論演算法、示範演算法、總結

演算法,然後安排大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掌握演算法。上這一節課時我是讓學生同桌說一說自己選擇演算法,然後反饋交流,再來計算的。這樣的結果是出現了,多種方法,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2、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當問題產生以後,解決問題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但由於教師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統一方法,學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賴的基礎,整個探究空間也有了比較大的自由度。學生既可以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創造”出一種新方法來解決。於是便出現了多種演算法,雖然有的演算法看上去“笨拙”,卻也是學生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而且對學生來說,數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3、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評價與反思的過程。學生在展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時,他們同樣也關注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當別人的方法與自己不同時,學生自然會產生“為什麼他的方法與我的不一樣”,“我的方法到底有沒有問題”等想法,從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當他們確信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時,則會去評價別人的方法,這實際上學生在優化演算法。從這一角度看,優化的.演算法不一定是統一的一種演算法。應該把優化的過程作為一個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來展開,不要追求全班幾十名學生演算法的高度統一,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哪怕學生的選擇出現了兩種甚至多種演算法。其實,問題並不在於演算法本身,而在於這種演算法有沒有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絡,學生喜歡不喜歡這種演算法。學生演算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思考習慣等,經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得到的結果,它植根於學生個體知識經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緊密聯絡,整個過程是學生創造的過程,這些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當加以肯定。

十幾減8、7教學反思3

具體與抽象之間孩子們已經對十幾減9的口算很熟練了,我以為今天教學十幾減8、7會輕鬆許多,其實不然。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教得特別累,我想孩子們也一定學得很累吧!

一上課,我就給孩子們複習了8、7加幾的口算,孩子們的表現還是讓人滿意的,順理成章地引入到例題,例題還是直觀的小號情境圖,然後文字形式出現問題:“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列出算式並不難,一切都進行得挺順利。可是,當我問孩子們:“你是怎麼計算的.?”孩子們一下子都愁眉緊鎖了,甚至剛才已經能報出答案的孩子,也是糾結的表情。顯然,完整地表達計算過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幸好,孩子們身邊有小棒,彷彿救命稻草一樣,我趕緊讓他們拿出來擺,因為有了上一課的活動經驗,孩子們的操作還是比較嫻熟的,書本上的思路,孩子們也能擺出。

等操作完後,我再讓孩子們交流自己的思路,可孩子們還是很難表達清,能根據小棒圖流利地說出算式的孩子並不佔大多數。很多孩子明明會操作,卻不會將操作與算理之間建構起橋樑來,這正說明了具體與抽象之間的距離無法逾越。課堂上,我多次結合著小棒的拼擺,不斷重複著計算的過程,期待能加深孩子們的認知。

在鞏固練習時,孩子們的計算速度不是很理想,都是慢吞吞地才能說出答案,看來,十幾減9到十幾減8、7並不是那麼好遷移的,還是需要不斷地去深化的。相信經過多一些的練習,孩子們會熟練起來吧!

十幾減8、7教學反思4

1、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增強學習的有效性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心裡想著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麼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麼問題的。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後都知道等於7,可是在交流演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麼熱鬧。個別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麼“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相加算減”的方法時,由於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看來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別是對於“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麼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於為什麼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麼用。看來還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著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為自己靈活運用。

2、過分強調“相加算減”,限制了孩子的思維發展

由於有了前一課的基礎,學生在本節課的`演算法交流中,多數用的都是“想加算減”的方法。這不禁引發了我的思考:

(1)教材中雖然多處提到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但直到本單元的結束,在潛移默化中要求學生用“想加算減”的方法,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把握住這個度?

(2)當大部分孩子都在使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其他的方法是否要傳授個孩子?採用何種方式?

(3)“想加算減”的方法真的是最優嗎?

十幾減8、7教學反思5

上完本節課後,我感到在以下幾方面體會比較深刻。

1.改變了傳統的計算教學的流程:

教材設定演算法→教師講解演算法→學生模仿演算法→鞏固強化演算法。教材設定的演算法往往是教材編者(成人)認為比較簡單的、好的演算法,而且通常只有一種演算法。教師主要負責講解、示範演算法,然後安排大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掌握演算法。顯然,這樣的計算教學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沒有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演算法的建構,這樣的學習是被動的。儘管我們不提倡教學程式化,但獨立思考→交流反饋→自主選擇演算法→遷移運用演算法是演算法多樣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2.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當問題產生以後,解決問題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但由於教師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統一方法,學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賴的基礎,整個探究空間也有了比較大的自由度。學生既可以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這一問題,也可以“創造”出一種新方法來解決。於是便出現了案例中的7、8種演算法,雖然有的演算法看上去“笨拙”,卻也是學生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而且對學生來說,數學方法可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合適,“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機會依靠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

3.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評價與反思的過程。

學生在展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時,他們同樣也關注別人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當別人的方法與自己不同時,學生自然會產生“為什麼他的方法與我的不一樣”,“我的方法到底有沒有問題”等想法,從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當他們確信自己的做法沒有問題時,則會去評價別人的方法,這實際上學生在優化演算法。從這一角度看,優化的演算法不一定是統一的一種演算法。應該把優化的過程作為一個學生主動尋找更好方法的過程來展開,不要追求全班幾十名學生演算法的高度統一,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哪怕學生的選擇出現了兩種甚至多種演算法。其實,問題並不在於演算法本身,而在於這種演算法有沒有與學生的知識經驗相聯絡,學生喜歡不喜歡這種演算法。學生演算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背景、思考習慣等,經過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得到的結果,它植根於學生個體知識經驗,與學生的情感體驗緊密聯絡,整個過程是學生創造的過程,這些比什麼都重要。因此,只要學生認為合適,自己喜歡,教師就應當加以肯定。

十幾減8、7教學反思6

成功之處:本節課我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重點放在情景圖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一節教學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生利用簡單的遷移就很容易想到並掌握了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課上採用靈活自由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想加算減”的方法簡便,但也有少數同學認為先用整十減完再加的方法也有它的優越性。教學中我讓學生討論說出具體的思路,同時並藉助身邊的實物進行操作,在探究計算方法時,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給學生交流、展示的空間,

不足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語言不精練,不會使用專業的教學術語,比較羅嗦。一個問題學生說完後,我又接著重複一遍,不僅浪費了時間還讓學生感到不耐煩。總的來說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

記學生:本節課部分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於用的一種方式,並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在計算減法就那麼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係還沒真正地理解。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退位減法的練習,希望在練習中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再設計: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演算法。學生自由表述他們的想法,一方面使他們充分感受加減法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又使學生明確體驗到了想加算減的計算方法的優越性。

十幾減8、7教學反思7

在上這節課之前,我心裡想著學生已經能把十幾減9得計算方法說得較好了,那麼只要學生能把方法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中,學習十幾減8、7一定沒什麼問題的。可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著實讓我大吃一驚。絕大多數學生看了“15-8”後都知道等於7,可是在交流演算法的時候卻沒有這麼熱鬧。個別孩子提到了“破十法”,但有的學生還不知該怎麼“破十”——減不知減幾,加不知加幾;用“想加算減”的方法時,由於對8,7加幾這方面的知識不是很熟練,想起來也是磕磕絆絆,速度慢正確率也不高。看來我高估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口算能力。特別是對於“破十法”,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 “破十”的方法即“怎麼破”,還要幫助學生認識到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就比如“十幾減9”,有一小部分的學生雖然想到了先用10-9=1,但是他們只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想到的。至於為什麼要“破十”也就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他們卻不明白,更別說還沒想到的學生了。因為他們沒有體驗或者是有過這種經歷卻不曾思考過“為什麼要這做”,也就是對“破十法”沒有真正的'理解。所以在今天的學習中出現了有部分學生不知道利用遷移或者想到了但不知道該怎麼用。看來還得去生活中找一找“破十法”的運用,帶著它走進課堂,幫助學生“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我想只有這樣才能使知識真正地成為自己的東西,才能為自己靈活運用。

綜上所述,課堂上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1、學生對於加法還是不算熟練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十幾減8、7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十幾減9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十幾減8、7的方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

用加減法的關係計算十幾減8、7,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做減法的思考方法。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自主觀察探索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比較熟練的計算十幾減8、7,理解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教學時從複習8加幾的口算入手,通過搶答激起學生的興趣,提取學生頭腦中的已有知識,再出示口算題卡讓學生開火車口算十幾減9,並選取兩道題讓學生說說計算方法,為教學新知識打下基礎。然後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自學例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後我讓每位學生動腦思考、有困難的'可以動手操作,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發現15-8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使每個學生有較明確的目的,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後再為學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機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儘量給學生鼓勵肯定合理的計算方法,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由於在教學十幾減9中,學生已經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減”計算,所以在交流演算法中也只出現了這兩種演算法,我也並沒有提出用“平十法”即15-5=10,10-3=7來計算,我認為學生已經自己選擇了演算法的優化。

十幾減8、7教學反思9

十幾減8、7這部分內容主要是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在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退8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計算課是使學生感到比較枯燥的內容,課的開始我先設計了一些8、7加幾的口算小比賽,通過口報得數、小組開火車的競賽方式匯入,在緊張的比賽情緒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題仍然是結合具體情境,先提出“拿走8把,還剩多少把?”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15-8的算式。這部分沒有直接出示茄子先生的問題,而是讓學生觀察桌子上有多把喇叭。我滿心歡喜的想到學生肯定會說一共有15把。結果學生卻出乎意料的說:一共有5把。我想這肯定是個思想不集中的孩子。於是我讓他坐下,說:好好看看。再請一位:一共有10把。當時心裡很生氣:孩子們怎麼這樣?於是我也沒多想就歸結到沒有注意觀察。於是我指了指,乾脆請了一名“好”學生,終於說了我要的答案:一共有15把喇叭。我慶幸著趕緊往下講。

一個很小的教學片段,當時我沒有做過多的考慮,現在想來孩子們為什麼這麼說?10和5都是這幅圖的一部分,而我對於他們的回答也沒有給出任何評價。而我的提問是:桌子上有多把喇叭?我們常常以為學生理解了我的意思,就忽略了提問的精準,這是容易犯的一個錯誤,讓我感受到提問的細節很重要。學生的10和5都是在桌上喇叭的個數。在這裡我可以追問一句:對,盒子裡有10把,那外面呢?(外面有5把)一共有幾把呢?誰來完整的`描述?在開學初,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與鞏固是很必要的。

在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將十幾減9的方法運用到十幾減8、7。對於15-5=10,10-3=7這種“平十”法,學生採用的較少,說明學生有意識的將演算法優化,內化為自己的方法。還有學生提出15-9=6,15-8比它多減了1個,所以用6+1=7,15-8=7,學生能夠聯絡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交流演算法有一個環節我沒有處理好,一個學生說:我想8+2=10,2+5=7,我們幼兒園老師就教過了,我當時也沒有及時評價,只說可以的。這裡可以說:其實你也是想10-8=2,2+5=7的。在課前對學生預設時我沒有想到出現這樣的情況,當學生說出想法我也含糊過去,我想可能因此也讓學生產生模糊的觀念。

這節課的例題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學生預設方面需要加強,當學生出現出乎意料的答案,作為教師怎樣應對,更多的還是需要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思路。

十幾減8、7教學反思10

本節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的計算方法。

雖然書本上提供了三種不同的口算方法,但是孩子們似乎對前面兩種方法很難理解,所以,課堂上當有學生列出15-8這一算式後,我就讓孩子們說說是怎樣想的,發現許多孩子知道答案是7,但說不上來是怎麼計算的。能說上兩句的.,是這樣兩種方法:一是15可以分成8和7,所以15減8等於7;二是想到了8加7等於15,所以15減8等於7,這也就是書本上的第三種方法。至於書本上的前兩種方法沒有一個孩子提出來,於是我就結合書本上的情境圖,引導孩子們理解,但是儘管如此,許多孩子還是不能接受,在後來的《一課一練》的練習中就暴露出來了。

總之,本節課孩子們掌握得不好,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令人疑惑的是:相加法算減法是孩子們樂於用的一種方式,並且在上學期對求加法中的未知數練習得也比較多,但是為何現在計算減法就那麼難呢?可能對加減法之間的關係還沒真正地理解。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加強退位減法的練習,希望在練習中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幾減8、7教學反思11

上一節課,感覺孩子們對於十幾減8、7的口算還是很不熟練的,所以今天的練習課特別關鍵。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我想盡了辦法。一年級的孩子,練習的形式一定得多樣化,才能保證質量。

這麼想,也就這麼做了。今天主要的任務是完成練習二的第6至第8題,讓孩子們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初步的數學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6題,是三個題組,看似數字不同,其實是關係密切的,以前,我總是讓孩子們先計算再比較、發現規律,今天,我沒有這麼做,是讓孩子們先比較、發現規律,結果證明,孩子們的觀察力是不容小看的,大部分的孩子都能找到規律:根據第一道加法算式,可以直接推算出下面兩道相應減法算式的得數。發現了這個規律,再去寫得數,就變得輕而易舉了。我想,通過這樣的題組練習,“想加算減”的優勢在孩子們的心裡會得到更大的凸顯。

第7題,完全是十幾減8、7的綜合練習。我將其設計成比賽的形式,讓孩子們產生更大的'競爭意識,這樣更能提高孩子們的口算速度。在比賽的過程中,我感覺到孩子們都是很積極的,我給他們計時,又評出了“口算小能手”,孩子們興奮極了。我想,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們的口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9題,是一次加、減的混合練習,有不進位加、不退位減,也有進位加、退位減,我將其設計成了數學遊戲的形式,讓孩子們玩一玩“闖關”,請一組的同學為單位,比一比哪一組能率先順利到達,孩子們的積極性也完全得到了激發。

看來,口算能力的提高,與死記硬背無關,與大量的題量無關,重在方法的引導,加上科學有趣的訓練。

十幾減8、7教學反思12

本節課在前面學習十幾減9的基礎上繼續探索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

通過一節課的教學,受舊知正遷移影響,學生對於“破十法”和“想加算減”這兩種計算方法都掌握得不錯,比上節課更能表達清楚。但在練習中卻發現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很低,而且口算得相當慢,不如十幾減9的計算掌握得好。就此,我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出了兩個原因:

一、這節課的內容是教學十幾減8、7、6,教學內容相對前面更復雜,不像前面學習十幾減9那樣內容專項單一,所以效果不怎麼好;

二、有些學生對於10的'組成及有關8、7、6的進位加法掌握得不太好,所以導致計算慢及正確率低。對此,接下來,我打算首先加強10的組成及8、7、6的進位加法的複習,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同時先進行十幾減8、減7、減6的專項練習,讓學生找規律,然後進行十幾減9、8、7、6的計算混合練習,希望這樣能使孩子們的計算能力和水平均有所提高。

十幾減8、7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十幾減8、7、6的計算方法,並能夠熟練地運用方法進行正確熟練地計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及數感。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掌握多種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計算,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鞏固十幾減8、7的基礎上,學會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在課的一開始,我先讓孩子們進行口算,主要是十幾減9、8、7的減法,要求孩子不僅要正確口算,還比賽口算的速度,並結合其中的兩三道題讓孩子說說是怎樣想的。大部分孩子用的是“想加算減”的方法,也有個別孩子喜歡用分成的方式計算。我也不做強行的規定,只要孩子能正確口算幾行。在練習中,重點指導孩子們的解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