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說課稿1.2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編五篇

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導體和絕緣體》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電》中的一課。本課內容安排在學生能利用電線、電池使小燈泡發光,並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電路出故障了”,設計製作了“電路檢測器”之後,便於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認識和檢驗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同時,在此基礎上又安排了“裡面是怎樣連線的”“我來做個小開關”等課題。學好本課是之前學習的一個運用與延伸,又是後續研究內容的一個基礎。

二、 說教學目的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的地位,依據科學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經歷檢測一塊橡皮和多種物體的過程,發現導體和絕緣體的特點;

2、經歷預測、檢測、記錄、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並在活動中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和習慣。

三、 說教學重難點

仔細斟酌後,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經歷科學檢測多種物體的活動過程;難點為:經歷預測—檢測的科學探究過程。

四、 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為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培養探究能力和協作精神。因此,根據本課的特點,採用自主探究的模式組織教學。

五、 說課堂教學程式

(一) 創設情境 激趣引入

課始,創設情境,將不同的物體放入自制電路檢測器裝置中,猜測小燈泡是否會亮,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同時結合教師的演示實驗,引領學生認識像銅絲這樣的物體能使電流通過,叫做導體;像塑料這樣的物體不能使電流通過,叫做絕緣體;從而揭示本課研究的主題。

(二) 探究學習 自主構建

這一部分是本堂課的主要環節,主要安排了兩個活動。首先是科學檢測一塊橡皮;其次是科學檢測多種物體。這一環節,採用了預測—驗證的`探究模式,通過分組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分析、質疑,認識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發現導體和絕緣體的特點。

(三) 拓展研究 安全教育

鈴聲不是學習的結束,有吸引力的課外活動更能延伸課堂的精彩。最後一部分,設計了一些問題:電線的結構是怎樣的?為什麼要設計成這種結構?鞏固所學內容。最後還設計了一個課後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絕緣材料?哪些地方運用了導體?為什麼?我們應該怎樣注意安全用電?丟擲一些問題,激發學生在課後繼續調查研究,有效地保持了學生的研究熱情、拓展了研究的時空。

說課稿 篇2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練、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所以我們第五冊教材,第三單元就安排了古詩內容的學習,安排了兩首古詩《夜書所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了增加學生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積累,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學習這兩首古詩可以通過反覆吟誦,感受詩歌優美的音韻,完整的意境和蘊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一首表達作者背井離鄉在重陽節對故鄉對親人的真摯思念的一首詩。學習這首古詩應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古詩中字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的感情,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學生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體會詩人的感情在教學中有時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意思與當今意思有些不同如山東,如何有效的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通過資料瞭解一些節日的風俗也是這首詩的重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第九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重視根據古詩學習步驟來學習,培養學習古詩的能力,為第一首詩的學習又做了一次鞏固。

根據教材特點和課標,以下三個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1、在知識與技能上朗讀背誦詩歌

2、在過程與方法上通過朗讀詩歌,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課文

3、在感情與態度價值觀上要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情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這樣可為後面要學的.古詩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積極性。

2、匯入新課,簡介作者,並介紹寫作時的背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介紹背景時引出一個節日重陽節檢查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並最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這樣可培養學生自己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出示了資料後,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功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並給予以正確的答案。

第二步;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課件出示學習古詩的步驟:有節奏的讀詩、理解字詞意思、根據字詞意思,理解全句全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繼續有感情的讀詩、背誦古詩。

讓學生明確學習古詩的步驟,知道這堂課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怎樣去學,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失、不要盲目去學習古詩,三年級學生畢竟接觸古詩較少,根據上首詩已掌握的學習古詩的步驟,形成的基礎,讓他們小組去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夠獨立學懂的知識。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第三步:劃出節奏、誦讀詩句

學生在自己已讀基礎上,聽老師範讀全詩,並檢查標的停頓的地方是否劃對。讀後課件出示詩中停頓的地方。根據符號讓學生再次嘗試讀詩並敢於與老師挑戰,讀的好與否。這樣可培養學生的自我挑戰,與別人挑戰的精神,培養了學生的自信。

第四步:學習詩句、體會感情

這首詩字詞的意思並不難,學生學習的難度應該不大,估計在課下通過查詢有關資料學會的人應該很多。

在學習古詩中,我採用的形式是扶、放、半扶半放式的學習。

扶學生學習題目的山東,因為這是古今義發生變化的詞。

放學生解釋獨、異鄉、異客、倍、遙因為這些詞的解釋基本上沒有什麼難點。

放學生根據字詞的解釋來串講全詩的詩意

半扶半放教師質疑為何要登高、插茱萸,檢查學生收集的資料,這樣檢查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提問題的能力,並且培養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本首詩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最後課件出示教師收集的資料,為了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答案,以判斷自己的對錯。

扶師介紹今天的重陽節的習俗,又是老人節,從中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懂得尊老、愛老、助老。

課件出示詩中字詞句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出示字詞句的意思,不是為了侷限學生思考的空間,為了讓學生心中有個準繩,並且為體會詩人思想感情做鋪墊。

體會詩人的思想的感情,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親人。

第五步:反覆誦讀、背誦詩歌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讀起來琅琅上口,要使學生讀好。

1、學生根據所劃出的節奏,根據所體會的思想的感情,去嘗試的朗讀。

2、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帶著含義去讀、讀出節奏感

3、反覆誦讀

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最後全班背誦。

第六步:總結方法、佈置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理解句子含義兩個訓練點,並突出了按照學習古詩的步驟去學習,注重了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參與性。

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課時,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1-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的,又為後面自主探索8和9的乘法口訣做好鋪墊,這樣的安排有助於學生利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加喜歡數學。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熟練掌握1-6的乘法口訣,並初步有了運用乘法口訣進行口算的能力。雖然二年級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但也初步具備了觀察、探索、概括的能力,因此在學習7的乘法口訣時可以嘗試放手,鼓勵學生根據前面對“1-6的乘法口訣”學習的經驗自主編制並發現特點,把記憶口訣的難度分散

三、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本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與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情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讓學生經歷編寫7的乘法口訣過程,知道7的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掌握口訣的特徵。

2.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運用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基礎,通過編寫口訣,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類推能力。

2.在活動和遊戲中記憶口訣,激發學生記憶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並能初步學會用類推方法學習新知識。

四、教學重難點:

由於乘法口訣是國小數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後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因為口訣數量增多和積的增大,學生記憶困難,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

教學重點:編制7的乘法口訣,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意義。教學難點: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計算。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本著“思路讓學生想,規律讓學生找,結論讓學生得,小結讓學生講”的原則,我確定如下教法和學法:

1.教法:先學後教,當堂內化。

2.學法: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善於思考,積極探索,學會用已有知識類推出新知識。

其中主要滲透了兩種數學思想:

一是利用知識遷移得到新知的類推思想;二是最後一題把複雜變為簡單的轉換思想。

六、教學程式設計:

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瞭如下六個環節: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一)

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1.學生搶答。

2.根據七巧板說出上課標題。

3.猜測7的乘法口訣的樣子

1.出示提示語。

2.書寫課題並出示學習目標。

通過猜一猜,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以已有知識經驗嘗試說出7的乘法口訣的特點。

(二)

探究新知

編制口訣

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單,列出乘法算式,最後依據乘法算式和已有知識經驗編制出口訣。

1.引導學生先完成前兩句口訣的編制。

2.在教室巡迴指導。

利用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讓他們獨立自主的編制口訣,在編制中進一步感受口訣的來源和含義,從而突出重點。

(三)

多種形式

記憶口訣

1.學生彙報編制的口訣。

2.觀察探索口訣的特點。

3.以齊讀、對口令等形式記憶口訣。

1.板書7的乘法口訣。

2.引導學生有順序的總結出口訣的特點。

3.指導學生進行記憶。

在彙報和探索口訣特點中進一步理解口訣的含義。

(四)

應用口訣

解決問題

完成大螢幕出示的算一算、填一填、用一用等5道題。

適時點撥,講解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在練習中,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價值及它在生活中的應用。

(五)

回顧知識

課堂總結

說一說本節課學到的知識。

捕捉資訊,適時給予加強。

增強反思意識,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六)

板書設計

仔細觀察

7的乘法口訣

養成規範書寫的好習慣

七、教學反思

這節課主要是圍繞“編口訣”、“記口訣”、“用口訣”展開教學的。剛開始採用“猜一猜”活動創設別有情趣的匯入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在進行7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中,學生自主生成7的乘法口訣,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7的口訣相對難記,我讓學生觀察、分析、總結出規律後,再結合對口令、開火車、來加強記憶,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死記硬背。在對7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時,我找到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如看“日曆”計算天數、計算古詩的字數等,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現象有機地聯絡在一起,最終將學生數學思維的觸角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大課堂!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裝飾色彩,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在教學體驗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寫實性,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上突出古拙、簡練、誇張、變形的特點,用色方法上體現鮮豔、對比強和誇張的特點。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美術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與表現中的階段目標,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②、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

③、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學生初步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及表現方法。

2.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學習和掌握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3.在教學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點,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

二、學情分析:

⑴、說學生現有階段的水平和能力

接下來我對學情進行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在前段的學習中掌握了關於裝飾畫的學習方法(如裝飾畫的特點等)此階段的學生對色彩具有了極強的興趣,關注的注意力增強,能夠準確地對作品進行分析並且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於色彩的感受。

⑵、說課標確定本階段學生應達到的能力

在美術課標中確定本階段學生在造型與表現領域中應達到的能力是: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線條、形狀、色彩等造型元素以描繪的形式,運用裝飾色彩創作生活中的裝飾畫。

三、說教與學的方法

1、教學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明確 “學生為本”的教育設計理念,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通過一個簡單的生活圖片對比、大量的裝飾色彩圖片的欣賞,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腦中對本課時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接著我再利用講述法匯入正題,引出裝飾色彩的概念,並引導學生觀察、運用。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以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突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2、學法分析:

遵循“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讓學生先認真觀察、總結,再操作,將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融合到創作的要點和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課堂匯入: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展示)

引出本課課題: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有貼近生活化的圖片對比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為下一步的講授打下基礎。

(二)講授新課

1.學習裝飾色彩。

結合民間裝飾畫作品講授裝飾色彩找出其特點:色澤鮮明、豔麗、明快、簡單。(板書),引出裝飾色彩的含義。

設計意圖:雖然面對的是心理日趨成熟的高年級學生,但是不能忽略了任何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環節,就興趣而言單純的講授含義並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抓住學生的興趣來初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分析裝飾色彩的運用方法

利用收集的民間裝飾畫作品,組織學生交流。

教師的有效提問和學生交流活動來完成怎樣運用裝飾色彩來體現誇張變形的裝飾畫。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環節之一。我在這一節課中將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提出——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來攻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3.介紹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

觀看教學。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有效地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將書本中美術帶到了學生們的身邊,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

使學生們瞭解民間裝飾色彩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道理。

4.教師演示

(1)展示並分析學生的優秀作品。

(2)教師示範作品。

設計意圖:在美術教學中,示範與演示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發,通過教師的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書本與實踐的聯絡,更好的理解用色和用線有效地解決繪畫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

5.佈置作業要求。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制定。

(三)、完成作業,教師進行輔導。在輔導過程中體現分層、分類輔導,注意培養學生個性作品,體現學生差異。

(四)、評價

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與評價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示和評價。

在評價中以學生的客觀表現為主要依據,突出教學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過程中加強評價的互動與反饋,重過程、輕結論。

(五)、課後拓展

請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表現生活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去找尋生活中的裝飾就可以將美術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

說課稿 篇5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它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今天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五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處理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本節內容不等式,它是刻畫現實世界中量與量之間關係的有效數學模型,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所以對不等式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同時,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也為學生以後順利學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有關內容的理論基礎,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兼顧我校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感受生活中存在的不等關係,瞭解不等式的意義。

2.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過程與方法:經歷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的探索過程,初步體會不等式與等式的異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由具體例項建立不等式模型的過程,進一步符號感與數學化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不等式概念及其基本性質

難點:不等式基本性質3

教法與學法:

1. 教學理念: “ 人人學有用的數學”

2. 教學方法:觀察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3. 教學手段:多媒體應用教學

4. 學法指導:嘗試,猜想,歸納,總結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下面我將具體的教學過程闡述一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我將用一個公園買門票如何才划算的例子匯入課題。

世紀公園的票價是:每人5元;一次購票滿30張,每張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團員去世紀公園進行活動。當領隊王小華準備好了零錢到售票處買27張票時,愛動腦筋的李敏同學喊住了王小華,提議買30張票。但有的同學不明白,明明我們只有27個人,買30張票,豈不是“浪費”嗎?

(此處學生是很容易得出買30張門票需要4X30=120(元), 買27張門票需要5X27=135(元),由於120〈135,所以買30張門票比買27張還要划算。由此建立了一個數與數之間的不等關係式)

緊接著進一步提問:若人數是x時,又當如何買票划算?

二、探求新知,講授新課

引例列出了數與數之間的不等關係和含有未知量120<5x的不等關係。那麼在不等式概念提出之前,先讓學生回顧等式的概念,“類比”等式的概念,嘗試著去總結歸納出不等式的概念。使學生從一個低起點,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經歷,增進應用數學的自信心,為下面的學習調動了積極。

接下來我用一組例題來鞏固一下對不等式概念的認知,把表示不等量關係的常用關鍵詞提出。

(1)a是負數;

(2)a是非負數;

(3) a與b的和小於5;

(4) x與2的差大於-1;

(5) x的4倍不大於7;

(6) 的一半不小於3

關鍵詞:非負數,非正數,不大於,不小於,不超過,至少

回到引入課題時的門票問題120<5x,我們希望知道X的取植範圍,則須學習不等式的性質,通過性質的學習解決X的取植

難點突破:通過上面三組算式,學生已經嘗試著歸納出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了。不等式性質3是本節的難點。在不等式性質3用數探討出以後,換一個角度讓學生想一想,是否能在數軸上任取兩個點,用相反數的相關知識挖掘一下,乘以或除以一個負數時,任意兩個數比較是否性質3都成立。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使數的取值從特殊化到一般化,從對具體數的感知完成到字母代替數的昇華。讓學生用例項對一些數學猜想作出檢驗,從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同時,讓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反饋練習:用一個小練習鞏固三條性質。

如果a>b,那麼

(1) a-3 b-3 (2) 2a 2b (3) -3a -3b

提出疑問,我們討論性質2,3是好象遺忘了一個數0。

引出讓學生歸納,等式與不等式的區別與聯絡

 三、拓展訓練

根據不等式基本性質,將下列不等式化為“<”或“>”的形式

(1)x-1<3 (2)6x<5x-2 (3)x/3<5 -4x="">3

再次回到開頭的門票問題,讓學生解出相應的x的取值範圍

 四、小結

1.新知識

一個數學概念;兩種數學思想;三條基本性質

2.與舊知識的聯絡

等式性質與不等式性質的異同

 五、作業的佈置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的看法,希望各位專家指正。謝謝!

“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