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5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方課程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5篇)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

本年級地方課程主要包括傳統文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三部分內容,教學時按進度兼周進行。教材具體分析如下:

(一)、傳統文化: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安全教育:

本套教材以安全知識為主,讓學生學習瞭解生活中有關安全的常識。為深入開展“保護生命”等安全宣傳教育工程,呵護學生的平安成長,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交通文明觀念,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自覺遵守安全的良好行為習慣。通過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學習各種安全知識,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識,進一步提高學生安全法制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切實提高學生交通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涉及學生的交通事故的發生,保障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通過學習這門課程,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珍視安全,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範傷害,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環境教育:

環境與人類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環境問題是人類共同關切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全球性重大問題。保護環境,在有效地利用環境的`同時,深入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制止環境汙染和環境破壞,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統一協調發展,己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和人類行為難則。1983年,我國把環境保護列為一項基本國策。指出:“環境意識和環境質量如何,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程度的重要標誌。”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為提高我校學生的環境意識,樹立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念和行為規範,在建立“常熟市綠色學校”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環保教育。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教學措施:

1、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網路資源。

2、讓學生查閱各種資料。 3、聯絡生活實際。

教法學法:

自學法、感情誦讀法、點撥法、討論法、查閱資料法

教學時間安排:

每課二課時,傳統文化、安全教育、環境教育三部分內容,教學時按進度兼周進行。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2

一、教材分析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資訊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環境保護的知識、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本冊地方課程是內容豐富。有面對面對災難,幫助學生掌握應對災難的自護、自救技能;還有安全自救,幫助學生保護自己,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不測與災害;此外還有珍愛生命,幫助學生掌握保持自身健康的技能,瞭解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愛生命。

還有傳統文化教學。暢遊於這套教材的時候,我們會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經典驛站”裡,我們會感悟到民族語言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名人長廊”裡,我們會看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活的多麼大氣,多麼自尊,多麼聖潔!他們的人格是多麼高尚!在“名勝佳境”裡,我們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在“藝術樂園”裡,我們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當你學了這些,你會情不自禁地說: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新時代對學生開展環境教育關係到我們國家的生存,人類的發

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環保的重要性,掌握環保的簡單知識,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資源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於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2、結合專題教材,專門開設環境教育課;

3、利用興趣小組進行環保小分隊活動,交流、評估、佈置與輔導,同時提供榜樣,樹立典型,期末評比“環保小衛士”。

(二)教學難點:

1、結合學校原有課程,有意識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2、留心身邊的安全隱患,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中。

3、深入理解“六個安全教育主題”的意義和內容。

三、教學目標

1、安全教育方面

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責任

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安全的重要性,從行動上能時時刻刻注意安全。

2、傳統文化教育

通過學習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培育審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能初步感受傳統文化獨特魅力培養熱愛傳統文化感情吸收傳統文化聰明養成健康高尚審美情趣不斷進步文化修養51論文|

3、環境保護

瞭解當地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感受自然環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絡;養成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內容安排

三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上學路上保安全

2、環境保護教育——自然美景看不夠

3、傳統文化教育——《三字經》1

四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安全標誌要記牢

2、傳統文化教育——《三字經》2

3、環境保護教育——齊魯風情

五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衛生安全我做主

2、環境保護教育——豐富的資源

3、文化傳統教育——《三字經》

六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防止校園中的人為傷害

2、環境保護教育——我的家鄉

3、傳統文化教育——《幼學瓊林》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的思想,結合農村中學的辦學宗旨,一是為上級學校輸送優秀學生,二是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推動職業教育發展,促進家鄉經濟建設,實現和諧社會。本著有效利用省編教材資源,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實際情景選編和整合的方式開發地方教材,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二、培養目標

(一)培養學生真正認識自我。

(二)培養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學會辨別是非。

(三)培養學生學會交往與合作,學會生存、生活。

三、課程實施

(四)課程資料及課時分配:成功訓練、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1、民族團結教育(5課時)

七、八年級全一冊;九年級備5課時。

2、法制教育(6課時)

七年:吸毒的危害、抵制方法、為什麼不能吸毒?(2課時);《義務教育法》有關知識(2課時);《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家庭保護、學校保護(2課時)。

八年:網路的'危害(2課時)、未成年人犯罪法(2課時)和學生傷害處理辦法(2課時)。

九年:憲法資料(2課時)、治安條例(2課時)和教育法第五章資料(2課時)。

3、安全教育(4課時)

七年:如何創立和諧學校四課時。

八年:食品、用電、交通、學校安全各一課時。

九年:傳染病、山體滑坡、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各一課時。

4、其它資料根據實際安排課時。

(五)課程實施辦法:班級授課制形式進行教學。

課時分配:每週開設兩課時,本學期共開設三十二節課。

四、學校教師、學生情景

(六)農村學生樸實,交往本事較弱,動手本事較強,創新意識差,缺少成功感;教師熱情高、幹勁足,學科教學經驗少。

五、地方課程評價

(七)評價資料:地方課教學計劃、教案。

(八)對教師地方課程教學的評價

1、體現以為問題為主線的“四學”教學模式;

2、注重德育滲透和情感薰陶,尤其是民族團結教育;

3、目的明確,目標具體得當,貼合學生實際;

4、重點突出,難點突破,結構合理,多法結合,靈活運用;

5、注重學法指導,面向全體,啟迪思維,反饋及時矯正;

6、注重實踐本事、創新本事及綜合本事的培養。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4

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國防、環境保護的'知識、國學啟蒙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學目標

1、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文化的優美。

2、通過名人長廊,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過名勝佳境,讓學生了解我們山東的名勝古蹟,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姜尚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三、教學重點

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於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四、教學內容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碩鼠

第二週黃鳥

第三週買櫝還珠

第四周曾子殺豬

第五週秦西巴從鹿

第六週后羿射日

第七週千金求馬

第八週趙威後問齊使

第九周姜尚

第十週管仲

第十一週孫武

第十二週司馬遷

第十三週泉城濟南

第十三週千佛山

第十四周趵突泉

第十五週大明湖

第十六週海上名山

第十七週龍潭瀑

第十八週對聯

第十九周成語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5

一、開設目的: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國防、環境保護的知識、國學啟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 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文化的優美。

2. 通過名人長廊,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過名勝佳境,讓學生了解我們山東的名勝古蹟,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4、瞭解並掌握一定的安全自救自護知識。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包括《傳統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和諧校園、和睦相處,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姜尚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四 、 教學重點

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於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五、教學措施:

1、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力求選擇適合學生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採用多媒體動畫錄音等手段,圖文並茂,使

學生在做做學學中達到教學目的。

2、對國學啟蒙中的詩文進行 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嚐,感悟。對其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蒐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3、結合本地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電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識教育。

六、教學內容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第一週 《有話好好說》 第二週 《詩經》

第三週 《安全乘車》 第四周 《韓非子》

第五週 《遠離危險地帶》 第六週 《淮南子》

第七週 《勞動中注意安全》 第八週 《戰國策》

第九周 《遠離火災保平安》 第十週 《姜尚》

第十一週《遭到敲詐綁架怎麼辦》 第十二週《管仲》

第十三週《不要離家出走》 第十四周《孫武》

第十五週《不要輕信陌生人》 第十六週《司馬遷》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6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資訊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在三年級進行安全、環境保護、探索活動等方面的教育。

一、學生現狀分析:

三年級共有13個學生。他們整體素質較高,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好奇。他們活潑好動,但約束力較差。教師要設計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探索活動主題,以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

二、教學目標

1、安全教育方面全國因安全事故數以萬計天真無邪的生命死於非命。中央領導對中學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於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疾病預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責任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2、民族精神教育通過感知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傳統、領略民族文化,探究、合作、實踐是領略民族文化、感悟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方法。在這門新的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讓學生閱讀、大聲誦讀、翻譯古文、詩歌欣賞……等一系列活動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用心感悟。

3、環境保護教育通過對一些具體事例及圖片的感知,明白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需要保護。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安全、環境保護、探索活動等方面地學習,能讓學生意識到身邊的事物與自己是息息相關的,這是很重要的。

四、教學措施:

1、教師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2、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己設計,組織主持開展活動,發揮學生自主性,增長才幹。

3、注重學生實踐觀察為主,認識事物,認識現象,發現掌握運用規律。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出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活動方法。

5、啟發興趣,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探索和創造。

6、把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地結合。

五、教學內容安排

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電安全等

環境保護教育:汙染系列、怎樣保護環境等

探索活動:環境與生活、我們的家鄉等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7

教學目標:

1、瞭解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特點

2、培養學生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形成積極情緒,建立“快樂不快樂全在於自己”和“情緒是可以調節的”的信念。

3、樹立“幫助他人心裡樂”的觀念,讓自己變得更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瞭解青少年情緒發展的特點,培養學生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

難點是形成積極情緒,建立“快樂不快樂全在於自己”和“情緒是可以調節的”的信念

【活動形式】小品表演、討論。

【活動物件】國小六年級學生。

【活動時間】40分鐘。

【活動準備】事先編排小品。

【活動設想】

情緒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一種內心體驗,它反映了我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情緒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影響著我們的身心健康,情緒始終悄悄地參與我們的思維和行動,影響著我們的決策、工作和學習效率,也改變著我們的精神狀態和

行為方式;因此如果我們懂得情緒確實能夠起到加強或者削弱我們活動效果的作用,那麼調節控制、利用好它可以成為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

因此,為了瞭解國小生情緒困擾以及如何控制調節不良清緒的狀況,我們對五年段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學生都因為某些問題而產生不良情緒,而49.7%的學生無法調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因此教育學生學會控制調節不良情緒已成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設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讓自己更快樂》,從而讓學生了解三個方面的內容:1.情緒的產生;2.不良情緒對我們的影響;3.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可採用自我安慰(即換個角度想:設計情境讓學生練習)合理地宣洩(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幾種合理的宣洩方式)等方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匯入主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不少事情,有的是讓我們感到開心,有的是讓我們感到傷心,那現在就請大家說說哪些事讓你感到開心,哪些事讓你感到傷心的。生1:媽媽幫我過生日時我很開心。

生2:我或者丟了錢,或者被人打我會很傷心。

生3:考試考好我會感到很開心。

生4:我家買了一臺電腦,我會感到很高興。

生5:放假時我感到很高興。

師:剛才我們大家說了許多開心以及傷心難過的事,傷心難過和開心都是我們的什麼?

生:都是我們的情緒。

(點評:由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自然地匯入主題,並注意到情緒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從而為下面活動作好了鋪墊。)

二、小品表演,分組討論

師:對了,都是我們的情緒,那接下來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情緒是怎麼產生的?首先請大家觀看小品。

(由兩個學生表演小品:小華:“我們剛剛上完體育課,瞧我們滿頭大汗。”小偉:“我也是,真是又渴又累。”小華:“哈哈!我的桌子上還有半杯水呢?太

好了!”咕嘟咕嘟喝下去。小偉:“唉,怎麼只剩半杯水?”也咕嘟喝下去。)師:現在老師要請大家思考討論黑板上的三個問題,並記錄:

問題1:對於這半杯水,小華和小偉分別表現的情緒是怎樣?

問題2:小偉和小華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

問題3:你明白情緒是怎麼產生的嗎?;

(學生分組討論。)

師:現在每組請一位同學發言,把你們組的討論結果告訴大家。

生(小組1):問題1-小華高興,小偉很挑剔。問題2-每個人的思維不同。問題3-情緒的產生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

生(小組2):問題1-小華的情緒很高興,覺得無所謂,小偉很難過,不滿意。問題2-因為人有不同思想所以有不同的情緒。問題3-情緒是人的思想產生的。生(小組3):問題1-小華、小偉的情緒一個樂觀狀態,一個悲觀狀態。問題2-因為他們的性格和想法不同。問題3-在心情的變化下情緒產生了。

生(小組4):問題1-小華和小偉的情緒都不一樣,小華很高興,小偉很傷心。問題2-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喜怒哀樂,小華覺得這半杯水己經足夠了,小偉水量比較大,覺得半杯水不夠,所以不高興。問題3-情緒的產生是由每個人的感想都不一樣所以會有不同的情緒。

生(小組5):問題1-小華想有水喝就好,不管那麼多,很高興,小偉想只有半杯水,太少不解渴,感到很不開心。問題2-因為每個人都有每人的看法。問題3-情緒是由心裡的感想而產生的。

師(小結):剛才每一組的同學都認真地討論,並且發言都很好。小華和小偉由於想法、感受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因此就產生了不同的情緒,也就是說想法產生了情緒。那麼,是先有想法還是先有情緒呢?

生:先有想法。

師:對了,是先有想法,想法控制情緒。

師:有時我們遇到不開心事,請大家想一想怎樣讓自己更快樂呢?

生:換個想法。(換個角度想)

(點評:使用小品表演的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學生的情緒體驗。通過對小華和小偉對同一事件兩種完全不同的情緒反應原因的探討,引導學生了解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8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資訊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環境保護的知識、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兩班共有學生85人,他們模仿力強,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們的性格、世界觀正處於可塑性階段。因而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行為規範、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歷程的教育至關重要。

二、教材分析

本冊地方課程是內容豐富。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姜尚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有面對災難,幫助學生掌握應對災難時的自護、自救技能;還有安全自救,幫助學生保護自己,應對各種突如其來的不測與災害;此外還有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方法與措施等。

三、教學目標

1、安全教育方面

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飲食、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責任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2、傳統文化教育

通過學習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培育審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3、環境保護

瞭解社群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感受自然環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絡;養成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措施:

1、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力求選擇適合學生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採用多媒體動畫錄音等手段,圖文並茂,使學生在做做學學中達到教學目的。

2、對傳統文化中的詩文進行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嚐,感悟。對其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蒐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3、瞭解社群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感受自然環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絡;養成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五、教學內容安排

三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怎樣預防傳染病

2、環境保護教育——消失的耕地

3、環境保護教育——湖泊變小了

4、環境保護教育——動物哪裡去了

四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警惕電子遊戲的陷阱

2、環境保護教育——白色汙染

3、環境保護教育——遺棄的電池

4、環境保護教育——電子垃圾

五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健康上網

2、環境保護教育——環保家電

3、傳統文化教育——海上名山

4、環境保護教育——傢俱新概念

六月份:

1、安全教育方面——健康上網

2、安全教育方面——面對洪水如何避險

3、環境保護教育——童眼看法規

4、傳統文化教育——對聯成語集錦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9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國防、環境保護的知識、國學啟蒙等方面的教育。

一、教學目標

1.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文化的優美。

2.通過名人長廊,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通過名勝佳境,讓學生了解我們山東的名勝古蹟,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姜尚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三、教學重點

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於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四、教學措施:

1、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力求選擇適合學生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採用多媒體動畫錄音等手段,圖文並茂,使學生在做做學學中達到教學目的。

2、對國學啟蒙中的詩文進行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嚐,感悟。對其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蒐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教學內容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第一週碩鼠

第二週黃鳥

第三週買櫝還珠

第四周曾子殺豬

第五週秦西巴從鹿

第六週后羿射日

第七週千金求馬

第八週趙威後問齊使

第九周姜尚

第十週管仲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資訊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三年級我們將開設安全教育、環境保護、傳統文化和海洋教育等方面的課程。

二、教材分析

傳統文化: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傳統文化》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教材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古人的高風亮節;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經幾千年的民族藝術。教材會讓你看到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安全教育:這本書詳細介紹了社會安全、校園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網路與資訊保安、意外傷害、自然災害等方面的預防和應對措施。以後,當我們遇到危險時,就不會手忙腳亂、束手無策了。通過“真實再現”、“行動線上”、“拓展延伸”、“警示臺”、“天天提醒”、“知識連結”等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形式,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和生存技能,真正感悟安全的意義和價值。

環境教育:這本書從學生的`實踐生活出發,從周邊的環境問題入手,使學生對環境有個初步瞭解,通過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國小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環保實踐,提高學生的綠色環保意識。

海洋教育:這本書從學生的實踐生活出發,從周邊的環境問題入手,使學生對海洋有進一步的瞭解,通過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宣傳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海洋,進而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理念。

三、學情分析

現在的學生已在安全、環境方面認識了許多,對於傳統文化方面的認識也知道了不少。但非常有必要繼續開展這些專業課程。海洋教育是新增的課程,學生對大海有表象的認識,但是不夠深,他們十分渴望這樣的課程來豐富自己的知識。

四、教學目標

1、新時代對學生開展環境教育關係到我們國家的生存,人類的發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是素質教育的需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環保的重要性,掌握環保的簡單知識,從小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資源意識。

2、中央領導對學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於天,人民利益重如山”。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讓學生在交通、校內外活動、消防、疾病預防等方面確實引起高度重視,杜絕麻痺思想、僥倖心理,教給學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識,培養安全意識和交通安全責任感,確保學生的安全

3、通過感知傳統文化感悟民族精神。在這門新的課程中,學生是主角,讓學生閱讀、大聲誦讀、翻譯古文、詩歌欣賞等一系列活動中,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用心感悟。

4、通過海洋教育使學生明白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長海洋知識,培養學生興趣,使孩子們在未來能更好地融入青島的藍色構想。

五、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安全知識、環境知識、海洋知識以及傳統文化等方面的學習,能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將書本知識轉變為現實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情操是教學的難點。

六、教學措施

1、教師吃透教材,精心備課。

2、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以學生為主體,組織學生自己設計,主持開展活動,發揮學生自主性,增長才幹。

3、注重學生實踐觀察為主,認識事物,認識現象,掌握運用規律,引導學生用事實說話。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找出適合本年級學生活動方法。發揮學生自身的主動探索和創造。5、把智力活動和操作活動緊密地結合。

6、創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時空。在教學中,教師應儘量根據三年級孩子的特點出發,創設各種活潑生動的活動,強調從活動中學習,讓孩子在活動中去了解家鄉的狀況。

7、突出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和社會實踐聯絡,強調從活動中學習,在探究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感知周圍事物的特徵,讓探究成為地方課程學習的主要方式。

8、強調學習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地方課程可與國家課程結合使用,相互滲透;也可單獨開設。主要運用觀察、資訊收集、現場考察、參觀訪問、討論、製作、調查、社群活動、專題研究等多種學習形式,掌握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方法和能力,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總之,通過地方課程的學習,會讓學生們瞭解相關的安全、環境、傳統文化以及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海洋知識,並能學以致用。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1

一、學情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8名,其中男生4人名,女生4名,學生對本課程有較大興趣,且教材內容對都是家鄉的相關內容,對學生培養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指導思想:

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尊重青學生特殊的生活體驗,拓展學生的認知領域和探索領域,為他們提供自主探索、想像和表達的空間。增進學生對各自生活背景下的生命、文化、社會、自然、科技的理解和尊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藝術素養,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主動探究的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

三、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基本的安全意識,獲得一些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技能。

2、樂於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體生活之中去。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3、懂得珍愛生命,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4、學會禮貌用語,學做一個文明觀眾。

5、拓展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文化學習、瞭解家鄉、熱愛家鄉。

6、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樂於參與各種體育活動,懂得關心和養護自己的身體,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7、讓學生了解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

8、通過積極參加各種有趣活動,讓學生藉助自己領會心理健康的真諦。

9、通過為學生搭建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讓學生在這學習的過程中收穫幸福、喜悅和激情,人人都有健康的心理狀態。

四、教學方法:

(1)講授法,即通過課堂教學、輔導答疑和學科滲透等形式,以國小生喜聞樂見、便於接受的方式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2)認識指導法,旨在提高國小生對心理健康的認識程度和水平,如指導閱讀、舉辦故事會、參觀訪問、課堂討論、自我表述和自我評價等;

(3)活動體驗法,即通過親身參與,加深體驗,以豐富和發展國小生良好的情緒和情感,如做遊戲、示範表演、實地觀察、寫作文、談感想、繪畫、演講等;

(4)行為改變法,即在引導國小生在認識上分清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基礎上,鼓勵良好行為,改變不良行為,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行為訓練、行為塑造、榜樣示範和遊戲性的獎勵和懲罰,以達到良好行為養成和強化之目的;

(5)自我調控法,即通過引導國小生自我教育來提高國小生的自我調控能力,以利於增進心理健康,適當組織展覽,談收穫、體

會、感受等。

(6)指導思想:增進對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會和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增進對家鄉的認識和為家鄉、為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拓展知識領域,提高綜合素質,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自我生活方式,發展社會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希望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2

一、開設目的:

地方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景,進行安全、國防、環境保護的知識、國學啟蒙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文化的優美。

2.經過名人長廊,讓學生了解古代名人的卓越才能。

3、經過名勝佳境,讓學生了解我們山東的名勝古蹟,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

4、瞭解並掌握必須的安全自救自護知識。

三、教學資料

教學資料包括《傳統文化》和《安全教育》,分成不一樣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和諧學校、和睦相處,詩經、韓非子、淮南子、戰國策、姜尚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能夠視具體情景開展延伸活動。

四、教學重點

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所以教學中對所學詩詞要求學生背誦。我們將幫忙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打造一個善於記憶的頭腦。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五、教學措施:

1、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力求選擇適合學生適宜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採用多媒體動畫錄音等手段,圖文並茂,使

學生在做做學學中到達教學目的。

2、對國學啟蒙中的詩文進行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嚐,感悟。對其中感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蒐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3、結合本地實際,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用電安全,防溺水、防雷防震等安全知識教育。

六、教學資料安排

周次教學資料

第一週《有話好好說》第二週《詩經》

第三週《安全乘車》第四周《韓非子》

第五週《遠離危險地帶》第六週《淮南子》

第七週《勞動中注意安全》第八週《戰國策》

第九周《遠離火災保平安》第十週《姜尚》

第十一週《遭到敲詐綁架怎樣辦》第十二週《管仲》

第十三週《不要離家出走》第十四周《孫武》

第十五週《不要輕信陌生人》第十六週《司馬遷》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地方課程是研究學習課程的載體,它是對國家課程的必要補充,它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淡化課程的學科性,使課程資料呈現非學科性,它對課程的要求是體現人文精神,呈開放性特點。其目的在於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以及瞭解地方社會和文化的需要。所以各任課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特點,以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課改精神。同時結合本校教學實際,儘可能應用媒體輔助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教學活動的有限時間,到達最佳教學效果,特制定以下課程計劃。

二、基本情景

本學年,我繼續擔任地方課教研員,本學科是一支任教教師最不專業的師資隊伍。所有教師均為兼職,基本上沒有參加與本學科相關的培訓活動。許多教師沒有足夠的經驗,甚至沒有具體的應對學科教學的措施。許多教師手邊也沒有配套的教學用書和統一的課程資源,這就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但學校很是重視該學科,為了加強地方課教學,構成研究氛圍,充實研修力量,我**鎮中心國小專門成立了地方課程研修小組,我擔任研修小組長,為今後的集中教學和團體研修創造了必須的條件。

三、教學目標

提高學生科學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讓學生熱愛生命;培養和發展學生良好的創新素質、審美素質、實踐本事、思想素質和具備適應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質,使其生動活潑健康全面的`發展;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善於協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學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強的品質。

四、具體措施

1、地方課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培訓,多讀書看報,每位教師手邊至少要有一本該學科的專業雜誌,不斷提高本學科的知識應對本事。同時還要參加多種形式的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2、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設計多種多樣的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愉快中展開學習活動。同時利用多媒體、課外活動等資源,幫忙學生拓寬和獲取資訊資源的渠道,為學生獲取多種資訊和多方知識提前收集資訊做好準備。絕不打無準備的仗。

3、地方課程分為“通用課程”和“專題課程”兩類。地方課程中的通用課程,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加地方課程教學研討活動。每個學段的地方課教師要一齊研討專題教育實施的具體資料、方式方法、共享團體的智慧。無論是該研修小組的月查,還是教導處的教學檢查,均要把專題教育納入檢查範疇。

4、設立心理輔導員,開展專題教育專項活動。除了在地方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本學科所有任課教師均為心理輔導員,均有義務對所擔任班級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5、重視地方課程中的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在評價標準上,注重以學生“自我參照標準”為主,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在評價資料上,注重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進行綜合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可採取考試、考察、彙報、演示、競賽、成果展示、總結等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每次活動之後,我們要有明確的過程記載並物化活動結果,一學期結束時收集存檔。

五、課程及活動安排

1、9月份組織開展“學校是我家”普通話宣傳活動。

2、10月份舉行“閱讀才藝大賽”活動。

3、11份開展“學校安全伴我行”的安全教育活動。

4、12月份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開展適合班級特點和年齡特徵的心理輔導活動。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4

地方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改革和實施“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中以增進國小生健康為主要目的課程。地方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管理與開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球化、資訊化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地方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結合我校各項資源開發利用的實際情況,進行安全、環境保護的知識、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共有學生120人,他們模仿力強,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們的性格、世界觀正處於可塑性階段。因而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行為規範,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歷程的教育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

1、傳統文化教育

通過學習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培育審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2、環境保護

瞭解當地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感受自然環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絡;養成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措施:

1、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實際,力求選擇適合學生合適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採用多媒體動畫錄音等手段,圖文並茂,使學生在做做學學中達到教學目的。

2、對傳統文化中的詩文進行誦讀,記背。再慢慢品嚐,感悟。對其中感

興趣的話題,展開研究。蒐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瞭解,夯實我們民族的根。做一個真正的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環境保護

3、瞭解當地的環境和主要環境問題;感受自然環境變化與人們生活的聯絡;養成對環境友善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週(地方課程)環境保護教育——農藥帶給我們什麼

第二週(地方課程)環境教育——化肥帶給我們什麼

第三週(地方課程)安全教育——學會交往友好相處

第四周(地方課程)安全教育——正確處理同學間的衝突

第五週(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論語八則

第六週(地方課程)傳統文化——大學兩則

第七週(校本課程)學法指導——國中生常規學法指導

(一)第八週(校本課程)學法指導——學習語文要養成好習慣

第九周(地方課程)環境保護教育——溼地的“呼喚”

第十週(地方課程)環境保護教育——大地的“呻吟”

第十一週(地方課程)安全教育——如何度過青春期第十二週(地方課程)安全教育——怎樣預防性騷

第十三週(校本課程)學法指導——如何開展英語期末複習第十四周(校本課程)學法指導——複習的方法第十五週(地方課程)環境保護教育——不和諧的聲音

第十六週(地方課程)環境保護教育——飛來的沙塵

第十七週(地方課程)傳統文化教育——中庸二則

第十八週(地方課程)傳統文化教育——列子湯問二則

地方課程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就需要地方課程具有鮮明的地方性、靈活多樣性和實用性。鄉土教材是開發地方課程的首選目標。通過鄉土教材的實踐和探索,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實際能力和團隊精神中,鍛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二班共有學生33名,經過一學年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大部分學生成績較好,出錯的學生有個別的是知識的掌握較差,大部分學生是由於粗心,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小組合作,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三、教學目標(參照每課時的目標)

1、依據課程標準,把握學習目標。在準確把握各個內容模組的要求基礎上,制定適合本校、本班學生實際的學習目標。絕大部分學習內容都是作為實施課程標準的“話題”或“引子”,不必將其作為識記的“知識”,更不必要求“掌握”,要把課程內容的'學習視作達成課程目標的過程。

2、運用多種手段,突出學習效果。活動中要成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經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地方課程的內容看似多而雜,要求較高,但許多內容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觸及的,或是通過其他資訊渠道已有所瞭解的。因此,組織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體驗等因素服務於活動。

3、發揮課程資源,拓展教育功能。充分利用對地方課程事實具有支援性的人力、物力資源,如師資、活動場所、自然環境、社群文化生活設施、各種公益活動、網路資源等,根據學校的地域文化特點和學生實際對地方課程的內容進行增刪,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突出地方特色。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程遵循少年兒童的認知規律,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五、活動時間安排

根據現行教學計劃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建議每一活動內容為1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及實踐活動的需要作出靈活的調整,提倡地方課程與內容相關度很大的學科整合,提高活動效率。本課程二年級每週學習時間為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