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1

考試業已結束,有得有失,感觸頗多。在反覆不斷的反思中,深感多媒體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的實效、實惠。以下是自己的幾點反思情況。

反思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走近生活

八年級地理上冊課本中的案例有些並不符合我們當地的生活經驗基礎。因此,教師很有必要根據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例如:當上《地圖的應用》一課時,我用威海市的交通圖代替課本中的插圖來分析應用地圖的原理。再輔以教室裡的多媒體進行教學,儘管教學的目的都是一樣的,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當然就不一樣。因為當新的知識被賦予鮮活的背景時,學生的興趣被激起,探究心理得到加強,進一步有利於問題的形成,使學生達到想學的境界。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資訊科技的作用大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只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而採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於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並提高其有效性,教師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資訊科技,借用含金量較強的課件,以及豐富多彩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共鳴;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全員的參與慾望,以大事半功倍之效。

反思三:學生要成為課堂的主角,多媒體技術搭平臺

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討問題的主人。這一從引導者到組織者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適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於知識建構的方向發展。例如:在講到《海陸的變遷》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前蒐集和製作的有關影象和圖片,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機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學生自己感悟出問題的嚴重性,進而去思考其產生的原因,從而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反思四:深入挖掘教材知識的內涵,適度擴充套件其外延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與之有關的地理知識,才能駕馭整個課堂。因此教師必須針對每一節課的內容,吃準、吃透、吃深教材,並且還應充分的掌握與之有關、與之連結的本學科或相鄰、相關學科的知識,將其適度且充分的連結到整個教學環節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藉助於網路資訊科技則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誠然,百密一疏,要將這一環節做到縝密、完美,還需進一步探索,下更大的力氣。

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的辯證與否定,是教師對教學的重新思考和定義。教學反思已成為現今教學創新和有效教學的手段,已成為每一位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然。如何對思想政治課進行反思、反思什么、怎樣反思成為每一位思想政治教師面臨的問題。本文根據常規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程式,試把反思的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兩方面結合起來,探索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的PPE模式。

 一、課前反思——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課前反思,是“為教學而進行的反思”,即準備性反思(Prepar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簡寫“P”),是教師上課前對教學的思考和規劃,是教師根據既有的教學經驗,思考相關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在這一階段,教師反思的內容應側重於對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和教材三方面進行反思。

理念是實踐的引領,教學理念是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觀念,理念指引著教師如何組織教學,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所以,它理應成為教學反思的第一要素。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學理念是否與時代的要求相一致,是否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是否符合教學的開放性和實踐性的要求。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是為了使思想政治課教師自覺將個人的教學觀念與教育專家的教學理念相結合,有助於設計出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教學活動。

組織教學活動圍繞的中心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具體化了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效果。所以,對教學目標的反思是思想政治課教學反思的方向。對這一物件的反思應放在如何有效落實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上,以及如何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

二、課中反思——且行且思,校正航向

課中反思是“在教學中的反思”,即過程性反思(Process teaching reflection,簡寫“P”),主要側重於對教學物件、教學情境、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進行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最重要的是教師要捕捉瞬間獲得的反饋資訊,並思考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及時調整思路和手段來進行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學生,作為教學物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反思課堂上學生是否能夠接受知識、能否跟上老師的進度、能否提出有意義的問題、能否掌握知識和技能,能否體現情感的迴歸等。

教師要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所創設的情感氛圍是否體現了生活性、形象性、學科性、問題性和情感性的特點;情境的設計是否充分發揮了學校軟硬環境的效用;是否體現了“三貼近”的原則;是否適合學校和班級的特點;是否有利於班級學生開展討論與合作學習等。換句話說,教學情境的設定,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教學效度能否順利完成。

思想政治課的特點是內容抽象而模糊、嚴肅而深刻,難以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因此,反思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課程資源、課堂模式等,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組織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政治課教師的反思應從是否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是否恰當、媒體資源的運用等是否豐富、是否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自主學習的環境和空間、是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方面開始。

三、課後反思——反首而思,聚沙成塔

課後反思是“對結果的反思”,即評價性反思(Evaluation teaching reflection,簡寫“E”),是教師在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回溯、思考、概括和梳理。筆者認為課後的教師反思主要體現在“正負反思”兩個方面。第一,反思自己的成功之處,形成正反思的經驗。包括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設計情境匯入的成功、課堂教學中如何臨時應變等。第二,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形成負反思的教訓。一般包括教學內容處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效果的反饋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等,同時尋找失敗的原因,並制定改進的措施,以便下次教學中更改教學設計方案,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是一種沉思,是教師對真知和學生的沉思。教學反思PPE模式,就是我們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反思的剖析、探索,希望能夠用教學反思PPE模式啟用政治教學智慧,創新教學模式,領悟教育真諦。

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傳統教學的教學目標受“學科中心”、“知識本位”下的教材觀的影響,是以知識為本的,強調知識的傳授,注重對知識的繼承、傳授和掌握。

中學地理教學一向使學生知道“在哪裡”、“有什麼”、“什麼時間”、“怎麼樣”、“為什麼”等作為教學目標,“知道”、“瞭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學目標行為動詞,其目標指向是“結果”,簡言之即教學以“授人以魚”為目標。開放式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為本的。重視發展學生的創造力,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途徑和方法,注重使學生在知識、技能、素質各方面全面協調發展,它不再以向學生傳授現成的知識為唯一目標,而是向他們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實、事例或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獨立開展探索,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或結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策略。開放式教學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性目標,即達到教材的雙基教學目標,為後一步教學打下厚實的.基礎。二是彈性目標,即對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同學分別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目標,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三是發展目標,即教學著眼於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新頒佈的地理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定位為“通過7—9年級地理課程的實施,學生能夠了解有關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的基本知識,瞭解環境與發展問題;獲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學習能力;使形式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養成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高中地理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獲得地理基本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新課標的課程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體現了上述的三個目標層次。

所有“內容標準”都是以行為目標方式表述的。“獲得”、“學會”、“嘗試”、“運用”、“形成”、“增強”、“養成”等是表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行為動詞,其目標指向是“過程”,可見教學目標不僅要“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開放式教學能很好地實現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教學反思4

教學《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我先讓學生藉助有關資料和書上的註釋,自己去讀去理解詩所表達的意思。然後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再去欣賞廬山的山峰,站在詩人的角度,把自己當作詩人,走進廬山去感受那裡的高山峻峰,去想象詩人當年在廬山寫下這首詩時的情景。這樣,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再來感悟詩中所蘊含道理的就很容易。我先採用小組討論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探討這首詩的字面上的意思,讓他們明白詩人會寫下“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正的面目呢,原來是自己處在廬山的群山之中”。我讓學生模擬表演試試看,把自己身藏在學校的樹林中,看能否看清整個校園的面貌。這樣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當然就明白了詩人所寫的意思。最後我引導學生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的內在含義。告訴學生一個道理:“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然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討論,比如評價一個同學,我們應該怎樣評價?是隻看到他的缺點呢,還是隻看到他的優點呢?還有生活中我們常常是自己犯了錯誤還不知道錯在哪裡而是等到老師或者同學點穿以後在猛然醒悟。告訴同學們今後應如何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學,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學生自學體會了詩中的意思,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初步感受能力;二是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體驗,切身感受和再現到詩人寫詩的情景,也開拓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感受祖國風光的壯美,激發熱愛祖國的情感。同時也懂得了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人和事。

我認為在教學古詩時,讓學生一詩人的身份去讀去感悟,效果較好

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以學校開展的“用生本理念,構建幸福課堂”這一活動為指導,以“學、展、導、用、評”為教學模式進行設計,順利地完成了國學經典“仁人君子”的教學任務,下面,我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

一、學——主要體現在學生初讀文言文,藉助譯文讀懂文言文意思。先讓學生讀課文,讀的方式多樣,有自由讀、個別讀、小組競賽讀等,讓學生充分讀書,再同桌合作學習,藉助譯文大致理解文章意思。最後再讓學生熟讀成誦。誦讀的方式多樣,有小組背誦、個人背誦、男女逐句接背、全班背誦等。從剛才的學生彙報情況來看,學生的表現都比較積極。學生的誦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二、展——主要體現在學生蒐集《大學》的資料和朗讀、背誦這幾方面。展示時,有個人展示,小組展示,全班展示。展示時,學生聲音響亮,大方得體,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三、導——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對一些重點字詞的讀音及字義的指導。指導學生重點讀好“為”、“惡”、“好”這幾個多音字,並讓從譯文中找出這些字的意思,從而明白“為”、“惡”、“好”這幾個多音字的正確讀音;指導學生從“迸”的讀音中初步瞭解什麼是通假字。

四、用——小組內討論:現代社會,如何做一個仁人君子?你知道的仁人君子有哪些?通過全班交流,讓學生懂得“修身養性”的重要性。

五、評——這節課的評價方式有: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髮言中精彩的部分進行點評、表揚,如:“同學們的'表現真是太讓我意外了,把掌聲送給自己吧!”“這兩位小主持人表現真不錯,送她一顆主持星,獎勵5分。”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學生評價,學生對展示過程中的某一組或某一個人的發言進行評價,以便逐步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如:“你的聲音真響亮,看起來很自信,我要向你學習。”“你讀的真有感情,讀出了古文的停頓和節奏,我很佩服你。”本節課,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被很好的調動了起來。

不過,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小組內討論“現代社會,如何做一個仁人君子?

你知道的仁人君子有哪些?”這一環節給的時間少了。學生彙報時,由於快下課了,只是象徵性的請了幾個,全班交流時間顯得倉促。

教學反思6

這段時間,發現學生的作業很多時候地一邊做不對,而當改錯時,則做得很快,只要有一個同學做的全對,很快全班就全都會了。而當考試考察同樣的問題時,還是有很多同學不會,數學老師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經過調查,很快發現,學生有照抄作業的毛病,有的時候即使不照抄,也互相問,很快雷同的作業就出現了。靜下心來,細細地思考一翻,於是有了對這些抄襲作業同學調查的念頭。經過調查,發現學生抄襲作業原因有三:

一是這部分同學上課大多不喜歡聽課或者說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激不起他們的聽課的興趣,因而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就產生抄襲;

二是國小生正處於好玩的年齡,而部分學生往往迷於玩電腦遊戲或者無聊的電視節目,為了應付教師佈置的作業,騰出更多的時間玩,他們就選擇了複製;

三是由於各科的作業太多,學生為了按時完成,就想到了節省時間的“copy”。

四,學習缺乏主動性,缺乏目的性,完成跟會不會沒有多大的聯絡。寫作也就是為了應付教師的檢查。調查完後,我突然覺得學生有太多的“苦衷”,學習也夠辛苦的,同時也讓我對教學進行了反思:

反思一:在目前新課程的環境下,在實施“減負”的今天,為什麼學生的學習還會如此辛苦?這固然有學生本身自己的'原因,如學習態度、自覺性等,但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是否也要有所反思呢?學生不喜歡聽課,激不起聽課的興趣,教師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呢?為什麼學生會不愛聽課,老師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老師的促進者、合作者、參與者、指導者的角色是否到位等都需要教師好好反思,有些教師對教材研究得很透徹,語言點講得很仔細,可是對學生的學情分析得不夠,心中沒“裝”有學生,因而就形成教與學的脫節,學生學不到知識,不懂得做作業,也就難怪學生會想到“複製”了。K

反思二:反思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些學生的自覺性不高,自主合作學習不到位,他們往往迷上電子遊戲等,出現這種情形,老師就有必要對學生加以學習方式的指導,對那些自主合作學習不強的學生,正確地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他們也就不會“複製”作業了。K

反思三:新課程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要求教師之間要互相溝通、協調發展,因此教師在佈置作業時,要講究實效性,要求質不求量。教師之間在佈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不會感到壓力很大,教師佈置的作業不一定都是書面作業,也可以是學生喜愛的一些動手製作、繪畫、上網蒐集材料等作業,這樣也就可避免某些學生“複製”作業了。K

在新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習,努力改變教學方法,創造讓學生樂於學習的氣氛,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加以學法指導,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自主合作學習,同時教師之間要加強協作,各學科之間要協調發展,只有這樣,學生抄襲作業的現象才能得到遏制,也就不會再出現部分學生 “複製”作業了。

教學反思7

用字母表示數是國小數學五年級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國小生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教學中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數的具體例項入手,引導學生循著用字母表示固定的數、不固定的數,表示加法的數量關係,再到表示乘法的數量關係,進而引出乘法的簡寫規則這樣一個思路展開,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經歷了數學探究活動的全過程。

教學中我首先通過撲克牌比大小這個遊戲使學生感到用字母表示數就在我們的生活裡,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接著我選擇了國小生喜歡的兒歌作為教學情境,由青蛙的只數與嘴巴數的關係,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字母n可以表示任意一個整數,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然後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年齡,我通過我比xx大33歲這一數量關係告訴學生我的年齡,讓學生列式計算,通過幾次的列舉使學生感覺到這樣一一列舉下去會很麻煩,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概括地表示出學生和老師的年齡,這樣學生自然地想到了用字母表示數。在教學含有字母的式子能表示數量關係之後,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如何對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進行簡寫,而是把課本內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己發現結論。通過練習反饋,多數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都能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存在的問題

1、本節課小組活動效率不高教師指導不得力,有一些同學在小組中還沒有得到交流機會活動便宣告結束。因此,我覺得必須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不能有趕的感覺,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同時增強自身的課堂控制能力,避免學生活動走過場、圖形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資訊反饋不到位。課堂上教師要“耳聽四方,眼觀八路”,將學生中反饋的資訊迅速納入下一程序的教學活動中去;但我只是點了個別學生,沒有認真地傾聽其他學生的想法。我想:回答問題的學生應既有自主的`也有點將的,讓各類學生都有代表出來交流;學生練習情況也應既有互評,也有教師根據學生基礎適時抽查;優則按高標準要求與評價,差則按低標準要求與評價,並及時給予個別點撥,在課堂上體現分層教學的思想。本課在反饋與評價上顯得不夠全面,因材施教的思想不夠鮮明。

3、自己對學生的認知了解不夠,“四年級沒學過小數”卻在資料中出現小數這樣明顯的錯誤。課前與學生接觸不夠,學生的知識基礎不瞭解,因此在課堂上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數“既可以表示數量,又可以表示數量關係”,出現問題時也沒有能及時調整,課堂駕馭能力還需努力提高。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做到周密考慮和設計,使自己的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教學反思8

從一定程度上講,反思就是“自我揭短”,這對一般人來講是痛苦的行為。因此,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強,反思也難以順利進行。因此教學反思呼喚那些具有批評與自我批評、勇於進取精神的勇士。

(一)記教學日記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教學得失可以進行總結反思,這種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教學參與者看,可以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學方法的反思,如針對不同型別的知識(概念、原理等)是否採用了相應的方法,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適合性,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失,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從教學進行的步驟看,可以反思教學的匯入,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從教學內容看,可以反思教學目標設定的合適性,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等。

(二)說課

說課是對備課的口頭說明,但它不同於備課,說課講備課的過程及其理由,而備課主要是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說課教學反思方面具體體現在:教師在備完課乃至講完課之後,對自己處理教材內容的方式與理由做出說明,講出這些過程,就是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而這種策略的說明,也正是教師對自己處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實上,說課總是講給同行聽的,同行聽後要提出建議與評比,這是一個很好且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並能形成反思群體,共同提高。

(三)聽課與評課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教師講課時並不總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學上的得失,但若課後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影,特別是與同行、專家教師一起,邊看邊評,則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學中的長短。

(四)徵求學生意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所以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會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層次好、中、差的學生會有他們不同的看法,學生的某些想法也許教師沒想到。通過對他們意見的徵詢,結合自己的思考,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五)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規範化的教學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出自己改進的建議,不論檢查什麼內容,都包含著對自己教學的反思。這種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學習中的得失表現,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內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傾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六)總結和提煉教學經驗,寫“再教設計”

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雲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勤於積累,善於思考,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學反思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行動研究法,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益,而且將發展教師與發展學生相統一。同時,為以後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

教學反思9

我今天上的課例是一節常規課。 我在設計教學過程中,我的側重點首先是讓學生能理解,會說課文的單詞,句子,同時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目標要求可能不太高,但因為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城鄉結合部的家庭,學生家長或者不重視,或者雖然重視,但也只能監督其子女學習,小孩子學習外語的環境就缺少了,習得的機會就少了,自然所學知識就不夠牢固。

在設計的的同時,我也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徵:活潑好動,愛唱愛跳,表演慾強,爭強好勝,所以讓他們在動中學,在唱,跳中鞏固,在表演中擴充套件,讓學生不但愛在課上學英語,更愛在課餘時間用英語。這節課,學生每個環節都很投入,但由於我教了幾年高年段,現在剛接手低年段,對學生估計過高的因素吧,操練得不是很到位,從而部分學生對所學內容掌握的不熟,影響了後來的擴充套件,幸好學生的'興趣很濃,課後都積極地練習課上老師創設的情景,不懂的也跑來問我或回家聽錄音學習,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也提醒我要在教學設計中努力想些生動,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情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重這方面的深入研究。

同時,人都有感情,喜歡被別人肯定,小孩子更為明顯。我們的楊副校長說,“寧願表揚99個,也不要批評1個”。所以只要他們做好了,我就豪不吝嗇的表揚他/她,並且我和他們一起表揚他/她,讓他/她能感受我們大家對他/她的認可,內心產生一股動力,有助於學好知識;也能對其他同學有一份促進作用。

另外,課堂口令指示語也是很重要的,簡單而清楚的課堂口令,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一聽到,就可以馬上作出反應,否則等到花兒也謝了,才等到老師說完,一來,課堂節奏變慢,二來危害更大的是學生一點激情也沒有了。有些新老師不是不想在課堂上搞活動,而是怕一旦放開,收不回來,那麼這時我會給10秒時間他們讓回到位置上坐好,而不用扯大嗓門叫他們安靜。雖然是國小生,他們也怕別人笑話他們反應慢,所以大家也可用一用。

通過本次課,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後的教學中,紮紮實實的上好每一節課。

教學反思10

新教材改版後的七年級下冊語篇加長,詞彙量相對來說也大了,因此難度比老教材大了些。這倒是我認為的優點,因為老教材七八年級的跨度太大,從七年級下冊開始讓學生接觸點有些難度的語篇,有利於七八年級的過渡。但是從學生的掌握情況來看,事情並不樂觀。並且由於本學期時間短,加之課程難度的加大,學生的學習時間保證不了,練習量跟不上,所以學生對於學習僅僅是疲憊的完成作業,收穫並不大。作為老師來說,看著學生的學習情況乾著急,比如第三單元的句型timetodosth..很多學生在運用時總是不能做到很準確。當然從老師這方面來說,可能課堂上的強化訓練不夠,從學生來方面來說,那就是作業鞏固練習做的少。學生手裡的教輔《同步》和《配套》都是極好的學習資料,因為時間關係,很難完整的去完成。

短小的對話及文章我是要求學生去背誦的,因為就英語學習來講,背誦是有諸多好處的。但是部分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一節課背不過,幾節課過後檢查仍然背不過,學生和老師把課堂的疲憊又拖到了課下。針對這種情況,還得有重點的'各個去擊破,否則不認真對待的態度一旦蔓延,局面將是更難扭轉,這個情況在七年級三班尤其嚴重。對於能夠背誦的學生來說,問題也是一籮筐。首先是他們只是機械的背誦,這樣的記憶保持時間短,並且對於背誦的知識不能融會貫通。如文章中的句型It’seasytodosth.不少學生是能背過,但是在做題時他們並不知道往課本去靠,只是憑想當然的亂編。學生能背過說明他們還是很用心的,以後需要正確去引導理解記憶。

匆忙的趕進度其實未必可取,還是紮紮實實的走好每一步更重要。

教學反思11

學前班正處於語言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學前班語言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我根據活動目標,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在講新課的時候,我採取邀請學生做遊戲的方式,開始課程。學生邊做遊戲,教師邊提問,並在提問的過程中,滲透本課的基本句型“誰做什麼?”、“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教學反思《學前班語言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設計遊戲的目的要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把有趣遊戲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即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生活實際想出結果,慢慢的學生就會形成說完整話的思維模式,為學習其他句式做了鋪墊。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學生對基本句式掌握的不牢固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在開始學習基本句式時,問題的設計、語句完整的訓練,沒能從學前班學生的實際出發,致使學生對句式理解不夠透徹。還有就是,情景設計的連線性,和沒能充分的利用所創設情景,導致學生,在後半節課的學習主動性不強。針對這些問題,我打算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及時地吸取教訓,在備課的過程中,反覆的研究教材,推敲所設計的問題是否合理,並符合學生的實際。加強情境運用與教學相結合。

教學反思12

隨著意味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儘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鑽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說、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在具體的新教材使用,教學過程中,能緊扣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尤其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儘量讓每堂課都有琅琅的讀書聲、能點燃學生思維碰撞的火花,每一個學生或多或少地享受到多資多彩的精神生活。

通過在702兩個多月的語文教學實踐,課堂教學我成功過,也失敗過。在成功後我會再接再厲;失敗後,值得我深深地反思。圍繞語文教學中的困惑、疑難、認為有欠缺的地方,做以下反思:

新課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真正在教學中,自主合作可以組織,但在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難度。一分組,學生自主合作,這樣自由度大,學生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不可能完成最基本的學習任務,再加上探究方面學生缺乏課外資料的收集、閱讀,探究不出新意,也就不能建構新知。

通過學習“新課程與教師專業發展”內容,才知曉其中的奧祕:新課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要有創造性實施力,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要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具有靈活性,這就需要教師要認真觀察、瞭解、分析學生,密切聯絡生活,要立足於人的培養,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內容,善於取捨,吸取精華,懂得“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美。”

教學反思13

《雨點》是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一首兒童詩,全詩共八行,四句話,非常優美,富於兒童情趣的語言。描寫了雨點落到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不同的狀態,語言生動形象,貼近學生自身的生活感受,充滿童趣。

一、在語言環境中識字。

識字教學是一個比較枯燥而乏味的事情,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取了隨文識字的方法,激發孩子們學習生字的樂趣。上課之時,我先用“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都不見”這個謎語做了導語,把孩子一下子就吸引到了課堂之中,順勢引導“春天到了,雨淅淅瀝瀝地下著,調皮的小雨點開始了他的旅行,他都在哪去了呢?”我點選圖片,學生觀察圖片,一下就猜出了雨點的目的地,從而引出“池塘”這個詞語,知道學生讀準了字音,又問“雨點又是怎樣到小池塘裡去的呢?”,從而引出四會字詞語“落進”。請孩子利用表演的方式更清楚地理解“落”的意思,並提醒學生“落”是上下結構,並非左右結構。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理解詞語

由於低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較低,生活經歷少,善於理解比較直觀形象的詞語。所以,要採用多種方法,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詞語。文中的“跳躍”一詞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我問學生有沒有玩過蹦蹦床,讓他們用動作模仿跳蹦蹦床,並說說當時自己的心情。學生很快理解了“跳躍”,並體會到了雨點此時的心情。

三、展開想象,練習說話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讓他們想想:雨點還會落在哪兒?在那兒幹什麼?於是,我設定了一個拓展訓練:

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

雨點落在房頂上,在房頂上--------------。

雨點落在花朵上,在花朵裡--------------。

雨點落在我們的臉上,在我們臉上-----------。

指導學生說落在雨傘上時,我適時地做了一個跳舞的動作,學生立即說出“跳舞”;當我又做彈琴的動作時,學生中又蹦出一個“彈琴”,速度之快,讓我有點驚訝。然後我把孩子們的話寫在黑板,再讓他們美美地讀一讀:

雨點落在屋頂上,在屋頂上滑滑梯。

雨點落在花傘上,在花傘上跳舞。

雨點落在玻璃上,在玻璃上打鼓。

雨點落在大樹上,在樹枝上盪鞦韆。

雨點落在汽車上,他給汽車洗了個澡。

雨點落進竹林裡,竹林裡又多了尖尖腦袋的春娃娃。

一次教學實踐一份教學反思帶來的將是一份成長,雖然課上得不盡如人意,但卻讓自己收穫多多。

教學反思14

本學期,我承擔了九年級年級3,4,5,6,7班的體育教學任務,在這學期主要針對學生的會考科目進行有效的練習,爭取讓更多的學生體育成績達標。我主要採用激發興趣匯入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我的課堂升溫,具體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分組進行趣味遊戲,並以此達到熱身的目的。適當採用遊戲的方法進行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教學,所以除了儘量使用幽默的語言外,我依然採用了傳統的完整示範—分解示範、講解教學—完整教學的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分的強調“教”,而是“教”與“學”並重。在動作傳授完以後,我讓同學之間分組練習,每組8-10人,學、練、教、互相糾錯,以此培養學生自評、互評的能力,並讓完成好的學生進行示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培養學生敢於表現自己的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在上課之前都已經分組,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學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分組比賽,看哪組同學做的規範,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我全程指導及時發現錯誤,在錯誤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糾正過來。

通過本月教學,我發現在管理學生方面不能達到完美的要求。特別是耐久跑的教學內容不斷忙改進,教學效果比較理想,但是在教學教程中,總是有個別的學生調皮搗蛋,在處理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基本都採用了微笑處理,效果不是理想。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應該在熟悉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採用區別對待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教學反思15

本活動進行了多次試教,最終形成以上方案,以下是個人的思考:

(一)對活動目標的思考

孩子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自我並逐漸成熟長大,同樣,幼兒情緒控制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過程,雖然一節活動並不能立竿見影的達到學會情緒管理的目的,但我認為對孩子來說是會有觸動和借鑑的作用,希望通過本活動讓孩子關注自我情緒,敢於直面自己的消極情緒,知道積極的態度和方法是可以化解自己的消極情緒,因此,在多次除錯後,本節活動的目標定位為:1、願意與同伴進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2、知道生氣是正常情緒的一種,嘗試瞭解調節情緒的方法。本活動中也較好的達到預期目標。

(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打磨

1、教材的運用。

《大火球要爆炸》圖畫書篇幅長,前部分是講述故事主角出現“生氣”情緒的影響,後部分是介紹舒緩情緒的方法。在活動的設計之初,為了讓孩子熟悉故事內容,我在講述、提問故事內容方面用的時間比較多,忽略了本節活動所體現的是社會領域目標,第一次的教學活動演變成了語言教學活動。經過調整,我選擇了《大火球要爆炸》故事情節發展中的一些關鍵內容,作為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的話題素材,重點讓孩子結合生活經驗與同伴進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於是,再次開展教學活動便迴歸了主題。

2、表格的設計。

在首次的教學過程中,在討論“爸爸、媽媽、阿姨、叔叔……他們會生氣嗎?”及“生氣好不好”的問題上,幼兒明顯經驗儲備不足且有所顧忌,因此交流討論的氣氛不熱烈,於是,在第二次教學活動開展前,我設計了問卷調查,從課堂反饋情況中,問卷的鋪墊很有必要,孩子通過與他人交流,有了新的認知,瞭解到生氣是正常情緒的一種;在教學過程有一個環節,最初是通過閱讀、提問的形式,讓幼兒瞭解故事中調節情緒的.方法,但實際操作中明顯覺得此環節略顯累贅,影響課堂的節奏,效果也不明顯,於是,在閱讀故事內容後,採用製作“生氣時可以怎麼做”圖表的方案,通過繪製簡單的圖示,很好的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獲得調節情緒的新經驗。

3、環境的創設。

我注重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情感交流環境、營造輕鬆愉快討論的氛圍,讓孩子可以自由地、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隨意否定孩子的情緒,我想,當他們充分體現到生氣的情緒,同時又不被這種情緒所左右的時候,才能建立起平和、自信的人生態度。

(三)收穫

在活動的設計和施教的過程中,我獲得了新的認知:能夠宣洩自己情緒是心理健康的表現,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因此,我們要幫助幼兒正確對待他們的各種情緒,也有義務讓幼兒學會擁有成熟快樂的情緒,進而以穩定持久快樂的積極情緒幫助幼兒形成樂觀、活潑、積極向上的人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