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

語文2.68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

文言文閱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1.選出下列加粗字用法相同的一項()

A.困於心苛政猛於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誠

C.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肉食者謀之

D.舜發於畎畝之中何陋之有

2.選出下列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A.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上使外將兵

B.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在乎山水之間也

C.人恆過,然後能改 還過嶽殿東

D.徵於色,發於聲野芳發而幽香

3.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論證了古往今來受大任、成大業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觀點。

B.本文第三段從人應有“生於憂患”的心態角度,對上述觀點進一步加以闡發。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告誡人們要有憂患意識,不可沉迷於安逸享樂。

D.從全文看,主要是從“生於憂患”的角度來論證的。

4.本文主要論述了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先經受多方面的艱苦磨礪,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結果或成就的道理,請列舉一個恰當的事例作論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B

3.D

4.示例:“逆境能成才”的歷史人物

①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④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⑤孫子臏腳,兵法修列

⑥不韋遷蜀,世傳《呂覽》

⑦韓非囚秦,《說難》《孤憤》

⑧《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作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題。(共8分)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因於心,街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乙】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12.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

A.於市一反三足輕重輕妄動

B.人恆目不忘悔自新言其實

C.衡於不足為深思熟處心積

D.徵於俱厲眉飛舞喜形於

13.翻譯文中兩處畫線語句,並依據上下文對其作出進一步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2分)

【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譯:用(這些)來使他內心受到震動,性格變得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才能。

理解:孟子認為,只有讓一個人內心愁苦、筋骨勞累,挨餓受凍,身體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錘鍊他的意志,增長他的才幹。

【乙】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翻譯:這樣以後人們才會明白,人(或國家)常處於憂愁禍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處於安逸享樂之中則會滅亡。

理解:孟子在闡明困境能使人奮起的道理,並指出造成國家滅亡的原因之後,才得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

14.上文論述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結合下面兩則【連結材料】,簡要說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趙襄子和隋煬帝身上是如何體現的。(4分)

【連結材料一】

趙襄子①攻瞿②,勝老人、中人③,使使者來謁之,襄子方食摶飯④,有憂色。左右曰:“一朝而兩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憂色何?”泉子曰:“今趙氏之德行,無所於積,一朝而兩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聞之曰:“趙氏其昌乎!”夫憂所以為昌也,而喜所以為亡也。

(節選自《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

【連結材料二】

(隋煬帝)恃其富強,不虞⑤後患。驅天下以從⑥欲,罄⑦萬物而自本,採城中之子女,求遠方之奇異。宮苑是飾,臺榭是崇,徭役無時,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殞⑨於匹夫之手,子孫殄絕,為天下笑,可不痛哉!

(節選自《貞觀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趙襄子]春秋末晉國大夫,趙氏家族首領,戰國時期趙國的創始人。②[翟(dí)]春秋時期的國家。③[老人、中人]翟國的兩座城池。④[摶(tuán)飯]捏成團的`飯。⑤[虞]考慮,防範。⑥[從]同“縱”。⑦[罄(qìng)]用盡,消耗殆盡。⑧[干戈不戢(jí)]戰事終年不休。⑨[殞(yǔn)]死亡。

答:

1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解釋,難度易。

A.舉:被任用/提出/向上抬/行動;B.過:犯錯/經過/過錯/超過

C.慮:思慮/憂慮/思考/思慮D.色:神態

13.【答案】【乙】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與理解,難度中。

【甲】中理解錯誤,理解中的內容相當於把“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翻譯了一遍,其中“行拂亂其所為”,翻譯錯誤,不是有做不完的事,而是擾亂他的行為,使他的行為不順。故選【乙】。

14.【答案】(1)趙襄子一天攻打下來兩座城池,非但面無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擔憂

趙國沒有積累什麼德行,很快也會滅亡。是生於憂患的體現。

(2)隋煬帝倚仗國家強大,做事不考慮後患,驕奢淫逸,最後國家破滅,身首異處,被天下恥笑,是死於安樂的體現。

【解析】不隨考查文言文翻譯理解,難度適中。結合題幹,子找“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文中的體現,大致理解兩則材料的主要內容,抓住材料一中的“憂”“”空,料二中的“恃其富強,不虞後患”“隕”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3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也。

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選自____ ,中心論點是____ 。闡述了孟子 的人才觀。

2.孟子在選文第一段中以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告訴人們:____ 。請寫出與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到成就事業要先經受磨難的句子是 ___ 。

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講的是_ 和 的問題,其中闡述後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是從____ 面來論述的。

5.下面對本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鍊。

B.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先從國家再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述層次顯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論點是,死於安樂”。

6.《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闡述的'觀點,它表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的道理。“順境也能成才嗎?”這是許多學生可能產生的一個疑問。對此,請聯絡歷吏或現實生括中的事例作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孟子.告子下》;生於優患,死於安樂;關於人才要在困難環境中磨鍊造就。

2.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練。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古人大業成,皆自憂患始。

3.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造就人才,治理國家;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反

5.C

6.“略”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4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 ,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乙) 獸有猱①,小而善緣,利爪。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②不覺也。猱徐取其腦啖之,而汰其餘③以奉虎曰:“餘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 右。”虎曰:“忠哉,猱也!愛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覺也。久而虎腦空,痛發,跡猱,猱則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劉元卿《猱》

【註釋】①猱náo:古書上說的一種猴。②殊快:很舒服。③汰其餘:要扔掉的餘渣。汰,扔掉。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①必先苦其心志 苦 ②久而虎腦空,痛發,跡猱 跡

③虎首癢,輒使猱爬搔之 輒 ④猱則已走避高木 則

2.翻譯下面的語句。(2分)

餘偶有所獲,腥不敢私,以獻左右。

3.甲文中的舜等人成就大業和乙文中的老虎被“啖”腦而死的原因分別是什麼?(2分)

4.兩文闡述同一道理所運用的'寫各不相同,試作簡要說明。(2分)

參考答案:

1.答案:①使……痛 苦;②就;③追尋蹤跡;④卻。

評分:每小題0.5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2.答案:我偶爾得到一點食物,像生肉這類美食(或美食)不敢私自享用,把它獻給您。

評分:大意及關鍵詞語翻譯正確得2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3.答案:甲文中的舜等人歷經磨難而變得內心警覺、性格堅強、才能增強;乙文中的老虎沉湎於“瘙癢”及美言美食的享受。

評分:答對一項得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4.答案示例:甲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或通過舉例和道理論證),乙文運用借事寓理的寫法(或通過講述寓言故事的方法)。

評分:答對一項得1分,共2分。意思對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5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2分

A.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B.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D.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小題2】下列劃線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2分

A.舜發於畎畝之中(被任用)B.餓其體膚(使......飢餓)

C.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比喻)D.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請教)

【小題3】用“/”劃分句子節奏。(只劃一處)1分

行拂亂其所為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2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小題5】孟子說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長短錯落,請以選文為例分析這種寫法的表達效果?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D

【小題2】C

【小題3】行拂亂/其所為

【小題4】.一個國家內部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

【小題5】第一段、第二段都運用了排比的手法。

例一:第一段列舉6位名人的事例,論證“生於憂患”的觀點。採用了排比的`修辭方式,使文章讀來氣勢逼人,具有無可辯駁的力量。

解析

【小題1】本題考查辨別通假字的能力。A衡通橫,B曾通增,C曾通層。

【小題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C、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明白)

【小題3】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節奏的能力。劃分句子節奏遵循結構與意思原則即可。

【小題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比如:則、拂、遺恆等字。

【小題5】本題考查特殊句式的表達效果。結合具體語句來談表達效果即可。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6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步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鋨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2)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

(3)人恆過,然後能改( )(4)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

【小題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指出其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曾益其所不能 通 ,意思

(2)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通 ,意思

【小題3】將畫線處句子譯成現代漢語(2分)

譯文:

【小題4】 唐代名臣魏徵認為:帝王心懷憂危,就能任賢受諫;心懷安樂,就會危及國家。這

印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 (2分)

【小題5】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B.本文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

C.論證死於安樂是全文的重點,方法是先舉同類事例,從個別到一般,歸納

出作者的'觀點,然後從理論上加以說明。

D.全文從造就人才的主、客觀條件方面論說人要成就一番大業,必須經過艱苦的磨鍊。

 答案

【小題1】 ⑴被舉薦 ⑵這樣的 ⑶常常 ⑷在外面(外國)

【小題1】⑴曾 增 增加 ⑵衡 橫 阻塞

【小題1】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

【小題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小題1】 C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要求學生對重點詞語的解釋進行重點識記。還要求學生對文章熟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小題2】此題考查學生對通假字的掌握,要求學生熟記本文的通假字及含義即可。

【小題3】此題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和翻譯能力,要求學生多讀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點詞的翻譯。

【小題4】此題考查學生對次阿聯的理解,聯絡文章中的句子進行回答即可。

【小題5】此題考查學生的辨析能力,本文論證的重點是生於憂患故C項錯誤。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18-21題。(共10分)

(一)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節選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二)

越王句踐①反國,乃苦身焦思②,置膽③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稽之恥邪?”(終滅吳)

(節選自《史記》)

注:①句踐:即勾踐。春秋時越國國君,於公元前494年被吳王夫差大敗於會稽,被俘,釋放回國後,臥薪嚐膽,發憤圖強,於公元前473年滅掉吳國。②焦思:焦慮思考。③膽:即膽囊,膽汁極苦。

18.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作:

(2)人恆過然後能改 恆:

1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點詞。(2分)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20.孟子認為,一個國家要想避免“亡”的命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2分)

21.勾踐滅吳的故事,印證了孟子的哪些說法?現在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說法是否還有現實意義?請簡要談談你的認識。(4分)

答案:

18.(1)奮起,指有所作為 (1分) (2)經常(1分)(共2分)

19.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寫出句子大意 1分,“苦”字解釋正確1分。共2分)

20.(1)內有法家拂士(2)外有敵國外患 (一點1分。共2分)

21.(1)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2)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用自己的話解說也可)(一點1分。共2分)(答出是否有現實意義,觀點明確,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4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8

【甲】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乙】

上①謂黃門侍郎②王珪曰:“開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許賑給,而令百姓就食山東,比至末年,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煬帝恃其富饒,侈心無厭,卒亡天下。但使倉廩之積足以備凶年,其餘③何用哉!”

(選自《資治通鑑·唐紀》)

【註釋】①上:皇上,這裡指唐太宗。②黃門侍郎: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③餘:是“餘”的.繁體字。

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行拂亂其所為(2)人恆過然後能改

(3)比至末年(4)侈心無厭

10.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2)但使倉廩之積足以備凶年,其餘何用哉!

11.【甲】【乙】兩文都表達了憂患意識。【甲】文中表現憂患意識、闡明中心論點的句子是;【乙】文中表現隋煬帝正是因為缺少憂患意識,導致國家滅亡的句子是。(用原文回答)(2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9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 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 (2)衡於慮( )

(3)必先苦其心志( ) (4)人恆過( )

【小題2】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A.舜發於畎畝之中(從)B.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到)C.行拂亂其所為(他的)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因而)

【小題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2分)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小題4】 2010年4月14日晨中國西部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同樣的事情也曾在2008年上演,真可謂“多難興邦”,這與本文表達的什麼觀點相類似?(2分)

答案

【小題1】(1) 被選拔 (2)通“橫”,梗塞,不順 (3)使……痛苦(使……困苦)

(4)犯錯誤 (4分,每空1分)

【小題1】D (2分)

【小題1】(一個國家),內部(在國內)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外部(在國外)沒有勢利地位相等的國家(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2分,關鍵詞語翻譯準確,句子意思表述完整到位,語言通順即可)

【小題1】生於憂患(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2分)

解析【小題1】解釋下詞語的.意思,注意古今異義詞語,通假字。(4分)

(1)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被選拔) (2)衡於慮(通假字,通“橫”,梗塞,不順 )

(3)必先苦其心志( 使動用法,使……困苦 ) (4)人恆過(犯錯誤)

【小題1】對詞的理解的考查。 D、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連詞,沒有實在意義)

【小題1】翻譯句子注意關鍵字解釋準確,字字落實,連詞成句。

入:(一個國家),內部。法家拂士:守法度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出:外部(在國外)。恆:常常。

【小題1】本文觀點的考查。本文觀點: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0

閱讀短文,完成小題(8分)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作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是繼孔子以後 學派的代表人物。(2分)

【小題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義。(3分)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小題3】.下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A.第一段為下文論述人才的成功必須經歷磨難做事實論據。B.第二段運用排比句是論證了人才須在憂患中造就的道理。C.第三段的論述是從個人推及國家:生於憂患;多難興邦。D.文章圍繞個人和國家之間的生死存亡關係提出中心論點。

答案

【小題1】(2分)孟子(1分)儒家(1分)

【小題1】(3分)在內心受到困擾,在思路上受到阻礙,然後才有所作為。

【小題1】(3分)D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1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稿,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節選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解釋下列詞語。

(1)犧牲:________________

(2)衡:_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何以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恆過然後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齊魯長勺之戰,魯國如果沒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取勝,這個事例恰恰證明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4.找出甲文中集中體現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體現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分別抄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甲文或乙文中,選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通“橫”,梗塞,指不順。

2.(1)(您)憑藉什麼作戰?

(2)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後才能改正。

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4.【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乙】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5.示例:“人恆過然後能改”這句話表明了每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當我們敢於面對並勇於改正錯誤時,就會不斷進步。(答案不唯一)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2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溪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2分)A.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家喻戶曉B.舜發於畎畝之中/後發制人C.管夷吾舉於士/舉世無雙D.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忍無可忍小題2:翻譯下面的語句。(3分)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

小題3:第二段中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課文語句回答)(2分)

小題4:下面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本文在論述造就人才問題時,強調了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的作用。B.作者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長才幹,必須先經受艱苦磨練。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從國家說到個人,這樣使文章論的層次顯得清楚。D.本文先論證“生於憂患”,後論證“死於安樂”。參考答案:

小題1:A

小題1:內心憂困,思緒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小題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小題1:C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詞義要結合具體句子理解。A項兩個都是“知道”;B項前一個“被任用”,後一個“發動”;C項前一個“被舉薦”,後一個“全”;D前一個“使……堅韌”,後一個“忍受”。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篩選資訊的能力。從所在語段找到適合要求的語句即可。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的理解能力,C.文章在闡述的思路上,從個人說到國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3

【甲】《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選自《孟子告子下》)

【乙】《鄭人為蓋》

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

越有善農者,鑿田種稻,三年皆澇。人謂宜洩水種黍,弗聽,而仍其舊,乃大旱連歲。計其獲,則償歉而贏焉。

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選自《郁離子》)

16.解釋下列加點詞(4分)

①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 ②未幾盜起 ▲

③鮮用蓋者 ▲ ④勞其筋骨 ▲

17.下列加點詞的意思不同的一項是( ▲ )(3分)

A. 鄭之鄙人學為蓋 為壇而盟

B. 入則無法家拂士 行拂亂其所為

C. 越有善農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人謂宜洩水種黍

18.翻譯下列句子(3分)

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9.【乙】文中鄭之鄙人無論是學習為蓋,還是學習為桔槔,總是事到眼前才去想怎麼辦,結果都沒有派上用場。而越之善農者卻在大澇三年時想到有澇必有旱,堅持種水稻,結果豐年彌補了歉年,這說明了 ▲ 。 個人如此,國家也同樣,【甲】文中孟子就提出了 ▲ 的觀點。(2分)

20.根據兩則文章主題,你覺得以下哪篇文章內容很好地印證了甲文的.觀點?請簡要分析。(4分)

A、《陳涉世家》 B、《鄒忌諷齊王納諫》 C、《出師表》

選( ▲ ) 理由: ▲

答案:

16.(4分)①被選拔 ②不久 ③少 ④使……勞累(一格一分)

17.(3分)B

18.(3分)因此說:“天旱要準備船隻,天熱要縫製裘皮衣。這真是世間的名言啊!”(譯出判斷句式特點;譯出“故,所以;具:準備”的意思。少一點扣一分)

19.(2分)做事需要有前瞻意識,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格一分)

20.(4分)

選B,鄒忌從比美一事中得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的結論,由此類比推理及威王被宮婦、群臣、百姓矇蔽很深,因而勸諫威王頒佈法令除蔽,最終使得齊國大治,各國朝齊。生活安樂時,鄒忌卻能從比美事件中想到國家治理的弊端。這正印證了甲文所言,在國內有輔佐君王的大臣時常諫言,使君王產生憂患意識,從而讓國家得以生存。

選C,諸葛亮率師北上伐魏前,感蜀漢危急存亡,就國內政治問題向後主提出了開張聖聽、刑賞分明、親賢遠佞三條建議,以史為鑑,激勵後主勵精圖強。這正印證了甲文所言,在國內有輔佐君王的大臣諫言,使君王產生憂患意識,從而讓國家得以生存。

(具體內容佔兩分,結合甲文的觀點佔兩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閱讀答案14

文言文閱讀(共15分)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中,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20. 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2) 行拂亂其所為

(3)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4) 如則無法家拂士

21. 請翻譯下面句子。(3分)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 文中畫線部分運用了什麼論證方法?有什麼作用?(3分)

不躬不親

齊桓公謂管仲曰:“吾國甚小,而財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輿馬甚汰,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聞之,君嘗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漿,衣練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詩》雲:不躬不親,遮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親乎?”桓公曰:“善。”於是更制純棉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齊國儉也。(《說苑?反制》)

註釋:①桂之漿:桂花調製的湯。(2分)

23. 請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衣練紫之衣

(2)而群臣衣服輿馬甚汰

24. 請翻譯下面句子。(2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親乎?

25. 用一個四字短語概括文中畫線部分的內容,這個短語是:

(1分)

20、(4分)(1)這;此

(2)違背

(3)奮起,指有所作為

(4)如果(每小題1分)

21、(3分)(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能。(譯出“動心忍性”為“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之意,得1分;譯出“曾”為“增加”、“增長”之意,得1分;表意正確、語言通順,得1分)。

22、(3分)舉例論證(或事實論證、擺事實)(1分);闡釋了這些人雖然出身貧賤,但他們在經歷了艱苦磨練之後,終於成就了 不平凡的事業(或闡釋了人要成大器,就必須經受磨練)(2分)

23、(2分)(1)穿(1分);(2)但,卻(1分)

24、(2分)你想禁止奢侈,為什麼不先從自己開始呢?

25、(1分)上行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