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語文1.69W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識體系中的一個或幾個知識點,或某一知識點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我們的學習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

閱讀

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加粗詞的含義。

①與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

②去後乃至________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

④下車引之________________

2.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來刻畫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結尾處,面對父親友人的無信無禮,“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的做法對嗎?為什麼?請談談你的見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約定;

②才;

③丟下;

④拉

2.語言(對話)描寫

3.對,對於不守信譽的人拒之門外也不為過。不對,他是沒有遵守約定,但是他已經悔過可以原諒。(言之有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2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與友期行( )

(2)去後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之( )

2.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小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主要是通過哪些方面刻畫主要人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你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約定(2)才(3)丟下,捨棄(4)拉

2.(1)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2)友人感到慚愧,從車上下來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自家的大門。

3.元方。語言和行為。

4.示例:這是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

5.示例: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要有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意對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3

陳太丘與友期(8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1)相委而去 (2)入門不顧

【小題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小題3】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從 和 兩點反駁。(2分)

【小題4】從故事主人公的言談中,你覺得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答案

【小題1】(1)委:丟下、捨棄(2)顧:回頭看(每空1分)

【小題2】過了正午後(友人)仍沒有到達,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離開以後(友人)才到。(補全省略1分,扣住重點字詞去和乃,其他意思通順即可。(1分)

【小題3】無信 無禮

【小題4】示例:表現了他的聰慧明理。(可從聰慧、有膽識、個性直率、懂禮識義等方面任選兩點回答)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4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陳太丘與友期行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____,這本書是南朝劉宋___________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4.元方的話為什麼能讓友人感到慚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約定;通“否”;離開

2.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了自家的大門。

3.《世說新語》;劉義慶

4.元方首先指出友人失信在先,批駁他認為陳太丘失約的指責,再指出他失禮,譴責他不講禮貌,友人無可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5

【甲】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沈復《童趣》)

【乙】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陳太丘與友期》)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的含義。

①項為之強: ②徐噴以煙:

③與友期行: ④入門不顧:

【小題2】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與“下車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是( )A.昂首觀之B.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C.項為之強D.使之衝煙飛鳴

【小題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

【小題1】(4分)①通“僵”,僵硬 ②慢慢地 ③約定 ④回頭看

【小題2】(2分)B

【小題3】(4分)①(我)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②跟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藐小、察、期、委”重點詞都應翻譯出。)

(本題考查課內文言文知識,重點考查學生對重點文言字詞句的掌握情況,意在引導學生加強注重文言基礎知識積累)

解析試題分析:

【小題1】注意本題中古今異義字詞和詞義的變化,比如“期”,古義為“相約”,比如“強”,通假為“僵”。

【小題2】回顧一下所瞭解的“之”有哪些用法,先判斷例句中“之”字的用法,再判斷選項中“之”的用法,

【小題3】把關鍵的字詞解釋準確,“藐小”:細小;“紋理”指表面細微的紋路;“期”:相約;“委”:丟棄;“去”:離開。

考點:字詞解釋、句子翻譯

點評:本閱讀很容易,小題少,內容簡單。要題是比較閱讀,應該要出一與兩文有關係的理解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6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課文《陳太丘與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請別駕從事③,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④,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選自《後漢書·郭伋傳》,略有改動)

【註釋】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剛擔任幷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別駕從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太丘捨去(捨棄、丟下) B.則是無信(不講信用)

C.及事訖(完畢) D.先期一日(約定的日期)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相委而去 雜然而前陳者 B.計日告之 傳一鄉秀才觀之

C.遂止於野亭 駢死於槽櫪之間 D.其為人若此 安陵君其許寡人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5分)

(1)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一個同樣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從選材角度看,甲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乙文選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從表達方式看,甲文側重____________,乙文側重敘述。(3分)

(2)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你還得到了哪些新的啟示?(就一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可,至少兩條)(2分)

參考答案:

1.A

2.C

3.那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嗎?”(或:那客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

4.(1)做人要講信用(答出“講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違信於兒童) 描寫(或:對話描寫;語言描寫)(2)答案示例:①要有禮貌;②要勇於改正錯誤;③要容許別人改正錯誤;④成人要為兒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對兒童也要說話算數;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③?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①吳起: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②俟:等待。③歟(yú):句末語氣詞。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尊君在不( )(2)諾,期返而食( )

2.選出下列句中加粗字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歆輒難之前時之聞

B.將軍百戰死出郭相扶將

C.相委而去待君久不至,已去

D.擇善而從從先人還家

3.根據語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期日/中

B.對/子罵父

C.下車/引之

D.故人至/暮不來

4.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麼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fǒu;(2)shí

2.C

3.C

4.(1)正午已過(朋友)還沒來,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後那個朋友才來。

(2)有一回吳起出門,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飯。

5.可以繼續等待,友人到後向他講道理;也可以留個紙條說明先走的原因等。(答案合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8

文言文閱讀。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的意思。

①期日中( )

②已去( )

③門外戲( )

④尊君在不( )

2、翻譯句子。

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下列句子劃分節奏。(句中標註兩處)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陳元方是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請再寫出一個古代聰穎機智的少年兒童及其故事。(要求不超過1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約定 ②離開 ③玩耍 ④不通否

2、(父親)等你很久,你沒到,他已經離開了。(意對即可)

3、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4、示例:曹衝稱象。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9

文言文閱讀。

(一)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二)七錄

溥(張溥,明朝文學家)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通“抄),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jūn,面板因寒冷或乾燥而破裂),日沃(澆)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1、下列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 幼嗜學(喜歡,愛好)

B、門外戲(玩耍,嬉戲) 即焚之(燒)

C、相委而去(捨棄,丟下) 右手握管處(筆桿)

D、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名稱)

2、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待君久不至,已去 死而後已

B、下車引之 人皆賀之

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

D、如是者六七始已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翻譯下列句子。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第二則文言文後,你有什麼啟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B

3、你中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意思對即可)

4、從勤出成果,天才出自勤奮,注重學習方法等方面答題。(言之成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0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大丘與友期①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②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導讀:陳元方雖年小,對無信無禮的人正色批評,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從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陳太丘的為人和修養。

註釋 :①期:約定時間。②元方:陳太丘的兒子,字元方,名紀。

精練

一、解釋加點的詞

1.太丘捨去( ) 2.尊君在不( )3.下車引之( ) 4.元方入門不顧( )

二、翻譯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內容

過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後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上文後,你明白了一些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朋友約好時間一同出門,約定的時間是中午。過了中午,那個朋友沒有到,太丘不等他就走了。太丘走了以後那朋友才來。陳太丘的長子陳元方當時七歲,正在門外戲耍。那朋友問元方:你爸爸在家嗎?回答說:等你很長時間,你不來,已離開了。那朋友便生氣地說: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元方說:您和我爸爸約定的是日中,日中您不到,則是沒有信用;當著別人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則是沒有禮貌。友人慚愧,走下車來拉他,以示親近,元方走進家門頭也不回。

一、1.放棄 2.同否 3.拉 4.不回頭

二、真不是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把別人丟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

四、為人要言而有信,不講信用自食苦果。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1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2分)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 ②元方入門不顧( )

【小題2】翻譯句子(3分)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小題3】文章結尾“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談談你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題1】(2分)(1)約定(2)回頭看

【小題2】(3分)您中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的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小題3】(3分)知錯了,就該原諒他;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意思對即可)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期是約定的意思,有成語不期而遇中的期就是這種用法。顧在這裡是回頭看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解釋。

點評:要確定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不僅要靠平時的積累,還要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推斷詞義的方法。

【小題2】試題分析:日中是中午的意思,無信:沒有信用。

考點:本題考查對文言語句的翻譯。

點評:理解並翻譯文言句子時,既要注意顧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還注意落實一些重點詞語。特別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現象,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翻譯的句式要和原文一致。

【小題3】試題分析:可以談失禮,也可以談不失禮,要說出自己的理由。失禮,友人已經認錯了,就應該原諒他。不失禮,友人錯在先。

考點:本題考查對問題的看法。

點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要根據題乾的要求,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再說出支撐這些觀點的理由和依據。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2

[甲]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田子為相,三年歸休,得金百鎰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母曰:“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也,盡力至誠,不義之物,不入於館②。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為相,以金賜其母。《詩》③曰:“宜爾子孫承承兮。”言賢母使子賢也。

【註釋】①鎰:二十兩。 ②館:這裡指家。 ③《詩》:這裡指《詩經》。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為相,三年歸休 歸休:

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②宜爾子孫承承兮。

9.[甲][乙]兩文在為人處世方面各說明了什麼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麼共同之處?(4分)?

7.答案:①相約同行。期,約定。 ②退休回家。

評分:共4分,答對一個詞語得2分。

8.答案:①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家的大門。 ②好好教育你的子孫,謹慎小心啊。

評分:共4分。每個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9.答案:甲文:做人要講誠信;乙文:為官不貪,忠於國家才能盡孝。 虛心接受批評,知錯就改。

評分:共4分。每問2分,意思對即可。

延伸閱讀:《世說新語》二則閱讀答案

期 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乘 船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對下列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約定

B.後賊追至 賊:作亂的人

C.歆輒難之 輒:當即

D.下車引之 引:引導

2.下列加粗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①太丘捨去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B.①相委而去②寧可以急相棄邪

C.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D.①尊君在不②幸尚寬,何為不可

3.對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期行》中,元方聰穎機智,通過對父親友人的反駁,維護了父親的尊嚴。

B.《乘船》中,王朗、華歆對待求助人的態度對比鮮明,華歆後來的做法,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C.元方入門不顧含蓄地批評了陳元方心胸狹窄、得理不饒人的不良品質。

D.選文剪裁得體、敘事簡潔,語言敘述自然得體,不加任何雕琢成分,給人以真實自然之感。

4.翻譯下列句子。

(1)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D

3.C

4.(1)元方這時七歲,正在門外玩耍。

(2)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的原因,正是因為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意對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3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3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

(2)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3)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2:翻譯下列語句。(5分)

(1)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3分)

(2)友人慚,下車引之。(2分)

 小題3:根據選段的內容,找出下列選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 )(2分)

A.本文選自《世說新語》,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

B.從陳元方與客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聰穎、機智、知書識禮的特點。

C.這則短文充分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

D.本文除了運用對話描寫外,還運用了細節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

參考答案:

小題1:(1)離開 (2)玩耍 (3)回頭 (1個1分)

小題2:(1)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關鍵字“期”“無信”各1分,意思通順1分。3分)

(2)那個朋友感到慚愧,就下車來拉元方(關鍵字“慚”“引”各1分)。(2分)

小題3:B

小題1:試題分析:“去、顧”的意思都很固定,譯為“離開” “回頭(看)”,“戲”根據語境應譯為“玩,玩耍”。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孚”“ 期” “無信” “慚”“引”等。“ 期”, 約好。 “無信”,不講信用。“慚”, 感到慚愧。“引”,拉。然後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他聰穎、機智、知書識禮的特點”說法不全對,因為文中並沒有寫“知書”,屬無中生有,應該為“懂禮識義”。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4

比較閱讀(7分)

(甲)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

溥(張溥,明朝文學家)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通“抄”),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jūn,面板因寒冷或乾燥而破裂),日沃(澆)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11.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陳太丘與友期行(約定) 幼嗜學(喜歡,愛好)

B.門外戲(玩耍,嬉戲) 即焚之(燒)

C.相委而去(捨棄,丟下) 右手握管處(筆桿)

D.元方入門,不顧(回頭看) 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名稱)

12.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待君久不至,已去 死而後已 B下車引之 人皆賀之

C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與朋友交而不信 D如是者六七始已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13.翻譯下列句子。(2分)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讀完(乙)文後,你有什麼啟發?(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D 12.B 13.你中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沒有禮貌。

14.勤奮出成果,天才出自勤奮。(注重學習方法等方面答題,言之成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5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加橫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與友期行( )

(2)去後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車引文( )

2、“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約定(2)才(3)丟下、捨棄(4)拉

2、“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3、聰明、機智的孩子。(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