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5篇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

《棉鞋裡的陽光》一課主要寫了媽媽為奶奶晒棉被,“我”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媽媽為什麼要晒棉被呢?在得知晒了棉被,奶奶蓋起棉被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時,也有年老之日。《棉鞋裡的陽光》一課主要寫了媽媽為奶奶晒棉被,“我”看在眼裡,想在心裡,媽媽為什麼要晒棉被呢?在得知晒了棉被,奶奶蓋起棉被來就覺得暖和。同樣道理,“我”為奶奶晒棉鞋,那奶奶穿起棉鞋來不是更暖了嗎?於是“我”也學者媽媽,為奶奶晒起棉鞋來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人教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下冊《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較多讀的時間。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主角朗讀,男女生讀等。在讀中,適時拋磚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媽媽給奶奶晒棉被,奶奶蓋著暖和的被子睡著了,他會怎樣想呢?”“小峰為什麼(輕輕地)奶奶的棉鞋晒了呢?”等等。從文中的一些細節來體現小峰愛奶奶,孝敬奶奶的拳拳之心。

在這堂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裡人是如何互相關心的。我們班同學的回答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其他同學。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2

《棉鞋裡的陽光》這一課,透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晒棉被,晒棉鞋的描述,讚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就應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後,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為家裡人做了什麼事”?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可他們感興趣的卻是老師在生活中的事。

新課改開始後,我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地讀,盡情地說,大膽地問,可我卻很少把自己的情感、故事及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以至於應對學生的發問,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後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裡忙工作,回家還得做家務,哪裡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麼”?

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可怕啊!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老師為人師表,應率先垂範,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資料去薰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就應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明白了下節課該怎樣上,更明白了生活該怎樣去做……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3

一年級的孩子的直觀思維、感性思維佔極大的比重,因為課文的主要事情是寫媽媽和小峰為奶奶晒棉被、晒棉鞋,因此,“送親情陽光”活動很容易被孩子們狹隘的詮釋為一系列跟“陽光”有關的行動:給長輩晒被子、晒棉衣、晒鞋子……我們老師應關注這一點,引導孩子們從思想上、行動上尋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體貼長輩、關心長輩,比如給生病的爺爺唱首歌、削個蘋果,給疲倦的爸爸捶捶背、倒杯開水等等。當然,如果有能夠感悟到“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心,關心能夠溫暖人們的心靈”,那是更到位的理解,但不宜拔高要求,應生生的灌輸孩子此種認識。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4

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為什麼三、四歲的孩子會問“蘋果為什麼有皮”、“天上為什麼會下雨”之類的問題,而十一、二歲的孩子卻變得提不出任何問題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老師。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了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於是,在課堂上提問便成了老師的專利,回答是學生的義務。長此以往,學生便成了腦中沒有問題的學生了,如此這般,後果將不堪設想。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說明,少年兒童天真好奇,對萬事萬物都愛問個為什麼,他們常常喜歡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經驗,針對問題尋找一種獨立的解釋,甚至朝著教師講的和書本上寫的不同方向大膽提出疑問,去探索客觀真理。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是兒童的天性。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維護和發揚學生的這種天性,要讓學生輕鬆上陣,暢所欲言,讓他們有機會說,敢於說,甚至人人爭著說,培養他們的獨特個性。那麼,怎樣才能放飛學生的天性呢?

一、創設民主的學習氛圍

許多教育學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慄的心理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一樣。這說明學習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

我們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獨立人格,獨特價值和無限潛能的人。雖然他們將來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卻都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要學會角色轉換,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小班教學的任務就是創設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潛能發揮的情境,幫助每一個學生去發現自己的價值,發揮自己的潛能,發展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處於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並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同時,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問答。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當學生突然舉手提出第一個疑問“陽光鑽進棉花,棉被為什麼會暖和”時,我若孰視無睹,那麼學生就無法享受到參與的樂趣,無法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更談不上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除了師生平等,生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學優生”與“學困生”之間。在進行各種交往活動中,教師給“學困生”和“學優生”的機會應是均等的。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做到平等,學生才會感到安全,才不會出現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被恥笑的現象。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於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於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接受的資訊發生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一種力求統一矛盾,使心理狀態趨於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古今中外無數的事例證明,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都是起源於質疑。可見,具有發現問題的才智,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慾,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語文界老前輩葉聖陶先生曾諄諄告誡我們,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教師教會了學生質疑問難,就是教會了學生最好的讀書方法,將使他們一生受用無窮。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應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我們應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5

國小語文的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朗讀教學 。古人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大聲朗讀時眼睛能看到,耳朵能聽到,就會記得更牢固。《棉鞋裡的陽光》主要以對話串起文字,所以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媽媽、奶奶是長輩,語氣要和藹可親,說話時要充滿關懷。小峰是小朋友,說話的語氣天真活潑、有禮貌。同時採用了進入角色讀,使孩子非常快地溶入文字,從而更加能深刻感受到文中蘊涵的深深的含義。

但在教學中我發現一年級孩子雖然已經聽到過一些詞句,但是,看著書面語言,要準確、連貫地讀出來、讀好它是很難的。因此,我在指導朗讀時,注重了詞、句、段、篇以及標點符號的指導。首先,我讓學生試著讀課文。範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用鉛筆畫出喜歡的詞語,再把課文讀熟,接著我再用卡片出示重點詞語、難讀詞語,指名朗讀,對於難理解的詞可作重點講解,使學生加深印象。其次,一些比較長的句子,學生也很難讀得好,我引導學生把長句子找出來,先試著朗讀。然後,把長句子投影出來,讓學生在一次次朗讀中,體會到長句子不難讀,只要抓住主要詞語、句子的主要部分就可以讀好。同時,注重標點符號的朗讀,要使學生知道:“問號” 要讀出升調,“感嘆號”要讀出加重的語氣……這樣,經過多次指導,學生就逐步掌握了朗讀方法。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6

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讓她睡得更暖和。大人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他的樣子,幫奶奶晒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

一年級下冊課文偏長,學生對理解文章的內容沒有興趣。學生們還停留在獅子的興頭上。而第七課《棉鞋裡的陽光》由八個自然段之多。面對著這一現狀,我認為在對學生授課時應該先提起學生們讀文的興趣才是最主要的。

在學習這課前,我先畫了兩雙鞋子。在展臺上展出來,問孩子們這兩雙鞋子哪雙好看?並問他們為什麼?玉溪課文的孩子就說因為那雙漂亮的鞋子充滿陽光所以會閃閃發光。我又問孩子們為什麼晒了的鞋子就會發光?學生似乎有些答不出來了,這時我就開始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說:“想知道答案嗎?”學生說:“想!”我說:“答案就在文章裡”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一問題學習第七課《棉鞋裡的陽光》。

在學文過程中,孩子們仍然對學文的興致不是很高。過了沒多久辦理又有些死氣沉沉的了。再讓孩子們初讀了兩遍文章之後,開始分析課文了。可是孩子這個狀態,讓他們的讀文分析肯定是無濟於事的。於是我拿出了最後一招——出示了掛圖,讓孩子根據掛圖中的幾幅圖,分別讀文中的段落,看誰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每一幅圖的意思。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學生一聽我等會兒要讓他們看圖複述課文,一個個興致又來了。就這樣,我把要問的問題放在學生複述每幅圖的後面,學生不僅讀文的興致變高了,而且對文的理解也深入了。

雖然這堂課的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學文的積極性變高了。但我也存在著不足,本文主要講的是:體現小朋友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關心長輩,體現了小孩子對家長的愛。但我在教授本課時,對這一主旨點得不夠透徹。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應該把文章點到,講明白。對於三四年級的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可以自悟,但對一年級的孩子確實要把該點的地方點透,這樣也有助於孩子的理解。

總之,通過本科的教授讓我明白了要根據孩子的心理來授課。抓住孩子們感興趣的東西,並且要點透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這樣才是一堂有時、有效、有率的課!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7

《棉鞋裡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本課比較淺顯易懂,所以我重點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語言,體會小峰的心裡活動,滲透尊長輩教育。

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舉動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她的樣子,幫奶奶晒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他們的孝心也隨著陽光溫暖著奶奶的心。在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以後,我就圍繞下面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懂。“1、媽媽為什麼要給奶奶晒棉被?”“2、小峰為什麼要給奶奶晒棉鞋?”結合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再用“因為……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說話訓練。學生說完後我說:“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麼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言,有的說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麼關心奶奶,體貼奶奶;有的說小峰會幫奶奶晒棉鞋,他很愛奶奶;有的說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說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

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懂得了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課後,我想如果我們每位教師都能挖掘課本中內容,把“育人”放到首位,那麼我們的課堂就不僅僅只是知識的講授,更是人類優秀品質的傳播,當然,作為老師也應該把知識和情感教育真情流露出來,讓學生們自然而然地接受,並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悟到的感情運用到生活中去,那麼我們的社會將變得多麼和諧,生活將變得更加美好!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8

窗外春雨淅淅瀝瀝的下過不停,氣溫降了許多,給人一種春寒料峭之感,可是教室裡卻暖意融融,因為孩子們一張張笑臉如春天裡陽光般燦爛,花朵般美麗。置身其間,我的內心充盈著快樂。

課堂正按照我的預設一步步和諧地向前推進著。首先自讀課文,接著認識生字詞,然後讀中感悟……課堂行進到鞏固生字詞的環節,我讓孩子們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然後組詞識記,最後進行說話運用——每個同學選擇一個生字組成詞語,利用所組成的詞語說一句話。

孩子們自主完成了說話練習,開始進行班級交流了。大家爭先恐後的上臺交流著自己的句子。

“鞋——棉鞋——今天我幫奶奶晒了棉鞋,奶奶誇我是好孩子。”徐浪同學不緊不慢的交流著自己的答案。我帶頭鼓起了掌,開心的說:“這個句子說得真好!”徐浪同學高興地走下了講臺。突然,時偉同學大聲的說:“今天下著大雨,怎麼能晒棉鞋呢?他說假話!”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坐在位上的徐浪同學。頓時,教室裡熱鬧了起來,同學們都贊成時偉的意見。

在備課時,我根本就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徐浪同學用“棉鞋”這個詞說話——今天我幫奶奶晒了棉鞋,奶奶誇我是好孩子。這個句子沒有任何錯誤,而且還有一定的感情,可是時偉同學的異議也有道理,因為我經常告訴同學們不能說假話,如果把徐浪同學說的這句話改為“我經常幫奶奶晒了棉鞋,奶奶誇我是好孩子”肯定就沒有任何瑕疵了。

我沒有輕易的下判斷。這時,我發現徐浪同學站起來在說什麼,可是被全班同學的聲音淹沒了,他只好紅著臉坐下了。我示意大家安靜下來,讓徐浪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徐浪同學依然是不緊不慢的說:“今天有陽光呢。”聽他這麼一說,全班都鬨堂大笑,我也笑了起來,心裡想:外面正下著大雨呢,怎會有陽光呢?徐浪同學見大家和我不信,大提高聲音說:“我說有就有啊!”我急切地問:“陽光在哪啊?”他說:“陽光在我的心裡!”

我一聽,心裡咯噔一下!是啊,心裡有陽光,就能“晒”棉鞋!我再次帶頭鼓起了掌,大聲說:“徐浪同學說的很對,心裡有陽光什麼事都能幹成啊!他這個句子要表達的就是對奶奶的愛啊!”這時,大多數同學都接受了我的評價,當然,也還有少學同學沒有懂得其中的含義。我想以後會懂得。

誰說不是呢,心裡有了陽光,就是有了愛;心裡有了愛,生活處處就充滿陽光!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9

在自己班上完《棉鞋裡的陽光》第二課時後,我的情緒是很沮喪的。在排除了各種客觀因素外,我從自己身上、教學設計上進行了一下的反思:

首先是學生預設、準備上。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遊戲時,充分調動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大腦又處於興奮狀態,這種狀態下的學習,才是真正好處上的學習,才還了學習以廬山真面目,這樣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才意味著人的解放。”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連續上了兩節主課,身心都已經出現疲乏的狀況,在這樣的狀況下,如果沒有辦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那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最大的問題是在沒有預想到學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所以在上課前進行課堂組織時,並沒有給學生一種正面的肯定,在引入時採取了用字卡開火車複習詞語的方式,但沒有用上多媒體中複習生字的遊戲,所以學生的興趣並沒有被激發出來。而學生只有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才能讓身心放鬆,才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主動地進行思考。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也跟我自己的準備不足、思考不周有關。總覺得在長上過一次後,又花了很多心機修改教案,學生方面自己也十分熟悉,不會有問題,所以忽略了對學生的預設,也沒有重視換課室後多媒體的使用等方面的細節問題。

第二是由於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夠用心,我的情緒也被感染了,變得焦急。雖然自己也盡力的調整,而且花了十分大的力氣去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但只在課堂的下半段,學生才進入狀態,可謂為時已晚。

教案的設計雖然已經修改過好幾次,但在細節上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在修改過程中,自己預設到的學生會分不清媽媽和小鋒說的話是因為文章第一次出現了說話人在後這樣的方式,但認為用不同線段明示給學生後就能解決。但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明確指示學生用什麼樣的線段畫出誰的話,只是說不同線段,比如波浪線和直線等。所以學生也是不統一,導致分主角朗讀過程中還有不少學生分不清那句是媽媽說的,那句是小鋒說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必須要指令明確、統一。再就是自己的板書,很隨意。自己在設計教案時,也設計過板書,只要求自己寫字規範,資料簡潔、突出,並沒有思考過美觀性。但在看了樑老師幫我設計的板書後,才明白低年級的板書除了要規範外,還要注重協調性與美觀性。

最後,關於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也就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模式,自己感覺是要按照感情讀文、語言表達和知識點的訓練、寫字這三個方面去設計,但總覺得很難把握。要體現學生為主,要體現以知識點為中心,自己在一年級第二課時怎樣設計方面還是比較模糊的,期望能得到老師們的指點。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0

《棉鞋裡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後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晒被子、晒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讚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

一、以讀促悟

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是:“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理解“媽媽為什麼給奶奶晒棉被?”“小峰為什麼給奶奶晒棉鞋?”讓學生感悟媽媽對奶奶的愛,以及小峰在媽媽的影響下也關心奶奶的美好品格,讓學生受到感染和薰陶。然後巧妙地引導學生把媽媽和小峰對奶奶的愛通過讀展現出來。特別是有感情地朗讀,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二、拓展想象

在感情朗讀中學生也感悟到小峰母子尊老敬老的優秀品質後,我適時用“因為……所以……”練習說一說“媽媽為什麼給奶奶晒棉被?”“小峰為什麼給奶奶晒棉鞋?”進行說話訓練。

另外我還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孝順老人的美好品質,如“你注意觀察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孝順爺爺奶奶的?你又會怎樣做呢?”學生暢所欲言,只要學生說出了孝順之義,我都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更重要的是,我還要求學生要將語言落實到行動上去,回家為爺爺奶奶做一件或幾件關心的事,注意觀察爺爺奶奶的表情,仔細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你的感受是什麼,我們進行交流。

不足之處:

課堂時間把握不夠嚴謹,學生朗讀的時間還應再充分一些。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時,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媽媽格外體貼,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媽媽影響著孩子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晒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這堂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識字教學

1、讀中識字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來,然後再把文章讀通順,這樣,生字在學生找的時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讀的時候又可以有意識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夠經常再讀中呈現,效果更好。

2、猜謎語識字

我先自己編了兩個謎語給孩子們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學生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給生字編謎語給同學猜,評選出編謎語能手。同學們興趣一下子來了,有的編“棉:一條白毛巾,掛在木頭上”;有的編“照: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編 “晒:太陽西邊照”等等。通過編謎語,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閱讀教學

1、從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

為了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較多讀的時間。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讀等。在讀中,適時拋磚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媽媽給奶奶晒棉被,奶奶蓋著暖和的被子睡著了,他會怎麼想呢?”“小峰為什麼幫奶奶晒棉鞋呢?”等等。從文中的一些細節來體現小峰愛奶奶,孝敬奶奶的心。

2、聯絡實際,從自己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中使情感昇華。

都說孩子是最真實的讀者,也是最可愛的人。在今天這堂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裡人是如何互相關心的。有的說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有的說我幫奶奶倒洗腳水,奶奶挺高興……我們班同學的回答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其他同學。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知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更深地懂得了如何尊敬長輩,發揚中國的傳統美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2

《棉鞋裡的陽光》這篇短文,用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極盡細膩渲染的文筆,栩栩如生地描摹出一幅蘊滿濃濃親情的溫馨畫卷:媽媽給奶奶晒棉被的賢淑之舉,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小峰的行為,不聲不響地給奶奶晒了棉鞋。這是母行子效的魅力,更是純美榜樣的力量!那麼如何讓他們母子的榜樣力量,深深紮根學生心間而促其孝行呢?經過反覆探究研討,我在教學中特別關注了以下三點:

一、注重朗讀

教學中,我抓住了那些能彰顯人物精神品質的對話、動作、心理描寫,尤其是重點關鍵詞的深入感悟,採用師範讀、領讀,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領學生反覆品悟孝心的內涵,萌生孝心之舉的願望。

二、強化成句

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為此我全力將它貫穿於整節課堂之中。如:讓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回答問題,用“舒服,輕輕地”說話,循序漸進地仿說句子訓練等。

三、鼓勵想象

教學中注重拓展學生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如,讓學生想象省略號後面所省略的內容,和“輕輕地”有關的生活情境,奶奶怎樣誇小峰,自己今後打算怎麼做等,都能讓學生把從文中領悟到的思想感情,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並早日將孝心之舉落實。

但是,就在整堂課結束的剎那間,猛然深感最後一教學環節,我處理得過於死板單調。那就是《孝心到永遠》這首兒童歌曲,沒有在系列的孝行動畫輪換中去播放,從而沒能達到讓學生更加耳目雙新的絕美效果!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3

在自己班上完《棉鞋裡的陽光》第二課時後,我的心情是很沮喪的。在排除了各種客觀因素外,我從自己身上、教學設計上進行了一下的反思:

首先是學生預設、準備上。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人在遊戲時,充分調動聽覺、視覺、味覺、嗅覺和觸覺,大腦又處於興奮狀態,這種狀態下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才還了學習以廬山真面目,這樣的教育才更富有人性,才意味著人的解放。”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連續上了兩節主課,身心都已經出現疲乏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辦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那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而我最大的問題是在沒有預想到學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在上課前進行課堂組織時,並沒有給學生一種正面的肯定,在引入時採取了用字卡開火車複習詞語的方式,但沒有用上多媒體中複習生字的遊戲,所以學生的興趣並沒有被激發出來。而學生只有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才能讓身心放鬆,才會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主動地進行思考。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也跟我自己的準備不足、思考不周有關。總覺得在長湴上過一次後,又花了很多心機修改教案,學生方面自己也非常熟悉,不會有問題,所以忽略了對學生的預設,也沒有重視換課室後多媒體的使用等方面的細節問題。

第二是由於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夠積極,我的心情也被感染了,變得焦急。雖然自己也盡力的調整,而且花了非常大的力氣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只在課堂的下半段,學生才進入狀態,可謂為時已晚。

教案的設計雖然已經修改過好幾次,但在細節上依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在修改過程中,自己預設到的學生會分不清媽媽和小鋒說的話是因為文章第一次出現了說話人在後這樣的方式,但認為用不同線段明示給學生後就能解決。但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明確指示學生用什麼樣的線段畫出誰的話,只是說不同線段,比如波浪線和直線等。所以學生也是不統一,導致分角色朗讀過程中還有不少學生分不清那句是媽媽說的,那句是小鋒說的。一年級的小朋友一定要指令明確、統一。再就是自己的板書,很隨意。自己在設計教案時,也設計過板書,只要求自己寫字規範,內容簡潔、突出,並沒有考慮過美觀性。但在看了樑老師幫我設計的板書後,才知道低年級的板書除了要規範外,還要注重協調性與美觀性。

最後,關於一年級的閱讀教學,也就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模式,自己感覺是要按照感情讀文、語言表達和知識點的訓練、寫字這三個方面去設計,但總覺得很難把握。要體現學生為主,要體現以知識點為中心,自己在一年級第二課時怎麼設計方面還是比較模糊的,希望能得到老師們的指點。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4

《棉鞋裡的陽光》是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文章貼近兒童的生活,是兒童身邊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語言樸實純真,深受學生喜愛。但文章散發出的濃濃親情,關心長輩與現在獨生子女的行為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一下子難以領悟。另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對話較多,且第一次出現了敘述語置後的形式,學生也難以理解。

為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的人文內涵,突破朗讀的難點,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注重朗讀指導

在讓學生自讀課文後,我很快發現學生對課文中的對話較生疏,不少學生甚至把小峰又問的話,當作媽媽說的話來讀。於是,我先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通過自由讀,同桌對讀,分清小峰母子的對話。接著,我又通過示範朗讀,和學生對讀,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敘述語置後的形式,從而,對課文有深入的瞭解。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想象

在讀通課文後,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如: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疑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的說,知道了媽媽給奶奶晒棉被,小峰給奶奶晒棉鞋這件事。當然,也有不少學生提出:“棉鞋裡怎麼有陽光?”這個問題。在討論、交流、解答了問題後,我讓學生髮揮想象,說說奶奶蓋上棉被,穿上棉鞋後的心情、動作、語言。說說小峰的想法……

最後,在朗讀了課文結束語:小峰笑了笑,說:“棉鞋裡有好多陽光呢?”這句話後,為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人文內涵,我又加了一句:

“聰明的小朋友,請你想一想,棉鞋裡除了有陽光,還有什麼?”

我的本意是想引導學生說出“孩子對奶奶的愛!”可是,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學生們根本無法理解這麼“深奧”的問題。

不少學生說:“棉鞋裡還有棉花。”

也有學生說:“棉鞋裡還有棉布。”……

面對學生的不同回答,我立刻意識到我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仍有一定的難度,他們未必理解老師的深意。怎麼問呢?我轉換了一個說法,問得更淺顯,形式也變成了填空:“棉鞋裡除了這些,還包含著小峰對奶奶的——這下許多學生恍然大悟,脫口而出,“對奶奶的愛!”孩子們多麼可愛,多麼有孝心!

《棉鞋裡的陽光》教學反思15

1、識字教學

在識字方面,我採用多種方法識字,加深對識字的記憶,把識字環節搞紮實。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猜謎語、做動作等方法,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2、閱讀教學

為了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多種形式的讀。讓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角色朗讀、師生合作讀等。這一課,小峰和媽媽的對話是非常關鍵的部分。我把它拿出來,仔細閱讀,學習他們說話的語氣,還重點指導學生讀好疑問句和感嘆句,讓孩子們自己想象著身臨其境。在讀書的過程中,我還發現,孩子們讀書的時候語氣上已經有了進步,但是還有拖長音的現象,以後,我要在這方面努力,改正他們讀書的不良習慣。

在閱讀教學中老師不要逐段地分析,更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上,我做的相當不好,因為在識字寫字上我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於在朗讀課文上沒有了時間,這點讓我覺得是敗筆之處。

3、板書設計

關於板書設計的問題,在講課之前我想了很多,也有幾種板書設計,但考慮到是第一課時,就把板書設計放到了第二課時裡。

我非常感謝學校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好的學習機會,雖說這次講課有點失敗,但是,在這次失敗的講課中我學到了很多,從匯入到識字到課文再到板書設計,在教研活動中陳科長給我們做出了詳細的指導點評,我也積極聽取了其他老師對我這堂課的點評,真是“聽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學習、多思考、多總結,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