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1

《筍芽兒》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四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效藉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讀課文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讓學生聽課文錄音。由於課件配備了生動形象的動畫,再加上真切的朗讀,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們的目光。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也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欣賞細雨濛濛、春雷轟轟、萬物復甦的美景,感受筍芽兒慢慢成長,直至變成竹子的過程。

二、抓住重點詞句,深入拓展文字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抓住了“筍芽兒終於鑽出了地面”這一句進行拓展。在初讀這一句後,我問孩子們:“這裡的終於能刪去嗎?”他們異口同聲地喊:“不能。”“那誰來說說為什麼不能刪呢?”孩子們都陷入了沉思,不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其中一個孩子很聰明,說:“因為筍芽兒是好不容易才鑽出地面的。”“是啊,筍芽兒鑽出地面的過程是很辛苦的,那讓我們來想象一下她在出土的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呢?”這個問題一丟擲,孩子們都爭著搶著回答。“可能筍芽兒的上面正好有一塊石頭壓著它。”“可能會被路過的`人踩一腳。”“可能泥土很硬,筍芽兒鑽不出來。”……這時候,孩子們都把自己當成了筍芽兒,相信他們也從中感受到了筍芽兒鑽出地面的艱辛,感受到了“終於”一詞的用意。

總的來說,這篇課文整個教學過程的思路比較清晰,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語言比較單調,缺乏有效性,今後有待改進!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2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閱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說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練習過的課文。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3

《筍芽兒》這篇童話散文采用擬人化的寫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筍芽兒成長的過程。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筍芽兒,溫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門的雷公公和慈愛的竹媽媽,在作者的妙筆下活靈活現。由於孩子們對筍芽兒的知識瞭解不多,課前我搜集一些相關的`音像和圖片資料,以彌補學習資源的不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時,運用多媒體創境激趣,使學生學習融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帶問,以情促思,利用情景表演,讓學生都來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從而體會到課文所描寫的春景,事實證明,用這種辦法可以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本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本節課識字方式多樣化,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還利用遊戲識字,增強了識字興趣。

閱讀課文能以學定教,順學而導。閱讀形式多樣化,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學中的自由讀、指名讀、表演讀等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讀書積極性。

二年級語文《筍芽兒》教學反思4

今天與同學們學習了《筍芽兒》一課。本文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的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溫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敘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對學生的激勵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在教學《筍芽兒》一文時,首先是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預習,掃除了生字與生詞關,並瞭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和討論筍芽兒的成長過程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語言的優美。

比如體現成長的快樂。筍芽兒在春雨姑娘的呼喚中,在雷公公的鼓勵下,在竹媽媽的關愛與束縛下,在自己的奮力拼搏中,終於鑽出了地面,看到了美麗的春光,她勇敢地脫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她站在山岡上,自豪地喊著:“我長大了!”從閱讀中,學生們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成長的快樂,體會到筍芽兒的勇敢與堅強,他們都表示,要做像筍芽兒一樣的人。

再如學習寫景的方法。

在課文的第6自然段中,作者寫到:“筍芽兒終於鑽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筍芽兒看看這兒,看看那兒,怎麼也看不夠。她高興地說:“多麼美好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長大!”在這段話中的“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是對美好春光的最好的詮釋。我引導學生找出本段話中有關手描寫春天的景色的句子後,出示了三幅能夠反映春天美景的圖片,請同學們認真地觀看,自由結合,交流觀察所得,研究如何運用文中的描寫春天景色的方法來寫圖片中的景色,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再動手寫一寫,改一改。幾分鐘後,我發現有不少學生完成自己的小練筆。有的同學還能夠運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同時也提升了他們的習作水平,我感到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