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篇1

一、反思教學目標

1.對“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教學目標落實不明顯;

2.對“初步掌握按遊覽順序,突出重點景物並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並嘗試運用”的教學目標落實比較到位。

反思教學目標的設計,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做好落實的教學目標不應該制定,一課一得即可。

二、反思教學過程

1、課堂匯入設計不合理,佔用了較多時間。對“頤”字的指導應放在教學的第一課時。

2、朗讀指導不到位。本文的一大特點是語言優美,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感受頤和園的美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朗讀形式單一,朗讀指導較少,朗讀不到位,感悟便不深刻,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3、分析行文結構環節,教學重點不夠突出,頭緒太多,讓學生有無所適從之感。

4、學以致用環節倉促、突兀,沒有水到渠成之感。本應是課堂應重點展示的部分卻草草收場。

總體反思:

教學目標設計要儘量精簡,找到本節課重點要讓學生達成的一個到兩個目標,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想面面俱到,反而造成頭緒混亂的局面;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一定要有針對性,針對教學目標的某個要點,要學會取捨,每一篇課文能給我們的啟發很多,但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內容,不可太過深奧,超出學生的理解水平。語文課程的運用表達性質有較好體現,體現了從重理解向重表達的轉變。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篇2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文中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的教學,由學生當導遊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美。生讀課文時,我就設定了“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後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後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麼?感到遺憾的是學生在體會美時讀得很不夠,這個目標完成的不夠好。一個是因為時間的原因,主要還是我在寫作方法的引導上耗費時間較多。我想學生並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迷人的景物的特點,這是我以後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篇3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順序很明顯,寫作方法很值得學生學習。在教學時,我讓學生以遊者的身份走進文字,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風光和作者精美的語言文字。

一、自瀆課文,整體感知,理清遊覽順序。

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學習遊記課文的經驗,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找出“課文寫了哪幾處景點?你從哪些句子知道的?”這樣學生通過讀書很快就找到了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個句子,並且從中知道了作者些了哪些景點,xx的寫作順序也就很清楚了。

二、以導遊的身份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一個當遊人,一個當導遊,選取自己喜歡的課文段落,把課文讀美,把景點特點介紹出來,然後在班上交流。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很快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展示時,很多同學不僅把課文讀美了而且還根據自己的理解,向遊人介紹了頤和園景點的.特點。在分段學習展示時,我發現學生能夠把自己選取的段落清楚的介紹出來。

通過分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學生在和諧民主的氛圍中,討論交流,自由發揮,自由想象,學生充分發揮了同伴互助的作用,他們多種不同觀點的碰撞與交流,更充分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使學生資源共享了。

三、課後延伸,鞏固學習。

在感知了頤和園的美之後,我讓學生對全文寫一篇導遊詞,並加以此來達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通過這節課教學,我覺得懂教師不僅自己要讀懂課文理解課文,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怎麼樣走進文字,讓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理解課文,昇華情感。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篇4

《頤和園》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課文優美的語言中感受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順序及手法。在第一課時,我已帶著學生理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瞭解了移步換景,過渡連線的表達方式。新課開始時,讓學生回顧作者的遊覽順序後,我要求他們帶著問題朗讀課文,先自己思考景物有什特點。

接下來,我按照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順序,分別引導學生分析景物特點以及作者的寫作方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每一次學習不同的自然段時,我都讓學生在朗讀中思考景物特點,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使學生熟悉課文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美,為後面的教學作鋪墊。

《頤和園》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比較突出,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一般能做到自己把握特點,對於較難把握的特點,我就出示相關句子,引導學生先朗讀,再抓住關鍵詞來分析特點。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時,比喻、列數字等學生較熟悉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而對於反襯、首尾呼應這兩個學生不熟悉的方法,則採用抓住關鍵詞“滑”和“美麗”來逐步帶著學生了解寫作方法,並讓他們明白不同寫作方法都是為突出景物特點而服務的。在總結時,我再次歸納作者的寫法,讓學生進行整體的把握,作業當中的記一次遊覽活動,就是讓學生把學到的寫作方法運用到實際的寫作當中去。

以上就是我教學《頤和園》課文時突破重難點的主要做法,在課堂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篇5

《頤和園》是一篇遊記,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課文不但文字優美,而且層次清楚,移步換景、首尾呼應,其寫作方法非常值得學生們學習。為了能體現生本課堂教學,讓學生自己探究學習,把文字內容和寫作方法都在讀和交流中理解領悟。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預習探究

2.合作交流

3.品讀體驗

4.彙報交流

……

一、在課前培養學生蒐集資訊、自學探究的能力。

課前先讓學生蒐集頤和園相關的資料,並在小組裡交流蒐集到的是什麼資料。通過蒐集和交流使學生對文字內容和背景有更詳細的瞭解,同時也培養學生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接著再通過生字詞檢測預習的效果,不僅考查了學生課前掌握的情況,還交流了學生自主探究生字詞的方法。

二、在合作中把握重點,在交流中學會探究。

通過師引導找全文的中心句和劃出有關作者遊覽路線的`語句。弄清楚作者的遊覽順序,使學生對本文有整體地把握。同時對移步換景,也叫地點轉換順序或遊覽順序的寫作方法有了認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概括作者主要遊覽了哪些地方,觀察點又是怎樣的?使學生對全文結構安排,作者行蹤都有較清楚地瞭解。

三、重點品讀,領悟學習方法

師引導品讀來學習長廊的內容,使學生在交流中把長廊的長、美的句子朗讀出來,特點探究出來。師再引導小結本段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明確方法:邊讀邊畫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再把景物特點概括出來。並用這種方法自學萬壽山、昆明湖的內容。

出示自學要求:

(1)選擇你喜歡的景物,把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用不同的符號畫下來。

(2)有感情地多讀幾遍。

(3)想想景物有什麼特點。

學生對照要求深入地自學探究,生本體現得淋漓盡致。

四、在交流中學習,在彙報中體會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先在小組裡交流探究的結果,然後全班進行彙報萬壽山和昆明湖的景物特點。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生本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將“滑”與“劃”進行對比。學生舉出生活中的滑冰和划船例子來說出它們的區別。再例如“這麼多的獅子會有哪些姿態呢?“學生都能較為合理地展開想象,並進行了一定的說話訓練,就這樣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鍛鍊了學生的理解、閱讀、說話等多種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質。

《頤和園》教學反思範文 篇6

通過教研組上《頤和園》這一課,我感覺自己在教學中有所進步,有所得益,也引起了許多思考。語文閱讀教學重在朗讀,在朗讀中才能讓學生知道北京的頤和園景色優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成功之處】

一、製作媒體,輕鬆獲取知識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描繪了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美麗景色,字裡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課文介紹的景物較多,為了讓學生感悟課文中介紹的頤和園的景點的形象美,讓學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學習,在做課前準備時,我搜集了頤和園許多相關資料,如圖片、對頤和園的文字介紹等,製作了重點段落的幻燈片,利用超連結,當學生說到哪個景點教師就可以自動的切換到那裡,在課堂中我始終圍繞著主線:“你喜歡頤和園的哪個景點,說說你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了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作用,使資訊科技和語文教學融為一體,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二、拓展延伸學習,昇華民族情感 在課後留下了擴充套件餘地,能有效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因此,在課文學習結束時,我用激情的語言提醒學生到網上去搜索中國還有哪些名勝古蹟,從國內到國外延伸,去查詢更多的古典建築藝術,再進行交流,這樣瞭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另外,本課的寫作很有特點,在學生知道本課是按照地點的轉移,長廊──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頂──昆明湖旁,學習它的寫法,嘗試著寫遊學校、遊古華園等,結合本單元的作文──寫遊記,不斷地滲透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

【不足之處】 讀的太少,光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長廊的美、長;站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了佛香閣、排雲殿的壯觀和美;登上萬壽山頂看到昆明湖的靜、美;然而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後對文字進行了重組,利用師生合作讀來再次進入文字,雖然做到了整體感知到區域性重點朗讀再到師引讀再次整體讀,但總的來說還很不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段距離。只因講得太細,而時間分配不均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今後逐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