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

不知不覺間,這個學期又過去一半了。中期考試剛剛結束,我所代的數學成績雖然高於其他兩班,其他兩班的及格人數不及這一個班的及格人數,但回顧這半個學期來自己的數學教學工作,感覺無論是課堂教學效果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都不容樂觀。尤其是在本次期會考試中,成績相比七年級時下滑較大,同時也暴露出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特別是幾何知識解決問題時所存在的缺陷:基礎知識不夠紮實,基本性質、定理定義掌握不牢,練習不夠,運用知識點十分不熟練,思維缺乏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經過試卷對試卷進行了細緻的分析,結合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與作業,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一、思想認識不夠

我這學期我擔任八年級(2)班數學,因為這學期的課本內容過於簡單,相信學生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解題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直接導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備課,忽視了部分基礎知識不夠紮實的'學生,造成其學習困難增加,成績不理想,進而逐步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為後面的繼續教學增添了很大的困難。

二、備課過程中準備不足

從本次期會考試成績來看,數學成績處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學生成績下滑較大。回顧自己在教學中所進行的備課工作,以及針對性練習,感覺難度過大,沒有估計到中等生的學習能力,無形中給中等生的聽課和理解增加了難度,造成其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夠透徹,運用知識的能力下降。通過調閱部分中等生的期會考試試卷,發現中等生在答題的過程中,知識點混淆不清,解題思路混亂,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三、沒有抓緊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

從這次期末考試來看,相當部分學生存在著計算方面的問題,稍微複雜一點的計算錯誤百出。有部分學生甚至不會找全等三角形對應邊、角,常用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AS”、“ASA”“SSS”這幾個定理都沒有掌握好,至於角平分線性質及判定定理和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與判定就更不用說了。相當部分學生分不清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與聯絡,不會進行簡單的開方計算。和無理數有關的內容一塌糊塗。

通過對這學期的分析、總結和反思,下個學期的數學教學主要從以上四個方面入手,著力解決前半學期數學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和不足之處,備課的過程中切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加強對學生課後學習和練習的監管和督促力度,加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其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全面提高班級的數學成績,為今後的數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做好每堂課的課後教學總結,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不留教學死角。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2

《梯形》這節數學課是在八年級下學期的一節課。這個學段學生基礎較好,上課很積極,有很強的表現欲,通過前一學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這個學段的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稍有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了讓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培養說理能力,讓學生們能逐步提高。由於學生在國小已學過梯形,特別是特殊的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並且生活中抽象成梯形的物品比比皆是,所以學生對梯形並不陌生。但對等腰梯形特徵及相關規律並沒有進行系統探索、歸納和總結,因此本課教學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立的教學目標是

1、掌握梯形的相關概念和等腰梯形的性質,能正確運用等腰梯形的性質進行計算、推理

2、經歷觀察、猜想、推理等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主動探究的習慣,逐步掌握說理的基本方法。

3、通過新增輔助線,把梯形的問題轉化成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問題,體會圖形變換的方法和轉化的.思想。

4、通過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質,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5、通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同時,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

本節課根據我對新課程的理解,主要是以課前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我們知道什麼,而是我們是怎麼知道的”為設計理念。整堂課著重體現探究的主線,轉化的數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採用“觀察——猜想——操作——證明”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在這個設計中,觀察猜想表現的是學生的洞察力,操作的意義在於實驗,它強化了對猜想的直覺,證明需要探索,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本節課我對我的設計比較滿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匯入環節我沒有使用教材中的圖片,而是學習了他人的創設創設情景給學生一份禮物——一個信封,裡面裝著我們研究過的各種特殊四邊形和我們本節課要研究的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讓他們開啟分類,有神祕感,更能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並且省時,能快速切入主題。我覺得課堂效果很好,達到了我的預計效果。

2、本節課的難點是解決梯形問題的基本方法:如何新增輔助線將梯形問題轉化為平行四邊

形和三角形中去解決。突破的過程中我做了應有的點撥和鋪墊,讓學生回顧證明兩角相等的常用方法,研究平行四邊形時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什麼圖形解決的,使學生有了一個大概的探究方向,不是毫無目的空泛的去憑空想象。

3、對於本節的習題設計我是本著為本節的重點、難點服務的原則,所以習題的設定充分體現了輔助線的重要作用,強化學生梯形輔助線的引法,並且一題多變,把梯形問題放到了平面直角座標系中,轉換了一個情境,但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沒變,並和已有知識相連,讓學生覺得知識間是有密切聯絡的,要學會學以致用。

4、本節課我通過巧設問題情境,以開放、探究問題為引線,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堅持實施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充分的展示機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穫。通過這節課,使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創造潛力是金礦,就看教師如何去開採。給學生一個題目,讓他們去探究;給學生一個衝突,讓學生去討論;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他們會回報你一個驚喜。

但是還是有一些遺憾,整節課仍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獲得展示的機會,對他們難免會造成一定的思想惰性;另外在例題講解後,由於時間有限,沒有對這種輔助線加以強調。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3

一、 在思想上領會“洋思”經驗

自開展學習“洋思”以來,我深刻體會到了“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洋思國中課堂教學三條原則:以學定教原則;教學目標五不準原則;嚴格命題原則。嚴格規範了教學行為,使洋思課堂教學改革在一定的框架下縝密有序地發展,這給我們學習洋思提供了借鑑。洋思經驗不是一種死經驗,也不是萬能的格式,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傳承與創新。 教師應以改革求發展、求質量、求生存。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1、教學理念的改革。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追求“讓每一位家長滿意”。

2、課堂教學的改革。追求高效的課堂: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動而不胡動、形散而神聚。高效課堂做到“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講易漏點、講易錯點;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的。

二、洋思經驗落實在課堂及各個教學環節中

對洋思經驗的學習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施。我的課改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實行“講學稿”輔助教學的方法。我們的“講學稿”由“稿頭、自學提要、範題解答、當堂訓練、課後作業、課後反思”六部分組成。“講學稿”既體現了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的作用,又實現了個性特色的展示。這是我學習洋思最實質性的嘗試。

2、結合本班實際,靈活運用洋思教學思想,不能有“拿來主義”的教條做法。

3、要高效課堂,時不待人。要高效課堂是洋思經驗的精髓,得出的經驗就是: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先學並非預習,先學是要求學生進行第一次自學,找問題,然後由教師釋疑和範解。當堂訓練是要求將知識當堂“消化”。在時間上要求課內緊課外鬆。我在領會洋思經驗後,大力推行“當堂訓練”,在“講學稿”上有明顯體現。靈活、寬鬆、有序、高效的課堂,是我教改的重點探索之路。

4、優差結對,重點發展。開展“一幫一,一對紅”工作,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實行優勢互補。

三、課改的成效

對新課程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認識,體現在教學理念的更新、人才觀的理解上,能很好地運用“以人為本”、“當堂訓練”、“素質第一、技能優先”、“成人先樹德”等等教育教學理念,能注 重培養學生的“情商”,能注重對學生“全員、全程、全面”培養,使課堂教學模式普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四、課改中的經驗與缺憾

談幾點經驗:

1、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要做好引領,做好培訓。要把它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放在教科研的首要日程上來,從每一節課抓起,從教學的每個環節抓起,持之以恆,定時引領和培訓。

2、結伴互助,資源共享。現代教育資源不是一家所有,也不是個人所有,應當推廣應用,建立共享平臺。結伴同行、資源互助共享,這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共同進步的`好路子。

3、虛心學習、清洗頭腦,探索新知。時代在進步,日新月異。在知識爆炸的年代, 我要不斷“洗腦”,要有虛心的態度、誠實的品質、堅毅的精神去探索新知識、新技術,並運用於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存在的問題:

1、我的課改還是在起步階段,還不夠科學、嚴謹、完善,需要克服形式主義,需要不斷總結。

2、我的學習力度有待加強,教師理念更新還需要大力推進。

3、 教學資源的整合與應用還停留在初步嘗試階段,不夠嫻熟。

4、課堂教學中組織“當堂訓練”還不夠強化,有待加強。

5、對待差生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探究:若過多照顧差生,則課堂任務不能按時完成。

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我的教學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完善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探索,求改革謀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4

一、 在思想上領會課改經驗

自開展學習課改以來,我深刻體會到了“三環六步”教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課改國中課堂教學三條原則:以學定教原則;教學目標五不準原則;嚴格命題原則。嚴格規範了教學行為,使課改課堂教學改革在一定的框架下縝密有序地發展,這給我們學習洋思提供了借鑑。課改經驗不是一種死經驗,也不是萬能的格式,需要我們靈活運用、傳承與創新。 教師應以改革求發展、求質量、求生存。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1、教學理念的改革。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追求“讓每一位家長滿意”。

2、課堂教學的改革。追求高效的課堂: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動而不胡動、形散而神聚。高效課堂做到“三講三不講”:講易混點、講易漏點、講易錯點;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學也學不會的。

二、課改經驗落實在課堂及各個教學環節中

對課改經驗的學習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施。我的課改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實行“講學稿”輔助教學的方法。我們的“講學稿”由“稿頭、自學提要、範題解答、當堂訓練、課後作業、課後反思”六部分組成。“講學稿”既體現了集體備課、資源共享的作用,又實現了個性特色的展示。這是我學習課改最實質性的嘗試。

2、結合本班實際,靈活運用課改教學思想,不能有“拿來主義”的教條做法。

3、要高效課堂,時不待人。要高效課堂是課改經驗的精髓,得出的經驗就是: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先學並非預習,先學是要求學生進行第一次自學,找問題,然後由教師釋疑和範解。當堂訓練是要求將知識當堂“消化”。在時間上要求課內緊課外鬆。我在領會洋思經驗後,大力推行“當堂訓練”,在“講學稿”上有明顯體現。靈活、寬鬆、有序、高效的課堂,是我教改的重點探索之路。

4、優差結對,重點發展。開展“一幫一,一對紅”工作,充分利用內部資源,實行優勢互補。

三、課改的成效

對新課程的理解有了深刻的認識,體現在教學理念的更新、人才觀的理解上,能很好地運用“以人為本”、“當堂訓練”、“素質第一、技能優先”、“成人先樹德”等等教育教學理念,能注 重培養學生的“情商”,能注重對學生“全員、全程、全面”培養,使課堂教學模式普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四、課改中的經驗與缺憾

談幾點經驗:

1、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要做好引領,做好培訓。要把它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放在教科研的首要日程上來,從每一節課抓起,從教學的每個環節抓起,持之以恆,定時引領和培訓。

2、結伴互助,資源共享。現代教育資源不是一家所有,也不是個人所有,應當推廣應用,建立共享平臺。結伴同行、資源互助共享,這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共同進步的好路子。

3、虛心學習、清洗頭腦,探索新知。時代在進步,日新月異。在知識爆炸的年代, 我要不斷“洗腦”,要有虛心的態度、誠實的.品質、堅毅的精神去探索新知識、新技術,並運用於教育教學改革中去。

存在的問題:

1、我的課改還是在起步階段,還不夠科學、嚴謹、完善,需要克服形式主義,需要不斷總結。

2、我的學習力度有待加強,教師理念更新還需要大力推進。

3、 教學資源的整合與應用還停留在初步嘗試階段,不夠嫻熟。

4、課堂教學中組織“當堂訓練”還不夠強化,有待加強。

5、對待差生的教學方法還有待進一步探究:若過多照顧差生,則課堂任務不能按時完成。

通過一個月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的教學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仍需進一步提高完善自己,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繼續探索,求改革謀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5

不知不覺,一學年又要過去了,我對前階段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我自己是過得緊張又忙碌,愉快而充實的。現在,我把自己在這一學期教學工作中的體會與得失寫出來,認真思索,力求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如下

一、自我提問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練習也做了不少,可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面,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為怪了。

二、在解題的方法規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後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善於作解題後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八年級學生在學習了等腰三角形後有這樣一個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範圍。

變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式關係式,再在平面直角座標內畫出二者的圖象。(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y﹤2x的理解運用,是完成此問的關鍵)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係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於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三、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並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後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總之,解後的反思方法、規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後的反思使我們撥開迷濛,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體驗了成。

在教學中,應經常進行自我提問,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於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後如何處理”等。備課時,儘管我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我要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教學後,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麼”等問題在教案上寫出反思。通過一系列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有很大的提高。

五、教師間需互相學習

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不但在新坡中學聽課而且經常去海口市重點學校聽課,並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麼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就象我校開展各科教師互相聽課,人人蔘與,人人蔘評,這就給我們教師進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這樣就為今後的教學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6

八年級學生無論從生理、心理上來說,都比七年級新生成熟。因此,自制力相對來說稍強,在學習上相對主動。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於國中教齡只有3年的我來說,值得反思。要教好國中數學,首先要求自己對國中數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正課上,不但要提高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儘量在有限的時間裡,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以下談一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一個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

3、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四十五分鐘的內容在三十五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

4、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物件的變化,教學裝置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5、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6、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7、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儘管教師對每一堂課都作了充分的準備,但有時也可能遇到一些預料不到的事情。如一次我在講授《中位線》第二課時時,有“中位線定理逆定理”這一結論,但沒有證明。教學計劃中也沒有證明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當帶到這個問題的時,有一位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我寫出解答。我就因勢利導,向學生介紹了證明的方法,並利用這個結論去解決了一些小題。然後,話鋒一轉,對那位同學說,關於詳細的證明的過程,我在課後再跟你面談。這樣,雖然增加了課時的內容,但也保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

8、要精講例題,多做課堂練習,騰出時間讓學生多實踐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教師要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結構特徵、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而要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以由教師完完整整寫出,也可部分寫出,或者請學生寫出。關鍵是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來,而不是由教師一個人承包,對學生進行滿堂灌。教師應騰出十來分鐘時間,讓學生做做練習或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以進一步強化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若課堂內容相對輕鬆,也可以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適當的要求,為下一次課作準備。

9、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

10、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反證法等。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7

《分式的基本性質》是分式一章的重點,這一章教學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整個分式的學習,課本是通過算術中分數的基本性質,用類比的方法給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學生接受起來並不感到困難,但是要使學生達到透徹地理解,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在教學時採用師生共同體會關鍵字眼在分式概念表述中的重要性和指導練習習題的不可忽視性。

當使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時,雖然也強呼叫以同乘(或除)m≠0的數,但在實際應用時,幾乎沒有用零去乘(或除)的可能,所以使用性質的這個根本性的限制條件常常被忽略了。而在代數中,m常是一個含有字母的代數式,就有m=0的可能性。所以每當我們應用這個性質時,都應首先考慮一下這個用以同乘(或除)的整式的值是否為零?隨時注意在怎樣的條件下應用這個性質的。我們在教學中應使學生養成使用分式基本性質的嚴謹的習慣。

通過教學,學生對分式的基本性質有了一個較好的理解,這就為下面講分式的變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整堂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在於對於分數的基本性質與分式的基本性質能進行類比的本質理解不夠,作業中仍有部分學生沒有考慮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的字母是否為0。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6

本學期的教學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我發現學生的成績有所下降,差生人數增加,常有這樣的困惑:有的題型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遇到相同的題型還是有不少的學生做錯甚至不會做!對此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造成原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由於這學期數學難度加深,部分學生學生適應性差,一遇到困難和挫折就退縮,甚至喪失信心。

2、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八年級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國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沒有很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要求去組織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適應性。

3、學生感覺各科作業較多,疲於應付各科作業,在完成作業時沒有認真去思考、甚至是不思考,只是機械的做題。

4、由於本學期開始實行“週週清”,雖然每週上了六天的課,但是除掉週考、評講試卷的時間,每週上課的時間反而比原來少了。雖然發現了學生知識掌握中存在的問題,但由於要趕教學進度,有時只能一拖而過。導致學生掌握知識、技能不繫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二、改進措施:

1、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能在學習數學中產生興趣,就會形成較強的求知慾,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

2、教會學生學習 ,有一部分後進生在數學上費工夫不少,但學習成績總不理想,這是學習不適應性的重要表現之一。要加強對他們的學習指導,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觀念;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心理輔導。

3、對於國中同學,最大的特點是學的快、忘得也快。如果一些知識點是死記硬背的,時間長了就忘了。所以必須在理解上下功夫,在講解中注意知識的發生過程的傳授,對教學中的疑難問分析要透徹,做到講到位,練到位。學生的負擔有時很重。要在多在課堂上下些功夫,要精講精煉。要讓學生要有時間做出來,要有思考的時間。

4、精選例題,讓學生注意例題的解後反思。

(1)善於作解題後的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2)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

5、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特別要對後進生熱情輔導、真誠幫助,從精神上多鼓勵,學法上多指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能力。實行鼓勵教育。要從低起點、小步伐,因人而異地對不同學生提出期望值。讓他們嘗試成功的喜悅。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8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練習也做了不少,可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面,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為怪了。

一、在解題的方法規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後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善於作解題後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八年級學生在學習了等腰三角形後有這樣一個例題: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

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範圍。

變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式關係式,再在平面直角座標內畫出二者的圖象。(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係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於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並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既品嚐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穫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後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就指出: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總之,解後的反思方法、規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後的反思使我們撥開迷濛,看清“廬山真面目”而逐漸成熟起來;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體驗了成。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9

八年級上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顧一學期的數學教學,沒有多少成功感,期間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吸取了很多的教訓。下面具體談談我們的一些工作方法以及我們的困惑。

一、本學期的教學時間較長,期會考試卻只有兩章內容而期末考試卻有四章內容,教材的不足和問題大大的增加了我們八年級教師的工作量,降低了我們的工作效率。而且本教材不適合學生自學,它的知識點迴圈上升,本意是好的,但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太高,如整式的乘法中,學生對整式的加法一點不會,他們的無心向學與教材的安排有很大的關係。本教材的許多重要的知識點內容和時間不夠,因式分解2個課時這種好像簡單的,實際上是學生學的最差的,4節課才能解決問題的。

二、重視教學交流。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每個人上完課後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麼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再商量著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們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有時設想的教學方法和現實的教學效果會有很大差異,這時我們會做一下教學實驗,就是大家討論一種認為比較可行的教學方式。在每次聽課中,我們都綜合學生們的反應、授課老師的自我評課、聽課老師們的意見再加以完善,其他老師再上時,爭取達到最理想的效果。這樣的教學實驗我們做的很多,效果還不錯,大家都覺得收益非淺。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儘管我們在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喜歡數學、主動學習數學,但時下的學生厭學情緒很濃,而且學生間的層次拉得很大,一群后進生的教學成為一個難點。怎樣縮小差距,讓每個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些都成為我們工作的瓶頸。不過我們相信事在人為,沒有跨不過的坎,只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反思,在領導和老師們的幫助下,一定可以攜手走過數學的沼澤,到達了一片數學的綠洲。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0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例項,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資料,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資料,保證資料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資料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著求知慾和表現欲。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1

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

一、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教師應操縱或控制教學過程中影響學生學習的各有關變數。在許許多多的變數中,學習動機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關鍵作用的一個,它是有意義學習活動的催化劑,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備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生才能對學習積極準備,集中精力,認真思考,主動地探索未知的領域。在實際教學中,向學生介紹富有教育意義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故事、趣味數學等,通過興趣的誘導、激發、昇華使學生形成學好數學的動機。

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的方法很多。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例項引入新知,既能化難為易,又使學生倍感親切;提出問題,設定懸念,能激勵學生積極投入探求新知識的活動;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肯定;組織競賽;設定愉快情景等,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不斷體驗解決問題的愉悅。堅持這佯做,可以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熱情。

二、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多種感官並用,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1.通過討論,學生間可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達到交流進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此外,教學中讓學生多練習、多提問、多板演等都可增加學生參與的機會。

三、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通過創設良好的人場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反思過程中提高學生能力。

讓學生多觀察

數學雖不同於一些實驗性較強的學科,能讓學生直接觀察實驗情況,得出結論,但數學概念的概括抽象,數學公式的發現推導,數學題目的解答論證,都可以讓學生多觀察。

2.讓學生多思考

課堂教學中概念的提出與抽象,公式的提出與概括,題目解答的思路與方法的尋找,問題的辨析,知識的聯絡與結構,都需要學生多思考。

3.讓學生多討論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質疑、討論、設問可討論,問題怎樣解決可討論。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2

本教材中下學生學習比較吃力,它的知識點的迴圈上升,本意是好的,但對學生的基礎要求太高,如整式一章中,學生整式的運算出錯率太高,以致課程進展緩慢。

本教材強調突出個性,強調學習活動,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能熱情地投入到自主探索之中,是課堂舞臺的主角,但我們教師有這個能力放開?我們的條件很好,教室多媒體,電子備課室,我們有很好的課件,但我還是儘量少用,我們的中下生是不適合完全放開的。

本教材的許多重要的知識點內容和時間不夠,因式分解2個課時,因式分解,好像簡單,實際上是學生學的最差的,4節課才能解決問題的'。

2.我們對學生學習

能力的把握和認識能力瞭解的不夠,制約了我們的教學

我們八年級數學組一直盡力於出針對“中下”生的一課一練,但是我們的題目常有點難,不是我們沒有用心,而是我們高估了我們的學生,我們這方面的能力“差”。

3.對教材的再創新和了解學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我們必須創造性的使用我們的教材,合理的整合各類資源。不斷的反思和積累失敗,它是一種財富,是將來的基石。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3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地方值得肯定:

這節課通過動畫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增強了吸引力。在逆命題的引出部分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以線段AB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觀察得到頂點線上段AB的垂直平分線上。學生在畫的過程中可以直觀感受數學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新課標》指出:“重視教學內容的展開方式,努力幫助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獲取、發展數學知識。”接著引導學生髮現前後兩個命題的內在聯絡。在對逆命題的證明上,採取合作交流及積極引導的方式,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過程。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能是單一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是能夠依據課程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課程進行整合處理的實施者。對本節課的難點問題一:文字語言與符號語言的轉化。

我採取了提前學習,逐步探索,分散難點的方法。課前學習了“等邊對等角”及“等角對等邊”的證明,也做過一些相應的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的練習,所以這節課讓學生回憶轉化的步驟,按照以前的方法,先畫出相應的'圖形,再找出命題的題設,根據題設結合圖形寫出已知;同樣找出命題的結論,結合圖形寫出求證。課上總結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的知識內化、鞏固加深。對本節課的重、難點問題二:命題及逆命題的證明及應用。我採取了逐個突破的辦法。學生證明完命題後及時做兩道相應的練習鞏固。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激發學生的潛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對逆命題的證明,我採取了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的辦法。引導學生髮現圖形中缺少證明所需的線,使學生想到要作輔助線,再進一步討論得出可以新增什麼樣的輔助線。對學生提出的幾種輔助線進行分析是否合適,從而命題得證。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證明過程,隨機抽取幾個同學的證明過程用投影儀展示,同時老師指正修改。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提高了課堂效率。接著提出一道練習和一道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有幾個地方我做的還不夠好:

在證明命題和逆命題後,應再次強調一下兩個命題的內容,使學生明確知識點;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分析答案的可行性。

通過這一次的“成長”,我對教材的理解有了進一步的加深,教學語言的規範性得到了加強,對學生的認知規律有了更深層的認識。相信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做得更好。

八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篇14

一、教學的成功體驗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於模仿與記憶,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是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以促進學生自主、全面、可持續發展”。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溝通”與“合作”的過程。本節課我結合勾股定理的.歷史和畢大哥拉斯的發現直角三角形的特性自然地引入了課題,讓學生親身體驗到數學知識來源於實踐,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和交流的學習機會,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發現勾股定理。層層深入,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與應用過程。通過引導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獲得結論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動。

二、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

在資訊社會,資訊科技與課程的整合必將帶來教育者的深刻變化。我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現實情景,具有強列的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心理學專家研究表明:運動的圖形比靜止的圖形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在傳統教學中,用筆、尺和圓規在紙上或黑板上畫出的圖形都是靜止圖形,同時圖形一旦畫出就被固定下來,也就是失去了一般性,所以其中的數學規律也被掩蓋了,呈現給學生的數學知識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本節課我通過幾何畫板演示結果和拼圖程以及呈現教學內容。真正體現數學規律的應用價值。把呈現給學生的數學知識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實現一種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