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要下雨了》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

《要下雨了》是國小語文第二冊第十六課。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通過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告訴學生這是要下雨的自然現象。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課件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讓學生讀、說、看、做,從而明白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絡。同時學習體會作者用具體生動的事例,富有邏輯性的語言闡述觀點的方法。我在教學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輕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

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匯入新課後,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場“看拼音,寫詞語”接力賽。輕鬆、緊張、活潑、有趣的接力賽一下子使沉悶的課堂頓時活躍起來。

2、教學設計合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這篇課文共有九個段落,分四部分講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讀思考,教給學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學思考,放中有輔;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討論思考,提高能力。並在文中三個難點,更是重點的地方進行動畫演示,使複雜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

3、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學生能說的老師不說,學生能做的老師不做。為每名學生創造每一個學習展示的機會,關注不善於發表見解的學生。板書,電腦操作我都儘量讓學生來完成,讓學生感到他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4、教學思路清,語言精:

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師只起到點、幫、輔的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原則。

5、存在不足:

⑴教學方法還很傳統,教學設計創新不夠。

⑵課堂上給學生創造讀的機會還不夠多。

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學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隆中路國小李萍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設計適於兒童心理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課文內容及情感。

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讀

二、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教師相機創設情境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感悟

1、一學生讀小白兔的動作。

2、教師出示小白兔圖片,說:“小白兔有些不高興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潑可愛的呀,你們怎麼讀得一點也不活潑呀?你還能試試讓小白兔高興高興嗎?”

3、學生再讀。

4、教師指著動物圖片說:“你讀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

5、一學生讀小魚跟小白兔的對話。

6、教師適時點撥:“小魚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魚非常關心朋友,擔心朋友淋著雨,你們能讀出小魚對朋友的關心嗎?”

7、學生再讀。

8、教師:“你讀得太棒了,小魚非常喜歡你。”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2

教學案例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對所學校知識有興趣、感興趣,我們為一名剛接觸所教材的教師對每篇課文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採取的辦法也千奇百怪,可是有一天發生的事,激趣故然重要組教師採取的方法必須無解可擊。

新教材一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6課《要下雨了》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描述了下雨前,燕子、小魚、螞蟻這種動物的表現,講續完課文後,我設計了鞏固課文內容的連線題。

下雨前:燕子

忙搬家

小魚

低空飛

螞蟻

游上來

因為是練習題,我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同學們,課文我們學完了?可是老師家了文中寫的燕子、小魚、螞蟻在下雨前它們都做了些什麼?”哪位聰明的孩子願意幫老師連一連哪?課堂上立即熱鬧起來,同學們紛紛說:“老師,我幫你”“老師,我願意。”看看同學們高高舉起的小手,我心裡陣陣得意,看這樣用語言刺激多成功,孩子們的興致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看到一向不愛發言的陸瑤的小手也在熱切的擺看我決定給他個機會,我大聲說:“孩子們,讓陸瑤來我可以嗎?”孩子們發出了不情願的“可以”陸瑤卻站著在哪兒,看著我我促地說:“快幫老師連一連呀!”陸瑤卻還笑,引得其他同學看到他摸樣,也跟關哄起來,我立刻收起了笑臉,問:“陸瑤你在笑什麼?如果沒想好就坐下,等到你想好再說。”陸瑤卻笑著說:“老師我知道,下雨前燕子低空飛,小魚游上來、螞蟻忙搬家,你可真笨。”儘管最後一句話聲音很低,可他的同桌“小百靈”立既站起來說:“老師,陸瑤說你笨。”“我沒有。”陸瑤紅著臉爭辯,我剛要說話,他周圍的同學紛紛站起來說:“你說了。”“我聽見了。”陸瑤急的快哭了。看這陣勢,我趕緊示意同學們安靜下來,我走到陸瑤身邊說:“你是男子漢,應該誠實,敢作敢當,告訴老師,你到底說了沒有?”可陸瑤只低著頭,擺弄著書角,就是不吭聲。我想他一定是怕我批評他,所以不敢說了。我接著說:“老師,最喜歡大膽發言,敢於發表自己想法的孩子,陸瑤,老師想信你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孩子!”陸瑤緩緩地抬起頭裡閃著淚花臉,帶著哭腔沒有直接回答我“本來嘛!下雨前燕子低空飛,小魚游出水,螞蟻忙搬家,誰都知道。你是老師還不知道,有點笨!”雖然最後一句話儘管聲音低,我卻聽的清清楚楚。一時間我不知道說什麼好,這時我的小班長站起來說:“老師不笨,老師在考我們,你才笨呢!”一些同學立即跟著附和起來,教室裡亂成一片,陸瑤受不住同學們的打擊,終於趴在桌子上哭了!我平靜了一下,讓同學們坐好,理清了思路,開始為自己辯解,我首先表揚了陸瑤敢於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有勇氣,有膽量,教育其它孩子應該和他一樣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接著我為自己開脫:“老師不是笨,我當然知道下雨前這三種動物的表現,燕子低空飛,小魚游出水,螞蟻忙搬家,我之所以說我忘記了讓大家幫忙,是為了引起你們的興趣……”還沒等我把真實的想法說完,一向善於發問的溫德倫就高高地舉起手,我只好中斷問他:“有事嗎?”他立即站起來說:“老師,那你是撒謊了,你說不知道,就是撒謊了?”因為前面有表揚陸瑤的行為,其它同學立即情緒高漲地說:“對,老師你撒謊了。”我怵然了,沒想到孩子們會提出這樣尖銳的問題,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看著他們發亮的小眼睛一個勁兒地嚷嚷,我真沒辦法了,如果告訴他們那是善意的謊言,後果會更遭,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什麼善意的謊言?謊言就是謊言,不分善與惡,教育孩子就應該直接告訴他們對與錯,沒有中間值。

沒辦法,我只好承認,剛才是老師錯了,老師不應該騙你們說忘了課文內容,我向大家道歉,請大家原諒。孩子們立即報以熱烈的掌聲,興奮地看著我,我又趕緊不失時機地教育他們,要寬容別人,對於知錯就改的人,我們就應該就像原諒老師一樣原諒他們。

下課了,孩子們就像勝利的角鬥士一樣從我身邊走過,笑呵呵地看著我,我心裡突然地那麼不是滋味,我精心設計的環節卻在孩子們一句無忌童言中土崩瓦解了,我真的錯了嗎?我真的撒謊了嗎?

【教學反思】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人文性的教育不僅有助於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素質,還有助於轉變學生觀,在這節課中我首先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情感體驗,不然孩子們不會這樣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為老師笨,老師撒謊了。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學生,用真誠的心去體貼學生。課堂上教師不能只維護自己的面子,忽視了學生的人格和自尊,讓他們服貼自己,這節課上,我作為一名能夠認真傾聽學生講話的教師,不僅拉近了我和學生的距離,也使孩子們更加地親近我,喜歡我!

這節課上讓我感觸最深是就是,我們經常想什麼樣的課是一節好課?要看它有沒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作教師的,就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利用新招新法,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我也經常聽到一些教師用我使用過的`類似的方法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可是今天孩子們的一句真心話,讓我真正明白了,無論我們採取什麼樣的方法都必須在為人師表,以理服人的基礎上完成,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模仿能力,辯別能力差,而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手一投足又都是他們的模仿物件,所以做教師,首先要以德正身,教育學生不要做的,教師就堅決不能做。其次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把握住這兩點,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出我課上的笑話。

【領導評析】

何紅梅老師的這個案例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學初,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做一節優質課,並選出優秀的為本校教師做觀摩。事情發生在何老師講的是新教材一年級語文課《要下雨了》。

課堂上誰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學生大膽尖銳地提出了“老師撒謊了”的問題,當時聽課的老師都感到非常意外,可是何紅梅老師臨危不亂,急中生智,利用自己高超的駕馭課堂能力平息了這件事情。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老師為了他們理解課文煞費苦心,也懂得有了錯誤就要及時改正,老師也不例外。還要學會寬容別人,有了錯誤改正過來就是好孩子。在這件事的處理上,我們看出何老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和靈活的教育機制。

另一方面,在這種公開課中,孩子們敢大膽提出這樣尖銳的問題,可見何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與學生平等對話,給予學生自主的權利,讓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中的主人。這也說明何老師真正地領悟了新課改的精神,並把它有效地實踐在實際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我們的課堂更開放、更平等、更自主。

新課程改革以來,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學習。於是我們的教師就千方百計的尋求新招奇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可是何老師的這節課讓我們看到,我們在追求激情納趣的同時,所採用的方式方法一定要準確、恰當,否則就失去真正的意義,好心辦了壞事。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3

【教學案例】

通過課件直觀展示,多種方式朗讀引導學生在看和讀的過程中瞭解了下雨之前各種動物的表現後,在這節課的結尾處教師設計了練練我們的口才這樣一個課外延伸。

師:看到螞蟻也在搬東西,小白兔終於相信要下雨了,它邊跑邊大聲喊著媽媽,它還會碰到哪些動物在做著下雨前的準備呢?

(課件出示蜘蛛結網,蚯蚓出洞,螞蟻過馬路等等情景。)

生:小白兔碰見蜘蛛在忙著結網。可是老師,我不知道蜘蛛為什麼在下雨前要忙著結網?

(很明顯這孩子不僅僅能把看到的說出來,還能動腦筋思考。)

生:(搶著邊舉手邊說)我知道,我知道,那是因為如果它不抓緊時間結網,雨會把它結了一半的網給淋壞的。

(大多數學生似乎都挺贊成他的觀點,紛紛點頭。)

師:小白兔還是一個小小氣象員,它回家還要把要下雨了的訊息告訴所有的動物,還要說出理由,你能幫幫小白兔嗎?

師:哎呀,老師都等不及了,讓老師第一個來,好不好?

這一環節的設計雖然是教師示範,但是又讓學生感覺到老師與他們是平等的學習者,於無意識中學到了表述過程中的各方面的技巧。

師示範表演:動物們,你們好,我是氣象員小白兔,馬上要下雨了,因為小燕子在低飛捉蟲,小魚兒游出了水面,螞蟻也在搬家,蚯蚓出洞了,請你們做好準備,趕快回家,不要讓雨淋溼了。

師示範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來表述。

生:老師,你怎麼變成了了小白兔啊?

生:不是的,不是的,老師這樣說才象在幫小白兔呢。

(聰明的學生就這樣理解了老師的用意。)

師:誰來說說老師說得怎樣?

生:好,老師說了很多動物在下雨前的動作(實際指的是行為)。

生:老師說的時候還很有禮貌,向大家問好了!

師:謝謝你們,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你們學會了傾聽和動腦筋,這就是學習。而且你們一定能比老師說得還好,對不對?來,試一試!

生:大家好,我是小白兔,馬上要下雨了,你們快回家吧,小螞蟻都搬家了呢!

生:烏雲來了,起風了,要下雨了,小動物快回家吧。

生:我是小白兔,告訴你們吧,要下雨了,我家的房子地面好溼好溼呢,都快出水了,媽媽說這是因為要下雨了。

生:小動物們,你們看,蚯蚓都鑽出了地面,要下雨了呢!

師:剛才幾個同學真棒,他們懂得真多,比老師還多呢。

生:(老師的話還沒完,就被他打斷了)老師,我們都會說!

(說完,似乎為了證明自己說的沒錯,還向四周望了望。而其他還沒發言的學生真的有幾個都點了點頭。)

師:好的,老師再給你們一個機會,可以幾個人為一個小組,在小組內輪流來當這個氣象員,好嗎?

(教室裡頓時歡聲一片,無論剛才說過沒有,現在都在自己的'小組內爭著說了起來。)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

在以上教學片段中,我沒有在學生說話的準確性上多費口舌,而是重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上做文章,利用剛剛學過的課文知識作為學生口語的內容,讓他們感到有話可說,而且都是熟悉的內容,降低了說話的難度,提高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在表述方式上,我只是有意識的引導而不強求統一;在形式上採取師生互說,互評,生生互相交流等多種形式,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民主的交流空間。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4

《要下雨了》是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科書第二冊中的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它告訴我們:下雨前一些小動物有著不同的表現,通過觀察小動物的異常表現也能預測天氣變化。反思自己的這節課,我認為:總體效果還不錯,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注重學生感知的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倒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通過利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習生字詞。

1、預習生字。

預習是一個很重要的預習生學習環節,它可以讓學生預先了解所學的知識。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讓他們在讀課文的基礎上圈出生字,在認真地拼讀兩次,在自己讀不準或容易讀錯的字上做上記號。到老師教時著重學學這些字。這樣,學生首先自己熟悉了一下生字,再在課堂上集中學習。就對生字掌握更牢固了。

2、 做動作識字。

漢字是表義文字,形義聯絡緊密。有些字通過其外形就能看出它的內在含義如:“割草”讓學生做做動作,“割”需要什麼工具——鐮刀,故是“立刀旁”;“伸伸腰”也讓學生做做動作,根據字義識記生字“伸”,這樣輕鬆牢固地掌握這類漢字。

3、聯絡生活識字。

如教“潮溼”一詞時,我說:“前段時間,一直下雨,你見過什麼很潮溼?” 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經驗,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潮溼”一詞。

4、換字識記。

如:給“喊”換個意思相近的字。學生說“叫”。再通過朗讀理解,誰願意大聲來喊一喊。理解到位了,朗讀起來就有味了。

5、形象記憶法識字。

國小生善於聯想,如記“悶”字時,我邊寫邊說:把心關在門裡面,當然感覺很悶。

第二、注重學生思維的個性化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為什麼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因為燕子說的一段話中有好幾層因果關係。本著“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的出發點,我在教學中通過“角色體驗,情境演說;小組合作,個性練說;補充綜合,師生對說”這三個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地讀和感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較好地感受、體驗了課文深刻的現象聯絡,從而較有實效地挖掘了這個教材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氣候狀況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

第三、注重學生朗讀的個性化

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朗讀中良好語感的培養更是語文素養形成的基礎,學生讀書要自己去讀懂,而不是教師講懂,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性化色彩的'。教學中,這一課的朗讀設計既有形式上的多樣化,又有感悟上的多層化,不追求抑揚頓挫的齊整朗讀效果,而是引領學生以讀促理解,特別是對話,帶有疑問語氣、著急語氣、感嘆語氣的句子的朗讀更是通過學生自由讀、比較讀、評價讀、學著讀的語言實踐和體驗,將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於朗讀之中,使朗讀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通過這堂公開課,使我明確了作為新世紀反思型教師、學者型教師的努力方向:更深入地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熟悉教材特點,達到課堂教學時佔據注意中心的不是關心教材、教案的思考,而是放在關心學生的思維情況的境界,時時處處對學生回答的突發性、隨意性提高引導的技巧,既能讓體會到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又能讓沒體會到的學生也在傾聽中感悟,分享思維。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5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今天在上這堂課之前剛好要下雨了,天一下子暗了下來,冷風透過樹梢,越過窗縫,直鑽到教室裡來。如何抓住這良好的教學時機呢?下面是我對《要下雨了》的教學反思:

首先,我讓學生往教室外望去,有的學生說,好像下雨了。有的說,還沒有下呢。“今天學習的課文《要下雨了》跟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上“下雨了”,再用紅筆加上一個“要”字,學生很聰明,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經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還沒有下,馬上要下了。經過這麼一比較,課題《要下雨了》用詞的準確性就體現出來了。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會給我們哪些提示呢?”學生們從書裡的知識“燕子低飛、小魚透氣、螞蟻搬家”說到了書外,像“烏龜背上會有小水珠,蜻蜓也會低飛捉蟲子吃,蜘蛛收網”等等,我追問:“那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有的說:“是幼兒園的老師講過了。”有的'說:“我去看過。”看來不能小看了這些農村孩子,他們的經驗還是蠻豐富的。以前,我也教過這篇課文,那時候的孩子根本啥都不知道。許多知識都是我“灌輸”的呢。

學生懂得了這些知識,並不代表他們完全讀懂了課文。我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讓學生朗讀。不過,在讀之前,為再次激起學生興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都知道了這麼多關於下雨之前的預兆知識,可是,書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們這麼聰明。它是怎麼知道的呢?”生:“它問了“燕子”,才知道的。”

《要下雨了》這節課,我始終圍繞著“親身體驗”――讓小朋友把自己當成小白兔,像它一樣思考,像它一樣感受,像它一樣說,一樣做。當學生真正進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樣從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確信“要下雨了”的時候,他們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傳達的資訊。

以往我們總認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魚和螞蟻是一樣的環節,一樣的情景,實際上,不是的!我們從“是要下雨了嗎?”,還有“小白兔連忙挎起籃子往家跑。”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前者是半信半疑,後者是確信無疑了,所以才會“連忙”往家裡跑。當它看到螞蟻時,它就把要下雨的訊息告訴了螞蟻,這裡我安排了一個口語訓練,也不知合適不合適?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簡單地寫。我卻讓學生用對話的形式說一說。要求與課文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我發現課文最後出現“轟隆隆、譁,譁,譁”這樣的象聲詞。我想,雖然對一年級學生不作要求,但是讓他們口頭說說也未嘗不可。試試,效果還不錯。

這是一節“原生態”的課,有許多地方值得斟酌。可惜時間不允許,所以只能寫個教學反思跟各位同行一起探討。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6

學習《要下雨了》這篇課文,上課之前剛好要下雨了,天一下子暗了下來,冷風透過樹梢,越過窗縫,直鑽到教室裡來。

如何抓住這良好的教學時機呢?我讓學生往教室外望去,有的學生說,好像下雨了。有的說,還沒有下呢。“今天學習的課文《要下雨了》跟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上“下雨了”,再用紅筆加上一個“要”字,學生很聰明,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經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還沒有下,馬上要下了。經過這麼一比較,課題《要下雨了》用詞的準確性就體現出來了。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會給我們哪些提示呢?”學生們從書裡的知識“燕子低飛、小魚透氣、螞蟻搬家”說到了書外,像“烏龜背上會有小水珠,蜻蜓也會低飛捉蟲子吃,蜘蛛收網”等等,我追問:“那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呢?”有的說:“是幼兒園的老師講過了。”有的'說:“我去看過。”看來不能小看了這些孩子,他們的經驗還是蠻豐富的。學生懂得了這些知識,並不代表他們完全讀懂了課文。我還是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讓學生朗讀。不過,在讀之前,為再次激起學生興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都知道了這麼多關於下雨之前的預兆知識,可是,書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們這麼聰明。它是怎麼知道的呢?”生:“它問了“燕子”,才知道的。”

這節課,我始終圍繞著“親身體驗”――讓小朋友把自己當成小白兔,像它一樣思考,像它一樣感受,像它一樣說,一樣做。真正進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樣從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確信“要下雨了”的時候,他們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傳達的資訊。以往我們總認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魚和螞蟻是一樣的環節,一樣的情景,實際上,不是的!我們從“是要下雨了嗎?”,還有“小白兔連忙挎起籃子往家跑。”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前者是半信半疑,後者是確信無疑了,所以才會“連忙”往家裡跑。當它看到螞蟻時,它就把要下雨的訊息告訴了螞蟻,這裡我安排了一個口語訓練,也不知合適不合適?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簡單地寫。我卻讓學生用對話的形式說一說。要求與課文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

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我發現課文最後出現“轟隆隆、譁,譁,譁”這樣的象聲詞。我想,雖然對一年級學生不作要求,但是讓他們口頭說說也未嘗不可。試試,效果還不錯。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7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十六課。這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通過燕子低飛、小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告訴學生這是要下雨的自然現象,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大自然。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課件生動性、直觀性等特點,讓學生讀、說、看、做,從而明白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絡。同時學習體會作者用具體生動的事例,富有邏輯性的語言闡述觀點的方法。我在教學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由、輕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匯入新課後,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場“看拼音,寫詞語”接力賽。輕鬆、緊張、活潑、有趣的接力賽一下子使沉悶的課堂頓時活躍起來。

2、教學設計合理,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這篇課文共有九個段落,分四部分講解。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扶——默讀思考,教給學法;第二部分(四至六自然段)半扶半放——自學思考,放中有輔;第三部分(第七至九自然段)放——討論思考,提高能力。並在文中三個難點,更是重點的地方進行動畫演示,使複雜的知識簡單化形象化。

3、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名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學生能說的老師不說,學生能做的老師不做。為每名學生創造每一個學習展示的機會,關注不善於發表見解的學生,讓學生感到他是學習的主人,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4、教學思路清,語言精。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師只起到點、幫、輔的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原則。

存在不足:

1、教學方法還很傳統,教學設計創新不夠。

2、課堂上給學生創造讀的機會還不夠多。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8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有許多困惑,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就是:識字量太大。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我常常在想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主課堂,切實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學生才能夠認識教材中的認讀字,才能較好的完成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略性目標——大量識字。

於是,在教學中,只有當學生幹自己喜歡乾的事就不會厭倦,而會覺得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在交流會上,他們一個個像小記者詢問著別人,也闡述著自己的發現。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描寫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現象。在讓學生理解“小魚游到水面上來,因為水裡悶得很”一句中的“悶得很”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

“你有過‘悶’的感覺嗎?”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回憶中,體會到被子捂住透不過氣,感冒鼻塞喘不過氣的.悶與小魚的“悶”意思相同。然後讓學生進行一次情境體驗:假如自己是一條小魚,潛在水下,有什麼感覺?游到水面上,又有什麼感覺?學生紛紛說先是悶、難受,後來舒服多了。有趣的體驗使學生輕鬆愉悅地與小魚感同身受。隨即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領悟可謂水到渠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充分尊重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9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 《要下雨了》是一篇親切的科學童話。課文通過小白兔與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對話,介紹了夏天下雨前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自然現象。可愛的動物形象,童趣的對話語言將科學知識自然地滲透給孩子,讓文字洋溢著探索的樂趣。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裡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的一開始,我就採用動畫片的形式呈現,畫面感強,直觀生動,既有利於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絡,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中,我參與到孩子們的表演朗讀中,向學生滲透了合作學習、協作精神。在這節課中,

我運用了多種朗讀訓練的方法,讓孩子們在讀中滲透文章的內容,再有感情的朗讀中掌握文章脈絡。

這節課有太多不足,以下敘說幾點:剛開始臺緊張,幾乎以致無法繼續下去,慢慢的平靜下來。是因為孩子們的積極配合,我才進入教學情境之中。

很多細節部分沒有注意到,可能是為了趕時間,生字教學部分我沒有重點突出,這部分的預留時間太少了,這是以後教學中

必須注意改進的。要使生字教學輕鬆高效的進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是我該努力探索的地方。 還有我總是處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回答問題時預留時間太少,沒等他們深入思考就讓他們回答了,以後要積極反思改進。 結尾處實在是太倉促了,以致下課了,孩子們還有好多話要說,卻沒說盡說夠,造句這個具有創造性思維的環節沒有很好地展現。 不足和缺點實在太多,在各位優秀的老師的建議下,我會不斷努力,爭取上好每一節課。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設計適於兒童心理的教學情境,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感悟課文內容及情感。

【片斷一:《要下雨了》】

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讀

二、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教師相機創設情境指導學生邊朗讀邊感悟

1、一學生讀小白兔的動作。

2、教師出示小白兔圖片,說:“小白兔有些不高興了,它想,自己是蹦蹦跳跳、活潑可愛的呀,你們怎麼讀得一點也不活潑呀?你還能試試讓小白兔高興高興嗎?”

3、學生再讀。

4、教師指著動物圖片說:“你讀得真好,看,小白兔在向你招手微笑了。”

5、一學生讀小魚跟小白兔的對話。

6、教師適時點撥:“小魚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小魚非常關心朋友,擔心朋友淋著雨,你們能讀出小魚對朋友的關心嗎?”

7、學生再讀。

8、教師:“你讀得太棒了,小魚非常喜歡你。”

【教師反思】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讀好課文。在教學中,教師善於以情境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朗讀,在評價學生朗讀時,教師也通過創設的故事情境來進行。這樣使學生在情境中讀的入情入境,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小白兔、小燕子…… 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肯定了學生的進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又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教師創設的情境裡面,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嘗試讀好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體會到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尤其是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著各自不同的體驗。這正是新《課標》中所提出的“尊重學生閱讀時的獨特體驗”。而且感情朗讀就不僅是目的了,它更是理解和感悟的方法。

【片斷二:《美麗的小路》】

(出示多媒體課件1:一條長長的小路,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還有一棟小鴨住的房子。)

師:同學們,如果你走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看見花花綠綠的鵝卵石,五顏六色的鮮花,你想說什麼?

生:小鴨家門前的小路真漂亮呀!

生:這條小路真美呀!

生:這條小路多幹淨、整潔!

(出示多媒體課件2: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走來了一隻小兔和小鹿。)

師:在這條美麗的小路上,走來了兔姑娘、鹿先生,它們會說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讀二、三自然段。

生:啊,多美的小路啊!

師:當時的兔姑娘、鹿先生會怎麼說呢?大家練一練,喜歡哪個角色就讀哪個角色。

(學生練讀)

一生:讀兔姑娘的話。

一生:讀鹿先生的話。

師:聽了他們的朗讀,你們覺得小路美嗎?

生:我覺得他們讀得挺好的,他們把多美讀得較重,我覺得小路很美。

師:範讀,誰再來讚美這條小路。

(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同學們讀得真棒!這條小路真是太美了,朋友們都喜歡在小路上散散步,說說話,可是過不了多久,小路怎樣了?

(出示多媒體課件3:小路上堆積了許多垃圾,蒼蠅飛舞。)

師:假如同學們走在這條小路上,最想說什麼?

生:這條小路太髒了。

生:這條小路怎麼有這麼多垃圾?

生:這條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師:是呀,美麗的小路不見了。

生:讀句子。

師:在這條髒兮兮的小路上,走來了兔姑娘、鹿先生、鴨先生,他們會怎麼說?大家自由讀五至八自然段,可以邊讀邊演。讀完後,分四人小組分角色表演,我們要評選最佳演員。

(學生合作練習表演)

生:四人小組戴頭飾表演。

師:大家覺得誰演得好。

生:我覺得鹿先生演得好,他捂上了鼻子。

生:我覺得兔姑娘演得好,兔姑娘的問話讀得好。

師:他的問話確實讀得好,小兔覺得奇怪,大家覺得怎麼樣?誰再來問。

生:讀。

師:大家問得好,你們還覺得誰演得好?

生:我覺得鴨先生演得好,他叫了,還拍了腦袋。

師:他們都演得不錯,哪個小組敢向他們挑戰?

(生表演,評選最佳演員。)

【教師反思】

只有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語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學中,把多媒體引進課堂,是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從教學效果看“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這些生動畫面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薰陶。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採用自由讀、個別讀、摹仿讀、表演讀、評析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代替了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捂住了鼻子”、“皺起了眉頭”、“一拍腦袋”,學生的表演是那麼貼切、自然。這是對語文內容最好的詮釋,是學生個人情感最好的渲洩。

以上兩個片段充分體現了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的理念。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學中,應儘量避免單調枯燥的技術性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體會到課文的情感因素,並在動情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體會到的感情。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重在課文情感基調(喜愛、讚揚、激動、說明)的把握,重在學生自讀自悟獲得情感體驗,再通過朗讀,把這種情感體驗傳達出來。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絕不單單是為了理解課文內容。閱讀時,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去感覺、去體驗、去思考。問出來的答案往往是乾澀的,而讀出來的感悟卻是滋潤的。因為讀,它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受和情感,而使他感動。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1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說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這篇文章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身邊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裡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感想:

一、情境的創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剛上課我就放下雨前課件,吸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為學生興趣盎然地思考、理解奠定基礎。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結合本課教材所描述的物件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我採用課件出示圖片的形式使可愛的動物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整體入手,既瞭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又理清了文中的角色及條理。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聯絡。如:燕子為什麼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從而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以一顆童心將自己的教學機智與創設教學情境有機地結合,讓學生輕鬆愉悅地在情境中誦讀、理解、體驗、感悟,營造了開放的、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教學鞏固字詞,活躍課堂

在鞏固識字時,我從易到難運用課件逐步加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印象。

三、加強朗讀感悟,培養說話能力。

朗讀時,我把小白兔和小魚說的話作為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句與句之間的'因果聯絡,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條理性。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為什麼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東西。我在教學中通過“角色體驗,同桌合作,男女生對說”這三個層次的讀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地讀和感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較好地感受、體驗了課文深刻的現象聯絡,從而較有實效地挖掘了這個教材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氣候狀況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

存在不足:

1、教學方法還很傳統,教學設計創新不夠。

2、課堂上給學生創造讀的機會還不夠多。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2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這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6課。這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白兔與小燕子、小魚和螞蟻的對話,介紹了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三種預示即將下雨的自然現象。課文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形象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童話。

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後,我把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用“??正??.呢”“連忙”說話。

2、初步瞭解“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培養學生留心觀察身邊事物變化的能力。

3、瞭解動物之間的關愛,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感情內涵,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係。

二、設計思想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抓聯絡理解課文內容,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氣候狀況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二是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一些重點詞句的意思來體會、揣摩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三是抓朗讀訓練,以讀促理解,特別是對話,帶有疑問語氣、感嘆語氣的句子的朗讀訓練。

三、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講述,我把教學流程分成五個環節:1、檢查複習;

2、整體感知;3、在朗讀中理解課文;4、拓展訓練。

1、檢查複習,鞏固舊知。通過開火車、小老師教讀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復習檢查,既能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2、整體感知。通過自由朗讀,讓學生說出本課講了哪幾種可愛的小動物,貼出圖片,再讓學生說說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它們。在圖文結合中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內容,感悟書面語言,提高讀圖能力。

3、情感朗讀,難點突破。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文要求學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和螞蟻搬家這些現象。弄清這三種自然現象,根據本課特點,結合新課標理念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首

先抓住“燕子為什麼低飛”這個問題,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的1——3自然段,抓住燕子說的話,邊讀邊想,燕子說的話中,哪一句是與燕子低飛有關係,引導學生知道:空氣潮溼,翅膀沾上小水珠,蟲子飛不高,小燕子正忙著捉蟲呢。學完這部分,師生共同總結這部分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後就用這一方法自讀課文,自己去理解“小魚為什麼游出水面”和“螞蟻為什麼搬家”的真正原因。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還讓學生學會了理解課文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

4、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本課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注意朗讀的語氣。可以根據提示語及標點符號來指導朗讀,也可以結合詞句理解來對比朗讀。如“燕子為什麼飛得這麼低呀?”和“小魚為什麼今天有空出來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這是小白兔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讀“要下雨了嗎?”卻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從中體會小白兔對燕子說的話表示懷疑。“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著搬家呢。”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螞蟻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訴的,而是螞蟻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來了”中的“真的”要加強語氣來讀,證明小燕子、小魚和螞蟻說的話沒有錯。朗讀之後學生從中明白了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變化(懷疑——有些相信——完全相信)。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別讀、集體讀、分段讀、對話讀等等。教師

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五、說板書

我設計的'板書圖文結合,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複述課文內容。

六、本課設計的特色

(一)做到以生為本,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思,讀中求解,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七、存在的不足

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創設打雷下雨的情景,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去學習,可能會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3

在一年級下學期的識字教學中,我常常感到困惑,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識字量太大。我也知道要遵循“多認少寫,先認後寫”的原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我常常在想,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學生才能夠認識教材中的認讀字,才能較好地完成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略性目標──大量識字。

一、四人小組合作識字

經過一段時間的不斷地嘗試與總結,學生已經掌握了識字的幾種主要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熟字減偏旁。只有當學生幹自己喜歡乾的事就不會厭倦,而會覺得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合適的方式識字。於是,在教學《要下雨了》時,學生以四人小組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常見的識字方法識字,還能用猜一猜、編一編、看圖識字、生活中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在課堂上,我就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去發現、去交流,於是就有了一個小小的“識字方法交流會”。他們認真聽著別人說,也表明著自己的發現。

在交流過識字方法之後,學生基本記住了生字的'音與形。這時候,就讓他們給生字找好朋友,即生字組詞。在本節課中,我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變抽象為形象,變無趣為有趣這一環節正是抓住了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從他們的已有經驗出發,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表現慾望。

 二、教學鞏固字詞,活躍課堂

在鞏固識字時,我從易到難運用課件逐步加深,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印象。整個一節課,教師創設了不同情境,讓生字復現──復現──再復現,使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下反覆和生字見面。整個識字過程,教師是在有意地組織,學生是在無意地學習,學生在寬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識字。

 三、存在不足

1、但這種教學方法與課文的融合程度還不夠緊密,包含的內容不夠全面,而且所佔用的課堂時間較長。

2、教學方法還很傳統,教學設計創新不夠。今後要想更多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更佳效果。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4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話形式來說明科學常識的講讀課文。課文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一些動物的活動特點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聯絡,教給學生通過動物行為的變化來觀測天氣的方法。這既是一篇學習語文訓練語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在教學的一開始,我就採用兒歌的形式呈現,選取兒童知曉的生活常識,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認知水平,既有利於激發興趣,將學生引入情境,又能引出本課課題,同時向學生滲透認識自然現象之間的`聯絡,為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中,我參與到孩子們的表演朗讀中,向學生滲透了合作學習、協作精神教育的重要性。結尾處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了知識,也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通過觀察圖畫理解“低”的意思;通過活動教具的演示理解“直”與“彎”的相反意義;通過兩次不同的呼吸體會“悶”的感覺,理解詞義;通過動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將識字教學融於閱讀教學之中,使發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注意聯絡,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聯絡。如:燕子為什麼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溼→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機滲透

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著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五、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國小生來說,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覆朗讀,讓畫面呈現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5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描寫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現象,通過小白兔和小魚、燕子和螞蟻的對話,讓人明白了自然界一些動物的異常行為,往往預示著某種變化,讀來饒有趣味。課文配以四幅插圖,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魚、燕子和螞蟻的活動特點和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趣味性濃、知識性強。

我在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觀看童話故事進入情境,在自主識字之後,採用圖文對照,以讀促悟的方法組織閱讀活動,把小白兔和小魚、燕子、螞蟻的對話作為閱讀重點,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品味,讀中悟情,摒棄繁瑣的分析。在課文接近尾聲時,讓學生想象文中小動物的樣子、動作、語言,戴上自己喜歡的頭飾分角色表演。再現情境。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必將培養學生說話表達的條理性,發展並提高學生觀察的深刻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片斷1】

師:同學們平時有沒有過“悶”的感覺?說給大家聽聽。

生1:晚上睡覺時,被子蓋得太好了,感到有點悶。

生2:天熱了,在屋子裡不開窗戶,感到很悶。

生3:爸爸在屋子裡吸菸,不開窗戶會感到很悶。

生4:我感冒了,鼻子不通氣,感到很悶。

生5、我一個人在家裡時感到很悶。

師:我們有的時候因為透不過氣來會感到很悶,有的時候一個人在家心裡會感到煩悶。要下雨了,小魚在水裡透不過氣來也感到很悶,要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下面我們大家來做做小魚,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請大家伸直雙臂,低下頭,現在我們都是小魚,要下雨了,我們在水下感到怎麼樣?

生:(齊)悶得很。

師:請大家游到水面上來透透氣吧!感覺怎麼樣?

生:(齊)哇,真舒服!

反思之一:感知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於是乎,要引導學生通過分析一些重點詞句的意思來體會、揣摩語言形式的表達效果,更得充分尊重學生對這些重點詞句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學生的生活情境回憶中,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區別了一個人在家的“悶”是無聊、沒事兒幹,而被子捂住透不過氣、感冒鼻塞喘不過氣的悶則是與小魚的“悶”意思相同;然後讓學生進行一次情境體驗:假想自己是一條小魚,潛游在水下(胳膊向前伸,頭埋在胸前),有什麼感覺?游到水面上(把頭抬起來),又有什麼感覺?學生紛紛說出了先是悶、難受,後來舒服多了,有趣的體驗使學生輕鬆愉悅地與小魚感同身受;隨即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學生對重點詞句的領悟可謂水到渠成。

【片斷2】

師:小燕子是怎麼回答的?(出示句子:要下雨了,空氣很潮溼,小蟲的翅膀上沾了許多小水珠,飛不高。我要飛得很低,我正忙著捉到蟲子呢!)

生:(讀句子)

師:小燕子說了那麼多啊,小白兔一下子明白不過來。這樣吧,我做小白兔,小朋友做小燕子,咱們邊飛邊答。燕子們,你們在幹什麼?

生:(齊)我們在捉蟲子。

師:捉蟲子為什麼飛得那麼低?

生:(齊)因為小蟲的翅膀上沾了許多小水珠,飛不高。我要飛得很低,才能捉到蟲子。

師:小水珠哪來的呀 ?

生:(齊)因為空氣很潮溼。

師:空氣為什麼會很潮溼呀?

生:(齊)因為要下雨了。

師:原來是這樣啊!請小朋友加上“因為……所以……”說說這段話,可以說一個“因為……所以……”,聰明的小朋友可以說好幾個。

生:(四人小組說)

師:誰能說了?(指名5生自由說)

師:咱們一起來說一說。(師說“因為……”,學生說“所以……”,共4對)

反思之二:思維個性化

本課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為什麼快要下雨的時候燕子飛得低,因為燕子說的一段話中有好幾層因果關係。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體驗,程式化地說一說“因為……所以……”或把這段話分成幾個因果關係填填表,學生雖然會跟著說、跟著填,但不一定真正理解。本著“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的出發點,我在教學中通過“角色體驗,情境演說;小組合作,個性練說;補充綜合,師生對說”這三個層次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地讀和感悟,不僅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較好地感受、體驗了課文深刻的現象聯絡,從而較有實效地挖掘了這個教材的重難點;引導學生認識到雨前動物行為的變化與雨前氣候狀況的聯絡,從而培養學生注意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