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文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5篇

語文9.63K

現如今,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5篇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

陳太丘與友期 (9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2分)

(1)太丘與友期行( )

(2)去後乃至( )

(3)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

(4)尊君在不 ( )

小題2: 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小題3:學習這短文能讓我們明白為人的一些道理,這些道理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即 和 。(2分)

小題4: 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答案:①約定②才③玩耍④通否。

小題2:答案:您跟家父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人家的兒子罵他父親,就是失禮。

小題3:答案:①信②禮

小題4:答案;不失禮,照理來說是失禮的,但元方勇於指出他人錯誤,他僅僅七歲,不該對他要求那麼高。可以看出他是個懂理識義、直率、正直不阿的孩子。

小題1:試題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約”“時期”“希望”等意思,本句中為“約”;“乃”在古文中用法比較多,本文中為“才”,“戲”是名詞動用:做遊戲,“不”通“否”,表示疑問。

小題2:

試題分析:將句中關鍵字詞解釋清楚,兩個“君”的意思是不同的,第一個是對對方的尊稱,第二個指自己的父親。“期”,意為“相約”,“日中”,即“中午”,“信”,指“信用”。

小題3:

試題分析:全文的核心問題就在元方“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句話中,從中找到兩字即可。

小題4:

試題分析:此題答案不必唯一,禮與無禮,關鍵在於分析的角度,站在元方“指錯”的角度與站在彼此輩分的角度,答案是不同的。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2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的意思。(4分)

(1)期日中 期 __________ (2)去後乃至 乃 __________

(3)尊君在不不 _________ (4)君與家君期日中家君 _________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題3:友人的無信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禮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 友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表現在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3分)

小題4:學習這篇文章,你得到什麼做人道理?請結合短文或實際,說說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小題1:期:約定 乃:才 不:通“否” 家君:對別人稱自己的父親

小題2:略

小題3: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對子罵父友人慚,下車引之

小題4:做人要重禮守信,圍繞這一點談

小題1:

試題分析:“期”在古文中有“相約”“時期”“期望”的意思,“乃”在古文中有“於是就”“才”“卻”“你”等含義,“不”通“否”,表疑問,“家君”,是自稱其父,“令尊”是敬稱別人父,要注意區別。

小題2: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把“期”與“日中”解釋好即可,期:相約,“日中”,本意為太陽在中天,意為“中午”。第二句把“引”與“顧”解釋清楚即可,引:拉,顧:回頭看。

小題3:

試題分析:從有關“友人”的言行和元方的態度的文字中摘引即可,注意要用文中的原話,不能自己概括。

小題4:

試題分析:緊扣文章“誠信”這一中心思想感想,結合文意,即用文中的情節說明,結合實際,即用生活現象說明。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3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陳太丘與友期行_______

(2)尊君在不_______

(3)相委而去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選自__________________,這本書是南朝劉宋___________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

4.元方的話為什麼能讓友人感到慚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約定;通“否”;離開

2.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了自家的大門。

3.《世說新語》;劉義慶

4.元方首先指出友人失信在先,批駁他認為陳太丘失約的指責,再指出他失禮,譴責他不講禮貌,友人無可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4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詞語的意思。(3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

(2)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3)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2:翻譯下列語句。(5分)

(1)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3分)

(2)友人慚,下車引之。(2分)

 小題3:根據選段的內容,找出下列選項中說法有誤的一項( )(2分)

A.本文選自《世說新語》,主要記述陳元方和來客的一段對話。

B.從陳元方與客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聰穎、機智、知書識禮的特點。

C.這則短文充分說明了“信”和“禮”的重要性。

D.本文除了運用對話描寫外,還運用了細節描寫,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生動。

參考答案:

小題1:(1)離開 (2)玩耍 (3)回頭 (1個1分)

小題2:(1)您跟我爸爸約好正午一同出發,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講信用。(關鍵字“期”“無信”各1分,意思通順1分。3分)

(2)那個朋友感到慚愧,就下車來拉元方(關鍵字“慚”“引”各1分)。(2分)

小題3:B

小題1:試題分析:“去、顧”的意思都很固定,譯為“離開” “回頭(看)”,“戲”根據語境應譯為“玩,玩耍”。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此句中的關鍵詞有“孚”“ 期” “無信” “慚”“引”等。“ 期”, 約好。 “無信”,不講信用。“慚”, 感到慚愧。“引”,拉。然後把各個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小題3:試題分析:“他聰穎、機智、知書識禮的特點”說法不全對,因為文中並沒有寫“知書”,屬無中生有,應該為“懂禮識義”。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5

陳太丘與友期 (10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言;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字詞的意思。(4分)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期: ②尊君在不 不:

③相委而去 委: ④元方入門不顧 顧: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2)友人慚,下車引之。

小題3:、故事中友人聽了陳元方的話後感到非常慚愧,可是陳元方仍然“入門不顧”,假如是你,你會怎麼做?(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期:約定 不:通“否” 委:捨棄、拋棄 顧:回頭看

小題1:(1)過了中午朋友還沒到,陳太丘就先離開了,等到他離開後朋友才到。

(2)那個朋友感到十分慚愧,便下車拉著元方(表示歉意)

小題1:示例一:我也會像陳元方一樣不理會友人,因為畢竟友人有錯在先,如此無禮無信。

示例二:我不會像元方那麼沒禮貌,因為友人畢竟還是道歉了,元方本人應該也做到有禮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如:過中(友)不至,太丘捨去,(太丘)去後(友)乃至。

小題1:此題為開放性試題。表明你的看法,並說明理由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6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28~32題(12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與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8.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2)去後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車引文()

29.“君”“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何不同?(3分)

君:

尊君:

家君:

30.“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1分)

31.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2分)

32.學習本文,你明白了怎樣的道理?(2分)

答案:

28.(4分)(1)約定(2)才(3)丟下、捨棄(4)拉

29.(3分)君:對對方的敬稱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家君:對人稱自己的父親,謙詞。

30.(1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31.(2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32.(2分)為人處理,待人接物要講究誠信、禮貌,只有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求統一)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7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去後乃至 乃不知有漢 B.下車引之 肉食者謀之

C.惟長堤一痕 惟吾德馨 D.餘強飲三大白而別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①尊君在不 不: ②元方入門不顧 顧: ③客此 客:

7.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8.友人、“亭中二人”都具有直率誠懇的性格特點,請結合相關內容分別簡析。(4分)

參考答案(一)(16分)

5.(3分) C

6.(3分)同“否”,嗎 回頭看 客居(寓居)

7.(6分)(1)真不是人啊!和別人約定同行,卻丟下別人走了。(“期”、“委”、“去”各0.5分)

(2)接連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雪”、“絕”各0.5分)

8.(4分)示例:友人因太丘“捨去”,當即生氣怒罵,心直口快;但經元方辯駁後,他慚愧並“引之”示好,個性率真,態度誠懇。(2分) “亭中二人”與“我”萍水相逢,當即視同知己,“大喜”,拉餘“同飲”,率真懇切,溢於言表。(2分)(答題要點:結合文字,解說合理,緊扣“直率誠懇”。若只答友人“知錯能改”得1分。)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8

仔細閱讀《陳太丘與友期》,回答下列問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用/劃出下面句子朗讀停頓的地方。

元 方 入 門 不 顧

2、解釋下面句子中的劃線詞。

①陳太丘與友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下車引之( )

④入門不顧( )

3、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過本文可以看出陳太丘的友人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元方的語言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結尾寫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元方/入門/不顧

2、①約定

②通否

③拉

④回頭看

3、①過了中午還沒有來。太丘就不再等候走了,離開後那朋友才來。

②跟別人約好一塊兒走,卻把別人丟下,自個兒走了。

4、言而無信卻又無禮的人,自己失信,卻怪罪別人,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人。(意對即可)

5、是一個聰明懂道理的孩子,品格正直不阿。(意對即可)

6、略。(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9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4分)

(1)去後乃至( )(2)尊君在不( )

(3)相委而去( )(4)下車引之 ( )

小題2:翻譯下面句子(2分)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小題3:友人想拉元方的手錶示歉意,但“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麼?說出你的看法。(2分)

小題4:元方斥責“友人”無信,令你想起我們學過的《論語十則》中的哪句話?(1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才 (2) 通“否” (3) 丟棄,捨棄(4) 拉

小題2:你和我的父親相約中午同行,過了中午您還沒到,就是不守信用;對著孩子罵其父親,就是無禮。

小題3:觀點一:我認為元方“入門不顧”並不失禮。因為,父親的友人沒有按時赴約,失禮在先,又當著元方的面責罵元方的父親,再次無禮。對這樣的人就應該給他點顏色看看。

觀點二:我覺得元方的做法有些不合適,因為友人在元方指出其無禮後,能很快認錯,而且是在一個小孩面前認錯,確實不容易,若能寬容一點,給人一個改過的機會,則更好。古人也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觀點三:這個問題也可一分為二地看待,把上面兩個意思合在一起表達。

小題4: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小題1:試題分析:“乃”,一詞多義,才。“不”,通假字,通“否”。“委”,一詞多義,丟棄,捨棄。“引”,動詞,拉,牽。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時,要注意把“期”(約定)、“至”(到,來)、“信”(信用)、“禮”(禮貌)這些字詞翻譯準確。

小題3:試題分析: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解答時首先要擺明自己的觀點,接著再具體闡述理由。元方的做法,從禮節的角度來說是有點失禮,但從元方的角度來說,這樣做更加可以讓父親的友人意識到他失信和對子罵父的做法很不對。

小題4:試題分析:“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這是元方對父親的友人的斥責,說他不講信用,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論語》中“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的句子。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0

課內文言文閱讀(15分)

詠雪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9、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4分)

A、 未如柳絮因風起 B、 尊君在不

C、陳太丘與友期行 D、 元方入門不顧

2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 )(2分)

A 、太丘捨去 待君久不至,已去 B 、下車引之 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C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D 、君與家君期日中 與兒女講論文義

21、下列對課文理解正確的一項( )(2分))

A “尊君”是謙詞,是對自己父親的一種稱呼。

B “期日中,過中不至”這一句點明瞭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

C “與兒女講論文義”一句中講論文義指的是謝太傅虛心向孩子們請教文章的含義。

D 《詠雪》一文著重寫雪優美的姿態,表達作者對雪的讚美之情。

22、翻譯題(2分)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期日中,過中不至”一句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1分)

24、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用有原文回答)?(2分)

① ②

25、故事中陳太丘的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19、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4分)

A、 因 趁,乘 B、 不 通“否”沒有 C、期 約定 D、 顧 回頭看

20、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不相同的一組( B )(2分)

21、下列對課文理解正確的一項( B )(2分))

22、翻譯題(2分)

(1)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期日中,過中不至”一句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1分)

不遵守時間,不守信用的人

24、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用有原文回答)?(2分)

①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② 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1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過中不至( )

(2)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

(3)去後乃至( )

(4)元方入門不顧( )

2.翻譯句子。

(1)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人下車引之,想表達什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方為什麼入門不顧?你認為他的做法合適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過了

(2)丟下

(3)才

(4)回頭看

2.(1)(您)過了正午還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就是失禮。

(2)友人感到慚愧,便從車裡下來,想拉住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進了自家的'大門。(意對即可)

3.意識到自己錯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4.這是對友人不守信、說話不禮貌的行為表示抗議和蔑視。友人無信無禮,尤其對子罵父的行為更是太失禮了,這樣做合適。(不合適。友人有改過的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歉意;對長輩要尊重。) (言之有理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2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語句中劃線詞的意義。(4分)

(1)陳太丘與友期行( ) (2)門外戲( )

(3)尊君在不( ) (4)相委而去( )

小題2:在下面句子的括號內補出省略的成分。(2分)

( )過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後( )乃至 。

小題3:請將文中畫線句子“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小題4:文中主要對陳元方作了哪方面的描寫?突出了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約定,約會 (2)玩耍 (3)通“否”(4)丟下,捨棄

小題1:友人,友人,太丘,友人

小題1: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想和元方握手,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

小題1:語言描寫;是一個聰明伶俐,明白整理,能言善辯,落落大方的孩子。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麼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先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據意思看省略了什麼成分,補上後讀一讀看是否通順,直到通順為止。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找出描寫陳元方的句子,再看使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再根據這些句子概括其性格特點。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3

文言文比較閱讀(11分)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選自課文《陳太丘與友期》)

〔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亻及 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亻及 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郭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亻及 請別駕從事③,計日告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亻及 為違信於諸兒,遂止於野亭④,須期乃入。其為人若此。 (選自《後漢書·郭亻及 傳》,略有改動)

【註釋】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剛擔任幷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別駕從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太丘捨去(捨棄、丟下) B.則是無信(不講信用)

C.及事訖(完畢) D.先期一日(約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相委而去 雜然而前陳者 B.計日告之 傳一鄉秀才觀之

C.遂止於野亭 駢死於槽櫪之間 D.其為人若此 安陵君其許寡人

1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兩文告訴了我們一個同樣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從選材角度看,甲文選取的是友人“無信”“無禮”的反面例子,乙文選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從表達方式看,甲文側重____________,乙文側重敘述。(3分)

(2)從甲、乙兩文的故事中,你還得到了哪些新的啟示?(就一個或兩個故事來談均可,至少兩條)(2分)

答案:

10.A 11.C 12.那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嗎?”(或:那客人便問元方: “你爸爸在家嗎?”)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來,他已經走了。” 13.(1)做人要講信用(答出“講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違信於兒童) 描寫(或:對話描寫;語言描寫)(2)答案示例:①要有禮貌;②要勇於改正錯誤;③要容許別人改正錯誤;④成人要為兒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對兒童也要說話算數;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4

選文,完成文後題目。(16分)

陳太丘與友期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文中劃線的字。(4分)

(1)期 (2) 去

(3)委 (4)顧

【小題2】翻下面的句子。(6分)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小題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2分)

【小題4】“期日中,過中不至”一句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2分)

【小題5】故事中陳太丘的友人已經感到慚愧,元方還是“入門不顧”,這樣做過分嗎?請談談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2分)

答案

【小題1】(4分)(1)約定(2)離開(3)丟下,放棄(4)回頭看

【小題1】(1)不是人來的,跟人約好了一起外出,丟下人家就自己走了。

(2)等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3)到了中午您沒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題1】要做一個守信的人。(2分)

【小題1】(2分)(1)朋友是一個不守信、無禮貌的人。 (2)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小題1】(2分)(1)對。不過分。元方用機智和果敢的行動維護了父親的尊嚴。(對父親的朋友失信、無禮應當教訓)。(2)不對。過分。不給人改過的機會。(既然朋友道歉了,承認錯誤,就應原諒他,有寬容的心)

解析【小題1】這是對文言實虛詞考點的考查。要求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對教材中重點詞彙的理解、識記和積累。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整。如:“非、期、相委、信”等重點詞語要理解精準。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中心主題理解和表達。學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要求考生在分析歸納原文有關內容的基礎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敘述事件或說明某一道理時作者的主張和看法。能結合文章做具體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題1】這考查的是對人物的評價。學生通過感知文字內容,繼而理解文字的中心主題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徵。學生學會結合文字內容來進行具體分析能從原文中找出依據。如:從“期日中,過中不至”看出“朋友是一個不守信、無禮貌的人”;學會用原文來理解內容。

【小題1】開放性試題,只要觀點明確,有理有據,文通句順,書寫認真即可。

《陳太丘與友期》閱讀答案15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與友期行( ) (2)尊君在不 ( )

(3)相委而去( )(4)下車引之 ( )

【小題2】翻譯句子:(4分)

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小題3】“友人慚”的原因是什麼?(可用原文語句回答)(2分)

【小題4】通過讀文可知元方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如何評價元方的“入門不顧”?(4分)

答案

【小題1】(4分)(1)約定 (2) 通“否”(3)丟下、捨棄 (4)拉

【小題2】(4分)①過了中午,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

②您與我父親約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沒到,就是不守信用

【小題3】(4分)“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或:言而無信,待人無禮。

【小題4】(4分)聰明、機智的孩子。評價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

試題分析: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比如本題中的幾個字詞古今義都不同,要注意辨析。對課文註釋中有明確註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

試題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語境中大致瞭解句子的意思,解釋清楚關鍵詞語“中”“舍”“去”“期”“信”,最後疏通句子。所學課文,做過翻譯練習要加強記憶,可直接寫出譯句。

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

試題分析:直接引用“友人慚”前一句即可,注意要按要求引用原句。

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4】

試題分析:根據文中孩子的語言分析概括其性格特點,對其“入門不顧”的做法要一分為二的分析,即指出其合理性,又要說明其行為的不妥。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