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

剛拿到《小兔逃跑》這一故事時,首先被這個故事的趣味性所吸引,笑過之後才發現其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在備課和準備教具時才發現,《小兔逃跑》這個故事並沒有配套圖片,也沒有相關的活動材料,之後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小兔逃跑的課件,思考到一些裝置的問題,我就選取了幾張圖片作為上課時的教具,以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故事資料。在活動的中間環節中我加入了“如果老師逃跑了,你們怎樣辦”這一問題,進一步引導幼兒學說“要是老師變成……我就變成……”的句式。這不僅僅有利於幼兒對句式的掌握,也使幼兒體會師幼之情,在開學之初也有必要讓幼兒瞭解師幼之情。在最後環節,建構式課程上是以遊戲為結尾的,但我思考到,這學期才剛開始,經過一個暑假很多幼兒很難靜下來,再加上對與幼兒來說我是一位新老師,他們一下子還不會認同我,使我在管理上有點困難,因此我把遊戲活動該成了美術活動,讓他們學會靜坐,要求幼兒將自己討論後的結果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整個活動從孩子們的表現來看,有兩個地方還是令我比較滿意的'。一是孩子們對畫面的觀察比較仔細,從高山上的大石頭到花園裡的小花,孩子們很快就發現了小兔子變成了什麼,也能嘗試著用故事中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和理解。二是幼兒從故事中的一些語句中體會到濃濃親情,如“因為你永遠是媽媽的寶貝”、“把你吹回家”……

隨著故事的展開,孩子們在觀察、講述中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有的始終專注、用心參與,也有在講述時開小差的,課後想來,或許我的設計還需要調整,不能引起每個幼兒的興趣;其次,在情緒情感上沒能很好的喚醒孩子,雖然在上的過程中我有提到母子、父子之間的親情,但並沒有很著重的講述,願意是期望孩子在我的啟發下自己感受親情,但此刻大多獨生子女,他們並沒有真正去體會過父母對於自己的愛。所以幼兒在情感的把握上不夠,同時對於這一點跟自己在講述時的處理有關,在講述時不能把語調和動作神態很好的結合是導致這一原因的問題之一。

從總體上來說,對於這節課的目標基本上到達了,幼兒對於“要是……就……”的句式也已初步掌握,缺點是肯定得存在的,還需要自己更加努力,但這節課也使我發現幼兒的仿編潛力滿強的,讓我對幼兒的瞭解也更深一步。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2

該歌曲是一首傳統的三拍子的歌曲,穩定的、冗長的節奏,相似的兩段式內容。這樣的歌曲很容易引起幼兒審美疲勞,因此,活動前我熟悉了教案後,決定:巧用策略,提高幼兒歌唱活動的興趣。

一、利用圖譜,解決理解、記憶歌詞難。

只有讓幼兒新舊經驗搭起支架,幼兒學習才能真正進入“最適宜狀態”。歌唱活動中,歌詞的理解記憶常會稱為歌唱的'絆腳石,而用圖譜是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的有效策略之一。因此,活動前我精心製作了6張圖譜卡,在擺放時還動了些腦筋,兩段歌詞中頭尾兩句共用一對圖卡,學習時讓幼兒來擺放,“怎樣擺放讓大家能看出兩段歌詞,而它們頭尾兩句是相同的?”經過幾次實踐活動,幼兒才達成共識,雖然這是個小細節,但培養了幼兒認真思考的能力。

二、營造愉快的傾聽氛圍。

我想,歌唱教學也是藝術活動的一種。而藝術活動中讓幼兒感受美是首要的,所以我把享受歌唱的快樂作為首要目標。活動中,我積極創設歌唱教學的情境,引導幼兒觀察美麗的雪景圖片,引導幼兒感受冬天的美,下雪天玩雪的快樂。漸漸得孩子們回憶起去年玩雪的快樂,笑容浮上臉夾。我趁熱打鐵,充滿感情地範唱。邊唱邊觀察孩子們,我發現幼兒的眼神也在微笑,他們自主地跟著我一起輕聲哼唱起來。一曲唱罷,活動室裡非常安靜,大家都相視一笑,我知道小朋友都體驗到了歌曲的美好。可以說,活動的重難點已經化解,帶著感情,帶著快樂,我帶領孩子們學唱,我又利用強弱符號對比,引導幼兒找出它們的不同:強烈和輕聲或者延長和休止,一首歌曲唱得有聲有色。我很輕鬆,幼兒很投入,效果也出奇的好。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3

百手整理 起駕為您 擔任學前班語文教學工作中,我感覺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發展很快。在學習中,他們的認知能力不斷提高,腦中積累的詞彙不斷豐富,表達的慾望也隨之加強。特別是拼音教學,與語言教學密切相連,更能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 學前班的孩子具有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好動是他們的共性,學習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最喜歡的是遊戲、活動。作為識字工具的漢語拼音,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學前班孩子來說是單調乏味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結合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注重圖、形、音結合。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抽象的表音符合,沒有詞句等豐富的內容,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這些讓學生學起來感到很枯燥。教學中,我將字母的形和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為了便於孩子記憶 我特意把拼音字母編成兒歌。課堂上,從看圖說話匯入,讓學生自己發現隱藏在圖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擬唱歌、打鳴的活動中讀準音,在發現形的過程中學會寫。學生在開心快樂中識記形,讀準音,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 .設比賽。

兒童的好勝心強,抓住這一心理,在課堂上巧妙地增設比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如:在學完聲母、韻母后,我採用小猴摘桃子等比賽形式複習鞏固。操作如下:在黑板上畫一棵桃樹,樹上結滿了紅紅誘人的大桃子,每個桃子上分別寫著不同的聲母、韻母。把參加比賽的學生分成兩個組,要求第一組把樹上寫著聲母的桃摘下來,第二組把樹上寫著韻母的摘下來。比一比,看哪一組先按要求摘完桃,哪一組就獲勝。另外,還採用奪紅旗比賽、拼音接龍比賽等形式進行拼音練習,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

三、順口溜輔助記。

在拼讀中,孩子們會遇到多種特殊的情況,如j q x 與ü相拼時應去掉兩點,這時就可教幼兒背:大魚大魚真有禮貌,見到jqx 脫帽敬個禮,當學生們揹著這些琅琅上口

的兒歌時,拼寫就不容易錯誤。在教學中,根據幼兒喜愛誦讀的特點,儘量設計一些節奏簡單明快的拼音兒歌,或者鼓勵孩子們自己創編歌謠,以此來加強記憶,鞏固拼音學習。總之,在拼音教學中,應創造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品嚐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必勝的信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借鑑好的教學方法,及時總結自己的教學心得,將所學真正運用於課堂,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持久的發揮課堂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4

觀察內容:

結構區裡大部分都是男孩子,他們設定的主題是開元寺,除了建構已學過的東西塔、大雄寶殿外,幼兒還聯想到在開元寺裡看過古船,於是一夥人都興致勃勃的參與古船建構中,家鑫與學釗都選擇了小星星積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而較晚入區的許斌看到小星星玩具已經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家鑫商量:“能不能和我一起玩?”學釗忙說:“我們人數已經夠了,快買玩具了,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但我已經在最後一格的入區表填上號數了。”許斌不願意去其他區。江海在一旁拿出小花片約許斌:“那我們拼一些小船好了。”但許斌還是不願意,我介入啟發幼兒想想:“船上可以有些什麼樣的'擺設裝飾一下?”他們回答了好多種:“亭子、椅子、船漿、大炮、旗子等。”“那這些小裝飾就可以用花片模擬建構,再與大船組合起來。這時,許斌像是獲得某種靈感,興奮的拉著江海一起用花片裝飾古船。最後,這群小夥伴還一起用各種圍牆裝飾性劃分開元寺的古船展、東西塔、假山等不同景物。

分析與反思:

通過本次觀察,對在結構遊戲中,幼兒的合作關係有以下看法:有個別幼兒較不願與他人合作、分享,獨佔欲也強。這使在集體活動的多數幼兒缺乏交流,語言的溝通,及遊戲經驗的交往,在某些程度上約束幼兒相互學習與發展的機會。教師在引導幼兒模擬建構的同時,可提醒啟發幼兒更多的創造力,在肯定個別幼兒的獨特成果時,又要鼓勵幼兒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穫。

這次結構活動,雖然有小部分幼兒在合作建構,但有時侷限在好朋友中,對其他幼兒的介入拒而遠之。因此,教師在評價他們作品時,要多多表演多人合作後的不同成果,讓幼兒願意接受合作後的集體喜悅和榮耀,相互模仿學習到同伴遊戲時的玩法與經驗,體驗分工合作,分享結果的喜悅。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5

在這個星期的星期三下午,我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月亮船》,在上課的過程中,小朋友聽的也很認真,我覺得上的比較成功的部分有: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後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麼,還出示的圖片,孩子們也直觀的看到了,加上我以動作表示她它們是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還讓幼兒來複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還是比較好的。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後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於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同時我也發現了幾個問題,有待下次改進:

1、當問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麼”時,我直接把一些有關天安門的知識告訴了幼兒,卻一直沒有給幼兒說的機會,其實,班上的趙淇凱去過北京,對天安門有一定的認識,可他的說話機會被我忽視了,失去了很好的讓幼兒自由表達的機會。

2、《綱要》指出:語言活動要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語言環境。同時要將情感滲透在活動之中。在最後一個環節時,讓幼兒說一說祖國的美麗景色,我覺得我沒有調動她們的氣氛,孩子們發現時,雖然很積極,可是還是沒有把孩子們對祖國感到自豪的感情發揮的很好,我覺得我應該讓孩子們在課前就對我們祖國去有所瞭解,這樣上課的時候,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對她們的情感教育會更有效。

大班的語言課,不但要發展她們的語言能力,更要讓他們在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知識點。一些語言活動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在課前就有一些瞭解,作為經驗積累,這樣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和孩子才能一起學的更淋漓盡致,更有興趣。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6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重點了解烏龜是怎樣機智地利用螞蟻、木球、來對付大象的。

2.學習用語言、動作大膽地表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初步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情來對話,學詞:氣喘吁吁、滿身大汗。

3、教育幼兒要看到別人的長處,有了本領也不要驕傲。

二、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頭飾

三、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猜個謎語:“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長又長,比手還能幹”。哦!是大象。今天,我們就來聽一聽它的故事。

——聽故事第一段。

提問:這隻大象怎麼走路的?全體幼兒在位置上學一學。

大鼻子怎樣甩?全體幼兒在位置上學一學。

這隻大象真神氣,森林裡的動物見了它,都怎麼想的呢?

大象好厲害啊!

2.幼兒看課件分段討論。

有一天,森林裡來了誰?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看第二段,學習有表情、用不同的語氣對話提問:森林裡來的奇怪的隊伍裡有誰呢?

大象甕聲甕氣的說了什麼?(這是些什麼玩意兒?)(好像有點瞧不起的樣子喲)幼兒學一學烏龜是怎麼回答的?(誒!尊敬的大象,我叫烏龜。聽說您力大無比,能把什麼東西都踩死、什麼東西都捲起來)幼兒學一學聽了烏龜的話,大象可得意了,又是怎麼回答的?(嗬!我的厲害誰不知道呢?)幼兒學一學“得意”的口氣烏龜相信嗎?烏龜又怎麼說的?(可我不太相信,我想親眼看看您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大的本事。)聽了烏龜的話,大象怎樣了:(發火了)——嗯!你竟敢這樣說話幼兒學學“生氣”的語氣烏龜說了什麼?(尊敬的大象,如果你能夠抓住螞蟻,捲起木球,踩死,那我就佩服您)大象都沒有聽完烏龜的話就叫起來——來嚐嚐我的厲害吧!

老師扮演烏龜,小朋友扮演大象,學一學對話。

(角色互換學一學)。

——看第三段小螞蟻要和大象比賽了,結果會怎樣呢?我們來看一看。(看課件)提問:小螞蟻和大象比賽,誰贏啦?

小小的螞蟻為什麼贏了大大的大象?

(幼兒充分發言後,學一學“大象”癢癢話)小螞蟻厲害吧!我們一起為小螞蟻鼓鼓掌。

——看第四段還有誰要和大象比賽?幼兒猜一猜(木球)木球和大象,誰會贏呢?小朋友猜一猜。

大象可自信啦!它的鼻子連大樹都能卷得起來,我們來看看吧!(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

開始的時候,大象對捲起木球有自信嗎?

那大象為什麼就捲不起木球呢?(請小朋友在座位上表演滾、追的動作)到後來,大象累得怎樣了?學詞: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第二次,大象又怎麼樣了?

——看第五段還要跟誰比?

已經比了兩次了啦!大象都輸了,好丟臉喲!這一次,大象可不能再輸啦!(看無聲課件)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大象又輸了,烏龜說了一句什麼意味深長的話?(你要記住,你和大家一樣,有長處也有短處,以後可別再驕傲了)3、對幼兒進行思想教育大象和螞蟻、木球、比賽,怎麼都輸了呢?原因在哪兒?

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對大象說什麼?

大象聽了小朋友對它說的話,以後肯定會改正的。

4、整體欣賞故事。

今天小朋友聽的故事的名字就叫《烏龜和大象》,大象很強大,可它太驕傲,看不到別人身上的長處。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現在,我們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欣賞一遍!小朋友邊聽邊跟著說一說。

反思:

《烏龜和大象》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大象覺得自己本領大,有點瞧不起別人,但烏龜動腦筋想辦法,利用螞蟻、木球、戰勝了大象。該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寓義深刻,對幼兒來說,從小進行此啟蒙教育將對他們一生有益。另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語言形象生動,開放性的問題的討論都能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我選擇了該教材開展了語言活動。現對該活動進行全面的反思,促進自己不斷進步。

1、在本節課的設計上,第一段我著重讓孩子學習烏龜和大象之間的對話,學習用“得意”、“生氣”等不同的語氣和表情進行說話。由於這個故事比較長,在螞蟻、木球和和大象進行比賽的第二環節上,我沒有設計瑣碎的提問,而是由目的地設計一些總的問題,讓幼兒有表達的'願望,又有自己的思考。如:孩子看完螞蟻和大象比賽後,我設計的提問是:“小小的螞蟻為什麼贏了大大的大象?”在木球和大象比賽時,我先讓孩子們猜一猜,它們誰會贏?看完後,我問:“那大象為什麼就捲不起木球呢?”在和大象比賽的環節,我讓孩子看無聲的課件,讓幼兒學會通過自己的觀察,用完整的語句來表述故事的情節,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2、在活動中,我努力通過多種途徑把孩子帶入活動的情境,在自己的教學語言和教態上努力潛移默化地感染幼兒,讓他們能始終處於積極參與的狀態,我還依據幼兒的特點,開展了表演活動。例如:大象捲不起木球時,“圓溜溜的木球滾呀滾,笨乎乎的大象追呀追,圓溜溜的木球滾呀滾,笨乎乎的大象追呀追,直至大象累得氣喘吁吁,滿身大汗”,通過表演,木球的圓、大象的笨表露無疑。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7

《月跡》這篇課文表達的是作家對生活,對美較為深沉的理解和感悟,以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水平,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一定要找到學生能夠普遍接受的突破口。我覺得這節課能成功完成,就是選對了突破口。現總結如下:

突破口一:多媒體的有效運用。

在本課的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最大的亮點在於音訊的插入和系列月圖的展示。課堂一開始有一段音訊的播放,設定了“閉起眼睛邊聽邊想”的情境,既營造了浪漫的氛圍,又能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為進一步的學習作好了基礎。接下來系列月圖的展示則更拉近了學生與文字、課堂的距離,用最直觀的手段讓學生感受美並借用前人的詩句表達美。這個步驟的設定既是為課堂中的“尋美”張本,更是“抒美”環節的引子。“抒美”環節中的月圖展示既是對整個課堂的延伸,更是學生美好感受的自然昇華。整個課堂在美的情境中開始,在美的感染下結束,這與多媒體手段的有效運用是分不開的。

突破口二:問題的'層次性探究。

《月跡》這篇課文表達的情感是深沉內斂的,在教學中不需要讓學生全都理解,學生能理解多少是多少,關鍵是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談出自己的見解,同時能傾聽別人的發言,從中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思想。為了讓學生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問題的設定就要循序漸進,具有層次性的問題,最能

激發學生有效的思維。

例如,在組織學生探討“擁有月亮就是擁有美”這個問題上 ,選擇了六句話作為探討的重點。這六句話可以分為三個層次:AB兩句為第一層次,是淺層次地認識美;CD兩句為第二層次,為較深層次地追尋美;EF兩句為第三層次,是深層次地發現美和創造美。問題層次分明,感悟由淺入深,學生各抒己見,談及各自的理解,不乏妙語神思,令人驚歎。

另外,在寫的訓練上,也要注重層次性。在“抒月”的環節中,先說“月亮是什麼”,再寫對月亮的熱愛,並有老師的範例引路,“抒月”就顯得水到渠成了。

抓住了突破口,是成功教學的關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覺得有些地方不盡完美,有待改善。現反思如下:

其一,展示的圖片太多,可能會造成視覺的疲勞。如果在“抒美”的環節中,以相應的視訊來取代沒有動感的圖片,令學生身臨其境地融入美境中,效果也許會更好。這樣,開始用圖片引入,最後用視訊收束,課堂富有變化,學生興趣更濃。

其二,這節課是以學習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的,月亮兄弟組與月亮姐妹組之間的學習大比拼應該既活躍,又能覆蓋到全班同學的思維。但實際操作時,卻因為時間的原因,很多同學都無法將自己的想法盡情表達。在這裡如果設定一個課後比賽的專案,例如“精彩批註賽”,把同學們的妙語神思化為語言表達出來,

我想同學們的積極性應該是很高的。

另外,《月跡》的語言清新優美,含蓄凝練,富有詩的韻味。教學時,對於這一點要有適當的滲透,才好在第二課時中深入地探討本文的語言魅力。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8

隨著孩子的年齡成長,它們升入大班後對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發展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在自身的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結合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將九月份的主題活動定為《我長大了》。根據年級課題《大班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的有機融合》,所以在區域活中我們老師有意的將主題滲入區域中。

首先在本月區域活動開始前,結合主題《我長大了》,準備了一節及教學設計《小寶長大了》,通過這次活動讓孩子瞭解長大後的小寶和之前的樣子有什麼不一樣,說明小寶長大之後變得越來越有禮貌了,懂的關心家人和朋友,對待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友好。這樣讓孩子在心理上認識到成長的快樂。在區域活動中,對孩子的指導也有了一定的方向感。比如在圖書區會給孩子提供一些關於禮儀、成長的書籍《吉尼長大了》、《能幹的我》等,讓孩子在書中學習一些成長的故事。接下來在美工區,給孩子們提供刮畫用具、畫紙等美術用品,讓孩子用不同的形式展現出長大後的自己,孩子們的作品構思奇妙沒佈局較為合理,也能將自己的作品和主題進行有效的融合。

在觀察的過程中,孩子對自己畫面的佈局也能夠表達清楚,畫面內容的主體性更加明確,每個人的畫面內容都不一樣,豐富而且思路很獨特,但都沒有脫離主題。其次在活動本身的特殊性,孩子能夠通過動手創作將自己的成長的地方表現出來,能幹的自己幫助家人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孩子則在畫上畫出自己長大以後最想做的事情,孩子對成長的定義不僅僅只是自己個子長高了,變得更有禮貌了,還在於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同一件事情孩子們給出的答案多種多樣,這也和孩子的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是分不開。

再者,主題性的區域活動對於教師在平時教學工作中也有很多方面的好處,很多活動課可以在區域中進行,大大減少老師的工作量,而且使教學工作變得很有條理性,孩子們在活動中提高了規則意識,懂得規則的重要性;和同伴的溝通也多了,沒有更多的時間做別的事情,班級常規也越來越好,孩子的各方面提升也比較快。

主題性的活動和區域的結合,區域活動有了規整的目的性,變得更清晰,孩子們的活動熱情也很高,效果非常明顯。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9

在這次活動過程中“能讓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該活動是一個以遊戲為主的學習活動,幼兒在分東西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理解了數的分合關係;在交流分享中學習了記錄方法並內化數的分合知識:在幫玩具找家人時運用已有經驗解決了問題,並獲得成功的喜悅。

數學是抽象的,需要幼兒通過遊戲和操作去理解和掌握。活動中教師提供玩具讓幼兒操作,同時通過猜拳遊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猜拳結果的不確定性使活動過程充滿挑戰,幼兒躍躍欲試;猜拳過程需要兩人的磨合,能鍛鍊幼兒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

幼兒只有在生活和遊戲的.真實情境中,才能逐漸體驗到數學的意義。幼兒只有在不斷接受挑戰和不斷成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獲得自信心,體驗活動的樂趣。如“幫玩具找家人”的遊戲任務是讓幼兒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當教師問及怎樣才能知道氣球中的祕密時。幼兒充分運用已有經驗完成了任務,滿足感和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其實,玩具的活動遠沒有結束,教師可以在節日裡提供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玩具讓幼兒分類、數數,嘗試按一定的規律擺放玩具,統計不同特徵和種類的玩具,並進行各種有趣的遊戲。總之,教師應努力讓數學教育迴歸幼兒生活。以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核心,將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的學習有機整合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相

關經驗,並逐步提高思維能力,感受學習的樂趣。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0

幼兒常常見到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卻又不明白其中的“奧祕”。科學活動《下落百分百》,經過演示、觀察、實驗等方法,引導幼兒對物體下落想象產生興趣,並對下落的必然性及方向有初步的認識。

本次活動我是以經過實驗讓幼兒瞭解物體的墜落現象,在第一環節中我出示自制的“軲轆軲轆”教具時,孩子們很感興趣。他們看到教師手上的.物體落到地上,紛紛討論“教師一鬆手東西就會落到地上”“教師要把他們撿起來”……看到孩子們有了興趣,我及時告訴他們物體下落的必然性,認識到地球引力的存在。同時在活動中我說到地球把所有的東西都“吸”在身上,有的孩子便問“那為什麼飛機和小鳥都能在天上飛呢”,當明白它們要花很大的“力氣”才能離開地面時,孩子們又對熱氣球產生了興趣,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熱氣球,“熱氣球是靠壓力飛起來的嗎”“熱氣球裡邊的火滅了它就會落下來”“熱氣球沒有被吸住”……看著孩子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我便趕緊應孩子們的興趣簡要地說了說熱氣球,並讓他們課後在討論。

在最終一個環節“美麗下落路”實驗中,我先演示給幼兒看一遍。當看到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於是讓他們自我動手操作,孩子們認真看自我的“路”是怎樣下落的,仔細體驗操作的樂趣,同時在操作中進一步感受到了物體下落的必然性。

本次活動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由於我準備不夠充分,導致桌面與地面一團糟,應事先研究周全。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孩子,傾聽他們的談話,在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對於活動的組織調控本事還應有待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1

《拉拉勾》這首歌曲非常貼近幼兒生活。歌曲表現的內容非常有趣,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全曲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中間用間奏隔開。這首歌對於幼兒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不僅曲子長,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飾音,在演唱上較難以表現。

活動前,我預設了一個故事情節,兩個幼兒生氣了:“你們猜猜,他們倆為什麼會生氣啊?”小朋友都積極踴躍地回答。“我覺得是他們倆吵架了。” “我覺得是他們倆在搶玩具。” “我覺得是他們生氣了。”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些情景表演,最後我還和小朋友一起做表演。孩子們都沉浸在這種愉快的音樂氛圍中。我突然聽到小朋友說:“老師我也要表演。”我順著小朋友的話:“好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表演。”於是,我和孩子就互換角色演唱這首歌。看著孩子們的表現,我想:“小朋友們這麼感興趣,我們是不是可以啟發孩子們用更多的表情來創編呢?”孩子們興奮地邊說邊做著各種不一樣的表情,看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著動腦筋,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特別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生成,經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導、迴應幼兒創編的多樣性和積極性。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音樂活動,尤其是老師創新的`表演、做動作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就非常高。

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2

《不一樣的我》是大班主題“不一樣我”中的一節科學課。這節課讓幼兒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異同,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觀察了各種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膚色、頭髮等等)。然後我又引導幼兒觀察兩個小朋友有什麼細微的差異。第二環節中我發給每個幼兒一把鏡子,讓幼兒與同伴一齊照照有哪些不同之處,再讓幼兒作記錄。在做記錄之前,我首先講解了記錄表的記錄方法。之後,我讓幼兒說說自己有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明顯特徵。再做群眾記錄。第三環節是遊戲“尋人啟示”。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難點是能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從幼兒用心的討論與回答來看,幼兒能夠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而從幼兒操作的狀況看,記錄與同伴的不同之處記錄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範例的幾個不同之處外,幼兒貌似也很難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其他他們所觀察到的不同之處。因此,部分幼兒就對此次填表活動失去了興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覺得可能是平時讓幼兒自己作統計的機會太少,幼兒很少接觸到統計表,所以有的幼兒操作不是很熟練,因此我覺得像這樣的統計表也可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供幼兒操作。

為了彌補在課堂上的不足,在課後我與幼兒又開展了“不一樣的我”觀察討論,讓幼兒真正得能夠體會到自己的特徵,從而進一步瞭解自己。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3

《綱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人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非常重要。隨著現在的科技發達,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玩手機玩電腦成為了家常便飯,導致眼睛健康的嚴重受損。同時看書、畫畫、看電視等一些姿勢的不正確,嚴重影響了眼睛的健康。為了讓幼兒能瞭解眼睛,並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保護眼睛的意識和方法,我設計了《我的眼睛》教學活動。

這節課我給大班孩子制定的目標是:

1. 通過對盲人的初步瞭解,懂得尊重盲人,樂意幫助盲人。

2. 初步認識眼睛的正面結構圖,瞭解眼睛各部位的名稱及作用。

3. 感受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保護眼睛,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

在開始的部分我讓孩子帶著眼罩進教室,這樣讓孩子感覺到真正看不見帶來的不便再來引出主題裡的盲人眼睛。其中孩子們在進來的時候會說:"老師我看不到,老師我找不到椅子,老師這樣太黑了"等等。我趕緊抓住孩子此時的感受,讓孩子在對盲人的眼睛和自己的眼睛有一定的對比性後。知道了盲人的苦難和不便,孩子會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愛心,對他們進行幫助和尊重。同時使幼兒發現自己的眼睛是多麼的重要,接著就匯出我們眼睛的結構圖。孩子們在認識眼部的寶貝後,提起孩子的觀察力。

在播放ppt的時候,很多孩子對眼睛的認識還是不夠的。只知道眼睛的眼珠和眼白,而且不知道眼睛裡的部位其它用處,只知道眼睛是用來看的。其實它們有更好聽的名字,進一步讓孩子瞭解眼睛的各部位名稱和它們的用處。這一環節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充分,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看清自己眼睛裡的部位,孩子每人一份鏡子利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我覺得同伴觀察比觀察自己的眼睛,孩子們的興趣會更高。看著孩子們在那裡照著鏡子,東找找西找找,仔細的在觀察著自己眼睛。完全不用老師一直說觀察觀察,他們會主動去鏡子裡發現,這樣也達到了孩子為主體的要領。在此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更活躍,我在此穿插了小遊戲:黑貓警長抓老鼠。孩子們的眼球在這時得到了一定的放鬆,讓整節課不會那麼枯燥。

知道了眼睛的好處後,會引起孩子們的愛護之心。在此我又利用PPT裡各種眼睛疾病圖片,帶領孩子發現在沒有保護好眼睛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又進一步的讓孩子對眼睛的保護產生極大的動力。這時,我又及時的提問孩子,那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的眼睛?讓我們的眼睛不受到傷害?

孩子們回答問題很積極,因為這一切關係到自己的眼睛。在等孩子們完全討論完後,我對孩子們進行了個小結,讓孩子瞭解到各種眼睛保護的知識。在最後結束的延伸活動裡,我要求爸爸媽媽跟我們小朋友一起來保護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事先一直在做的眼保健操。這次讓我們的孩子帶動我們的`家長來完成我們整節課的要點:保護眼睛。

其實《我的眼睛》整個活動通過幼兒的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做一做,由淺入深地展開,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慾望,使幼兒知道了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了更多的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提高了科學認知能力。

在活動指導過程中,我注重"三個最",即最大的觀察(努力觀察每位幼兒,適時提供幫助),最小的干預(教師不干預代替,突出幼兒為主體),最多的鼓勵(肯定、鼓勵幼兒的點滴進步)。另外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讓幼兒在體驗、討論、遊戲、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自己,較好地達成本次活動的目標。

這樣的公開課讓我們學習了很多,讓我們得到了姐妹們對自己這節課的更多意見。大家的意見就是讓我們提升的更多。謝謝蓓苗幼兒園!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4

語言的學習在於創設一個語言運用的情境。本節活動中,我以色彩鮮豔的背景圖和抑揚頓挫的語言來吸引幼兒,配以班德瑞的輕音樂《春野》。這首樂曲散發著一種靜靜地、清新的春天的氣息,靜靜地欣賞會讓人覺得舒適、平靜。它的主題、感覺與《春天的色彩》這首散文很相配,於是我把它當作這節教學活動的背景音樂。美的圖畫,美的音樂,在美的環境中,孩子們也用各種美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春天美的理解,在各種情境中感受著春天的美好。

為了和散文內容相吻合,更好地吸引幼兒的參與,我利用打雷的聲音,創設了“雷雨”情境,非常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在問:“這麼響的聲音會把哪些冬眠的小動物驚醒”時,有的'幼兒猜到驚醒了“小蛇”,有的猜到驚醒了“小熊”,還有的猜到驚醒了“烏龜”等,這種有聲的情境渲染引起了幼兒表達的興趣,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幼兒的生活聯想,我創設了“續編朗誦”情境。請小朋友來告訴小熊春天的顏色時,幼兒更願意說,比單純請幼兒來回答“你覺得春天是什麼顏色”更容易激發幼兒說的慾望。雖然是一句簡單的話而已,但在孩子的頭腦中卻是一個有趣的情境。開始續編時,幼兒對形容顏色的詞語運用有些欠缺,老師進一步提醒和引導後,孩子們的仿編更加精彩:

恩綺:香蕉告訴小熊,春天是甜甜的黃色。

天依:樹葉告訴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綠色。

偉寧:葡萄告訴小熊,春天是酸酸的紫色。

夢妍:小雞告訴小熊,春天是漂亮的黃色。

若熙:太陽告訴小熊,春天是豔豔的紅色。

宇凡:向日葵告訴小熊,春天是香香的黃色。

光穎:鬱金香告訴小熊,春天是漂亮的紅色。

正陽:金盞菊告訴小熊,春天是美美的桔色(美麗的桔色)。

朝陽:小青蛙告訴小熊,春天是嫩嫩的綠色。

涵碩:彩虹告訴小熊,春天是五顏六色的。

家旭:大地告訴小熊,春天是絢麗多彩的。

快樂的小雨點。”

家樂:“小雨點排著隊唱著歌從天上跳下來。跳到小草上,哎呀呀,小雨點把小草當成了滑梯;跳到窗子上,哎呀呀,小雨點把窗子當成了滑梯;跳到大門上,哎呀呀,小雨點把大門當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樂的小雨點。”

家旭:“小雨點排著隊唱著歌從天上跳下來。跳到小山上,哎呀呀,小雨點把小山當成了滑梯;跳到石頭上,哎呀呀,小雨點把石頭當成了滑梯;跳到小花上,哎呀呀,小雨點把小花當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樂的小雨點。”

知航:“小雨點排著隊唱著歌從天上跳下來。跳到葉子上,哎呀呀,小雨點把葉子當成了滑梯;跳到樹幹上,哎呀呀,小雨點把樹幹當成了滑梯;跳到蹺蹺板上,哎呀呀,小雨點把蹺蹺板當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樂的小雨點。”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15

三年的農村工作似乎已經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滅光了。上星期突如其來的培訓還讓我滿懷不滿,但是僅僅才三天的學習,我就已經確定,如果沒有來,我真的會後悔!

昨晚交流討論時,有老師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幼兒園上課的主體本應是幼兒,但是如今呈此刻我們面前的現實是,老師主導一切,老師控制著課堂的一切,為這個問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工作一年時已經發現了,每當有公共課時,不管是我自己上課,還是在聽別人的課,我都感覺講臺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兒,本應為課堂主體的幼兒,卻扮演著為老師充當綠葉的主角,於是有一天......

那天,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群眾行動。當我來到教室時,有的三五成群地在書櫃前看書,談論著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環境創設“花兒朵朵”前,尋找著自己的名字,議論著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閱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著有好處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單,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著更深遠的好處。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裡,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單些。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群眾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群眾進行。當然,班級裡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著,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學習網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潛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群眾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就應儘早改革。

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狀況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這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搞笑創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期望我的反思能給同樣對這個困惑的老師帶來想法,也期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開對孩子們的束縛,讓他們更自由,更快樂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