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觀舞記》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舞記》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舞記》教學反思

《觀舞記》教學反思1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情感目標)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字,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認知目標、能力目標)

一、創設情境,以舞匯入(說舞蹈)

設計理念: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設想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像教學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讀雅句)

設計理念: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三、品讀課文,集體探究(讀雅句)

設計理念: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四、合作交流,閱讀探究(解困惑)

設計理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瑪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遷移拓展,課堂延伸(用妙語)

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影視資源(學生對舞蹈《千手觀音》都有較深的印象),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六、課堂小結,積累語言(談感受)

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上完《觀舞記》,我感覺有兩點值得欣慰:

一、合理運用教學媒體 ,巧妙地整合手段與內容

現在上課都提倡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很多專家又在大聲呼籲:“語文是語言的藝術,不可輕易用圖解讀文字,那樣會抹殺學生的想象力,退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怎麼辦呢?無疑,就《觀舞記》這篇文章來說,運用多媒體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基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看舞與讀書結合了起來。先在不讀書的情況下展示舞蹈的實況錄相,學生眼睛一亮,情緒被調動起來。再從語言的角度佈置了活動任務:將自己的'觀後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接著再讀文章,與作者的感受與描繪進行比較,順勢引入語言的學習;然後要學生將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描摹出來。媒體與文字、形式與內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運用與目標的完成和諧統一。

二、冷靜面對“跑題”,機智點撥引出妙語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後,到了上課時,卻發現學生的表現與自己的設計和理想相距甚遠,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就需要我們調動教學機智,智慧引導。《觀舞記》教學環節中為了讓零碎的朗讀演變為對有效資訊的整理,我設計了問題“概括出印度舞的特點”,學生在談 “印度舞之美”時,出現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這種細節性說法(與我的設計目標相悖),甚至出現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當時,我的大腦也被這些說法擊得差點“短路”。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我進行了巧妙地引導:“對!那你說說“冰心觀賞印度舞只是被她們的美貌吸引了嗎?”將問題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務上。又連續追問:“印度舞很美,從卡拉瑪姐妹的美有什麼不同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席話,“漂亮的瑪格麗特自立自強是美,醜陋的卡西莫多寬容善良亦是美”等更豐富多彩的個性表達,鑑別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於它深厚的文化。(這是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課堂節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讀細品。

上課給的時間就是固定的45分鐘,似乎想要完成的內容太多,於是,按教學設計,一步完了,緊跟著另一步,教學環節雖然環環相扣,但顯得頭輕腳重,在“讀雅句”與“解困惑”板塊中學生好象課文還沒有讀明白,就開始了讀之外的“用妙語”活動。雖然積累了美的語言,但對這些語言缺少深層的品味。對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這樣處理,無疑有些膚淺。

二、學生審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積澱。

由於借班上課,學生對文字沒有充分預習課文。在指名朗讀課文時,暴露出了對文字的生疏。(這值得我思考:在公開課中如何避免或解決這個問題)在“延伸拓展”時,問及中國的男舞蹈家時出現了“冷場”,這是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國中生對藝術缺少了解,對“美”缺少感受,缺少積累,審美品位不太高,這與平時沒有強化這方面的薰陶感染有關,由此得出: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審美品位的提升,要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我們當教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觀舞記》教學反思2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情感目標)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字,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認知目標、能力目標)

1、創設情境,以舞匯入(說舞蹈):

設計理念: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設想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像教學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2、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讀雅句):

設計理念: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3、品讀課文,集體探究(讀雅句):

設計理念: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4、合作交流,閱讀探究(解困惑):

設計理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瑪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遷移拓展,課堂延伸(用妙語):

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影視資源(學生對舞蹈《千手觀音》都有較深的印象),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6、課堂小結,積累語言(談感受):

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上完《觀舞記》,我感覺有兩點值得欣慰:

1、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地整合手段與內容:

現在上課都提倡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很多專家又在大聲呼籲:“語文是語言的'藝術,不可輕易用圖解讀文字,那樣會抹殺學生的想象力,退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怎麼辦呢?無疑,就《觀舞記》這篇文章來說,運用多媒體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基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看舞與讀書結合了起來。先在不讀書的情況下展示舞蹈的實況錄相,學生眼睛一亮,情緒被調動起來。再從語言的角度佈置了活動任務:將自己的觀後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接著再讀文章,與作者的感受與描繪進行比較,順勢引入語言的學習;然後要學生將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描摹出來。媒體與文字、形式與內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運用與目標的完成和諧統一。

2、冷靜面對“跑題”,機智點撥引出妙語:

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後,到了上課時,卻發現學生的表現與自己的設計和理想相距甚遠,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就需要我們調動教學機智,智慧引導。《觀舞記》教學環節中為了讓零碎的朗讀演變為對有效資訊的整理,我設計了問題“概括出印度舞的特點”,學生在談

“印度舞之美”時,出現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這種細節性說法(與我的設計目標相悖),甚至出現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當時,我的大腦也被這些說法擊得差點“短路”。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我進行了巧妙地引導:“對!那你說說“冰心觀賞印度舞只是被她們的美貌吸引了嗎?”將問題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務上。又連續追問:“印度舞很美,從卡拉瑪姐妹的美有什麼不同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席話,“漂亮的瑪格麗特自立自強是美,醜陋的卡西莫多寬容善良亦是美”等更豐富多彩的個性表達,鑑別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於它深厚的文化。(這是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課堂節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讀細品:

上課給的時間就是固定的45分鐘,似乎想要完成的內容太多,於是,按教學設計,一步完了,緊跟著另一步,教學環節雖然環環相扣,但顯得頭輕腳重,在“讀雅句”與“解困惑”板塊中學生好象課文還沒有讀明白,就開始了讀之外的“用妙語”活動。雖然積累了美的語言,但對這些語言缺少深層的品味。對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這樣處理,無疑有些膚淺。

2、學生審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積澱:

由於借班上課,學生對文字沒有充分預習課文。在指名朗讀課文時,暴露出了對文字的生疏。(這值得我思考:在公開課中如何避免或解決這個問題)在“延伸拓展”時,問及中國的男舞蹈家時出現了“冷場”,這是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國中生對藝術缺少了解,對“美”缺少感受,缺少積累,審美品位不太高,這與平時沒有強化這方面的薰陶感染有關,由此得出: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審美品位的提升,要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我們當教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觀舞記》教學反思3

《觀舞記》是我國著名作家冰心女士寫的一篇優美的觀後感。文章寫了作者對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精妙絕倫的舞蹈的觀賞及其觀賞的心情和感受,表現了中印兩國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本文在教材的安排是閱讀課文,在教學中我便把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作為了本文教學的教研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做了如下一些嘗試:

1、讓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回顧自己在參加學校文藝會演,如何準備舞蹈節目以獲得觀眾喜歡的過程。

2、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作者觀察、欣賞、描寫卡拉瑪姐妹舞蹈的角度。

3、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描寫精彩的語句並進行仿寫。

4、欣賞一段我國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舞蹈《孔雀舞》,學習課文的寫法把觀賞的優美舞蹈寫下來。

反思自己上的《觀舞記》課文,我感覺有幾點做得好:

1、教學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觀看一段印度舞蹈。問學生:大家覺得印度舞蹈怎麼樣?動人的音樂,優美的舞姿,都會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可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時,卻似乎捉襟見肘,為語言的匱乏而苦惱,但大家別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冰心老人的.《觀舞記》,相信通過本文的學習,大家會有許多收穫的。過渡自然地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有利於學生與文字進行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看舞與學課文結合了起來,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極大的興趣。

2、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

3、教學問題設計的層次化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對學生寫作的學習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觀舞記》教學反思4

3月2日,縣國中語文七年級備課會在我校開展,錢庫鎮一中的陳秋扇老師上了一堂《觀舞記》公開課,課後有關人員還組織了對此課的評議。聽完後,我自己回去準備了一下這課的教案。上完課後,我自己給自己評課。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與文字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覺得自己還可以的地方是:能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

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遺憾的地方:

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總之,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觀舞記》教學反思5

安仁國中章菊芳《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後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像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首先應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情感目標)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教師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模式,以發展學生主體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文章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深入文字,發揮想像,通曉文章的情理,受到情感美的薰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鑑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強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認知目標、能力目標)

一、創設情境,以舞匯入(說舞蹈)設計理念: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設想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語言和音像教學手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二、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讀雅句)設計理念: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三、品讀課文,集體探究(讀雅句)設計理念: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四、合作交流,閱讀探究(解困惑)設計理念: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如:卡拉瑪姐妹舞蹈技精湛的原因是什麼?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遷移拓展,課堂延伸(用妙語)設計理念:充分利用現有影視資源(學生對舞蹈《千手觀音》都有較深的印象),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在特定的藝術氛圍中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六、課堂小結,積累語言(談感受)設計理念: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上完《觀舞記》,我感覺有兩點值得欣慰:

一、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地整合手段與內容現在上課都提倡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很多專家又在大聲呼籲:“語文是語言的藝術,不可輕易用圖解讀文字,那樣會抹殺學生的想象力,退化學生的閱讀能力。”怎麼辦呢?無疑,就《觀舞記》這篇文章來說,運用多媒體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興趣,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基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看舞與讀書結合了起來。先在不讀書的情況下展示舞蹈的實況錄相,學生眼睛一亮,情緒被調動起來。再從語言的角度佈置了活動任務:將自己的觀後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接著再讀文章,與作者的感受與描繪進行比較,順勢引入語言的學習;然後要學生將舞蹈《千手觀音》用自己的語言描摹出來。媒體與文字、形式與內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運用與目標的完成和諧統一。

二、冷靜面對“跑題”,機智點撥引出妙語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尷尬: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後,到了上課時,卻發現學生的表現與自己的設計和理想相距甚遠,自己所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就需要我們調動教學機智,智慧引導。《觀舞記》教學環節中為了讓零碎的朗讀演變為對有效資訊的整理,我設計了問題“概括出印度舞的特點”,學生在談“印度舞之美”時,出現了“印度舞是要移脖子的”這種細節性說法(與我的設計目標相悖),甚至出現了“印度女人都很漂亮”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當時,我的大腦也被這些說法擊得差點“短路”。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我進行了巧妙地引導:“對!那你說說“冰心觀賞印度舞只是被她們的美貌吸引了嗎?”將問題引到了要完成的任務上。又連續追問:“印度舞很美,從卡拉瑪姐妹的美有什麼不同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看法”一席話,“漂亮的瑪格麗特自立自強是美,醜陋的卡西莫多寬容善良亦是美”等更豐富多彩的個性表達,鑑別了真正的“美”,印度舞的美根植於它深厚的文化。(這是在教學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課堂節奏“一路匆匆”,缺少精讀細品。上課給的時間就是固定的45分鐘,似乎想要完成的內容太多,於是,按教學設計,一步完了,緊跟著另一步,教學環節雖然環環相扣,但顯得頭輕腳重,在“讀雅句”與“解困惑”板塊中學生好象課文還沒有讀明白,就開始了讀之外的“用妙語”活動。雖然積累了美的語言,但對這些語言缺少深層的品味。對這篇文質兼美的文章這樣處理,無疑有些膚淺。

二、學生審美“浮光掠影”,缺乏深厚積澱。由於借班上課,學生對文字沒有充分預習課文。在指名朗讀課文時,暴露出了對文字的生疏。(這值得我思考:在公開課中如何避免或解決這個問題)在“延伸拓展”時,問及中國的男舞蹈家時出現了“冷場”,這是我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國中生對藝術缺少了解,對“美”缺少感受,缺少積累,審美品位不太高,這與平時沒有強化這方面的薰陶感染有關,由此得出: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審美品位的提升,要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我們當教師的,路漫漫其修遠兮!

《觀舞記》教學反思6

《觀舞記》教學的二點看法5月30日,學校針對年輕教師的成長,在語文組中開展了公開課的展示。我選擇的是冰心的美文《觀舞記》。著名的教育家竇桂梅說:“教師的進步不在於經驗的積累,而在於總結自己的經驗,在過後的工作中作為理論依據來指導。”於是,公開課已不是目的,課後的自我總結才是重中之重。在積累和實踐過程中

關於這篇文章的教學我有兩點看法。

1:“以舞匯入”過於簡單。

作文講究的是龍頭鳳尾。同樣,一堂好課除了內容要充實之外,好導語將會成為成功的一半。在看了大多數的關於本課的教學後,發現大多教師,一上課便放舞蹈,孰不知這根本還未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像是鴨子被趕上架。要肯定的是,舞蹈的觀賞給學生以感性和視覺上的衝擊,會收到不錯的效果。但在看舞蹈前能夠讓他們自然而然有想要看這舞蹈的意識,也是不容忽視的

。以下的想法,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啟示:從古至今,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對自己喜愛的事物發出自己的感慨。曹植在《洛神賦》中就曾這樣描述“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迴風之流雪。”白居易面對醉心的舞姿,留下了這樣的語句而“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晏幾道則道出了“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時至今日,我們可以利用各種媒介將自己心中的美,記錄在案,同學們肯定記得,在西遊記中,只有一集的內容是有關於舞蹈的,而這舞蹈就是來自古印度“天竺。”那麼下面就請同學們看看這段舞蹈,請你們注意觀察舞蹈演員的動作、服裝等方便,再用自己的話來形容這段舞蹈。

2:“品讀課文”粗枝大葉。

A:分析語句有章可循。許多教師總是將分析句子的方法與文章割裂,總是單獨講授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教師會讓學生自己找出喜歡的句子,可當他們自己來說原因時,教師則只是簡單的重複學生的想法,而並未將方法貫穿其中。這是摘錄一位教師的`課堂實錄當中的2個片段。

“我認為第13段寫得好,非常生動形象。”“老師,我喜歡第17自然段。”話音剛落,引起了一片共鳴。試問,共鳴在哪?生動在哪?形象在哪?學生的回答過於寬泛。師答:“確實,這一段用了一組排比句,寫出了卡拉瑪姐妹神態的多變,舞姿的優美,舞藝的精妙。”無疑,教師的回答再準確不過了,然而學生卻沒有學到分析句子的慣用方法。“理論+實踐”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分析前,教師應當強調,句子分析首先看是否有修辭,再看是否有特點,再說明這種修辭或是特點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這時學生就不會無話可說了。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也就成習慣了。這是筆者課堂實錄中的2個片段。“我喜歡錶演部分的第2句,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現出舞者絕妙的舞姿”“我喜歡16段,用了排比的手法,不僅增強了語言的氣勢,還表現除了變幻的舞姿。相比之下,筆者的學生在分析句子的能力上有提高了。那麼在別的文章中去分析句子,學生就有了方法。B:比較教學融入課堂。看了一些關於《觀舞記》的教案後,有些教師都不約而同的將之與《安塞腰鼓》做比較分析。但也都只是作為一個問題。其實,比較教學可以不如聲色的融入課堂,發散學生的思維。而不是針對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

如:(1)讓學生解答“為什麼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學生答語中包含了一點,從側面反應了他們舞技的高超。此時,教師可抓住這跟線,延伸問:這和《口技》中的側面描寫有怎樣的不同?(2)“看了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體會到印度的優美悠久的文化藝術”。學生會聯絡到文化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來解答。此時,教師又可以接著問:“這和《安塞腰鼓》又有怎樣的相似點。”比較貫穿其中,這是點。最後再提出讓學生比較2篇文章的異同點,讓他們迅速回憶,以點帶面,就能做出最好的總結。

總之,《觀舞記》的教學與語文教學規律應當一致,注重課堂中的細節。

《觀舞記》教學反思7

《觀舞記》是冰心在觀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表演後寫的一篇散文。舞蹈是肢體語言藝術,我們可以去用心欣賞,細心體會,領略其美妙,但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作家冰心用她那支生花的妙筆,生動地再現了卡拉瑪姐妹舞臺上的風采,帶領我們重回那一刻。

文章一開始,作者就用四個“假如”、兩個“不敢”來表明自己是以什麼身份來觀舞的。“假如我是個詩人、畫家、作曲家、雕刻家”,假如畢竟是假如,作者筆鋒一轉,“然而我什麼都不是!進行否定。“我不敢冒充研究印度舞蹈的學者”來闡述,“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來讚美,再次否定,那麼,作者是以什麼身份來觀舞的呢?作者說,“我只是一個欣賞者”,雖然有點謙虛,卻能更加自由地欣賞,評論,表達自己的讚歎之情,而不必受上述身份的.限制,可謂高明。

作者分別從舞者華麗的民族服飾、豐富的神情姿態、柔美的肢體動作等方面,來表現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語言生動形象,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為了更好地表現印度舞蹈的魅力,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作者大量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

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舞蹈的產生與神靈有關,因此,印度舞蹈有濃厚的宗教和神話色彩。從文中對舞臺設計的描述就可以看出來,“簾幕慢慢地拉開,臺中間小桌上供奉著一尊溼婆天的舞像,兩旁是燃著的兩盞高腳銅燈。”溼婆天是婆羅門教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即毀滅之神、苦行之神、舞蹈之神。印度舞蹈主要表現神和人的故事,模擬自然界生物的姿態。從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來。

印度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著濃厚的民族文化土壤,卡拉瑪姐妹生活在這樣的國家,她們精湛的舞技得到了印度廣大人民的培養和印度悠久文化藝術的滋養,再加上她們個人的天賦和後天的努力,因此舞技更加純熟。

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自己。”一個舞者,將其身心全部融入到舞蹈之中,與舞蹈融為一體,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其舞蹈也隨之達到了更高的美的境界。

《觀舞記》教學反思8

教學本文,我立足讓學生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讓學生在美讀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賞析文中的優美語段,與會考的現代文賞析題掛鉤,打好會考的基礎;二是讓學生學習運用修辭手法描寫視覺形象的寫作手法,進行仿寫片斷練習,為寫大作文奠定基礎。教完感想頗多,反思自己的課有得也有失。

我覺得自己很欣慰的地方是:

1、合理運用多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印度舞蹈,以此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生寫作積累了直觀形象的第一手材料。

2、教學目標完成較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且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尤其在仿寫部分,學生有較好的表現。

3、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4、在教學中注重了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於文章的精彩語段的賞析,尊重了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賞析,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問題。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教師的'評價語言還需加強。在學生的賞析中教師的語言精彩度不夠,評價略顯蒼白,不能一語中地。

2、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觀舞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也文采飛揚,充滿美感,作為男教師的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另外教師的教學機智還有待鍛鍊,授課中對於學生突發事件的處理及學生靈光一現的地方抓的不好,沒有很好的因勢利導,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觀舞記》教學反思9

七年級備課會在我校開展,錢庫鎮一中的陳秋扇老師上了一堂《觀舞記》公開課,課後有關人員還組織了對此課的評議。聽完後,我自身回去準備了一下這課的教學設計。上完課後,我自身給自身評課。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同學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同學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使同學與文字有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同學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同學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覺得自身還可以的地方是:能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匯入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同學的`求知熱情,喚醒同學的學習潛能,引導同學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同學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身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示自身,樂於表示自身。遺憾的地方: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發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區域性,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示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同學充沛討論,體會語言特色。同學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同學用自身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同學語言比較慘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優秀教案與同學的表示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身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的教育機智。

總之,應該時時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總結自身的教學得失,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幹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觀舞記》教學反思10

文言文教學,是國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按常規教學的方式釋詞解句,必定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難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和要求。據此,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模仿情景,把口技表演者表演的三個階段:“一家四口深夜由睡到醒”“由醒到睡”“失火救火”,讓同窗們以小品的情勢再現。這樣一來,從學生的即席表演中,我瞭解到他們的興趣和表演天分。同時由於學生自身的參與,不僅使學生聽起課來不感到味同嚼蠟,索然無味,而且在比較活潑的課堂氣氛中,使學生明確了課文的目的,並解決難點和重點。另外,我圍繞課文內容設計相關標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表演者利用簡略的道具卻能摹狀出這麼多不同的聲音,從而看出表演者高明的技藝。

文言文的學習,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對學生而言,這是語文課上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教學中,總是倡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去感悟和體會。對教師而言,這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腕。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不僅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緒有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學生朗讀程度的提高,閱讀能力和良好習慣的形成也有著直接的巨大的影響。作為教師,教學每一篇課文之前,自己首先得下功夫把課文讀好。而《口技》一文的朗讀也是很重要的,我必需把每個階段的.狀情景唯妙唯俏的讀出來,該緊張的地方就緊張,該遲緩的地方就遲緩,否則學生就感受不到當時聽眾那種身臨其景的感覺。

我個人以為《口技》一文上得還算成功的方面除了師生共同參與之外,還表現在學生課堂課後的提問。雖然面對同窗們的踴躍發言和精闢論述時,會感到一種嘗試成功後的糊塗和迷惑,然而更令我感到驚喜不已的是他們都開動頭腦去思考問題了,所以當被學生問倒的時候,我毫不感到難為情。在上課之初,有同窗問“什麼是口技?中國雜技可分為幾種呀?”說真的,前一個問我做了充分的籌備,答覆它不難,可是關於中國雜技我確實瞭解不多。還有在學生表演完之後,有同窗問“為什麼表演者一個人能表演這麼多聲音,為什麼他要表演一家人睡覺的事情,表演失火救火而不表演其他?”像這樣的問題難免讓我遇上尷尬的場面。我是老師,可我不是百科全書,被學生問倒的情況在所難免,問題在於我必需具有虛懷若谷的精力坦然的面對。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也是一樣。我應當多多的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從學生的提問中看到自己知識程度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如果不加以矯正,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必然會降落。作為老師,課前課後都應有充分的思想籌備,給自己和學生多一分思考的空間,為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學習和思考是不可以停滯的。

《觀舞記》教學反思11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美的享受。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一、《觀舞記》這一課成功之處:

1、新課標多處提到“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而《觀舞記》正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感染、審美薰陶的好例子。因此,教學中,將朗讀與想象充分結合,在讀中感受美、體驗美、思考美、延伸美,進而得到審美體驗、提升審美品位。

2、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3、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 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匯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再一次欣賞了,《千手觀音》。在此基礎上匯入本課效果不錯。

4、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用真誠的微笑,樸實的語言以及教育智慧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5、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

二、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2、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3、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總之,要想成為新課改的排頭兵,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觀舞記》教學反思12

1、創設情境,以舞匯入:

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創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於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2、配樂朗讀,整體感知:

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美蘊含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境,獲得豐富的真實感受。故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字,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於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路。

3、品讀課文,集體探究:

扣住文中的重點語段,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鑑賞美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並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得提升審判品味。

4、合作交流,閱讀探究:

通過讓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引導學生從民族文化底蘊、教育與培養、刻苦訓練、用心投入等方面思考。培養他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遷移拓展,課堂延伸:

充分利用影視資源,啟用課堂,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培養學生文學藝術的鑑賞能力。

6、課堂小結,積累語言:

新課標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對作品的思想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因此,先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學習本課的感受,再由教師在此基礎上總結、引導,並佈置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這樣才能真正使課前、課中和課後成為一個有效的'整體。

在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儘量合理地利用課程資源,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以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付諸實踐的教學思路貫穿課堂始終;培養學生協作精神,提高其交往技能,開拓其思維;對學生多給予肯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讓新課標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觀舞記》教學反思13

我有幸參加了東片中學教研活動,出了一節《觀舞記》。教學本文,我立足讓學生實現兩個目標:一是讓學生在美讀的基礎上學會如何賞析文中的優美語段,與會考的現代文賞析題掛鉤,打好會考的基礎,二是讓學生學習運用修辭手法描寫視覺形象的寫作手法,進行仿寫片斷練習,為寫大作文奠定基礎。教完感想頗多,反思自己的課有得也有失。

覺得自己很欣慰的地方是:

1、合理運用多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印度舞蹈《檸檬樹》,以此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後文學生寫作積累了直觀形象的第一手材料。後面的寫作練習選取了楊麗萍的《雀之靈》,學生欣賞後進行仿寫練習。

2、教學目標完成較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而且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尤其在仿寫部分,學生有上佳的表現。

3、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我的教學一直遵循著這一原則,學生放鬆了,思維敏捷了,興趣盎然了,課堂的氣氛也就活躍了。

4、在教學中注重了師生的互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對於文章的精彩語段的賞析尊重了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的賞析,多角度,多側面的思考問題。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1、教師的評價語言還需加強。在學生的`賞析中教師的語言精彩度不夠,評價略顯蒼白,不能一語中地,簡潔而精彩。

2、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在這樣的大型教研活動中教師的選課很重要,選好課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觀舞記》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而且冰心的語言也是極美極富表現力的,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也文采飛揚,充滿美感,作為男教師的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另外教師的教學機智還有待鍛鍊,授課中對於學生突發事件的處理及學生靈光一現的地方抓的不好,沒有很好的因勢利導,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積小流才能成江海,積跬步才能至千里。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觀舞記》教學反思14

《觀舞記》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讚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本文的主要特點是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主要運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辭,形象生動地表現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儘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地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以獲得語言和舞蹈的雙重美的享受。

教學本文,我立足在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接觸、吸收、借鑑外國優秀文化,從中得到精神上的營養,開闊胸懷,其次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與文字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以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宗旨,指導學生深入領會文章的意境美。

《觀舞記》這一課成功之處:

一、新課標多處提到“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而《觀舞記》正是對學生進行文化感染、審美薰陶的好例子。因此,教學中,將朗讀與想象充分結合,在讀中感受美、體驗美、思考美、延伸美,進而得到審美體驗、提升審美品位。

二、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運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三、合理運用教學媒體,巧妙整合內容。《觀舞記》寫的是有關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適合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以此匯入,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再一次欣賞了,《千手觀音》。在此基礎上匯入本課效果不錯。

四、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點燃學生的求知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用真誠的微笑,樸實的語言以及教育智慧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引導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

五、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能把自己融進學習的環境中,善於表現自己,樂於表現自己。

當然,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在感覺有些值得肯定的同時,也有不少遺憾:

一、由於時間關係,課堂上容量很大,但無形中也產生了腳步匆匆地感覺,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時間允許,練習面完全可以再廣一些,還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大量的比喻、排比來表現卡拉瑪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充分討論,體會語言特色。

二、學生審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積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千手觀音》這個舞蹈時,出現無法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繪的現象,究其原因,一是對舞蹈藝術缺乏瞭解,二是學生語言比較蒼白。這也是今後教學應該努力的方向。

三、教學設計與學生的表現和理想相距仍有一段距離,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難以出現,這說明教師自身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

總之,要想成為新課改的排頭兵,應該時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觀舞記》教學反思15

《觀舞記》是我國著名作家冰心女士寫的一篇優美的觀後感。文章內容比較簡單,就寫了作者對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精妙絕倫的舞蹈的觀賞及其觀賞的心情和感受,表現了中印兩國人民之間深厚的友誼。文章結構簡單、明瞭,描寫,尤其是作者從一個對舞蹈藝術並不熟悉的觀賞者的角度的描寫,對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將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有極大的啟示、模仿和借鑑作用。加之本文在教材的安排是閱讀課文,在教學中我便把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作為了本文教學的教研問題。

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做了如下一些嘗試:

1、讓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回顧自己在參加學校文藝會演,如何準備舞蹈節目以獲得觀眾喜歡的過程。

2、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作者觀察、欣賞、描寫卡拉瑪姐妹舞蹈的角度。

3、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描寫精彩的語句並進行仿寫。

4、欣賞一段我國著名舞蹈家楊麗萍的舞蹈《孔雀舞》,學習課文的寫法邊看邊寫。

從教學實踐來看,以上的嘗試基本達到了解決本文教研問題的`效果,獲得了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教師、教研室領導和市教育專家的肯定和好評。分析其原因,我認為有二:

1、讓學生的生活貼近了教學的內容,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天馬行空般的遐想和空洞的思考。

2、教學問題設計的層次化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對學生寫作的學習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這次活動,也給了我留下了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1、教師如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自己的教學語言是一堂課教學成功的關鍵。

2、在一堂閱讀教學中滲透作文教學的教研課中如何能讓學生既有時間充分的欣賞文中語言、寫作方法又能讓教師有充分的實踐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

希望各位同仁給與指導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