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熱門】體育教學計劃4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將帶著新的期許奔赴下一個挑戰,寫好教學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麼一份同事都拍手稱讚的教學計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體育教學計劃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體育教學計劃4篇

體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立足於健康第一、“以學定教”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能力,增強體育意識,掌握鍛鍊方法,養成鍛鍊習慣為重點。激發學生興趣,積極引導培養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與愛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尊重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注重實踐,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體育思想方法,學習方法和自我鍛鍊方法,培養學生能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滿足自身健康的需求,不斷獲取保持身心更有效的能力和更適宜的方法。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即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時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餘地,使得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平等受益。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三面轉法,簡單佇列隊行,並且能靈活地根據口令進行站隊。

2、使學生基本掌握30米、1分鐘跳短繩、1分鐘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等專案的技術要領和技巧。

3、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鍊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斷鞏固和提高。

4、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有氧耐力和速度素質。

5、通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生體育打下基礎。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對於體育與健康這門課程還沒有明確的認識,對於一些體育遊戲的開展表現的很好奇,也很積極,興趣極高。同時他們自律性不夠,注意力不夠集中易轉移,上課經常管自己玩,教師在講解遊戲規則時不認真聽,導致影響遊戲的快速進行。所以要加強學生注意方面的練習。使學生掌握了一些體育與健康課堂中所常見的佇列隊形術語,如向前看、向右看齊、報數等,並能準確的做出各個術語所要求的動作與行為。

學生由於剛剛接觸體育課,在課堂學習活動中感到困難較大,儘管很努力,也很難跟上教學要求,得不到好成績,從而喪失信心,產生自卑心理,害怕或逃避體育課,也就談不上學習興趣。因此在剛開學的時候主要培訓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積極性是首要任務。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他們雖然也知道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進自己的身心健康,增強體質。但是,一旦稍微有點累了,就不再堅持,對這部分學生還要加強思想教育。

四、教材分析:

新的體育教學要求體育課的內容能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地進行學習,因此,體育課的教學內容以基礎體育和遊戲相結合的方式教學,本期我選擇的教學內容除有常規性的廣播操、遊戲、跑、跳、投的教學外,還設有球類等幾個方面,全面的滿足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五、具體措施:

1、教學常規方面:

①要求學生做到:1、站,2、看,3、注意安全。

②備課時研究教學大綱,鑽研教材,把握重難點,確定訓練專案找出練習點。

③課堂上,採用由易到難,逐步遞進,分散難點,分步教學方法。

④練習上,精講多練,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動作逐步過渡,步步引課練。指定分組與自由結合組織形式,採用輔助與誘導,講解示範與模仿練習。增強練習強度、密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掌握和技能形成與提高。

⑤上課鈴聲停止隊伍集合完畢,培養迅速集合的習慣。

⑥教師講解示範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用表象法來模仿學習示範動作。

2、培養學生能力方面:

給學生足夠的`發揮空間,鼓勵學生創新。有了合適的機會,才能充分讓學生去創造,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和表現*、發展特長,而且還大大促進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3、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正確處理學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既要注意到體育活動能促進學生的生理健康,也應提高體育活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活動的特有功能,真正實現“身心兩健”的終極目標,體現體育的價值。

六、成績考核:

最終成績以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平時成績和期末立定跳遠成績各佔50%。共分優秀,良,合格,待合格四個等級。

體育教學計劃 篇2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活動[1]。而體育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全面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培養道德品質與意志品質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過程[2]。因此,長久以來,體育在學校課程中,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身體教育課程。再者,體育課是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運動習慣最直接的課程,學校體育的開展是否實施得當,將會影響學生往後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意願及投入程度。若能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計劃行為理論預測老師的意圖,可以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去從事運動,進而培養終身運動的好習慣。

計劃行為理論起初在20世紀時,是用來解釋和預測社會行為的理論,其主要是被運用到測量人民的投票行為上,主張行為的完成或成功,是經由個人意志所控制,也受部分非個人意志因素的影響,例如受到機會或者是資源等不同因素所影響。近年來,計劃行為理論被廣泛運用於許多領域當中,主要是用來預測人類的行為與意圖。許多研究都證實計劃行為理論適用於預測各種行為意圖。教師的行為意圖似乎是可以被預測的,且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更是不容輕忽的。國內的研究中多數著重於從事運動的動機,很少對於體育教學進行論述,期待未來的研究或許能多著力於預測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行為意圖。

一、計劃行為理論的定義

1.計劃行為理論

計劃行為理論是屬於多屬性態度理論(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TMA)與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的衍生[3]。主要目的是在於瞭解及預測個人的行為,其主張行為的完成與成功主要受個人意志控制,是一個解釋人類行為決策過程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另外,個人採取的行為意圖會由主觀規範與行為態度兩項因子所決定,主觀規範會受到社會的影響,行為態度則有正、負向兩種評價。但Ajzen認為人類的行為有更多的情形是受到其他外在客觀的環境因素所影響,而並不是完全由意志所操控。為使理性行為理論對人類行為有更多的預測及解釋力,將架構加以延伸並提出修正,除了主觀規範與行為態度外,又增加了知覺行為控制變項[3]。

(1)行為意圖

行為意圖就是個人想要從事某項行為的傾向程度,亦即個人行為選擇在決定的過程之中,經由引導而產生是否要採取此行為的某種程度上的表達。換句話說,也可稱之為個人所欲從事某項特定行為的主觀機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4]。因此,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人的行為意圖是預測行為的最佳變數。

(2)主觀規範

主觀規範指的是個人在進行某一特定行為的狀況下,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亦即個人知覺中重要的他人或團體,認為他應不應該採取某一特定行為的壓力[5]。

(3)行為態度

在理性行為理論中,決定個人行為意圖的有兩個因素,分別是個人本質與社會對個人的影響。其中個人本質的定義是“個人對其所從事之特定行為中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態度是指一個人對人、事、物或行為所持有的正面或負面評價,反映了個人對人、事、物的好惡感覺。態度與行為越具體特定,則其間的相關程度就會越明顯。態度會影響行為一直是許多行為研究者一貫的立場[6]。根據上述得知,行為態度可能是影響行為意圖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個人對於某特定行為的態度,也可以說是個人贊同與否的傾向。因此,當個人對某一行為所抱持的態度越強烈,則從事該行為的意圖就可能也越強烈。

(4)知覺行為控制

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準備要採取某一特定行為時,所感受到可以控制的程度[3]。它取決於三個因素:能力、資源與機會。當個人認為自己具有從事特定行為的能力、機會或資源越多時,所預期的阻礙就會越少,對行為的知覺行為控制就會越強。反之,當人們缺乏能力、資源或機會去執行一個特定行為,或個人過去的類似經驗讓他預期執行該行為是困難、受阻礙的時候,人們就不太會有很強的意圖去執行該項行為。先前的理性行動理論學者認為,行為的態度以及社會所給予的規範是一種影響個人行為的心理特質,是由“行為態度”與“主觀規範”所構成的,他們共同決定了個人的行為意圖,進而去影響個人的行為。而計劃行為理論則是以理性行動理論為基礎,再加上“知覺行為控制”這個因素來加以補強,在行為決定的過程中,“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這三項因素可能共同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意圖;或者,行為態度可能直接影響行為意圖;也可能由主觀規範來主導行為意圖;亦或是透過感受到的行為控制因素去改變行為意圖。綜合所述,“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這三項因素彼此可能相互影響,也可能獨自對行為意圖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計劃行為理論應用於體育教學設計

計劃行為理論應用在體育教學上,舉例來說,假設體育教師秉持著身體活動量對學生是很重要的態度,那麼當體育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會有一個強烈的意圖將身體活動量納入他的教學活動中,會從這樣的一個積極態度去影響意圖,進而去影響其教學行為。許多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態度、行為及對學生的教育態度對學生學業成就、人格適應、生活適應、成就動機及人際關係有顯著影響,且教師期望也有自我應驗效果。換句話說,教師的教學態度足以影響整個教學過程,從教師確定教學目標到進行活動,無一不受到教學態度的影響。

而社會大眾對體育教師的'主觀規範,會影響體育教師是否從事體育教學的意圖,也可能會影響體育教師的行為態度。舉例來說,教育部以“健康第一”為當前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那麼體育教師從事體育教學的意圖,就會因為這個特定的狀況去調整教學內容;也可能透過這個特殊的狀況,先去影響教師本身的行為態度,再去影響老師的教學意圖,因此就可能會影響整個體育教學行為。教師的角色功能與地位是社會既定的,“教師”這一角色在教育系統及整個社會結構中,是擔任教學與輔導的工作。其角色功能是在履行教育行政機構及學校所交付的教育任務,完成社會責任;社會對教師有角色期望,“教師”這一角色,社會上總期望他有某種行為表現,如學生表率、具有學科專門知識、相當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有效從事教學與輔導工作等,以表現符合社會所期望的行為。教師在師資養成過程中或在職任教階段中,透過與他人的互動,從他人的行為表現知覺到他人對自己角色的期待,經過自我的過濾、解釋、修正,逐漸發展形成自己對教師角色的知覺,據以表現自己的教師專業角色行為。

體育教師的教學意圖除了受到態度、主觀規範影響之外,也會受到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教師本身的教學能力外,教學資源也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能力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專業知能、教學實務經驗都算是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會因為老師的背景變項不同而不同。教學資源也是會影響教師教學行為重要的要素之一,制度的要求、學校組織環境、教學資源及學校行政等方面。換言之,當教師覺得自己在從事體育教學時的能力、資源或機會越多時,相對的進行體育教學時的阻礙就會減少。因此,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知覺行為控制就會越強,就越會有很強的行為意圖去執行體育教學,或者直接反映在體育教學行為上。

綜上所述,一位優秀的體育教師,須扮演好身為“體育教師”的角色功能及社會上賦予其的表率角色之外,同時也必須具備良好的教學態度、專業素養,運用教學資源與各種教學策略與方法,達到有效教學。因為體育教學行為是一種不斷調整與改變的動態過程,要在眾多因素錯綜複雜的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計劃行為理論找出影響體育教師教學行為的關鍵因素,且針對該因素去探究與反省,進一步提升教學成效。

從文獻探討中發現,計劃行為理論能有效預測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而影響教師的教學成效,而教學成效又與學生的學習成效息息相關。若將計劃行為理論運用於體育教學中,從學生的學習成效來預測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能發生的教學行為,對於教師的教學自我評估及學生對體育課的認知、情意和技能學習應能有很大影響。同時也能透過計劃行為理論,協助預測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在教學前針對教學計劃進行檢視,並進一步研究擬定出一套可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需求以達到教學目標。再者,體育教師在行為決定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行為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這三項因素彼此相互影響,也可能獨自對行為意圖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未來研究可針對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受哪項因素影響較深,進一步去探討其關聯性,對於整個體育教學行為的預測會有成效。

體育教學計劃 篇3

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學期裡,我本著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新課改為標準將本學期的體育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分析

在國小體育教學中多以跑、跳為主,在走和跑的練習中,主要發展學生的速度、耐力為主要的練習內容,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跳的.練習中,主要發展學生的彈跳能力為主要的練習內容,如:跨越式跳高,立定跳遠等;在發展力量方面,主要以投擲壘球為主;在技巧方面,主要以墊上練習和簡單體操為主,在學校特色體育教學方面,著重學校自編室內操的教學,主要掌握2項體育技能(跳繩和踢毽子)。

二、教學目的

體育教學是以增進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在本學期中要積極做到以下三點:

1、掌握基本的衛生保健常識懂得簡易急救及體育常識。

2、掌握快速跑、耐久跑的動作技術及1分鐘跳繩和3分鐘踢毽子的動作要求,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3、對學生的運動能力得到穩步提高。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要求、四年級的各項內容,主要以快速跑、耐久跑,跳遠,擲壘球為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練習及身體姿勢的培養;在教學中的難點主要是耐力和力量的發展及提高。

四、本學期教學進度如下:

1、室內操的教學;

2、跑和遊戲;

3、跳躍與遊戲;

4、投擲與遊戲;

5、籃球的基本技術與遊戲;

6、韻侓操與遊戲;

7、跳繩和踢毽子基本技術;

8、體育與心理健康;

9、考核。

體育教學計劃 篇4

以下是浩繁文編的個人體育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到你。

1、加強常規教學管理,做好體育課常規教學安排:

(1)抓好體育師德建設。

(2)特別重視體育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專業學習,開展各方面的基本功訓練。

(3)加強新大綱、新課程標準的學習。

(4)做好體育教師的備課和聽課工作,努力開創新的教學模式。

(5)抓好新習題(廣播操、武術操)的教學,保證課間習題的質量。

2.安全教育。

安全工作是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和課外活動的重中之重。我們的體育教師應該有很高的安全防範意識,並提醒自己在規劃和實施活動的過程中把安全問題放在首位。確保各種活動在安全保護的條件下進行。

3.認真制定各種教學計劃。

根據學年總課時數、學習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教學進度、教學進度和課時計劃。有計劃、高標準地做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統計和上報工作。做好各類體育檔案的整理和管理,不斷豐富和完善體育資料庫、資源庫、學生成績資料庫和教師個人成長資料庫。

4.強化集體備課管理制度,強化教學檢查。

所有教師都應熟悉和掌握教學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師根據《課程標準》和各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目標,根據各年級的教學進度進行規劃,提前一週寫出設計方案和課時計劃,進行集體備課討論(全員參與)。每週五上午舉行教研活動,認真核對教學設計方案和課時計劃。課後檢查總結,促進老師的學習和提高。

5.加強課外體育工作的開展。

這學期計劃開展年級無線電練習和出入境競賽,全面提高學生練習和出入境質量。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加強各種活動的宣傳、制定和實施。積極開展學校各類運動隊的`訓練,精心準備,嚴格要求,刻苦訓練,積極參加各類比賽。鼓勵有體育特長和愛好的學生積極參加比賽,為班級、學校和區市爭光。

6.加強與政教處、教務處、班主任的聯絡。

在教學和活動中,應加強與政治教育辦公室、教務處和班主任的聯絡和溝通。使課程安排儘可能的科學,儘可能少的佔用學生和其他班級的時間,儘可能的互相配合,用最少的時間得到最好的效果。

7,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通過建立在校學生的運動隊和陽光運動隊,可以在田徑、籃球(男團女團)、廣播體操、乒乓球、足球、三球等各種比賽中積極表演,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吸引更多的學生參加自己喜愛的運動,提高自己在比賽中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同時,教職工的體育文化生活也是校園體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學校領導和工會的關心和組織,體育教師和體育愛好者的指導和召集,組建各種體育賽事的校隊,積極開展校內校外活動,豐富教職工業餘時間,增強體質,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