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陽光》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陽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陽光》教學反思

《陽光》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孩子的直觀思維、感性思維佔極大的比重,因為課文的主要事情是寫媽媽和小峰為奶奶晒棉被、晒棉鞋,因此,“送親情陽光”活動很容易被孩子們狹隘的`詮釋為一系列跟“陽光”有關的行動:給長輩晒被子、晒棉衣、晒鞋子……我們老師應關注這一點,引導孩子們從思想上、行動上尋找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體貼長輩、關心長輩,比如給生病的爺爺唱首歌、削個蘋果,給疲倦的爸爸捶捶背、倒杯開水等等。當然,如果有能夠感悟到“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關心,關心能夠溫暖人們的心靈”,那是更到位的理解,但不宜拔高要求,應生生的灌輸孩子此種認識。

《陽光》教學反思2

《陽光下的影子》是承接前一節課,讓學生親自探索陽光下影子變化的探究學習,對於本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

1.陽光下影子的變化情況。何時最長,何時最短?

2.學習陽光下影子的必要性和意義。

3.經歷“猜測-實驗觀察-得出結論-分析結論”的過程,學生學會分析收集到的資料。

4.古今生活中影子變化的應用。

我擔任2班的科學教學,今天正好一個班級是上午,一個是下午,上午的同學收集到的資料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影子越來越短,下午則為越來越長。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收集資料相呼應,對知識的形成有一個更深的'瞭解和認識。

本節課孩子們還發現影子會發生移動,這不為本節課研究內容,作為課後探究繼續學習,孩子們在上午或下午進行觀察,並不能完整的獲得一天中影子變化規律,因而,課後孩子們可以繼續觀察將資料補充完整,形成完整的資料鏈,獲得完整的影子變化規律。

《陽光》教學反思3

本學期的集體備課,是用高效課堂的模式來上的。高效課堂的模式分為四步:激趣定標(3分鐘)、自學互動(20分),適時點撥(8分)、測評訓練(10 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被按排在順數第二位,感覺責任重大。本人也沒機會去縣城聽課,對於高效課堂的模式,還是不清楚。那次中心校舉行一節高效課堂模式的課。由於上完課才去,開始上的都聽不到。我經過反覆研讀高效課堂的模式(九大工程三),加之又再次有機會到中心校聽高效課堂模式的課,和課後評課議課,又加之本人也有用高效課堂上課的意識。

我上高效課堂的模式的時間是20xx年3月21日下午第三節課。上的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棉鞋裡的陽光》。聽課的老師是全校的老師。我準備的教具是生字卡,和生字組成的詞的詞卡,小黑板。

開始上課時,我檢查學生紙和筆是否準備好,發現同學們表現得很好。講了激趣定標後,讓學生小組合作,藉助拼音讀課文,找出生字,讀幾遍。會的學生可以教不會的學生。接著,我發了生字卡和這些生字的音節,生字和音節是分開的,讓學生找朋友,找出生字和它的音節。只發了兩個小組。我讓拿到生字和它的音節的同學,到講臺讀給全班同學聽。有一個學生,找到生字和它的音節,卻不懂讀。我說:你不懂讀,怎麼找到生字和它的音節呢?課後反思,這樣處理方法是不對的',我當時應該表揚這位同學,說他認真地按老師佈置的去做,才找到這些生字和它的音節。不會讀的可以讓全班學生教他,或 哪位當小老師的來教。這樣可以激發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另一組也出這種情況,我當時是這樣處理的:叫學習好些的學生代替那位學困生。那位學習好些的學生不肯上講臺,那位學困生只好到講臺,我讓全班學生教他讀,就讓這位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當時也應該表揚這位學生,然後叫會的學生教他讀。

這節課反思最深刻就在這兩位學生身上,因為在課前根本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事。

這節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我都基本做好。當教完生字時,我讓學生小組合作讀書,但下課的時間到了,學生只讀到一半就下課,本來按排學生讀完課文,再來寫生字詞。這樣是不是定標太多了,或不用讀課文,直接寫生字詞呢?課後反思,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做作業,寫好這幾個生字就可以了。免得量多,使學生懼怕學習。

《陽光》教學反思4

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葉瀾

那天,我們學習的是第一冊中的《陽光》一。在教學“陽光是大家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這一段時,我感慨萬千地說:“是啊,陽光是公正無私的,它給予每一個人都一樣多,誰也無法捉住它佔為己有。”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教室裡卻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有人嘀咕了一句:“我可以捉住陽光。”

特級教師沈大安老師曾經說過,在程的實施過程中,預設的教學計劃同堂的真實情境間經常性地存在著某種偏差,其實這種“偏”正是學生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等“兒童化”的外顯,正是學生對本教材碰撞的自我解讀,其中應該不乏有價值的成分。由此想,堂中那個嘀咕的聲音不正是這種“兒童化”的外顯嗎?其他學生的真實思想中是不是也存在著這樣的想法呢?

我再一次對教材進行了認真鑽研,於是在第二時中就有了這樣的對話:

師:(輕輕地)上節誰說可以捉住陽光?

生:老師,周筱說她可以捉住陽光。

師:周筱同學真棒,有自己的看法。周筱,說說你怎樣捉住陽光,好嗎?

生:(大聲)我家有一個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陽光,

教室裡爆發出—陣笑聲。這—下,其他學生的思路也被打開了,有的說:“我家有太陽灶,利用它可以捉住陽光燒飯。”有的說:“我家有太陽能蓄電池,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陽光,想什麼時候用電就什麼時候用。”……

“大家都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修改一下,讓它更科學,好嗎?”這一下,學生的興致更高了!“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等都是科學家發明的,改為‘科學家能捉住陽光,陽光是科學家的’。”“聰明的人可以捉住陽光,陽光是屬於聰明人的。”“媽媽晒東西時捉住了陽光,陽光是媽媽的。”……當有人說出“我們捉住了陽光,陽光是我們的”時,學生完全在愉悅、自豪中領會了陽光的寶貴,人類的偉大。我也被學生的'靈動所感染,所折服。

後,興奮之餘,我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反思。

長期以,我們總認為“端上桌子的都是好菜”,習慣了分析作品中的成功之處,缺乏批判的眼光,我們在呼喚師生民主平等的同時,往往忽略了教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平等,教師“跪”著教書,學生便習慣了“跪”著學習。

堂上發現亮點後,教師及時予以關注和引導,並進行放大,讓所有學生都關注,推敲中的語言,改變句子的說法。學生的智慧得以催生,情感得以撞擊,視界得以敞亮,也更好地理解了。我想,這是比任何設定的所謂知識目標更為可貴的資。

教師若能時時“為學習而設計教學”,通過富有智慧的教學策略重構教學,學生就會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智成長的愉悅。

《陽光》教學反思5

經過三個星期的教學,終於將第三套廣播體操《七彩陽光》教完,因為學校廣播體操比賽迫在眉睫,所以總的來說教學進度還是挺快的。通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我認為,對於這套新推廣的廣播體操,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於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要做好本套廣播體操必須把握其簡單規範、明快流暢、橫平豎直的風格特點,從動作姿態到面部表情,都應體現當代國小生活潑規範、快樂向上的多姿多彩校園生活和陽光體育的精神風貌。以下就該套操在教學中容易出現的錯誤動作及其糾正方法進行歸納和交流。

1.對正確動作的要求不清楚

(1)上肢動作

因為該套廣播操的相似動作較多,而一年級的感知能力還不是很成熟,所以導致學生在練習時經常混淆動作位置導致手臂位置、手型控制不準確,如上舉、側上舉與、掌心相對(並掌)、掌心向下、等。

糾正方法:學習動作前,應對基本的上肢動作做一個詳細的講解,如什麼為上舉,什麼是側上舉,掌心的含義等,為以後的'動作學校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2)軀幹動作

如體側運動體側屈時,出現往體前屈的動作、體轉運動轉體時方向的體轉度數達不一定標準,腳跟提起等錯誤動作,改變了動作性質,失去或降低了伸展拉伸側腰肌的作用等。

糾正方法:學習動作前,應對常用的體側屈、體前屈、體轉等動作的規範要求進行講解和慢動作示範,並採取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方法,體會正確動作的要領,反覆練習,培養正確動作的控制意識。

(3)下肢動作

如做弓步時,膝蓋超過腳尖,後腿彎曲,腳跟提起;分腿半蹲時膝蓋內扣;跳躍運動落地技術錯誤等。膝蓋僵硬,無緩衝等錯誤動作,甚至可能引起膝、踝關節損傷。

糾正方法:學習動作前,應示範講解正確動作,加強腿部柔韌和力量素質練習。在學習此類動作時,強調正確動作的意義,並反覆練習。

2.肢體運動路線不清晰

糾正方法:應用分解教學法,通過慢動作示範結合講解,強調動作的起始位置、方向、路線和結束位置。讓學生慢速體會動作,必要的情況下,教師給予外力幫助和要點提示,幫助學生體會正確的手臂移動路線和軌跡。

3.動作節奏和動作發力不一致

糾正方法:應用分解教學法,通過慢動作示範結合講解,讓學生生慢速體會動作,加強學生身體協調性練習。讓學生自己喊口令進行練習,口令可幫助學生熟記動作和節奏。

4.習慣性動作記憶的影響

糾正方法:總結動作規律,幫助學生熟記動作,防止動作的遺忘和混淆。如《七彩陽光》中,每一節動作均以左腳開始,左右對稱。收左腳出右腳,收右腳出左腳,銜接流暢。隨音樂進行動作記憶練習,幫助熟悉和記憶成套動作。

《陽光》教學反思6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從課堂教學來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興趣,自主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了一首《七色光》的兒歌,學生跟著一起拍手唱,很快樂。那麼有了陽光,我們還會有什麼開心的事情,還會有什麼新的發現呢?這樣的設疑匯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後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後各自交流:你學會了哪個生字?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學會的生字,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很願意地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如:記記字形,讀讀字音,組組詞語等等,這個學生說,那個學生可以補充,我只是在邊上提醒一下,有困難了引導一下,這樣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學習之前先讓學生預習,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熟。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讓學生拿起筆邊圈生字邊讀,爭取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最後大聲給家長朗讀。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學習的時候為了便於學生理解,因此我將這一段的內容出示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看圖讀,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學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為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於學生記憶。由於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圖文結合,深化主題。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獨立地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課文,通過看和讀,讓學生感受到陽光非常寶貴。課文講完後,問:同學們明白了什麼?明白了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都是陽光的功勞,總結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這節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有下面的問題要深入思考:

1、要讓學生理解“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單從字面上理解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明白禾苗更綠,小樹更高都是陽光的功勞。

2、要認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得更透徹。

《陽光》教學反思7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設計:

(一)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課的語言象詩一樣美,要想讓學生能真正沉醉其中,與文字對話,感受到課文的語言美,我採取了以下幾個創設情境的手段:

1、在匯入環節利用音樂和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帶入到清晨大地被陽光籠罩的情境中,為後面進一步體會陽光的美麗做好伏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陽光下的大自然中,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句子,為有感情朗讀課文打下基礎。

3、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句子,我讓學生扮演的禾苗和小樹,表演在陽光下生長得更快的情景,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到了陽光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和植物們對陽光的感謝之情,使朗讀達到滿意的效果。

(二)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進行朗讀訓練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特點,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落實了這個教學重點:

1、在初讀

課文時共設計了三次讀書活動,第一次是聽老師範讀,讓學生指著拼音聽,在心理跟著讀, 既可以幫助那些拼音比較吃力的學生正確讀準音節,又可以為學生後面的朗讀起到示範作用。第二次是讓學生自己看著拼音讀,目的是讓學生更準確的讀住字音,同時鞏固漢語拼音。第三次是看漢字讀課文,這遍是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練習把句子讀通順讀流利。三次不同的讀法有不同的訓練內容,逐層深入提高要求。

2、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拓展延伸,促進學生語言發展

在讀“陽光像金子”這句話時進行拓展,讓學生也說說打比方的句子,先是給了“彎彎的月兒像”作為扶手,再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說“像”,逐步提高難度,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訓練,他們說的都很精彩。在學習“田裡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這句時,讓學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一說“花朵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因為有了陽光更了。”

這些內容上的拓展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感覺在教學中,以上的三個設計意圖都得到了落實,基本上按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解決了重難點。但還有以下幾方面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不斷改進和提高:

一、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時又犯了拖拉的毛病,用的時間過長,使後面的時間有點緊張了,本來還設計了一個問題“河面閃著陽光,還象什麼?”就沒有問。最後本來計劃時間充足的話再讓學生一起配樂讀一遍全文,也沒有讀。前面的教學應該再利落些。

二、在學生讀課文和發言時,有急躁情緒,有打斷學生的情況出現,干擾了學生的思路。

三、教師的語言還要再簡潔些,避免說重複的話。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以上幾個問題,不斷改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成熟。

聽《陽光》教學有感

評課人:王愛新

聽了朱銳老師一年級語文《陽光》一課的教學,感覺耳目一新。課堂上閃現出令人鼓舞的亮點;把握目標,設計精到;童言童話,精彩紛呈,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展示了孩子們活潑靈動的童真!

具體表述為如下幾點:

(一)

準確把握閱讀教學課堂目標。

朱老師能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依據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利用文字,採用“讀讀、說說、背背”和“認認、記記、寫寫”的基本教學策略,落實語言文字的學習,同時滲透人文精神的教育,做到了人文性與工具性和諧統一。

(二)

生動展現教學改革下的閱讀教學研究成果。在課堂上,老師們把傳統的生字卡片運用得淋漓盡致,有老師精心製作的各種孩子們感興趣的外形的卡片,也有學生預習時製作的略顯粗糙的卡片,還有用卡片“開火車”,做遊戲真可謂是卡片小,功能大。識記生字新詞的方式還有:找朋友、拼音小帽找小主人、猜字謎、摘蘋果、一字開花、拍字遊戲、識字魔方、與課文內容有機聯絡的“飄浮著的雲朵”等等,不勝列舉。教學中,老師提供了五種識字遊戲供學生小組學習時選用。

《陽光》教學反思8

廣播體操是一年級學生進入國小後體育課上首個重要任務,對於剛進入國小的那些孩子們來說,存在著很大的難度。第三套國小生廣播體操,是一套具有教強時代氣息的廣播操,它具有教育性、科學性、健身性、藝術性。這套操是根據學生的身心和生理特點來創編的,但在一年級的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難度,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學習的自覺性、自律性差,他們的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剛剛起步,對老師的依賴性強,自學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注意力不集中。對他們來說,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也較差,而且整套操在空間和方位上變化多而快,很容易手腳跟不上。經過反思自已的教學教法,大致總結如下:

1、正確示範,提高學生學習直觀性。先做完整示範,使學生對新操有所認識,形成完整生動的動作表象,示範時力求正確而優美,掌握動作要領。熟練做好鏡面示範,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採用激勵方法,增加練習的信心。廣播操練習枯燥,動作難度大,重複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會感覺疲勞。所以教師要採用有效手段,提高學習的.練習熱情,多肯定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投入到反覆的練習中去。同時在教學中採用發小笑臉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注意教學的方法在教到方向性強,動作多的操時。通過分解動作,反覆的領做,讓學生模仿。先一介動作一個動作分解教學,再慢慢加快口令節奏。比如,在學習踢腿運動的時候,由於節奏比較快,上下肢活動的幅度比較大,一個動作緊跟關下一個動作銜接不好掌握,以至於有些學生練習起來身體不協調,直接完成動作的難度很大。這樣在教學中,分解成兩個練習點:先請學生慢節拍做下肢動作,之後練習手臂動作,再將上面動作一起來做。在講解連線節奏和拍子節奏後,再請做得較好的學生示範,指出容易錯的地方,當學生又做到這個動作時,教師要著重放慢節奏數拍子,讓後進生慢慢體會,在他們對這兩個練習有了較為清晰的理解後,再去完成後面動作,即使做得較好的學生學得更好,又使哪些做得一般但對動作結構理解模糊的後進生練好。

4、以優帶差,鼓勵學生互幫互學。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的快的學生當小老師,去幫助一些別的沒學會的同學,加快進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領操的方式來鼓勵表現優異的學生管樣學生為了領操,都努力竟爭當領操員,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較好的集中起來。

5、一年級學生學習廣播操進度慢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剛開學一兩個星期就開始跟著高年級學生做課間操,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錯誤的動作,給後面的學習糾正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種情況下,我採用了課間操時間做得較好的高年級的學生上臺領操,老師在旁邊用口頭提醒動作的到位程度,課堂上重點指出高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幫助一年級學生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

以上方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進度慢了一點,想教的快些,又怕學生學得不紮實,以後糾正會更費力。

《陽光》教學反思9

《頑皮的陽光》是一年級下期的一篇課文,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眼中的陽光,再認寫本課生字,訓練孩子們朗讀,最後指導孩子們書寫較難的兩個字“跳”、“進”。從整體上看,孩子們基本達到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在訓練孩子們朗讀時,我進行重點突破,著重訓練了孩子讀長句的能力。同時,對於一年級的孩子,我特別注意教育的循序性,一點一滴,從易到難進行語文教學。例如,我把本學期所學的偏旁都總結出來,引導孩子們把偏旁分類,鍛鍊學生學生們的分類能力。 雖然學生基本達到了本課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我發現孩子們並沒有表現出對於知識學習的興趣,並沒有從有趣的課文中發現快樂,所以本節課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思考。

1、本節課在教學方式上過於單一。比如:讓孩子們認識生字的時候,只使用了“小老師教讀”、“開火車”這兩種方式,而且這兩種方式對於孩子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因而沒有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其實在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做出一些適當的改進。例如,開火車時學生不一定只使用一種方式,可以雙人開火車,還可以讓火車提速等增強學習中的趣味性;同時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具體的生字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臉”這個字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摸摸自己的臉,觀察觀察同桌的臉,進而還可以從觀察中分析“臉”的字形,這樣就可以把“臉”的音、形、義相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臉”字的印象。在教授“陽”時,認字的時候結合書寫,這樣音與結構的結合也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總之,教學應該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應以遊戲、活動、競賽為主來展開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好表現,喜歡遊戲,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因此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群體特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遊戲與競賽中來學習。這樣,既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收穫知識。所以,在教學生朗讀《頑皮的陽光》時,就可以以“小小朗誦比賽”的活動來展開教學。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可以很好的調節學生的情緒,緩解學生的疲憊感。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各種教學問題。由於年齡上的特點,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所以後半節課學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採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靜下心寫寫字,調節一下課堂節奏,然後再回歸課文的朗讀訓練。同時,教師還應該採用多種多樣的評價性語言及獎勵性措施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整個保課堂保持一種活躍的氛圍。

4、我還應該加強教師基本素質的訓練。本節課下來,我發現自己的教學語言變化貧乏;肢體語言不夠豐富,未能根據課堂實際而表現出相應的表情及動作。整個課堂的`親和力、感染力不夠,語文課的語文味也未能體現出來。這節課中,我對於孩子們的評價“棒”與“好”等類的詞用得過多,未能根據學生的回答而相應地做出改變。就如有個學生說她眼中的陽光是圓圓的,教師就可以適時點撥:你真是一個會想象的孩子,老師喜歡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這樣評價的效果顯然要比直接誇她棒要好。還有,整個課堂教師的音調過於平抑,起伏不夠。其實這從本質上講是我在課堂上還沒有學會與學生溝通。自己只想著如何使孩子更好的接受,並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展開教學。課堂本身就是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一個過程。假如教師大包大攬,利用聲調的提升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不能與學生形成良好的溝通。這樣,教師嗓子不但受不了,學生也容易產生疲憊感,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最後就是我的粉筆字還需要加大力度練習。

總之,從這節課中我認識到教學不僅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需要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這個過程,讓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會學、樂學。希望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做到這一點。

《陽光》教學反思10

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7課《棉鞋裡的陽光》有8個小節,相比前面的課文,不但篇幅較長,不容易讀好,而且對我班學生來說,理解資料也有難度。在吸取了學習《看電視》一文的教訓後,我謹記“多讀方能自悟”的原則,幫忙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為學習下一課《月亮的心願》打好基礎。

我至少花了將近20多分鐘的時間以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讀通課文,並著力訓練他們最感興趣的分主角朗讀,讓他們初步體驗讀書的快樂。我也時不時用簡短明確的語言激勵他們:“你們讀書的聲音真好聽。”“像說話那樣去讀書,別人聽了會感覺很舒服。”“你的聲音比以前更大了,能讀好問句,真棒!”……在老師的鼓勵,同伴的誇獎中,孩子們讀書熱情比較高,搶著當眾表演朗讀。

在他們瞭解課文資料後,我就以“你喜歡誰?為什麼?”引導學生用文中語句說明小峰是個好孩子,我相機板書“擺棉鞋在陽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讓學生體會到小峰做事細心,再指導觀察插圖,練習說話“幫”,注意讓學生留意畫面人物的表情,指導他們把意思說清楚。同時聯絡課文前一部分資料,讓學生明白小峰的媽媽是個孝順老人的好媽媽。

以上學習環節進行得比較順利,有水到渠成之感,原因很簡單:教師給予的讀書時間充足,讓學生真正進入故事情境,和老師一齊與文字對話,這真是驗證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

再想一想,覺得自己組織讀書的方式也有待改善。雖然大多數孩子開始喜歡朗讀,學會了和同桌合作讀書,互相正音,但是除了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外,得多運用競賽的方式,激發起孩子們你追我趕的上進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的確,一年級學生學習語文,關鍵是要學好字詞,對於閱讀教學,就就應在寬鬆的環境下,有充裕的時間盡情朗讀,不為別的,只為培養讀書興趣,提高朗讀的用心性,那麼,所有他們該理解的問題,能感悟的資料,也都透過朗讀解決了。只要自己今後能繼續強化這方面的認識,在課堂上和孩子們一齊學習語文,就應是很簡單愉快的事情。

《陽光》教學反思11

《陽光》是日本作家西尾春江的一篇作品。寫了一位可愛的小女孩想把陽光送給奶奶的故事。我很喜歡這個故事,喜歡故事中那個天真可愛的小朋友。相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這篇課文比較長。早自習的時候,我讓學生讀五遍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文主人公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壞了,不能出屋晒太陽,她便用圍裙把陽光包起來送給奶奶。雖然這種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兒童關心長輩的美好心靈。

這篇課文就是在趣味中讓學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整堂課力求將這一理念貫穿課的始終,課堂中始終圍繞“讀”展開教學的。 在上課前首先複習第一課時學習的生字詞,採用寓教於樂的方法,通過登山識字的方法來複習所學生字詞,提高學習興趣。本篇課文是一片分析文章,但是對於低年級學生要以閱讀為主,閱讀教學主要以讀為主,教學中我安排了多次讀,指名讀、全班齊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第一課時時,初讀課文,讓學生讀通課文。課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對一些難讀的詞句,給以指導,給予糾正,幫助提高,為後面的朗讀打下紮實的基礎。到第二課時時,讀讀找找說說,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理清思路。第三次,指導重點詞句的朗讀,幫助學生了解理解關鍵詞句。重點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陽光的句子指導朗讀,感受到陽光的燦爛;抓住描寫兒童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的語句,讓學生採用個別讀、全班讀、老師範讀等有感情朗讀,讀一讀,進行情感體驗,昇華感情。常言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經過這麼多次的朗讀,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主人公的`認識準確把握了。在指導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朗讀中,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感,體會作者所蘊涵在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在具體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增強自信,激發興趣。在分析課文段意時,通過逐步引導學生來讓學生多說,慢慢分析出每段段意。實驗教材生動活潑,多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二年級學生創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活用教材,從課文內容延伸開去,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必定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正因為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的豐富性,才有學生看到“小鳥高興地唱歌”、“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想到“早晨空氣清新”。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語言,弘揚學生的個性。 上完課,感到自身課堂上“旁逸斜出”的地方比較多,只要有機會,決不放過。或引導積累,或指導方法,或強調習慣。這些平時都存在大腦中的種子,一遇到適合的機會,就情不自禁地冒出來了。對文字的取與舍,對教學的放與收,

都是不是滿意的。重點、難點、有特點的地方不夠詳細,有些地方有點一掠而過。針對性訓練,提重點字、詞、句,讓學生隨堂解決重難點。放的時候要充沛放開去,讓學生盡情地說,然後不著痕跡地收回來。最主要的問題是在課堂節奏的掌握上,組織教學不太成功,沒有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抓住低年級學生語文課的最重要因素,主要是多讀,多識字,課堂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把話語權多留給學生。時間分配不合理導致沒有時間讓學生練習字、詞、句。“以學定教”,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陽光》教學反思12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規定,科學教學要積極遵循主體教育和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切實體現探究式的教學觀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觀,探索建立“符合教育者全面發展、激發受教育者創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教學要實現從“教科學”轉向“引導學生探究科學”,學生的學習要從“學科學”轉向“做科學”。而導學課堂又是最能體現“三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課堂教學思想和“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符合科學學科教學理念,為此,我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科學教學採取實驗導學,是否讓學生參與探究更有效?,帶著這個問題,對《我的陽光小屋》“製造人工彩虹”這節內容,我用“導————學————練”為主線實驗導學方法做教學嘗試,獲得如下啟示:

利用生活現象 “導問”,讓科學問題來源於生活,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源於問題,問題的產生源於生活,科學課教學的靈魂在於問題,而問題產生的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在《我的陽光小屋》“製造人工彩虹”教學中,學生已經經歷了“我的陽光小屋”設計,我讓學生彙報自己理想中的陽光小屋,有的學生說,多開窗戶,窗戶開大點,讓陽光照射的多,空氣能流通;有的學生說,屋面用透明玻璃做,讓房間得到更多的陽光;有的學生說,牆壁刷成白色,反射更多的陽光;還有的學生說,在室外安裝平面鏡,將更多的陽光反射到屋裡……,說到了陽光充足和空氣流通,就是說不到小屋要充滿色光上來,於是,我用課件展示生活中彩虹的圖片,生活中這一自然現象的引導下,學生自然就想到理想的陽光小屋還要充滿色光,接著老師說,彩虹這麼美,要是在我們設計的小屋裡該多好啊!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思維自然而然集中到要探究的問題。可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教師在交流中適時點撥、引導,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煉問題的能力。

利用實驗現象“導學”,讓問題探究源於實驗,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是一個“觀察發現,猜測假設、實驗驗證、交流總結、知識應用”的過程,而實驗驗證又是科學探究的核心,學生既要參與實驗,又要設計實驗。可見,科學學科組織學生的“學”就是要學生學會尋找驗證的方式或實驗設計,積極的參與實驗,在合作學習中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在《我的陽光小屋》教學中我的實驗導學是:“製造人工彩虹”實驗(引導實驗),我用教師演示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慾望;用課件展示實驗要求規範實驗操作,強化實驗過程;用小組討論欣賞實驗現象,分析總結得出結論;用匯報展示分享實驗成果、體驗成功喜悅。“物體的顏色”(設計實驗、進行實驗),我用問題 “紅花綠葉這些物體的顏色又是怎樣形成的呢?”作引導,將研究引向深入,在實驗設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驗探究中解開學生心中的疑惑。學生參與這樣的“導學”過程,學生既掌握科學探究方法,也能提高了科學探究的能力。

利用現象解釋“導練”,讓知識應用迴歸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探究要源於生活,又要回歸到生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就是把探究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我的陽光小屋》導練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問題,一是夏天人們都喜歡穿淺顏色衣服,特別是白色的,不喜歡穿深色衣服,特別是黑色的。這是為什麼?二是房間里人們為什麼總喜歡把牆壁刷地又光滑又白?三是彩虹是怎樣形成的?,都是要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解釋,要用到前面所學光的反射知識和今天所學的光的顏色,通過這些問題把科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聯絡起來,把科學知識的應用滲透到學生的生活,既強化了科學知識的應用,有培養了學生利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採取實驗導學組織科學教學能把實驗當成科學知識探究的遊樂園,教師帶著學生在知識探究的園地裡遊玩,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探究活動豐富起來,是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理念的有效方式。

《陽光》教學反思1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有年幼之時,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媽媽格外特貼,把老人的棉被晒一晒,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2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晒棉鞋。陽光鑽進了棉被,也鑽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這堂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識字教學

1.讀中識字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來,然後再把文章讀通順,這樣,生字在學生找的時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讀的.時候又可以有意識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夠經常再讀中呈現,效果更好。

2.猜謎語識字

我先自己編了兩個謎語給孩子們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學生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後,我讓學生自己給生字編謎語給同學猜,評選出編謎語能手。同學們興趣一下子來了,有的編“棉:一條白毛巾,掛在木頭上”;有的編“照: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編“晒:太陽西邊照”等等。通過編謎語,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閱讀教學

1.從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

為了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較多讀的時間。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讀,學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讀等。在讀中,適時拋磚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媽媽給奶奶晒棉被,奶奶蓋著暖和的被子睡著了,他會怎麼想呢?”“小峰為什麼(輕輕地)奶奶的棉鞋晒了呢?”等等。從文中的一些細節來體現小峰愛奶奶,孝敬奶奶的拳拳之心。

2.聯絡實際,從自己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中使情感昇華。

都是孩子是最真實的讀者,也是最可愛的人。在今天這堂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裡人是如何互相關心的。我們班同學的回答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其他同學。陳嘉輝說:“我天生有一半頭髮白了,我的爸爸媽媽為了給我治病,跑了很多醫院,也借了很多錢,媽媽經常為了給我煎藥起早。我很感謝他們,也很愛他們。我要好好孝順他們。”說完時,已經哽咽了,眼眶裡滿是淚水。

《陽光》教學反思14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讓孩子們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明白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已經連續一個星期是陰雨天氣了,而且氣溫驟降,孩子們都穿上了棉衣。難得這一開陽光燦爛,孩子下課後都在走廊上晒太陽。於是在上課一開始,我就就地取材讓學生談談有了陽光的感受,結果,孩子們有感而發,對陽光充滿感激。為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利用課件突破“錦緞”的難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忙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上一年教學這一課時,學生都感到吃力。這一次我先提問有沒有誰知道“錦緞”。很多孩子可以說從沒有見過,這種比喻成沒見過的'東西的比喻是非常抽象的,學生是無法理解的。今年充分利用網上資源,收集下載了許多陽光灑滿小河的圖片。一邊看一連同講理,不多會,孩子們對這種美的感受才是有依託的。

因為課文明顯比前幾課長,同時前後鼻音混在一起,很難的。而且在一些詞句的理解上,也比較難。必不可少的範讀,讓孩子們跟讀,我一句句示範,一段段示範,讓孩子讀得正確、流利。

讀得有感情了,理解起來就簡單多了,也能想像著背誦課文了。

《陽光》教學反思15

國小一年級孩子的一篇課文《陽光》。全文以抒情的筆調,先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和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它讓孩子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勃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目標要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

當我和文字對話時,我就在想,這篇課文是低年級在閱讀中識字的一篇課文。此課學生如果能讀通課文,並能感情朗讀成誦,同時能知道“陽光”的作用或好處就算把課文讀好了;學生能通過讀文認識12個生字並會寫4個生字就算完成了教學目標。何不把這一課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自己體驗到學習的快樂也讓我檢驗一下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呢?想到這裡我下定決心把課堂交給孩子自己。

師:同學們,我知道上了一年級的你們會認識很多字啦!會對著拼音讀課文啦!還知道怎樣才叫讀出課文的感情來啦!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陽光》,以前都是我當老師,今天我讓你們當我的老師,教我學好嗎?

生:(興致勃勃)好。

師:誰來說說你準備怎樣教老師讀課文?

生:老師,你先要對照拼音把課題讀清楚、讀明白、讀準字音

生:要對照拼音自己讀課文,讀準每個字音,特別是平舌音和翹舌音、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

生:再對著“蘭色條”裡的生字在課文中找出來畫上“圓圈”多讀幾遍,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

生:為了檢查自己是否讀準了字音,還可以自己給“藍色條”裡的生字都註上拼音。

生:再自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看看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生:……

師:好呀,看來同學們不僅學會了老師教給你們的學習方法,還自己總結了一些方法呢!你們真不錯。

可以當老師了,現在就按你們所提供的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生:好。

師生一起學習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讀熟課文,能知道課文寫了些什麼)

反思:其實,如何學習課文的方法還是老師教給孩子們的'。只是現在老師換了個說法,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說出老師要說的話,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表現欲是他們最大的特點,善於表現自己也是他們的天性。何況是讓孩子們來當老師的老師,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他們欣喜,他們自豪,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激情。老師真的成了一個引導者和參與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我想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無疑是很重要的。

學習生字時,前面已經有了讀準字音,並學會組詞。(組詞可以是課文中的,還可以是課外的,力爭每個生字組詞在三個以上。現在開始識記生字了)

師:同學們,課文我也會讀了,我還通過讀課文知道“陽光”象金子,因為它讓大地上的一切萬物都充滿了生機,都茁壯成長。因為有它,花兒開了;因為有它,小草綠了;因為有它,人們生活在和諧安康的世界裡,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所以說“陽光象金子,而且比金子更寶貴。”(透過孩子們的理解老師歸納總結,既抓住了課文重點,也突破了難點)

師:現在,有些生字我不僅會讀,還會寫了。你們想考考我嗎?

生:好。

生:老師,你說“陽光”的“陽”怎麼記?

師:哈哈,這個簡單。我最先記得這個,你們不是教我用“熟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記嗎?左邊一個“雙耳刀旁”加右邊一個熟字“日”就組成了生字“陽光”的“陽”。再說,“太陽”也叫“日”。怎麼樣?

生:恩。不錯。老師,你說“更”怎麼記?

師:哦?“更好”的“更”還真難住我了。啊!想起來了,同學們教過我用“自編順口溜”的方法記字。聽著:一橫最上方,日字在中央,一撇飄南洋,一捺過大江。哈哈,怎麼樣?(我一邊念順口溜,一邊寫著“更”字)

生:好。太好啦!一邊叫著也一邊念起來。

師:你們只考我可不公平呀,我也想聽聽你們是怎樣記住其他字的。現在你們自己或同位交流記字方法,等會告訴我好嗎?比比看看,誰記的字最多而且方法最好?你們有信心嗎?

生:有。(生開始記字了,或自己或同位或四人小組)

師:誰來告訴我,你都記住了哪些字?怎麼記的?

生:我用順口溜的方法記“長”,我這樣記:一撇一橫長,豎提在右方,一捺過大江。

師:(老師打趣地說)哈哈,真棒,你還學會了老師的記字方法,也知道一捺過大江呀。

生:老師,我會記“金子”的“金”。我用加筆畫的方法的記。“全國”的“全”兩橫下面左邊撇點右邊捺點就成了“金子”的“金”。

生:我會用熟偏旁加熟字的方法來記“進”。我早在學前班就認識水井”的“井”,我還學了偏旁“走之兒”。在“井”外面加個“走之兒”就是“進來”的“進”。

生:……

反思: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真的是一個難點。因為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有限,再加識字量大。學生識字也顯得很枯燥乏味,很難激發起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因此識字教學一直困惑著我。我在此課識字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老師的多種識字方法的啟示下,充分調動學生識字興趣。結果是“眾人拾柴火焰高”,“集體智慧力量大”。12個生字就在孩子們的共同努力中學會了,記住了。

我慶幸,我這一大膽放手不僅解放了我自己,而且解放了孩子。解放了孩子的腦,讓其多思;解放了孩子的口,讓其多說;解放了孩子的眼,讓其多看。更多的是解放了孩子的身心,讓其自主學習,快樂成長。

教學反思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