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美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1

在學習湘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3課《綠洲》時,這節課是以學習“造型·表現”為主,結合“欣賞·評述”為輔的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接觸超現實主義繪畫,感覺超現實主義新奇的視覺形象與效果,結合體現環保意識的招貼畫的藝術構思對應分析,學習掌握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一些技巧展開教學活動,把教學與環保主題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問題情景的設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在實施發散性思維教學方法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鼓勵發散性思維,培養審美個性,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物件,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學習《綠洲》的教學中,我出示自己的兩幅環保作品,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物件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我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汙染了,魚兒變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畫面形成的視覺衝擊力,體現出環境被汙染的嚴重;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畫面,空氣被汙染了,樹木砍伐光了,沙塵暴的肆意傾掠;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性。

學生對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著問:“看了作品後,我們的內心都會有自己的一片綠洲,你心目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你會畫成什麼樣?”,問題的設定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參與意識都想來說出自己心中的綠洲是什麼樣的,會怎樣去表現他。有的認為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有的說綠樹成蔭,鳥兒飛,魚兒遊,孩子們在無憂無慮的玩耍;有的說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汙染的都很美;有的認為藍藍的天,綠綠的水??。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位同學嚐到了跳著吃果子的樂趣。可見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審美意識。

二、鼓勵發散性思維,改變事物正常的邏輯關係。

高年級的學生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些因果關係,其存在或改變都會導致他們產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斷。如果老師人為地打破這種因果關係,就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莫名奇妙的陌生和驚異,從而促使他們探索這種“不可能”現實的奧祕,或創造者的意圖。我們從賞析比利時畫家馬格里特的作品《綠洲》入手,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自己分析評價作品,闡述自己的觀點,得出自己對作品的認識。有的認為畫的是一種客觀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視的桌面上,立著三棵樹;有的認為雲彩部分有的畫在樹前,而有的畫在樹後去了;有的認為更奇的是天空與大地的距離太小而顯得非現實;有的認為沙漠裡怎麼會有桌子;有的認為樹怎麼會長在桌子上,雲怎麼會在樹上??等很多與正常邏輯關係相反的畫面,充分活躍了思維。我們可以看出《綠洲》是在現實中抽象出一些“形象要素”(樹、白雲、沙漠、桌子),然後按照藝術家的構思重新進行不同尋常的組合,變成了超現實主義觀念下的作品,其特徵形象新奇,視覺衝擊力強。其次是教師綜合分析評價,既評價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又整體分析評價作品。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陳述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和觀點引發學生對營造新奇視覺形象的興趣,通過圖片範例讓學生了解什麼是超現實主義,激發學生的思維進入超現實主義藝術創新表現,進行創造新奇視覺形象的嘗試,去體驗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過學習與借鑑,鼓勵學生髮表“奇思妙想”,正確地認識理解和選用表現手法。給學生五分鐘的思維拓展時間,運用空間重組的藝術處理手法,描繪包含有樹木形象的環保主題作品。嘗試巧妙改變樹木原有的空間位置和環境,創造出新奇的視覺形象。

三、鼓勵發散性思維,激發藝術創造和表現。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說:“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裡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第一篇範文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充分的體現了學生願意積極嘗試與借鑑新奇、適當的藝術表現形式及手法,有意圖地表現環境保護的主題,傳遞環保意識。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第一,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了學生的活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於學生的藝術性和創造性發揮。

第二、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更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而不是作品結果。完成一張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過程中,所進行的與眾不同的思維探索和創造更為重要。

第三,鼓勵發散性思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能使更多的學生作品標新立異,畫面中充滿著成人眼光中的“怪異”,而這種怪異正是創作的靈魂。

因此,美術課堂教學活動應巧妙地誘導學生髮散性思維,啟迪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能充分發揮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2

高中階段美術欣賞課,其目的在於通過欣賞教學,啟迪智慧,陶冶情操,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在長期的教育環境或基於傳統教育模式下,加上美術欣賞課不是大學聯考科目,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均有輕視的傾向,所以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現狀並不樂觀,這就更需有我們精心研究提高教學。

新課改形勢下,高中美術欣賞課新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同一堂欣賞課,不同的老師,由於教學觀念、審美觀念、知識修養、學生狀況的差異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年的摸索,我學習並總結了能夠促進教學的一些教學方法和原則:

1.要分析學科特點,採用合適教法

要把握學科特徵,但一方面要防止過分強調美術學科的特徵。如上課大量使用美術專業名詞、專業術語,或直接套用教材句章,將學生本來以為生動有趣,輕鬆愉快的美術欣賞課,上成深奧難懂的“學術研究課”。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學生興趣,將美術課上成歷史課或政治課而失去學科特徵。對美術的“邊角餘料”過多闡述,沒有回到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上來,忽視了《大綱》中規定的美術欣賞的目的。要把握學科特徵,教師還要準確把握高中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標,注重美術與其它學科,特別是子門藝術學科內在聯絡的研究,從大文化的角度瞭解美術與其它學科的共性。要從學生熟悉的或已經形

成的知識經驗切入,跟隨老師設計的思路,潛移默化地進入美術欣賞的學科知識中來,順理成章,逐漸深入。

2.基礎知識學習和作品欣賞並重

美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作品欣賞重在感受美,基礎知識重在研究為什麼美。如果說欣賞是一把鎖的話,基礎知識便是一把開鎖的鑰匙。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來評判美術作品,就是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不能並重基礎知識和作品欣賞的`表現。“象”和“不象”對於再現性作品來說,尚有可言,而對於表現性作品,特別是十九世紀以後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難以入座了。藝術作品的創作遠不只是為了象形,藝術家寄託在作品中的主觀情感和審美理想,才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因此,若不通過美術基礎知識,對作品進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評述它,美術欣賞是難以收到好效果的。

3.要具體欣賞作品的內容和形式

美術作品的欣賞包括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既向學生傳授了審美知識,又給學生作出了審美示範,所以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應具體到內容和形式上。但在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中,我們常會聽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評述方法,其實,並不是什麼“不可言傳”而是“不會言傳”,原因是缺乏對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具體感受。生活中如此尚有可原,但作為美術欣賞教學,萬不可以此為搪塞之詞。應該說,只要對作品的內容和形式有具體的意會,都可言傳,只是意會不清或語言貧乏,才會出現“不可言傳”的現象。解決的辦法,唯有

教師自身苦下功夫,提高自身專業、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能意會,可言傳”,語言準確而言簡意賅,風趣幽默而具有感染力。

4.要尊重學生的理解,實現師生互動

美術作品包含有多層次的資訊,對美術作品的欣賞不象做數、理、化試題,只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講,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是作品的再創造,是建立在欣賞者認識水平上的和作品的資訊交流。所以,對美術作品的賞析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教師應尊重、保護、鼓勵學生的任何見解,甚至是相反的見解,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源自內心的觀點、感受,鼓勵學生以創新精神從多角度理解作品、發表真正屬於自己的主張,結論正確與否並不關鍵,關鍵的是學生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的過程。高中美術欣賞教學要實現師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關鍵是要營造一個平等、活躍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參與欣賞的熱情,而實際上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觀,或多或少的都可以對美術作品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教師去搭建一種平等、自由、暢所欲言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敢說、想說、積極參與。

5.恰當使用現代教育技術

一提到現代課堂教學、我們自然會想到計算機、多媒體和網際網路,但是,現代教育技術也並不是簡單地只是關於媒體使用的學問。而是包括教育觀念與教學模式在內的一場歷史性變革,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傳統的授受式美術教學模式的侷限性日益凸現出來,現代教育技術確實給美術欣賞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這種融聲音、圖象、文字、動畫、資訊於一體的教學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有許多教學的重點、難點迎刃而解。但它卻不是萬能的,它要與教學內容和方法巧妙的融合運用,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3

(一)講授法。

這是一種由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它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等。一般理論性的講述、美術常識、欣賞教學以及技法課訓練前的講解,都採用講授法。用這種方法教學的長處是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強、效率高,照顧面寬。但其缺點是容易使學生處於被動狀態,缺乏感性知識,如無法解決怎樣畫等問題。鑑於這種情況,使用這種方法教學時,應該注意下述情況:

(1)對所表述的內容要有科學性、思想性和系統性,以給學生一個合符邏輯的完整的概念。如中國人把描繪大自然為主的作品稱之為“山水畫”而不叫“風景畫”,學生肯定會問一個“為什麼?”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講:一是從中國人的情感習慣去講,在通常情況下,“山水”、“山河”、“江山”、“河山”是“祖國”的同意詞或同義語,因此山水畫也可以說是愛國主義精神在中國藝術中的反映;二是山水畫的畫家經過擬人化加工處理了的作品,它是畫家藝術修養的表現。而風景畫屬西畫的稱謂,它是寫實性作品,是自然的客觀表現。經過分析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山水畫”不能叫作“風景畫”。

(2)語言的形式要符合語法,要清晰、準確、精煉,要通俗易懂,要形象生動,要富有感染力。

(3)要善於組織學生聽講,所述問題能引進學生的思維共鳴,要善於洞察學生的反映,及時調整講授的內容,變換講授的方式。

(4)可以藉助板書、板畫或示範圖等直觀教具,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達到幫助理解的目的。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為了配合講課和練習,通過操作性的示範表演,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印象,明瞭作畫(或其它美術作品製作)的方法步驟。這是美術課尤其是技法課教學常採用的主要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為:當堂作畫要求之全過程演示;按作畫步驟要求學生跟隨教師一起進行的同步性示範;有意識地找準難點作區域性演示。

運用這種方法,應該做到:

(1)演示的內容必須與課堂講述的內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講”是“練”的前提和基礎;“練”是“講”的深化,是所學知識的表現、運用和實踐。

(2)課堂演示要做的簡明扼要,要圖象清晰、準確、生動熟練,並能使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

(3)為節省時間,有些示範可以在課前先製成毛坯、半成品,在課堂上選擇關鍵的過程適時演示。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三)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踐,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各種技能技巧、把新知識變換為能力之目的的一種方法。這是中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最主要的教學方法。這種練習包括視覺觀察練習、造型技法練習、工具材料之操作練習和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練習等。按新編教材的要求,它在整個國中的教學活動中要佔80%以上份量。所以,採用這種方法,要求特別講究:

(1)要有明確的目的要求,並且目的要求恰當,引起學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鳴;還要注意組織教學,以便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切忌盲目性和單純的為練習而練習的作法。

(2)應注意指導和檢查學生掌握練習的方法、步驟的情況;要科學合理地分配作業練習的時間。

(3)教師對學生練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優缺點應予及時總結,肯定成績糾正錯誤,可以個別問題單獨講,普遍問題集中統一講。

(四)談話法。

談話法是通過同學生互相交談來進行教學的一種方法。包括啟發式談話法、提問式談話法和指導式談話法。這種方法有利於啟迪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和師生雙方在教學過程中資訊的積極反鎖。但談話法的缺點是意見容易分散,不易控制,運用不好還容易使所傳授知識支離破碎。因此,運用談話法應做到:

(1)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性,並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併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

(2)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後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

(3)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

(4)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五)參觀法。

參觀法是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擴大視野,使教學同實際生活相聯絡並從中受到實際教育的一種方法。其內容有參觀書畫攝影展覽、作業觀摩展覽、還有歷史文物、名勝古蹟、建築物體、自然風景、動物花卉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熱愛生活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教學形式。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4

中學課業不算輕,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一年級的素描,連續著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二年級的水彩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美術與別的學科也有差異系統的技巧學習是必要的,但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曾作過以下嘗試:

一、美術的相關課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水彩畫課時,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法。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著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將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一年級繪畫校園一課,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畫自己的文具。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後,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靠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七年級中國畫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下講臺對學生個別指導、指點。對學生的作業,給學生一些讚揚,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一定的幫助。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教學隨筆,談及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再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5

高中美術班的色彩課程不同於其他文、理科的文化知識,它沒有固定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因此有必要對教學方向的把握進行思考。目前,高中美術班的色彩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掌握色彩規律,提高色彩修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通過美術大學聯考。經過多年的美術大學聯考教學輔導,我深深體會到:專業學習雖然有技巧,但是還有日常的積累。學習色彩要緊緊抓住色彩規律與本質,緊扣學習重要環節,有條不紊進行系統訓練,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知道,正確而敏銳地捕捉色彩的能力,是畫好色彩畫的關鍵。當我們去畫風景寫生或面對一組靜物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許許多多具有不同色彩變化的物體,要想準確、真實地把它們描繪出來,正確的方法就是第一位的了。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怎樣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怎樣讓學生不斷地提高學習色彩的能力呢?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總結出如下幾種方法。

一、討論法

赫欽斯說:“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做出獨立的判斷。”

俗話說:欣賞是營養。這句話更加適用於美術欣賞活動。色彩考試的最終目的是檢查考生的色彩修養,而欣賞是吸收營養的很好方法。許多考生只知道多練,但忽視了多“讀畫”,不知道好色彩的標準。教師在教學中就有責任安排一定課時為學生選擇高質量的範畫組織學生進行美術作品欣賞,有針對性地結合色彩理論知識進行分析講解。

色彩教學中可運用討論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讓學生欣賞一些色彩繪畫的作品,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斷。討論中,教師應該像節目主持人一樣,提出問題,展開思路,幫助學生自己思考。面對展示的所有學生作品,可以是階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老師可以提這樣的問題,如“你最喜歡哪些作品?為什麼?”“你認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裡?如何轉變?”“有哪些作品部分畫得特別好?”等問題,可以讓每位學生評說,可以讓典型的同學介紹,可以自由發言,可以爭論。老師應對學生的發言作點評、指導、昇華。

這種討論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判斷,學會用語言表達繪畫。

二、遊戲法

洛克在《教育漫畫》中說:“教育學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學生應做的事也都變成一種遊戲似的。”

色彩教學中,往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色彩很單調,美術作品中沒有幾種顏色。學生常用概念的顏色、習慣的顏色作畫,幽默點說:“顏色很窮。”為了擴大學生的色域,可以帶學生做色彩遊戲,就是讓學生不寫生物件,不畫任何具體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遊戲,調不同的顏色,每調出不同的.顏色才能畫上去,而且只畫一小塊,看每位同學能畫出多少種不同的顏色。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純度、不同冷暖的黃、紅、藍、綠等。這種方法可使學生擺脫寫生時的色彩單調,擺脫對形體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調配色彩上,在調配顏色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色彩認知,擴大了學生的色域。

三、單一法

羅素說:“真正有用的訓練,是理解若干的一般原則,對於這些原則在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應用有徹底的基礎訓練。”

色彩練習的物件很多,教師要循序漸進、有目的、有條理地分解訓練內容。內容有認識色彩、色調、塑造、步驟;形式有臨摹、寫生、默寫;題材上又有靜物、風景、人物;默寫又分為黑白稿默寫、文字題默寫等等。教師在組織學生練習時要根據學生水平有針對性地安排訓練內容,提出練習目的與物件特點,逐步積累學習色彩的經驗。

習慣的色彩教學中,常常是讓學生的作業從打輪廓、畫明暗,大色調到仔細刻畫全過程的作品。學生一次一次地反覆的綜合練習。但一張色彩作業中包涵諸多的要求:構圖、比例、形體、明暗調子、色彩關係、筆觸情感等等,學生很難一下子都能把握,往往一次又一次的從頭到尾的綜合訓練中進步甚微。色彩課實施的單一訓練,就是把作畫各重要步驟作最徹底的基礎訓練,就像學習游泳可分別學水中呼吸、手的動作、腳的動作的單一訓練,最後綜合訓練。

色彩教學也如此,例如可作單一的構圖訓練、明度訓練、色調訓練等等。單一的明度訓練可讓學生用一種顏色畫色彩的物件,學會把各種不同的顏色摺合成各種不同的明度,加深對色彩明度的理解。調子訓練讓學生畫小色彩稿,而且也可以叫學生同時集中畫幾組不同色調物件的小色彩稿。這樣感覺新鮮,也比較中更易把握各種不同的色調,也加強了學生對色彩的靈敏度。

四、綜合法

在幾種徹底的單一基礎訓練後,可讓學生作綜合練習,完整地畫一張色彩作業,把在各種單一訓練中的體會運用於綜合作業之中。這時的綜合訓練會有意想不到的極好效果。其實從簡到繁,由淺入深,從分到合這是任何知識的認知規律,當然會對色彩教學行之有效。

教學中經常看到許多學生鋪大色調時感覺很好,但隨著深入塑造,畫面漸漸失去了原有的畫面效果,這是因為不會修改調整的緣故。每個人都有追求完美的願望,盡善盡美,於是看到略有不滿就重新鋪一遍,這樣不僅浪費了時間,也破壞了原有良好的畫面感覺,弄得心情很鬱悶,導致越改越糟。因此要儘量保留剛剛鋪上去的色彩,不要全盤否定或是不自覺地重畫一遍,只有在調色不準、形體不充分的地方或是問題最大的地方進行修改調整,學會把小問題放一放。正所謂“小不忍亂大謀”,這是值得每位學生注意的。

五、談心法

盧梭在《愛彌兒》中說:“每一個人的心靈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須按它的形式去指導他,必須通過它這種形式不能通過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對他花費的苦心收得成效。”每個人都有自己心靈的形式,教師應尋找每個學生不同的心靈的形式,瞭解不同學生的個性與情感。色彩知識的傳授也應符合不同的心靈形式,不同的個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說教。談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談和學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學中亦如此,不能用訓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學生交談。

不同的語言會產生絕然不同的教學效果。語言的魅力在於愛心,色彩教學中應用愛的語言去傳達。正如別林斯基在《新年的禮物》中寫道:“充滿愛情的語言,使無可反駁的勸說好似熊熊烈火發出光和熱,而聽到這種語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會讓心情舒暢。但缺乏愛情的語言,也就會把顛撲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訓戒,因此語言對意識和情感的影響顯得軟弱無力。”

一個技術熟練的紡織工,可以辨認出幾十樣黑色的布種,一個繪畫經驗豐富的畫家,可以對色彩進行極盡的刻劃和表現。色彩教學有其獨特的教學規律,也有其不斷的探索、創新和發展。在美術教學中,只有採取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規律,抓住色彩本質,並進行大量的寫生訓練,才能較快地提高學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6

1多媒體課件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1發揮“螢幕教學”優勢

隨著現代化教學工具走向課堂,各個學校以及教師也開始嘗試接受新型的教學道具,以便在原有基礎上豐富課堂形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對於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教師仍然不能放鬆,學生這一階段的課業負擔較重,更需要教師利用美術課堂為學生培養興趣、放鬆身心,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勞逸結合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螢幕教學”實際上是對多媒體課件教學最直觀的概括,這種形式放棄了以前傳統的黑板和粉筆的模式,而是通過操作簡便、反應生動的多媒體技術來實現,不僅能夠大大的減輕教師在上課時的體力負擔,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直觀地對著名的藝術作品、多種多樣的美術表現形式產生認識,並實現最大化的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學生充分地利用有限時間的美術課堂得到最大的收穫。教師在進行現代化教學時要避免投機取巧,應該嘗試用新的教學思維與理念來駕馭多媒體課件和裝置,不要僅僅把大螢幕定義為輸出裝置,而是將它作為一個平臺來進行更多的作品展示與交流,這樣才能實現美術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初衷。

1.2注重教學拓展與資源共享

多媒體課件能夠十分高效地整合多種教學資源以保證學生在上課過程中充分地調動視覺、聽覺、肢體、情感等等,從而達到課堂學習的最大效果。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師通過對專業課件的設計與應用,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支援下為學生提供名家作品和現代設計作品鑑賞、不同畫法與表現形式的演示、優秀學生作品的點評與展示,這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讓美術課堂煥發出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將其他領域的內容引入美術課堂,以此來保證學生所接受的美術教育的完整性與可靠性。比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歷史背景介紹以及相關視訊資料,向學生完整地展示某種繪畫形式的產生背景與發展歷程。再如,教師也可以利用學校間的合作網路,與其他學校甚至國外院校的學生進行線上的學習交流與作品鑑賞,拓展學生對於美術這門藝術的認知。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學校和教師還可以嘗試將這種開放式的教學形式進行拓展,積極尋求與專業美術院校以及相關的畫家協會等機構形成合作,達成多角度、多渠道的跨界合作,從而讓本校的美術教育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1.3強調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育作為中學學生的必修科目,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部分的學生能夠通過這一階段的美術教育逐步地形成屬於自己的審美風格與品位,對美醜事物的.評判標準也逐漸成形,這將深刻地影響學生未來的形象管理和審美判斷。將多媒體裝置與課件應用於美術課堂之後,教師更應該積極地利用這一有利條件,促成對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為社會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創造價值的優秀人才。出於這樣的考慮,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課件設計與選擇時,就應該著重地為學生留出足夠的自我發揮的空間,為學生設定更多發散思維、培養創新理念的學習環節與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嘗試引進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課堂模式,給學生充分的空間進行自主創造與自我展示,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以及對作品獨到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自信、向上、敢於表達、樂於分享的良好品質與心理素質。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學校和教師進行學生教育的目標,也代表著整個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社會效益。

2結語

中學階段美術教育的重要性雖然常常被學生和家長忽視,但是教師不能夠因此妄自菲薄,特別是將多媒體教學融入其中之後,教師更應該抓住機會和優勢,積極地尋求美術課堂上的教學創新與改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並讓課堂更新穎、更具趣味性。只要學校和教師能夠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裝置以及課件提供的有利條件,把握好“螢幕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拓展活動,並在過程中為學生留出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間,那麼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將使中學的美術課堂教學深深受益。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7

中學課業不算輕,課餘時間有限,所以我儘量讓美術課內容當場完成。一節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要從課堂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對美術各方面的興趣就須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保持課堂內容的新鮮感,如;一年級的素描,連續著上該課,會使學生厭煩情緒增加,二年級的水彩畫教學也同樣如此,中學生對美術還處在簡單的認知性審美上。美術與別的學科也有差異系統的技巧學習是必要的,但要在審美與興趣上提高還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對此我曾作過以下嘗試:

一、美術的相關課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豐富知識的同時提高興趣。

如在上水彩畫課時,這課的重點是教水彩畫法。為了使學生在學之前能對該課產生興趣,第一節課我用多媒體展示並介紹了“西湖舊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學們陶醉與西湖美景的同時介紹水彩畫就特別適合表現西湖這種淡雅、雨霧朦朧的自然景象。接著提出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西湖的由來嗎?”帶著西湖神話傳說的由來,引出有關西湖的詩詞,特別介紹了蘇東坡的《飲湖上初晴後雨之一》。然後藉著蘇東坡談及一些課外知識“西湖特色菜——東坡肉和西湖醋魚的由來”讓學生在進入水彩畫的學習前,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實物寫生將提高學生興趣。

例如一年級繪畫校園一課,抓住寫生一詞給學生講解,寫生是這節課美術學習的關鍵,讓學生想知道寫生是怎麼回事,從而引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畫自己的文具。讓學生去校園寫生觀察花草植物,通過自己的觀察瞭解植物的結構,和寫生的取景構圖。最後從學生中找出幾位結構特徵較明顯的同學出來當模特,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提起來了,給模特擺好坐姿,坐好後,以真人為例講解繪畫要點,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三、欣賞與技法相結合。

國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學方向。審美能力的提高僅僅靠學生技巧的提高來實現是不可能的,只有將欣賞放在技能的前面,讓學生在美術教學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思維,分辯美與醜。在自己作業時,儘量將畫面美化,如七年級中國畫要掌握中國畫的特性畫出不錯的中國畫是很難完成的,所以課前我把這次中國畫的教學分成幾塊: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鳥。按照順序每節課在黑板上展示範畫,並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其技法的運用。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臨摹學習來學習中國畫的技法。通過以上的學習最後讓學生通過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張創作畫,學以致用。

四、教師給學生的課堂作業給予鼓勵和肯定。

美術作業是在課堂中完成的,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要下講臺對學生個別指導、指點。對學生的作業,給學生一些讚揚,對繪畫中有創造性的學生給予肯定,這對提高學生的興趣起到一定的幫助。

以上是我這段時間的教學隨筆,談及了自己的一些體會,再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探討研究,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上好每一堂美術課。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8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

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例如:我校學生在製作樓道內的裝飾作品時,學生們學習到利用毛線材料,如何製作完成具有國畫特點和抽象畫特點的作品。我還讓學生製作以童話寓言故事為內容的作品,並把寓意告訴學生,讓學生在欣賞作品的同時,並感受到作品的教育意義。這就讓學生在製作作品的同時,也受到情感教育。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

通常在上課快要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

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美術所涉獵的範圍很大,像歷史、地理、生物、音樂、語文、數學等各學科,尤其是歷史,每次我在講美術作品欣賞課時,我都要讓學生好好學歷史,讓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畫家們的繪畫特點、繪畫風格及當時時代的背景。

4.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現有材料製作美術作品,這既節省了學生的開支,也做到了變廢為寶。

 5.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影、範畫,甚至故事、遊戲、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比如:學習達芬奇的繪畫作品《最後的晚餐》時,放影像資料讓學生首先了解達芬奇的身世,即它的名字的由來和他的主要成就,讓學生了解畫家的畫風和他同時代的畫家(文藝復興三傑)。學生們學習興趣很高,而且知識掌握得也非常好,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總結的一些經驗,如有不足之處,希望老師們提出寶貴意見。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9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 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絡, 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 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影、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 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比如:學習卡通的設計,我使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卡通片《西遊記》《米老鼠和唐老鴨》的片斷,讓大家瞭解兩位畫家的畫風的不同,用筆的不同,內容針對的讀者的不同。這比光說要有效果的多。

6、合理評價,獲得學生信賴。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分析與鑑賞的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資訊——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採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10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特別是在跨入新世紀,接受新教材後感覺上課越來越難,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應該說,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做畫時,教師要做一定的範畫,還要介紹相關的作畫工具,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著準備了《歡樂頌》《二泉映月》等風格反差較大的樂曲讓學生感受並作畫,因此音樂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學生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人合作完成,同學們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學生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學生的個性,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孩子們的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學生喜歡色彩,有的學生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學生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作業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畫中閃光的東西。課程標準是新的,學生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的個性,並給予學生髮揮個性的自由。消泯學生的個性,千人一面,是創造活動之大忌。應該鼓勵學生在個性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藝術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在思維方法上,應該注意採用與創造性密切相關的發散思維、類比思維、想象思維等。另外,美術課程中還要努力設計一些具體的程式和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五: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

我們今天的教育的主要任務已不是再灌溉多少現成的知識,而必須讓學生能夠拿著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斷地找適合於他(她)的“水”,即學會學習,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也就是能在新的社會發展的情境下,能夠不斷地發現社會中的或自己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為解決這一問題去學習、尋找有用的資訊,能通過分析和思考作出判斷,再創造性地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並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和評價,不斷地進行改進或完善,直到這一問題的真正解決。

總而言之,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創立更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與學的美術實踐方式,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體現創新能力培養的各種課型的美術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在美術教學中能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11

中學美術欣賞課是中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還能讓學生正確認識美學觀。但想上好美術欣賞課,讓學生對欣賞課感興趣,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一直是我們美術老師研究的內容。我在平常的教學中也嘗試了很多教學方法,比如小組討論、課前學生收集資料、用文字形式談談作品感受等。雖然課堂效果比較好,但讓學生真正的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只有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慢慢的進行摸索。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特別是在跨入新世紀,接受新教材後感覺上課越來越難,對美術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功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能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四,形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應該說,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春天的暢想》這一創作課裡,教具是教師的範畫,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準備了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春天的美景及各種形式的作品讓同學們欣賞、學習並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一些作品的特點,為學生進行創作繪畫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思考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裡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型別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學生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人合作完成,同學們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學生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學生的個性,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思考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孩子們的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學生喜歡色彩,有的學生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學生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作業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學生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任重而道遠。

中學美術教學反思12

多年來從事國中的美術教學工作,我發現國中生對於美術課的興趣有這樣的規律,七年級學生帶著對國中生活與美術課的好奇,興趣較高,參加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也較多,學生的作品種類也很多,有兒童畫、國畫、布貼畫、剪紙等,到了八年級後,開始有學生不準備材料,不帶書本,教師組織課堂頗費心思,到了九年級,有些學校則取消美術課,但在學生看來,它無異於是一節自由課,沒有了任何的主動性、意願性,這一問題說到家,還是我們的美術教育及素質教育中有很多的問題。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列寧說:“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絡,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