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1

教後反思:在寬鬆而又熱烈的氣氛中,我的《聲音的特徵》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優美的旋律、動感的視訊、多樣的活動、豐富的聯想,給在座的師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聲音的特徵》一節中,教材力圖通過實驗,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瞭解聲音的三個要素;通過聲音的速度估測增強學生對聲速的感性認識,熟悉聲速的.測量方法。

為了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我事先進行了較為充分的準備,通過實踐教學的體驗,感覺效果不錯。成功之處大約有如下幾點:

第一,以聽聲為主線,通過莫扎特交響樂播放、擊鼓、樂器演奏、辯音、結束曲播放等環節,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逐步從無意轉向有意,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聲音的三個特徵。

第二,以生活為背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由表及裡、深化思維,培養合作能力和理論聯絡實踐、物理結合生活的意識。

第三,以媒體為依託,通過精心備課,理順各知識點的銜接關係,做到過渡自然、流暢,方法科學、有效,語言簡潔精練。從始至終,教師都是學生的學習合作者、點撥者、促進者。

第四,以問題為平臺,通過解疑過程導引學生的思維,循序漸進、注重發散,層層推進;在問題的設定上堅持面向全體,“橫看成嶺側成峰”,使每個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體教學中,也發現一些問題:

1、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夠強,一方面是由於對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夠準確、熟練,更重要的還在於平時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對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視和訓練。

2、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和思考不夠,缺乏對物理現象觀察的針對性和敏銳性,這也說明學生物理聯絡生活的意識比較淡薄,這一狀況的改變同樣需要平時的日積月累。

在新課程改革的實踐中,雖然已領會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實課堂教學的多元目標,實現高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還要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

八年級物理《聲音的特性》教學反思2

由於本節知識感性的東西較多,單純靠講解是不可行的,必須加進大量實驗探究,通過探究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來活躍課堂氛圍,增強學生對聲音特性的理解。比如,由於音調與頻率的關係,由於大多數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教材安排的齒輪實驗可讓學生在課後用自行車後輪轉動來實驗,我在課堂中補充了用硬紙片劃疏密不同木梳的探究實驗,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音調與振動頻率的關係,同時對頻率概念的引入和理解也會起到良好的效果。當然還可以增加讓剛尺振動發聲,探究振動快慢與音調的關係、響度跟振幅的關係等。

教學中,我認為聲音的分散程度對響度的影響有必要讓學生知道。通過探究知道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常通過減少聲音的分散,來增大聲音的響度,使知識與實際生活真正聯絡起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真正做到“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由於音色是聲音的.三要素中較為複雜的概念,教材中只是簡單指出了聲音有這個特性,我們在課堂上只要讓學生知道音色由聲源的材料、結構以及發聲方式等因素決定,因而也就沒有必要深入探討了。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用示波器將不同物體發出聲音的波形圖記錄下來,從另一角度區別聲音的三要素,而且還能通過波形圖進一步掌握振幅、頻率的概念,也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另外,本節教學中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區別科學用語和日常用語的不同,讓學生知道物理術語的嚴謹性、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