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後,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圍繞著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小草’指的是誰?‘大樹’指的是誰”?進行了教學。因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瞭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麼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後的夏洛蒂是“大樹”。我又出示問題:

"縱觀全文,題目除了以上兩個意思,還有什麼意思?"還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後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裡,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蹟!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2

課文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記述了夏洛蒂不甘命運的擺佈,不懈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典型事蹟。

在課題的引入時,我設計了兩個問題:這是寫植物的文章嗎?那麼針對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我覺得這兩個問題的設計還是比較可行的,因為通過第一個問題之後,學生很容易就會把提問的落腳點放在“既然不是寫植物的,為什麼要用它做課題”這個話題上,這樣在初讀課文時他們就會很容易整理文章的脈絡,抓住重點的線索。

理清課文的脈落以後,再進行精讀訓練。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把能體現夏洛蒂心情的詞語畫出來,體會夏洛蒂向騷塞請教前後不同的心情。學生畫出以後,先來看一看夏洛蒂在得到騷塞回信之前的心情。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子,從朗讀中,大家聽出了什麼?聽出了夏洛蒂的惴惴不安、擔心害怕以及她非常希望得到她崇敬的文學前輩的指點、提攜的`心情。可是,結果非但沒有得到前輩的指點,還受到了冰冷冷的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覆練讀,把自己當作騷塞,讀出冰冷、傲慢的語氣,再讓學生上臺演讀。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的詞語、句子,感受夏洛蒂三姐妹堅定不移的決心。

在實施“學程導航”的今天,課堂非常倡導“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方式,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也把這一理念融入了課堂,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所有的學生都真正參與了學習的過程,做了一回學習的主人。

課文的最後,也就是三姐妹取得成功的內容,這部分的教學,通過書中已有的語言文字,再適當補充部分內容,讓學生了解三姐妹在文學史上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接著,就再次引入話題:本課以自然界中“小草”和“大樹”兩種常見的事物作為課題,課文寫的卻是夏洛蒂三姐妹在文學事業上成才的故事,樹和人之間有聯絡嗎?引導學生說出三姐妹成才之前,騷塞把她們看作小草,把自己看成大樹;而三姐妹成才之後,也變成了“大樹”。生活中的小草不可能變成大樹,三姐妹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自己由“小草”變成“大樹”,創造了人生的奇蹟。從夏洛蒂三姐妹的身上,你得到什麼人生啟示?

問題的提出不僅讓整篇文章更趨完整,也呼應了一開始的教學,更讓學生在夏洛蒂的身上看到了不屈不撓的堅定信念能創造生活奇蹟的希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生活熱情,對於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3

前言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是閱讀的繼續和深化,讀寫結合是學用一致在語文教學中的表現;如果讓“寫”的活動進入課堂,將讀、學、寫貫穿到閱讀教學中去,促進知識的遷移,那麼,將會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今天我結合《小草和大樹》的學習,想嘗試一下寫作方法的指導。全文按照夏洛蒂˙勃朗特的成長經歷來寫:貧苦中奮爭——寫作中受挫——思考中轉型——努力中成功。也就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由“小草”成長為“大樹”的艱辛歷程的,線索清晰,主次分明。這就是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的好契機,如何進行呢?“欣賞——運用”就是最直接的方法。

實踐

在有感情展示課文片段,再次理清課文脈絡後匯入本次的寫作指導。

欣賞片段《捉魚》,點評文中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把“捉魚”的經過寫具體的,方法的直觀認識

讀讀下面的例段《釘釦子》,按要求完成練習,研讀這段話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釘釦子”的?方法的`深入理解

《野炊》美文片段欣賞,交流自己又學會的一點小方法,積累一些表示事情發展順序的詞語。積累中迸發寫作靈感

回憶生活體驗,仿照練習,寫片段。遷移運用,這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遺憾的是學生的寫作片段沒有來得及全班分享,在交流中提升

感言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農村國小語文教師,我們發現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為什麼在閱讀課上能言善道的學生,一到了習作課就沒內容可寫了呢?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一是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的書籍數量有限,內容單一。匱乏的課外閱讀量直接導致了學生肚子裡沒有“墨水”。第二是新課改後的習作課,有些內容遠離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無法親身實踐,自然寫不出好來。其實新教材的許多課文都文質兼美,既有著非常優美的文學語言、精巧的作品構思,也飽含著作者深厚的情感體驗,凝聚著編寫老師的一片心血。何不讓寫作訓練以課文為依託,從“讀”悟“寫”,以“寫”促“讀”,進行“讀寫結合”呢?這樣,學生有感而發,有內容可寫,寫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習作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的寫作有兩大源泉,一個是直接生活,一個是間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學生親身經歷的生活,間接生活是學生通過閱讀得來的生活。在農村這一特定的環境下,資訊相對閉塞,學生的見聞有限,閱讀質和量又都不高,進行讀寫結合是切實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一種教學策略。讀寫結合是是指在語文教學情境中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作用和緊密聯絡。我們的任務是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吃透教材,認真地利用我們的教材,紮紮實實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這一思想。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素材有了,寫作興趣也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讓農村學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發,有話可寫,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無物的。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4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後,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隨後的教學,我將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六小節,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寫作的內容上,引導學生抓文中的詞語體會夏洛蒂姐妹為了寫小說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學生邊讀文字邊想畫面,瞭解三姐妹的刻苦與爭分奪秒,理解成功來之不易!

一堂好課的結尾,對學生所學知識起著強化作用,對學生的思維起著整理作用,對本課的教學內容起著昇華作用,猶如一曲美妙的樂章結束時,讓人感到餘音繚繞,回味無窮,收到課已盡,趣無窮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感受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生命旅程後,心情澎湃、生命激昂。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5

課文介紹了英國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逆境成才的故事,記述了夏洛蒂不甘命運的擺佈,不懈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的典型事蹟。

在教學時,我先從課題《小草和大樹》入手,自然界中的“小草”、“大樹”,它們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各有什麼樣的特徵?學生不難說出:小草矮小,不被人注意,不起眼;而大樹則高大、挺拔,惹人注目,往往被人們用作棟樑,受到人們的保護。課文所寫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為什麼要以“小草和大樹”為題呢?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這樣快速切入課文,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致瞭解夏洛蒂的命運。認識夏洛蒂在人生的逆境中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堅持不懈地“澆灌”,由一棵命運悲苦的“小草”成為一棵“大樹”的艱辛歷程,理解文題大意。在交流的過程中我相機引導,並概括板出夏洛蒂所經受的苦難:家庭不幸、艱難謀生;立志寫作、遭遇打擊;反思權衡、開拓新路;孜孜不倦、敲開聖門。

然後我設計以下環節來進行:

一、質疑:

是小草還是大樹?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

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隨後的教學,我將重點放在課文的第六小節,也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如何寫作的內容上,引導學生抓文中的詞語體會夏洛蒂姐妹為了寫小說付出了很多努力。讓學生邊讀文字邊想畫面,瞭解三姐妹的刻苦與爭分奪秒,理解成功來之不易!

一堂好課的結尾,對學生所學知識起著強化作用,對學生的思維起著整理作用,對本課的教學內容起著昇華作用,猶如一曲美妙的樂章結束時,讓人感到餘音繚繞,回味無窮,收到課已盡,趣無窮的教學效果。學生在感受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生命旅程後,心情澎湃、生命激昂。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6

這篇文章的價值在不同老師的眼中、面對不同的`學生,絕對是不同的。

北師大張東嬌教授來校指導校園文化課例,郭雲老師上的就是這篇課文。她曾在指導課中反覆強調:豐厚文字,深度教學。提出讓師生讀讀相關的書籍。

當我現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很自然地不收課文的限制,文字的教學簡單而輕鬆,我把時間留給文中主人公帶來的書籍資源。

從學校圖書館,孩子們借來了《簡愛》《呼嘯山莊》《艾格尼斯格雷》,廢寢忘食地閱讀起來。讀中,她們找到了簡愛的原型,發現了與作者的相似之處,閱讀課上品評人物,就成了最熱火朝天的情形。不要擔心落伍者停滯的腳步,無法交流時的尷尬,會無形中督促他們奮蹄閱讀。

從課內走向課外——這就是我對這篇課文最大價值的發掘。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7

最近,我上了一節六年級教研課,內容是《小草和大樹》,這篇文章是寫夏洛蒂三姐妹在遭受重重打擊後,改寫小說,最終成功的故事。

這節課上,我注意了課堂的合理爭鳴。在講解夏洛蒂三姐妹改寫小說時,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小說之路好走嗎?從哪裡可以看出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絕大多數認為小說之路不好走,但有幾個同學認為這條路好走,才寫了一篇文章,就發表了,並轟動文壇,這不是好走嗎?真的是這樣嗎?我讓學生們再讀讀,再想想:是不是每個人一寫作品就可發表?夏洛蒂三姐妹寫小說真的沒有遇到任何挫折嗎?經過反覆讀書,學生們不僅明白了小說也是一條佈滿荊棘的路,還明白了成功是需要大量的積累。這種有效的課堂爭鳴,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也發展了學生敢於質疑的個性。

我還注意在教學時,以一詞帶動全段。在講述夏洛蒂三姐妹創作小說時,我抓住一個詞語“爭分奪秒”來進行全段教學。她們為何要“爭分奪秒”?她們在“爭分奪秒”什麼?她們是怎樣“爭分奪秒”的?讓學生研讀本段,結合“爭分奪秒、孜孜不倦”進行理解,設定情境讓其想象三姐妹是怎樣“搶時間、搶精力”的。一個個場景在孩子的話語中再現,一幕幕畫面在人們的頭腦中漸漸清晰起來,在回答中,大家自然而然地明白了三姐妹那孜孜不倦創作的精神。

不過,我覺得本堂課還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是本課教學內容偏多,來不及講;

二是段落之間的銜接不夠自然,過渡語句不夠精彩實用;

三是對個別重點段落的講解不夠到位,學生的瞭解有失偏頗;

四是課堂學習氣氛還不是太濃厚的……

“吃一塹長一智”,通過這課的教學,能及時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這是非常好的事。我相信:今後,我會不斷完善自己,使課堂發揮更大的效用。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8

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並概括全文內容,隨後聚焦“文學”一詞,再引導學生從“文學”方面思考小草和大樹的代指。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

第二課時我抓住第一小節中的“艱辛、壯麗”展開教學。先請學生找出夏洛蒂姐妹遭受的.不幸——家庭不幸的逆境,遭遇訓誡的逆境,出版失敗的逆境,再仔細品讀,感受三姐妹遭受的苦難與失敗,這些“逆境”和第一小節中仙人掌的生存環境是一樣都是惡劣的。接著,朗讀三姐妹的偉大成就,讓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個反差,遭受這樣的逆境是如何取得偉大成功的呢?於是再抓關鍵詞“鋼鐵般的意志”請學生分別對應三處逆境找夏洛蒂姐妹是如何對待的。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9

教學《小草和大樹》一課,我扣住“以長篇小說《簡愛》著稱於世的夏洛蒂勃朗特,堪稱逆境成才的典範”這句話中的“逆境成才”來展開教學,先從“逆境”入手,讓學生讀書,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夏洛蒂勃朗特遇到了怎樣的逆境?學生通過靜思默想後,基本能回答。我就適時進行點撥與小結:

(1)家境貧寒,失去親人,自謀生計,生活艱難;

(2)寫詩希望破滅,遭受訓誡,打擊沉重;

(3)一敗塗地,損失慘重。

在這一基礎上,我這樣問:“如果是你,遇到這樣的逆境會怎樣呢?”學生交流後,我話鋒一轉:“但夏洛蒂成才了,還有她的兩個妹妹。”接著就出示文章最後一段,讓學生感受她們三姐妹取得的.輝煌成就。“那她們憑什麼創造了這個奇蹟呢?”我丟擲了這個問題。

接下來,就讓學生默默地讀書,靜靜地思考,並在令你感動的地方寫上批註。幾分鐘後,我終於等來了學生精彩的發言:“我從儘管成年累月在艱難中謀生,她們卻始終……這句話讀出了夏洛蒂她們心中的信念非常堅定,她們渴望成功。”“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來……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這句話讓我感受到她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打不垮她。”“我從夏洛蒂和兩個妹妹沒有悲觀退縮……

這句話體會到了她的智慧,因為當一條路被堵住時,她就另闢蹊徑。”“三姐妹以罕見的精神毅力……這句話讓我感悟到她的發憤、堅持、韌性。”……交流完,我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些詞語:信念堅定、不屈不撓、慎重選擇、孜孜不倦、爭分奪秒等詞語。這時,“為何把夏洛蒂的生命比作沙漠中的仙人掌?“為何說她是逆境成才的典範?”這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0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後,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著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為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徵。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後,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麼你們認為,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樣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徵著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徵著高貴顯赫的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於學生產生興趣,並且為下文學習鋪墊。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並概括全文內容,隨後聚焦“文學”一詞,隨後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麼樣的人呢?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並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於調動學生的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為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1

今天上午第二節課,我為我們六年級十多位語文老師上了一節組內研討課。對於這節課,我的指導思想是簡單、實用,以期能給大家一點啟發。

上課開始,首先是對上一節課所學知識的複習。我讓一個學生將課後的生字組成詞語,領著大家讀一遍。這樣做的用意是:一是鍛鍊領讀的同學;二是通過組詞,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語,這其中有許多是課文之外的詞語。接下來是讓學生齊讀課後第二題中的八個成語。之所以讓學生讀這八個成語,是因為這些成語有的是難以理解,有的是容易讀錯,有的則是容易寫錯,希望通過讀這些成語,讓學生對這些成語能有深刻的認識。成語讀完之後,我又讓學生理解成語中關鍵字的意思。這八個成語,學生只要能理解了其中一些關鍵字的意思,整個成語的意思的迎刃而解了。

複習完畢,便轉入對課文內容的學習。我讓學生先瀏覽一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再聯下面的內容,說出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在這裡,遇到了麻煩。有的學生說是引起下文,有的學生說是點名中心,還有的學生說是總結全文。我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說出是“總領全文”,然而卻事與願違。我又讓學生對這三種答案進行評析,費了好大的勁兒,花了不少時間,才把學生拽到我的`軌道上來。這樣做的意圖是:一是鍛鍊學生把握全文的能力;二是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學生明白了文章開頭的總領作用之後,就讓學生找出總領全文的一句話,又從這句話中找出關鍵的詞語“逆境成才”。接下來,就是圍繞著這個“逆境成才”來學習下文。我讓學生瀏覽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瞭解夏洛蒂、勃朗特生活在怎樣的逆境中,她又是如何面對的。很快,學生找到了一些語句,並概括出“生活貧困”,“堅持學習、寫作”。接下來繼續圍繞“逆境”和“成才”來略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學生總結出了“沉重打擊”和“昂起頭來”。用同樣的思路和方法,學生快速讀完了文章的第四、五兩個自然段,總結出了“出詩失敗”與“改寫小說”。

一切順利,我讓學生讀出三姐妹是如何寫小說的,結局怎樣?學生很快地讀出了相關的語句,並用文中的“脫穎而出”概括了最終的結局。至此,學生對課文內容一是一目瞭然,對人物的精神品質也有了一定認識。下面,我安排了“聽寫語句”訓練。共從文中選擇了五句話,讓學生聽寫,聽寫時,每句話老師只讀兩遍。

安排這一項訓練的目的較多,有如下幾點:

一、培養學生的聽寫能力;

二、訓練學生的注意力;

三、能牢記文中幾個關鍵性語句;

四、為下面深入研讀、分析文中的人物精神做好準備。這五句話是:

1、她的而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

2、儘管成年累月在艱難中謀生,她們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寫作的嘗試,都希望用筆敲開幸運之門。

3、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來,把這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釘到床頭,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

4、經過慎重的反思、權衡,夏洛蒂勸妹妹們把創作的著眼點轉到小說上來。

5、她們的路走對了!她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聖殿的大門,她們硬是用心血和汗水把“小草”澆灌成“大樹”。

學生聽寫時是專心致志的,聽寫完畢,我立即讓學生自己對照課本,修改有錯的地方。學生完成修改任務後,我順勢問了一句:“文中那麼多的語句,老師為什麼選擇這五句話讓大家聽寫了?”學生立即饒有興致地揣測老師的心思。少頃,學生就開始回答。有的學生說這些句子概括了夏洛蒂三姐妹奮鬥的一生;有的說這些句子反映了她們很堅強;有的說這些句子和老師黑板上的板書相對應,荷,這孩子的觀察力夠厲害的。我進一步提示孩子可以就其中的某一句來說說緣由。這下,學生顯得輕鬆了一些,舉手的同學也多了起來。有同學說,我從第三句看出夏洛蒂很有頭腦,有思想。我插嘴道,這就是聰明,是啊,一條路行不通的時候,應該考慮選擇別的道路,俗話說的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生的成功之路不止一條,另外也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這些都告訴我們,成功的路有許多條,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選擇。接下來還有學生說出比喻句的好處,儘管不完美,但對學生解決課後的第三題還是很有啟發的。後來,有位同學結合第三句話說出了夏洛蒂的“不屈不撓”。哈哈!終於讓我等來了,我順勢丟擲下一個問題:你還能用哪些成語來讚頌夏洛蒂三姐妹呢?“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堅定不移、矢志不渝、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百折不撓、頑強不屈、自強不息、堅忍不拔”,這些精彩的成語從學生口中一個一個蹦出。我安排這一項拓展練習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讓學生在積累一些成語的同時,對夏洛蒂三姐妹的可貴精神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我手中的粉筆剛離開黑板,下課的音樂聲就響了。我毫不猶豫地宣佈下課。其實,下面還有兩個任務:一是讓學生朗讀課文,對全文有一個全面的把握;二是讓學生談談收穫,或質疑問難。我這樣做,也是希望大家都能不拖堂,要知道:沒有解決的問題還有機會解決,拖堂是沒有任何益處的。

縱觀這節課,學生“動”得很多,有聽,有讀,有寫,有思,有說,還有辯論。而我的言語很少,除了學習開頭第一節時有強拉硬扯的痕跡,其他地方基本都是讓學生自主、自由發揮,我只是適時地插上幾句話,起到一個點撥和深化的作用。

這節課簡單實在,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收穫是實實在在的。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2

本次教學設計,我圍繞著學生在預習時提出的問題:“‘小草’指的是誰?‘大樹’指的是誰”?進行了教學。因為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瞭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我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麼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成功前的夏洛蒂是“小草”,成功後的夏洛蒂是“大樹”。於是,我滿意地結束了課程。但後來,我又到鳳凰語文網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的3次,含義各不相同。回信中的“小草”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言下之意,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

文末的“小草”指的傳統觀念中婦女不能從事文學事業,“大樹”則是指的夏洛蒂姐妹在文學事業上取得巨大成功和影響,小草澆灌成大樹,即指,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

縱觀全文,題目除了以上兩個意思,還將成功前的夏洛蒂比喻成小草,在接踵而至的艱辛和磨難中,以頑強的生命力,茁壯成長,將成功後的夏洛蒂比喻成大樹,突出她的成就非凡。在自然界中,小草雖然不能變成大樹,但在文學界裡,夏洛蒂姐妹卻創造了這樣的奇蹟!

教學結束後的今天,反思自己的教學,深深地感到:“備課應該用良心來備,可不能誤了孩子。”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3

《小草和大樹》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文講述的是《簡·愛》作者英國著名小說家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兩個妹妹在生活艱辛、寫詩受到嘲笑諷刺、發表寥寥無幾、出版失敗的情況下 ,仍然不放棄文學,以堅強的毅力從事小說創作。文章是要告訴我們,面對逆境,只有懷著理想,具備堅強意志和智慧的人,才可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使用了smart課件進行教學,設計了一叢小草,一棵大樹引出課題。文章有兩句含義深刻的話,一句是“她的生命艱辛而又壯麗,像一朵傲放於風沙中的仙人掌花”,另一句是“他們硬是用鋼鐵般的意志,敲開了文學聖殿的大門,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將小草澆灌成大樹”,理解朗讀感悟這兩個比喻句,並組織語言恰當地表達出來。這也是課後的作業要求。因而這也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共出現了兩次,一次騷塞在回信中表示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語中充斥著對婦女的蔑視。面對如此殘酷的回覆,面對如此強大的社會偏見,夏洛蒂羞慚,痛苦,憤怒。要做生活的強者,一定要首先戰勝自己。夏洛蒂在錐心的痛苦中“昂起頭來”,把恥辱化作向上的動力。由於學生對這種社會背景缺乏認識,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而這一部分成為教學指導的難點。

接著通過“騷塞的信無疑是一盆冷水,讓夏洛蒂從頭涼到腳,無疑是一把利劍,把夏洛蒂的心刺得血淋淋的。然而,夏洛蒂並沒有在痛苦中一蹶不振,她痛定思痛。”過渡到“她在一陣錐心的羞慚和痛苦中昂起頭,把這封浸透冷酷和偏見的信釘到床頭,讓它隨時刺激、鞭打自己的靈魂”的品讀中來,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我沒有自己提問,而是問學生“哪個詞讓你心靈為之一震?”讓學生在思考中討論,在討論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並在朗讀中收穫。

我們共同學習第二處。首先,讓學生說說什麼樣的`精神才稱得上是“鋼鐵般的意志”,接著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地問“夏洛蒂有嗎”,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從而過渡到全文的學習。當然,此處的“小草”“大樹”指的事什麼,也就顯而易見。

課堂尾聲適時讓學生寫學完這篇課文對自己有什麼啟示。(這是學生與文字人物的直接對話。)最後,我出示一首讚美夏洛蒂的小詩“你是一棵大樹,我們心中的大樹。雖生活艱苦,但不放棄學習;雖謀生艱難,但不停寫作;雖遇冷酷偏見,但昂起頭來?無數次追問,你的生命為何如此壯麗?現在,我終於明白:生命因具有鋼鐵般的意志而壯麗!”(詩意般的語言讓學生的心靈再次激起層層波瀾,在基於對文字的深刻理解下,得到感情的昇華。)結束全文。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4

教學一開始在學生初讀課題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你眼中的“小草”、“大樹”。然質疑:那麼這篇課文是不是講述了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樹”呢?這樣的設計學生的話匣子被打開了,紛紛告訴我這篇課文講述的內容。那麼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分別又指什麼呢?由於課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著深刻的含義,初讀文章學生是很難把握的。只有逐步向文字行進,才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所以第一課時我並沒有過早地進行點撥指導。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我引導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在對比閱讀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文章中的“小草和大樹”出現了3次,一次是在課題,一次在騷塞的回信中,一次是在文末。所以,我先出示了“騷塞的回信”讓學生通過朗讀,瞭解騷塞回信的冷酷其實就是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文學是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即使從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那麼,“小草和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學生說:“小草”是夏洛蒂,“大樹”指的是“騷塞”。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領悟出回信中的“小草”也指的婦女能從事的事業,“大樹”也指的婦女不能從事的事業,小草不能變成大樹,小草就是小草,大樹就是大樹,板書:不可能。隨即我再出示句子“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澆灌成‘大樹’”這句話怎麼理解?學生:“夏洛蒂姐妹打破了婦女不可能從事文學事業的.傳統觀念和陳腐偏見,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們用自己的努力使‘小草’變成了‘大樹’”。

板書:可能。那這裡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麼呢?學生有些為難。我笑著說:“孩子們,等我們學完課文,你定會豁然開朗的!”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向文字的縱深行進。體會夏洛蒂姐妹面對不幸時具有的鋼鐵般的意志。在這學習的基礎上,再來解決文末那句話裡的“小草”和“大樹”有指什麼呢?可謂是水到渠成了。

小草和大樹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徵,能整理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情分析】

本課是通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的許多植物,和以往觀察和描述以及栽培植物的實際體驗,進一步引領學生對植物進行觀察、比較和分類。通過對植物莖的比較,認識到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裡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麼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麼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佈。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徵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啟發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律等方面比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態,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徵,說說你對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比較完成《科學同步探究》P9對比表格。

3、交流彙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彙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

3、總結:從以上表達內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的共同點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的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徵也各有不同。

教學反思:

本課的“草質莖”、“木質莖”、及“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概念的呈現上略顯生硬。可以在介紹完四種草後讓學生觀察它們的莖有什麼特點(莖軟、細),然後介紹說這樣的莖就叫“草質莖”,在請同學們說幾種草質莖的例子。然後對比我們之前學習的樹木,它們的莖是硬的,粗的,那麼這樣的莖就叫“木質莖”,然後再請同學們舉幾個木質莖的例子,這樣的過度的相對自然了。另外重點“維恩圖”的處理,是本節課的難點,我是把它放在最後講解,但其實更好的方法是在課進行的過程中先將小草的特點一點點的呈現,這樣等講解維恩圖的時候小草的特點已經在黑板上了,這樣便於學生講出大樹的特點,在前一段講小草的特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提示或者補充,但在講大樹的特點的時候就要放手讓學生去講,這樣有扶有放,教學方法上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