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3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了。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13篇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基礎開發出來的課程。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的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的有效途徑。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可以對國家課程進行部分改造,可以自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實施校本課程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還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和課程開發水平。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研究將是今後我國課程革新的焦點。為落實素質教育精神,順應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展趨勢,根據省市課程改革會議精神,提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計劃。

一、指導思想:

(一)確立一箇中心:人文素養的培養

通過對校本課程的需要評估,我們決定以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適應社會進步、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為前提,將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定為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個基礎:生活

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從生活出發,引導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生活的方式,擴充套件學生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從思想到行動,都能貼近生活,適應生活。從而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並創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們的校本課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師生的自我發展、自我體驗,正視學生的個人知識。重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體驗、自我選擇,張揚

學生知識中的個性化,使之共同成為時代精神的建構者。

(三)明確一個原則:開放(包括內容和形式上的開放)

開放可以給師生更廣闊的天地,校本課程內容上的開放可以使教師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實質,形式上的開放可以促進內容更趨科學、完整。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和內容

1、總目標

導語:教學計劃是指導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檔案,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確定教學編制的基本依據,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規格的重保證。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鄧小平同志的"三個面向"為指導,體現時代的要求,體現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核心內容,以學生髮展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教師、學生共同成長。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

2、具體目標

發揚"尊重人格、尊重差異、思想自由、個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發展"的人文主義精神,推進國小教育人文化改造,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完善人格、有創造精神、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才符合課程改革的宗旨。因此,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是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我們把它分為:尊重他人、認識自我、勤於反思、善於合作。

3、 校本課程開發內容

校本教材的開發內容,主要有“課程整合、課程新編和課程選擇三種。

課程整合:主要包括不同學科間的整合和現代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兩方面。

課程新編:計劃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先在語文學科中試編《古詩文誦讀》、《名人警句集錦》等。

課程選擇:選修課和活動課,教材以選擇為主,選修課以學校開發的校園文化活動、社群服務、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的教材。

除以上四門課程外,我們認為,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是多樣化的。

、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保證機制

(一)學校成立以主要領導為核心的'校本課程研究小組:

組 長:宋新停(校長) 全面負責語文科校本課程開發工作,負責教研管理和教材編寫指導。

副組長:樊磊(教導主任)。

審議教師申請的《校本課程綱要》,確定校本課程開發內容,具體具體發展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其中教科室:負責課程實施的設計指導和理論指導。 教務處:負責組織人員編寫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師上課,實施課程計劃。

組 員:語文教師

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二)組織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綱要或教材是課程的表現形式,是教與學的載體,在校本課程的構建中,編寫教材或綱要,是最艱難、最關鍵的環節。校本課程研究

小組,要組織一批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善於思考問題的、文筆能力比較強的教師編寫校本課程綱要或教材。

(三)採用“三板塊”形式,進行全員性通識培訓。

(1)理論學習

購買有關課改的書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培訓》、《課程實施探索》。我們採取自學和輔導、分散和集中、討論和測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改革的基本理論,樹立大教育觀,並用大教育觀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我們提出了面向21世紀, 要樹立十種新型的教育觀即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質量觀;新型的課程觀;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方法觀;新型的過程教學觀;新型的教學手段觀;新型的終身學習觀。

(2)專題研究

學校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使教師掌握新課改理念,樹立新課改意識,及時捕捉資訊,開闊視野,尋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質,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活動實踐

每學期,我們都計劃按兩個環節進行。

①年段研討:每學期要以年級或年段為單位,對校本課程進行實踐研討。

②對外展示:每學年結合市級的各種教研活動對外展示,努力倡導新教材要活用,舊教材要再創造,但無論是新教材還是舊教材,都要體現新課標的教育理念。

(4)校本培訓的特點

①、自主探究

②、合作交流

③、發揮網路的作用

(四)建立以“四定四制”為核心的管理機制,確保校本課程實施。主要建立了三個機制,

1、激勵機制: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無限的表現與創造的空間,要想讓每一位教師都能人盡其才,各盡其能,對會教能編的教師,學校要採取各種形式,及時進行表彰和鼓勵。

2、評估機制:要研究制訂校本課程評價標準,並與學校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考核相結合。要恰當的採用行政手段,確保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使每一位教師真正成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者。

3、投入機制:要有基本投入,要捨得投入,要優先投入。以上計劃根據校本課程開發的程序,適時進行調整。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2

教學內容

學習校本教材51—101頁古詩。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3、把詩文誦讀和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誦讀興趣和綜合素養。

周次

內容安排

第一週

教學《九九歌》。自學《採蓮曲》。

第二週

教學《絕句》(一)。自學《絕句》(二)。

第三週

教學《憶江南》。自學《鳥鳴澗》。

第四周

教學《出郊》。自學《蘆花》。

第五週

教學《詠華山》。自學《古朗月行》。

第六週

教學《尋隱者不遇》。自學《遺愛寺》。

第七週

教學《送員二使安西》。自學《鹿柴》。

第八週

五一放假

第九周

教學《長幹行》。自學《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第十週

教學《古謠》。自學《蠶》

第十一週

教學《三字經》(一)。自學《三字經》(二)。

第十二週

教學《三字經》(三)。自學《三字經》(四)。

第十三週

教學《三峽謠》。自學《聽彈琴》。

第十四周

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自學《賦新月》

第十五週

教學《明日歌》。自學《相思》。

第十六週

教學《送兄》。自學《山中送別》。

第十七週

誦詩文擂臺賽

第十八週

總結、評比。

教學評價

通過組織開展古詩文誦讀比賽,寫、畫古詩文等評價方式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3、國小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時間稍縱即逝,教學工作者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目標,需要好好的對接下來的教學進行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教學計劃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不斷完善寫字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意志毅力、智慧素質、審美情操的培養,實現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技能以及“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大部分學生經過幾年的寫字學習,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寫字習慣,能熟練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學生的書寫工整率還算可以,但入體率不高。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不正確,個別學生的書寫比較草,書法基礎較差,有待加強。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瞭解漢字的結構特點,特別是各種不同的偏旁或同一偏旁在字形不同位置所佔的空間大小及筆畫的變化。

2.寫字時做到字跡工整、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3.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審美能力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培養學生認真寫字和愛惜寫字用具的習慣。

5.激發學生和培養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學生對漢字書法的鑑賞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和書寫坐姿。

2、能正確掌握漢字的書寫筆順及間架結構。

3、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體會漢字的優美。

4、能使用硬筆熟練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

五、具體措施

1.在教學中,適當向學生講述一些有關漢字起源與發展的知識,介紹一些古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引導學生欣賞書法作品,培養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採用書法比賽、作品展覽等方式鼓勵學生好好寫字,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寫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起他們的寫字興趣。

2.認真上好每週一節的寫字指導課,優化寫字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做到訓練有度,在教學內容上注意由簡到繁,由易到難,使學生體驗到書寫的樂趣,樹立信心。

3.重視寫字課教學,先講後練,提示注意點,再讓學生去練習,使學生的練習能夠有章可循,從而提高寫字水平。

4.要做到課堂指導和課後練習相結合;處理好寫字與識字的關係;處理好寫字教學與課外書法活動的關係。

5.培養和發展學生們的法興趣和特長,帶動全班同學參與到寫字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寫字水平。

六、教學進度

隨課堂進行練習,一課一練。

4、國小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一、課程名稱:簡筆畫

二、授課物件:三年級

三、授課時間:星期五

四、授課教師:張娜、李楊梅

五、授課時間安排:

常規課堂教學—節校本課(每週一節)

六、課程開發的背景:

1、課程特點

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物象最典型、最突出的特點,以簡潔的線條進行表現的繪畫形式。國小生學習主要是靠形象思維和形象記憶。而簡筆畫使用盡可能少的筆劃線條,塑造簡潔、生動、易懂的形象,把它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是適應兒童的心理特徵和審美情趣,倍受兒童歡迎的教學手段。因此,合理運用簡筆畫,在教學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學生現狀分析

一年級學生從繪畫的素質上看千差萬別,有先天因素,有後天原因,有因地域不同而不同,造成他們對美術課興趣的不同,所以,在課堂上的接受能力便有所差別。學生繪畫水平參差不齊,差距也很大,如年歲、個性等方面都要因其特點加以控制、掌握,去耐心引導、調動其潛意識及思維的積極性,努力使橫向、縱向所造成的差距縮短,提高每個學生對簡筆畫課程的興趣。

七、課程目標

1、讓學生欣賞老師提供的優秀作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審美水平,學習優秀繪畫技巧及繪畫形式。

2、通過各種形式的簡筆畫,鍛鍊學生的繪畫、技能、表現能力、掌握多種形式的簡筆畫技巧。

八、教學措施

1、認真貫徹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和雙基訓練的關係,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3、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加強簡筆畫與其他學科的的聯絡,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5、教學手段生動有趣,運用電影、電視、錄影、範畫、參觀、訪問、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6、改革評價制度,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重視對學生繪畫活動表現的評價,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作業。

7、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簡筆畫教學。

8、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和核心,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9、利用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國小三年級校本課程的教學計劃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在紙上剪出來的畫,人們將剪好的圖案貼在門楣、窗面、燈籠等上面,以表達喜樂的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我們又稱剪紙為“剪書”或“窗花”。剪紙不是用機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所以根據本學期學生年齡特點,我在選材方面作了調整選擇了剪紙。

一、指導思想:

提高我校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我校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積極培養學生的剪紙興趣,鍛鍊學生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培養學生的耐心和細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剪紙這一民間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瞭解民俗風情、熟悉生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努力開拓我校校本課程的廣闊空間與美好前景。

二、內容及目標:

1、認知:瞭解剪紙的發展、工具、步驟及表現手法、技法、種類

2、操作:能熟練使用剪刀,明確對稱圖形的特點和不同的摺紙方式,會用折-畫-剪的方法剪雙喜、樹木葉子花鳥魚昆蟲動物圖案、日常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及簡單的人物、服裝、建築、燈籠、水果、蔬菜、食品等。

3、情感: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培養學生愛祖國傳統文化、熱愛家鄉的情感;教學中滲透剪紙的相關知識。

剪紙是手工製作中的一種,,本學期主要訓練學生用剪刀、刀刻的能力。我根據不同學年設定了不同內容與要求。學期初剪刻簡單的植物、剪刻簡單的花鳥、剪刻人物,本學期分別上繳兩份作品。

為了讓家長看到,瞭解到孩子在校本課程中有哪些收穫,在學生每做完一份作品時,我會將其縮封好後讓學生帶回家。讓家長看看學生的作品,更進一步瞭解我校校本課程。

三、在為學生評價時,我從一下幾點進行:

1、學習態度,上課的參與狀況。

2、學習效果,作品的上繳情況。因為本科涉及到剪刀與刻刀的使用,所以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學生的安全,強調安全第一。

6、國小三年級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走進古詩文(中年級版)第二十到第四十首

教學目標

一、過古詩文的誦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

二、通過古詩文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接觸和了解民族經典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通過古詩文的學習,協助學生積累一定的古文常識,為進一步學習古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周次

內容安排

第一週

《長歌行》 《山居秋暝》

第二週

《田園樂》 《望廬山瀑布》

第三週

《贈花卿》 《江南逢李龜年》

第四周

《別董大》 《滁州西澗》

第五週

《望洞庭》 《浪淘沙》

第六週

《錢塘湖春行》 《山行》

第七週

《江南春》 《芙蓉樓送辛漸》

第八週

《江上》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第九周

五一放假

第十週

《竹石》 《飲湖上初晴後雨》五一放假

第十一週

《三衢道中》 《江春晚眺》

第十二週

《村晚》 《絕句》

第十三週

《梅花》 《大林寺桃花》

第十四周

《夜雪》 《早梅》

第十五週

《楓橋夜泊》 《題菊花》

第十六週

《馬詩》 《詠柳》

第十七週

機動

第十八週

考查

教學評價

一、口頭背誦。

二、書面檢測。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在大量誦讀的基礎上,摸索出積累、背誦古詩詞及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利用古詩文誦讀課,營造古詩文誦讀的氛圍。

2、開展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古詩文學習實踐活動,為學生的誦讀提供資源和幫助。

第一週 教學《寒食》自學《送春》

第二週 教學《秋夕》 自學《客中初夏》

第三週 教學《首夏中行吟》自學《暮江吟》

第四周 教學《涼州詞》自學《前出塞》

第五週 教學《夏日絕句》自學《題臨安邸》

第六週 教學《過故人莊》自學《農家》

第七週 教學《回鄉偶書》自學《登科後》

第八週 教學《浣溪沙》 複習《寒食》

第九周 教學《卜算子 詠梅》

第十週 教學《青玉案 元夕》

第十一週 教學《富貴不能yin》

第十二週 教學《九思》

第十三週 教學《五日三省吾身》

第十四周 教學《葉公好龍》

第十五週 教學《名言名句精選》

第十六週 教學《名言警句》

第十七週 古詩詞誦讀競賽

第十八週 手抄報評比學期總結評比、表揚 教學評價 組織開展古詩文手抄報比賽、古詩文誦讀比賽,檢查和了解學生對古詩文的掌握情況。 為您服務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4

依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從我校辦學特色和育人目標出發,本著有效利用現有教育資源,依靠本校教師、學生共同開發、實施的原則,實施校本課程教學。

 一、 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意義:

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是結合我校的傳統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自主開發的適合我校的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要提高課程的適應性和實效性,適應學生髮展的興趣和需要,適應學校、社群發展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為教師提供了專業發展的機會和條件,也為學校培植辦學特設創造條件,有利於完善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彌補其侷限性。

 二、 校本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

學校課程是由在國家課程計劃框架內,學校自行決定、自主

開發的課程,開發主體是學校教師。因此,我校校本課程教學堅持遵循以下原則:

1、 合作性:校本課程開發、教學時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群人員等通力合作,發揮群體智慧。

2、 民主性: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需要什麼,喜歡學什麼,“共同體”裡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

3、 選擇性:校本課程教學要有利於學生全面而主動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使個性得到張揚。

4、 開放性:校本課程教學時,在資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學校、家庭、社群等多方面的資源;在主體方面要充分調動校長、教師、家長、上級領導、參與的積極性,共同進行課程建設。

5、 靈活性:校本課程教學時,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實際,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三、 校本課程教學常規管理:

校本課程的常規管理由教務負責,主要負責排課、教師上課

情況的檢查。

對學生上課的管理,由班主任負責,由教務處負責檢查學生的上課情況。要求教務處的常規管理方法講究科學,工作要細緻入微,確保校本課的正常運作。

校本課程在講授的內容上執行校本教材,在講授方法上不同於國家課程,要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學生思維的開啟,強調知識的拓寬,課堂氣氛要輕鬆愉快,教學方法要不拘一格。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5

本人認真貫徹國家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契機,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繼續以"關注課堂"為工作主線,並注意整合教學,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地提高教育質量。

具體工作:

一、認真學習理論,明確課改方向。

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伴隨課改全程的活動。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資訊時代,知識不斷更新,新的理念不斷湧現,學習成為現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師從事著教書育人的工作,更需要學習。只有那些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的人,看問題才會更準,思路才會更清,行動才會更快。

教導處將統籌安排,將學習安排到全校業務學習活動中,滲透到教研組教研活動中。在學習中,既要學介紹具體經驗文章,也要學難懂的理論性較強的文章,防止東施效顰;既要學正面宣傳的文章,也要學提出爭議的評論,防止人云亦云。

採用理論聯絡實際、集體與自學相結合的辦法,要求每位教師做好學習筆記。並經常組織交流,使先進的教育思想牢牢紮根於每位教師心中,從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

本期與上期一樣,每週一篇學習筆記,一月一篇案例設計一篇教育故事。

二、嚴格執行常規,提高教育質量。

1、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法規,任何人無權變更,教導處將不定期抽查教師上課情況,嚴格督促教師自覺按課表上課,嚴禁私自調課或侵佔技能課等現象發生,如有特殊情況確實需要調課的必須報請教導處批准。

2、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學習常州市教研室修訂的《中國小各科教學常規》,修訂我校教學常規要求,使全體教師明確要求,自我對照,切實落實常規,有效地改進教學,全面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教導處將提倡“推門聽課,翻本檢查”工作制度,繼續實行學月常規檢查制度。

3、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主陣地,教師成長成材的搖籃。

各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結合本教研組的實際情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教研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內容(學習課改理論、寫讀書筆記、鑽研課標教材、集體備課、聽評課,進行教法和學法的探討等)、定好主題和中心發言人。

教研活動要在“實”與“新”上做文章,激發教師參與教研的主體意識和創造熱情,鼓勵教師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提倡各個教研組要創自己的特色,及時、認真總結得失,在期末進行交流,開展先進教研組的評選。

4、抓好集體備課。備課組活動集中與分散相結合。

集中活動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定主講,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各班要針對班級實際進行修改,並在教學過程加以調整,倡導課後撰寫教學後記和教學案例。

5、加強對教學質量的'調研。教學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和生命線。

每位教師必須樹立“有效教學”觀念,增強質量意識,憂患意識,爭先意識,努力提升所任學科的質量。本學期教導處將加大學科的階段性調研力度,分析存在問題,落實解決措施,力爭不使一門學科、一個班級、一個學生掉隊。

抓好幾個調研與比賽,即一年級看拼音寫漢字比賽,二年級朗讀比賽,三—六年級“六一”作文比賽,低年級口算調研,中高年級計算、概念、應用題調研,英語階段性調研。

6、抓緊畢業班複習迎考工作。

認真總結上學期期末考試情況,分析我校六年級教學工作的現狀,引導全體教師進一步明確各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針對性的應對舉措;及時召開畢業班家長會,加強家校聯絡溝通,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爭取家長配合支援,為學生複習迎考,打勝國小畢業最後一仗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有力支撐。抓兩頭,促中間,分類輔導,採取學月考試,獎勵前五名和進步大的等形式,努力提高畢業考試的優秀率和及格率。

三、深化課改實驗,提升實施水平。

1、加強課改實驗的師資培訓。

本學期繼續組織教師學習新課標,把握其精神實質,加強對三年級等使用新教材教師的培訓與管理。

2、加大課程研究的力度。

加強教研和科研的結合,以教研為載體,以科研為先導,促進全體教師實施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水平。繼續與教研室多聯絡,爭取專家的支援、指導,健全教研製度,改革教研形式。

各教研組制定計劃時要立足本校,結合自身教學需要,精心設計好每次活動的內容,開展小型、多樣、高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開展活動,讓教研和科研活動真正為提高教師課程實施能力服務。學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有關學科的校級教研活動,對品德與生活(社會)等術科教研活動也將有所安排。

以此全面提高教師駕御新課堂的能力。

3、繼續加強課程管理開發的研究,根據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南”的有關要求,加強管理,使之不至流於形式,加強課程開發的研究,繼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本期綜合實踐活動由教師自願報名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組組長鄭志強指導,集中力量進一步開發、完善我校校本課程——《我的家鄉---梓潼》,使校本課程真正成為拓展學生學習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育學校。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6

一、學情分析及教學主線安排

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所以,我們選用《弟子規》為媒介,在向學生教授美術知識的同時對孩子進行思想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本學期美術課堂主要以弟子規為媒介,繼續進行漫畫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寓知識、技能於興趣之中;淡化畫種,以造型要術為基礎,鼓勵和指導學生靈活運用造型要術及其規律,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運用造型要素與不同的媒介、用不同的方法來重新組合或進行創造的綜合能力;學習運用形式美的規律來欣賞、表現、應用為一體,注重美術學科與德育的相互滲透。

三、教學技法與時間安排:

1、2周加強油畫棒的畫法,學會漸變色和對比色的畫法。

2、4周加強線條的練習。

5、6製作簡單的泥工模型。

7、8掌握水墨畫的基本技法

9、10對四格漫畫進行系統的學習

11、12、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進行改造製作。

13、14用撕或剪等方法制作動物、畫框、帽子等。

15、16撕紙貼畫的學習。

17、18學習剪紙。

19、20水粉畫動物

四、工具準備:

1、油畫棒

2、黏土

3、中國畫顏料、墨汁、毛筆、生宣紙、毛氈

4、剪刀、彩紙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7

一、總體安排

1、準備活動、乒乓球操

2、觸球訓練80%[其中單球學生對練40%,隊內各種形式比賽訓練40%]

3、發球訓10%

4、身體素質體能訓練10%

二、訓練計劃

單球訓練計劃:

1三點走動攻50板3組交換

2撥側擺速30板3組交換

3正手攻---正手位中臺兩點走動拉15板3組交換

4反手撥---側身位中臺兩點走動拉15板3組交換

5正手位中臺對拉10板3組

6發下旋反手短球,正手位搶攻命中30顆交換

7側旋發球30分比賽【突出側旋球質量,提高發、接球能力】

多球訓練計劃:【A組】

1反手搓—正手拉下旋1盆

2正手位中臺兩點拉上旋1盆

3全臺不定點上旋1盆

4正、反手搓球擺短1盆

多球訓練計劃【削球】

1正、反手削1盆

2正手搓—反手削1盆

3反手搓—正手削1盆

4全臺不定點削球1盆

老師陪打單球訓練計劃:

1發下旋---反手搓2板—正手位拉下旋形成不定點相持

2發下旋---側身位搶攻形成不定點相持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8

校本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組成部分,搞好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落實新課程的需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給學校的發展,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舞臺。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國家課程實施方案,根據學校的辦學目標,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特色,認真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

一、開本課程開發理念

校本課程開發體現“促進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學生通過感知、感悟和體驗受到本土文化的薰陶,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強調體驗性活動等社會經驗,克服課程脫離社會生活的弊端,密切學生與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聯絡,使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增強建設家鄉的責任感;通過學生自主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目標

根據校本課程的意義和本鎮、本校實際,制定本校校本課程的開發主要目標如下:

1、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瞭解家鄉的鄉土文化,吸收鄉土文化的營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3、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時間能力,提供學生的科學素養。

4、初步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交流,發展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

5、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之下,按學習單元分別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表現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具體目標,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三、校本課程開發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為了指導學生獲得感性知識,促進學生動作技能、人文情懷的發展而設計的一系列針對本校實際的以教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中介的學生主體活動內容和形式,根據本土實踐,我校校本課程建設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課程內容的鄉土性。

教材植根於顯示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在使用過程中,以本地的生產、生活和環境為學習研究物件,因為學生生活在進化,相關的學習資源和實際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便於學習操作。

2、教學方法的活動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課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為學生設計體驗性活動和研究性專題。

3、課程本身的開放性。

課程的開發實施富有活力。課程的開發吸收廣大教師、學生參與,課程由教師去實施,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師生在積極互動中,共同發展、課程在開發實施過程中需要不斷的修正完善,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補充、調整。

四、校本課程編制的原則

在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力求遵循以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開放性原則;

3、量力而行原則;

4、個性化原則。

五、校本課程的內容

開發校本課程,需要對校本課程資源進行評估與選擇,根據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予以補充、拓展的原則,使之更符合學生、學校和社會的特點和需要。在充分根據學校課程資源和地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旨在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多樣化的、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

1、開發學校教師資源。

2、譚坊鎮校外教育資源豐富,根據本鎮實際,以家鄉地理-家鄉歷史-家鄉經濟-家鄉人物-家鄉旅遊-家鄉文化-家鄉特產為體系,介紹家鄉的'地貌風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充分利用家鄉的資源開發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興趣愛好。

六、校本課程開設計劃

全校各年級結合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結合教師個人素質、學生年齡特點等逐步實施,並在實施中完善,總結經驗。一般以班或年級為單位安排在興趣活動課進行,具體教學時間一般是每週一節課,也可以進行集中安排(如春遊、秋遊、考察等)。學校教導處負責課表安排,由具體課任教師組織教學。大型活動,則由學校統一安排。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成立校本課程評價領導小組(由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兼),教導處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檢查和評價工作。

2、對校本課程的評價,應重視過程性評價,旨在提高教師的學業水平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各任課教師每學期需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評價,評價學生對該科目學習的學習效果。

4、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評價體系將體現: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個體主動化;評價方式質性化;評價行為日常化;評價結果效益化。

八、做好校本課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申報制度。

2、鼓勵每位具備校本課程開發能力的教師自主申報開發課程,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

3、根據教師所申報課程,對學生興趣、特長、需求進行調查,確定開發專案。

4、校本課程領導小組指導教師制定校本課程實施計劃。

5、組織實施,落實實施計劃。

6、每學期校本課程領導小組組織對校本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並給予適當獎勵。

7、加強校本課程及教輔材料、學具等設施的管理。

8、加強校本課程檔案建設,對校本課程開發中的所有資料蒐集整理,期末上交校本課程領導小組,以利總結、改進和推廣。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依據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方式和任務性的教學途徑,逐步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及新課標的理念,這學期我們將開展英語校本課程來提高英語課堂效益,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加強英語的實用性,讓英語走進學生們的實際生活。

二、活動目的:

通過英語校本課程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語感;通過聽說讀寫唱演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外語課堂效益,創設英語學習氛圍,加強英語的實用性,拓展使用英語的時間和空間。

三、我校英語校本課程的內容:

根據國小生生理和心理特點、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他們認知發展水平和情感需要,確定校本課程的內容為四項:歌曲,歌謠,字母發音規則,課本劇。教師通過查詢資料、問卷調查等形式確定了各項的具體內容。

四、具體實施方案:

(一)歌曲與歌謠教學

1. 在每節課中滲透。在每節課的課前欣賞或演唱,以營造英語學習氛圍,用反覆欣賞、略講主要詞意、逐步跟唱的自然習得形式進行。

2. 靈活運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用於學習新內容前營造氣氛,在學習新內容後,學生感到疲倦時,用它來調節、放鬆學生的情緒;下課前用它來鞏固,讓學生課後還有餘音在耳的感覺。

3. 唱演結合,培養學生藝術氣質。鼓勵學生試著用舊譜編新歌唱,試著自己編歌謠吟唱,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

(二)字母發音規則

通過口訣等形式使學生熟練掌握每一個字母的基本發音規則,進而進行拼讀、拼寫單詞的訓練,最終幫助學生解決單詞難背誦的問題。

五、教學模式及方法:

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努力提供選擇空間、交流機會;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組交流、小組討論等活動形式;教師適時點撥,合理評價,服務角色,交流共享;將“目標---策略---評價”過程與“活動---體驗---表現”過程有機結合起來。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於老師介紹的xx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特別生活在xx鄉鎮的農村孩子對xx的方言有濃厚的興趣,校本課程所涉及到的xx話——是地區文化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特色。xx話——我們故鄉的吳語,凝結著甌越人民生活感情和人文理想,也顯示了xx人的個性與精神。校本課程有意識拓寬了孩子視野,增長了孩子的知識。

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我愛xx、xx是我家”的新xx人。在整個社會的大背景影響了xx話的生存。因為大力推廣普通話,學校規定課堂上師生不能講xx話,統一講普通話,這樣學生講xx話的機會很少。雖然中國小都設定了地方課程,但鄉土教材也是以現代白話文編寫、以普通話教學的,所以學生基本沒機會學講xx話。

另外,外地來溫打工的越來越多,xx”土著”外遷也越來越多。這使得班級裡的俚語參差不齊,於是大家便漸漸形成只用普通話交流的慣。面對如火如荼的課程改革和地方傳統文化的.不斷髮展,我以極大的熱情,嘗試著將xx童謠引進地方課程課堂,用以彌補教材的生硬和不足,拉近課堂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地方課程教學更加風趣、更加生動,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學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學說xx話”和“xx童謠”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了解xx,我愛xx,瞭解xx話也是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有普通話不能替代的文化價值和文化功能。教學內容:共有三章,第一章人物稱謂,人物稱謂包括親屬稱謂和職業稱謂,根據教學需要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第二章數字教學內容,穿插情景對話與童謠,重點學童謠《xx是個好地方》。第三章時間和情景對話與童謠。儘可能讓孩子多學些xx童謠。體會xx方言的優美以及文化意義,激發學生學說方言的興趣以及愛xx方言、愛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目標

本主題是“我愛xx、xx市我家”。校本特色課程的一大主題。在開展“xx小吃”主題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對xx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同時對我們的家鄉——xx,也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和感情。

然而,現在的xx孩子從小就開始學普通話,有已漸漸淡忘xx的方言該怎麼說,有的甚至不會說xx話。為了讓孩子們從小不忘自己是xx人,或從小在xx長大。xx是生他養他的故鄉,本學期我們以“xx童謠”為切入點開展主題教學活動。在生活中,孩子們常隨著似懂非懂似準非準地娓娓朗誦,但對其所描繪的內容和蘊含的意境又常常難以理解。一為培養孩子對民間童謠的興趣,有利於優秀的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二為孩子提供輕鬆學x的x話的良好氛圍,使xx方言得以傳承。

1、使孩子瞭解xx的地形地貌,瞭解xx的歷史,培養孩子愛xx的情感。

2、瞭解xx話的特點上。學說xx話的親屬稱謂的含義。學會發音。

3、瞭解xx話的特點上,學說xx話之一的數字,並通過xx童謠及xx話民歌《叮叮噹》和歌曲,體會xx的民俗風情。

4、在瞭解xx話的基礎上,通過看看,聽聽、說說、講講,唱唱xx童謠,掌握6一8首童謠

5、能用說說、唱唱、講講,演演、等方式創造性地表現xx童謠。是孩子們初步感受xx文化的豐富和多彩。

6、在頌唱童謠,做遊戲過程中提升對xx方言的審美力,培養熱愛xx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使孩子掌握基本的xx方言。

2、初步體會xx童謠意境,理解民謠所蘊含的情感和道理。

五、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如圖片、課件、視訊、錄音機等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x的x話的困難。走出課堂,走出學校,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援,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把科普教育與遊戲、比賽、表演等方法相結合,寓教於樂,事半功倍。

六、教學內容及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所需課時數

1始業教學

2親屬稱謂(一)1課時

3童謠《吃餛飩》

5童謠《梅梅你真早》

9童謠《xx是個好地方》

10數字(一)11五一放假

12童謠《叮叮噹》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1

一、指導思想

地方及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要有獨特的地方和校本課程,內容多方面的,有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知識博覽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於老師介紹的這些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校本課所涉及到的安全常識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愛我家、具有安全意識、具有綜合素質技能的現代公民。

三、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生活慣”和“安全教育”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慣,具有安全常識素質的現代公民。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瞭解歷史,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和環保意識。

3、通過學安全常識,樹立珍愛和相互珍愛生命的意識,

積極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上的困難。走出課堂,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援,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地方及校本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必須要有獨特的地方和校本課程,內容多方面的,有體育活動、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安全教育、知識博覽等。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課堂上他們大多是愛提問的孩子,孩子們對於老師介紹的這些家鄉風情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校本課所涉及到的安全常識拓寬了學生視野,增長了學生的知識。我要充分利用每一節課,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具有愛我家、具有安全意識、具有綜合素質技能的現代公民。

三、教材分析

根據我校、教師、學生、等實際情況,自主教學,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安全教育”為主題,引導低年級的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安全常識素質的現代公民。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本地的地形地貌,瞭解歷史,培養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2、培養學生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具備基本的觀察能力和環保意識。

3、通過學習安全常識,樹立珍愛和相互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保護好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識。

六、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準備,課堂上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置疑問難,學習新知。

2、改變常規教學模式,變課堂為學堂讓學生動腦想想,動口講講,動手做做,動腳走走,自主學習,嘗試錯誤,教師只在必要時,給予指導、幫助,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3、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讓學生互助學習,團結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走出課堂,將課堂延伸到課外,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援,帶領學生親自實踐,體驗勞動的樂趣。

4、玩玩、做做、學學,切實提高學生勞動能力。

國小校本課程教學計劃 篇13

為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計劃,加強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實施符合學校特點、滿足學生需求的校本課程,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第六條明確指出:“改變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規範我校對校本課程的開設,弘揚學校文化,發展學校特色,特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1、聚焦課堂,探索校本課程的有效教學方式,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校本課程現有資源。

2、做好市級“xx”課題“兒童英語歌謠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及全面階段性展示工作。

3、通過校本課程的開設,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發展教師專業水平,形成我校學校文化特色。

4、探索校本課程開設的組織形式、活動內容、考核評價等,逐步完善校本課程體系。

5、在保證課程的基礎性和統一性的前提下,根據學校的培訓目標與現有的.課程和資源,滿足學校發展的需要。

二、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靈活性原則、開放性原則、調查、研究、、實踐相結

合的原則。

三、研究重點

1、開展校本課程課堂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效益。

2、繼續開展“兒童英語歌謠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

3、結合農村國小生的現狀,逐步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四、實施策略

1、促進交流和相互學習,形成標誌性課程。

2、加強校本課程主管行政人員的培訓和校本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3、加強對校本課程的管理。學校行政領導將不定期參加聽課,檢查教師的課程綱要,包括詳細的教學設計,詢問學生活動情況或檢視學生作業。

4、建立激勵性評價機制。期末評比校本課程教研活動先進個人。

五、課程管理

1、校本課程學校統籌規劃,教師實施,學校監督檢查,教師總結反饋。

2、學校對開設的校本課程統一制定課時計劃,對任課教師、教學場地等規劃設計。

3、任課教師對學生參與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並對自己的教學反饋總結,以利於今後的校本課程教學。

4、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