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光陰如水,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教學計劃了。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通過幾年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共分四個單元,共32課。

第一單元工具和機械

本單元介紹了常用工具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尤其是結合常用工具和實驗器材設定了許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探究活動,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各類機械和工具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單元形狀和結構本單元介紹了各種建築物中使用的形狀和結構及其特點,從實驗材料的選取到各種不同的設計都能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能量。本單元介紹了電能、水的三態變化、太陽能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絡,學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質可以相互轉化,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的自然規律,使學生養成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知道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能自己確定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會用製作生物分佈圖的方法描述某一區域的生物種類。

三、素質教育目標與任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徵,並能設計和製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並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解學生對所學科學問題的初始想法,特別是一些概念理解過程中出現的想法。

2、指導學生反覆進行控制變數的實驗。(控制變數實驗要加以指導)

3、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4、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5、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五、補差意見

1、把握這部分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2、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3、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班級情況分析

國小階段的兒童思維能力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六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雖然仍要藉助於直觀形象的支撐,但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分析、推理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經過三年科學課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學習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學探究意識和能力。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他們在本冊的探究學習中應該更主動一些,應該有更深入的思維參與。

二、教材分析與目標

本冊內容由“工具和機械”“形狀與結構”“能量”和“生物的多樣性”四個單元組成。

在“工具和機械”單元裡,學生要學習選擇使用工具並體會它們的作用,研究槓桿、輪軸、滑輪、斜面等簡單機械和自行車上的簡單機械。通過研究認識工具和機械的功能和特點。

在“形狀與結構”單元裡,學生要認識身邊常見的樑、拱形、框架等形狀結構,研究物體不容易倒的形狀特點,探究怎樣用紙做一座能承重的橋。通過研究認識不同的形狀和結構承受力的特點不同,能滿足不同的需要。

在“能量”單元裡,學生要製作和研究電磁鐵,探究玩具小電動機怎麼會轉動起來,研討各種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轉化。通過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電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轉化,瞭解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

在“生物的多樣性”單元裡,學生要調查校園裡生物的種類和分佈,給動植物分類,研究人的相貌差異,探究不同環境對生物種類和性狀的影響。通過研究知道生物種類和差別是多種多樣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與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知道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在本冊的學習中,學生要做很多的實驗和製作,要繼續學習對比實驗的技能,識別和控制變數。要進行細緻的觀察,要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生物。

在本冊學習中,學生會體驗到科學技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巨大的影響,是怎樣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的,形成積極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在更高水平上增強環保意識和熱愛生命的意識。獲得美的.體驗,感受到建築的形狀結構之美,地球家園生物多樣性之美。

三、全冊教學重難點

1.要繼續學習對比實驗的技能,識別和控制變數。要進行細緻的觀察,要用比較和分類的方法認識和描述多種多樣的生

物。

2.體驗到科學技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怎樣巨大的影響,是怎樣推動著社會向前發展的,形成積極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措施

1.指導學生大膽利用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物和現象進行有根據的推測,作出假設性解釋。比如推測小電動機轉動原因,煤的成因,根據動植物的形態特徵推測它們生活的環境等。

2.指導學生認真收集資料,意識到要尊重資料,用嚴謹的態度得出結論,如研究槓桿尺的實驗,研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實驗。

3.本冊中的很多內容適於動手操作,材料簡單易得,要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保證學生能真正地動起手來進行探究學習,這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深度參與。

4.建立能量概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在學生三年學習的積累上進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們原有的知識,並幫助他們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學概念。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教材分析

大象版科學主要以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作為教材的主線,根據探究過程依次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測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分析與結論”、“表達與交流”等六組,稱為“探究過程能力”,在強調培養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同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探究活動的選擇上,注意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同學動手動腦、親身實踐;強調科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同學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開設“問題銀行”,使同學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鼓勵同學大膽猜測,培養同學大膽想象的科學品質;配有“小科學家記錄本”,培養同學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在表示形式上,充沛考慮小同學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規律,利用遊戲、卡通、故事、童話、謎語、詩歌、連環畫、科幻作品等小同學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同學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熱情。特別是重視滲透環境教育的思想,使同學從小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六年級上冊包括五個單元的學習內容。第一單元:植物角里的科學;第二單元:讓生活充溢陽光;第三單元:大家動手做樂器;第四單元:登上健康快車;第五單元: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二、教學目標

以培養小同學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身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同學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加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同學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丈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身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身的假設。

4、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維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教學重難點

培養同學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同學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丈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身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驗證自身的假設。

四、同學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六年級同學整體學習習慣較差,第一節課便主動坦言從來都不喜歡科學。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習慣於被老師牽著走,很少主動去觀察身邊的一節並去發生疑問並考慮或實驗從而獲取知識更不用說在生活中靈活運用了。因而同學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同學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同學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使同學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同學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同學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同學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

7、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同學在相互交流、合作、協助、研討中學習;

8、給同學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同學自身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身得出結論,並把自身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沛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10、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同學參與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植物角里的科學

植物角里的科科學問題 1課時

在實驗中探祕 1課時

研究仍在繼續 1課時

第二單元 讓生活充溢陽光

讓生活充溢陽光 1課時

探尋光的路線 1課時

把光請進來 1課時

我的“陽光小屋 1課時

第三單元 大家動手做樂器

奇思妙想——設計篇 2課時

心靈手巧——製作篇 2課時

精彩紛呈——展示篇 2課時

第四單元 登上健康快車

我給健康下“定義” 1課時

登上健康快車 1課時

健康大本營 1課時

第五單元 我們所經歷的科學探究過程

案例分析:對蚯蚓的探究 1課時

難忘的科學探究過程 1課時

總複習1課時

考試 1課時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科學》下冊共由“人類祖先的足跡”、“綠色社群調查”、“養好小金魚”和“雨具的改進”四個單元組成,分別涉及新課程標準的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的部分。教材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專題研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二、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教學目標:

(一) 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路、報刊等查閱資料,蒐集整理資訊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資料、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於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 科學知識

1、注重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並強調應用於日常生活。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並設計和製造自己的“橋樑”,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與細胞的關係及其原因,並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瞭解有序的生態環境從小世界看大科學。

四、學生情況分析:

1、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2、不足之處:上學期由於活動材料和場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限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還應特別注意培養,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圍。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六、教學進度安排(每週1課時)

周次 內容

1、開學、準備開課

2、1.1向人類的祖先“提問”

1.2追尋人類祖先的足跡

3、1.3探尋人類祖先的奧祕

1.4展現人類祖先的生活畫卷

4、第一單元複習

5、2.1我們心目中的綠色社群

2.2我們的調查研究計劃

6、2.3調查小組在行動

2.4我們的綠色社群建議

7、第二單元複習

8、3.1小金魚之死

3.2制訂偵破方案

9、3.3做好偵破準備

3.4揭開金魚死亡之謎

10、3.5給金魚安個舒適的家

11、第三單元複習

12、4.1尋找雨具的缺點

4.2我們的改進設計

13、4.3智慧就在我們手中

4.4金點子行動

14、4.5成果展示會

15、第四單元複習

16、期末複習

17、期末複習

18、期末複習檢測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六年級下學期,將是國小生國小科學課學習的最後一個學期。通過前面三年來的學習,他們已經經歷了許多典型的觀察、研究、認識周圍事物和周圍環境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接下來的這個學期裡,我們期望學生們向什麼方向發展呢?進一步開啟他們觀察、研究、認識事物的視窗,引導他們開展相對獨立的.科學探究活動,就是六年級下冊教材的基本設計思路。在這一冊《科學》教材裡,學生將學習風格各異的建築、奇妙的人體、有序的生態系統、宇宙與航天技術、像科學家一樣工作五個單元。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同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維方式也初步的由具體轉變為抽象。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知識範圍,進一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的興趣,增加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聯絡他們的實際生活,用所學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最終達到將科學知識創造性應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太陽、地球和月亮》、《生物與環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物體與物體的運動等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巨集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絡,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藉助學生不斷豐富的間接“生活經驗”,切入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微小的生物》單元引導學生從耳熟能詳的病毒、細菌和真菌開始,認識一些微生物,從微觀處揭示生命世界的奧祕,感受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將饅頭髮黴、食品變質等自然現象與微生物的生命繁殖活動結合起來,理解自然事物的變化是相互聯絡的。《物質的變化》單元在學生了解常見物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對物質的'多樣變化進行觀察、實驗,用辨證和聯絡的觀點看待物質的變化。《物體的運動》物質的運動,通過對運動與靜止現象的觀察、探究、蒐集整理資訊等活動,理解靜止與運動相對性的道理,《太陽、地球和月亮》認識白天黑夜產生的原因,四級的更替日食和月食的產生讓你產生對宇宙的好奇心,產生探究問題的意識,《生物與環境》環境可以改變生物,生物與環境密不可分,從而保護環境。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採集與分析資料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

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絡,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識目標

1、瞭解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類正反兩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屬於植物也不屬於動物的一類生物中的一類。

2、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變化,另一類會產生新的物質;瞭解物質的變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3、觀察生活中運動靜止相對性的事例,能用簡單的圖表或圖形表示距離和實踐的關係,直到物體運動需要的位置、方向和快慢等

(三)能力培養

1、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2、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3、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物件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內部的變化特徵和變化的相互聯絡,既有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又從微觀世界認識事物的內部結構和變化的規律性分析,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認識事物的相互聯絡,如病毒與生命健康、物質的運動等。探究水平較前幾冊教科書有明顯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實施力度,加大學生生活經驗的整理與提升,進一步強化學生對間接生活經驗的回顧與運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設計了大量的強化學生邏輯推理的探究專案,如根據發黴饅頭的外部表象,推測產生變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徵與內部變化之間建立聯絡。

四、難點

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絡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基本教學措施

1、本冊教材在縱觀全冊教材,教師應更加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慾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解釋與模型是六年級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解釋與模型的訓練。

2、在教學中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資訊科技知識上網查與資料,蒐集圖片、報刊等。

3、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學情分析

通過過去的科學學習,原班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訓練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重點,編排了“生物與環境”、“營養與健康”、“地表變化的奧祕”、“能量”、“月球”5個主題單元和1個綜合單元,一共有22課、61個活動。每個單元的主要內容是:

1、生物與環境:此單元包括“一棵頑強的小樹”、“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假如大樹都倒下”4課書,主要引領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生物的生存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實驗、觀察、調查、閱讀科技史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2、營養與健康:此單元包括“食物中的營養”、“消化與吸收”、“飲食與健康”3課書,圍繞人的生存逐層遞進地展開研究,主要的學習方法是問題驅動、實驗、調查、測量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6~7課時。

3、地表變化的奧祕:此單元包括“地表在變化”、“地震”、“火山”、“岩石也變化”、“走近礦產”以及“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6課書,重點介紹了引起地表變化的各種內、外力因素,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教材提供的事實或資料進行判斷和推理。如:推測喜馬拉雅山曾經發生的變化,推想噴發過後的火山山體外形,推測煤的形成等。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8~9課時。

4、能量:此單元按照“總—分—總”的結構編排了“能量家族”、“熱能變、變、變”、“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開啟能源寶庫”5課書,通過觀察、實驗、閱讀科技史、調查、製作、設計等方法,指導學生認識能量的各種不同表現形式和能量的相互轉化。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7~8課時。

5、月球:此單元包括“探索月球的祕密”和“月有陰晴圓缺”2課書,旨在通過觀察、猜想、閱讀科技史、模擬實驗等活動,引領學生探究月球的奧祕,瞭解關於月球的更多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推理判斷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3課時。

6、我們怎樣做判斷:此單元是先通過案例及本學期回憶整理的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出進行推理判斷的方法,然後引領學生將總結的方法理論進行又一次的運用。此單元教學大約需要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根據已有知識和經驗,能運用歸納、演繹等方法進行推理和判斷,能將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轉化成語言並能有條理地敘述。能夠及時修訂、完善自己的假設和計劃,比較熟練地掌握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並能用於實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模擬實驗、設計並製作簡單的科學模型和科技作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

1、知道環境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有影響;懂得食物鏈的含義;能認識到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賴於環境,又影響環境,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

2、瞭解人類需要哪些營養及其來源,懂得營養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瞭解人體的消化過程,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瞭解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

3、知道任何物體工作時都需要能量,電、光、熱、聲、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認識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4、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瞭解火山噴發現象;瞭解地震的現象;知道主要的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及其提煉物的名稱;認識各種自然力量對地表改變的作用;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表改變的影響。

5、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運動模式;從各種媒體上了解更多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四、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通過課堂和實驗活動,對學生滲透環保教育。

五、教學難點:

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六、主要教學方法與措施:

1、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製作活動。

七、教學安排(每週2課時)

周次 教 學 內 容

1 《一棵“頑強”的小樹》

2 《從“南橘北枳”說起》、《走進池塘》

3 《假如大樹都倒下》

4 《食物中的營養》

5 《消化與吸收》

6 《飲食與健康》、《探索月球的祕密》

7 《月有陰晴圓缺》、《地表在變化》

8 《地震》、《火山》

9 《岩石也變化》、《走進礦產》,

1 0 《人類對地表變化的影響》

1 1 《能量家族》

1 2 《熱能變、變、變》

1 3 《電錶轉呀轉》、《太陽能的利用》

1 4 《開啟能源寶庫》

1 5 《我們怎樣做判斷》,《科學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 6 複習

1 7 複習

1 8 複習,期末考試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取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六年級現有兩個教學班,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學習習慣較差。他們普遍習慣於死學硬記死板知識,喜歡或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著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於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第八冊。全冊教材包括了“無處不在的能量”、“追尋達爾文的足跡”、“宇宙”、“科技與未來”、4個單元,多個典型活動組成。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3、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附:教學進度表

課題課時

1、細胞1

2、我從哪裡來1

3、人的一生1

4、我像誰1

5、讓身體熱起來1

6、擺的祕密1

7、鑽木取火1

8、通電線圈(一)1

9、通電線圈(二)1

10、無處不在的能量1

11、開發新能源1

12、地球的面紗1

13、風從哪裡來1

14、降落傘1

15、小帆船1

16、來自大自然的資訊1

17、生物是怎樣傳遞資訊的1

18、電腦與網路1

19、飛速發展的資訊科技1

20、太陽家族1

21、神祕星空1

22、探索宇宙1

23、未來家園1

1、尋找達爾文的足跡1

2、調查生活中的偽科學1

3、我的科學學習歷程1

複習3

六年級科學下冊實驗教學計劃:


周 次



時 間



內 容



活動形式



1



2.17—2.22



觀察細胞實驗



實驗



4



2.27--3. 4



擺的祕密實驗



實驗



5



3.5—3.11



電磁鐵實驗



實驗



8



3.26---4.1



風的成因模擬實驗



實驗



探究影響降落傘下降快慢因素實驗



實驗



9



4.2—4.8



小帆船行駛方向與風向關係實驗



實驗



16---17



5.21—6.10



1、尋找達爾文的足跡



研究與實踐



2、調查生活中的偽科學



研究與實踐



3、我的科學學習歷程



研究與實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

一、教學目標

國小科學總目標: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教學資源分析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資料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建立科學概念,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製作的過程,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年齡結構和心理特徵來看,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有較強的求知慾,在教師的引導下基本能主動開展探究活動。但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還是比較薄弱,能主動開展的.學習的學生比較少,比較依賴於教師的教;學生用自己擅長的方法來表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合作研究學習的能力與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因此教師的教學要積極地發展學生探究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願意用自己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認識與觀點。我要求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記筆記,並能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

四、教學方法設計

1、 加強理論的學習,特別是國小科學課中關於"科學探究學習"的理論和實際操 作技能的思想與方法;

2、 深刻領會並認真貫徹執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3、 加強自身素養、知識水平以及業務能力的提升並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4、 認真鑽研教材和各類教學參考書,瀏覽網路、雜誌等,學習先進經驗、科學設計教學策略;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設良好氛圍;

5、 潛心解讀學生、瞭解學生、知道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學生學習的心理;

6、 積極收集、準備各類探究活動材料提供有結構材料;發展學生蒐集各類活動資源和素材能力並用於探究活動;

7、 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特長,努力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多元智慧,注重學生自主性探究和個性特長的培養。

五、教學評價方案

1、課堂即時評價:是指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思維等學習行為,作出及時的價值判斷。

2、教師自我反思:是教師主體對自我既往教育教學實踐的重新審視,對其合理性,成敗得失進行判斷與思考。

國小六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上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組成:《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質在變化》、《探索宇宙》、《假設與實驗》。從知識覆蓋面上,覆蓋了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物質世界三大領域。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屬於生命科學領域,是在學生學習了常見的動物、植物、人體這些生命體的一些同共特徵的基礎上,根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關於微生物及生物的基本結構來編寫的。在這一單元裡,我們要引導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查閱資料瞭解,親自動手實驗接觸微生物,使他們在研究神祕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時,發現祕密,掌握規律,體驗成功的樂趣。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也是我們人類生息繁衍的惟一場所。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自從人類文明的出現,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本單元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孩子們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狀、表面地貌、內部結構,以及長期以來地表的變遷情況。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本單元屬於“物質世界”板塊中“物質的變化”範疇,教材從生活中熟悉的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並試圖讓學生在學習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本單元是依據國小《科學課程標準》中有關“天空中星體”的內容標準來建構的,讓孩子們通過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鍊自己的毅力;讓孩子們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祕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聖的殿堂,開啟宇宙這本書,遨遊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問題,揭開宇宙神祕的面紗。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本單元首先是通過問題與探究方法的關聯,引匯出“提出假設”也是探究問題的一種常見的方式。其次通過對實驗的定義介紹了實驗的.兩種基本型別:模擬實驗和對比實驗。由於實驗是一種綜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們對學生的教學要求,既包括體現實驗自身特點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實驗的型別、因果假設、實驗中的條件與單變數控制,還包括學生能夠按照實驗的基本步驟從事實驗活動。

二、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使每一節課成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設計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時應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為化動詞表述不同型別的教學目標、儘可能用表現性目標表達需長期積累才可能實現的目標。

2、科學老師充分認真地做好課前準備,包括自身對各方面知識的儲備和對實驗儀器的規範科學地操作、實驗材料的製作,以及學生實驗的課前準備、課中指導工作等。

3、讓探究成為科學課學習的主要方式。科學探究活動一般應掌握由簡單到複雜、由教師扶著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要給學生一個由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要求一步到位。

4、教學中要充分重視和使用網路、多媒體及儀器的使用,讓學生原本較陌生的、枯燥單調的微生物教學變得生動、具體、有趣。

5、因地制宜選取教學內容和開展教學活動。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國編寫的,但我國各地的教學資源和學校狀況差異很大。為了使各個地區的科學課教學能夠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希望老師們充分利用當地教學資源實現教材編寫的基本意圖。在條件不能滿足的學校,我們可以尋找替代品,把當地容易獲得的相似物體作為觀察物件,或者簡化某些觀察活動,積極開展適宜本地特點的科學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