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物體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

1、創設情境,讓學生感知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情境的設定不僅僅有益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還應當在課程的進一步開展中自始至終發揮一定的導向作用。本課教學開始,我創設了猜一猜的遊戲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2、觀察體驗,讓學生體驗觀察結果的不相同

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本課的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我選擇學生喜歡的儲蓄罐作為觀察物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為什麼同一只小豬看到的形狀會不一樣呢?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我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圍繞儲蓄罐一週,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為了提升本課數學內容的思維層次,我適當地拓展了教學內容,讓學生繼續觀察裝儲蓄罐的長方體盒子,並提出數學問題:最多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最少能看到幾個面?怎麼看?有幾種看法?怎麼看到兩個面?這些問題實際上包含了長方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徵,但這些知識都在學生的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為學習長方體的特徵打下了良好的輔墊。

3、藉助觀察,讓學生在想象中發展空間觀念

如前所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課教學安排兩處讓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從正面、後面、側面觀察儲蓄罐之後,我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從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會是什麼樣子?然後拿起儲蓄罐實際觀察一下,驗證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確。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樂趣。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2

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觀察物體的教學,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特徵明顯而且結構比較簡單的物體,引導學生從前、後、左、右等不同位置進行觀察,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使學生初步學會觀察物體的方法,而且也為學生以後進一步學習觀察物體以及圖形與幾何部分的其他內容提供幫助。這節課要讓學生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在實物與相應檢視之間建立正確的聯絡。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由學生比較熟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匯入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接著又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直觀地展示小猴四個面的不同照片,和教室前、後面以及校門內外的照片,讓學生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檢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數學是一種工具,一種將自然、社會(課前讓學生熟悉合作學習的方式,滲透前、後、左、右等方位詞及位置的概念,為今天的學習作準備。)運動現象法則化、簡約化的工具。

這節課是第一次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學生感到新奇,覺得好奇,也帶了點興奮,如在課前能讓學生熟悉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並滲透前、後、左、右等方位詞及位置的概念,一方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為今天的學習作鋪墊。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3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蘇教版第七冊《觀察物體》一課的教學內容,決定了其教學方式應以活動為主,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不斷體驗,讓他們在親身經歷中不斷豐富表象,增強感性認識。因此,《新教材,新設計》較好地選擇了學生喜歡的搭正方體積木作為觀察物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觀察,並在組內交流,思考討論,在他們的親身經歷中不難達成共識。為了深化體驗,又讓學生進行換位觀察,觀察正面、後面、側面等不同形狀,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進行觀察,才會形成這個物體的完整表象。“搭一搭”的探究和探討可放手讓學生活動。開放的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想象—操作—推理—驗證的過程,多種拼搭方法的探討給了學生極大的發散性思維空間,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也為今後學習列舉作了伏筆。學生在活動中真實地感受到數學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無窮樂趣。

當然,由於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畢竟不強,比如從側面觀察時,一列兩個,一列三個還是會很明顯,合不到一起,這時我讓學生閉上一隻眼,再對直了觀察,居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各位不妨一試。

這節課學生學得輕鬆,主動,學生不但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而且充分體會到數學的樂趣,下課了,學生們還沉浸在課堂情景之中。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4

這一課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頭看到的是什麼圖形。要讓學生能經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體會多種擺法,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一樣的擺法。

教學時經過小遊戲因如要學的資料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資訊,瞭解資訊窗中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創設觀察的氛圍。緊之後根據所給資訊提出響應的問題“他們分別從不一樣的面看到了什麼形狀?”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藉助學具動手擺一擺,從不一樣的位置去觀察、去發現。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頭去觀察物體,並將觀察到的形狀互相交流,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教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在此環節中,對於學具的使用教師交代得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的方法指導還不夠確切和詳細,並且由於學具太小,不利於學生觀察,觀察的實效性降低。

在觀察了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後之後又讓學生觀察“再加一個正方體,從不一樣的方向看會是什麼形狀呢?”本環節讓學生與同伴充分說明自我的想法,並傾聽他人的看法,從而進一步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前面是對所給的物體進行觀察,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如果從正面看,還是這個形狀,再增加一個正方體能夠怎樣擺呢?”這一問題,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得到訓練。在問題的交代過程中,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比較膚淺地指導學生拼擺的過程。這個環節經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拜訪物體的多樣化。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課的操作性很強,可是由於學具太小,四人小組觀察的時候學生觀察得不明顯,最好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這樣便於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的觀察具有實效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5

一、回顧教學:

本節教學設計是以觀察學生熟悉的小汽車、茶壺、玩具等物體為線索,引導學生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這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致的。因此,本課教學的著眼點主要放在體現“誘、思、探、究”新課改要體現“誘思探究”教學思想的。課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猜一猜身邊的同學,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用心性,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到達“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為什麼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猜的對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求知的慾望,從而用心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之中。

之後,我依據新課標“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的思想,運用了直觀感知——表象認識——概念構成——拓展運用的規律組織教學。我先讓學生透過自己活動,觀察不同角度的小汽車,親身體驗到“角度不同,觀察同一物體的形狀也不同”。這既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又充分展現了數學的魅力,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感悟並探索出了觀察物體的方法。為了讓學生靈活變通的運用方法,我又設計了“猜認物體”的遊戲,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潛力。

最後的“畫畫”活動,體現了新課改課程整合的思想。數學課中也有施展繪畫才能的機會。學生不但能夠學數學,還能夠畫數學,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超多的學生活動(觀察、操作、合作交流、遊戲),學生透過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手做、動腦思、動筆畫,全員、全程參與,親身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用心主動的去探索,去動手實踐,會與人合作交流。學習後,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潛力,思維得到了鍛鍊,並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二、存在問題(原因)與對策:

1、數學語言講究準確、簡練、到位。本節課我有些問題有點不到位,例如:“透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我們應怎樣觀察一個物體?”學生雖然從前後、左右、上下位置觀察小汽車,但這些都是一些直接感知,不能很準確進行表述。這應在教學設計時琢磨教材要認真思考,怎樣提出問題;問題深淺度要到哪一個層次。

2、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潛力和空間觀念。在課堂上我發現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在需要觀察物體的左邊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換到右邊就要想一段時間才能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我想這就應與學生方位感不強,觀察周圍的事物也是比較單純、直觀地。在今後的教學不能因為觀察物體就指導學生觀察,應在每一個知識資料滲透觀察事物的本質、規律、變化。

3、教學安排的遊戲活動要做到有序,及時調控學生紀律情緒。一開始活動學生就活躍起來,老師說要評比小組學生才安靜。課後針對這些狀況,我再次強調小組長的職責,和學生重申課堂活動要求。

三、教學思考:

“深入挖掘教材,遵循而有所立”。怎樣既讓學生真正覺得“搞笑、好玩、有新意”,又使每節課的知識技能目標落到實處,是教學所極力追求的目標。在課堂上如何更科學有效地組織合作學習、開展數學活動,以及如何適當把握本冊中學生思維發散的“度”,還有待進一步思考、改善。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6

《觀察物體三》是進一步學習根據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教學這一單元的內容時,必須師生準備好教具學具,然後讓學生經歷大量的觀察和拼搭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經歷觀察、想象、猜測、分析、和推理等過程,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得到鍛鍊,空間觀念才能得到發展,教學中我創設出了學生樂學的氛圍。學生學習情緒高,個個搶著發言,搶著上臺來演示,甚至有的同學一邊舉手一邊都想下位子,每個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學習慾望。遊戲法是學生十分喜愛的一種活動,教師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徵,用遊戲作為切入點,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了良好的情境。

通過小組合作,經歷“研究檢視───構思擺法───擺出物體──觀察驗證”,不僅找到了擺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為學生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為學生親自經歷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7

最近我校和南京市二板橋國小舉行教學交流活動,我有幸參與其中,執教二上《觀察物體》一課。我連試上一共上了3節課。都是借班上課。第一次上課,由於我在學生這一塊沒有引起重視,下課前才和學生接觸,發發學具,提提要求,就已經上課了。上課時,學生對於這樣的活動課本來就很興奮,加上我和他們不熟悉,又沒有準備激勵的小獎品,所以我根本就駕馭不了學生。茶壺一題還沒上就下課了。第二課時,把坐不住的小猴玩具改成了四條腿站的小鹿。準備了一些自己製作的大拇指,在課前把這個班的優點又在學生面前誇了一遍,並提出紀律要求。課中把教學流程改成,例一,想想做做1,例二,想想做做3,想想做做2.結果還有5分鐘,課就上完了。第三課時,我在例一上花的時間比第二課時多,這一點不好,觀察小鹿時,把小鹿擺放的朝向由向前改成向左,這樣實物的位置和實物圖的位置就吻合了,我的板書把實物圖貼在黑板上,也清晰了很多,在教學中,還有幾個值得今後研究的問題,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夠,小組的評價太少,對學生的激勵不夠。另外,操作活動時,對學生的指令不清,操作活動不夠有效,小班化的教育理念滲透的不到位。

上完三節課後,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我以前是教學大班的,學校的小班化推進今年已是第三年,之前也參加過學校的小班化活動,小班化專題講座,我對小班的教育只有一點膚淺的瞭解。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學校的領導和小班化的老師給了我許多真誠的指導,讓我感受到了小組交流、學會傾聽、關注每一個學生……這些小班化的教育理論如何落實到自己的課堂中,別人的教學理論只有通過自己的課堂實踐才會變成自己的東西。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8

《觀察物體》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資料,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體驗中明白在不一樣的位置觀察到物體(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形狀是不一樣的,並能辨認從不一樣的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思考:如何創造貼合學生實際的觀察環境?如何把握學生觀察物體的層次?又如何設計觀察操作活動呢?

鑑於自我這三點思考,我從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要全面瞭解物體的特徵,多角度觀察,並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地確定觀察者的位置。

2.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本事,感受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

3.培養學生初步的傾聽習慣。為實現教學目標,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我在教學中突出了以下幾點:

1.小組合作

新教材強調“以人為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所以,我採取了4人為一組的合作學習方式,給每個小組準備5-6塊積木,然後讓學生分幾個層次進行觀察:

①從前面觀察形狀不變;

②從上頭觀察形狀不變;

③從側面觀察形狀不變。

始終圍繞“讓學生自主參與,深刻體驗”這一宗旨,將學生單獨學習和小組合作結合起來,增強他們的自主意識,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新知探索的全過程。

2.優化教學媒體

我注重採取多種教學媒體進行優化組合,在選擇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課件和實物投影相結合,創設一些生動趣味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具選擇上,我選擇了學生幼兒園玩過的小正方形積木為小組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有層次、有目的地搭圖形,並進行觀察,還經過實物投影讓學生演示來進行眼力大比拼,鞏固新知。我發現:正是這些媒體有機的結合和恰當的選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進取性高漲,創新的火花也時時迸發。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9

《觀察物體》,設計意圖是,這部分資料是在學生已經能觀察2~3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觀察4個小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在學習活動中,多次讓學生參與觀察活動,鼓勵學生能根據指定的檢視要求進行擺物體的活動,發揮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一樣的拼擺方法,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本事和空間想象本事得到更為充分的鍛鍊。在觀察、比較、實踐中,幫忙學生進一步積累經驗,從而深化對實物與檢視關係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形象直觀地對物體進行觀察,提高學習效率,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基本到達了教學目標,就是學生在語言描述上還欠缺,學生的主動探究慾望不強,以及我的教學語言組織得不夠簡潔,嚴密。

以下是我對這節課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重組教材:

教參上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可是如果就這些教學資料,整節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此刻我們應當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景來看,正好是一節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先是從上頭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先僅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進取性。

二、練習的層次性

爭對以上的教學資料,如何有機的結合,使之渾然一體,我在教學設計上體現了練習的層次性。首先我在進行例題教學時,讓學生在觀察三個不一樣的物體時,先讓學生擺一擺,從正面,側面,上頭進行觀察,把觀察到的形狀畫在表格裡。然後交流發現,得出不一樣形狀的物體,分別從正面、側面和上頭看,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一樣的。之後我安排了連線練習(想想做做2),這部分是使學生溝通檢視與物體的聯絡,然後觀察三個不一樣的物體,(想想做做1),提高了觀察的要求,要求:形狀相同的畫一個圖形,形狀不相同的畫三個圖形。立刻給出許多不一樣的物體,(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狀相同的面,以上練習只是根據由4個小正方體擺成不一樣的物體來觀察形狀,深化了實物與檢視關係的認識,發展了空間觀念,這部分資料教學較簡單,最終我練習了根據檢視來擺出不一樣的物體,這部分知識相對較難,這樣設計練習有坡度,體現練習的層次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

三、教學語言的描述

在教學語言的描述上,本節課我力求做到了語言規範,在學生上臺用教具擺物體時,儘量在語言描述上表達得清楚,如:三個小正方體橫著擺成一行,然後把一個小正方體擺在左邊小正方體的前面,從視平線上觀察物體的三個面……

四、學生的操作

這節課,我準確把握了教學要求,每個學生我準備了學具,切實組織好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參與進來,學生經過,操作,觀察,比較,強化了檢視與實物的認識,做到不以教師的演示來替代學生的操作,不以對教材中的插圖觀察來替代對實物的觀察。

五、尊重個體差異

對於根據指定的檢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一樣的擺法,鍛鍊學生的直觀思考本事和空間想象本事,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後小組交流,啟發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一樣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一樣形狀的物體,這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一樣的學生在數學上有不一樣的發展。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0

我在教學《觀察物體》這個內容時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後面、左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本節課有如幾個特點:

1、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知識,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比較突出。比如,觀察紙箱的活動中,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說一說,而是設計了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他們不僅獲取了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的快樂。如:有個性格很內向的學生卻在課堂上主動在講臺上來觀察老師帶來的教具,並給同學講他所看見的形狀與同學所看見的有什麼不同等。課堂上氣氛熱烈,活躍,紛紛舉手發言,學生情緒高漲。

2、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出示幾張汽車的照片,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汽車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並猜出顏色這個遊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麼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學生把從正面,側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狀畫下來時有的學生感到很難。細思原因,原來學生是站在正面去看側面的,我想如果在課前複習時,先讓學生體驗前後左右方向,我想學生就不會出現以上問題了。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1

《觀察物體》這節課我採用“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入,並結合日常生活我們是如何觀察物體的,讓學生初步感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通過實驗驗證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讓學生觀察發現,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得出的結果不同,並且讓學生通過觀察一個物體,最多隻能看到三個面。同時教師利用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和球讓學生實地觀察,通過直觀、形象、實地的演示,學生對觀察物體的面掌握的輕鬆、愉快,效果較好。認識到以後在日常生活中,觀察事物不能只看片面,要看全部。

通過本節課的嘗試教學,我感覺利用高效課堂的模式進行教學,優點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們不僅是知識的接受者,更是知識的創造者,這樣讓學生親身體驗,要比教師直接傳受,記憶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鍛鍊了學生的聽,說,動手操作的能力,學生樂學,願學,讓枯燥的數學變成有趣的數學,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我想這也正是高效課堂的閃光點。

課後領導的點評,我發現本堂課的確是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盲人摸象”引入課題,和這堂課的觀察物體由立體到平面,沒有多大的關聯,課前我也想過這個問題,由實際生活中的立體圖形如像一棟樓房,畫出它的平面圖,引入課題,我個人認為太難了,如果能結合多媒體,要好弄一些;二是教學過程中,我提了一個問題,當球體等於或者大於圓柱體時,從側面看到什麼平面圖形?這句話不嚴密,等於的時候還看的到內切圓,大於到底大多少,兩個不同的物體大小能在一起比較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三是評價學生方面要注意改進,不要專門用時間對學生進行評價,給人的感覺像是貼標籤,甚至對沒得到獎勵的組是一種打擊,學生會認為我這麼辛苦的努力,結果教師否定了我的成績,應該在課堂中隨時出現好的現象進行獎勵,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朝能夠得到獎勵這方面努力。等等這些,我認為專家們提得真是非常到位,課堂的確是這樣,每節課上課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打算讓學生獲得什麼?我打算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我打算讓學生怎樣獲得?我怎樣知道學生達到了要求?這課前四問能夠讓老師對於課堂有了大概地瞭解,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無準備之課。在上課時,應該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什麼時間學生自己學,什麼時間老師開始講,什麼時間開始練,這些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更應該準確把握課堂節奏,重難點精講細講。把課堂上會出現的情況都要預設進去,否則是一堂很失敗的課。

從這些來看,我這堂課很失敗,專家們的點評使我獲得了很多,更加堅定了我繼續使用高效課堂的信念,沒有做不好的事情,在今後我會一直嘗試下去,不管成功與否,我想還是有收穫的,我會記下我的點點滴滴。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2

這部分內容主要觀察由5—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辨認從不同面看到的形狀,體會所觀察的物件的空間特徵。這是在學生已經觀察過由3個和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對觀察物體已有相對豐富的學習經驗。但是對於給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物體和立體圖形,學生還是感到有難度的。通過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體會幾何體與平面檢視之間的轉換,發展直覺形象思維與空間觀念。

在課堂教學之前,我要學生準備好必要的學具和教具,教具應該大一些(例如粉筆盒),使全班學生在教師演示時能充分進行觀察。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親歷實踐、觀察和想象,通過活動與孩子一起感受同一形狀與多種擺法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物體與檢視之間的聯絡,積累空間轉換的發展經驗,發展形象思維,提高辨認物體某個面主觀形狀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孩子主動地去觀察物體,這樣也能培養孩子在生活中觀察物體的好習慣,而且應該是細心觀察,這樣能在生活中積累不少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在以後的學習甚至生活中,這些常識,也就是細心觀察的結果能給孩子的見識大大增加。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3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教學時我跳出了課件和課堂的侷限,決定把學生帶到教學樓前去觀察我校的大型雕塑:走進新時代。我把學生分成四組,分四個不同的方向讓學生觀察,並把自己觀察到的形狀講給大家聽,這樣就產生了分歧。同組的同學同意他的看法,但其他組的同學不同意,為什麼呢?然後我讓其他三組到他們那組去看,同學們自己認識到,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不同。再讓他們前後交換、左右交換,體會有什麼不同。通過實物觀察,學生自己發現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並積累了辨認從正面、側面、後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的經驗。

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數學課帶到教學樓前去學,學生感到新奇有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然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的形狀不同。通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夥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能力。

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間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教師先出示實物紙箱,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從認識物體的前面、後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抽象的實物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並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學生對於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不知道這幾個面的具體含義,我由於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沒有正確的預設,對這方面沒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說明,使學生在表達時出現了錯誤。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4

1、本節課主要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準備了大量的小正方體作為學具,設計了猜一猜、想一想、畫一畫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引導他們從擺一擺到看一看,使學生加深對實物和檢視關係的認識。

3、接著設計一組練習,對於知識的理解、掌握和熟練運用起著“催化”作用,特別是開放題的設計,完全交給學生自主完成,探索不同的拼擺方法,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從而使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得到更為充分的鍛鍊。通過讓學生觀察、想象,發表自己的見解,能自己填一填,連連,並且還可以自己動手畫畫

不足之處:由於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不同,導致觀察的角度,觀察到的圖形有偏差,以致出現畫出錯誤圖形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5

本課的內容是學習空間和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培養學生的能力,想象空間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成功:

數學教學應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是當前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思想。本課我準備了大量的小立方體作為工具,設計為猜測,思考,畫畫等活動,讓學生在事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不同地點體驗觀察物件臉是不同的。第一次操作從觀察四個小立方體組成的三維圖形,給學生全時思考,引導他們從戰鬥到觀察繪圖,使學生深化對種類和檢視之間的關係的理解。對於那些在學生有困難的人,讓團隊領導幫助打架,然後觀察這是使各級學生能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調動學習的熱情,發揮重要作用角色。然後用四個小立方體打出三個不同的三維圖形,使學生從前面,上面,側面觀察,體驗物件的形狀是不同的從同一個角度來看待形狀可能不同,也可以相同。然後設立一系列培訓 學習,理解和掌握知識起到催化作用,特別是開放式設計,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探索不同的擺動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更充分地行使。

不足:

由於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同,導致觀察角度,觀察到的圖形有偏差,使繪圖出現錯誤的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