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

《陳太丘與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最後一課,也是同學們國中以來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好在這篇文章短小,故事性強,學生很容易明白文章的大意。但是,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中,不僅要讓同學學習如何給文言文做筆記,還要去分析人物的形象,最終把德育落到實處,的確不易,畢竟課堂只有四十分鐘。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認真備課,學生認真預習。在講授這篇課文之前,我把預習任務提前佈置給學生,當然,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認真程度也存在著差異,所以,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在課堂教學上,我認為有以下幾個亮點:

1、表現在匯入的設計上。我選擇了一個短小的故事匯入,讓同學們去分析並作出自己的選擇。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了健康和誠信,這就充分說明了同學們已經認識到了誠信和健康同等重要,自然而然的進入新課教學。

2、表現在誦讀上。我把教師範讀,學生換讀等多種讀法相結合,目的讓同學們在讀的基礎上感知,並有針對性的提出意見或建議,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表現在問題的設定上。文章的一個重點就是分析人物形象,我有梯度的設計了四個問題,由淺到深,由表及裡,對人物進行剖析,同學們認識到位,回答問題時積極性特別高,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

4、表現在德育的落實上。語文教學要重視學生德育的培養,一定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做人行事,所以,我設計了“轉換角色,暢所欲言”這一環節。“如今的社會都要講究和諧,人和人之間要和睦相處,假如你是這三個人中的一個,你會怎麼做,才能讓每個人都不生氣呢?”這個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大腦更加興奮,各抒己見,讓同學們體會到了“轉換位置,換位思考”的價值。

當然,這這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不足之處,時間安排上前鬆後緊,致使在名言積累這一環節中,時間有些緊張,略顯倉促。總之,在這一節課中,學生一直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他們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精心組織語言,他們學到的不僅有知識和方法,而且收穫到了學習的快樂。評課老師也認為本節課設計精巧,大膽,條理清晰,問題層次性強,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成為本節課的最大亮點。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2

《陳太丘與友期》是七年級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詠雪》是同事上的,沒有講解字詞,也沒有講解文言文的翻譯方法。所以我在上《陳太丘與友期》時,就著重要講解文言文的學習方法。

這節課按照餘映潮老師對文言文的評點設計的`。

十分鐘字詞積累,主要是教師講解重點字詞,文言文詞語積累的方法。

十分鐘課文譯講,主要是學生活動。

十分鐘課文賞析,分析人物,對比《詠雪》閱讀。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讀書,思考,交流。

十分鐘背誦課文,學生活動。

這樣的設計,來上第一節課,覺得重點很清晰。任務很明確,師生活動穿插進行,學生學得很紮實。

難點是人物賞析。對於課文中的兩個主要人物,很快學生做出了評價。對比閱讀有些難度,學生只能從淺層面來談,我就作以補充。

整堂課,思路很清晰,環節很緊湊。

只是背誦部分時間只剩下三分鐘。

可以壓縮的環節:文學常識部分,譯講課文部分。

需要改進的部分:學生譯講前,要說明白要求。

這是一種有效的文言文教學模式。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3

自我感覺課件做得比較滿意,思路較清晰,從開始的自主學習,學生自由朗讀,小組合作學習,疏通大意,複述故事到質疑探究……學生在知識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難,由課內到課外,在能力的訓練方面由淺入深,由動口到動手,由朗讀到討論,在情感價值觀的體驗方面由誠信到寬容,由做人到處世。我的課很重視誦讀,我採用了自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式,以此來讓學生整體感知和進入文字,這是進行探討的基礎。課堂上我還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最大的亮點是對學生的'背誦指導。

但因為容量較大的原因,時間顯得緊張,所以有幾個環節開展得不夠充分,有點蜻蜓點水的感覺,如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如果採用男女分組的形式辯論,效果會更好。還有就是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次公開課,我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自己以前沒有在陌生班級,對陌生學生上課的經驗,學情把握不夠,課堂教學隨機應變能力不夠,導致課堂教學最後環節時間太緊,師生互動不夠。以後會多加歷練,多加註意。

通過實踐和聽取導師及其他同行的意見,受益良多。自己的課上完了,感覺比較輕鬆,還有就是感覺今天是收穫最大的一天。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4

選擇這一課作為公開課主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讓學生主動發展,以朗讀和研讀作為主要教學手段,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知課文,掌握字音和朗讀節奏、朗讀情感,通過預習檢測、小組討論明確和鞏固文言詞句,通過翻譯瞭解故事大意,通過研讀與探討課文內容,歸納人物性格特點,提升自身修養,培養探究精神,最後加以拓展延伸,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設計的流程是整體感知課文—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研讀課文———拓展提升。

整體感知課文時,住要採用了聽讀、朗讀、齊讀等方式。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組合作翻譯課文時讓學生形成合作小組,從文中找出認為是重點的詞語,結合註釋進行理解、圈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合作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提醒翻譯文言文“留、補、換、刪、順”法則,注意文中出現的省略句,翻譯時應補充完整。新課標要求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幾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相互幫助,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識,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研讀課文設計了幾個問題:⑴故事的起因是什麼?⑵友人聽說太丘已走後,有什麼反應?⑶當元方聽完友人的話後,生不生氣(生氣),他是如何應答的?⑷聽了元方的這番話,友人知錯了嗎,從哪裡可以看出?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設定一些簡單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輕鬆地掌握課文內容。

設計“文章通過什麼描寫方法來刻畫這兩個人物?”這個問題是在掌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運用學過的描寫方法來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和方法,達到“學以致用”。

合作探究設計了“結尾處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新課標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絡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設計“從這篇文章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目的是通過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後教師做總結髮言。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學生初步接觸古文,覺得不習慣,基本上都要依靠老師的講解才能理解課文,連下面的註釋也不太會利用。今後,要加緊對他們的訓練。陳太丘不講信用的品格學生能夠總結出來,可是他知錯就改的好品德,學生無法識別,主要原因是由於他們不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今後上課要多化時間訓練。在上課時,希望能儘快讓學生適應古文的學習,所以老師講解的多了一些,忽略了讓學生反覆的朗讀課文,總覺得他們不能對課文深入的理解。作業多元化設計,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多方面的學習潛能。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5

今天我教完了《陳太丘與友期行》這一課,真的是感慨良深。八年前,我也教過此文,自我感覺還好。兩相比較,真的是今非昔比呀,作為教師如不繼續學習、與時俱進,那麼就會被時代所淘汰。這能不叫人心驚嗎?

八年前,運用多媒體教學,在我們落後的湘西山區從來都沒人提及過,更不知道多媒體是什麼東西了。所以,我那時教《陳太丘與友期行》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也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我自己也認為還不錯。八年後,我同樣是教《陳太丘與友期行》這一課,我卻感到十分的艱難,那就是要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從這一課的教學設計、課件的製作以及班班通的使用,都花了不少的精力和心血。在大學時,我沒有接觸過電腦,自然就更不知道課件的製作了,甚至連課件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後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現代教育教學技術開始進入教學領域。於是,我開始接觸了資訊科技,初步掌握了電腦的一些知識,對於多媒體教學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開始,我認為多媒體所起的`作用不是很大,可事實證明我的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通過今天的教學,我更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所必需的,每一個教師都必須掌握這一現代教學技術。

八年前,我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給學生上完了這一課,只是那種灌輸式的給學生傳授知識,照本宣科而已,根本沒有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本沒能得到發揮。同時,給學生傳授的知識資訊也不多。八年後,我運用多媒體上完了這一課,雖然不是很好,但我覺得至少是成功的。因為這一堂課,我不僅完成了三維目標的教學要求,而且還給了學生大量的知識資訊,如如文言文的譯法,知識的拓展和延伸,課堂訓練等。這麼多的資訊在八年前用一個課時是無法完成的。採用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全方位的充分地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上了一點年紀的教師,也就是像我這樣的教師,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請不要以老自居、苟且度日,而要與時俱進、終身學習。“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重要呀,我不得不努力了。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6

最早聽說要送教下鄉,選了又選,最後確定《陳太丘與友期行》,想一想這節的內容比較簡單10個字,學生容易理解,沒有什麼要講的?最初準備採用的是以朗讀為主的方式。最後發現,這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的第二篇古,如果以朗讀為主要學習方式,雖然培養了學生的言語感,但是不能夠指導學生積累言實詞,分析人物形象,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所以最終選擇還是按照常規的言教學方式。

為了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試講了四次。在我們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的幫助下,我們語備組幾位老師的認真指導下,名師工作室成員的努力下。我有幾點感悟:一是好是改出的。二是堂永遠是學生的天地,學生永遠是主角,教師只是執行導演。

本單單是匯入的設計,我就進行了五次。一是採用師生問話的形式,“同學們知道我國古代有哪些體現少年兒童聰明智慧的故事?”“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事後發現學生回答的問題,要麼是太熟悉的老掉牙,要麼是學生根本沒有聽說過的。如果要學生把這個故事講下,可能匯入的部分就要花去五六分鐘時間,從時間上不划算。二是採用講故事《道旁苦李》,這就對老師語言表達有一個較高要求,而且這個故事講下也需要三四分鐘,從時間上考慮還是稍有些長。三是採用老師直接匯入,“自古以,出現過許許多多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關於他們的美談,至今流傳。我們今天也瞭解這樣一位兒童陳元方。”四是以“彥博樹洞取球的故事”匯入,結果發現我的故事還剛講一半,學生就把最終的情節說出了,搞得老師講故事有點尷尬。五是運用陳元方11歲時巧妙應答袁公的故事,這個故事,(fsir)與本元方七歲時的故事,有種水天相接的感覺,最終敲定用《元方善對》的故事。

言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言字詞的積累,如“期,舍,去,顧,引,尊君,家君,不”,如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我當初設計了幾個成語讓說意思,如“不期而遇,捨近求遠,瞻前顧後,拋磚引玉”。有幾個班我是分為兩大板塊兒進行,先積累後運用,結果發現這種模式不靈活,說成語的意思有點費時間。後乾脆就是“就字論字”。另外,老師還補充了一個表尊稱與謙稱詞語的知識,“加大舍小令外人。”句子的翻譯主要就是舉一個例子說明翻譯句子的方法。

講故事環節。最初採用的是讓學生根據圖講故事,效果並不好學生,只是把這篇翻譯了一下。然後在另一個班告訴學生講故事的時候要要介紹清楚,語言要生動形象,最終效果還是不理想,究其原因還是老師指導太過於籠統,學生思想上沒有形成清晰的認識,讓講故事語言缺乏感染力。最後在我們主持人的.點撥下,告訴學生講故事的時候要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要想使故事生動,必須加入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的描寫。比如說友人怒,怎麼樣的友人怎麼怒,我們可以填入盛氣凌人,怒氣衝衝,氣急敗壞的友人,友人氣的直跺腳,用手指著元方大聲的罵道,用力的甩了甩衣袖,面目猙獰的用咆哮的語氣等等。然後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講故事,就比前幾次生動形象了,其他的同學也願意聽。

這堂的主體是學生。從最初的自主學習,學生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小組合作疏通大意,學生質疑,學生講故事,讀學生分析人物形象,談體會收穫……學生在知識的掌握方面由易到難,有內到外,在能力的訓練方面,由淺入深,不動口到動手,由朗讀到講故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了體驗方面,有誠信、有禮到家風、國風的教育……回想起一句話“要讓堂‘亂`起。”現在想想這句話真是有道理。在堂上,老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正襟危坐”,這樣的事倍功半。

這節也有許多的不足。一是學生的精彩表演後,教師評價不到位。。二是對堂上發生的意外,過早的下結論,打擊了學生的興趣。三是環節之間的過渡語還不是特別的自然。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7

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文時,有學生提出:“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卻“入門不顧”是不是太無禮了?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讓同學樣各抒已見。

於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還有的同學認為元方怒氣未消,怎麼可能理友人呢?

經過一番爭論後,許多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爭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見,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因當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鼓勵學生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尋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不能一錘定音,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過程。知識是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讀中體驗,理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在教學課文時,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過程不能急於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感受。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體驗的產生、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教學中要注重過程和體驗。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體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字課程”,更多的是“體驗課程”,是學生的自主學習。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8

許傳敏《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講述了七歲兒童陳

元方的故事,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描寫簡潔明瞭。

學生從語言表達上,思想上均會有較大的收穫,該文的教學能啟迪學生心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設計本文時,重點採用了自主合作**的閱讀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塊進行:

一、動口朗讀感知內容,通過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節奏,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動心細讀互說譯文,要求學生在自讀中既要動口又要動心,並結合註釋和工具書想一想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後以句子為單位,小組內互譯課文。老師抽查學習效果並作點撥。

三、動情精讀,析說文句。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是動情,要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

學生思考並互動交流發言。老師要進行示範性的朗讀,特別是文中的關鍵性句子要進行具體指導,特別是文中的“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應該讀出憤怒﹑斥責的語氣。還有就是“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要讀出理直氣壯的反駁語氣。

四、動容品讀,拓展延伸。要求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動容,要進入情景要讀得有表情。然後思考:

你認為元方是怎樣一個孩子?友人人是怎樣一個人?老師點撥:陳元方七歲就能懂禮識義,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試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說說你的感悟。

五、讀背課文,教師小結。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為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描寫簡潔明瞭。

學生從語言表達上,思想上均會有較大的收穫,該文的教學能啟迪學生心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完成了《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反覆朗讀。

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練習,學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進而體會到文章的內容及蘊涵的'道理,並通過說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學生在談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時也會受到情感薰陶,並獲得思維的啟迪,從而享受審美是樂趣。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

(二)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訓練時,學生還引經據典,這是我在準備這堂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我還設想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過渡問題,在這裡都沒有用上,學生是表現應該說很精彩,使我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學中要大膽放手學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學,也要注意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9

《陳太丘與友期》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選自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內容淺顯,故事情節強,對於剛剛接觸文言文的七年級學生來說,便於他們的理解閱讀。同時,也能較好地將國小階段的語文學習與國中階段相銜接,讓學生在學習中去感受傳統文化的精髓,樹立文言文學習的自信心。

雖然本文內容比較淺顯,但畢竟是文言文,與我們的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把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讀中去感受,在理解中去探討,在交流中去提升自己的.道德情操。《課標》要求: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而本文是第五課《世說新語》兩則中的第二則,學生在學習《詠雪》的基礎上再來學習本文,他們對文言文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在這種情況下,我放手讓學生去翻譯,去質疑,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同時,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我通過設計問題,提問的形式來啟用學生的思維,將文言文的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做?”這一問題的設定,既消除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恐懼心情,又能讓學生再次深入文字,創設情境,多角度地來回答。實踐表明:針對這一問題,學生有的覺得應該像陳太丘那樣“捨去”,有的認為再等等。其實,在學生的答案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順勢引導,做人要講誠信,凡事要學會寬容,從“讀文”到“做人”,學生的思想境界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再就是作業的佈置,特別是課本劇的表演,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編排課本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語文學習與語文實踐相結合,將聽說讀寫相結合,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當然,我上的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還有一少部學生未能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分析其原因:對課文內容沒有讀懂,一些句子不會翻譯。鑑於這一點,在文言文教學中,除了向學生講清重點詞句外,還要講一講翻譯的方法比如:增、補、刪、換、調等,將方法的點撥貫穿在文言文教學當中,使學生學以致用,提高文言文閱讀的能力。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0

這篇文章是《世說新語》中關於品行的“方正”篇。作為南北朝時志人小說,內容通俗易懂。字詞障礙不多。我是這樣授課的。

首先,還是讓學生自行朗讀文章,要求是參照課下注釋朗讀,完成後,找一位同學站起來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果認為哪個字音讀得不對,就圈點出來。學生開始朗讀了,經過昨天的訓練,他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到了課下注釋,所以把“尊君在不”得“不讀成“否””,這是讀對了,但是有的同學開始在這個字下面劃線,並且這邊一讀結束,那邊就迫不及待喊,說“不”這個字讀錯了。不待我回答,馬上有同學提醒“看註釋!”這一讀,一糾正,學生對這個字的音和解釋都瞭解了。

於是開始第二輪朗讀,學生齊讀。然後,我找學生開始說說知道了怎樣一個故事,韓應願一字不差地翻譯了出來。我就強調了幾個重要的實詞“期、去、委、去、”,學生也一一答對了。於是,我進行第三個環節:讓學生來表演!

學生喜歡呀!爭著搶著要表演!

我就選了兩個男生上來。他們早已經商量好了,一個當陳太丘的友人,一個當陳元方。

郭振宇有點調皮,他做了個騎馬進來的姿勢。我立馬止住他,問大家,他做的對不對?立刻有人指出:“這樣不對,因為文中說了,友人感到慚愧時,動作是‘下車引之’,所以,騎馬來肯定是不對的。”

郭振宇重新進來,找到正在嬉戲的“元方”萬嘉樂,開口便問:“你爹在嗎?”我再次止住他:“這樣問對嗎?”學生回答:不對,這樣不禮貌!你看,他們注意到了文章是“尊君在不”,“尊君”是敬稱。能翻譯成“你爹”嗎?學生馬上回答,應該翻譯成“你父親在嗎”,然後帶領同學們看課後的敬詞和謙詞。然後舉了著名央視主持人朱軍採訪時不當的語言,他稱呼對方的父親為家父,這對不對?根據這個表,學生能知道“家父”是對自己父親的謙稱,稱呼對方的父親,現在其實也可以敬稱對方父親令尊的,那就可以翻譯成“令尊在家嗎?”

萬嘉樂回答:“我父親等你很久,你沒有來,他已經離開了。”

我還是問學生:這話有毛病嗎?有學生說沒毛病,有學生舉起了手,提出“君”應該翻譯成“您”。你看,細心的學生就能不忘“敬詞”。通過兩次提醒,學生注意多了。在稱呼上沒有問題了,但是,郭振宇在表演“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搖晃著身體,顯得不莊重,而友人說“非人哉”的時候,他是坐在車上的`,因為後文“有下車引之”。通過表演,我們把文章的內容,翻譯了出來,把人物性格分析出來,把元方的聰慧,據理力爭和可愛的樣子表現了出來,也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敬詞和謙詞”在神態和動作上的表現。

後來通過檢測,發現學生的學習印象還蠻深刻的。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1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卻是學生進入中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構思這篇課文的教案之初,一個重要的理念已經明確,那就是,規範學生養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體包括,學會看課後註釋,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反覆誦讀,根據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學會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等等.因此,對以上理念的貫徹和實行應該說是貫穿本課教案設計的始終.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明確,反饋明確,落實明確.教學準備完成了,但教學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因為課堂教學設計只是我單方面的行為,如何有效地貫徹,還要看學生們的反應和配合。

課後我覺得令人滿意的地方是,教學過程比較順利,沒有出現打擾課堂學習氣氛的意外,教學輔助裝置也運轉正常.重要的是我所設想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得到了一個較完整的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讀要求這一環節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較詳細,但在接下去的教學環節中並沒有逐一落實到位,只是抓住了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這樣給有心的學生造成一種老師教學前後照應不周的,比較粗放的印象.還有對於學生的提問,涉及面還可以更廣一些,要加強課堂是所有學生的課堂的觀念,不能光為了熱鬧和順暢就只提問思維敏捷善於表達的學生,那些沉睡著的,羞怯的,敏感的心靈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機會.還有一個小地方也不得不提,文中的元方,課下注釋為陳紀,學生的回答是非常正確的,我當時心裡想的是元方的父親陳太丘的名字-陳實,當學生回答是陳紀時我當即予以反駁,但馬上我腦子轉了過來,是我錯了.我想這雖然是個小插曲,但也給我一個警示,對待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要認真仔細,都要有充分的準備。

雖然聽課專家組裡的校長和諸位高階老師給了我一些好的評價和鼓勵,我還是始終覺得我有很多的不足和要繼續學習的地方,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有特色,如何更深地挖掘教材,如何在國中語文的知識體系框架下,逐堂課逐學期逐學年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知識要求。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一個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機會.我將力求自己做到學校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和目標:隨堂課要像公開課那樣準備那樣上!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2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但它卻是學生進入中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在構思這篇課文的教案之初,一個重要的理念已經明確,那就是,規範學生養成學習文言文的良好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具體包括,學會看課後註釋,養成圈點勾畫的習慣,反覆誦讀,根據上下文揣摩,推理文意,學會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等等。因此,對以上理念的貫徹和實行應該說是貫穿本課教案設計的始終。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明確,反饋明確,落實明確。教學準備完成了,但教學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因為課堂教學設計只是我單方面的行為,如何有效地貫徹,還要看學生們的反應和配合。

T月2H日的課上好後,我覺得令人滿意的地方是,教學過程比較順利,沒有出現打擾課堂學習氣氛的意外,教學輔助裝置也運轉正常。重要的是我所設想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學生得到了一個較完整的學習文言文的過程,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擴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我想不足的地方也是很多,比如,在自讀要求這一環節上,我提出的要求比較詳細,但在接下去的教學環節中並沒有逐一落實到位,只是抓住了認為比較重要的部分,這樣給有心的學生造成一種老師教學前後照應不周的,比較粗放的印象。還有對於學生的提問,涉及面還可以更廣一些,要加強課堂是所有學生的課堂的觀念,不能光為了熱鬧和順暢就只提問思維敏捷善於表達的學生,那些沉睡著的,羞怯的,敏感的心靈更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機會。還有一個小地方也不得不提,文中的元方,課下注釋為陳紀,學生的回答是非常正確的,我當時心裡想的是元方的父親陳太丘的名字—陳實,當學生回答是陳紀時我當即予以反駁,但馬上我腦子轉了過來,是我錯了。我想這雖然是個小插曲,但也給我一個警示,對待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細小的環節都要認真仔細,都要有充分的準備。

雖然聽課專家組裡的校長和諸位高階老師給了我一些好的評價和鼓勵,我還是始終覺得我有很多的不足和要繼續學習的地方,一個明顯的感覺是如何讓自己的教學有特色,如何更深地挖掘教材,如何在國中語文的知識體系框架下,逐堂課逐學期逐學年地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知識要求。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感謝學校給我提供一個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機會。我將力求自己做到學校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和目標:隨堂課要像公開課那樣準備那樣上!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3

這是導學技能操練課,為了上好這課時,課前我們分工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由選材到構思到設計上課方案到實踐,請教諮詢了很多前輩的意見和建議,在反覆的實踐中完善我們的方案,最後在正式驗收課時,我們2個的臨場發揮都要比之前的實踐要來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現很鎮定,即使在上課時出現了突發事故,也鎮定自如的應對,而學生的表現也比較積極,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我們2個都能在既定的時間裡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政節課裡師生關係是比較和諧的.另外,由於備課過程中沒設想到“相”,當有學生質疑它的意思時,我確實是吃了一驚,還好由於基礎比較紮實,我在愣了一下之後能馬上為學生解答,這讓我確信,雙基真的很重要,以後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更加註重雙基教學.

這次技能操練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學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穫多少的`道理,我想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個階段,讓自己重新定位評價再認識自己.從教育局教研員的評課看來,雖然我跟宋老師的導學技能操練課還有很多有待改進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來,他是相當認真的聽我們上課,可見在本校各位前輩的幫助指點還有我們自己的努力之下,我們收穫了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東西.

當然,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課題,作為教者,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是我們要有一桶水,經過這次磨練,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長,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還有很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學校各位前輩的關愛幫助下成長的好,而且我也通過這次歷練做好了思想心理準備,迎接新的磨練.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4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文言文,對於七年級的學生而言,文言文雖不陌生,但這樣正規的學習,還是第一次,所以,我講的較慢,再加上文章故事性較強,學生理解起來不難。文章中心也好把握。但是在我們編的.《導學案》上 ,有一個發揮題,讓同學們補寫人物說話的心理、神態等,讓人物生動起來。我想,不如把它變成一篇小作文更好。於是,我就此講了些讓人物活起來的方法,並給了一個幽默小故事,讓同學們擴充,同學們興趣很高,經同學們一改,人物人物立馬生動起來。然後,我讓他們用這種方法擴寫 《 陳太丘與友期》,結果大家很快就動筆了,還很成功。以後,我就用這種方法擴寫文言文,做到一舉兩得,很好。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反思15

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一文時,有學生提出:“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卻“入門不顧”是不是太無禮了?

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讓同學樣各抒已見。於是有同學認為元方太沒禮貌,得禮不讓人;有的同學認為友人錯在先,元方這樣做情有可原;還有的同學認為元方怒氣未消,怎麼可能理友人呢?經過一番爭論後,許多同學認為元方還小,只有七歲,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很正常的,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他。這樣,這個問題在學生的爭論中有了一個合情合理的答案。

由此可見,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內涵,我們因當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進行思維,鼓勵學生啟迪智慧,換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尋與眾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學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這是他們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結果。在討論的過程中,不能一錘定音,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只要言之有理,我們教師都應予以肯定。

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學習過程。知識是靠自己在讀中獲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讀中體驗,理念要靠自己在讀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讀中掌握。(於永正語)在教學課文時,要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過程不能急於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悟,得到自己獨特的認識和感受。

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體驗的產生、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過程中產生的,因此,教學中要注重過程和體驗。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體驗的時候,課程就不只是"文字課程",更多的是"體驗課程",是學生的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