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頂碗少年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

做一件事努力盡心做了,可最後失敗了,心情怎樣?接著再做,還是失敗了,心情會怎樣?仍不放棄再做,終於成功了,心情怎樣?

在談話間徐徐匯入課文學習,《頂碗少年》一課會讓我們明白許多,請同學們把自己當作頂碗少年來學習課文。

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得怎樣呢?讀文體驗交流,可失敗了,你心情怎樣啊?體驗情感。第二次又表演,你這時會怎麼想?怎麼表演的呢?讀文體驗,可最後還是失敗了,你的心情怎樣?心裡會說什麼呢?你的一位師傅來了,對你說了什麼呢?你心裡又會說什麼呢?在學文中不斷拓展體驗。於是又有了第三次表演,這一次在臺上表演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放開來,不懼怕失敗地進行表演。最後終於成功了,你的心情怎樣?

感悟小事,獲得啟示,你又有什麼啟示呢?交流展示,難怪作者文末說有些微微的.激動,激動在哪呢?繼續深入交流。把這些啟示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寫一句面對失敗鼓舞自己的話,時時提醒自己。

讓學生體驗閱讀學習,是一種心靈的滋長,是一種生命的呵護。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2

《頂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歷經兩次失敗,最終在他人的鼓勵以及自身的堅定意志下獲得成功。結合本單元的主題“感悟生活,獲得人生啟示”,本課要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

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表演的“驚心動魄扣人心絃、令人難忘……”展開。我一上課在學生充分了解學習本課要解決哪些問題之後,首先丟擲一個問題“這是一次______的雜技表演”讓學生默讀思考,抓住了文章的主線,以此來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整節課我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而自由讀文,解決問題。學生彙報時,由詞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圍繞“這是一場______的雜技表演”這一中心進行。這樣設計,既找準了切入點,又適當地進行了變序教學,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學習語文,除了感悟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外,課文提供給我們的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很好的習作的範本和訓練材料,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做到了學習文字的拓展和遷移。文章中的省略號是學習本文一個很好的`訓練點,我在學完課之後,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以“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那位矮小結實的老者,想起……”為開頭展開想象,進行小練筆,這樣既是對文章留白處的補充,又是學生再次對課文的深層領悟。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3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一、品讀中,悟課文

在彙報時,各小組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心靈與文字撞擊,在撞擊中觸動,真正讀出了自己的心裡感受。從而使學生在讀中具體地感受到頂碗少年的精神。例如學生在分析:在輕鬆幽雅的樂曲聲裡,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柔軟而又自然地舒展著肢體,做出各種各樣令人驚羨的動作,忽而臥倒,忽而躍起……碗在他的頭頂上搖搖晃晃,卻總是不掉下來。學生只知道這句話是對頂碗少年表演的具體描寫,但缺乏想象,體會不到當時的驚險。總之,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以情促讀,以情導讀。運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在朗讀中感悟人物的內心感受,讓真、善、美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抓主脈,貫全文。

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在文中反覆出現4次,每次出現的作用都不同,但如果在講課文時生硬地提出每次出現的作用是什麼,學生肯定不能理解,答不出來。我在修改導學案時反覆考慮,如何在分析理解課文時邊理解,邊滲透,從而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例如:當頂碗少年準備第3次表演時,我提問:面對著第三次出現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這一疊碗不僅僅告訴了我們它的色彩,數量,還意味著什麼?學生順勢回答了多種答案,一道無情的考題,就這樣難點被擊破。通過對這一內容的`研究,使我知道了只有老師多讀、多思、多悟,學生才能更進一步的感受字裡行間的真正內涵,領悟全篇文章的主旨。

本課教學基本上按預先設計完成,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後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後面的理解會更輕鬆,更到位。其次是課文結束的省略號的處理,我只是把學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進行想象,而沒有讓學生更深地領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後的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微微激動”上展開想象,這樣或許會更好。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4

《頂碗少年》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雖然有些不知所措,但最終還是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內心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教此文時,我首先把開頭和結尾兩個自然段撇開,通過閱讀弄清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話複述故事,然後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捨、勇敢頑強的精神,最後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時應有的信心和勇氣,能結合實際談自己的體會和感悟。

文章難點在於引導學生體會頂碗少年鍥而不捨、勇敢頑強的精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觀眾的反應和少年的反應來讓學生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在觀眾的巨大壓力下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設計了兩條線來幫助學生理解:因為觀眾的反應只是為了能更好地襯托少年,所以,我以三次表演時少年的反應為主線,以觀眾的反應為副線。文中分三次對他的表演進行了描寫,尤其是第一次演出時,對他的精彩表演進行了細緻的描寫,從他完成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不難體會到表演雜技時的`艱難困苦,沒有堅強的意志,沒有鍥而不捨、勇敢頑強的精神,是絕對做不到的。為了幫助學生走進文字,我讓學生結合平常所看到的雜技表演節目想象少年表演時的情景,體會頂碗少年表演雜技時的不易。兩次表演之後以及第三次表演之前都寫了少年和觀眾的反應,考慮到人物心理通常由動作、神態表現出來,於是,在體會少年三次表演時的心理變化時,我引導學生抓住表神態和動作的詞語去想象少年在臺上以及觀眾在臺下的情景,特別是第二次失敗以後,面對觀眾的叫囂,我讓學生們想象: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面對這種情況呢?因為給學生創設了情境,所以學生很能體會少年當時的心情,有的說愧對觀眾,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有的說真想一走了之,有的說還是鼓起勇氣再來一次……不過,不管少年有什麼想法,他都挺過來了。在這個過程當中,一個老人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當文章閱讀到那裡時,我讓學生猜測那個老人的身份,想象那個老人對少年說了一句什麼話。學生們的猜測、想象合情合理,我為學生的聰敏而欣喜不已。他們抓住“從後臺走到燈光下”猜測那可能是他的師傅,從他的表情、動作推斷他一定是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因此,當音樂第三次奏響,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不再像前次那樣“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而是“輕輕”抖了一下腦袋,一個“急忙”一個“輕輕”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個詞語把少年不同的心理表現得細緻入微,在閱讀時我也引導學生進行了細細的品味。

當頂碗少年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形象一步步豐滿,最後,再讓學生讀首尾兩個自然段,體會頂碗少年給作者的啟示,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自己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表現以及日後應持有的態度,也讓學生集會到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完此文,回頭想想,覺得在教學時可能因為太側重於讓學生去想象,結果減少了對文字的朗讀感悟。以後,我還要不斷地學習,經常觀看名師教學錄相,提升自己。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5

《頂碗少年》是一篇離學生生活比較接近的文章,對於孩子們來說比較有教育意義。這篇文章,我是下了功夫讓孩子們進行學習的,回憶課堂有以下幾個成功的地方:

1、尋找異樣的聲音

我讓孩子們對文中的雜技表演進行評價,是否成功!在大多數孩子都認為成功之後,我試圖尋求異樣的答案。果真,班級裡有了不同的`聲音。這樣的閱讀才會引發孩子們真正的思考。

2、在辯論中學習

找到成功與失敗兩種不同的看法之後,我讓孩子們自由地進行了辯論,並在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這樣,孩子們的積極性被提高了。同樣,在尋求依據的過程中理解的課文內涵。

總之,學生對於課文理解的比較到位,但是整節課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1、學生缺少自己的思考。部分孩子沒有主見或者說懶於思考,不敢提出不一樣的想法,致使課堂上很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語言匱乏。孩子們能夠理解文字的含義,但在表達時語言卻過於蒼白,沒有說服力。

改進措施:

1、大力表揚敢於質疑的孩子,讓孩子們能夠有意識地提出不一樣的問題,拓展思維。

2、體會文字在把握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應該佈局全文,不能把眼光放在一小段內容上。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6

我每次講課的時候,其實備課也挺充分的,但是,上了“戰場”不知道怎樣靈活運用手裡的那杆“槍”。

這不,這節課上又出現了問題,下面總結如下:

不足之處:

1.板書沒有做到“精”。其實咱們都知道,好的'板書,能體現課文的重點內容。讓“學者”看了一目瞭然。可是我呢?板書總是很亂,沒有主次之分。所以,以後在備課當中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2.朗讀訓練力度始終達不到很好的效果。

也許我的出發點有問題。我總覺得,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並解決有些問題便可以。因為高年段了,沒有必要變花樣地去讀課文,應該讓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所以,我的朗讀訓練每節課體現的不明顯。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又怎麼去看待呢?難道以自己的方式讀文不好嗎?非得,每節課都要花很大的時間去訓練朗讀?哎!我在迷茫之中,教學反思《《頂碗少年》教學反思》。也許我又在走歪路!呵呵!!

改進措施:

每次講課,我的重複性語言過多。對於學生談到位的體會,我總是害怕有其他學生不能理解,所以總是要再說一遍,現在覺得一是沒有必要,二是很浪費時間,教師的語言一定要做到精確,過於隨意的語言儘量不要說,對於學生已經說到位的體會可以讓其他學生再說說,所以,我真的要學一學精講。

總之,我在慢慢摸索,慢慢總結,慢慢反思,渴望自己早日開闢好那番“天地”。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7

《頂碗少年》一課的教學難點: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在解決教學難點時,從三個層面上來突破,將較難的問題分解成幾個“跳一跳,夠得著”的問題,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有些問題提出後,學生就能解答,解答不了的,相機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上課過程中除了精心設計問題外,還要多給一些時間學生讀書,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在朗讀中培養情感,在即席發言中鍛鍊口才。

有好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課堂才會生動精彩。下面再現課堂上同學們的表現 。

認識少年

1.默讀,並批畫,找出頂碗少年三次頂碗的動作,少年的心裡活動變化,加以體會。

少年的心裡活動描寫:

(1)臺上,卻並沒有慌亂。頂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2)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2.學生精彩發言

生:從“微笑”“不失風度”可以看出他對錶演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生:“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不知所措”這些描寫將少年此時的沮喪、尷尬刻畫得入木三分,躍然紙上。

生:“鎮靜”表現出少年經受起了失敗的考驗,又重新開始第三次表演。

昇華文字

1.這時一位老者上臺向少年說了些什麼,使少年重新鎮定下來,老者可能對他說了些什麼呢?頂碗少年聽了之後又是怎麼想的?然後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出示ppt: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要喊了一下,嘴裡低聲說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於是他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2.學生寫話摘錄: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喊了一下,嘴裡低聲說:“不要灰心喪氣,你以很努力了對吧!加油!在最後關頭時不要太慌張,腦袋不要抖的太厲害。這樣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頂碗的少年想,沒錯,我前面表演時頭擺動幅度太大,這次只要輕抖一下就好了。我一定會成功的,加油吧。於是他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 。(湯悅)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喊了一下,嘴裡低聲說:“孩子,在最後關頭時,只要輕輕抖一下腦袋,就可以接住碗!千萬別緊張,我相信你!你一定會成功的。”頂碗的少年想,對呀我怎麼沒想到呀!我一定要再試一次,不能辜負大家對我的期望。(謝佳穎)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喊了一下,嘴裡低聲說:“你要記住,在那一個大幅度轉身的時刻,不要緊張,像平常練習一樣,輕輕把腦袋抖動一下,保持平衡那樣就會成功的',去吧,孩子,我相信你,加油!”頂碗少年想,是啊,我應該像平常一樣,不要緊張,我也要找回我的信心,再來一次,相信我這次一定會成功的。(惠歡歡)

啟迪人生

1. 出示ppt:是的,人的一生是搏鬥的一生。只有敢於搏鬥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裡,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天——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2.這是課文刪掉的最後一段。讀完之後,我們從中得到什麼啟發?請仿寫一段話。

3.學生寫話摘錄:

是啊,人的一生是一條坎坎坷坷的路,只有一直勇敢前進的人,才可能走出困境,走向光明大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裡,再搏一下,也許能迎來光明;在冰冷的河水裡,抱住那跟浮木,再搏一下,也許就能堅持到被人救上岸;在無知的逆境中、在迷惘的逆境中,再搏一下,一定就能看到順境。這就是鍥而不捨的力量——這就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陳彬)

的確,人生就是坎坷大道,誰也無法預知未來,誰也無法改變過去,難免會有一些挫折,這些挫折也許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偶爾的失誤並不會造成多大的後果,在冰天雪地中搏擊一下,也許能鑿出一個太陽;在乾渴的沙漠中搏擊一下,也許能遇見綠洲;在黑暗森林中搏擊一下,也許能尋出一條光明大道。但無論怎麼樣,什麼困難都不能把我們打倒,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楊楓)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出來的。惟有向自己理想去奮鬥,才能走出自己成功的人生道路。在荒野裡去奮鬥,定能找到生存之路。在惡劣的天氣裡去奮鬥,就望見火紅的太陽。不經歷暴風雨怎能見得美麗的彩虹呢?(張翰晨)

是呀,生活對我們來說,不是一架水晶梯,上面有釘子,有裂紋,但是我們不要退縮,要勇敢,要堅強,要拼搏,放手一搏吧,那樣也許就能找到溫暖——這就是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湯悅)

古人講:“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也不必賢於弟子”, “教學相長”中有諸多精彩。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8

一、讀“連線語”,明確學習任務

今天我們學習第4課《頂碗少年》,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巨集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認真看看課文前面的“連線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

(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扮演?二是說說自身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

二、默讀考慮,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扮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扮演:

⑴看看課文哪些自然段是寫少年扮演的過程的?(3~7自然段)

⑵自由朗讀3~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批註,想一想:為什麼說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扮演?也可以小組討論。

⑶全班交流:

從少年兩次扮演都失敗了可以感受到扮演難度很大,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體會。

⑷有感情地朗讀:

從少年兩次扮演的失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確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扮演!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體現老者的寬容和關愛的雜技扮演。這可以從老者的神態和動作,從少年前後表示的變化兩個角度感受到:

⑴“一位矮小結實的青絲老者從後臺走到燈光下……嘴裡低聲說了一句什麼。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從老者的神態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老者對少年的鼓勵和關愛。

⑵少年在第一次失敗後“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可是第二次失敗後“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手足無措了”。可見他第二次失敗後已經非常緊張,但當老者撫慰他之後,他鎮定下來了,第三次扮演獲得了勝利,可見老者對他的關愛和鼓勵多麼重要。

⑶引導想象:老者可能對頂碗少年低聲說了什麼?體會到雖然我們不知道老者到底說了什麼,但我們可以肯定,正是有了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後的勝利!

⑷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描寫老者的片段。

3、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略)

4、作者看到的是一場讓自身難以忘懷的雜技扮演。(略)

三、感悟寫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

1、引導寫話:

請同學們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2、寫話交流,體會“失敗乃勝利之母”“勝利來自拼搏”“寬容和關愛能夠協助他人走向勝利”等人生哲理。

3、小結:

樸實的話語,表達了作者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的感受。看來這也是一場讓我們獲得人生啟示的雜技扮演!

四、摘錄詞語

1、詞語積累:

課文中有很多值得積累的詞語。請同學們把你覺得值得積累的詞語謄寫下來。

2、詞語優秀:

優秀一個詞語和大家分享。

3、結束語:

相信同學們會把這些詞語記在腦海裡,運用在我們的習作中。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9

五六年級分別學過趙麗巨集的《與象共舞》《山雨》,今天再次學習他的另一篇敘事散文《頂碗少年》,“我的散文,沒有什麼驚人之談,也沒有什麼動人的情節,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讚美。”這是作者本人的謙虛之詞,課文生動地描寫了頂碗少年的三次表演過程,從普通人中揭示出不普通的內涵,作者細膩的觀察描寫,使這個敢於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躍然紙上,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在寫法上,在情感體會上值得品讀借鑑。

結合略讀課文的安排,一節課時間,我主要從幾個環節更多的是放手讓學生去感受文章。

1.提取重點結合板書感悟道理。

在導課後,我讓學生快速默讀,在文中找到作者對這場表演感受的句子,“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理解“驚心動魄”,設計問題“為什麼說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學生回到全文,瞭解這場雜技表演了三次,第三次採取了成功,把這三次表演的結果和再次努力進行板書,而後,看著板書梳理課文“寫什麼”;再來,看著這個板書,你會想到什麼名言?“失敗乃成功之母!”學生脫口而出。感悟道理直觀、直接。

2.聚焦板塊結合朗讀體會寫法。

作者是如何寫這三次表演的呢?讓學生繼續讀文,每一次描寫作者都聚焦了“少年、碗、觀眾”來寫,各有側重,通過指名讀、齊讀、比較讀,引導學生髮現,在內容上,每一次描寫都一樣,第一次,少年表演難度大,技藝高超,雖然失敗但仍不失信心和勇氣,第二次少年再次失敗沮喪、尷尬的樣子躍然紙上;第三次少年經歷兩次失敗,沒有被嚇倒,承受壓力,不怕困難,敢於拼搏,取得成功;通過比較朗讀,學生也發現了寫法的祕妙,那就是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點面結合運用得特別好,還有詳略得當的處理方式特別妙;當然還有具體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作者感受的畫龍點晴。體會寫法,感悟作者是“怎麼寫”的,積累課內方法,運用課外遷移。

3.回扣全文結合續寫深化領悟

自主學習與發現,課的結尾進行迴歸整體,首尾照應的寫法,文章的`結構清晰,這還是一場怎樣的演出?讓學生繼續補充,目的是引出文章蘊含的道理除了有“失敗乃成功之母”,還有“成功需要自身不斷努力,要有面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還離不開他人的鼓勵。”最後就是讓學生續寫,寫寫你從省略號中讀懂了什麼,突破難點。學生練筆,我引導可以從談少年和自己兩個角度來寫,再出示趙麗巨集的原文與學生的參照,動筆修改,提升認識,不僅從思想上,還從表達上。

有收穫也有遺憾,課總是遺憾的藝術,開學一週多來,總體覺得學生是認真的,但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不夠,參與面不廣,自己耐心也不夠,不能過於強勢,過於著急,要相信學生,學會等待。是為記!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0

《頂碗少年》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文章為我們介紹了文章描寫的一場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演雜技的頂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敗了,但他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一切重新開始;第二次,碗又掉下來了,少年又鎮定下來,手捧著新碗,深深向觀眾鞠了一躬;第三次,終於把碗穩住了,全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多少年後,作者每每想起,總會產生一陣微微的激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解讀教材時發現文字有很多的點可以切入,如頂碗少年的表現,觀眾的反應,一摞金邊紅花白瓷碗的幾次出現。一節課的教學不可能照顧這麼全面,權衡之下,只能忍痛割捨,抓住少年的表現來設計教學,達到教學目標。

教學中我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然後讓學生品讀課文,找到相應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現來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同時穿插觀眾的.反應,老者的描寫,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適時進行習作的指導。

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通過分析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領悟做人的道理。

本堂課我的整體思路是清晰的,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引導孩子學習少年三次表演的過程中,由於太過於著急和擔心,沒有很好地放開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把整個表演過程分解地七零八落,失去了整理感,十分瑣碎,其次,在教學少年兩次失敗的時候語句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寫作上的技法沒有點明,以致後面的相關教學有點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學生後面的理解會更輕鬆,更到位。再次是對於課文中出現的省略號的處理,我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省略號,而是直接點出省略號,過分地引導孩子去學習,一直牽著孩子在前進,在處理時也沒有很好得利用省略號的作用,去引導孩子發揮想象。

一堂課,一次鍛鍊,從鍛鍊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使得駕馭課堂的能力逐步提高,能更加從容地站立在課堂之上,我想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1

趙麗巨集創作了很多敘事散文,其中不少是寫人的。眾所周知,散文寫人,不要求精雕細刻,只寫“人的輪廓”;不要求描繪完整的人物形象,只抓住某些富有特徵的片段或細節,寫出獨特、鮮明的.個性或心境。趙麗巨集較好地發揮了散文寫人的特點和優勢,繪出許多真實而生動的人物形象。概括一下,趙麗巨集主要描寫了三方面的人物:一是中國當代文藝家,如,作家、詩人、畫家、舞蹈家、小提琴家、女書法家;二是普通人物,像“鄉下人”、知識青年、“掃地阿婆”、門衛老師傅、守燈老人、頂碗少年、山鄉郵遞員;三是外國人,如,墨西哥老作家、鬥牛士、獸師、美國詩人、唐人街華人、烏克蘭的詩神、基輔街上的歌者。相比較,三類形象中,普通人物刻畫得較為生動感人。趙麗巨集曾直率地承認:“我的散文,沒有什麼驚人之談,也沒有什麼動人的情節,有的只是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一點感受,對身邊一些普通人的認識和讚美。”《頂碗少年》表現手法不同,它描寫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一位英俊少年在頂碗表演中,連續兩次失誤,可是他沉著、拼搏,第三次終於獲得成功,博得了觀眾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是個敢於拼搏、獻身技藝的強者形象,給人以深刻的啟示。還如《青鳥》裡那位熱愛本職工作、無私奉獻的“老張頭”以及《厚朴》中的“不為人注目等等。作家都能從這些普通人中揭示出他們不普通的內涵,在平凡中閃爍著不平凡的光芒。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2

昨天上了《頂碗少年》這一節課,效果感覺還可以。一個是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比較透徹,另一個是提的幾個問題以及練筆安排都基本達到了目的。下面簡單地說說這節課的反思。

第一,文章的作者是趙麗巨集,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他的《山雨》和《與象共舞》,所以匯入這裡也有讓學生複習了舊知,回憶之前這兩篇文章寫了什麼,對他的文章有什麼印象。我覺得《山雨》的文風是清新空靈的,《與象共舞》則寫出了象與人相處的和諧。而《頂碗少年》跟之前的寫作物件不同,這裡是在寫人,但三篇文章都有共同之處:內容力求真善美,表現手法生動多樣,文章處處字斟句酌。也正如網上對他的評價:“讀趙麗巨集散文,無論是《壺碎了,詩還在》裡,和文壇前輩、同輩友人,或深或淺、或長或短交往的追懷;還是《靈魂的故鄉》中,對藝術的沉浸、尋覓、賞讀;還是《記憶中的光和霧》裡,那些美妙的閃爍、漾動、翔遊……一個強烈印象是“真”。真誠,真實,真切。”也正如此,作者想透過手中的筆,追求將世事沉浮、世間永珍中一份永恆的“真”,傾諸文字。而這份“真”,往往是與世俗之風保持距離。所以趙麗巨集這樣說道:“當媚俗的聲音鋪天蓋地時,你的低吟淺唱也許遭人側目,你儘可以放棄自己,可以放大或者改變了嗓門,用陌生卻符合時尚的聲音喊叫,這也是一種自由。也許有人為你叫好,而你卻將在叫好聲中毀滅了自己。失去真誠,是何等的可悲!”讀他的文章,彷彿總能在熱鬧處找到寧靜,繁華處找到聖潔之地。

第二,文章描寫了頂碗少年三次表演驚心動魄的過程,主要通過正面描寫頂碗少年的動作與神態,來表現他表演的技藝高潮與難度大,側面描寫碗、觀眾等來表現表演口人心絃。三次表演情景很類似,特別是緊要關頭:

第一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那一大摞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這意想不到的失誤,

第二次:……碗,又在他頭頂厲害地搖晃起來。……那一摞碗卻彷彿故意搗蛋,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晃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

第三次:當那疊碗又劇烈地晃動起來時,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於把碗穩住了。

我們可以看到,三次描寫同中有異。一是描寫碗的晃動,分別是“搖晃得厲害”“故意搗蛋,……跳起搖擺舞”“劇烈地晃動”,一次比一次難,一次比一次扣人心絃。二是描寫少年的表演,第一次碗掉下來是“突然”的,“意想不到”的;第二次是“急忙擺動”,可見少年在這時是做出了補救,但卻控制不了。第三次,描寫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說明他這次是吸取了教訓,穩操勝券。描寫的變化,暗示著情節的變化,這就是文字細微之處的祕妙。可見,描寫一個相同的事物或情景出現三次或多次時,需要引導孩子在相同處寫出不同,寫出變化。

第三,想象補白要符合語境,做到聯絡上下文,儘量還原文字,莫矯情,過猶不及。這節課練筆、想象補白的地方很多,比如說三次表演的成敗,頂碗少年分別會怎麼想,老者會向少年說什麼,結尾的省略號含義是什麼,等等,都可以根據情況去安排。但這節課有兩個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

練筆(1):

一位矮小結實的白髮老人從後臺走到燈光下,他的手裡,依然是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著,並無責怪的神色。他把

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後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了搖,嘴裡低聲說了一句:“ ”。

請了兩三位學生,多數的人是這些寫:不用怕,失敗乃成功之母,不要輕易放棄,不要畏懼困難……大多寫得都是在講道理,說教味十足。我意識到學生還是未能聯絡上下文,從語境中出發去思考如何補白。接著我引導他們為什麼老者要“撫摩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了搖,”其實就是因為前文說到的,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撫摩”是鼓勵,“搖了搖”是搖醒他,莫發呆、莫失掉信心。於是後來有孩子這樣補充道:“孩子,不要怕,你平時訓練不是做得很好嗎?放輕鬆,再來一次。”多人性化的話語,誰聽了能不重拾信心呢?也許,補白就是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境,展開想象。這樣寫出來的話,看似平淡,但更促進孩子寫作意識的提高。

練筆(2):

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

(按照導讀提的問題:“……說說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請你聯絡實際,把你的感受寫一寫。)

學生寫完交流,大多能圍繞“面對挫折,要勇於拼搏,不要輕易放棄!”這樣的主題來聯絡實際談感受。正當我覺得我已經完成了教學任務時,無意間看到了《頂碗少年》的原文,結尾是這樣寫的:

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這位頂碗少年,當時和我年齡相仿。我想,他現在早已是一位成熟的雜技藝術家了。我相信他不會在艱難曲折的人生和藝術之路上退卻。我確信,他是一個強者。

在這裡,作者並沒有全部是在講道理,而是多了一份對回憶的梳理,多了一份對“頂碗少年”的祝福。如果自己看了原文,問題我會設計成:以後,“頂碗少年”將成為一個怎麼樣的人?為什麼?對你有什麼啟發,請你聯絡實際談談。我想,這樣的設計更符合編者的意圖。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去年上《最後一頭戰象》一課,按照我的統計,《最後一頭戰象》原文與課文相比較,共刪減文字約2464個字,302個標點符號。其中,刪去的文字寫到了這些事情:嘎羧為什麼要繞著寨子走三圈?我與波農丁為什麼要跟著嘎羧?嘎唆駐立江灘,我想到了什麼?……這些問題都可以在原著中找到答案。因此,師生在課前或課後,讀原著以及作者的其它作品,不但有利於更好地理解課文,還可以為完成為完成小練筆、口語交際及習作提供很好地幫助。因此我建議教參能保留原文,或者把一些刪節掉的原文提供給老師們參考,讓我們更好地瞭解作者與編者的意圖,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3

《頂碗少年》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對頂碗少年的動作、神態的描寫,瞭解少年是怎樣從失敗到獲得成功的。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觀看錄影: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雜技表演嗎?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雜技表演,想看嗎?這是少兒電視臺龍年春晚的一個頂碗雜技。參加演出的可都是和你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們。

師:談談你的感受。

師:是的,雜技是一項很複雜的表演,有時一個節目經過幾年的訓練,可以說是臺上3分鐘,臺下十年功。但是你想過沒有,當一個雜技演員在表演時兩次出現了失誤,他還有信心表演下去嗎?今天

我們就來讀讀頂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許你會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來。(板書: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本文一共寫了少年幾次頂碗表演?失敗了幾次?

三、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1、作者是怎麼評價這場表演的?用書裡的一句話回答。

生: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2、頂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嗎?他表演成功了嗎?

由精彩 成功?不精彩,不成功?讓學生展開爭論。從課文中尋找相關句子證實自己的觀點 。

3、是什麼力量使得少年最終取得了成功呢?

(引導學生體會對老者神態,動作的具體描寫。)

4。白髮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麼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麼?

5、 反覆讀,反覆品味“在以後的歲月裡,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從文中的省略號你讀出了什麼?

四、聯絡生活課外延伸

師:你的生活、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你是怎麼做的?學了本文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生:各抒己見。

總結:師: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但是,只有敢於拼搏的人,才是勝利者。在山窮水盡和絕境裡,

如果我們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再搏一下,可能會迎來溫暖的春風;在無邊無際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會到達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頂的山腳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會登上世界最高峰??課文學完了,但是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課後反思:

《頂碗少年》這篇課文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感悟到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由於文章較長,我從“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少年失敗了幾次,成功了幾次?”入手,讓學生對人物有初步的感受,同時層層推進讓學生抓作者對這次表演的評價“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然後追問學生:“你認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嗎?是成功的嗎?”引發了學生的積極辯論,有同學認為:他不成功,因為他在第二次失敗時退縮了,倘若沒有老者的鼓勵以及寬容,他就沒辦法完成表演了。倘若日後也遇到類似情況,可是卻沒有那麼幸運再遇到像老者那樣寬容的人,那麼他將會再次退縮。而有的同學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經歷兩次失敗的少年始終沒有放棄,是堅持不懈以及堅強的意志力讓他完成了表演。倘若沒有面對挫折的堅毅,即使別人再怎麼鼓勵同樣也是失敗的,而少年的表演的成功正好說明了他自身就有追求成功的勇氣。這個激烈的辯論達到了我的目標。

在學生的爭論中,從他們的彙報中我引導學生從“表演者表現”以及“觀眾反應”這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品味表演的不同非凡。以此又順勢溫習了“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手法。學生在彙報中能夠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來體會少年此時的心理活動。少年能夠成

功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那位老者的鼓勵,因此,我圍繞這個“題眼”,發展創造性思維。白髮老者會對少年說些什麼呢? 少年心理想些什麼?學生的回答讓我感到驚喜,這也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這一問題的提出,學生踴躍舉手發表自己的見解,感悟不僅僅侷限在失敗是成功之母,還有的學生說出了“無數次的失敗+無數次的堅持=成功”這樣經典感悟。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課堂上一次激烈的討論,有時候會給學生一個感悟的契機,而這往往來自於一個一閃念的想法,這些就是課堂具體環境下生成的課堂資源,這無法預測,卻是根據學生的反應以及對教學思路適時調整而得的,本節課又一次得到了錘鍊。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4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頂碗少年》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寫的是作者在二十多年前觀看雜技表演時,曾經見過一個英俊少年在表演頂碗時,兩次失敗都沒有氣餒,最後獲得成功的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和挫折,都不要退卻,有時候成功就在於再堅持一下的道理。針對本課的教學,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準備這篇文章的備課時,我以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學會自學為出發點,並讓學生掌握為一定的寫作方法,領悟文章所表達的人生哲理為目標。從上課的情況和老師們的反饋情況來看,我認為本堂課以下幾點值得肯定。

一、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1.重視字詞的掌握,本課雖然是略讀課文,但是由於本課篇幅比較長,難記難認的生字也比較多,因此,在初讀課文時,我依然給學生留足了時間,讓學生能夠用心把課文讀完整,而不是應付,課文讀完以後,我還是留足了時間檢查學生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比如有兩個字學生依然讀錯,“愧疚”“迷惘”學生還把聲調讀錯,我有耐心讓其他學生給他們糾正,並且給他們重新讀正確的機會,這也為下面學生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更給學生一個深刻的印象,即使是略讀課文,也要重視字詞的認識、理解,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課文,那講讀課文就更不用說了,更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根本。

1.我還特別注意加強學生對作者的瞭解,我讓學生先交流預習中瞭解的作者的情況,這既是對學生預習方法的鼓勵,同時也是鼓勵學生要學會學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重略讀方法的指導既然是略讀課文,教師在教學時更重要的就是要教會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這幾方面給學生一定的引導。

引導學生要抓住課前的“連線語”看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閱讀要求,我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課前的“連線語”,看給我們提出了怎樣的閱讀要求,學生很認真地讀要求,然後總結出閱讀要求有兩條,

(1)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2)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麼?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我又通過一個表格的形式,給學生提出了具體一點的要求,比如,少年每次表演後的表現(要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看反映了少年怎樣的心情;還有觀眾的反應,描寫觀眾反應有什麼樣的作用?學生在默讀課文思考時,就會有一定的扶手,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2.學生自學時注重方法的點撥。在學生自學的時候,教師一定及時巡視,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比如,有些問題是個別性的,我就給學生一對一相應的指導,而有些問題是共性的,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地、有效地、快速地進行全班指導,讓學生及時糾正自己存在的問題,比如,在課上學生自學時,我發現有不少同學只是畫出了線,但是沒有做上標記,但是由於牽扯的問題比較多,一會兒交流的時候肯定會糊塗,我引導學生找到一定的問題一定用簡短的詞句做上標記,學生很快糾正了問題,提高了效率。還有個別同學只是為了找問題而找問題,讀到感受深的地方沒有隨時記上標記,我引導學生,好筆尖不如爛筆頭,要把你的思考、發現隨時寫出來,這是你思考的結晶。這樣,我運用這種輕鬆、不留痕跡、自然的方法,給學生輕鬆有效的點撥,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率。

三、注重體會寫法好的課文就是一個好的例子,本課寫少年頂碗的三次表演,每次都不一樣,尤其是少年兩次頂碗失敗後的表現更不一樣,所表達的心情也不一樣,那麼作者是如何把少年的兩次失敗後的心理活動的通過抓住少年的動作、神態來表現出來的呢?這也恰恰是本文學習的難點,體會作者通過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在學習這一寫法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表示少年動作、神態的詞語,並說說從中得到的體會,我讓學生儘量發言,讓大家的思維產生碰撞,互相能夠啟發,當學生體會不夠到位時,我再適時點撥,讓學生切實能體會到作者這樣寫的好處,進而我引導學生,今後,我們在寫文章,要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時,也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既讓人感到真實,又能更好地表達人物的性格、品德特點。通過本課的教學,以及聽了各位老師的評課之後,我認識到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需要改進之處,比如,在前面生詞的教學環節中,對於高年級尤其是六年級下的學生來說,他們應該更好地進行課前預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本次教學中暴露的問題,我決定採取課前發預習紙的方式,把本課重要的詞語讓學生課前預習好,這樣也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分化了課上的任務,從而達到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於語文閱讀方法的自動學習,讓學生針對前面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遷移到略讀課文的學習中。

頂碗少年教學反思15

我教學《頂碗少年》一課時,我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閱讀頂碗少年兩次失敗後的表現來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棄的精神。為了引導學生突破這一重點,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少年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的?然後讓學生品讀課文,找到相應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現來感悟少年在連續兩次失敗後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學生感悟理解的同時穿插觀眾的反應,老者的描寫,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適時進行習作的指導。通過閱讀課文,弄清故事的梗概,瞭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抓住重點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內容,弄清頂碗少年是怎樣面對失敗,堅持一次次表演,最後獲得成功的。通過分析領悟作者看錶演時受到的啟示;感悟“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養學生面對挫折應有的信心和勇氣,領悟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