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1

昨天,我在八十班講了《中國石拱橋》的公開課。過後發現許多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要多改進:

1.充分備課:教師要對所講課文做充分的備課,至少讀5遍,把課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都做到了然於心。清清楚楚。然而這只是備課的第一步,做到了“讀透”。然後再把這些知識有取捨的在課堂中呈現。這是講課之前的第一步,卻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

一節好的課,不僅要備課文,還要備學生。在這節公開課之前,我在另外四個不同的班試過課。效果不太好,存在很多問題。但這都沒有引起我的重視。我認為十班的效果會比其他班好,卻不知每一次的試課都是鍛鍊,都能提高。白白的浪費了這幾次機會。每一次的試課都是真試。這樣才能真正成長。

2.課堂最重要:不管課前做了多少準備,最終的目的都是呈現在課堂,都是讓學生有所收穫。所以一定一定要注意課堂學生的掌握。在我的這節公開課上,針對學生的回答我沒有做到充分的評價,有些學生的針對說明方法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我卻沒有及時的給予糾正。

3.專業才是基本功:想起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奚夢瑤在維密秀摔倒。她的摔倒有人心疼並去安慰她,有人卻在狠狠的批評她的不專業。尤其是她摔倒後的傻笑和擠眉弄眼,更是讓他盡失專業模特的形象。無論何種工作,都有自己的專業性。步入教室就是一名專業的老師。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銘記自己的專業性。你的專業就是你贏得別人尊重的基本!切記。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2

本學期,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公開課活動,我被備課組老師推舉為獻課教師。自從接受了這一任務,我深感惶恐,深恐自己學是有限,辜負了全組的希望。因此,從教學篇目的選定,到教學內容的設計,再到課件素材的蒐集以及製作,我都下了很大功夫,經常工作到深夜,並且虛心地向其他同行請教,聽取他們的建議。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概括地說就是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本節課所教授的是第一課時,以分析中國石拱橋的典型代表——趙州橋的結構特點為教學重點。匯入新課時,我設計了一個概念由大到小,說明物件從概括到具體的方式,由"橋"引到"中國石拱橋",使學生界定了課文說明物件的範圍。字詞和作者簡介等,在課前我都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通過課件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接下來便進入了本課的學習重點——趙州橋。

由於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見過趙州橋,所以為了增強直觀形象性,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是為學生範讀這部分課文內容,然後用幾段生動形象的卡通視訊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清楚,設計了6個探究題目,逐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公開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開始時認為課的容量較大,因此有意無意的加快了速度,並且還刪減了最後一道習題,可實際在最後有了些許富餘時間,使整堂課感覺起來前緊後鬆,不夠流暢,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這次獻課,得到了同組老師的大力支援和熱心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3

公開課講授我選擇了說明文《中國石拱橋》這一課,第一課時講授的是說文物件的特徵。這節課整體來說思路比較清晰;課堂容量較大,課堂節奏很是緊湊,學生狀態很好,課堂氣氛很是活躍。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1、開頭匯入用心的設了不通材質的橋:獨木橋、鐵索橋、石橋。現代化的立交橋、抽象的彩虹橋、鵲橋等等。但是在講授的過程中顯得匯入過長,不簡潔。

2、對於新知識講解很清晰,但依然有急躁搶佔學生思維時間現象。

3、備課中涉及的問題過於細緻,導致講授的過多。

4、提問學生的頻率過高,以後要制度的控制提問學生的數量。

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課堂匯入要做到越簡潔越好,還要將課堂問題的設計進行高度整合。將大問題防禦課堂講授,給同學們留有更充足的思考時間,將一些細小的問題當做當堂練習來鞏固。

細節之處水平見,需要提高的還有很多,路還有很長,唯有繼續努力。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4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典型的事物說明文,說明文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指導學生學習有關說明文的基礎知識,來提高閱讀、寫作說明文的能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我利用學校的問題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製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因為本校地處鄉村,學生們關於橋的形式知之甚少,所以本節課匯入時,我給學生們放了有關橋樑的圖片,使他們從家鄉的獨木橋這一層面一下子開闊了視野,勾起了他們學習本課的慾望。接著,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字詞和作者簡介等,通過檢查情況來看,學生們完成情況還是相當不錯的。然後要求學生速讀課文,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在自學中把不會的問題記錄下來,接下來就是學生們以組為單位相互合作,重點商討這些不會的問題,對於小組內解決不了的,提交全班,全班解決不了的,老師重點講解。然後教師針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設定,對趙州橋和盧溝橋、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兩個方面進行精講點撥,然後老師找出文章中的例子進行訓練,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實際效果來看,達到了我預期的目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並且通過親身參與加深了印象。

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課後延伸環節,目的是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拓展。

當然,由於時間倉促,加上本人水平有限,這堂課也留下了些遺憾。比如,時間掌控上不是很合理,課堂不是很緊湊,這在以後的實踐中是要努力避免的。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5

《中國石拱橋》我安排了兩課時,這節課是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的主要任務是品析語言,完成課後練習。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

(一)激發學生閱讀說明文的愛好。說明文是學生不太熟悉的一種新文體,內容一般又比較枯燥無味。不向記敘文,有生動的情節、感人的故事、鮮明的人物形象,能深深地吸引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喜歡閱讀說明文,我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上破費了一番心思。

首先在匯入時,我在黑板上出示事先準備的多媒體圖片(各式各樣的橋和一道美麗的彩虹)讓學生們猜想這是什麼橋?然後引出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國石拱橋》。大家首先熟悉了石拱橋的外形,彎彎的像一條彩虹。我想這樣的匯入,既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也讓學生在頭腦中,把這條優雅的弧線和美好的事物連線在一起,在感性上認同了中國石拱橋的形式優雅。

其次,在講課中我插入了一個關於作者茅以升的小故事,既為了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更為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此基礎上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證實石拱橋的結構堅固。在課上我讓學生拿出一個硬紙板,紙板的兩端下面各墊起相同高度的書。然後往紙板上訪重物,如文具盒、鋼筆,直到紙板被壓彎為止。再把這個硬紙板完成弧形,兩端還分別用書把這個弧形固定好,然後往這個弧形硬紙板上放剛才用過的重物,看是否把弧形壓彎。學生按照我的描述做試驗,證實了弧形的承重力更強。課下聽課老師對此提出了建議,這個實驗是不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會更好?我恍然大悟,自己在不自覺中卻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把自己想的一套方案強加給學生。

(二)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瞭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物件的特徵。

然後抓住石拱橋的特徵給課文分段,探究說明順序還有幾種,我簡單的說還有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

講完課後,幾個老師談話。談到了上學期八年級老師讓學生做的桃花源記模型。我深受啟發,假如把課前的製作自己心中理想的橋的模型,改為讓學生製作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模型,是不是更好呢?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可以省去課上畫簡圖的環節。同時學生為了將模型做好,一定會認真地去研究課文。真是一箭三雕,有何愁課上時間會緊迫呢?也許這樣的話,這篇課文根本用不著老師再講什麼了?但誠如校長所說,一堂好課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殘缺的美。我的課堂教學不求最好,只要更好。

有這樣一位孜孜不倦追求的校長,有這些熱心真誠的老師,我不敢讓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研究教育理論、探尋教學方法、形成教學風格,我想我快要成功了。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6

【教學實錄】

師:橋是日常生活中時常能見到的,請大家說一說你都知道哪些型別的橋?

生:獨木橋、水泥橋、鋼樑橋、石拱橋、鐵索橋等等……

生:興城南河大橋、煙臺河大橋、北京立交橋、過街天橋……

師:大家見過的橋確實不少,那麼你們能否用一句最簡潔的話說說橋的特徵。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鋼筋作材料的建築物,如興城南河大橋。

生:不對,有的橋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獨木橋。

生:還有,有的橋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橋。

師:大家說得很有道理,看來要把握事物的特徵,還必須找到同類事物的共同點。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橋所共同具有的特點,可以查詞典,看看詞典是怎樣說的。

生:(查詞典)架在河面上連線兩岸的建築物。

師:根據我們前面的討論,大家想想這樣概括橋的特點是否準確?

生:不夠準確。前面已經說過,立交橋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師:看來時代在發展,詞的含義也在發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來連線兩端的建築物。

師: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講到的抓事物特徵的方法。事實上橋用什麼材料做,千差萬別,不是共有的特點;橋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連通兩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徵就是要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點。

師:下面我們把橋的範圍縮小,侷限於石拱橋。按照上述抓特徵的方法找找石拱橋的特徵,看看石拱橋有什麼共同點。

生:橋洞呈拱形。

生:橋身全由石料構成。

師:說得較好,不過同學們所看到的還只是橋的外部特點,事實上我們在分析事物特徵時,有很多表面看不到的特點,還需仔細觀察研究。中國有個橋樑專家叫茅以升,他對橋樑最有研究了,他寫了一篇文章《中國石拱橋》,下面我們看看他是怎樣寫的,請大家開啟書,整體感知課文,採用圈、點、勾、畫的方法,利用工具書,學習字詞,初步明白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給大家10分鐘時間學習,然後彙報交流。

(學生學習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說說《中國石拱橋》有哪些共同點。

生:形式優美。

師:正確。

生:形式優美、結構堅固。

師:正確,更全面了!

生: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師:更全面了!

生:除了以上特點以外,還有建造難度大。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剛才大家的感受非常好,現在請一位同學重複一下。

生: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建造難度大。 (師板書。)

師:通過第一遍讀課文,我們已經找到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 1、形式優美; 2、結構堅固; 3、歷史悠久。 可以看出我們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很強,老師在第一遍讀的時候就沒有大家的感受那麼全面。那麼怎樣說明才能把這些特點說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選例子。下面我們不看課文,誰知道課文選用了哪些例子來說明這些特點的呢?

生: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

師:正確,用這兩個例子能說清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嗎?小組可以討論一下,順便組織一下語言,看哪組說得好。

生:因為趙州橋和盧溝橋都歷史悠久,前者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後者修建於1189~1192年間。這兩座橋都形式優美,趙州橋前人有“初月出雲,長虹飲澗”的盛讚;盧溝橋有“盧溝曉月”的美譽。更重要的是這兩座橋結構堅固,修建以後沿用至今,完好無損。中國石拱橋的三個特點,在它們那裡都非常突出,所以選擇這兩座橋作例子,就能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師:二組同學歸納得非常好,語言表達非常完美,並且在回答的時候沒有看書,老師為你們的精彩回答而感到驕傲,大家為他們鼓掌。

師:四組和五組各派一名同學到黑板上聽寫生字。(橫跨、雄姿、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絕倫)

師:這兩組同學寫的全對,各得100分。誰能說說惟妙惟肖的意思?

生:非常形象逼真的樣子。“絕倫”中的“倫”是什麼意思?

(生無人回答。)

師:我們讀課文不要放過每個不理解的詞,這才是求學的精神,查查字典吧。

生:輩、類的意思。

師:那麼絕倫呢?

生:就是沒有它的同類,沒有比得上它的意思。

師:很好。下面仔細讀課文,在書中作批註、並小組交流,比較一下趙州橋和盧溝橋,看看你們組更欣賞哪一個?說說理由。

(生讀課文、討論。)

一組學生:我們組更欣賞趙州橋,因為它建造的年代更久遠,比盧溝橋早五百多年,還依然堅固。

二組學生:我們組不同意一組的看法,因為盧溝橋也沒有損壞,不到哪一座橋損壞的時候,是比較不出哪個更堅固的。

師:這兩組說的都蠻有道理的嘛。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座橋都很堅固。

三組學生:我們組更欣賞趙州橋,因為它的跨度大,距今年代更久,建造難度會更大,而依然那麼雄偉,連作者都說它的設計巧妙絕倫,誰也比不上它。

二組學生:作者說它絕倫,是相對於當時來說的,不能用這句話來說明問題,不過趙州橋確實令人欣賞。

四組學生:我們看盧溝橋更美觀一些,因為它上面的雕刻很美,各種各樣的獅子,盧溝曉月是美景,並且馬可·波羅也曾經讚美過此橋。

二組學生:講到美觀,趙州橋也是很美觀的,它的美是古樸的美,至於馬可·波羅嘛,他如果看到趙州橋也是一樣會讚美的,所以不能斷定盧溝橋更美一些。

師:看來二組同學蠻有個性的,說的也十分在理。可以肯定的是,這兩座橋都是很美的。總結一下,這兩座橋都具有“結構堅固、形式優美、歷史悠久”的特點,如果說我欣賞哪一個的話,則更傾向於趙州橋。這屬於個人喜好,不必強求。再問大家一個問題,這兩座橋只寫一座不是更簡潔嗎?大家思考後回答。

生:簡潔是簡潔了,但是那樣就不夠全面。

師:此話怎講?

生:趙州橋是單拱,盧溝橋是聯拱,既選單拱的例子,又選聯拱的例子,就能較全面地反映中國石拱橋的概貌。

師:三組同學回答得很好,看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層次很高。選例子除了典型以外,還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證主要方面有代表。選例子很重要,選準了例子把例子寫好,通過它準確地說明事物的特徵更重要。

師:下面我們練練朗讀,就讀趙州橋這一部分。

(一名同學朗讀。)

師:這名同學讀的字音很準,平翹舌區別得很好。語速再慢一點就更好了。

師:這節課的內容就到這兒了,看看大家還有什麼問題?

生:趙州橋不過三十幾米長,為什麼說它雄偉呢?

生:趙州橋是不算高大,但我們說一個建築物雄偉主要不只看它的體積如何大。

師:那還要看什麼?

生:還要看它的氣魄和聲勢。比如我們說雄偉的天安門,並不是說天安門就有幾十層上百層樓那樣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氣勢,見過天安門的人沒有一個懷疑“雄偉的天安門”,“雄偉”一詞用得不準確嗎?(眾生笑)說趙州橋“非常雄偉”也是如此。

師:看來作者在說明事物特徵的時候用詞是非常講究的。下面大家同桌之間隨便說一說這節課的感受,要求出聲說,然後找一兩個同學說一下。

(學生七嘴八舌地說。)

生:這節課我知道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很高的,我們現代人在有些方面還不及古代,這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為我們中華民族感到驕傲。

生:這節課我感受到了學習語文要細心,遇到不懂的要自己能發現,就象“絕倫”這個詞一樣,這樣才能真正學到知識。

生:這節課我學到了要想評價一個事物,最好有比較,就好象趙州橋同盧溝橋比較才更能發現它們的`特點一樣。

師:這幾位同學的總結棒極了,我為你們感到高興。這節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反思】

這節課基本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理解了說明事物應抓住特徵的道理。在課堂上注意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引導他們合作探究,共同解決問題。比如:在討論“你最欣賞哪座橋”時,學生興趣積極,讀書細緻,在思考、交流、補充、比較中更加深刻的瞭解了兩座橋的特點,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學生只是泛泛的讀書,膚淺瞭解的毛病。學生印象深刻,提高了學生抓取閱讀資訊的能力。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開始匯入課題的部分,我覺得說得過多,以致耽誤時間,影響了整個課堂教學,這部分完全可以簡潔些。在問題討論上也有不當之處,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用趙州橋和盧溝橋能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嗎?”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較大,學生讀一遍課文之後就歸納有一定難度。雖然二組的同學說得不錯,但真正明白的學生很少,所以,這個問題可以放在“你最欣賞哪座橋?”之後,讓學生感受到兩座橋的特點再歸納總結,會更好一些。另外,對於差生學習的處理上,雖然有一定的照顧,但還不夠,以後還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7

教學構想:以《中國石拱橋》為例,滲透學生的課外生活,圍繞如何抓事物的特點寫事物的特徵這一訓練重點,切實訓練學生的說明能力。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課前實地觀察枝城長江大橋、白水橋(石拱橋)以及自己身邊形形色色的橋。仔細回憶自己見過的各種橋。

2.在觀察回憶的基礎上,歸納橋的特點並用精練的語言表達出來。

課堂實錄

師:前面我們佈置大家觀察了橋(教師板書,加點詞為板書內容,下同),下面請同學們說說你見過哪些型別的橋。

生:獨木橋、水泥預製橋、鋼樑橋、石拱橋、鐵索橋等等……

生:江河大橋、立交橋、過街天橋……

[點評:把學生的生活體驗引進課堂,引導學生深刻地認識說明物件。]

師:大家見過的橋確實不少,那麼你們能否用一句最簡潔的話說說橋的特徵。

生:架在河面上,用水泥鋼筋作材料的建築物,如枝城長江大橋。

生:不對,有的橋也用木材作材料,如獨木橋。

生:還有,有的橋不是架在河面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如立交橋。

[點評:引導學生把直覺形式轉換成言語形式,為訓練張本,對於學習中的分歧不是簡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讓學生爭論,在爭論中澄清是非。]

師:大家說得很有道理,看來要把握事物的特徵,還必須找到同類事物的共同點。下面大家想想,哪些才是形形色色的橋所共同具有的特點,可以查詞典,看看詞典是怎樣說的。

生:(查詞典)架在河面上連線兩岸的建築物。

師:根據我們前面的討論,大家想想這樣概括橋的特點是否準確?

生:不夠準確。前面已經說過,立交橋就不是架在河面上的。

師:看來時代在發展,詞的含義也在發展,大家修改修改。

生:架在水面或空中,用來連線兩端的建築物。

師: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講到的抓事物特徵的方法。事實上橋用什麼材料做,千差萬別,不是共有的特點;橋的作用——架在水面上或者空中連通兩地供通行才是共同具有的。抓特徵就是要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點。

[引導學生從直接經驗中總結出一般的規律,是“課內外銜接教學實驗”的重要特點,能力訓練即從此開始。]

師:下面我們把橋的範圍縮小,侷限於石拱橋。按照上述抓特徵的方法找找石拱橋的特徵,看看石拱橋有什麼共同點。

生:橋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橋身全由石料構成。

[點評: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訓練開始,把一般的方法變成學生的經驗。]

師:說得較好,不過同學們所看到的還只是橋的外部特點,事實上我們在分析事物特徵時,並不像這樣顯而易見,還需要我們仔細研究。下面我們把橋的範圍再縮小來研究中國石拱橋有什麼特徵,可能難度就會增大。請同學們翻開課文《中國石拱橋》,先看課文寫到石拱橋的哪些特點。

(學生瀏覽課文,找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師:現在請同學說說《中國石拱橋》有哪些共同點。

生:形式優美。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最好用書上的原話回答。

生:石拱橋的橋洞呈弧形,就像虹。

生:這些橋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傑作。

生:作者在寫趙州橋的時候這樣寫:“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

生:盧溝橋也是一樣,“盧溝曉月”很早就成為北京的勝景之一。

[點評:訓練由淺入深,讓學生的技能水平由低階向高階發展。]

師:說得不錯,中國石拱橋除了形式優美以外,還有沒有更重要的特點?

生:有,那就是結構堅固。

師:(板書結構堅固)何以見得?

生:書中說這種橋“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發揮交通作用”。

生:書中還說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盧溝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師:回答得很好。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從課文中看到中國石拱橋具有什麼特點嗎?

生:歷史悠久。

師:(板書歷史悠久)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已經找到了中國石拱橋的共同特點:(1)形式優美;(2)結構堅固;(3)歷史悠久。

那麼怎樣說明才能把這些特點說清楚呢?通常的做法是精選例子。下面我們看看課文是如何選擇例子來說明事物的特徵的。請同學們再仔細看看課文重點寫了哪兩個例子。

[點評:通過總結巧妙地過渡,從一個訓練重點轉移到另一個訓練重點,保持訓練過程的清暢。]

生: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

師:為什麼選擇趙州橋和盧溝橋作例子,用這兩個例子能說清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嗎?

生:因為趙州橋和盧溝橋都歷史悠久,前者修建於公元605年左右,後者修建於1189-1192年間。這兩座橋都形式優美,趙州橋前人有“初月出雲,長虹飲澗”的盛讚;盧溝橋有“盧溝曉月”的美譽。更重要的是這兩座橋結構堅固,修建以後沿用至今,完好無損。中國石拱橋的三個特點,在它們那裡都非常突出,所以選擇這兩座橋作例子,就能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點評:引導學生深刻地感知說明文選例子的方法,為後面總結規律做鋪墊。]

師:既然這樣,那麼作者為什麼不只選一個例子,那樣文章不是更簡潔嗎?

生:簡潔是簡潔了,但是那樣就不夠全面。

師:此話怎講?

生:趙州橋是單拱,盧溝橋是聯拱,既選單拱的例子,又選聯拱的例子,就能較全面地反映中國石拱橋的概貌。

[點評:欲擒故縱,讓學生在深入體驗的基礎上道出祕訣。]

師:看來選例子除了典型以外,還要全面,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保證主要方面有代表。選例子很重要,選準了例子把例子寫好,通過它準確地說明事物的特徵更重要。下面我們看課文是如何寫例子的。請大家瀏覽課文,找出文中寫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段落。

生:第4、5段寫趙州橋,第6~8段寫盧溝橋。

師:下面請同學們朗讀課文第4、5段,讀後思考作者是怎樣圍繞趙州橋來說明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的。

(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問題)

生:先總寫橋的外形和使用情況,給人以總體印象,再詳細地寫這座橋的四個方面的特點,給人以具體的形象。

[點評:訓練的層次仍在遞進,緊扣課文引導學生體會。]

師:我仔細閱讀了課文,作者寫趙州橋用了這樣一些字眼:“橫跨在河上”“還保持著原來的雄姿”“非常雄偉”。(示圖)就書上的插圖來看,趙州橋只不過跟我們的白水橋差不多,但比起枝城長江大橋來只不過是“小鳥”中的“小鳥”,作者說它“雄偉”準確嗎?

生(笑):趙州橋是不及枝城長江大橋高大,但我們說一個建築物雄偉主要不只看它的體積如何大。

師:那還要看什麼?

生:還要看它的氣魄和聲勢。比如我們說雄偉的天安門,並不是說天安門就有幾十層上百層樓那樣高,我們從電視上見過天安門,還沒有我們的教學樓高,但是它造型很有氣勢,見過天安門的人沒有一個懷疑“雄偉的天安門”,“雄偉”一詞用得不準確嗎?(眾生笑)說趙州橋“非常雄偉”也是如此。

師:看來作者在說明事物特徵的時候用詞是非常講究的。

[點評:引導學生深入體驗說明文語言的特點,體驗其在教學中的直接運用。]

下面我們再看盧溝橋的情況。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第6~8段,其餘同學思考作者寫盧溝橋與寫趙州橋有什麼不同。

(學生朗讀)

生:相同點是也說明了它的修建年代、堅固等情況,不同點是側重說明它的藝術價值和紀念意義,筆法上多采用生動說明,如柱頭上的石獅作者說它們“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師:請稍等,你能不能說說這裡採用的是什麼表達方式?

生:當然是描寫。

師(笑問):你是否意識到這種描寫與一般記敘文中描寫的作用有所不同。(生默然)其他同學呢?(也默然)不要緊,我們先來研究幾個問題。這些石刻獅子能“母子相抱”“交頭接耳”“傾聽水聲”嗎?

生:獅子是石刻的,當然不能。

師:真實的情況是怎樣的?

生:很像是母子相抱,很像是在交頭接耳,很像是在傾聽水聲。

師:也就是說作者把那些石刻獅子的樣子寫出來了。你見過盧溝橋嗎?

生:沒有!

師:你腦海中有那些石刻獅子的形象嗎?

生:有了,而且非常清晰。

師:這正是說明文中描寫的功勞,說明文中的描寫重在摹寫事物的樣子——摹狀貌,讓讀者對說明物件有更清晰、更準確、更形象的瞭解。與一般記敘文中的描寫有所區別,請同學們體會。

[點評:引導學生品味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體驗此法在教學中的直接運用。]

師:好,我們回到原來的問題上去,作者寫趙州橋和盧溝橋兩個例子,確實同中有異,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呢?

生:這樣處理於大同中存小異,使行文富於變化,文章更有魅力。

師:說得好。下面我們回顧一下本節課學的內容。請大家參照黑板上的板書思考:寫作說明文應該怎樣抓特徵,怎樣寫特徵?

生:抓特徵就是要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點,而寫特徵一般要精選例子來說明,所選例子一要典型,二要全面。

師:很好。下面我們就按照上述方法來操練這種技能。

(出示筆)筆,大家都不陌生吧!你們見過哪些種類的筆?

生:鉛筆、鋼筆、圓珠筆、毛筆、彩筆、蠟筆、鐵筆等等……

師:誰能說說筆的共同點?

生:儘管筆的結構千差萬別,不管什麼筆,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它們的作用不外兩個:一是用來寫字;二是用來作圖畫畫。它是寫字畫圖的用具。

師:如果我們要寫一篇文章來介紹筆的用途,按照上述分析,少不了選例子來說明,如果選例子應該選哪些例子?

生:鋼筆。

生:毛筆。

師:為什麼?

生:鋼筆在硬筆中使用最廣泛,最具代表性。毛筆不但是軟筆中的一絕,而且和古老的書法藝術有著天然的聯絡,說筆自然少不了毛筆。

[點評:讓學生把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參與後續的訓練,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

師:好,我們就來討論鋼筆和鋼筆書法有哪些具體特點。從形象方面,從使用方法方面,從書寫效果方面著眼,發揮大家的創造性,看誰說得準確生動。

生:只有吸了墨水,才能寫出字來。

生:能寫小而好看、筆畫整齊的字。

生:墨水吞進肚,什麼時候用,什麼時候吐,早晚隨身帶,最易作記錄。

生:胸中墨萬點,下筆成千言。

生:吃人墨水吐出字,鋼的筆尖膠的肚。

[點評:以上為技能的操練階段,它是技能內化的重要環節,也是“課內外銜接語文教學實驗”的特色之一。]

師:大家說得很形象,很生動,本節課就練習到這裡。課外請大家採用同樣的方法寫寫“毛筆”,然後再寫一篇作文,題目就叫“說說中國的筆”吧。好,現在下課。

[點評:讓技能訓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發展自己的能力。]

[總評:本教例較好地體現了“課內外銜接語文教學實驗”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圍繞如何抓事物的特點、說明特點這一訓練主線有效地進行。有感知,有體驗,有操練,線條非常清晰。由於訓練做到了有層次、有縱深的推進,所以訓練比較到位,不時引進學生鮮活的生活,增加了訓練情趣,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也落到了實處。課文學習成為能力訓練的有效形式,語文教學走出了肢解課文的狹隘圈子。]

附:板書設計

┌─找出同類事物的共同點抓─┐ │

│ 特徵│ ┌─典型寫─┘ └─精選例子│

└─全面

形式優美─┐單拱趙州橋:橫跨雄姿雄偉中國{結構堅固│ 石拱橋歷史悠久─┘聯拱盧溝橋

┌─書寫用具─┐普遍鋼筆說說中國的筆│ │

└─繪圖用具─┘一絕毛筆

語用管窺

1.“毛筆”片斷說明集錦

△拖泥帶水不像話,裊繞多姿成字畫,滿頭白髮故染黑,描繪千年大中華。(譚鬆偉)

△杆長,頸短,筆尖軟。(夏子)

△我用殷實的墨跡書寫現在,而把虛空的飛白留予不論是快樂還是憂傷的過去和將來。(高昌法)

△似水柔情,纏綿了竹的筋骨,在斑斑的墨跡中演繹人生。(何海軍)

△頭尖尖,身小小,紙上最愛演舞蹈,墨水就是出場費,給量適中就能演得好。白身著黑衣,白牆生花草,活靈活現真叫妙。(傅蓉)

△紙上去,紙上來,紙上成功紙上敗。(王雪蓉)

△越勞發越黑,越勞身越軟,越勞情越深,越勞越自如,越勞姿態越婀娜,越勞越精彩,越勞越受人青睞。(趙盼)

2.習作精選

中國的筆

那位大秦的將才,握過戰刀的手如此這般輕易地翻析,無端磨出些“黑水”,不想卻從此匯入泱泱中華的歷史長河,滲入五千年中華的每一片天地。

一根普通的竹管,底端插入柔軟的動物毛髮。這便是中國最初的筆——毛筆。是蒙恬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匠心獨運的創造。

毛筆,軟筆的一種。經過了幾千年的發展,如今的毛筆,品種繁多,有隻插一根毛髮,專寫微書的細筆;也有雙手合抱的鬥筆。制筆的原料也不再單一,有貴重的玉筆,也有普通實用的“竹”管筆;有用鼠毛、兔毛做筆毛的,也有用狼毫、貓須做筆毛的。有的毛筆,為了美觀,還在筆管上刻上詩句或者圖案。

到了近代,西方的鋼筆、圓珠筆傳入中國。它們以造價低廉、書寫方便的顯著優勢逐漸取代了毛筆的統治地位。鋼筆中一種新的筆種——硬筆,它不僅後來居上,成為中國使用最廣泛的筆,而且演繹出了一種新的書法藝術——硬筆書法。它與歷史悠久的軟筆書法相互映照,另闢蹊徑,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又一瑰寶。

此外,還有鉛筆、彩筆、排筆等多種類的筆在當今的中國大放異彩。中國的筆,也是一部中國的歷史。

說說中國的筆

提起筆,我們都能隨口說上幾句。筆對我們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書本可用耳朵聽;如果沒有筆,你就什麼也幹不成。如果你是一個剛入學的孩子,那麼筆就是您身旁的“護攔”;如果您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那麼筆就是您手中的“藜杖”。

說起筆的種類,恐怕無人不曉:寫字的鋼筆、圓珠筆;繪圖的鉛筆;畫畫的彩筆、毛筆……總的來說,可概括為硬筆和軟筆兩大類。

鋼筆是硬筆中的重要成員,莫看鋼筆外表“堅不可摧”,可謂“硬”到了底,其實它也“有血有肉”,而且滿肚子“油水”,但又是個欺軟怕硬的傢伙。倘若不小心將它“咣啷”摔在地上,它很有可能被“折頸”,甚至“口吐藍血”。軟弱的硬筆!

軟筆中獨領風騷的當然非毛筆莫屬嘍!它身材“苗條”,粗細均勻,越用越年輕(剛買來的是白毛,用後成黑毛),恐怕這一點是許多人所羨慕的吧?別看它軟軟的一簇毛,可寫出的字卻剛勁有力,似乎有些名不副實。堅硬的軟筆!

硬筆和軟筆各有其長,各有其短,大家是否想過將兩者綜合起來,揚其長避其短,會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呢?不妨一試。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8

《中國石拱橋》是比較典範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在教學第一課《中國石拱橋》時,我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回憶前面學過的記敘文和抒情意味比較濃的課文,在比較中發現說明文和它們的不同之處,如沒有貫穿首尾的故事,不以濃郁的感情打動人,不注重細緻人微的描寫、刻畫等。然後在學完課文後,和學生共同總結說明文的文體特徵。在比較中認識說明文的文體特徵。

1、為讓學生明白本文的文體是說明文,並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特徵,大螢幕展示說明文的基礎知識。分析總結不同於其它文體的特點,在課堂設計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教學步驟。

2、讓學生了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首先讓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前提下,給題目加修飾語。這一個步驟有利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瞭解課文內容,因此,教師不必現在對學生的回答下結論,應多鼓勵他們回答問題。以上的工作都是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總體的瞭解,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完成深入說讀的目的。對照課文,找出作者是怎樣解說中國石拱橋的特徵的,讓學生學會提煉概括說明物件的特徵。。試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找出中國石拱橋的特徵是歷史悠久、形式優美、成就突出、結構堅固、分佈廣泛、形式多樣。接著分析趙州橋、盧溝橋作為中國石拱橋的代表性的橋樑,哪些詞句體現了中國石拱橋的特徵。

在教學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從文中的詞句體會到:使用數字準確;沒辦法用準確數字的,就用表示估計的數字;如暫時還無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測的語言來表達;恰當地使用限制性的詞語,使表達的意思趨於準確。說明文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列數字、打比方、引用、舉例子、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等。找出句子說說採用了哪種說明方法。經過三課時的細緻教學,學生對說明文的特點有了認識,學習說明文也有了方法。

上完這節課之後,我覺得講得太多,沒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我們的課堂,應該說教師都在課前備好,然後再處心積慮地讓學生往我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鑽,如果他們都在課上被拉進來了,就如同跟著導遊遊了一遍景點,那麼教者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其實說穿了還是一種偽課堂。 真正的課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現將不足分析如下:

一、 貪大求全,內容過多,尤其是設計的問題多而碎,讓人感覺結構不清晰,使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而且每個問題都淺嘗輒止,因為我貪大求全,既想把單元主題理清,又想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說透,結果造成兩項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學生對有些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細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方法決定效果。”我自認為我態度認真,積極備課,但是忽略了細節,問題設計、總結、練習中都有重複現象,這樣,不但沒有突出重點,反而顯得內容過多,時間緊張。我自認為我設計的兩個延伸遷移題是一個亮點,應該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能檢驗出學生完成目標情況,但由於自身對主題式教學還有一定理解的誤區,所以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

三、匯入語設計不夠精彩,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實精彩的匯入語是每一堂課的提神之筆,我要更加重視。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問題設計精巧,結構清晰,合理安排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如當 “你還知道哪些建築園林,名勝古蹟?”這個答案出現時,我能夠相機引導:“根據你的遊覽經驗和見聞來談談?”那麼學生的思路將會更清晰地開啟;當學生提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而教者又不懂的問題時,我能先請教其它學生有沒有人懂這個問題的,如果還沒有,我能夠引導他們:大千世界奇妙無比,世間的知識無止無境,它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要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9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非常經典的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側重點是強調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掌握最主要的舉例說明的方法,並讓學生注意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特點。

第一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方法實施教與學

1、情境設定:利用課件增強直觀性,讓學生更真切地瞭解說明物件及特點。

2、三讀:在預習基礎上速讀、細讀、研讀三步語文實踐活動的運用,由淺入深的感知課文,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問題討論: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在學習中相互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三個問題把握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1.速讀課文,給標題加定語。既讓學生認識本文的說明型別及物件,又引導他們在預習基礎上整體感知全文,瞭解中國石拱橋的特徵,完成目標二的達成。

2.細讀課文。讓學生細讀寫趙州橋、盧溝橋的段落,分析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在這兩座橋上的體現。這一問題是目標二的深化,更是目標三的延伸。

研讀課文,探究選擇例子時要把握的一般規律—共性與個性。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選材指導,為課後的習作訓練打下基礎。

最後,用小練筆,以“堯頭黑瓷”為題,寫一篇小習作。讓學生現學現賣、即學即用,達到重構知識的目的。

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比較理想,達成了目標,並讓學生明白說明文特點的重要性和舉例子說明方法的妙用。不足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還不是特別充分,還可以讓討論交流的時間更長,更深入一些。

《中國石拱橋》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一直試圖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按照學校“三環六步教學模式”進行實踐。通過講《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有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距離,而且由於個人對課改新理念的理解也有偏差,雖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還有不少不盡人意的地方,另外教學中切忌貪大求全,否則會顧此失彼,收效甚微。

課堂按照最初的設定,平穩地進行著。 可課後我卻發現我講得太多,沒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我們的課堂,應該說教師都在課前備好,然後再處心積慮地讓學生往我們事先設好的圈套中鑽,如果他們都在課上被拉進來了,就如同跟著導遊遊了一遍景點,那麼教者就會有這樣的感覺:教學任務完成了。這其實說穿了還是一種偽課堂。

真正的課堂,應該圍繞教學內容,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充分展示學生的思想,並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現將不足分析如下:

一、 貪大求全,內容過多,尤其是設計的問題多而碎,讓人感覺結構不清晰,使學生容易產生混亂。而且每個問題都淺嘗輒止,因為我貪大求全,既想把單元主題理清,又想把《中國石拱橋》這一課說透,結果造成兩項都涉入不深,挖掘不透,學生對有些問題理解的不夠深刻。在以後的問題設計上,我“要做問得巧的智者”,用靈活巧妙的問題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深入學習。

二、粗心毛糙,不注意細節。“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方法決定效果。”我自認為我態度認真,積極備課,但是忽略了細節,問題設計、總結、練習中都有重複現象,這樣,不但沒有突出重點,反而顯得內容過多,時間緊張。我自認為我設計的兩個延伸遷移題是一個亮點,應該能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也更能檢驗出學生完成目標情況,但由於自身對主題式教學還有一定理解的誤區,所以出現了虎頭蛇尾的問題。

三、作為一名教師,忽略了最重要的課堂常規,過於依賴多媒體課件,有時還受課件的限制和牽引,有些知識點沒有讓學生記下,這樣也會造成學生只熱心地參與活動,掌握知識卻如過眼雲煙。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做到目標明確,問題設計精巧,結構清晰,合理安排時間,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如當 “你還知道哪些建築園林,名勝古蹟?”這個答案出現時,我能夠相機引導:“根據你的遊覽經驗和見聞來談談?”那麼學生的思路將會更清晰地開啟;當學生提出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而教者又不懂的問題時,我能先請教其它學生有沒有人懂這個問題的,如果還沒有,我能夠引導他們:大千世界奇妙無比,世間的知識無止無境,它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只要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學習,我們就能獲取更多的知識,這樣將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今天的語文教學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各種觀點、各種思路如雨後春筍,教師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轉換。但不管怎麼轉化,老師畢竟還是老師。我以為今天的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應該和旅行團的導遊一樣,而學生則象是遊客,在老師的引導下,在語文知識的百花園裡遊覽,因此老師既不應該象過去那樣滿堂灌,也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放任自流,既有讀書聲也有寫字聲,能讓學生思考、表達、動手、做結論的問題,儘量讓學生自己做,不做包辦替代的保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