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爭吵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爭吵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爭吵教學反思

爭吵教學反思1

《爭吵》是一篇閱讀課文,文中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髒了,於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後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

1、誰和誰爭吵?2、為什麼爭吵?3、怎樣爭吵?4、爭吵後怎樣了?然後學生自主讀書,並通過交流、討論,瞭解課文講了什麼內容。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於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絡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

最後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接著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夥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爭吵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認識、學會本文的生字新詞,辨識“爭吵”“爭論”“爭執”的不同意義;讀懂“我”和克萊蒂爭吵的起因、爭吵後各自的表現。

2.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有關段落。

3.懂得人與人之間要團結友愛、相互寬容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絡課文內容,體會爭吵後“我”和克萊蒂的感情變化及最後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2.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2)為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歸納段落大意,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畫出描寫“我”後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詞語。

(“爭吵”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只求瞭解,暫不做檢查。)

二、再讀課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讀成“j@”的音。

(是指心裡嫉恨別人比自己強。)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個“偷,在這裡應帶兒化韻,讀“火兒”,“偷偷兒”。

“衣肩上的線縫都開了”的“都”,應讀“dou”,不要讀成“du”的音。

“終於捱到了放學”的“挨”應讀“ai”的音,表示困難地度過時間的意思,不要讀成“你挨(ai)著我”、“挨(ai)家挨(ai)戶”的“挨”字的音。“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父親”的“訴(su))”應讀輕聲。“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寫成“子”;“防禦”的“御”的中間是“”不是“缶”;“畢竟”的“竟”不要少寫一橫,注意與“競”區別。

三、按意思相關或相近的歸併方法,劃分段落,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討論劃分結構段:

提示:“爭吵”的故事可歸併為爭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個階段(一般為時間、地點或情節上的變換),劃分四個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為了報復,“我”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後悔,但沒有勇氣向克萊蒂承認錯誤。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學後,克萊蒂主動要求跟“我”重歸於好,“我”受到了教育。

3.根據結構段段意,自己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內容:

“我”的筆記本被克萊蒂弄髒了。為了報復,“我”也把他的本子弄髒了。“我”很後悔這樣做,但沒有勇氣向他承認錯誤。放學後,在克萊蒂主動要求下,我們和好了。回到家,父親又教育了我。

四、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麼?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髒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裡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麼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五、指導書寫

1.請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這些字在書寫時要注意些什麼,怎樣寫才美觀。

2.全班交流,教師相機範寫比較難寫的生字,如“縮、緣、既”等字。

3.練習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4.展示學生的書寫作業,進行評議。

【作業】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閱讀分析第二~四段,瞭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體會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我”和克萊蒂爭吵後有什麼表現,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同學之間相互寬容、團結友愛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指名認讀生字。

2.挑選自己喜歡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爭吵”“爭論”與“爭執”有什麼不同?

⑴爭吵:因意見不合大聲爭辯,互不相讓。⑵爭論:各執己見,互相辯論。⑶爭執:爭論中各執己見,不肯相讓。)

4.過渡引入:我們在初讀課文時,知道了他們為什麼而爭吵,下面讓我們再仔細地讀讀課文,看看他們是怎麼解決的,結果怎麼樣。

二、細讀課文,研讀重點句

(一)研讀第二段

1、研讀爭吵的句子。

(1)默讀有關自然段,邊讀邊找一找安利柯他們“大聲爭辯”的句子。

(2)學生討論,螢幕板書映示:

(3)這裡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認為兩句意思一樣嗎?

(說法不一樣,意思不一樣:克萊諦說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面等你”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為對方要報復,要打他。)

(4)聯絡課文想一想,每句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

(5)學生試讀,評價。

(6)教師指導朗讀。

(①句表示生氣,應讀出憤慨的語氣。②句表示餘怒未息,也應讀出強硬的語氣。③句表示強調,語氣應加重。④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語氣也應稍重。)

(6)師示範朗讀,學生練讀。

2、研讀爭吵後各自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句子

(1)爭吵後“我”有怎樣的心情?“覺得很不安”,“不安”什麼?“很後悔”,“後悔”什麼?

(“不安”,是怕克萊蒂放學後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為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後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2)“克萊蒂是個好人”,從過去的種種事實證明他好的'表現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萊蒂是個“好人”,又很可愛,也“知錯認錯”,心裡也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為什麼?

(沒有勇氣,覺得太丟臉)

4、從安利柯爭吵後的這些心理活動和言行舉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你是從哪些句子讀懂的?

5、自由讀,再指名讀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後悔的心情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示後悔和自責的話要讀出應有的語氣來。

(二)細讀第三段

1.先自由讀或默讀第三段,寫“我”和克萊蒂重歸於好。邊讀邊想,再議論:“終於捱到了放學”,“終於”是什麼意思?“挨”是什麼意思?換成“等”可以不可以?

(“終於”是經過等待之後出現的情況。“挨”是困難地度過某一段時間。說明“我”心裡有事,總想著吵架的事,還擔心克萊蒂找自己算賬,上課的時間難以度過,經過等待之後才下了課放了學。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我”一心想著下課後怎樣應付克萊蒂。)

2.“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從“獨自”這個詞推測,平時放學回家一定不是“獨自”,是怎樣走的呢?(可能跟克萊蒂同行。)

3.今天跟克萊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責任在“我”。可是克萊蒂是怎樣表現的呢?當“我”聽見克萊蒂從後面跟上來的時候,先是“手裡拿著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舉起尺子”。舉起尺子是為了什麼?

(防禦克萊蒂打來。因為父親說過,自己錯了,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萊蒂是怎樣做的呢?再讀以下4個自然段(10~14)。

議一議,克萊蒂見到了“我”,表現了一種什麼風格?

(克萊蒂表現了一種寬容、友好的風格。也說明他的確是個“好人”。)

(三)研讀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誨”。

讀課文最後一段,說說讓你最受啟發的是哪一句話,並說明理由。

★“既然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人原諒,更不應該向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

(1)“第一個伸過手去”是什麼意思?“奪過”“折成”又表示了什麼?

(2)議一議,再回答。

(一個人不但要能認識自己的錯誤,而且還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求得別人的諒解。否則就是錯上加錯。“第一個伸過手去”意味著有勇氣主動地向對方認錯,請求對方原諒。

(父親把“我”手裡的尺子“奪過去”“折成”兩段,向牆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別錯誤,永遠友好待人。父親的教育應該說是及時的、深刻的。)

(四)小結讀後感受:

1、討論: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

2、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作業練習】

1.抄寫課文中爸爸的話。

2.說說自己曾經與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自己認為有趣的可以寫下來。

【板書設計】

15爭吵

弄髒本子

“我”爭吵克萊諦

後悔悲哀

知錯重歸於好寬容

爭吵教學反思3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髒,字跡也看不清,於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後兩人終於和解以及父親對安利柯的教育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

教學本課,我除了採用指導朗讀,感悟人物美好品質的方式外,還重點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和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動。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讓學生把父親的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絡上下文,談自己的理解。我根據學生的發言適當引導,使學生深刻理解父親的話的意思。引導學生討論文中人物的行為,使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寬容、團結友愛。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本課教學任務完成了,但我總覺得學生明白的道理應該在實際生活中實踐和運用。我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實踐。“有錯就改”、“和同學相處要團結友愛、互相寬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老師希望大家根據自己近來的表現,說說準備怎麼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都在議論紛紛。我趁機請幾個調皮的男生髮言。他們不但承認自己的錯誤,還當面向曾經對不起他(她)的同學道歉,對方也有禮貌地說“沒關係”。課堂氣氛十分融洽。我覺得這是意外的收穫也是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爭吵教學反思4

《爭吵》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一、教學中的收穫: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能融會貫通,讀出“我”(安利柯)的斤斤計較、愛面子和報復的心理,同時也能感覺到“我”的後悔和反思,以及想認錯的矛盾心理。而克萊諦留給大家的是寬巨集大量,寧願自己吃點虧,也不想失去好朋友的真誠顯而易見。還有“我”的爸爸講道理、無私、不偏袒自己孩子的高尚品質也讓孩子們敬佩不已。

特別是孩子們能抓住“字眼”來解讀文字,讀出了很多文字背後的文字,讓我感動。比如:從“急忙縮回”讀出了克萊諦其實並不想讓老師知道這件事情,可能他認為這是一件小事,或者他覺得我們是好朋友,可以自己解決這件事的,所以儘管對安利柯的做法很生氣,但還是不願意讓老師知道。從“挨”可以看出安利柯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因為他心中一直想著:不知道克萊諦會怎麼對我?是打我?還是罵我?或者要和我絕交?因為這時候的他其實已經很後悔了,但又不知道克萊諦心中怎麼想,時間也就顯得特別慢,一分鐘就好像一個小時似的。從“楞住”讀懂了安利柯沒想到事情竟然會是這樣的結果,因為他根本沒有想過克萊諦會這麼容易就原諒他,沒有罵他,更沒有打他,這讓他出乎意料,所以他一下子楞住了。……在解讀文字的過程中,孩子們竭盡所能,非常理性地看待了事情的經過,並結合自己的實際說出了許多道理,都表示不能像安利柯那樣斤斤計較,要原諒別人的過錯;假如遇到這樣的事時要像克萊諦那樣寬巨集大量,吃點虧又有什麼呢,這樣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我認為我的教育是成功的,孩子們都懂得了同學間相處要和睦,不要有報復的心理,要善於原諒別人的過錯,還要學習克萊諦主動與別人和好,等等。但是,這樣的思想有沒有孩子們在行動中真正得到落實呢?

二、行動中的反差:

就在我們學習《爭吵》的過程中,班中發生了不少同學間的“爭吵”。最先是體育課上小豪和卓因為投籃的問題吵了起來,後來演變到拳打腳踢,一個被踢疼了肚子,一個手被踢腫了。當我在調查整個事情的過程中,兩個孩子各執一詞,最終指向的問題是:“他以前怎樣怎樣?”原來事情並不那麼簡單,兩個孩子都“積怨”很深了,相互之間有過很多的摩擦,因此在課上爭得臉紅脖子粗,誰也不讓誰,都指責對方的行為如何的不好,都認為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以前怎樣做的。後來,我們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大家都覺得他們都只看到了別人的錯誤,而沒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多想想,或者為別人多想想,這樣事情就容易解決了。最後,在大家的分析下,在我的引導下(利用安利柯和克萊諦的故事),讓他們兩個都反思了自己的行為,認為這樣的“得理不饒人”是不對的。而後,他們便重歸於好了。

接著又發生了越越和輝輝的事件,事情是這樣的:越越還不會玩溜溜球,繩子一甩出去,球就收不上來,輝輝便在一邊笑她,她自尊心受創就推了他一把,他撞到了桌子邊上,腰部撞疼了。於是,他就去拉她的耳朵,最後她就哭了。

說實在的,看著眼前這兩個孩子(一個哭,一個撅著嘴),我有點氣餒,剛剛課堂上的教育哪去了?於是乎,先讓兩個孩子各自陳述事實,反思自己的行為,但讓我失望的是,他們依然指責對方,認為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是他先怎麼樣的,責任在他(或她)。沒有辦法,我只能再拿他們當作活生生的事例,讓大家參與討論:有的說輝輝笑是不對的,有的說越越也不對,被笑一下又有什麼關係呢,還有的說輝輝你取笑人家已經不對了,怎麼還可以去拉她的耳朵呢?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最後堯堯總結性發言,說:“我認為這件事主要還是在於他們兩個只考慮了自己的感受,假如都能為別人著想的話,這麼小的事值得越弄越大嗎?把芝麻大點的事變成了西瓜似的。”她的比喻讓大夥兒都笑了。是啊,就是這股不肯吃虧的勁兒使他們倆誰也不讓誰,讓事情愈演愈烈,寬容不見了,針尖對麥芒,得“理”不饒人再次出現,讓人無奈。

類似的事件還不在少數,為什麼我們的教育如此蒼白?我們的孩子怎麼了,為什麼這樣的自我中心呢?

三、寫話中的真實:

結合《爭吵》的學習,作業中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寫寫自己與同學之間發生的一件事,我便要求孩子們回憶這一段時間以來與同學發生過的事情,並寫下來,著重強調了“真實”,寫出真實的事件,真實的做法,以及自己真實的心裡想法等。

昨天晚上,我花了三個多小時閱讀了孩子們的48篇作文,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真實的事件,真實的感受,真實的讓我有種莫名的悸動,突然間覺得班級中似乎湧動著一股“暗流”,一股我不曾注意到的“暗流”,它靜靜地流淌著,無聲無息,卻是那樣的動人心魄。

1、悄悄存在的“規則”

“三八線”在我讀書的年代存在過,也曾經看到過一些不太和睦的同桌為了佔的位置多少而用筆(或刀)在桌面上劃(刻)下一條線,並制定下規則,一旦犯規就受到怎樣的懲罰等。在這次的作文中又讓我重溫了這條“三八線”,有六個孩子寫到了這方面的事,寫出了與同桌之間的矛盾,如何為了“越界”問題而爭吵等。甚至有一個孩子還寫到有一次在課堂上,因為同桌的手臂越過了“三八線”,他為了提醒她而沒有聽老師講課,當老師提問的時候就回答不上來了。這真讓我無話可說了,難道一張桌子必須分得這樣清楚嗎?難道“越界”的問題比聽講還重要嗎?

2、相處中的小“摩擦”

班級是個大家庭,大家生活在集體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事情發生,這應該說是很正常的事,但我們的孩子可不這麼認為。像韻韻把琛的新球鞋踩髒了,儘管韻韻馬上向他道歉,但琛就是不依不饒的,非得要她幫他擦乾淨為止。還有傑傑扯掉芷心的鈕釦,讓兩個人都記憶深刻,這次不約而同地寫了。而穎穎和小宇卻因為一次無意中的失誤,引發了一場劃線風波,兩人都用筆在對方的作業紙上劃線,互不相讓,最終一個人還被劃破了手背。體育課中,佳佳和子晴因插隊的問題吵了起來,兩人都拒“理”力爭……一樁樁,一件件,其實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孩子們就是不能諒解,把不小心也理解為故意,甚至還有的有著強烈的報復心理,比如小宇寫他因越越在課堂上隨便拿了他的橡皮來用(沒有經他的`同意就自己拿了),下課時,他就乘她出去的時候把她的鉛筆盒翻得亂七八糟,還把裡面的鉛筆弄斷,以此來報復她。

3、以自我為中心的做事法則

也許是獨生子女的緣故吧,很多孩子做事只考慮自己,貪圖方便,往往用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還順手。像博彥說婷婷經常在課上拿他的橡皮來使用,沒有說明原因,也沒有說明理由,就這樣想當然地拿了、用了,也從不說聲“謝謝”,就像用自己的一樣,這讓他覺得很鬱悶。芷心自己體育課不帶籃球,經常不經過慧慧的同意就拿她的籃球來玩,有時甚至把球扔到草叢裡,這樣的行為又說明了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晗晗做的事就更離奇了,她把撿到的一塊橡皮送給了別人,讓失主著急,而拿到橡皮的那個同學還蒙受了“不白之冤”,真是讓我哭笑不得啊。

4、同學關係的微妙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三年級的孩子還很小,他們都很天真可愛,心無城府,但從這次的作文來看,不得不改變自己的看法了,不能再把他們只當作孩子來看了。舟舟寫到了與雙雙、子晴的關係,她寫道:“我和子晴玩,雙雙就會不高興。我和雙雙玩,子晴就會不高興。我和她們倆都是好朋友,可她們倆卻不是好朋友,所以,只要我和其中的一個玩,另一個就一定會不高興,這讓我很為難。最後只能兩個都不玩,我找另外的同學玩……假如大家都是朋友,那多好啊!”另外雙雙自己在文章中也寫到了與同學的相處,讓她左右為難。小小年紀就開始苦惱人際交往,這不是太累了嗎?我真為這些小不點擔憂啊。

5、為人處事缺乏信用度

講信用也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但孩子們的信用度明顯不足。比如遙遙有一本好看的書,恆恆想借來看,宣告是第二天歸還的,遙遙想著反正明天會還我就借給他吧,但他卻沒有準時歸還,而是一拖再拖,讓遙遙的心都涼了,最後還是花了一點心思才要回來的,甚至還驚動了他的父母。再比如希希連續三次向我說“我錯了”,但結果呢,他什麼都沒有改,依然我行我素,這樣的懺悔有什麼用呢?叫我如何再來信任他呢?

另外還有個別孩子寫到了因自己忘帶書,向別人借(兩人合看一本),但沒能成功。同學中還有小團體的存在,在某一事件中有孩子為了朋友“兩肋插刀”,還咬傷了人。諸如此類的文章雖然是真實地再現,但讓我的心情非常沉重,竟然有那麼多的事情是我所不知道的,原來在快樂的背後還有著這麼多的不快樂。

在這次習作中只有四個孩子寫到了朋友之間的相互幫助,寫出了友誼的美好:陽陽寫自己在出黑板報時不小心摔下來,苗苗的幫助讓他難忘;苗苗寫因自己跑得太急撞了阿成,便主動向他道歉,而阿成也很容易地原諒了她,兩人成為好朋友;李想想起了自己在接力賽時摔傷,堯堯和阿成帶她去老師那處理傷口的事,很溫馨;小豪主動借記號筆給祺祺,自己感覺非常快樂。四十八分之四,這樣的比例是否太少了?

四、我的反思和迷茫:

學以致用,這是我們經常教育學生的話。但從這一次的教學和寫話來看,我的教育是失敗的,我們的孩子還不能把課堂上學來的知識(或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去,儘管他們說起道理來也是頭頭是道,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不能吃虧、拒理力爭、自我中心讓孩子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只考慮自己的得失和感受,事件也就有了不斷升級的趨勢。如何才能改變孩子們的處事法則呢?我想僅僅批評教育是行不通的,還需要一定的疏導措施,但是,我又該怎麼疏?怎麼導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把書本上學來的道理應用到自己的實際行動中去呢?我又該如何控制這股湧動著的“暗流”呢?怎樣才能使孩子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交友的快樂呢?

爭吵教學反思5

《爭吵》節選自亞密契斯的《愛的教育》,正好寒假裡從閱覽室借了一本《愛的教育》,讀了這本書。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後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於是產生了報復的念頭;為吵架而不安、後悔,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但是有沒有勇氣承認錯誤。

教學時,我聯絡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我把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並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為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並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終於捱到了放學。”這裡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著積累運用,學習表達。

爭吵教學反思6

《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為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情,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字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誰和誰爭吵?為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怎樣了?然後學生自主讀書,並通過交流、討論,瞭解課文講了什麼內容。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課文較詳細地描寫了“我”與克萊諦吵架時的心理活動,以及吵架後的矛盾心情:當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時,我“火”了,於是產生了報復的念頭;“我”與克萊諦吵架後,覺得很不安、很後悔,後悔自己罵了克萊諦,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心裡很想向克萊諦承認錯誤,又覺得太丟人;心裡暗暗說向他認錯,可嘴裡又說不出請他原諒。教學時,我聯絡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學生交流討論的著力點應放在揣摩和體會文中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另外我還結合重點詞句的學習,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如,朗讀怎樣爭吵的句段之前,可以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為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

通過討論,理解“嫉妒”一詞的含義,並有感情地朗讀爭吵原因和經過的段落。朗讀“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的段落,可以先深入瞭解爭吵後“我”的表現和克萊諦的表現。如,“要是我沒有罵他,沒有做對不起他的事該有多好!”讀出後悔的語氣;“我又記起父親??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這一部分,讀出矛盾的心理。再來看克萊諦的表現:“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裡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結合對“瞟”這個詞語的理解,想想克萊諦這時在想些什麼呢?他說“我在外邊等著你”時,心裡會想些什麼呢?(一定是想著要怎樣和“我”重歸於好)“我”說“我也等著你”時,又會想些什麼呢?(只是想到防禦)課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倆人想的一樣嗎?”這是引導學生在關鍵的地方認真想一想。教學時引導學生認真思考這個問題,聯絡上下文兩個主人公的不同表現,體會出這

兩句話的含義完全不同,兩個人的心理狀態也完全不同。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才有可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終於捱到了放學。”這裡的“挨”字讀二聲,是拖延的意思,用得很精妙,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教學時,不但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深入體會關鍵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還嘗試著積累運用,學習表達。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於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絡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最後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

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如,有的學生能通過具體事例準確地概括人物的某種品質和個性,說克萊諦能諒解同學的過錯,寬容同學,珍視同學之間的友情;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瞎猜、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善於反思,是非觀念清楚等);有的學生能看到別人的進步,而不是憑一時一事的表現給別人下結論,認為“我”的進步是明顯的,由嫉妒同學、瞎猜疑、報復同學到心裡不安、後悔、知錯,最後能接受同學的友愛,與同學重歸於好。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

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 語文學習是學生個體的行為。語文閱讀也是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所產生的感受也是不盡相同的。在教學時能夠注意尊重與呵護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於學生的回答,我把自己擺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導學生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回答得好給予肯定,對於學生回答過程中,不太明確或不合理的,我也給予正確的導向與引導。語文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因此,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劃劃,隨手寫上一些讀書後的感想和體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和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新課標提出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三方互動的“對話”中,尤其以“學生和文字的對話”為最終出發點和歸宿。因為只有學生和文字真正對起話來,才能真正建構起文字的意義,為學生體驗情感內化語言做好鋪墊。

不過,在教學時,我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這方面還有待我好好學習。

爭吵教學反思7

《爭吵》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的事,具體講了“我”所收到的教育。

因為我們班有兩個特別調皮、有個性的孩子,經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矛盾,我想,學了這篇課文可能對他倆有點啟示,有所幫助才對,所以,我精心準備了這一課。

感悟理解課文時,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整體感知,採取了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誰和誰爭吵?為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怎樣了?然後讓學生自主讀書,通過交流、討論,瞭解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2、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對於主人公的心理活動,課文中作了詳細描寫。我被克萊諦碰了胳膊肘,火了,產生了報復的念頭;吵架後,覺得不安,後悔,覺得對不起他,很想認錯,又覺得太丟人;心裡暗下決心,可嘴裡又說不出。這些矛盾的心理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每個學生都經常遇到。我引導學生認真體會,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3、理解重點詞句。“嫉妒、報復、瞟、挨,舉起尺子、撥到、搭”這些重點詞語用得很精妙,把我和克萊諦的心理展現得淋漓盡致,我讓學生反覆讀這些語句,談體會,讓學生感受到“我”的後悔,“我”的矛盾,克萊諦的寬容,並對兩個人的行為、心理進行比較,感受克萊諦所表現出來的寬容、友好,表示敬佩。

父親說的`三句話,在文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三句話散見於課文,“應該知錯認錯”,“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更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尺子!”

我讓那兩位經常吵架的同學,結合自己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並讓他們自由談體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提高判斷是非的能力,從而指導自己的行為,真希望他們也能像克萊諦一樣擁有寬廣的心胸!

爭吵教學反思8

《爭吵》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是節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文中的克萊蒂是一個寬容、友善的孩子,用一顆博大的心原諒了安利柯的魯莽和嫉妒。在教學本文時,我想想通過孩子們深層次地和文字對話,讓他們理解文章中人物的心理變化以及行動的變化,讓他們更高層次地理解課文的深刻涵義,它不單隻告訴我們生活中要學會寬容別人,更為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智慧去處理生活中的矛盾關係。文中的克萊蒂就是這樣的孩子,在他的身上時刻閃爍著理性的光輝,那種理性更加是智慧的光芒所照耀出來的。

文章中對爭吵雙方的心理都做了很多的描寫,通過自己不斷地朗讀課文,我發現《爭吵》中對克萊蒂的微笑進行了兩次描寫。第一次是在因弄髒本子而向“我”道歉的時候,第二次是在“我”向他舉起戒尺的時候。其實這兩次笑所蘊涵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在教學的環節中,我提出問題:“當克萊蒂向‘我’道歉時,他的微笑蘊涵著什麼?”孩子們各抒己見,我引導說,如果你沒弄清,那請你讀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讀完後告訴我們,孩子讀完第五段呢,就恍然大悟地說:“老師,我明白了克萊蒂的.笑中藏的是寬容。”我點點頭。有的說笑中藏著不好意思,有的說笑中藏著對不起……看來孩子們是用心在和克萊蒂交流著,他們成為了克萊蒂的知音呀!

在這個時候我說:“我們是克萊蒂的知音,可是文中的‘我’呢?他是怎麼認為的?”在討論中孩子們達成共識:“我”並不理解克萊蒂,因為自己的妒忌,“我”執拗地認為克萊蒂是一種得意的笑、是向“我”挑釁的笑、是自以為是的笑……

“孩子們,正是由於‘我’的誤解,才導致後來——”

“‘我’對克萊蒂的報復行為。”

“才激化了——”

“矛盾”

“才有了——”

“爭吵!”

“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爭吵發生的現場,好好地感受當時的氣氛,仔細地揣摩當事人的心理變化。”

生再次自由讀課文,這一次他們真正走進文字了,瞧他們的一笑一頻已經顯示出來了。

……

“在‘我’向克萊蒂舉起防衛的戒尺時,他又笑了,這次笑使‘我’真正原諒了他,和他和好如初了。你認為這是怎樣的笑?”

孩子們細聲讀課文。通過他們的努力,最終明白了克萊蒂的笑是歉意的笑、是寬容的笑、是如釋重負的笑……

我故意說了句:“這個克萊蒂他為何會這麼從容、這麼穩重呀?真是怪了,要是我,我早就發火了,好朋友怎麼可以那麼不理解我呢?”

孩子們也沉思了起來,從他們的眼中我知道,這個問題是有點難度的。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說著.“同學之間不應斤斤計較”,“朋友之間不能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傷友誼”,“我們要寬容別人的缺點”

課文《爭吵》剛講完,在上課間操時,班內就發生了爭吵。小A和前排的小B就爭吵起來,諶雄絎委屈地說:“老師,譚昊晟打我。”只見他捂著肚子,我氣極了。“到講臺上來。”

我把小A叫到講臺上,還未開口,小B就直視著小A爭辯道:“你也打了我的。”“我只是踏步時手不小心碰了你。”看著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伸著脖子互不相讓的樣子,我平靜地對他倆說:“咱們剛學完了《爭吵》,你倆就爭吵起來了,很及時嘛。同學哈哈大笑起來。課堂上咱們認真地討論過,遇到雙方爭吵時,應該怎樣做呢?”“想對方的可愛。如果是自己錯了,就主動向對方道歉。”他們對答如流。“那你是怎麼做的?”我進一步和顏悅色地問,“誰先動手誰就應該向人家主動道歉。”“我錯了,老師。”他們立刻醒悟過來,接著把頭轉向小A,真誠地說,“對不起!”“沒關係。”兩個孩子臉上馬上沒有了怒容。

教育是對現實的負責也是為將來而準備,如果不遇到類似事情,即使同學們課堂上朗讀的再好,理解課文再透徹,也可能隨著下課鈴聲的敲響孩子學習暫告結束。然而,正是班內的突發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因此,依據新課標與實踐結合進行有機教學,應該是我們勇於探索的方式之一。

爭吵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我”的心理變化。

3、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聯絡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背景簡介

“看到同學們今天個個精神飽滿,老師很高興。於是就很想帶你們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飛機起飛了。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誒,仔細看,這是哪裡啊?這個國家的形狀看上去很特別,象只……。”(靴子)

“其實這隻靴子就是令人嚮往的義大利了。旅行開始了。……這麼特別的地方就誕生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德…亞米契斯。亞米契斯迫切想與你們這群可愛的中國孩子分享他和《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故事。……其實,我們今天要學的這個故事“爭吵”就是節選自這本書。”

書課題:爭吵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後鼻音。

2、質疑:

(誰和誰爭吵,為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麼)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三、學習生字、詞語

“故事大意我們已經瞭解,可要想更深入瞭解這兩位義大利朋友,我們就要先學習生字詞。”

“誰願意當小老師帶大家讀一讀。你的手舉得真高,了不起,老師請你來。”

“女老師帶得真好,老師還想請位男同學噹噹男老師。”

“哪組最自信,願意開火車來讀讀。”(去拼音)

全班齊讀兩遍。

“誰能說出‘嫉妒’的反義詞是什麼?”(寬容)“高尚、誠心誠意。”

出示本課生字。

“寫這些字時,你認為哪個字需要注意哪裡?能給它組詞嗎?”

師範寫難寫易錯字。

練一練:

“將自己認為難寫、容易寫錯的字每個在抄寫本上練一遍。”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瞭解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麼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閱讀分析第一段

自由讀或默讀,邊讀邊想:

1、這一段是講“我”和克萊蒂“爭吵”經過的,究竟誰對誰不對?為什麼?

(從爭吵的情形看,克萊蒂沒有錯,是“我”不對。因為克萊蒂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的。“我”做得不對,不應該為了報復故意弄髒了克萊蒂的本子。)

2、“我”開始說,吵架“不是因為他得了獎牌,我嫉妒他。”到底他倆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萊蒂得了獎呢?如果有,從哪裡看出來的?

(是一種嫉妒。從“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看出“我”認為克萊蒂的笑是笑話“我”沒得上什麼獎,因而心想“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想報復克萊蒂,所以說,事情起始就是因為“我”嫉妒克萊蒂得獎引起的。)

3、各自輕讀,要求根據人物的情緒讀出語氣:

⑴ 第一自然段介紹故事的發生,用交代的語氣讀,注意句號後的停頓。最後一句“我火了,罵了他一句。”表現我的情緒,讀時要加重語氣。

⑵ 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話,仍然怒氣未消,要表現出“我”內心的不高興。報復:用敵對的行動回答對方。但又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心裡想的;聲調不能高,可以通過加重語氣來表達。

⑶ 在第一段中,有兩處寫了克萊諦的話,我們怎麼來讀呢?讀人物的話應該注意前面的提示語。大家在下面試著讀讀克萊諦的兩句話,讀出不同的情緒,不同的語氣。

(學生各自練習。指名讀。齊讀。)

4、練習分角色朗讀。

二、閱讀分析第三段

克萊諦急忙縮回手去,說:“我在外邊等著你!” 我們可能會為他們擔心,是不是會打起來。事實怎樣呢?

1、先自由讀或默讀第三段,寫“我”和克萊蒂重歸於好。邊讀邊想,再議論:“終於捱到了放學”,“終於”是什麼意思?“挨”是什麼意思?換成“等”可以不可以?

(“終於”是經過等待之後出現的情況。“挨”是困難地度過某一段時間。說明“我”心裡有事,總想著吵架的事,還擔心克萊蒂找自己算賬,上課的時間難以度過,經過等待之後才下了課放了學。說明“我”覺得時間過得太慢了,“我”一心想著下課後怎樣應付克萊蒂)

2、“我獨自在街上走著”,從“獨自”這個詞推測,平時放學回家一定不是“獨自”,是怎樣走的呢?

(可能跟克萊蒂同行)

3、今天跟克萊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責任在“我”。可是克萊蒂是怎樣表現的呢?當“我”聽見克萊蒂從後面跟上來的時候,先是“手裡拿著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舉起尺子”。舉起尺子是為了什麼?

(防禦克萊蒂打來。因為父親說過,自己錯了,別人打你時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萊蒂是怎樣做的呢?再讀以下4個自然段(10~13)。

議一議,克萊蒂見到了“我”,表現了一種什麼風格?

(克萊蒂表現了一種寬容、友好的風格。也說明他的確是個“好人”)

課文是通過描寫人物(克萊蒂)的神態、動作、語言和語氣等,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的。)

“我”對克萊蒂的出人意料的寬容和友愛態度做出什麼反映?

(連連說:“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後“高高興興”地分手了。這兩個“再也不了”和“高高興興”反映了“我”被克萊蒂的寬容和友愛及重歸於好的態度深深感動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誼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邊。因此,十分激動,高興得不得了)

5、分角色朗讀第三段。

三、默讀第二段,邊讀邊議,再解答

這一段主要寫了“我”後悔跟克萊蒂吵架。著重描寫了“我”想向克萊蒂承認錯誤,又覺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靜地反思了一番。過去兩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腦海裡再現。正像開頭說的“我覺得很不安,氣也全消了。我很後悔不該那樣做。”

1、“覺得很不安”,“不安”什麼?“很後悔”,“後悔”什麼?

(“不安”,是怕克萊蒂放學後找我算賬,再報復一下,因為他總提出在外邊等我。“後悔”的是,過去種種事實證明,克萊蒂是個好人,他的確不是故意弄髒我的筆記本,而是因為我嫉妒他得了獎報復了他,才吵架的。)

2、“克萊蒂是個好人”,從過去的種種事實證明他好的表現有哪些?

(“好”的表現有:幫父母親幹活,服侍生病的母親,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們全家誠心誠意的歡迎,特別是父親那麼喜歡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萊蒂是個“好人”,又很可愛,也“知錯認錯”,心裡也暗暗說“去向他認錯吧”,可是“請原諒我”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為什麼?

(沒有勇氣,覺得太丟臉)

4、倆人吵架快結束的時候,克萊蒂再次提出“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回答說“我也等著你!”克萊蒂和“我”都說在外邊等著對方,兩個人的說法一樣,意思一樣嗎?再議一議:

(說法一樣,意思不一樣:克萊蒂說“在外邊等你”,是想向“我”解釋,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說的“在外邊等你”誤解了對方的意思,以為對方要報復,要打他。只要防禦,決不還手就可以了)。

5、“從他的眼睛裡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克萊蒂應該不應該“憤怒”?

(應該。吵架的事,他有理)

為什麼不是“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麼?

(看來平時他們很要好,加上克萊蒂是個“好人”,很能體諒、寬容別人,所以把憤怒壓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這“悲哀”是流露出一種出人意料的情緒。對“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報復,很不理解。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6、自由讀,再指名讀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後悔的心情表現出來,特別是表示後悔和自責的話要讀出應有的語氣來:

可以知道克萊諦心裡怎麼想?

(為爭吵難受,爭吵多麼不好,要是沒發生爭吵有多好)

我們朗讀時“不是憤怒”,輕讀;應強調“而是悲哀”。

7、下面兩人的對話怎麼讀,一個是後悔,一個悲哀。那“我在外邊等著你!”“我也等著你!”語氣要顯得無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邊等你!”感情不同了,語氣也變了。

8、把父親對“我”說過的話再讀一讀:“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覺得父親的話對嗎?你和小夥伴相處是這樣做的嗎?

四、學習第四段

1、“不料”是什麼意思?

2、父親把臉一沉說的話,該怎麼讀?

3、指名讀父親的話。

4、齊讀父親的話。你覺得父親的話講得對嗎?

(突出:“既然……就應該……更不應該)

5、輕聲齊讀全段。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在文中再找出有關父親對我說過一些話的句子好好體會一下。共三處。

“我又記起父親應該知錯認錯的話來。”

可我心裡卻在想著父親對我說過的話:“要是你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

六、小結讀後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麼?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後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七、小練筆

【板書設計】

爭 吵

1、誰和誰爭吵

“我”安利柯 克萊諦

2、為什麼爭吵?(1~4小節)

3、爭吵過程

4、爭吵結果──他倆和好

父親的話

【反思】

決定上《爭吵》這一課時,很茫然。這是外國作家的作品,寫的是義大利學生之間的爭吵的故事。一開始很怕咱們中國孩子思想認識上與外國孩子存在差異,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變化過程有點困難。而且,這中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中外文化差異。將教材反覆研究,終於定位在“爭吵是發生在兩個國小生之間的故事,跟學生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這一點上。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比較殘酷!

最大的紕漏在於兩節課時內容安排不太合理。第一課時太“清閒”,而第二課時就相對太“忙碌”了點。

第一課時的匯入部分有點拖沓。介紹義大利和作家那塊更適合用於課外拓展。匯入可以採用簡潔、明朗式。如:“童年的生活豐富多彩,……在一起共同學習生活的同學難免有磕磕碰碰。而今天我們來看看《爭吵》這個意義深刻的小故事。”

生字教學一塊基本順暢,較好地結合了漢字的音、形、義來教學。學生落實地較紮實。其實,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自學能力,故生字詞教學可才用“隨文教學”的方式。這樣教,學生比較不容易疲倦。直接在文章句中學習生字詞,學習效率更高,可以與朗讀結合。

第二課時,我想講的太多,以至於學習重點不突出。更要命的一點是,兩節課的一個通病,讓學生讀得不夠多。該課的朗讀十分重要,重點之一就是要讀出兩位主人公的不同性格,這對於理解課文是十分有幫助的。

這節課有沒有什麼好的地方讓自己回味一下呢?老師說:“小泡泡裡的問題解決得不錯。”這是一點點安慰,也是本人對未來的憧憬啊。

爭吵教學反思10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石匠、墨水、故意、誠心誠意、承認、緣故、憤怒、獨自、戒尺、既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3體會父親說的話的含義,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並學著處理同學間發生的問題。

二、教學重點、難點:

聯絡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段中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課前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小黑板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前提測評—————揭題質疑。

1、指讀課題,正音“吵”是翹舌音,“爭”翹舌音、後鼻音。

2、質疑。

(誰和誰爭吵,為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麼。)

3、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讀書,討論解決)

二、認定目標:教學目標1、2。

三、導學達標:

(一)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不要丟字、添字。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藉機巡視輔導。

(二)、指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請八位同學分別朗讀課文。

2、糾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翹舌音,“竟”是後鼻音。

(三)、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誰和誰爭吵”(“我”和克萊諦)板書:“我”、克萊諦

2、“為什麼爭吵”。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萊諦把我本子弄髒,我報復他,把他的本子也弄髒了)板書:弄髒本子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通過讀書,自己學習了生字、弄清楚了“誰和誰爭吵”和“為什麼爭吵”兩個問題,下節課我們繼續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前提測評: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認定目標:教學目標2、3。

三、導學達標:

(一)、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解決上節課我們提出的問題。

2、出示問題:“怎樣爭吵”。

3、學生自讀1—4自然段。

4、指導朗讀描寫怎樣爭吵的句子。

①討論,當克萊諦弄髒我本子後,我為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心裡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詞。

③指導朗讀描寫克萊諦生氣的句子。

5、解決“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的句子。

①學生自讀5—8自然段。

②討論爭吵後我的表現。

a。“我覺得……多好!”

b。練讀(讀出後悔的語氣)

c。指讀

③“我記起……怎麼也說不出來”。練讀、指讀(讀出矛盾的心裡)

④克萊諦有怎樣的表現?(克萊諦……悲哀)

⑤從這段話中,你覺得克萊諦會想些什麼?

⑥指尋朗讀第7自然段兩人的對話。

⑦這時“我”卻在想些什麼?(只是想到防禦)

6、解決“爭吵的結果”。

①自讀9—13自然段

②請提問的同學回答(重歸於好)板書:重歸於好

③指讀9—13自然段

④理解“舉起尺子”含義

⑤分角色朗讀

7、解決“爭吵這件事使我們明白了什麼?”

①自讀14自然段

②討論:結合課文內容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

8、請學生把懂得的道理對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們說一說。

(二)、說讀後感受:

讀了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眼下就是同學之間,應該怎樣相處?克萊蒂最突出的品質是什麼?你有沒有犯過“安利柯”(就是課文中的“我”)那樣的錯誤?有,怎樣解決的?沒有,今後怎樣和別人交往才是正確的?以上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出感受。

三、佈置作業: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讚許()爭辯()聚精會神()

2、選擇適當的關聯詞語填空。

⑴西沙群島()風景秀麗,()物產豐富。

⑵()他們笨,()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⑶()在校內或校外,我們()應講文明。

3、用“不是……而是……”造句。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17

爭論的故事

兄弟倆爭論不休

盛老師

同學們各抒己見

讚許

爭吵教學反思11

《爭吵》是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文章。這篇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重點講“我”的心裡變化,以及“我”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因此,在教學時特別重視對課文文字的研讀,抓住語言文字材料,通過讓學生讀、思、議等讀書活動,讓學生品味語言文字所帶來的美,從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

1、誰和誰爭吵?為什麼爭吵?怎樣爭吵?爭吵後怎樣了?(藉此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當克萊諦弄髒我的本子之後,我為什麼報復他,弄髒他的本子?(此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引發爭吵的根本原因)

3、爭吵後各有什麼表現?(以此來處理本文的重點問題,體會人物的內心)

4、通過父親的話體會父親對我的教誨。

探究第一個問題時,我採取了課題質疑的辦法,以檢查預習的形式來完成,並借學生的回答板書:原因心理變化結果教誨,使學生們可以根據板書對課文的脈絡一目瞭然,並以此來總結全文的主要內容,收到較好的效果。

探究第二個問題時,我重點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有關語句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學生們暢所欲言,有的學生談到“我本來會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有的學生抓住“‘哼,得了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我想報復他。”談了自己的體會,我又通過適當的引導,學生們體會出了爭吵的真正原因是:“我”嫉妒克萊諦得了獎。

探究第三個問題時,我充分的採取了讀思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從課文有關段落中畫出描寫“我”和克萊諦表現的句子,並想一想這些句子表現出了人物怎樣的內心。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比較容易的從相應的句子中體會出了“我”的不安與後悔,後悔自己罵了克萊諦,覺得不應該做對不起他的事;心裡很想向克萊諦承認錯誤,又覺得太丟人;心裡暗暗說向他認錯,可嘴裡又說不出請他原諒。教學時,我聯絡上下文讓學生體會“我”吵架後的心情。課文講述的這種情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是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不但可以使學生感到課文寫得真實具體,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讓學生再讀中體會,學生們又感受到了我的“知錯、愛面子”。

對朗讀的指導,也是這部分的.一個設計重點,如,“要是我沒有罵他,……!”讀出後悔的語氣;“我又記起父親……這幾個字怎麼也說不出來”這一部分,讀出矛盾的心理。通過對有關語句的朗讀又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再看看克萊蒂的表現:“不時用眼睛瞟我,從他的眼裡表示出來的不是憤怒,而是悲哀。”結合對瞟這個詞語的理解,想想克萊蒂這時在想什麼?他說“我在外面等著你”時心裡會想什麼?(一定是想著要怎樣和我重歸於好)“我”說“我也等著你”時,又會想什麼呢?(只想到防禦)文中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他們都說在外面等著對方,倆人想的一樣嗎?教學時引導學生聯絡上下文兩個主人公的不同表現,體會出這兩句話的含義完全不同,兩個人的心態也不同。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充分的認識後,才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散見於課文之中,共三處。可以讓學生把這三句話找出來,讀一讀,再聯絡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把“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允許學生自由談體會,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

在充分的體會了父親對我的教誨之後,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文中的兩位主人公,你喜歡哪一位,並說出你的理由,最好是能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證明你的觀點?引導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瞭解。果然,大部分孩子都說喜歡克萊諦,喜歡他寬容、大度、主動認錯,也找出了文中相應的句子,就在學生的回答慢慢沉寂之時,有一位同學說:“我喜歡安利柯。”並說出了他的優點:雖然愛面子,但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藉此,引導孩子們要對一個人有全面的認識,不能只看缺點,不看優點。而對於本篇課文對孩子們情感的引導,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從中學到了哪些處理生活中衝突的方法。所以,我又提出:假如你在生活中再遇到矛盾,你會如何去處理?學生們都談出了自己的看法,從中也看出了孩子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應該友愛、寬容。

對重點詞句的教學,自我感覺在教學:“終於捱到了放學。”“挨”時比較成功。我先請學生朗讀,從讀中感悟出此時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漫長。在層層剝繭,平時不覺得時間漫長,今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我到底在想些什麼?再給“挨”字換詞。可不可以換成“等”,學生馬上有不同意見,認為“等”的心情並不一定是我現在的心情,有同學馬上想到了“熬”這個字。在請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平時覺得時間難捱的情況。學生也能從不同的情況舉例,有的說被關在門外等媽媽下班是在挨,捱了批評不好受……最後走進我的內心。

可是剛學完這課班上就有同學告訴我:“老師,扣分了。”原來,丁美玉發作業本不小心扔到了地上,廖道銘就動手打人。我很生氣,本想狠狠地批評他們。想到剛學完《爭吵》這篇課文就吵,於是我因勢利導說:“剛學完爭吵這篇課文,文中的同學怎麼做的?“主動向同學道歉。”丁美玉說。“那你們呢?”“對不起,廖道銘,我不該把你的本子扔地上。”“你不是故意的,是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吵架了。”

接下去的語文課,我讓孩子們結合實際,寫一件你以前與同學發生爭吵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以後,你受到了哪些啟示?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同學們聽了,有的低頭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筆和紙,認真地寫了起來……因為課文寫的就是同學之間發生的事,語言樸實真切非常切合學生的心理實際和生活實際。

學以致用,將語文教學與具體實踐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如果不遇到類似事情,即使同學們課堂上朗讀的再好,理解課文再透徹,也可能隨著下課鈴聲的敲響孩子學習暫告結束。然而,正是班內的突發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因此,依據新課標與實踐結合進行有機教學,應該是我們勇於探索的方式之一。

本堂課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所提問題的明確性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進。學生的發言面比較廣,但對於一些問題,學生回答得不夠準確之後,評價的導向性不夠,這樣再找同學起來回答,還是不夠準確,這時我又想要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們,殊不知時間就這樣流走了。由此反應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的教學語言還要豐富,尤其是對課堂學生回答的評價語要及時有效,這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督促孩子們認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應該常抓不懈。

爭吵教學反思12

《爭吵》是人教版第六冊15課。課文圍繞“我”和克萊諦之間因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先寫“我”和克萊諦吵架的原因;再寫“我”的內心活動:為吵架而感到不安、後悔,又沒有勇氣承認錯誤;然後寫克萊諦的友善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兩人重歸於好;最後寫父親對“我”的嚴厲批評。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生活體驗採用下列方法進行教學,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氣氛活躍,效果甚佳。

一、親身體驗理解課文。

1、理解“爭吵”學生聯絡自己生活談與同學的爭吵,匯入新課

生1:上學不等他。生2:懲罰同學的方法

生3:上課時筆記不見與同桌爭吵。

2、學生說與同學爭吵後有什麼想法?換位理解文中“安利柯”的心理變化。

3、學生談與同學和好如初的感受來理解“安利柯,再也不了”。

二、啟發想象,走進人物心理

1、想象“安利柯”發火怎樣罵克萊諦?

2、“我在外邊等你”一句在文章中出現三次讓學生想象說這話的心理反應人物品質(寬容,防禦)

3、想象“他的笑讓我很不高興”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笑怎樣的不高興?

4、引導學生想象怎樣“挨”時間

三、採用“演一演”體會人物情感。

1、課文第五自然段描寫了生氣的“克萊諦”神態、語言、動作學生在演示中體會克萊諦的情感。

2、演一演兩人和好的`語段(9——13)在演示中理解“我”的後悔克萊諦的寬容誠懇。

3、課文最後一自然父親告誡我的話讓學生演示中理解道理。

四、讀一讀理解人物心理變化

1、分角色朗讀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

2、輪讀課文節五自然;體會作者“不安—後悔—矛盾”的心情

五、“議一議”昇華主題,陶冶情操。

1、我後悔時是因為“克萊諦”的什麼品行感染了我。

2、討論那喜歡文中的什麼人:(克萊諦(孝順寬容),安利柯(知錯就改),父親(善於教育嚴格引導))

3、面對同學對你不友好的言行,你應該如何對待?

爭吵教學反思13

《爭吵》是一篇閱讀課文,文中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髒了,於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後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教學本課,我除了採用指導朗讀,感悟人物美好品質的方式,還重點就兩人主動提出解決矛盾的原因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與別人發生矛盾時,只有多想別人的好處,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諧真誠的友誼。

課文《爭吵》剛學完,班內就發生了爭吵。

站在辦公桌前,我正為下節課作著準備,王欽洋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用手捂著耳朵,委屈地說:“老師,袁藝用文具盒打我耳朵。”“打破了沒有?”我連忙轉過身,拿開她的手,仔細一看,只見她的耳窩邊上擦破了一層皮。“他為什麼打你呢?走,找他問問去?”我一手拿著參考資料一手扶著她的後背向教室走去。一路上,王欽洋什麼也沒說。

來到教室門前,我把袁藝叫出來,還未開口,他就直視著王欽洋爭辯道:“你也用文具盒打了我的。”“我沒有!”“你和黃澤遠剛才一起抱在我身上。” “我不是故意的!”“你就是故意的!”看著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伸著脖子互不相讓的樣子,我平靜地對袁藝說:“咱們剛學完了《爭吵》,你倆就爭吵起來了,很及時嘛。課堂上咱們討論過,遇到發生爭吵時,應該怎樣做呢?”“想對方的可愛之處。如果是自己錯了,就主動向對方道歉。”袁藝對答如流。“那你是怎麼做的?”我進一步和顏悅色地問,“用文具盒打了別人的耳朵就應該向人家主動道歉。”“王欽洋,對不起!”袁藝立刻醒悟過來。“沒關係。”王欽洋回答道。兩個孩子臉上馬上沒有了怒容。

走進教室,我立刻改變了這節課原打算讓孩子們做課堂作業的計劃,平靜地對同學們說:“剛才,袁藝表現的.不錯!學了《爭吵》一課,雖然剛才與王欽洋發生了爭吵,但老師一提醒,立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王欽洋認了錯。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也能這樣做。這節課,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際,寫一件你以前與同學發生爭吵的事情,仔細回想一下當時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以後,你受到了哪些啟示?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同學們聽了,有的低頭深思,有的迅速拿出筆和紙,認真地寫了起來......

學以致用,將語文教學與具體實踐結合,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爭吵》是一篇閱讀課文,如果沒有遇到類似事情,即使同學們課堂上朗讀的再好,理解課文再透徹,也可能隨著下課鈴聲的敲響而學習暫告結束,然而,正是班內的突發事件,激發了我的靈感。因此,抓住教育的時機,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更有利於提高教學的效率。

爭吵教學反思14

《爭吵》一文圍繞“我”和克萊蒂之間因為本子被弄髒而發生爭吵這件事情,重點講了“我”的心理變化,以及“我”對整個事件的感受,告訴我們朋友之間要相互諒解、彼此寬容。

決定上《爭吵》這一課時,很茫然。這是外國作家的作品,寫的是義大利學生之間的爭吵的故事。一開始很怕咱們中國孩子思想認識上與外國孩子存在差異,在理解主人公安利柯的心理變化過程有點困難。而且,這中間也存在著一定的中外文化差異。將教材反覆研究,終於定位在“爭吵是發生在兩個國小生之間的故事,跟學生實際生活比較接近“這一點上。

想象總是美好的,現實比較殘酷!

生字教學一塊基本順暢,較好地結合了漢字的音、形、義來教學。學生落實地較紮實。其實,三年級學生已具備自學能力,故生字詞教學我緊密的和課文聯絡起來,抓重點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字的音形義上都有所瞭解。這樣教,學生比較不容易疲倦。

本堂課的教學思路還是比較清晰的,所提問題的明確性較強。學生的發言面比較廣,但對於一些問題,學生回答得不夠準確之後,評價的導向性不夠,這樣再找同學起來回答,還是不夠準確,我想要引導學生自主去探究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簡單的告訴他們,殊不知時間就這樣流走了。由此反應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自己的教學語言還要豐富,尤其是對課堂學生回答的評價語要及時有效,這也

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途徑;另一方面,督促孩子們認真預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工作,應該常抓不懈。

爭吵教學反思15

《爭吵》是一篇閱讀課文,文中圍繞克萊諦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筆記本上,本子被弄髒了,於是兩人發生爭吵,最後解決矛盾的事,表現了克萊諦主動認錯和安利柯知錯就改的品質。

《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也是多元的。所以在整體感知課文時,我採取課題質疑的辦法,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以下問題:

1、誰和誰爭吵?

2、為什麼爭吵?

3、怎樣爭吵?

4、爭吵後怎樣了?然後學生自主讀書,並通過交流、討論,瞭解課文講了什麼內容。

同時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在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話的意思。父親的話主要說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於承認錯誤,“第一個伸過手去”,請求對方原諒;要是錯了,別人打你,你千萬不要還手,只要防禦就是了;你錯了,別人沒有打你,你不應該“舉起尺子”防禦。

最後為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組織課堂討論。如,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喜歡他什麼?使學生在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加深對人物形象的體會。有的學生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別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點(愛面子)和缺點(報復同學),又能看到“我”的長處(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能改正錯誤)。總之,學生只要能結合課文實際發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時鼓勵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語句作為自己的理由支撐。接著讓他們談談《爭吵》中的兩個小夥伴是怎樣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樣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樣的呢?通過一系列的討論讓同學們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誠相待,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感覺有點吃力,可能是因為本課相對前面的課文較長,而且人物對話也很多,要理清思路,才能清楚地告訴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