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

《爺爺和小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爺爺給小樹穿上暖活的衣裳,小樹不冷;夏天,小樹撐開綠色的小傘為爺爺遮涼,爺爺不熱了。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的密切、和諧。教學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通過教學實踐和課後反思,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教材給出了兩幅情境圖,這兩幅圖突出了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第一幅圖所表示的內容:時間是冬天,樹木凋零,爺爺穿著棉衣在室外活動;第二幅圖所表示的內容:時間是夏天,樹葉茂盛,爺爺穿著汗衫坐在樹下搖扇、喝茶。我在教學時就充分利用這兩幅情境圖,讓學生認識冬天、夏天的景物特徵以及人們在不同的季節應該穿厚薄不同的衣服等。這一環節的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

二、課件輔助教學,提高課堂實效

本課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為了突破重點,我製作了課件輔助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我把要求認識的十個生字的偏旁部首做成紅顏色、閃動的效果,識字教學時,有的學生注意力開始分散,用動畫的形式識字可以重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識字的效率。在接下來的朗讀感悟環節中,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重點詞句,即讓學生明確“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的含義,我製作了這樣一個課件:在畫面上把纏在樹幹上的草和茂盛的樹葉分別作成閃動的畫面。當學生的認識出現誤區和偏差時,就出現閃動的畫面,這樣不但起到直觀形象的作用,還可以對學生的認識起到引導的作用。

三、重視語言的積累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語言學習,是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是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然而,課文中的許多詞語對一年級國小生來說比較陌生,理解難度比較大。教學時,我遵循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逐層深入,如:課件出示“暖和的衣裳”和“綠色的小傘”這兩個詞語,學生認讀後,啟發他們想一想:生活中那些東西是暖和的?那些東西是綠色的?這樣學生就會毫不費力地說出許多這樣的詞語來。這樣的訓練不僅使學生學會了語言感悟和積累,而且還學會了擴充套件詞彙的方法。

《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深感到:要使學生有豐厚的語言積累,必須通過多種教法和學法的巧妙結合,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動腦動手,身心愉悅。才能實現尊重兒童,發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

四、採用多種方式讓生字和學生多次見面,在生字的復現中鞏固了識字。

在第二課時的生字詞語複習中,我創設了兩個小遊戲環節,一是為生字朋友找家,二是啄木鳥捉蟲。在有趣的遊戲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大大提高了,也加深了對第一課時字詞學習的鞏固。

五、課堂內容比較充實,時間掌握很好,有些環節的創新和拓展不錯。

當然,由於缺乏經驗問題及教學設計的問題,這節課也暴露出了許多不足:

1、課前複習生字“爺”與“爸”字作比較,還是應該多讓學生去發現,而不是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出示兩個詞語,讓學生自己說發現就可以了。

2、匯入部分編一個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有些多餘。由於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讀過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很深的印象,導致他們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式,沒有了自己的想象。

3、拓展部分過多,比如環節中的“夏天,小樹還對爺爺說了什麼”可以不要,進而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讀。

4、拓展部分,說說春天、秋天爺爺和小樹之間還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盡情讓學生來說。但課件當中不宜給出答案,這樣便使本來開放的練習變成了唯一。只要學生說得合理,不必苛求統一。

5、某些細節。第一句“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可以做句式練習。即“哪裡有什麼”。然後通過不同位置加重語氣來讀理解句子的不同意思。二、三自然段的學習有些散,把幾個問題放在一起,主要還是讀。拓展可以放到下一課時。教師儘量少範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盡情讀,而不必規定加重什麼語氣和關鍵詞語的朗讀。

另外,背誦課文可以穿插到每一自然段的學習中,加上動作,配上音樂。總之,要多讀,一年級的味還要濃一些。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2

 【教學理念】

國小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但識字不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全部。本設計遵循兒童學習記憶的規律,不把學漢字與學語言割裂開來,以聽讀為主線,注重開發無意記憶在識字上的潛力,讓學生在聽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最終化生為熟。

 【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到、給、穿、暖、冷"7 個生字,會寫"不、開"2個字,認識3個偏旁"父、刂、冫"。

2、初識“自然段”,學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理解"暖和的衣裳"。

3、感受爺爺愛護小樹。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熟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生字卡片

 【預設流程】

 一、情境匯入。

1.創設和學習夥伴熊大熊二比誰的表現好情境。

2.齊讀課題。

3. 學習生字“爺”。讀準字音,讀好“爺爺”的第二個音節(輕聲)。與“爸”比較,認識“父字頭”。記住“爺”並組詞。

4、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自然段。

1.讀課文,不認識的字請拼音寶寶幫忙讀準確。

2.你有新發現嗎?引導學生初識自然段,課件示範標註後,學生在課本上標出自然段序號。

3.師生合作讀全文。

 三、隨文識字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課文裡有許多生字寶寶要和我們交朋友!先看第一自然段(出示帶拼音句子: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

1.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誰願意讀?

2.學習生字“棵”。拼讀後記字形。

3.如果這棵小樹,它長大了,就變成了“一棵大樹”,大樹能做什麼? 小樹長大後,有這麼多作用,我們用喜歡的感情來讀這句話。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冬天裡的小樹情境,學習生字“冷”讀準字音,認識新偏旁兩點水,記住字形組詞。

可憐的小樹在風雪中喊冷,爺爺也聽到了,看爺爺在做什麼?(出示爺爺護樹圖)

2.看書上是怎麼寫的。(出示帶拼音句子)

(1)讀準“和”“裳”。 認識多音字“和”

(2)這句話中藏著好幾個生字寶寶,先自己讀一讀,記一記,等會請你當小老師教大家。

(3)小老師領讀,讀準字音。

識記字形。四個生字寶寶,你記住了哪些?

到:認識“立刀旁”。

給:做動作。

穿:複習穴寶蓋。用“穿”說一句話。

暖:複習日字旁,組詞。

3.把生字寶寶送回句子裡。

(1)讀句子。(去掉拼音)

(2)理解“暖和的衣裳”句中的“衣裳”是什麼?

(3)說話練習:暖和的( )

4.有了暖和的衣裳小樹感覺怎樣?(出示第二個句子:小樹不冷了。)齊讀。

5.這兩個句子組成了第二自然段。我們加上動作來讀一讀。

過渡:

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很開心,就快樂地長啊長啊,夏天到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四、趣味識字。

學了這麼久了,生字寶寶請我們一起做遊戲。

1.猜字謎

(1)爸爸老了主柺杖。(爺)

(2)做動作猜字。(冷 穿)

2.捉迷藏(在生活圖片中找生字)

3.吃蘋果。(認讀生詞)

五、寫字指導。

1.創設學習夥伴要和我們比比誰的字寫得好。引出要寫生字(不 開)

2.課件演示,觀察“不”的筆順,自主說說寫好“不”要注意什麼?

3.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4.同法學寫“開”。

5.練習寫字。

 六、書寫交流及評價

學生書寫,教師巡視評價。

七、總結

1.和學習夥伴說再見。

2.結合板書說說本節課學習的知識。

八、作業

1.把今天新學的知識說給家長聽。

2.和家長一起給生字寶寶找朋友。

 板書設計:

5.爺爺和小樹

父 冫刂

教學反思:

《爺爺和小樹》是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課文的第五課。本課擬用兩課時完成教學,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根據一年級的學習要求,我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定為:初識自然段、認識7個生字、會寫兩個字和練習朗讀課文1、2自然段。考慮到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穩定等特點。我設計整個教學流程都讓學生在情境和遊戲中進行,讓他們在玩中學,同時體會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縱觀本節課,各教學重點都有落實,基本實現了自己的教學預想。比較滿意的有兩點:

一、直觀形象,吸引注意。

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突出,教學中,我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如引導學生認識自然段環節,我將課文做成PPT,用紅色方框和數字進行提示標註,學生很快就對自然段有了感性認識。又如指導寫字環節,我將“不”“開”兩個字的筆順,做成放大的動態的課件,學生觀察起來清晰明瞭,說關鍵筆畫時準確到位。

二、形式多樣,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次讓生字與學生見面,但每次出現的方式有所不同,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次,讓學生在自然段的句子裡找出生字,這一遍重點關注字音,通過小老師領讀生字卡方式,既複習了拼音又讀準了字音;第二次,將生字去掉拼音,送回句子裡請學生讀,好勝心強的學生讀起來十分賣力;第三次,聯絡生活,把生字詞以做動作、猜字謎、捉迷藏、吃蘋果等遊戲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記住了生字。

朗讀課文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有個人讀,男女生讀,師生合作讀,齊讀,做動作讀。不同的朗讀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文讀得一次比一次好。 總之,整節課老師的情緒飽滿,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老師和學生都是快樂的。但快樂之餘,我也發現自己的教學還有不少待改進的地方:

一、重視組詞技巧的訓練。

在生字教學時,我無一例外地都要求學生乾巴巴的組詞,而有些生字如“給”“穿”是不好組詞的,我就可以引導學生用這些字說一句話。又如多音字“和”讀“hé”時指導學生片語時,儘量說一些常用的詞,如“和平”。還有,當學生

組詞後,也可以讓他們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積累和表達能力。

二、重視課堂紀律的組織。

課堂上氣氛活躍了,課堂紀律就容易散亂。在本節課的寫字環節,學生的書寫速度不一,出現了學生自由說話、做小動作的現象,而我只顧著評改學生的書寫質量,忽略了維持課堂紀律,其實,只要說一句“我們看哪組小朋友表現好?”之類的話,學生會很快安靜下來。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高效課堂的保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重視課堂紀律的組織,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3

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這是一篇情意濃濃的課文,讓小朋友在積累語言之餘,將稚嫩純潔的雙眼投向周圍的小環境,從小關注環境,愛護環境。課文短小簡單,其中兩個比喻句“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富有童趣,充滿詩意,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切入點。

【章國麗的修改】

認字教學時,注意讀準“穿、傘、暖、冷”的字音。要認識的10個生字多為單音節詞,適宜隨課文分散認字。從字形上看形聲字居多,本課要隨生字認識“父、刂、冫、人、灬”5個偏旁。根據生字的特點,也可從偏旁入手,相對集中認字。如,先複習“、日、糹、”4個偏旁,再認本課5個新偏旁,並適當說明“冫、灬、刂、父”所表示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到生字表裡找找9個偏旁分別藏在什麼字裡,藉助拼音,看看課文,想想怎樣記住它。在學生議論中會發現有的用熟字換部件,有的用事物的樣子(傘)就可以記住字形。

【章國麗的反思】

運用想象,延伸課外。國小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課富有童趣,從而設計“假如你是小樹,你會說些什麼?”“爺爺和小樹之間會說些什麼?”來啟用學生的思維,充分利用學生平時生活經驗的積累,給小樹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課結束,以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作為課外的延伸,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樹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楊麗英的修改】

環保教育:

1、同學們,爺爺這麼愛護小樹,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也要愛護小樹)小朋友你們再看看我們的校園怎麼樣?(很美麗)那你們又應該怎樣做呢?

2、小結。剛才,小朋友個個都說得很好,相信你們以後也會做得很棒,那麼我們的校園會更美,更綠。你們就很自豪地對別人說:我們的學校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齊讀全文。(要求: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讀)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爺爺和小樹》,小朋友都明白了要愛護小樹,愛護花草,愛護大自然的一切。

【楊麗英的反思】

今天上《爺爺和小樹》,我很開心。在學習生字“暖”時,讀了生字後,我問孩子們暖嗎?“暖!”有幾個甚至作出很陶醉的樣子。“哪裡暖了呢?”孩子們都知道我指的是字形。有孩子說:“暖的左邊有個日,日就是太陽,所以很暖!”我帶頭鼓起掌來!這時候又有孩子舉起了小手:“因為暖的右邊是個愛,在家裡有爸爸媽媽的愛,所以很暖!”雖然暖的右邊並不是一個愛,可是我還是帶頭鼓起了掌,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當著所有小朋友的面,我送給她一朵小紅花,並且說:“你的發言是這堂課到現在為止最精彩的!”在之後的“冷”教學中,我採用了同樣的方法。有孩子說:“冷的左邊是兩點水,就像是兩塊冰,所以很冷!”“因為冷的右邊的人就像是個屋頂,下面的一點就像是屋簷下滴下的一滴冰水,好冷!”最後還打了個寒戰!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能夠變得更感性,我想在這個環節中他們做到了。課文繼續上,讀完第一自然段後,我出示了一棵小樹,並且問孩子們“這是一棵怎樣的小樹?”我希望孩子們能對小樹有個總體的感性認識。有孩子說:“這是一棵漂亮的小樹!”“這是一棵綠綠的小樹!”“這是一棵又綠又高的小樹!”“這是一棵快樂的小樹!”答案到此,我十分滿意。“為什麼這棵小樹很快樂呢?”孩子認真的說:“因為爺爺給小樹穿上了暖和的衣裳!”“僅僅是這樣嗎?”我希望孩子們能更深入一些。“因為小樹有爺爺的關懷,所以很快樂!”這回我沒有鼓掌,孩子們自己鼓起了掌。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4

《爺爺和小樹》是一年級課文的第五課,這篇課文是國小階段第一次以段落的形式出現的課文。它以淺顯的文字講述了冬天到了,在一個農家小院裡爺爺為小樹綁上稻草禦寒過冬;夏天到了,茂密的小樹為爺爺遮擋猛烈的陽光,讓爺爺能在涼快的樹蔭下度過炎熱的夏天的故事。

在本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我把目標定位在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認記漢字。如這個“傘”字的教學,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再以實物形象幫助識記字形,這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但是寫字教學的時間,是安排在下課前十幾分鍾呢,還是安排在專門的寫字課來指導比較好,這個問題我也不很清楚。總覺得在一堂課中,寫字的地位並不是非常的突出。一年級孩子朗讀課文與識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學讀書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並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在之前的課文教學中,我是先讓學生自己去讀通讀懂課文,然後在理解過程中,在沒有教給讀書方法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試著練讀。等學生讀了以後,老師覺得不對,再去一句一句地教。這看起來好像是在培養自讀能力,但是效率低下。其實,一年級學生學朗讀,就是要由老師教的呀。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為學生道德生活——愛護樹木,保護植物。通過討論、彙報資訊等形式,學生能夠感受到樹木對人類的用處,及應該保護樹木,引申了對做人的教育,主要是想讓學生能夠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本文的語言口語化,以孩子的視覺、角度、立場闡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和諧關係,為孩子的知作出了引導,為孩子的行樹立了典範。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5

這學期我教一年級語文,四五十個可愛的孩子在課堂上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天真、活躍。拼音教學時尤為突出,進入課文教學後,有一段時間課堂上顯得較為沉默, 但當我教過《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後,我發覺只要遵循孩子們心理髮展的規律並進行適當引導,孩子們一樣熱情洋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教師語句充滿童趣,將他們帶入童話世界 教《爺爺和小樹》時我沒有直接進入課文的學習,而是與學生進行啟發性的談話:“我家門前種了一棵樹,冬天到了,風兒呼呼的刮,你是小樹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踴躍發言,答案精彩紛呈,童趣十足。像“我好冷呀,誰來幫幫我呀?”、一邊哆嗦一邊說:“天公爺爺你就行行好,不要這麼冷了,我快受不了了。”等等。課堂氣氛一下子活了起來。

2、聯絡生活,學生感同身受,理解課文內容 啟發學生了解爺爺為小樹穿衣裳,小樹為爺爺撐開小傘這件事後,學生自然想到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討論後知道給小樹穿衣裳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如:刷白漆、捆草繩等,還知道為什麼小樹不冷了,體會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互相關懷。

3、反覆朗讀,情感薰陶,在讀中進一步體會和感悟 學生理解後反覆讀,便能讀出爺爺和小樹互相得到幫助後的快樂,從而想到同學之間也要互相幫助。

總之低年級語文教學必須掌握孩子們的年齡和心理髮展規律,創造性地挖掘教材以外的知識,根據不同內容採取不同的和適合孩子們的教學方法,相信課堂教學一定會充滿樂趣。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6

《爺爺和小樹》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冬天到了,爺爺為小樹綁上稻草禦寒過冬,小樹不冷了;夏天到了,茂密的小樹為爺爺遮擋陽光,讓爺爺能在樹蔭下度過炎熱的夏天,爺爺不熱了。表現出人與樹之間的關係的密切、和諧。教學的重點是:認識生字,理解重點詞句和練習朗讀。根據1年級學習的重點,我這樣安排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考慮到一年級學生注意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比較好動的特點。因此我重視在遊戲中識字認字,我想只有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重視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興趣,才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形式多樣,認讀生字

在兒歌匯入課文後,我先讓學生拿出生字卡片和同桌認讀,一方面檢查預習情況,另一方面也促使形成互幫互助的學習風氣。然後以“我會認”的形式,請學生自由分享自己認識的字,並請讀得正確的學生上臺做小老師領讀。接著去掉拼音,全班“開火車”認讀,這樣不但照顧了大多數,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歸類識字的環節,我設定了“送字寶寶回家”的遊戲,讓拿到字卡的學生,在“……朋友在哪裡?”的拍手聲走上講臺,並把字卡貼到黑板相應的地方。也許孩子們表現的慾望被激發了,都躍躍欲試,課堂出現了第一次小高潮。

二、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本課要認識的生字有10個,相對較多,而且有幾個不常見,為了鞏固學生識字的效果,我注重生字與學生的反覆見面。因而把課文的10個生字,串聯成一首語境歌,幫助學生記憶。在比較充分地認讀完生字後,開始朗讀課文。在此環節,我依然創設“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互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然後再點幾個相對優秀的學生展示讀。

三、察練結合,指導書寫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習慣的養成很重要,另外還要教會方法。本課時要寫的生字有2個,首先我提醒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里面的位置,尤其是特殊筆畫,然後分享自己的所得,接著一起書空、練寫,在寫的時候強調寫字的正確姿勢,當評價完了之後再進行修正寫。

雖然在備課時也曾在腦海中預想了很多可能出現的情況,但是課堂是生成的,在實際處理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許多顧此失彼的情況。有待改進的地方有:

一、關注細節,重視發音

作為老師首先要明確本課的難讀音,在本課中,主要是區分前後鼻音和邊音。對於學生髮音把握不準的地方,應該停下來進行典型指導,突破難點。

二、自主學習,相機指導

在識記字形的時候,可以嘗試讓生調動平時的經驗來說,如“我會記哪個字?我用什麼方法記的?”這樣不但訓練學生的思維,也能突出語言訓練的特點。

雖然只是短短的40分鐘,但是通過這節課,我再一次明白了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激發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才是課堂成敗的關鍵。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看、多思、多總結,讓自己更快成長。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7

本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事。本文極具人文性,因此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不但注重孩子們對文章的有感情的朗讀,文中生字詞的教學,還注重孩子對“感恩”的理解。課文教學結束後,發現孩子們懂得了要知道回報,知道感恩。但不足之處是:等課結束後,才發現其實這也是一篇很好的讓孩子進行想象說話練習的課文:你能說說,當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後,小樹會怎麼說呢?當小樹為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後,爺爺會笑眯眯地說些什麼呢?於是,我後利用課後的輔導,對學生進行了這方面的訓練,結果總覺得不怎麼理想,可能這就是我沒抓住教育時機所留下的遺憾吧。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是第一冊第一組“課文”部分的第5篇課文,前面4篇課文是以詩歌的形式出現,《爺爺和小樹》,第一次以段落形式出現:第一段是總起,交代“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對比描寫,從冬天爺爺給小樹穿衣到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這兩個方面敘述人和樹之間的親密關係。兩段的構段方式相同,句式也一樣,教學時,我用重點閱讀其中一段,引導自悟另一段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藉助句式:“什麼時候,誰幫誰做什麼。”來弄懂課文。在看圖說話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使學生在讀正確,讀通順的要求上,能讀出恰當的節奏與重音,然後在各種形式的讀的訓練中,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

在課堂操作過程中,我覺得對於第二段的理解與朗讀指導,時間是充裕的,學生能在課內從讀不通順到讀出感情來,足見讀的指導是到位的。然後再教學第3段的時候,學生能很快地理解內容,並能將朗讀的方法遷移運用於第3段,費時少而收效大。從總的課堂節奏來看,第一課時顯得冗長緩慢,第二課時內容豐富而緊湊。這可能對學生的情況,比如紀律性,表現欲預計不足,還有老師放手讓學生自讀的無效訓練,導致第一課時有些內容沒按預設的完成。但是我想,教案是死的東西,教學是活的生命,要讓死的設計變為活的,是需要課堂實踐的檢驗,所以,不能按時完成任務,或者課上不是演練得很完美,這是很正常的,在平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現象,不足大驚小怪,但是反思還是必不可少的:

1、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在課文教學時,重視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認識漢字,瞭解字詞的意思,並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認記漢字。如這個“傘”字的教學,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再以實物形象幫助識記字形,這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但是寫字教學的時間,是安排在下課前十幾分鍾呢,還是安排在專門的寫字課來指導比較好,這個問題我也不很清楚。總覺得在一堂課中,寫字的地位並不是非常的突出。

2、以讀好課文為教學目標。重視朗讀與識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老師教閱讀的思路,樹立學生學讀書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並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什麼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這個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之前的課文教學中,我是先讓學生自己去讀通讀懂課文,然後在理解過程中,在沒有教給讀書方法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試著練讀。等學生讀了以後,老師覺得不對,再去一句一句地教。這看起來好像是在培養自讀能力,但是效率低下。其實,一年級學生學朗讀,就是要由老師教的呀。唐老師在評課中,也指出了這個問題。他說,一年級朗讀指導,先聽錄音,再老師教讀,然後由學生自己讀,這樣讀書效果會更好。學生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一開始給他一個良好的示範,為他順利地讀好課文打下基礎。另外,聽錄音比聽老師範讀效果好,因為,聽老師範讀時,學生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到看老師的表情上,而聽錄音,就可以減少其它注意方面的干擾。這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教學在借鑑中進步,學生在模仿中成長。”為什麼不發揮老師的模範作用,讓學生獨自在黑暗中摸索呢?

3、以培養習慣為重要任務。低年級課堂教學,我一直在努力營造一種活潑生動,動中有序的學習氛圍,但是,如果常規紀律沒抓好,生動會是一句空話。所以對於一年級學生,抓好課堂常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以孩子的口吻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故事。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冬天,爺爺給小樹禦寒,夏天,小樹為爺爺遮陽。人與樹之間的關係多麼親密、和諧。課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寫的,非常適宜孩子朗讀。學生在朗讀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爺爺愛護小樹的行為的感染。這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理解重點字詞和練習朗讀。

我在教學中注重了識字和理解重點詞語的教學,對寫字和練習朗讀注重太少。

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在我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師生共同活動,完成了識字和理解重點詞句的目標。具體說來,認識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圈出生字,然後讓學生自己悄悄讀,認識的直接讀,不認識的藉助拼音讀。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實際上,對學生認字很有幫助。首先,通過自己的努力,認識了原來不會認的字,讓孩子有成就感。其次,留一點時間給孩子,讓認識的孩子多熟悉一下,會更有信心。這種做法比起一出示生字,就讓學生讀,效果要好得多。

在教學課文時,我先做示範,讓學生學會提問,這一環節收到了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提問、釋疑,但忽略了朗讀的指導。一方面是朗讀技巧的指導,發現學生讀課文時讀得有點拖,但沒有及時糾正,讓學生改過來,讓學生的朗讀技巧沒有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是讀中悟情的指導。由於讀得太少,對文中的情感體會不夠。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0

本次校教研活動,我上的是一年級語文,內容是第一組課文中的最後一篇《爺爺和小樹》。在評課交流中,學校的其他語文老師對這節課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作反思如下:

首先,我覺得自己對這次活動沒有足夠的重視,認為平時的課、批改和輔導更為重要,覺得這周的其他工作比較多,就忽視了公開課的準備。教案粗枝大葉,不夠詳細,不像低段的教案;課件上的課文內容沒有標註拼音,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沒有試上,沒能及時發現設計中的紕漏及時彌補;上之前沒有在腦子裡把上的細節好好思考整理,以至課堂的隨意性太大,不夠精緻和嚴密一堂精彩、有效的課,課前的充分準備是致關重要的,但因為我的認識不足而導致一些本可以避免的問題出現在課上,我想,這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其次,在選課方面,也存在問題。我班的教學進度現處在拼音剛上完,課文才開始上的階段。在上這節課之前,學生只上過一篇正式的課文,而且是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畫》。這首詩,大部分學生應該在學前就已經接觸過,學起來並不費力。而《爺爺和小樹》這課,是第一組課文的最後一篇,在它之前還有三篇課文,也就是說,在此之前還有幾十個生字要學,十幾個偏旁要認,離開了這些基礎,來上一篇新課文,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自然是難度偏大的。加上在《爺爺和小樹》這篇課文中還首次出現了自然段,而自然段的概念,在之前,我只是很粗略地提到過,並未作詳細的教學,學生對此很陌生。但我在選課時卻忽略了這一點。我認為選課的偏差是我對低年級教材、教學重點、學生基礎等方面不熟悉造成的,今後應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研究,儘量避免再出現類似的想當然高估學生基礎和能力的問題再出現。

第三,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不少這樣那樣的細節問題。

1、語言還不夠兒童化。說話的語氣不夠溫和、柔軟,太過乾脆。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唱歌、跳舞、玩遊戲為主要校園活動的幼兒園過度到國小,有很多地方還不能適應,需要老師也像幼兒園阿姨那樣細聲軟語地來跟他們交流,教他們學習。如果語速太快,他們的思維就跟不上,就不知道你在說什麼,就達不到你想要讓他們聽懂的效果,就失去的教學的意義,也就是欲速則不達吧。如果語氣太生硬,孩子們就會覺得老師很凶、很可怕,就不敢也不願意跟老師進行交流,不敢把心裡的想法說出來。在課堂上,不敢舉手回答問題,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會使我們失去很多聆聽充滿童真、童趣的回答的機會,也會嚴重遏制孩子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發展。現在,七八歲的孩子,有很多人在家裡還是要纏著媽媽抱的,一個說話硬梆梆,冷冰冰,吐出來就消失的老師自然是不受他們歡迎的。所以,以後我還需要在說話的語氣、語調和語速上有所改變,多加練習,爭取達到“繞樑三日而不絕於耳”的境界!

2、板書的書寫還不夠細心。現在的書刊雜誌,大都採取文字橫的排版印刷,小孩子習慣於閱讀這種版式的作品,所以,老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最好也寫成橫的,單個的生字如此,連貫的句子更是如此。而在這方面,我的隨意性較大內容,通常會根據板書的內容來選擇橫寫還是豎寫。在寫板書時,要注意學生能不能一筆一畫都看清楚。豎著寫,特別是寫到下面幾個字時,內容容易被自己給遮掉,學就看不見了,教生字尤其忌諱這一點,而橫著寫就能更有效地避免這個問題。在標註拼音時,應該寫得清楚些,不要把拼音跟字寫得太攏,使學生不能看得非常清楚,影響學習的效果。在需要重點突出的內容上,選擇粉筆的顏色也要慎重,亮一點的顏色更能引起注意。還有,在教學偏旁和生字時,應該用兩種不同顏色粉筆來寫偏旁和部首,這樣能讓學生一目瞭然,更有效地學習。而我在教學這個內容時,卻因為疏於準備和擔心後面的內容來不及上而簡單、隨意地只用了一種顏色的粉筆來完成這個環節。事後想來,生字就是這堂課最重要的內容,這樣的疏忽不能不說是因小失大!

3、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關注不到位。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在這節課中,我安排了一個同桌互讀互查的環節,但班上有一個孩子是沒有同桌的,而我卻沒有關注到她,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失誤,今後必須注意並改正。在學生自己讀課文,圈生字和不認識的字之後,沒有及時反饋,而只是在他們自學時作單獨的交流,這也沒有達到讓所有學生都注意到本課難讀難認的字的目的。

4、其他。在教“棵”字時,沒有結合組詞來讓學生記憶字形;教“爺爺”、“暖活”、“衣裳”等重要詞語時沒有作更多的強調;教“穴”時,教的是老的讀法“穴字頭”,而不是“穴寶蓋”;對學生的評價方式還不夠豐富,只有簡單的語言評價;教“冷”字時,組詞太簡單,沒有教給學生更多更好的詞語;在某一次讓學生齊讀時,說了一句“請大家一起讀一讀”這樣不倫不類的病句等等。

細節決定成敗,這些都不是小問題啊。

第四,教學設計上的一些問題。這節課我安排了匯入、初讀感知、學習1、2自然段、學寫兩個生字這樣四個環節。這對初上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偏多的,所以在上課時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有些內容就無法深入開展。初讀感知中有學生自學的環節,出示了自學要求,學生看不懂,要老師解釋,不如不出示。本想把生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和語段結合在一起學習,但因為趕進度,沒有落實,反而影響學生讀課文的效果,不如把生字在學習課文之前單獨列出來教學,有助於課文朗讀。朗讀的時間不夠,安排的背誦就內容偏難。整堂課的容量太大,所以最後的書寫環節無法落實。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上課的人往往無法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而需要其他老師或學生的提醒和幫助,這樣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取得進步。所以,這次教研活動使我受益匪淺。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9個字。

2.認真觀察兩幅圖,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人與自然的關係。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看圖,理解課文內容,發揮學生合理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1.發揮學生合理想象,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愛護花草樹木嗎?平時是怎樣愛護它們的?你們為什麼這樣做呀?今天我們學習課文的第2課,爺爺和小樹(教師板書)齊讀課題,什麼事把爺爺和小樹聯絡在一起的呢!快快開啟書看一看。

二、指導學生看圖

1.出示第一幅圖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從哪兒看出來的?圖上畫的有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2.出示第二幅圖

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

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從哪兒看出來的?圖上有誰,在幹什麼?

3.我們看看課文是怎樣描述這兩幅圖的,開啟書。

三、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自己藉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本課的生字和會認的字。畫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交換檢查,看看畫出的字和標出的自然段是否正確。

4.抽讀生字和會認的字。指導學生讀準“有、穿、冷、熱”這幾個字。

四、細讀課文,理解句子。

1.自己讀讀第一段

(1)提問: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文中的“我”指的是你自己嗎?

(2)聽老師範讀,你聽出什麼了?

(教師範讀時把“我、門口、小”這幾個詞讀得突出些。)

(3)學生自己練習讀。

(4)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5)指名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己出聲讀第2段,邊讀邊標出有幾句話。

(2)同桌互查標句子是否正確,互查後說說每句話講的是什麼。

(3)指名說說句子的意思。

板書:穿衣,不冷。

(4)教師範讀,你聽出了什麼?

教師範讀時,突出“暖和的衣裳”。

(5)學生練習讀,同桌互讀。

(6)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的還不夠。

(7)引發學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樹,你會對爺爺說些什麼呢?(目的是通過小樹感謝的話,進一步體會人類對樹木的保護。)

(8)出示填空練習,為背誦打好基礎。

( )天到了,( )給小樹穿上( )。小樹( )了。

口頭練習填空後,試著背一背。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讀這段,邊讀邊標出有幾句話。

(2)請兩名學生讀這段,讀後教師提問:“小樹是怎樣回報爺爺的?”

板書:撐傘,不熱

(3)教師提問:夏天,綠色的大傘指的是什麼?看圖說一說,爺爺在樹下乘涼心情會怎樣?爺爺會說些什麼呢?小組進行討論。

(4)請同學讀文,讀後評議,哪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5)學生練習讀。

(6)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7)指名讀,讀後評議。

(8)你能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小樹還能為人們做些什麼?(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樹木對人類的作用,人們離不開樹木。)

(9)出示填空:

( )到了,小樹給爺爺( )。爺爺( )。

①口頭填空

②試著背誦。

4.朗讀全文。

5.背誦全文。

(1)看著填空練習背誦。

我家( )小樹。

( )天到了,( )給小樹穿上( )。小樹不冷了。

( )到了,小樹給爺爺( )。爺爺( )了。

(2)教師出示圖畫,讓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3)試著獨立背誦。

(4)同桌互背,相互糾正。

(5)指名背誦,背下來的獎勵一朵小紅花。

五、鞏固練習

1.完成生字本上的作業,每個生字寫3遍。

2.課後練習3,讀一讀,說一說。

(1)先讀一讀。

(2)進行擴充套件,暖和的 ,綠色的

講課反思

同學們,你們愛護花草樹木嗎?平時是怎樣愛護它們的?你們為什麼這樣做呀?此時的學生已經逐漸進入到了課文的情境之中。他們在通過肢體語言、語氣體會、自由對話等方式。在愉快的表演中對課文的語言有了更深刻的領會。引發學生想象:假如你是小樹,你會對爺爺說些什麼呢?(目的是通過小樹感謝的話,進一步體會人類對樹木的保護。我覺得,這樣做既符合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創造性閱讀”的思想,同時又打破了傳統的“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的教學方式。擯棄了以往教師說的口乾舌燥,學生還是目瞪口呆的局面。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8個字。

2、瞭解詞句的意思,知道爺爺為什麼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小樹能為人們做些什麼

1、能展開合理的想象,以小樹的口氣對爺爺說話。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應該多種樹,保護樹。

教學重點:瞭解詞句的意思。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3個生字,認識8個字。

2、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二、初讀課文

1、試讀,劃出不認識的字,利用拼音認讀,讀準字音

2、正確的讀課文,利用拼音認讀,讀準字音

3、指名讀,展示性讀

4、再進一步練習正確、流利的朗讀

三、認讀文中生字、生詞(邊讀便記住他們的樣子)

爺爺真好衣裳雨傘上衣冷熱稻草給

四、學習生字

1、利用生字表自學生字

2、用方法記字形,交流記字方法

3、卡片認讀生字詞語,檢查效果。

比較組詞:爺()好()傘()給()

爸()媽()個()紅()

4、指導觀察書寫

五、正確朗讀課文

教學反思:本課重點指導漢字的書寫,同時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多數學生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並能初步感受到漢字的美。學生在書寫時能夠認真觀察,個別的學生觀察不認真,寫字的姿勢還需要糾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詞句的意思,知道爺爺為什麼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小樹能為人們做些什麼

2、能展開合理的想象,以小樹的口氣對爺爺說話。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知道應該多種樹,保護樹

教學重點:瞭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設計

課文有三個自然段五句話,寫天冷了,爺爺愛護小樹,照顧小樹;天熱了,小樹給爺爺遮擋烈日,滲透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文字活潑,富有情趣,且配有兩幅生動有趣的插圖,適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和閱讀心理。根據課文特點和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本課第一課時可通過“聽、看、讀、演、議”進行教學。

1、聽——創設情景,移情入境

良好的情景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出適合課堂教學的情景,給課堂學習打好基調,對於接下去的教學非常重要。所以我在學習課文之前,通過一系列的聲音感悟,把學生帶入了寒風刺骨的冬天、烈日炎炎的夏天。讓他們設身處地地為爺爺和小樹著想,為後面的看、讀、演、說,奠定良好的感情基調。

2、看——瞭解圖意,培養觀察能力

新課程其中的一大改變就是圖文並茂的課本。課文中的插圖其實是很好的教學資源,而且新課程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的觀察能力、說話能力等,教師就要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能力。所以我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是說話能力的培養。

3、讀——弄懂課文,培養讀書能力。

課文比較短,而且通俗易懂,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指名讀、同桌對讀、齊讀、賽讀等。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養成自覺讀書的習慣。

4、演——深化理解,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教材只是例子,可以靈活運用,藉助文中直觀形象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爺爺和小樹是怎樣友好相處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激發學生學習和創造的熱情。

讓學生3人一組分別扮演爺爺、孫子和小樹。儘量讓更多的小組有機會上臺表演,要求在課文基礎上有所發揮。

例:

孫子:爺爺,外面這麼冷,您在幹什麼呢?

爺爺:我們冷,小樹也會冷的,我要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它就不會凍壞了……

小樹:(微動著樹梢,用雙手做樹梢)謝謝爺爺,我真的不冷了,以後,我也會幫助您的。

5、議——發散思維,增強環保意識

本文的情感目標主要是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交流,讓學生的情感能進一步得到昇華,從而體會到愛護小樹是人人都要做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出示“小樹”的圖片,問: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你喜歡小樹嗎?說說為什麼?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小樹有關的課文——出示課題。相信大家學了著篇課文後一定會更加喜歡小樹的。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容易讀錯的可以在一旁做個記號,如☆或△等,提醒自己不要讀錯。

2、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你的同桌聽。比一比誰讀得好。

3、大家看,在這一片綠色的大森林裡,生長著許多小樹,樹上的這些生字你認識嗎?自由讀,重點指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穿、暖、冷、傘、熱”。

4、請大家自己讀讀,想想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指名介紹生字、卡片讀生字)

5、你看,小樹上的生字拼音沒有了,你還能讀嗎?讀給同桌聽聽,看看你讀準了嗎?

三、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交流:你讀懂了什麼?那你們家的門口有什麼?(用“我家的門口有……”說話)

(2)指導朗讀,注意停頓。

2、出示兩幅圖,問:你最想了解哪幅圖裡有關小樹的故事呢?

(任意選擇圖說話,學習自然段)

(1)學習第二段。

(隨意選擇時的過渡語:夏天,小樹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爺爺不熱了,那麼冬天會有什麼故事呢?)

①聽北風呼嘯的錄音,看圖感悟:聽,這是什麼聲音,你感受到了什麼?寒風中的小樹會感到怎麼樣呢?

②出示“爺爺為小樹穿衣服”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話。問:爺爺在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

③讀第二段,想想是誰幫助了誰?(配上動作)

④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麼。你平時生活中有暖和的東西嗎?

⑤啟發想象:小樹不冷了,這時候,小樹會對爺爺說什麼?爺爺又會說什麼呢?指導朗讀第二段話。(爺爺的關心、小樹的高興)

(2)學習第三段。

(隨意選擇時的過渡語:冬天在爺爺的精心照料下,小樹安全地渡過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樹又會怎麼樣呢?)

①聽知了的叫聲,說話感悟:你聽出這是什麼季節,爺爺會有什麼想說的嗎?小樹有什麼變化?

②這時的小樹看起來像什麼?(“綠色的小傘”)小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你還看到過綠色的什麼呢?

③討論:小樹像一把綠色的小傘,那它有什麼用處呢?(或問:那小樹又是怎樣幫助爺爺的呢?)

④爺爺在樹下乘涼心情會怎樣?他會說些什麼呢?

⑤指導朗讀第三段。看圖體會爺爺和“我”的心情,讀出高興的語氣。

3、齊讀課文,並給課文配上動作。(分甲乙組,甲組演爺爺,乙組演小樹)

4、小朋友們,爺爺這樣愛護小樹,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四、想象練習:

爺爺和小樹就是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它們之間永遠那麼友愛,你能想象一下春天春暖花開的時候,秋天果實成熟的時候,它們又在幹什麼嗎?

五、拓展天地

1、孩子們,你們看,不管是新春,還是盛夏;也不管是深秋,還是嚴冬,爺爺和小樹都在互相幫助,互相照顧,此時此刻,你要說些什麼嗎?(保護樹木)

2、當然了,在我們周圍也有好多熱愛環境,保護樹木的人,在他們的努力下,樹木長得可茂盛了,你想看嗎?(展示樹木圖片),這些樹長得這麼高大、這麼茂盛,這麼喜人,凝聚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呀!

當然,樹木也在不時的回報我們,樹木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呢?(生答:長果實、做木材、做藥材、燒火、做傢俱、淨化空氣、防沙等等)課件展示“沙化”多可怕呀,沒有了樹木,就失去了我們美好的環境,美好的生活,所以我們要說——

課件:滾動的字幕:愛護樹木,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因為樹木無時無刻不在回報我們。

孩子們,請愛護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因為它們會以自己獨特的美麗和潔淨來回報我們,不信?請試一試!

板書:

爺爺和小樹

穿衣愛護不冷

不熱報答 撐傘

(互愛互助)

教學反思:本篇課文學生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並且體會到人與自然應該和平相處,互幫互愛。學生知道應該保護自然,大自然才會給予我們更多。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3

我上的這節課是山東教育版國小一年級語文上冊《爺爺和小樹》的第一課時,整節課我設計了幾個教學環節,從匯入到學習生字、朗讀課文,再到擴充套件閱讀、打寫訓練。為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便於教學,我利用課件配合完成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從結果來看,也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於本節課的教學成與敗,下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因為初來乍道,對於跨越式的教學模式與要求,我還有很多的不解,也不太熟悉,單在時間的把握上就存在很多不足,每次的授課都出現超時的現象,其實自己也很注意這一點,但是結果還是不太令人滿意。要把四十分鐘的教學內容在二十分鐘內完成,這時間明顯縮短了一半,無論對於老師的授課要求、技巧,學生的接受都是個轉變與挑戰。

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初讀課文,學習生字這一環節上沒有把握好時間,在教學設計上也欠佳,在聽取博士和幾位同事的意見和建議後,如果把教學設計做以修改,應該能把握好時間。

相信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有不斷地進步與提升。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4

[案例]

師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師:下面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小小擂臺賽。男女生對抗,比賽認讀生字和生詞,其他同學當評委,最後的勝利者是小擂主。

將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依次出現,課堂場面比較活躍。

師:組與組的對抗,一位學生背對黑板,另一學生做動作,讓他猜這是什麼字。

生用手開門

生猜:開

生穿衣的動作

生猜:穿

……

師:哪一組的同學能夠根據字的字形編出謎語或兒歌。

生1:書上結果子,是什麼字?

生2:棵

生3:爸爸的爸爸拄柺杖,是什麼字?

生4:太陽出來暖洋洋!

……

(採用多種方式讓生字和學生多次見面,在生字的復現中鞏固了識字。)

師:我們把這些生字新詞放入課文當中,看課件或插圖,找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同桌練讀,你讀我聽等各種方式。

生自由練讀。

師:哪一組想先讀,

師:男女生比賽讀,

(教師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練讀,要耐心地糾正學生的字音,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師:(課件演示冬天的情景),北風呼呼地刮,小樹在寒風裡會說些什麼呢?

生1:它會說,我好冷呀,我會凍死的。

生2:要是有人給我穿上暖和的衣服那該多好呀!

生3:等我凍壞了,我怎麼才能為人們服務呢?

師:爺爺是怎麼做的?

生:爺爺給它穿上暖和的衣裳。

師:再讀課文,想一想“暖和的衣裳”指的是什麼?

生1:是可以保暖的衣服?

生2:不是,是稻草,因為稻草可以保暖。

師:是呀,爺爺給小樹帶來了溫暖,小樹過得可快樂了。

(演示夏天的情景)夏天到了,小樹是怎麼做的?

生:它會謝謝爺爺的,還要報答爺爺,給爺爺撐開綠色的小傘。

師:他會說些什麼?

生1:爺爺,我要讓你過個愉快的夏天。

生2:我要讓你過個清涼的夏天。

……

師:邊讀課文邊想“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麼?(可做動作理解)

生1:是指小樹的頭。

生2:是樹冠。

師:對的,爺爺在綠色的,可愛的樹冠下乘涼,心情怎麼樣?讀一讀,自己體會。

(再現課文的情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滲透讀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同時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爺爺美好的心靈,感悟人與樹之間的和諧關係,突破了教學重點。)

師:爺爺給小樹穿上了衣裳,小樹給爺爺撐開了綠傘,同學們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嗎?

生1:小樹很懂事,為爺爺遮住陽光。

生2:只要我們對小樹好,小樹就會對我們好。

……

師:同學說的真好,結合你課下蒐集的資訊,你能說說樹對人類有什麼好處嗎?

生1:有了樹,我們在炎熱的夏天也可以有地方乘涼了。

生2:在冬天,樹能夠抵擋風沙。

生3:樹對我們的生活也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們用的許多東西都是用樹做成的。

生4:有了樹,我們的生活環境就更美了。

……

師:(課件出示:小樹遇到長蟲、乾旱、缺乏養料、有人傷害等畫面)看到這些小樹,你有什麼感覺?

生1:覺得小樹很可憐

生2:有人在破壞小樹,覺得他們太壞了

師:同學們說了這麼多樹的好處,你覺得我們今後應該怎麼做呢?

生1:我們應該多種小樹,讓我們的環境更美。

生2:我們應該按時給樹刷白、治病,讓樹更好的成長起來。

生3:我們應該愛護每一棵樹,這樣他們才能為人類造福,不應該亂砍亂伐樹木。

……

師:是的,只要我們對小樹好,按時給他治病、穿衣,小樹也會回報我們的,他能夠為我們抵禦風沙的侵襲,抵擋陽光的炙烤可以乘涼,可以美化環境,可以淨化空氣等等。。不僅對樹,對任何一種事物或者人都是如此,只要你真心的付出了,你對他們好的,你就會得到回報,記住有付出才有回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爺爺那樣保護小樹!

師:你能把這樣的情景表演出來嗎?

讓學生自編自演課本情節。

師:誰來扮演小樹,誰來扮演爺爺?

(根據學生愛表現、好玩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發展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閱讀積累

出示課後“讀讀說說”中的詞語: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樹、漂亮的衣服、雪白的雲朵。

師:誰來讀一讀,

指名讀

師:你能仿照例子把後面的橫線補充完整嗎?

生:暖和的棉被

生:暖和的熱水袋

生:綠色的草坪

……

還有哪些問題?試著說一說。

生:小組合作討論。

生:我們組發現了爺爺怕小樹太冷,給它穿上暖和的衣裳,爺爺為小樹著想。

生:小樹還會報答爺爺的保暖之恩,給爺爺撐傘。

生:我有一個問題:爺爺怎麼知道給小樹保暖了,小樹就會報答呢?

……

(“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採用質疑問難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師:你能根據課文的內容編兒歌嗎?(課內不能完成,可以課後在家長的指導下進行)

附學生兒歌:

爺爺和小樹

下雪了,

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

小樹不冷了。

大熱天,

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

爺爺不熱了。

爺爺,真好!

小樹,真好!

大樹

樹是一座吹不倒的涼亭,農夫們累了,

就會跑到他那裡休息,他從未嫌棄過誰。

強樹

樹有很多手,他想捉天上的雲,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樹的頭髮很多,不怕動物的襲擊,卻怕暴風雨的來臨。

[反思]

一、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養,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所大力提倡的。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我們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使教學演變成為學生道德生活。而這節課正是抓住了能夠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的是應該愛護樹木,保護植物。通過討論、彙報蒐集資訊等形式,學生能夠感受到樹木對人類的用處,及應該保護樹木,引申了對做人的教育,主要是想讓學生能夠初步感知一些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

二、教師角色、學生地位都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一個組織者、參與者,與學生一起欣賞、探索、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參與每一個教學環節,突出了學生主體,符合“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三、實施開放式教學,學生活動多了。整節課,教師不再一問到底,不再滿堂灌,而是組織學生遊戲,閱讀。由於是一年級,重在識字,識字與閱讀的相結合,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非常重要。學生或讀、或劃、或思、或議。正是因為老師實施了開放式教學,使學生得到了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揮聰明智慧的良機,大大激活了學生思維。

四、注重朗讀和感悟。於老師注重組織學生對課文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讀的效果好,在閱讀實踐中培養了語感。

五、合作是集體生活的前提,

學會合作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學會生存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

合作也是人類和平共處的主題。事實證明,

一個不會合作的個人和組織最終會被集體所淘汰。學生的學習也是如此,

課堂上有效的合作既能提高教學效率,

又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六、自主是自能的前提。學生是一個個具有自己思想、具備不同知識背景的獨立的個體,他們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與學習方式。有的人喜歡大聲朗讀,

有的人喜歡輕聲吟誦,

有的人喜歡邊讀邊想。在語文課堂中,

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自由選擇學習方式的權利。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學習,助於豐富和強化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的學習形成一個雙向助益的關係。

七、激勵兒童質疑問難。愛因斯坦說過:“對真理的追求比真理的佔有更重要。”一個人智力的後天發展,體現在能否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抓住低年級兒童愛提問題這個思維發展的特點,重視兒童的質疑問難,廣開言路,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由於老師的激勵,兒童提出了一連串問題。綜合訓練培養能力。長期以來,國小語文教學存在著重“文”輕“語”,重“寫”輕“說”的弊端。克服了這種傾向,重視對兒童說話能力的培養,有機地把說話訓練與語文的各項基本功訓練綜合起來進行。既訓練學生認真地聽,邊聽邊想;又訓練學生大膽地說,說的內容來自觀察,觀察了要思考。觀察生活說話,就是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說話能力的綜合訓練。說的訓練又和讀寫訓練緊密結合。

《爺爺和小樹》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小短文。文章共三段話。第一段介紹了我家門口有一棵小樹,哦、三兩段講述了爺爺和小樹之間的關係。這篇課文的學習,我作以下幾點反思:

1、匯入的設計

一節課的匯入設計得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一節課的投入狀態。上課後,我藉著每位孩子都喜歡畫畫的因勢,請一位孩子上臺畫一棵樹,並讓他向大家介紹自己畫的樹,再通過老師課件畫的一棵樹讓孩子說說樹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幫助。因為一開始就從孩子們的興趣著手,孩子們很快就投入到課堂中來。在介紹樹的好處時,大家說了好多,也很全面,接著我們就引入了課文的學習。

2、從學課文開始,我就特別注重孩子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對文字進行感情朗讀。所以,在一次次的引導、激勵下,孩子們通過爺爺給小樹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樹還以爺爺綠色的小傘,明白了樹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併發出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論斷,這個過程都是他們自主探究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做好自己引的角色就夠了。

3、在朗讀的基礎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有個別孩子,從上課開始,就一直不喜歡將課本開啟,這是一個習慣問題,說明我抓得還不夠全面。另一個就是,朗讀的時候,很多孩子很快就將文字背會,以至於齊讀的時候也不願意將課文開啟。這個問題的存在我感到比較頭大,該如何去解決,去引導,我該好好再思考、在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