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二政治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1

新的大學聯考方案頒佈以後,政治教學也得隨著大學聯考改革而進行調整。高二文理科分班以後,如何兼顧文科班與理科班的政治教學對政治教師來說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摸索出一種教學效果較好的模式。

一、理科班政治教學重視基礎知識

對於理科班的學生來說,政治科的學習要求是要通過學業水平測試。因此,理科班的政治教學重點是傳授基礎知識。然而,理科班的學生會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理科的學習上,對文科傾注的時間非常有限,更有甚者除了政治課外,不會再花時間去學習政治。因此,提高每節政治課的效率就成為理科班政治教學的關鍵所在。我設計的理科班教學模式是:預習——知識點講解——知識總結——練習——評講。

1、要理科班的學生騰出課後時間預習是不切實際的,所以,我會充分利用政治課前五分鐘讓學生預習新課。這種預習並不是漫無目的地看書。我會在課件上先以“課前熱身”的方式,把每節政治課要掌握的知識重點以問題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預習。這種預習目的性強,教學重點顯而易見,為講解知識點打好基礎。

2、“興趣是好的老師”。要理科班的學生參與熱情高,政治課堂絕對不能枯燥乏味。在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時候,我會充分運用時政熱點、圖片、故事、視訊等資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我會不失時機地提醒學生把重要的'知識點在書本上划起來。

3、由於有課件的協助,很多老師現在都不會花時間板書。可是,我認為板書對明確每節課的知識體系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我堅持把每節課的知識框架圖簡略地記在黑板上,並要求學生把知識框架圖記在書本上。這既能起到知識總結的作用,又方便學生提高看書的效率,一舉兩得。

4、只是聽課是遠遠不夠的,應講練結合,堅持每週一練。每星期以活頁的形式精選練習題作為理科班的作業,練習以基礎知識為主,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認真批改後,把學生主要做錯的題目評講一遍,及時查漏補缺。

二、文科班政治教學重視興趣與能力的培養

政治對文科班的學生而言,是大學聯考的必考科目,因此,政治教學是一場“持久戰”。怎樣才能不讓文科學生對政治產生厭倦感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政治有趣味,並給予他們成就感。也就是說,培養學習興趣和能力顯得尤其重要。

1、文科政治的激趣法:

匯入激趣。活躍的課堂氣氛要從匯入開始。每次上新課前,我都會精心設計匯入,用學生感興趣的材料、新聞作為匯入,能讓學生保持較長久的學習熱情。

設疑激趣。在講授難點知識時要創設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解答。這種問題不能太難,也不可以太容易,讓學生有思考與討論的空間,這樣才能讓學生有鑽研的勁頭。

幽默活潑的語言能讓學生整節課都置身在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的積極性也會特別高漲。

2、綜合能力的培養:

理解能力的培養。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熟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的,所以,我會反覆向學生強調看書的重要性。所謂看書並不是把知識掃描一遍,而是要把書本讀“薄”,也就是要學生學會自己概括知識框架。每個人對知識框架的理解都不一樣,我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每單元的重點知識框架整理出來,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使他們掌握系統複習法,方便他們記憶。

運用能力的培養。只懂得背誦知識點是遠遠不夠的,能學以致用才是最重要。因此,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這需要的是恰到好處的練習。所謂恰到好處,就是指練習題貴精不貴多。對於我教的B層次班級,我更願意選擇難度稍低的主觀題給他們訓練。簡單的主觀題可以幫助B班的學生樹立信心,形成良好的答題規範,提高他們審題、知識遷移、解題、運用等能力,並在這過程中慢慢把難度提高,逐步向較難的主觀題過渡。

提問能力的培養。過去,文科班的學生不是太喜歡提問題,所以,不明白的知識往往會堆積如山。在我教的班級,我會鼓勵學生去提問,不僅是向老師提問,還支援他們向班級裡的同學請教。每週我都會利用一個晚修的時間到班裡面答疑,把學生不明白或做錯的題目一對一地為他們解答清楚。一開始提問的人並不多,但是反覆幾次答疑後,越來越多的學生會主動向我提問,後來班裡還形成了互相提問甚至爭論的氛圍。這種好學樂學的氛圍大大激發了大家學習政治的熱情。

當然,我的教學經驗尚淺,要做到文科理科政治教學兩不誤,還需要進行漫長的探索,吸取更多優秀教師的經驗。也許,這也是我教學成就感的來源。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2

三月份高二政治備課組老師作了以下教學反思:

xxx:在本專題教學中,可以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一是學案分析法。可以運用教材中所學的基本原理,聯絡以往所學的歷史知識,選取個案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對比分析法,教學中可以選擇不同時代、不同國家進行對比分析。

xxx: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文字,也是學生學習的文字,是學生學習的指南,資源和工具,還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互動的.平臺,為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教師應當創造性使用教材。

xxx:選修了內容是一門時政性較強的課程,授課中明顯感到教材內容的抽象,所以在授課中應充分利用文學與音像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

選修課學習,應充分體現學習自主性的特點,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一些學習方法和途徑,打破傳統教學的“灌與輸”特點,實現“主導”與“主體”的平衡,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3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出這樣這樣幾點資訊:

一是由於剛剛開始哲學的學習,一部分同學不能很好的把握哲學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學習積極性不高;

二是答題是出現的問題,哲學題主要是對哲學原理的考查,但是很多同學遇到任何一個題目都不加分析地答出所有的哲學原理,答題變成了原理的簡單堆砌;還有一些學生審題不準確,往往答非所問;

三是原理、方法論對應不起來條理不清,思路混亂;四是把所學唯物論和認識論混為一談。

反映到一點就是不能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因此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本學期的教學要求,對課堂教學和學生學習得出如下幾點反思:

一、夯實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高中政治的考試更注重於對能力的考查,但能力的發展依賴於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積累。那麼,要鞏固紮實的基礎知識,就需要特別注重構建知識體系和網路,從巨集觀上駕馭知識,否則,知識點就會零亂不堪。

課堂教學首先應從微觀知識、重點知識著手,在此基礎上,更要注重巨集觀知識體系網路的構建,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這樣運用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

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把課本的知識變“薄”,也要善於把課本的知識變“厚”,來構建知識體系。把課本的知識變“薄”,關鍵是把握主幹基礎知識,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整理和重組,即打破教材原有知識編排體系,將知識要點化,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構建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

二、關注時政熱點、拓寬學生知識面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很好地去解釋和分析問題,才會產生更強的求知慾望,才會表現出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政治試題不迴避社會熱點,往往是迎著熱點考,幾乎每一道題都是以熱點為載體設題,要求學生運用重要知識來分析重大社會熱點問題。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國際國內的重大時事,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拓寬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三、認真審題,把握規範化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學生所學的知識必須要通過書面化的答題表現出來,因此對學生審題以及答題規範化的培養至關重要。

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訓練:

第一、要認真審題,要確保答題的大方向不能錯,審題時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資訊,挖掘一切隱含條件,排除干擾資訊和迷惑條件,並完成以下思維要點:

(1)辨明試題的指向,明確試題的設問點,問什麼,答什麼,避免答非所問。

(2)分析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知識範圍。

(3)排除思維定勢的影響,越是似曾相識的題目,越要小心,不能簡單地用已做過的類似題目的思維去解答。

第二、在保證答題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科學性、完整性和簡潔性。具體方法技巧如下:

(1)找出設問的限定詞,縮小包圍圈,提高答題的準確性。例如,題目涉及哲學知識時,首先要確定題目考查的是哪個知識板塊,然後再考慮屬於該知識板塊內的哪一方面的內容,哪個知識點。若考查的是唯物論的內容,則應考慮物質與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意識的能動作用等知識點;同理,若考查的是辯證法的`內容,則應考慮其為矛盾、發展、聯絡知識等。

(2)要用政治專業術語答題,提高用詞的科學性、規範性,儘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答題語言不能過於隨意,想當然。由於經濟問題、政治問題規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樣性和特殊性,因此,對這些現象進行概括分析時,常用“一般情況下”“多數是”和“絕大多數”等詞語來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3)梳理答題要點,提高敘述的簡潔性。這樣既可以表明對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而且顯得有條理,也有利於閱卷者儘快發現答案的採分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對正確性沒有把握的內容儘量不要寫,以免影響原本正確的那部分內容的得分。

當然,有些問題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特別是學生剛剛開始哲學常識的學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是儘早地找出問題的所在,有的放矢,在教學中不斷地去想辦法解決問題,對於增強教學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4

三月份高二政治備課組老師作了以下教學反思:

張美遠:在本專題教學中,可以採用以下教學方法:一是學案分析法。可以運用教材中所學的基本原理,聯絡以往所學的歷史知識,選取個案進行深入的分析,進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二是對比分析法,教學中可以選擇不同時代、不同國家進行對比分析。

歐榮福:教材是教師教學的文字,也是學生學習的文字,是學生學習的指南,資源和工具,還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互動的平臺,為了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教師應當創造性使用教材。

黃進榮:選修了內容是一門時政性較強的課程,授課中明顯感到教材內容的抽象,所以在授課中應充分利用文學與音像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技術。

選修課學習,應充分體現學習自主性的特點,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選擇一些學習方法和途徑,打破傳統教學的“灌與輸”特點,實現“主導”與“主體”的平衡,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5

開學以來,無論是在教育還是在教學方面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反思和啟發。以下就是我對政治教學的反思。

1、對教學準備的反思:首先就是我對學生了解不足,不知道他們的知識儲備量究竟是多少,也就是沒有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不瞭解他們在高一時所獲得的知識,使我的教學設計的意圖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設定的過於簡單了。同時我在設計教學情景的時候過於理想化,沒有考慮到與現實的差異,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講解不夠深入,沒有用更適合的方法來傳授學生知識。為此,經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我得到了一個啟示:每個人都存在差異,所以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都不同,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在準備的過程之中,將一部分重心放在備學生上面,從多方面瞭解他們的知識量、知識需求以及適應他們的教學方式,自身也要努力鑽研教材,首先吃透每個知識點,然後再將知識點整合,最後用最簡單的方式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首先是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有些內容要求在一課時之內完成,但是實際情況是有些知識點的內容十分繁瑣,一節課之內完成操作起來會十分的困難,而我有時候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會加快講課的速度。表面上看學生還是積極配合,但從後面的作業情況來看,真正能把知識掌握好的學生不多。因此,我悟出了一點道理:不可以一味的講究教學速度,應該把重視質量放在第一位,切不可以只講速度不講效率。這樣做的話效果反而使事倍功半,學生不能把知識點真真正正的學紮實,長期以往,學生的整體水平就會下降。我覺得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當然也要在講究效率的同時把握時間,保證講練結合,學生完成練習之後要及時評講,幫助學生在練習中掌握知識,並且將其運用於現實之中。

3、對教學效果的反思: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應該多聽其他老教師的課。當然這個範圍不應該僅僅侷限在聽其他政治教師的課,而是應該多聽所有老師的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與老教師交流和探討,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借鑑別人的長處。新課程談到教師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實這個問題一直讓我感到很困惑,後來聽了其他老師的課,才領悟了這句話。教書不能死扣教材,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記住教材上的內容,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在教材背後蘊含的為人處世的方法,看問題思考問題的方法。同時學到的不僅僅是對這句話的理解,老教師還教會我許多教學方面的經驗,比如說:對於課程知識點的框架性的把握,學生練習的講解方式等等。總之,要有好的教學效果出來,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之外,還離不開老教師的幫助和教導。

以上就是我開學以來對教學方面的反思,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更加註意上述不足之處,使自己儘快成長起來。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6

先進的教學理念要通過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體現出來,而教學理念轉變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學方式轉變中進行,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關係。理念不轉變,方式、方法轉變就沒有了方向,沒有了基礎;方式、方法不轉變,理念轉變就失去了歸宿,失去了落腳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必須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不斷改革高中教學方式、方法。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學反思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鐘,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就必須徹底打破封閉、單項、機械、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所以,我認為,高中政治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結合政治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哲學、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

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對政治課產生濃厚的興趣,真實地感受到政治理論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從而接受所學的.政治理論觀點,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

第二,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

比如,在高一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談自己在經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在經濟生活中我們的學生會遇到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問題,甚至會涉及到外匯的兌換比率的問題,這在高一政治新教材中就能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第三,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採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比如,除常規的講授方法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圖畫圖表演示、幻燈、錄音、錄影等直觀感知的教學法,把多媒體等現代化資訊科技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學中去。此外,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辯論、討論、社會調查等。

第四,新課改的政治教學必須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定很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性,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

同時,通過群體教育個人,給學生以溫暖和信心,使集體成員間互相激勵,促進個人的進步。

另外,作為高中政治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轉變政治課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政治教學中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其實,這是現代師生關係的核心要求,是一直以來我們所倡導的,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轉變的重要條件和客觀要求。但過去,我們對教學的理解是“教師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的過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能力、陶冶品德的過程”。這些對教學的定義都是從教師的角度去說的,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求學生照辦,教師出題、學生考。教師永遠佔據主導地位、是主動的,學生永遠是從屬地位、是被動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能也不需要師生的平等,教師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具備民主思想,這也是導致政治教學方式上“灌輸式”的重要原因。而現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學的定義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新課程改革把教學的實質定義為交往、互動,這種觀念的轉變,必然要求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學過程的交往、互動,意味著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真正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共渡的生命歷程,共創的美好體驗,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而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沒有民主、平等思想的話,是不可能實現這種轉變的。

總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告誡後人如果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教師亦是如此。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二政治教學反思7

1、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題屬於《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文化與生活”的第二課《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第一框。匯入我是從單元整體入手,分析第一課(從“社會”角度看文化)和第二課(從“個人”角度看文化)在第一單元中探討文化的角度,順利從第一課過渡到第二課的學習。

《感受文化影響》主要講述文化影響人的來源、表現和特點。我通過設定三個自主探究材料和同學們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探究材料一:通過和學生共同分析德國人畫的關於西方人和中國人的文化差異圖片,探究“文化是怎樣影響人的'”(即文化影響人的來源和表現)。探究材料二:充分利用校內課程資源,探究“‘人說八中老師好’的文化氛圍對我們合肥八中的老師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這樣的影響有怎樣的特點和啟示?”,目的在於探討文化影響人的“潛移默化”的特點。探究材料三:從傳統節日春節“回家過年”的習俗到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中的“鄉音未改鬢毛衰”再到我與學生同唱“我的中國心”,營造了特定的文化氛圍,師生共同感受文化影響人的第二個特點“深遠持久”。

最後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共同完成課堂練習。

2、教學反思

(1)課堂氣氛輕鬆、活躍。能結合當前的一些社會問題,隨機引用一些“網路熱詞”如“坑爹”、“拼爹”等和適當的“合肥土話”以及幽默風趣的語言,舒緩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積極開發本土的課程資源。在探究材料的引用和案例的列舉上,儘可能地運用學生熟悉的或身邊的素材,讓學生感受到文化就在自己的身邊,文化就在生活之中。如在介紹“風俗習慣影響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時,我利用今年我們暑期去內蒙古大草原到蒙古包吃飯前“敬酒”時拍攝的照片展現給學生,結合照片,介紹蒙古族的“敬酒”禮儀,直觀、形象。我還特別引用了“人說八中老師好”這一文化氛圍,讓學生感受之真,感受之切,感受之深。

(3)新課程理念體現不夠。儘管設定了自主探究問題,但並沒讓學生真正“自主”,只是師生的“對答互動”,沒敢“真正放手”。希望在以後的課堂上,能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