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狼和小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懂得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教學準備

1、生字和詞語卡片。

2、掛圖。狼和小羊的圖片。

3、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貼狼圖)認識它嗎?認識生字“狼”,讀一讀。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貼羊圖)誰能告訴老師,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動物呢?一隻凶惡的狼和一隻溫順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板書:和)結果怎樣?這個故事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學習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了。

二、學習課文

1、課件演示,範讀全文

要求學生認真聽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初步熟悉課文的內容。說說你在看錄影和聽老師範讀課文的基礎上,懂得了什麼?

2、自讀課文,標出小節號,目視雙行,讀誰字音。碰到不理解的詞句畫上記號。

3、出示生字詞

弄髒吃驚溫和倒流經常爭辯撲去親愛

可憐壞蛋找碴兒背地裡氣沖沖罵

你覺得哪些詞語難讀,或容易讀錯,提醒大家。

指名讀,跟讀,齊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

4、你覺得文中哪些句子不好讀?

5、指名分段讀。注意不讀破句。

6讓學生簡單說說狼和小羊之間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詞語。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十一課(學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現在我來考考大家,看你們會認了沒有,讀準了沒有。

二、精讀課文。

1、師範讀,生思考:想想狼到底想幹什麼?(範讀課文,讀出角色的不同性格)

學生交流。(狼想吃掉小羊)(出示狼和小羊的圖片)

2、學習二、三自然段。

師:狼想吃小羊,想到什麼程度呢?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指名讀)

師:我發現你把“狼很想吃小羊”的`“很”讀得重,為什麼這麼讀啊?狼這麼想吃小羊,心裡會想些什麼?狼心裡是這樣想的,他的外表是什麼樣呢?(課件演示)狼是個專做壞事、非常殘忍的傢伙,他打算怎樣吃掉小羊?他對小羊說了什麼?自己讀讀第二、三自然段。

生自讀。

師:狼對小羊說了些什麼,小羊是怎樣反駁他的?誰來讀讀。(課件出示句子)

師:狼說這話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指導看課件)你能再讀一讀嗎?

誰還想來讀?

師:小羊能把狼喝的水弄髒嗎?為什麼?(出示句子)指名讀。

師:(出示反問句)師讀。小羊會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呢?這是反問句,它的意思就是說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出示陳述句)齊讀。用反問句比用一般敘述句更有力量,這裡更加強調小羊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小羊不會把水弄髒的理由是什麼呢?

指名讀。

畫簡筆畫,理解“上游、下游、倒流”。

師: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羊絕不會把狼喝的水弄髒,可狼偏說羊弄髒了水,這就是書上說的……(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3、學習四、五自然段

師:狼第一次找碴兒被羊駁倒了,他甘心嗎?他的態度變得怎麼樣了?他又找了什麼理由,對小羊說了什麼?小羊又是怎樣反駁的?

同桌互讀,一人扮演狼,一人扮演羊讀。

(出示句子)分組讀。

師:讀到這兒,你有什麼問題嗎?我有一個問題不明白,文中說“就算這樣吧”說明狼承認小羊說得有道理,這樣是怎樣啊?狼第二次說去年小羊經常在背地裡說他的壞話,而去年小羊還沒出生,狼這樣指責小羊,這叫什麼?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4、學習第六自然段

齊讀第六自然段。

師:狼兩次找碴兒都被小羊用事實駁了回去,這一次狼又找了什麼理由?

師:誣賴小羊不面,狼在毫無事實根據的情況下硬說罵他的不是小羊就是小羊的爸爸,這又叫什麼?

(出示找碴兒)讀兩遍。

師:現在誰來說說“找碴兒”是什麼意思?

師:對,找碴兒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挑別人的毛病,甚至是毫無根據地找藉口,跟別人吵。

質疑。“爭辯”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想再爭辯了?

指導看圖。狼的凶相。指導朗讀。

5、分角色朗讀。先指名讀,再男女生讀。

6、體會寓意。(出示課件)

三、拓展延伸。

狼撲向小羊,小羊有什麼反應?小羊被狼吃了嗎?小組討論。

指名反饋。

板書

教後反思:

“找碴兒”這個詞雖不是生字,但課文就是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來敘述的,因此讓學生如何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設計時,我參考教參中片斷教學,覺得挺好,便原原本本地按裡頭的設計去教學。可實際上是課近尾聲時,還有同學質疑什麼叫“找碴兒”。我百思不得其解,按教參裡環環相扣,直指重點的教學設計,學生應該會理解。問題出在哪兒呢?經展青教師的點撥,恍然大悟。原來,“找碴兒”這個詞對北方的孩子來說並不陌生,他們口語中就常用到,教參中的設計適合他們。而對於我們南方的孩子卻陌生得很。如果在教學狼第一次找碴兒時,只要多追問一句:“找碴兒就是我們常說的‘找藉口’”並在後面教學時多提幾次,學生自然就明白了。就像隔了一層窗紙,只要教師輕輕一點,就通了。還是經驗惹的禍,也許教學時太注重教案了,死板地按照原先設計好的教案去上課。平時常說聯絡學生的實際編寫教案,好教案只能參考不能照搬,如何去實施呢?還得細細體會啊!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2

通過學習《狼和小羊》一課,進一步瞭解了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一、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堂課幾乎沒有老師的講,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讓位於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學中,教師以興趣為先導,從形式的實際出發,創設情境,營造寬鬆、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讀得輕鬆,讀得高興,增強讀書的成就感。教師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讀書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

第二、注重思維的訓練。教師一次又一次地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學生一次又一次說得有新意,超越課本,超越別人。

三、教學思路環環相扣,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又一個新高潮。讀童話——分角色朗讀童話——給動畫配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看動畫片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師把為本文自制的動畫片引進課堂,讓學生給動畫片配音,當配音演員,其實是要學生複述課文,練習說話,發展思維,發展語言。教師巧妙地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達到了這一目的,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3

《狼和小羊》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

在教學中,我通過提問:狼想幹什麼他為了吃小羊是怎麼做的來引出狼"故意找碴兒"。並通過讓學生邊讀課文邊劃出狼找了幾次碴兒,分別找的什麼碴兒來組織教學。學生們基本都能找出狼找的碴兒,雖然有的沒有完全找出來,但是部分學生都能找正確。在交流後,緊抓住狼和小羊的不同特點,不同說話的語氣以及他們的動作,神情等,讓學生表演讀,來體會狼這是在"故意找碴兒"。由於學生對狼和羊的性格特點都有一定的瞭解,所以在閱讀時都能揣摩各自的語氣,投入得表演讀。正因為一些學生的惟妙惟肖地表演和有感情地朗讀,調動了很多學生的積極性,他們都想來演一演,讀一讀。基於他們的心理需求,我讓每個小朋友都能參與其中,同桌一起表演,一人做狼,一人做羊,在表演中他們個個興致高漲,不但得到了快樂,也更好了理解了課文的'內容,理解了狼這是在"故意找碴兒"。

課文結束時,狼向小羊撲去用了一個省略號,緊扣住這個省略號我讓學生大膽想象結果會是怎樣的,將故事接著編下去。學生有的說"吃了";有的說"沒有"。沒有吃的學生想出了小羊"沒有吃掉"的理由,如"狼撞到山崖上昏到了","用力過猛摔死了","跳進前面的陷阱裡了"等等。學生們興趣十足,很多學生都想來交流自己編的故事。但由於時間關係交流的學生不多。其實我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編的小故事寫下來,再找個時間交流,完全可以將學生的熱情延續下去,也能激發學生協作的興趣。以後教學中,要多抓住學生喜歡創編童話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多寫,寫交流,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以及學習語文的興趣。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4

《狼和小羊》是一則寓言故事,全文結構明朗,通過狼的三次找碴和小羊的兩次爭辯,告訴我們存心要幹凶惡殘酷的壞事情,那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這個道理。

第一課時的教學一直被老師們匆匆帶過,因為示範太少,能找到的參考資源也不多。但這一篇課文中有一教學目標是和同學們一起表演這個故事,我認為表演在一部分程度上依賴於天賦和性格,並且在公開課上學生難免拘謹,要表演到位是比較難把握。恰巧網路上有《小動物過冬》的課堂實錄,並且還獲得過重大教學比賽的特等獎,因此我決定參考這一教學視訊來琢磨《狼和小羊》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挑戰一下自己。

第一課時的重點一般有:1、學習生字詞;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說說很簡單,但是如何開展得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是需要很多的思考。但就學習生字詞來說,簡單的全盤出示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記住就更難了。因此,我使用了“隨文識字”的方式,在朗讀中遇到生字時就立刻出示生字卡片,這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出示生字卡片後,指導學生利用各種方法進行識記,通過第一印象就讓學生記住字形和字音。

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中,我先以講故事的方式匯入,帶學生走進故事情境,再通過課文中的三次找碴兒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並安排了同桌練習,師生練習等方式充分朗讀課文,既不讓學生感到枯燥也能達到目的。

在理解課文上我抓住課後練習“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狼是在故意找碴兒?”來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思路,瞭解課文內容。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5

《狼和小羊》這篇課文選自《伊索寓言》,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故意找藉口,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披上去吃小羊。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種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內容淺顯易懂,充滿趣味性,學生十分喜歡學習。

在課堂上,我圍繞狼的三次“找碴兒”展開教學,先讓學生用直線劃出狼的話,用曲線劃出小羊的話,接著一段一段地來學習。在學習第一次找碴兒時,我先對學生進行了學法指導,讓學生關注狼說的話,注意一下標點符號,第一句用的是感嘆號,第二句是問號,讓學生思考這兩句話應該怎麼讀,試著讀一讀。學生自然而然能從標點符號中體會出狼凶狠的語氣了。在理解完小羊說的話後,問狼沒事找事兒,小羊是什麼反應?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學生立刻就找出“溫和”一詞了,然後讓女同學溫和地讀讀小羊的話。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對對話朗讀的方法已有所瞭解。接著,指導學生學習第二次找碴兒,讓學生在學習時要關注標點符號來朗讀狼和小羊的對話,體會他們說話時的語氣。學生對於朗讀狼和小羊的對話十分感興趣,讀得相當投入,積極性很高,尤其讀到“氣沖沖”、“是不是”等詞時,學生能讀出狼找碴兒的凶狠。指導學生讀小羊的話時,也能讀出小羊可憐、溫和的語氣。

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給學生讀書的時間還不夠充分,尤其是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另外,學生們對的結尾很感興趣,到底狼有沒有把小羊吃掉讓學生們猜測不已,我讓他們各抒己見,說說可能會發生什麼,但由於時間關係,沒喊到幾個學生回答,我想他們在續編故事方面應該會很有想法的。為了彌補課上的不足,我後來在自習課上給了他們些時間讓他們討論了番,說說結果可能會怎樣,學生還是十分樂於說的,討論也很積極。課雖上完了,但這節課也給我了一些啟迪:

一、圖文結合,初步感知“善惡”

在教學課文時,要善用課文插圖,充分利用書本上的有效資源,先讓學生觀察插圖,讓他們說說狼和小羊不同的神情,學生一看就能感受到狼十分凶惡,小羊很溫順。再讓他們細細觀察,狼和小羊的外形特點,學生不難觀察到狼長得就很凶相,小羊是很溫和、可愛的。接著匯入課文,讓學生想想狼壞在哪裡,帶著疑惑自學課文。由圖引文,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學生觀察圖片,描述圖片的能力,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能動性。

二、朗讀為主,真切感悟“善惡”

在學習中,我讓學生結合狼和小羊的兩次對話,指導學生朗讀,記住朗讀的技巧,感受狼的蠻橫無理和小羊的溫和善良,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十分感興趣,我請了好幾組,引領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並在反覆的情景表演朗讀中讓學生假裝自己就是狼或小羊,深切感受狼和小羊不同的本質。

學習這篇課文內容並不難,但我在教的同時想要讓學生明白做人的原則,做一個懂善惡,明是非,善良、有用的人。儘管課文所教內容有限,但希望通過點滴的教育,能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樂觀向上的生活與學習。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6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

疑問是課堂中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在課堂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同時要引導孩子從多個角度對提出的`問題來多分析、尋找它的答案,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國標本第三冊《狼和小羊》一課,學生圍繞文章的結尾:說著,向小羊身上撲去……提出了共同的疑問:小羊到底有沒有被狼吃掉?學生展開討論,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小羊被狼吃掉了。另一種是小羊沒有被狼吃掉。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思考:如果小羊沒有被狼吃掉,那麼怎麼會如此的?孩子們熱情高漲,馬上議論開了:旁邊正好有一位獵人,是他救了小羊。這時,正好有隻獅子,獅子是很喜歡保護小動物的,它救了小羊……是的,我馬上肯定他們的想象很棒,同時又指出:這些其實是同一種思維方向:英雄救了弱者。那麼有沒有不同的呢?學生一下子靜下來了,沉默了。突然,幾隻小手冒了出來。大家都靜靜地聽著:我有不同的方法,這時,正好又來了一隻狼,它看見了小羊,也很想吃小羊。於是,兩隻狼開始了爭鬥,小羊趁此機會偷偷地溜走了。話剛說完,全班頓時響起了掌聲。是呀!多好呀!這又是一個新的思維方向:惡人相鬥,弱者生還。孩子得到了肯定,更興奮了!還有嗎?我想趁熱打鐵。過了一會,又有人發言了。此時教室裡是更靜了:正在狼撲向小羊時,小羊看見旁邊有塊大石頭,急中生智,轉身跳到大石頭上,又迅速跳到大石頭的背後。狼情急之下,沒看清大石頭,一頭撞在了大石頭上,死了,小羊得救了!多麼精彩的想象啊!小羊在危急情況下,自己救了自己。用站內搜尋引擎搜尋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詢本科更多資料!本站(本站)地址:

每一個孩子擁有一個充滿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們的課堂就是學生創造力成長的主要園地,課堂上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運用教材中的創造性因素,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地觀察、分析問題,鼓勵質疑,培養多向思維能力。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7

在我以往的教學中,如果要求學生背誦,尤其是離學生很“遙遠”的文字,孩子們就會表現出明顯的畏難情緒,背誦的效率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前一段在教學《狼和小羊》一課時,我使用“激將法”來激學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師:學完了課文,老師有一種強烈的願望,那就是把它背會,裝在自己的腦子裡,細細品味。可是文章比較長,我擔心背不會,畢竟我不比你們,你們這“八九點鐘的太陽”正是記憶力最強的時候。誰來幫幫我,怎樣才能快速地把它背會。

生:可以一段一段地背。

生:要邊背邊想。

生:如果背到哪個地方忘了,可以開啟書多讀幾遍,加深印象。

……(他們竟然把平時我教給他們的方法一一反饋給我了!)

師:同學們給我提了很多好主意,在這兒謝謝大家了。不過,我聽別人說,如果背書的時候和別人進行比賽,可以加快背誦的速度。你們願和我比著背嗎?我想這麼長的文章,一定有同學被嚇怕了,要打退堂鼓的`吧。(今天我故意耍了一招,瞧他們中計了吧?——)

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沒有一個願意服輸的!

接下來的比賽中,我們分段進行背誦比賽,有時我先背,孩子們幫著檢查,有時孩子們先背,我來檢查。學生的思維高度集中,背誦的速度真的很快。當然,檢查我背誦時,他們尤其認真(有點和我故意過不去,有意找碴的樣子)。不過,學習的效果真的是我沒有意料到的,不到一節課的時間,這篇文章他們竟真的全背了下來。要知道,這可是我的第一課時呀。

一個小小的“花招”,竟能激發起學生如此的學習熱情,看來,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比教給他們具體的學習方法可能更有效,何況很多時候我們要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可能他們早已知曉。我們不妨多動腦筋,不斷“花招翻新”,那我的語文課堂豈不更像一個“樂園”。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8

本文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課文內容,能意識到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引導在生活中能聯絡實際加以運用。

2、能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通過朗讀有關語句來正確認識文中狼和小羊的本性。4、培養想象、分析句式等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悟出一定的道理。

2、找出關鍵詞語,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的教學設計圍繞這樣的設定目標進行設計

。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能意識到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這樣的道理。我先是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感興趣,接著和他們逐一分析狼的三次找碴兒的經過,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通過對他們各自的語言和動作分析,通過引導他們合作學習,幫助孩子們有層次、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讓狼和小羊的本來面目清晰的呈現在學生們的心中,也就清楚地認識了狼和小羊的本性,最終總結出:對待像狼這樣的壞人,光講道理是不行的。最後再引申到生活中,如果遇到像狼一樣的壞人,我們應該機智勇敢的應對。進行了文字和生活的有機結合,達到了本文的.教學目標。

另外,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還注重了一些學習語文方法的傳授,比如:句子的比較,抓住關鍵詞有感情朗讀的技巧,在文字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課堂上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寫作能力等。

當然,在授課的過程中出現了諸如課堂上的教育機智欠缺解決等問題,還有待自己地不斷研究和努力。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9

杜村國小 莊琪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記敘了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最終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通過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表演、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便努力設計各種情景讓學生融入到故事中去。

一、匯入之中引興趣

本來設計的是,告訴孩子們給他們帶來兩位小動物朋友,讓他們談談對狼和羊的初步認識,然後再走進課文,利用情境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讓他們帶著滿腔熱情和好奇進入本課的學習,後來因為時間原因,在匯入環節沒有深入討論,直接進入正題,而觀察孩子們的'熱情並沒有因此減弱,可能相比而言,後面的故事情節更加吸引他們吧,這令我的課堂在開始時就讓我熱血澎湃。

二、生字詞中抓重點

設計的重點是放在第二課時對課文的講解,所以即使是二年級的孩子,仍然沒有拿出大部分時間講解生字,在課前就領孩子們對生字進行了預習,確保在第二課時的時候,大家都能認識會讀,對於書寫,我也是隻講了有代表性的一個左右結構的字,一個上下結構的字,孩子們掌握要領進行描紅。讓孩子們在語文實踐中學習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

三、圖文結合吸眼球

在教學中學生已經能初步理解課文,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感情的共鳴,同時也能聯絡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我在製作課件時,根據故事情節基本上讓狼和小羊的頭像貫穿在每一次對話中,並在情景表演中,展示生動的動畫感覺,讓學生在表演時能融入角色,讀出感覺。二年級的孩子還是對圖片動畫比較感興趣,我利用這一情勢,緊緊抓住孩子們的眼球,也就抓住了

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真的走入課堂中。

四、情景表演入角色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通過了三次對話對角色進行了定義。所以全篇要以讀為重點,特別是對兩個人物的語言,要讀出角色性格。例如在讀第一次對話時,抓住“故意找碴兒”“溫和” “是……不是……”等詞語,讓學生表情朗讀,加動作朗讀,分角色朗讀等反覆朗讀,初步理解重點“為什麼說狼是故意找碴兒?”這一問題。這裡的“角色”閱讀能讓學生主動閱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於故事之中去,進行理解與體驗,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記住課文豐富的詞彙和有趣的情節,還能促使學生思考文中所蘊涵的道理,在愛讀書,會讀書的同時客觀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這也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而在最後,孩子們戴上我製作的狼和羊的頭飾,看著螢幕上的動畫,更是演的有聲有色,令我大吃一驚。

五、最後昇華明事理

在最後,課文結束了,引導了孩子感受了兩個人物的性格特點,應該對這一寓言故事的道理進行昇華,在這裡我做的並不好,說完了人物性格,狼是凶狠的,狡猾的,羊是善良的,溫順的。應該直接再昇華,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它是一定要幹壞事的,對狼這樣的壞傢伙只講道理是不行的。而這些,我是又在一節課裡和孩子們講解的,這樣想斷了的線一樣就沒當堂講有邏輯,更深刻了。

總之,孩子們在課堂上有興致有激情,就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我也會及時查詢自己的不足,不斷的優化自己的課堂,讓孩子們開心的學,學的開心。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0

今天,我執教了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十課《狼和小羊》。回顧今天的課堂,我很欣慰。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裡,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們是自信的,學習狀態是積極的,這也正是我想帶給孩子們的。今天的教學,從“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抓訓練”來檢驗我的課堂,其中有幾點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抓住課前引導,搭建自信平臺

俗話說,“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想方設法讓學生帶著自信走入課堂。課前,我通過一個遊戲“看詞表演”不僅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更為下面的感情朗讀做了鋪墊。接著,我和孩子大聲說:“我真棒!”“我很棒!”“我最棒!”“我棒極了!”不僅是給孩子鼓勵,也是給自己打氣。從而使師生充滿自信地走進課堂習。除此之外,這樣無意識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抓住重點詞語,搭建朗讀平臺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重視朗讀指導和說話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故意找碴兒”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設計提問。緊接著,我抓住狼說話時的“氣沖沖”、“大聲喊道”和小羊“溫和”、“喊道”來體會故事中人物角色。抓住角色對話的朗讀刺激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三、抓住教材,搭建想象平臺

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針對這一特點,我設計瞭如下環節:肚子餓得咕咕叫的狼此時最想幹什麼?孩子們一致認為:此時他最想吃掉小羊。接著,我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狼的內心想法。有的說:“今天我真是太幸運!居然讓我碰到了一隻又肥又嫩的小羊”。有的說:“這隻小羊的味道一定很美!我要把他捉回去,飽餐一頓。”……最後,我又丟擲了研讀教材時發現的問題:“既然狼這麼想吃小羊,他為什麼不一口氣把小羊吃掉呢?”。有的孩子說:“要是狼一下子撲上去吃小羊。小羊會聽到動靜嚇跑的。”有的說:“狼要是撲上去吃小羊,會引來其他動物的,他就吃不成了。”有的說:“狼害怕別的動物知道這件事以後會說他不講道理,所以不能吃掉。”當我聽到孩子們這些答案以後,帶給我的除了是驚喜,更多的是震撼!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1

《狼和小羊》第一課時說課稿

振興國小 範曉媛

蘇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狼和小羊》一課是一篇童話故事,文字簡潔、生動,富有情趣,還蘊含著一定的哲理。它講的是一隻狼故意找碴兒要吃小羊。說明有些壞人做壞事總是要找藉口的,好人對像狼一樣凶惡的敵人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課文抓住了狼的凶殘和小羊的善良的特點,生動地進行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表達了對狼的恨和對小羊的同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學會本課生字。

學習目標:

1、讀準、讀通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一、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以下兩個方面:

(1)重視字詞句教學。

這一環節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組內互相讀課文,以及時糾正同學的錯誤。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識記生字的.方法,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高,實效也大。

展示交流部分,在檢測一、二類字時,主要選取每組的一、二號同學進行領讀及自主強調字音。隨後請小組代表上臺按自然段進行朗讀,其他小組認真傾聽並給予及時的評價,與此同時,我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進行識記。

(2)指導書寫

這一環節,我提出一個任務“你認為本課的生字哪些不好寫呢?”這樣孩子們開始互動——你說、我講,由於孩子們已經有所書寫的巧方法,所以又呈現出自主、互學的態勢。隨後我進行範寫,學生之後描紅、臨寫,在採用評議的形式選出優秀作品。

(3)檢測導結這一環節,我圍繞學習目標設計了“聽寫”和“選取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同桌聽”兩種形式,效果挺好。

課堂上,我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議一議,比一比,演一演,說一說,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對學生的尊重;我還特別注意學生的參與形式,如同桌討論、小組交流等等,讓學生參與面更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成就感,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教為學的思想,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2

《狼和小羊》是本單元中的第三篇寓言故事,選自《伊索寓言》,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全文篇幅短小,內容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俄,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課文對於學生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孩子們老早就知道,也能流利地講下這個故事,而本文作者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孩子會懂這個故事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通過讀,明白道理: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怎樣讓孩子明白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朗讀。所以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朗讀展開的。在揭示課題後,直奔課文的兩個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們各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礎,激發孩子的愛憎之情,同時也為理解課文作鋪墊。帶著已有的點點情感,進入課文的朗讀中,朗讀學習課文,緊緊扣住“找碴兒”這個關鍵詞。首先,理解它,“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挑毛病”的意思,那麼“故意找碴兒”又是什麼意思呢?“故意找碴兒“就是“故意找藉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誰對誰故意找碴兒?(狼故意找碴兒),“一共找了幾次碴兒?”“每次它都是怎麼找碴兒的?”問題的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更清楚、更深刻地認識到狼的面貌,狼的故意找碴兒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對話,是指導的另一重點,生動的對話把主人公的特點表露無遺,狼的蠻橫無禮,故意找碴兒;小羊溫和而又據理力爭的特點,與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的感情基礎再上一個高潮,這時的孩子們,他們的情感是豐富的,這時提出又一個問題: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呢?此時孩子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俄還是不難的,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能說的孩子還是挺多的。另外,柯文最後的省略號,使學生思維的又一拓展,結合學生的心情,提出“你願意小羊死嗎?”孩子們都回答不願意,“你能想想辦法救救小羊嗎?”此時的教室裡一下子熱鬧了,孩子們的機智是嚇人的,各種各樣的辦法讓我不禁為這一群可愛、天真、善良的孩子而感動,那一刻我真的感動了。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3

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2、讓學生懂得壞人總是要找藉口做壞事的他們是不講道理的。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瞭解課文所講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複習字詞

2、聽話訓練

①天上飄著一朵朵白雲

②公園裡的花

③看見小羊在溪邊喝水

④狼故意找碴兒

二、精讀課文

(一)、 第一自然段

1、觀察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圖上有誰?它們在幹什麼?

2、指導說具體。

一隻()小羊在()小溪邊喝水。

一隻()狼走來,想()。

3、指名連起來說圖意。

4、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5、小結圖意。

(二)、第二——六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五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讀後討論上述問題。

(主要講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小羊和狼講理。)

說說“找碴兒”的意思。

2、精讀2、3 自然段。

①指名讀,討論:狼第一次找了什麼道理?羊怎麼回答的?

②看圖理解“上游”“下游”的意思。

③指導朗讀,狼的話要讀出凶狠的語氣,小羊的話要讀出溫和的語氣。

④小結:狼第一次找茬兒,羊用事實駁斥了它。

3、精讀4、5 自然段。

①輕聲讀,討論:狼第二次找的什麼理由?小羊是怎麼回答的?

②教學詞語:氣沖沖 可憐 背地裡

③指導朗讀。

4、精讀第6自然段。

①聽老師讀課文,討論:狼第三次找什麼藉口?

②教學生字詞:再 爭辯

③討論:a:為什麼這一次不寫羊講理的話?

b:誰來說說狼向小羊撲去,結果會怎樣?

④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小結2-6自然段。

①自由練讀,練習說話。

②指名用“先……再……最後……”的句式把狼三次找茬兒的經過說出來。

③指名用羊反駁狼的話來說明狼是在故意找茬兒。

④師述: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對於像狼一樣的壞人,我們不能太善良,要認清它們的本性,要設法和他們鬥爭。

⑤啟發想象,發散思維。

⑥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樣和狼作鬥爭?

三、課堂作業

1、口頭擴詞。

衝()()()

溫()()()

2、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10、狼和小羊

狼 故意 找碴兒 小羊

教學反思

《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全文內容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語言、神態、動作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課文配有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內容。課文內容對於學生來說,一點兒都不陌生,但作者的目的不僅是讓孩子知道故事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能通過讀來明白道理:像狼一樣的壞人,總找藉口做壞事,他們是不講道理的。怎樣讓孩子明白呢?唯一的'辦法就是通過朗讀。所以整個教學環節,都是圍繞朗讀展開的。在揭示課題後,出示教學掛圖,直奔課文的兩個主要人物,“狼”和“小羊”在你的印象中,它們各是什麼樣子的?激起孩子原有的感情基礎,激發孩子的愛憎之情,同時也為理解課文作鋪墊。帶著問題“但凶狠的大灰狼遇到溫和的小羊會發生什麼?”在朗讀中學習課文,緊緊扣住“找碴兒”這個關鍵詞。首先,理解它,“找碴兒”就是“找藉口,挑毛病”的意思,那麼“故意找碴兒”又是什麼意思呢?“故意找碴兒”就是“故意找藉口、故意挑毛病”的意思,“誰對誰故意找碴兒?(狼故意找碴兒),“一共找了幾次碴兒?”“每次它都是怎麼找碴兒的?”問題的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狼的本性,狼的故意找碴兒就是想吃掉小羊。故事中的狼和小羊的對話,是指導的另一重點,生動的對話及表情描寫使主人公的特點表露無遺,狼的蠻橫無禮,故意找碴兒;小羊溫和而又據理力爭,對比鮮明。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的感情基礎再上一個高潮,這時的孩子們的情感是豐富的,這時再提出問題: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麼呢?此時孩子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是不難的。現實的課堂教學中能說的孩子還是挺多的。另外,課文最後的省略號,使學生思維的又一拓展,結合學生的心情,提出“如果你是小羊,你會怎麼辦?”此時的教室裡一下子熱鬧了,孩子們的機智是難以預料的,各種各樣的辦法都出來了。通過這次教學,我更明白了“讀”的力量和必要性。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4

《狼和小羊》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力爭,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狼的本性是凶殘的,它要存心幹壞事是很容易找到藉口的。全文篇幅短小,結構凝練,寓意深刻,作者通過對角色的神態、動作、對話的著力描寫,刻畫了角色性格,展開了故事情節,揭示了深刻哲理。對於本課,我的教學期望是:以關鍵詞“找碴兒”為線,緊扣“故意”、“氣沖沖”等提示語,感悟、體會狼的凶殘、虛偽,在“狼”、“羊”的對立、對比中,在“讀”、“悟”中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蘊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讀能使課文中的藝術形象在兒童的心中活起來。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將“讀” 字貫穿了始終,啟發學生融入角色,激勵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了關鍵詞“找碴兒”這條線,設計教學,在引導學生找出狼“找碴兒”說的三次話後,扣住“故意”“氣沖沖”等提示語,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以讀代講,以讀促悟,層層遞進,學生在變換句子表達方式的對比朗讀中,體會到了帶提示語朗讀的好處;在看圖觀察、描繪狼想吃小羊的神情中,讀出了狼迫不及待的心理;在“狼”“羊”的'對立、對比朗讀中,體會到了狼凶殘的本質,一個“讀”字,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形、讀出了味、讀出瞭解,也讀出了對語文的興趣!而後我又順機將練習中伊索的話與文字進行了整合,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對寓言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學習這篇課文內容並不難,但我在教的同時想要讓學生明白做人的原則,做一個懂善惡,明是非,善良、有用的人。儘管課文所教內容有限,但希望通過點滴的教育,能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樂觀向上的生活與學習。

《狼和小羊》教學反思15

今天,我執教了二年級教材中《狼和小羊》一課,這是一篇生動的寓言故事。講的是狼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兒,小羊據理申辯,狼雖然理屈詞窮,但還是蠻不講理地撲上去吃小羊。課文篇幅短小,通過狼和小羊的神態、對話,揭示了角色的本質,故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回顧今天的課堂,我很欣慰,也很激動。孩子們在和我相處的40分鐘裡,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心始終是快樂的,學習狀態是高漲的積極的,這正是我所希望帶給孩子的享受,也是這篇寓言故事應該留給學生的享受。作為今天的教學,再從“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這點出發來檢驗我今天課堂,還是有一些值得我和大家分享的地方:

一、挖掘成功源泉

俗話說,“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我們的課堂學習要想讓學生嘗試學習成功帶來的喜悅,就應該首先考慮讓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學習,如何挖掘這成功的源泉?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想方設法讓學生帶著自信走入課堂。在課前遊戲中我特意設計了一個傳話遊戲,遊戲形式雖然簡單,但目的是在簡單的遊戲中讓學生形成“我是很棒的”這樣一種學習心態,在這樣一種心態下我順勢匯入新課的學習,使學生充滿自信地投入了學習。除此之外,我還達到了一個目的,那就是在無意識中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比直白地對學生說:“我們開始上課了,請同學們注意聽講,注意看書”相比,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二、搭建朗讀平臺

寓言的故事內容,是寓言的外殼,它就是靠這個外殼來蘊藏豐富的思想意義的。因此,對寓言內容理解愈深愈透,領會寓意就愈明愈深。而朗讀則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學習語言的重要方法,也是閱讀教學,特別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基於以上兩點認識,我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試圖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以讀代講、以讀促講、以讀促學,幫助學生領會寓意。本篇課文的重點是狼和小羊的三次對話。我緊緊抓住了“找碴兒”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開展朗讀訓練,設計提問,引導學生分別分角色讀狼為了想吃小羊找碴兒的話,小羊極力申辯的話。狼的話以粗而低沉的語調來讀,一字一句充滿殺機;羊的話以尖細柔和說理的語調來讀,這樣把課文內容角色化的讀書,一方面完全適應孩子的童心,淡化了學生為讀書而讀書的被動意識,激起孩子們“我要讀”的熱情,激發起孩子們主動體味角色的情感、心理及語言的興趣;另一方面抓住角色對話的朗讀容易在學生腦海中引發一種情境創設,刺激學生大腦,活躍學生思維。

三、拓展閱讀時空

讀書可以使人明智,讀書可以使人明理……閱讀是學好語文、提高寫作的有力途徑,幾乎所有的語文老師都認識到閱讀對於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新課程頒發後,閱讀受到了更大的關注,大閱讀觀也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通過接觸大量的閱讀材料讓孩子有所感悟、有所習得成為很多語文老師的追求,我也就是其中的一位追隨者。語文課堂上的拓展閱讀,有課堂的當場閱讀——對文字的一種補充與挖掘,有課後的推薦閱讀——與文字相關或作者其他精彩文章。今天我在教學中運用了第二種方法,拓展了閱讀的時間——向課外延伸,拓展了閱讀的空間——向校外伸展。以好書推薦的形式向學生推薦閱讀《伊索寓言》,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讀好名著。推薦閱讀該書的原因有兩個:

1、與文字相關。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就選自這本書中,利於學生產生閱讀的親切感和迫切心理。

2、能學以致用。今天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重視了朗讀,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故事人物的情感、心理及特點,從而在一步步的朗讀中領會寓意,這種讀中感悟的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伊索寓言》這本書時有所運用,如果堅持這樣做的話,我想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會與日俱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