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司馬光教學反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1

《司馬光砸缸》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第一課時教學時,正好趕上週喜蘭書記到我們學校試導,通過周書記的聽、評課,讓我真是茅塞頓開,受益匪淺,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可取與需要改進之處。從我自身來說,還是比較喜歡上低年級的語文課,這一點也得到了周書記的肯定。在這一課時教學中,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但由於我低年級教學經驗的不足,導致教學中存在著不周到之處。

其一,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裡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 )假山一( )缸一( )( ),周書記就特別提出了,在這除了口頭填,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的確,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裡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其二,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當時只記得表揚大家愛動腦,想出了新辦法,就疏忽了提醒孩子們這個辦法是否可行。周書記就提出了,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我一聽,對呀,真是大大的失誤。

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司馬光教學反思2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說話,通過各種方式練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句子、課文,並紮實有效的指導學生寫字,使課堂靈動高效。具體做法為:

課上,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敏感地抓住學生朗讀中的閃光點進行巧妙的點撥、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老師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加上老師指導時的示範作用,感情朗讀則水到渠成。

一、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造能力。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渠道。在教學中,我更多地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學習、交流、檢查讀課文情況,引導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創新見解,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了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得雙向互動的交流得以實現。

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水平。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激發閱讀情趣在低年級是多麼重要。因此,我這堂課的教學也注意到這一點:課堂上,我用課文掛圖來貫穿生字詞、句子、課文的學習,讓學生生首先對課文有感性的'認識,再引發學生想象與說話,在此基礎上掌握課文中的詞語,解決課文中句段的朗讀。

三、點面結合,創設紮實有效的課堂。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生字,練寫生字。但一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是非常多的,如果都一一指導的話,勢必費時費力,且效果不大。因此,課堂教學中,在學生熟練、準確的掌握生字詞,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通過“候、園、哭、爬”這四個頗具特點的生字的來進行本課生字寫法的指導。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交流、練寫這幾個環節,使學生這部分的學習非常紮實,有實效。

司馬光教學反思3

今天我執教了三年級上冊第24課《司馬光》,現反思如下:

教學目標達成,學生能在熟讀基礎上感悟,敢於質疑,並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狀態很好,能夠按照既定的預設來學習。但是學生在小組合作時存在一定問題,組長的組織能力還需要加強,要把問題鋪設好,並且按照老師問題的序號順序來交流。個別組員交流不積極,需要小組成員一句一句提示,這都需要改進;

教學環節中,學生讀、準確停頓讀、個人讀、小組讀表現都很好,這給理解打好了基礎。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時,學生能夠根據課下注釋、文中插圖進行幫助性理解,幾個孩子還能根據文字組成詞語來理解(如:“一兒登甕”中的“登”字,學生組詞“攀登”,在這裡就是攀登到了甕的頂上),這是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用現代漢語組詞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表現。

也有學生不理解的詞語。我環顧了每個小組,發現問題最多的是“眾皆棄去”。學生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是把“棄”理解為“放棄、拋棄”,這是聯絡現代漢語的結果。可是,在這裡,“放棄、拋棄”又似乎不準確。我抓住孩子們彙報時的故事情節,指導孩子:“想一想,一群幾歲的孩子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會有什麼反應?”有的孩子說他們會害怕,有的孩子說他們不知道怎麼辦了。這就是“眾皆棄去”的`背景。其他的孩子都不知道怎麼辦,他們害怕,所以都跑開了。這樣一個問題,正可以引出“眾兒”與司馬光的不同,再相機讓孩子說一說司馬光是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很自然就說出了“沉著冷靜、聰明機智、樂於助人”。

在講故事這個環節中,幾個孩子把“一兒登甕”理解成了“一個小孩兒登上一塊石頭,然後掉到了水缸裡”,這是受了《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的影響,可是文言文中並沒有說明孩子是登山失足。所以,我又重新代領孩子理解這句話,“登甕”是登到了甕的頂上。可是,緊接著一個孩子講故事,就說這個孩子登到了缸裡。問題又來了,我們重新回到這句話,體會究竟是登到了甕頂還是進了甕裡。雖然在理解的過程中,孩子們出現了一點點偏差,可是學習就是這樣,只有不斷改進、思考,才是學習的過程。

拓展環節的設計有些難度,對於剛剛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徐孺子賞月》比《司馬光》難理解,個別字詞理解起來困難,讓他們自己講就更難了。我想,當下正有一個解決這個問題辦法——請教每組旁聽的老師們啊,這不也是一種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嗎?於是,孩子們在註釋、請教中學習完了拓展文章。我在小組巡視時發現,每組有一到兩個同學能夠理解,剩下的孩子都是懵懵懂懂。拓展閱讀的設計,本身就有讓孩子運用已學方法理解文意的意思,在此基礎上產生對文言文的喜歡。所選題目雖有些難度,但孩子們探索的態度不變,依然在認真地研究,這才是學生學習的態度。

整個課堂,最大的問題還是孩子們的傾聽習慣不好。大家總是在別人發言時表情默然,沒有專注的表情,更沒有眼神的交流。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還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4

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簡單愉快呢?在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觀察、想象、說話,透過各種方式練讀課文中的生字詞、句子、課文,使課堂靈動高效。第一課時教學是讓孩子體會到司馬光的機智、冷靜,為了達成這一個目標,我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透過回顧“這是一口怎樣的水缸”,讓學生意識到狀況緊急,掉進這口裝滿水的大水缸裡會有生命危險,以此體現司馬光的多謀善斷。第二,讓學生勾畫別的小朋友的反應,抓住“為什麼哭”“喊什麼”“為什麼跑去找大人”讓學生充分感受他們的驚慌失措,以此反襯出司馬光的鎮定、從容。第三,透過句子比較,讓學生明白司馬光用“大石頭”“使勁砸”的原因,從而體會他的機智、果斷。在拓展訓練中,我只讓孩子說了說想到的其他救人的'辦法,其實在訓練發散思維的同時,能夠把這些方法和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辦法相比較,更能突出他的多謀善斷、從容不迫。。第二課時我主要是教學生字,具體做法為:

課上,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敏感地抓住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進行巧妙的點撥、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老師結合生字和學生的識字經驗,讓學生自學互動的基礎上,加上老師指導時的示範作用,使學生學有所獲。。

一、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創造潛力。

自主、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拓寬學生情感交流的一種渠道。在教學中,我更多地採用了讓學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學習、交流、檢查讀課文狀況,引導學生在簡單、愉悅的氛圍中自讀、自悟、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創新見解,有效地鍛鍊了學生的各種潛力,促進了創造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使得雙向互動的交流得以實現。

二、點面結合,創設紮實有效的課堂。

識字寫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學習生字,練寫生字,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讓學生明白要想把字寫好,就得全神貫注,凝神靜氣,仔細觀察字的結構,揣摩筆畫的呼應、避讓、穿插,並要腦眼手互應,準確控制運筆的輕重疾徐。這樣久而久之,就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心理素質,養成沉著、鎮靜的習慣。這一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是有六個,高效課堂提倡學生自主互動。因此,課堂教學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觀察、分析、交流、練寫,使學生這部分的學習十分紮實,有實效。

上完一節課下來,我也感覺自己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時間上安排不到位,上課時沒有顧及到全班學生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結合其他老師的推薦不斷的改善我的教學,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司馬光教學反思5

本課講述了北宋時期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故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並通過朗讀課文,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機智過人的品質。所以,這節課中,我將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而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是本課的難點。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孩子們並不陌生,課文內容相對來說,也較為簡單,學生通過朗讀都能將內容說出來,因此,在課的一開始,孩子們就告訴我: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司馬光砸缸救小夥伴的故事。但是突破課文的難點,也並非容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根據一年級的學生特點,我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比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向學生提出問題:“有個小朋友爬上假山,怎麼會掉進大水缸呢?”請你們讀讀課文,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學生就從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學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下水缸的,也有的學生就對前面的學生回答的內容進行了延伸,他們說:“是呀,所以我們要聽老師的`話,玩耍時要時時小心,要注意安全。”厲害!想不到學生會這樣回答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之後,我又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提問,並且讓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演,模仿司馬光的動作,同學們都表演得活靈活現,他們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而且讀起課文來也是有聲有色。我想,這樣的教學,學生不僅輕鬆地理解了課文,而且也掌握了課文,突破了難點,又完成了教學任務,從而使他們更深刻地瞭解了司馬光,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6

《司馬光》這篇課文可以說是老教材留下來的一篇經典課文,學生樂學,也易學,而且興趣濃厚;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的學生缺失了什麼。

我在介紹完司馬光後,看圖學習了故事的開頭,研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看著圖猜猜哪個是司馬光,並說出你的理由?”學生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了。學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馬光,而要讓學生說理由時,學生又變得支支吾吾了。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去讀讀課文,找找答案。過了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我請了一個女同學,她說:“因為課文中寫道‘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說法。這時,我看到還有小手高高的舉著,他說;“因為是司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邊,所以,他就是司馬光。”我表揚他會讀書,會思考。這個環節可以說進行的很順利,學生說的也很好。接下來,研讀“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時,令我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在讓學生模仿小朋友們慌了的.表現時,“嚇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讓學生做“叫著喊著”時,第一個男同學說:“快來人啊,有人掉進大水缸裡了。”他在說的時候,聲音很急,把兩隻手放在了嘴邊,做喊的樣子,可以說模仿的很像。這時,我卻聽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聲音。於是,我馬上進行了引導:“有一個小朋友掉近水缸裡了,這個時候,你站在旁邊會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如果你在旁邊,你的心裡在想些什麼?”有小朋友說:“啊呀!怎麼辦呢?”有小朋友說:“得馬上救他,要不然他會死的。”我及時進行了補充“這個時候,大家的心裡都很著急,不可能會笑”。教室裡又恢復了平靜。我又請了第二個學生來模仿,這個學生模仿的更像,大聲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了叫、喊的嘗試,我留意了一下學生的表情,我看到還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絲的遺憾。

在課堂上,雖說我努力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學著叫、喊,通過角色互換,體會當時花園裡的小朋友的慌亂;在出現意外情況時也進行了引導,可還是有學生卻它當成了一種遊戲,對同學入情入境的模仿報以的是轟笑,我們的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7

觀摩場景再現:教師首先帶領幼兒複習律動“司馬光砸缸”,接著,教師示範“砸缸救人”遊戲的玩法,在幼兒瞭解了遊戲的最簡單的玩法之後,如下:教師丟擲問題:怎樣才能不停地玩遊戲? 幼兒接住問題回答:得一直有砸缸的人和司馬光。

師:誰是下一個砸缸的人和司馬光呢?

師幼商討之後:被砸到的人到缸裡做司馬光;缸裡的人跑出來,跑得快的做下一個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剛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來。

師:現在又有一個問題,那缸裡的人往哪個方向跑?

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後,幼兒嘗試遊戲,這一環節始終是有層次的,從師幼共同遊戲到遊戲獨立遊戲,從聽教師口令慢節奏地遊戲到跟音樂快節奏地遊戲,並且遊戲的情境不斷豐富,增加了被淹的司馬光求救動作,趣味性也更濃。

最後是集體舞環節。教師首先引導幼兒探索兩兩結伴遊戲的方法,接著丟擲問題“怎樣和更多的小朋友玩遊戲”,引導幼兒想出轉身的方法,但是這隻能解決一次交換朋友的問題,當再次遊戲時又換回了原先的夥伴,於是教師再次丟擲問題“怎樣能讓我們每次換的朋友都不一樣”,引導幼兒想出想和同伴交換位置再轉身的方法。最後,在遊戲結尾增加了“砸缸-慶祝”的環節。

觀摩感悟及反思:

整個活動以三大塊開展:複習律動、遊戲玩法與規則、集體舞,環節非常清晰。並且在遊戲玩法與規則、集體舞環節中,教師始終注重“循序漸進”的原則,師幼之間以“拋接球”的方式,引導幼兒逐步掌握遊戲玩法與規則。並且,師幼之間的互動很不錯,教師和幼兒之間始終是平等的對話關係,良好的師幼關係有效的促進了幼兒的學習,幫助幼兒建構自己的認知。

這次活動的亮點和關鍵點在於如何一層一層遞進式地開展遊戲,這一點上非常值得我學習。我曾經試圖脫離趙老師的這個教案,自己去設計,自己去一步一步地遞進、理清遊戲角色的脈絡關係,我有個疑惑,是不是可以有不同於“被砸到的兩個人到缸裡做司馬光;缸裡的人跑出來,跑得快的做下一個砸缸的人;跑得慢的人和剛才砸缸的人就做碎片,把缸的裂口填起來”的方式,例如:被砸的人跑,跑得快的做下一個砸缸人,跑得慢的`和缸裡的人做碎片,填補缸的裂口;砸缸的人做下一個司馬光,這種方式下,只有一個司馬光。

總的來說,這是一次很不錯的音樂遊戲活動,讓我瞭解了音樂遊戲組織的方式,為我自己組織音樂遊戲提供了有利的幫助,當然,我不會去一味的模仿,在我熟悉和了解音樂遊戲所有的模式的基礎上,我去大膽的去創新。

司馬光教學反思8

課文教學進入尾聲,學生了解了司馬光在面對困難時沉著機智,想出辦法救出了自己的小夥伴,不僅值得讚揚,更值得我們向他學習,我藉機想學生們提出一個問題:你還能相處別的辦法就出那個小朋友嗎?這一問,似一石激起千層浪,還沒等我說“你先想一想”,就有幾個同學舉起了小手,其中就包括“平時最喜歡發言,但他的發言總是不貼邊”的郭浩洋,原本不想叫他說話,可是見他急的直晃舉著的小手,,就又一次“心軟”叫到了他,他的辦法是:把水缸推到,水流出去了,缸裡的小朋友也得救了。郭浩洋一邊說還一邊用簡單的動作表演,我一聽,笑了。心想:多好的辦法呀!這小傢伙今天的'發言最“貼邊”了。看來,對於郭浩洋這樣的孩子,今後還是要多給他一些機會,不能老用那種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因為“人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的”。

《司馬光》教學反思:

新課標國小語文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強調學生進行自主的實踐活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教學中要充滿著有個性和積極思維的語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長才幹、學做人。

司馬光教學反思9

《司馬光》一文,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在教學時,我安排了趣味識字、朗讀訓練、模仿動作表演、思維拓展訓練、說話練習,多花樣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意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很自然地進行德育教育,讓教與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在課的結尾處,我設計了拓展訓練:如果你是當時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會怎麼做呢?(要求:大膽想象。)由於時間倉促,我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很正確的評定。孩子們相象豐富,有說找梯子的,也有說幾個小朋友疊起來,把那個落水的小朋友扯上來。聽了他們的回答,我和孩子們一起推敲此辦法的可行性,有的說,要是找梯子的話那還不如喊大人快;還有的說幾個小朋友疊在一起,下面的`那個孩子能承受得住嗎?另外,就此引導到生活中的困難,教育孩子們像司馬光一樣,做聰明的孩子。通過這節課教學,我深深地感悟到拓展訓練應豐富多彩,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展開想象,大膽創新,展示個性,這樣的課堂才會更有生命力。

拓展訓練,從課內走向課外,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想象,並結合生活實際開發課程資源,對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形成起到指引作用。在這個環節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通順,把意思表達清楚,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由此我想到,在課堂上,學生想研究什麼問題?想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研究這個問題?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接受新知識。按照學生的意願展開教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學生學得特別積極主動,聰明和智慧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通過這節課的實踐,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孩子們身上所具有的潛在的不可估量的創造力。

司馬光教學反思10

《司馬光》是一篇看圖學文的課文,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裡玩,一個小朋友不留意掉進盛滿水的缸裡,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透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啟發學生遇事不慌,沉著勇敢,並學習司馬光這種逆向思維的方法――別人想的是人趕緊離開缸,而司馬光光想到的是缸裡的水離開人。是一篇比較好的開拓學生思維的文章,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夠發揮想象空間的資料太少,學生的想象力發展會受到嚴重影響。錯過了機會,以後再彌補會事倍功半,甚至不可能。在這篇課文中,不僅僅蘊涵著思維發展的無限空間,而且還為學生感受和體驗豐富多樣的情感帶給了機會。我透過引導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朗讀。如: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激發學生的情感。能夠看出,學生真正理解了課文,在閱讀中會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

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用心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潛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我特地在課前安排了兩則腦筋急轉彎。在結尾處設計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如果你是這些小朋友中的.一員,你怎樣做?”為了證明的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必須奏效,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著求異思維的火花,我們教師必須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覺得這課時我做的不夠好的是缺少了寫的環節,雖然第一課時裡沒有安排寫字教學,但我在讀完課文後安排了一個“我會填”的訓練環節:一()假山,一()缸,一()(),我只要求口頭填,其實之後才想到應給學生一個動筆寫的機會,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課前準備裡總少了課堂練習本。課堂上,能讓學生動手就儘量讓他們動手訓練,無形中督促了孩子們在課前準備好課堂練習本。

透過這一課時的教學與學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一點沉著、冷靜,對待孩子們的回答要多一份心思,儘量讓課堂上不留下遺憾。

司馬光教學反思11

我們做語文教師的,應當充分發揮語文教材蘊含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在教學《司馬光》這一課時,我感覺閃光點就在小朋友討論如何救那個小孩,大家的積極性最高,參與意識強,好勝心也強,為了證明自己比司馬光更聰明,都踴躍發言。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儘管小朋友想的辦法在當時當地不一定奏效,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這閃爍著求異思維的.火 (語文課 堂網)花,我們教師一定要讓它燃燒起來。倘若用批評、訓斥來澆滅它,簡直是一種犯罪。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12

《司馬光》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司馬光和幾位小朋友在花園裡玩,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盛滿水的缸裡,別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馬光卻沒有慌,他急中生智,舉起石頭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目的在於教育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切忌慌張,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這是一篇以人物的名字命名的文章,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對司馬光的瞭解,並且引導學生想一想這篇文章會寫有關司馬光的什麼事情呢?學生紛紛說,司馬光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盡情地投入到文章的朗讀當中,首先讓學生自己讀、同位讀,同時還讓學生邊做動作邊認真讀,想象讀等等,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增強了對課文內容的瞭解,通過司馬光與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表現,能夠感受到司馬光的確是遇事不慌張,沉著冷靜處理問題,最終能夠將落入水缸中的小朋友就出來。接下來繼續提升同學們的朗讀能力,自由讀、齊讀、賽讀、師生合作讀等進一步讓學生內化自己的思想認識。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由於過於注重讓學生進行朗讀體會,學生的課上的寫字時間略顯不足,尤其是對於個別寫字稍差的同學,他們寫得不夠好,並且寫字速度稍慢,課上沒有寫完,因此就缺乏老師的指導,只能再另外找時間進行檢查,今後要做到課堂的高效性。

司馬光教學反思13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大部分學生都對這個故事略有耳聞。課文通過描寫年僅七歲的曹衝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地稱出了一頭大象重量的故事,讓學生懂得遇事只有多動腦筋,多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將知識靈活運用。雖然這個故事學生大多耳熟能詳,但對於曹衝的這個辦法的具體內容,學生卻不是很清楚。而這也正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教學重、難點,我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思考。以下總結了幾點教學心得:

1、在學生讀課文時,我不做任何要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課堂上我儘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並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設計說話練習“曹衝稱大象的四個步驟是什麼?”學生積極性很高,各抒己見,課堂上一片議論聲。

3、我把第四小節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用多種說的形式讓學生練習說這個故事,如:自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集體說。起初學生不太會說,在我不斷地鼓勵下,才有幾個學生舉手回答。當學生對於這個稱象過程有了深刻了解後,我趁熱打鐵,通過實驗演示,讓學生直觀地去理解,這時的學生表現較為興奮。我想通過這樣反覆的語言訓練和直觀欣賞,學生對於為什麼能用這個方法稱象應該理解了。

4、在課後沒有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是一個欠缺,通過親自實驗,學生可以又動手又動腦,在感性上的認識更加深刻。

司馬光教學反思14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先請幾位小朋友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時候誰在哪裡幹什麼。部分小朋友在初讀課文時就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使得小朋友熟練說出完整的句子。但是我這裡犯了一個錯誤,我提的問題是把兩句話合併起來說,這樣的問題毫無必要,在師傅那邊受教了,以後要注意這一點。第二自然段中,主要強調別的小朋友在遇到危險時著急的動作表情,朗讀時要注意讀出著急的感覺。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對這句話進行表演,指名學生上臺表演司馬光砸缸的情景,注意“使勁”、“搬起”這幾個詞語,小朋友們舉手非常積極,表演得也很到位。最後總結課文,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裡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我沒有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理解課文,這是很大的一個失誤。我仍然存在諸多不足,經過本次師傅們的指點,我學會了很多細節問題的處理,在教學課文前一定要深入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才能將課文講通講好。

司馬光教學反思15

司馬光這篇課文是學生在國小語文學習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一直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但是統編教材的編排很好的幫助老師們來解決了這個難點。統編教材在選擇文言文的時候,從學生兒時就熟知的歷史故事為出發點,引入文言文故事。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這個故事有了瞭解。這樣,在課堂上,老師帶著學生去理解文章意思的時候,就容易多了。特別是不少孩子在獨立閱讀的情況下,就能夠了解文章的大意,這樣為學習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起來非常輕鬆。使得本來應該令學生望而生畏的文言文,成為學生樂於、易於接受的文字。特別是當學生了解到這是我們中國古代人的語言表達方式的時候。不少孩子對此也產生了興趣。

記得課堂上有一個環節,就是對比一下現代文和文言文的特點的時候。學生一下子就抓住了文言文的特點——言簡意豐。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生第一次對文言文有了瞭解,而且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嘗試去讀其他的文言小故事。所以我覺得,統編教材在安排文言文的時候,還是做了深入的考慮,結合了孩子的年齡特點,的確是不錯的教材,這是從教材的角度來反思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情況。

那麼從數字教材的這個角度來分析的話,這篇課文,在數字教材裡邊,它呈現了和語文書一樣的圖片資訊和文字資訊,沒有過多的視訊資訊。

當時我在設計的時候,加入了一些適合學生特點的材料。將這些材料與數字教材上所給的內容進行了融合,那麼這樣就更好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所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摸索,能夠使數字教材的內容更豐富,更便於自己今後的教學。

那麼在第一次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我們需要讓學生了解什麼呢?在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去學習藉助課後註釋,查字典、組詞、課文的插圖等一些方法,去解釋文中文字的意思,這樣來幫助自己去了解文言文的意思,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並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了充分的練習。這樣學生就掌握到了第一手的方法,那麼以後他自己在進行文言文學習的時候,也可以藉助於這樣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意思。統編教材裡邊安排了不少這樣的文言小短文,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老師也給了一定的學習方法,那麼這樣兩者結合起來呢,學生就能夠很好的進入到文言文學習的狀態中去。使得文言文的學習。不容易成為自己古文學習中的絆腳石。

對於數字教材的摸索,我覺得自己只是剛剛開始,那麼隨著以後對數字教材的使用越來越頻繁,我想自己會探索出一些更適合於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內容的好的材料來服務於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