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說課稿8.74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15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7課《奇怪的大石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一、說設計理念;二、說對教材的解讀;三、說教學方法;四、說教學過程;五、說板書設計。

一、設計理念:

在新課標指導下,我本著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真實基礎為教學起點,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為目標,力求為學生創設愉悅、輕鬆、自主、開放的學習空間和語文實踐環境,引導學生立足文字語言,凸現語文字體,在濃濃的語文味中弘揚人文,積澱精神;努力實現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想。

下面,我就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二、教材解讀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玩耍時,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在老師和父親都未能解答的情況下,通過自己多年的研究終於弄明白了巨石的由來。

本文脈絡清晰,圍繞奇怪的巨石,作者將捉迷藏、向老師和父親請教、在英國求學、考察巨石、取得研究成果等不同時空發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遵循刪繁就簡抓本位的原則,依據教材和低年級語文教學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奇怪、嚴嚴實實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下讀懂課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並學習李四光勤于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據新課標要求和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讀懂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本文是通過對話來展示人物內心活動的,抓住對話來體會李四光的思考是層層深入的,李四光的問題是很有邏輯性的,這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方法

1、教法: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十分重要,據新課標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我主要採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中。

2、說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中注重向學生滲透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法指導,整體把握、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等方法,悟出效,啟用思,調動學生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

本著教重啟發,學重思維感知的教學原則,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優化教學過程。下面我以第一課時為例來談教學環節的設計:

(一)直接揭題,質疑匯入

板書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針對學生的質疑,總結有價值的問題:大石頭怪在哪裡?和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決自己的疑問的?

【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傾聽過程中發現他們困惑的焦點,幫助教師把握學情,然後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式,以學定教,圍繞這樣兩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課堂的主體性、自主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字,在與文字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字,做到不讀熟,不開講。隕等字音難點注意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整體認讀。新課標中第二學段目標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對於剛升入三年級的學生,這是存在一定難度的,也是需要我們在平時紮紮實實訓練的。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篇課文講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比較繁瑣和片面,此時我將逐步引導學生概括:主要人物是誰、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這樣,學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時也提高了整體把握文字的能力。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放飛蜻蜓》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21課。這一單元還有《在金色的沙灘上》《和時間賽跑》《“計算機之父”童年的故事》三篇課文,在教學時要做到認真閱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習他們的好思想,好品質。《放飛蜻蜓》排在本單元的第一位,引領著本單元課文的學習。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對於本課我主要的設計理念是這樣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儘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根據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瞭解他們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體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心愛護、循循善誘。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帶來了與教學同步的課件為上課做好準備。本課需要二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要完成目標1,2這裡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將安排“展示畫面談話激趣引入蜻蜓;交流探究蜻蜓,朗讀感悟陶行知;拓展延伸深化理解”三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是展示畫面談話激趣引入蜻蜓。首先,我會親切地對學生說:孩子們大家好,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想不想知道是誰?想知道就把眼睛閉上,老師數到3再睜開。然後出示“蜻蜓”的圖片。通過閉眼、睜眼的過程給學生以神祕感,通過觀察美麗的圖片,激發學生對蜻蜓美好的情感。這個環節的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鋪路搭橋的作用。然後,我會和學生交談:如果你看到了有人捉蜻蜓,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做法。為後面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做法與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誘進行對比,從而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第二個環節是交流探究蜻蜓,朗讀感悟陶行知。這個環節要做到了解蜻蜓的相關知識,懂得保護蜻蜓,體會陶行知對兒童的尊重,關愛,循循善誘。首先,我會要學生找出本課中陶行知先生問了幾個問題,再引導學生找出本課講了蜻蜓哪些方面的知識,包括三個方面,食物、眼睛以及尾巴。在講解食物這一方面時,我會出示蜻蜓的食物圖片(蒼蠅、蚊子、孑孓),問學生:你們喜歡他們嗎?並說一說它們的危害。孩子們可以認識到,蜻蜓的食物是害蟲,蜻蜓是益蟲,我們應該把蜻蜓當朋友。讓學生通過交流探究,懂得我們應該保護益蟲,也為突破“為什麼放飛蜻蜓”這一重難點埋下伏筆。在教學眼睛和尾巴這兩方面時,我採用小組合作交流,自主學習的方式,找出蜻蜓眼睛尾巴的特點和作用並要求學生完成老師出示的表格。在講解中我會出示蜻蜓眼睛和尾巴的圖片,以及課外拓展資料,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眼睛和尾巴進行描述,在描述過程中,學生說的不通順的句子,我要及時糾正,不完整的語句我會幫助他補充完整。講述精彩的同學,要給予表揚。這樣的安排可以使他們的口頭表述能力得到鍛鍊,對蜻蜓的眼睛和尾巴的認識更加深入。

本文有大量的人物對話,抓住對話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感悟到陶行知對兒童的關愛、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這也是本課的重難點。要做到朗讀到位,必須抓住關鍵詞。比如,陶行知和翠貞的對話,必須抓住“慈愛”和“撫摸”這兩個詞語,引導學生理解“慈愛”的意思,結合生活實際再做一做“撫摸”的動作,想一想該用什麼表情,什麼語氣來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就能感悟到陶行知對孩子的親切關愛。課文的.最後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說:“把它放了,好不好?”在朗讀這一句時,要抓住“商量”這個詞語,讀出“商量”的語氣,如果學生不知道怎麼讀,我可以先示範讀,再讓學生自己讀。然後連結第一環節瞭解到的陶行知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一個了不起的人居然和一個孩子商量,說明他是多麼的尊重兒童啊,那麼陶行知先生“為什麼要放飛蜻蜓呢?”前面有陶行知對蜻蜓的食物、眼睛、尾巴的介紹做鋪墊,學生不僅能理解到放飛的原因是,“蜻蜓會為人類做貢獻,是人類的好朋友”,還能感受到陶行知為了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良苦用心。接著老師又問:“陶行知先生為什麼不直接要求孩子們放飛蜻蜓?”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做法與陶行知先生的做法進行對比,從而體會陶先生對孩子們的循循善誘,突破重難點。此時我再出示蜻蜓飛翔的圖片,配上深情的話語,讓孩子們的童心得到昇華和釋放。

第三個環節: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在這個環節裡,我設計了一道選擇題。

你希望陶行知成為你的()

A、父親b、老師c、朋友d、榜樣

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學生說得精彩,我都會給予表揚,這道題的設計,更加深了學生對陶行知的崇敬和喜愛。我也佈置了課後作業:把你瞭解到的蜻蜓給爸爸、媽媽說一說。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忠實的聽眾,孩子把學到的內容講給他們聽,會得到由衷的讚賞,從而讓孩子獲得滿足感,同時也可以把保護動物的意識傳遞給他們,呼籲大人們也行動起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文包詩”的課文是蘇教版教材的首創。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的課文,因為我的孩子們喜歡。我的孩子們喜歡這類課文,是因為這類課文所寫之事往往淺顯易懂,文中所包的詩也往往是他們似曾相識或早已熟背的,特別能夠引發他們的興趣點,更重要的是文中所描述的情景能夠幫助孩子們自己讀懂古詩,這讓他們很有成就感。

《李廣射虎》就是這樣一篇“以文包詩”的課文。它採用“文包詩”的形式介紹了唐代詩人盧綸所寫的著名詩篇《塞下曲》。課文生動地敘述了李廣將軍一次夜巡,在朦朧的月光下,樹林深處風吹草動,誤以為虎,箭射入石的傳奇故事,表現了了李廣將軍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所寫之文為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詩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本文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課文由介紹《塞下曲》開篇,引出“飛將軍”李廣。第三、四自然段具體描述了古詩所表現的情景,便於學生理解古詩的大意。

二、說教法學法

我想男孩子會特別喜歡這篇課文,也許因為他們有崇拜英雄的天性吧。所以我想初步感知課文對於學生來講,並不困難。難的是:一字詞的理解,如神勇無比、影影綽綽等;二是對“飛將軍”的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為“飛將軍”?李廣為什麼能將箭射入石頭中?對於這一點,我想孩子們能夠體會到的是李廣力大無窮,對“神勇無比”的體會則需要通過李廣的心理活動“想到這一帶常有猛虎出沒”、李廣的動作“便用警惕的目光四處搜尋著”“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來感悟。而第四自然段“那白羽箭深深地扎進了石頭裡,任將士們怎麼拔也拔不出來”則進一步說明了李廣的力大無窮和神勇無比。因此,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是重點。其中第三自然段描述了《塞下曲》前兩行詩的內容,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後兩行詩的情境。

對於以上難點,我設計了從故事中理解古詩,通過古詩來講故事這兩個環節,並穿插表演,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李廣射虎)。

師:唐代詩人盧綸寫的一首著名的詩--《塞下曲》,你還能正確、流利地讀給大家聽?那麼,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呢?哪些詞語你還不理解呢?

2、生交流,師相機板畫。師:這首詩裡還有個有趣的小故事,你們想讀嗎?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回到西漢時期,跟隨李廣將軍去夜巡吧!

1.學習3、4自然段

(1)過渡: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3、4自然段中的小故事,看看詩中的哪些小問號,你能解決了?

(2)生自讀課文,嘗試解決小問號。

(3)交流:瞧,大家自信滿滿的樣子,看來你們心中都有答案了。可老師讀完了這個小故事後,對“夜引弓”還不理解,你們能幫幫我嗎?

A“將軍夜引弓”中的小問號

1、你從哪些句子中理解的。

引導學生:我是從“猛然間,李廣發現前方的草叢中,影影綽綽蹲著一隻老虎,便連忙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的一聲,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這些句子中理解“夜引弓”就是……(相機板書:拉弓猛射)

2、(將軍是怎樣引弓的?)你具體從那些詞語中理解的。

從中體會你到了什麼?(李廣射虎威武,神勇無比)

3、大家想不想學一學李廣?老師做了一張簡易的弓和箭,誰來表演一下。

4、點評:說說他表演得怎麼樣?

5、說說你的體會。(射箭不容易,每個動作都要做到位。)

過渡:這只是一把簡易的弓箭,小朋友拉開它都覺得費勁,要拉開李廣將軍就更不容易了,需要更多的力氣。

6、那請小朋友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李廣力氣大,神勇無比)

你是從哪體會到的?(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嗖)

這些句子中,除了李廣氣力大,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從哪些詞語中體會的?

(猛然間連忙)看出李廣非常機敏,神勇,果斷。

7、指導朗讀。師:體會了這麼多,你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

師:對於他的朗讀,你有什麼想對他說的。生評

指名再讀,師:這就是將軍夜引弓。

8、(將軍為什麼要引弓呢?)(將軍為什麼認為有老虎呢?)(板書:以為有虎)引出“林暗草驚風”

“一天夜晚,月色朦朧,……沙沙的聲音。”說說你的理解

9、師:李廣將軍夜間外出巡邏,樹林深處風吹草動,發出了“沙沙”的聲音,(林暗草驚風),李廣將軍以為有虎,便“拈弓搭箭”“運足氣力”“拉開硬弓”,射出了一枝白羽箭。(將軍夜引弓)。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一下李廣將軍射虎時的情景。

過度:李廣將軍夜引弓射出一枝白羽箭,可“平明尋白羽”,卻“沒在石稜中”這些詞語,你又是從哪理解的呢?

B“平明尋白羽”中的小問號

“沒在石稜中”中的小問號討論。

1、生:我理解的“平明”是……

“矇矇亮”指什麼時候?(板書:清晨)“石稜”實物教學

2、師:第二天清晨,李廣的隨從去射虎的現場尋找被白羽箭射中的獵物,

(相機板書: 尋找獵物)

相機出示:“呀!大家全都驚呆了。……”為什麼全都驚呆了?

僅僅驚歎射中了巨石嗎?

大家驚呆的.是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相機板書:扎進石頭

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沒在石稜中。

3、從這些句子中“深深地扎進……怎麼也拔不出來”你體會到什麼?(武藝高超,力大無窮)

4、指導朗讀:白羽箭深深地扎進石頭裡怎麼也拔不出來,不光將士們的驚訝,我們也驚呆了,你能讀出這驚訝和對李廣將軍的佩服嗎?

三、朗讀背誦

1、師: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學習§3、4,明白了《塞下曲》這首詩的意思,還知道了李廣不愧是一位神勇無比的將軍。

師:你們佩服李廣嗎?讓我們想著故事的經過讀一讀《塞下曲》,相信大家一定能讀得更好!

2、有感情朗讀課文

師:你能再讀一讀課文的§3、4,體會詩的意境,讀出李廣的神勇無比、讀出你對他的佩服嗎?

(一二兩大組讀§3三四兩大組讀§4)

3、師:《塞下曲》這首詩,寥寥二十個字,就寫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那你能看著古詩,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嗎?師相機插話,這就是“林暗草驚風”……

4、練習背誦古詩。

(1)自由練背。師:李廣將軍如此神勇,《塞下曲》如此著名,你有信心把這首詩記到自己的頭腦中去嗎?

(2)背給你四人小組的同學聽一聽,還可以大家一起背!

(3)閉上眼睛想象當時的情景一起來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唐代詩人盧綸寫過一組以《塞下曲》為題的詩,我們課本上只是其中一首,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一首。這裡面也藏著一個小故事呢?

附板書: 8李廣射虎

夜晚 風吹草動 以為有虎

神勇無比 拉弓猛射

清晨 尋找獵物 扎進石頭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裡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山溝裡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使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自己優越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而受到啟發向小朋友學習,認真刻苦讀書掌握更大的本領。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它用富有感情的語句,描寫了山溝裡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讚頌了山溝裡的孩子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課文結構清楚,全文共分7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描述了山溝裡的孩子們為了上學,不怕起早貪黑,翻山越嶺。這部分內容寫出了山裡的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愛學習的精神,是分三個方面寫的。

第二部分6~7自然段直接抒情,讚頌了山溝裡的孩子們不怕困難為改變山溝的窮面貌而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以及課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課後思考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

教學重點:

體會山溝裡的孩子上學的艱苦,並進行比較,瞭解現在城市中孩子優越的學習環境,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二、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讀中感悟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從中感悟。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練習仿寫對應句子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掌握“籠罩、啟程”等詞。

2 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 學習課文,瞭解山溝裡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導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麼上學的?想了解山溝裡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裡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裡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

1 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 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 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那兩個方面的內容?

2 學生分段,理清結構。

3 說說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 老師小結。

四、齊讀課文,全面感受課文內容。

五、佈置作業:書寫生字詞。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5

教材分析:

今天我要說的是蘇教版小語第五冊語文教材中第22篇課文《金子》。課文講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無望,便留下種花,終於獲得成功的故事。旨在告訴我們要獲得財富或成功就必須付出辛勤的勞動,想靠意外的收穫是不現實的。課文內容簡明,情節曲折,蘊含的道理深刻,是一篇人文性較強的培養學生觀察、想像及朗讀能力的好材料。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坑、附”等10個生字,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過程方法目標:以學定教,通過創設情境,討論、朗讀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體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終於獲得了成功,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穫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知識技能目標:運用已有的識字經驗和方法,學會“坑、附”等10個生字,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誦讀品味,讀懂課文內容。

2、情感態度目標:體悟彼得·弗雷特是靠自己辛勤的勞動,終於獲得了成功,讓學生懂得想要通過意外的收穫獲得財富或成功是不現實的,必須付出誠實勞動的道理。

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教學內容中顯性存在的語言文字,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在教師的引領下,從書面語言中獲得資訊;教師要努力構建學生、文字、教師之間的對話平臺,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地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章,讓學生領會到內容中隱性存在的情感、思維和精神的同時,還要超越文字,連結生活。

教學安排:

我準備安排兩課時引導學生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通過圖文對照,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理解生字新詞,指導兩個字“甘”(獨體字,注意筆順)“錢”(左右結構,形聲字);引發猜想,建構閱讀話題,能基本說出本故事的大意。

第二課時: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反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幫助他們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彼得·弗雷特通過辛勤勞動獲得真金的曲折過程,教育學生向彼得·弗雷特學習,培養自己靠誠實、勤勞獲得成功的高尚品質。另外,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課文的基礎上,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情感,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教材解析

《我不能失信》是一篇閱讀課文,講述的是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在思想上受到薰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獲得啟示;二是讓學生初步體會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來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基礎;三是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認知能力,但對重點詞句的理解還有待加強,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獲得啟示。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通過人物對話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感受宋慶齡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使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獲得啟示。

難點: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通過人物對話來領會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講究“簡”、“略”,但也需要有“精”、“細”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學中做到點面結合,粗中有細。精心選擇略讀課文中需“精”讀、“細”讀的“感悟點”,引導學生細細品讀,使略讀與精讀互相融合。通過有層次、有取捨、有詳略的閱讀,在內容理解、情感薰陶、語言感悟與方法習得上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三、教法、學法:

教法:以學定教、以人為本、以讀帶講。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讀寫結合、整體把握等方法。

學法:腦動心到,心口一致,合作交流,疑難共解。

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師:如果你跟你的'小夥伴約好了週末要一起去圖書館,但是爸爸媽媽週末要帶你去公園玩,你會怎麼辦?

生:跟朋友打電話或發訊息說下次再去圖書館,或者請朋友一塊去公園玩,或者跟爸爸媽媽說已經約好了小夥伴了,下次再去公園吧!

師:大家都說的很棒了。我們今天來看一位偉人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我不能失信》(課件展示宋慶齡資料)

師:讀了課題之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也可學生自己提)

預設:我是指誰?失信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從生活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為學習課文進行情感鋪墊。讀題生疑,引導學生面對題目揣摩思考,說出自己的疑問,為學生走進文字搭建一個平臺。】

(多媒體出示學習目標)板書課題:《不能失信》

(二)讀通課文,疏通字詞:

1.自由讀課文,不會認的字同桌間交流解決。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讀,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看看文中有沒有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集體交流。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教師相機正音。

2.檢查自讀情況。(課件展示詞語)

隨機:課題中的“我”指的是誰?“我”又不能失信於誰?

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設計意圖:豐厚初讀,能為深入學習打下基礎。所以,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字,在與文字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字,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三)感知學習,研讀課文

1.瞭解課文脈絡。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件展示)

2.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宋慶齡誠實可貴。(課件展示)

你從哪些語言讀出她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在書中作上記號。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指點、引導)

(1)“‘不行!不行!小珍來了會撲空的,那多不好啊!’慶齡邊說邊把手抽回來。”(感嘆號的作用)

(2)“不,媽媽。如果我忘記了這件事,明天見到她時,可以道歉;可是我並沒有忘記,我不能失信啊!”(堅決、果斷)

(3)“二女兒宋慶齡顯得特別高興。她早就盼著到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養的鴿子,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漂亮極啦!伯伯還說準備送她一隻呢!”(側面描寫)

(“特別高興”和“早就盼著”表示慶齡很想去伯伯家;“尖尖的嘴巴,紅紅的眼睛”寫出鴿子的漂亮;連用兩個感嘆號,表現出慶齡對鴿子的喜愛之情。)

小結:那麼漂亮的鴿子等著慶齡去,可為了等小珍,慶齡還是決定不去了,真是信守諾言的孩子啊!

(4)“慶齡點點頭,甜甜地笑了。”為何笑得那麼甜?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通過紮紮實實讀文字,品文字等方法,努力給學生留下深刻的語言印象。】

3.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一下宋慶齡,你想用什麼詞?

(四)拓展昇華

1. 回扣課題:如果請你給這篇課文的題目加一個標點符號,你會加什麼符號?為什麼?(齊讀課題。)讀完宋慶齡的故事,你明白了什麼?分角色朗讀課文。

2.你有過失信於他人或他人失信於你的經歷嗎?

總結:宋慶齡不光是個一諾千金的人,她還有許多優秀的品質,我們的教材中還有一些關於宋慶齡事蹟的課文。同學們可以去搜集關於宋慶齡的資料,瞭解她的可貴品質,更好地瞭解宋慶齡。

【設計意圖: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

(五)課文小結:

《我不能失信》寫了宋慶齡為了等朋友而留在家裡,沒有跟隨爸爸媽媽外出的事,讚揚了宋慶齡誠實守信的美好品質。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7

一、說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把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擺在首位。在第二學段還要求“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貴有疑”,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能力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課標中還強調“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培養語感”。因此,本節課我注重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語言積累的意識。

二、說教材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暢的筆觸,勾畫出甜美純淨的兒童世界。頑強活潑而且具有豐富細膩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裡雷電交作、風雨交加之後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兒時,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裡自由馳騁起來。他把未冒出地面的花兒想象成地下學校上學的孩子們,在牆角旮旯冒出來的零星小花是犯錯誤被罰站的小孩兒,大雨來時,花兒們便衣著鮮豔地衝出學校度假了,而花兒們這麼急切地生長是因為要回家找他們的媽媽。作者巧妙地從孩子的眼中敘出花兒們的活潑、可愛、美麗、向上,充滿了兒童情趣。教學中我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讀出花孩子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勇敢堅強、活潑向上、童真童趣。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會寫本課生字,正確認讀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富於童真童趣的語言和豐富細膩的想象,培養學生的質疑、表達、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培養學生養成主動質疑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內容。

2.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富於童真童趣的語言。

2.體會課文豐富細膩的想象。

三、說過程

(一)談話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的伊始通過“說說自己的學校是什麼樣的”的談話式匯入,激發學生對花兒學校的興趣。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鼓勵學生自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標出小結,進行質疑。旨在引導學生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抓住關鍵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種質疑能力對學生的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細讀解疑,深入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細讀文字,解決疑問,並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結合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行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結合活動與練習中的“默讀課文,討論及交流”和想象塗畫的內容,體會花兒們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積極向上。

(四)品讀感悟,積累語言。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感受作者的語言風格,並積累文中的好詞、好段。力爭熟讀背誦自己喜歡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兒學校裡還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說一說,寫一寫,小練筆。看誰想得奇妙,寫得美妙。

(六)感悟積累:輕聲朗讀課文,再次體會課文優美的意境。熟讀課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誦下來,積累優美的詞語。

(七)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希望你們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們童真童趣的語言記錄這美麗的世界。

四、板書設計

把課文的內容用精煉、簡潔的詞語進行概括性的說明。這樣,簡單明瞭,條理性強,脈絡清晰,有助於學生理清文章線索。既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8

教材分析: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第五冊第八單元第23課,它是一篇文包詩。

文章主要講述了大詩人王維在重陽佳節這天,特別思念家鄉的親人,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他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課文文詩對照,內容淺顯易懂,不管是故事還是詩句,都蘊含著濃濃的思念之情。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思念之情並非難事,而要讓他們體會詩中“獨”“異”“倍”三字的妙處,則要花一番功夫。

本文特被安排在最後一單元,即情感體驗單元,意在通過對前幾個單元的學習,即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基礎上,讓學生感悟作者內心的深切感受,從而使自己的內心情感得到提高與昇華。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詩句,並進行背誦。

2、抓住重點詞句,詩文結合,理解課文的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重點理解“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含義,

3、詩文結合,理清文包詩的特點。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涵、品讀古詩的意境及“獨、異、倍”三字的妙處。

教學難點:

詩文結合,理清文包詩的特點。

教法學法:

教法:語文教學,教無定法,教學之功,貴在導學。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本課教學內容豐富,情節生動,三年級的學生一般無法一下子體會感悟出本文的主旨思想這一特點。特制訂了以“問難質疑法”為主、朗讀品味法、情景陶冶法為輔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輔助教學。朗讀訓練是情感交流和體驗的過程,是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思想的主要方法。在教學時,通過讓學生多次反覆朗讀課文,來熟悉課文並體會詩人在重陽佳節獨在異鄉思念遠方的親人的思想感情。

學法:我制定了以合作探究法為主幹線索貫穿全文,討論交流法和超越文字法為輔的學法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年齡的認知水平,本課教學我將採用兩課時進行教學,這裡我將採用多媒體著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

一、揭課題,悟詩題。

詩題常常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因此,對詩題質疑問難往往是開啟理解課文的“窗戶”。因此我從詩題入手,請同學們談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關於什麼主題的故事,以此來檢視學生對課文的掌握成度和為下面學習解剖課文打下良好的鋪墊基礎。

二、讀文字,解詩意。

“孤獨”和“思念”是理解全文,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具有“牽動”全文的作用。只有抓住這兩個關鍵詞,才能順利地開展本課的閱讀教學,激發了學生探究的興趣。因此每一句的理解我都緊緊圍繞“孤獨”和“思念”展開渲染、指導、理解。

三、括全文,延思念。

通過介紹其它詩人因為想念家鄉而寫下的詩句,藉此激發學生的情感。把對課文的理解融入進朗讀中。

板書設計:

23、每逢佳節倍思親

對 更加孤獨

比 更加思念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貼圖匯入,激發興趣

1、貼出三隻灰雀在枝頭歡歌、跳躍的圖畫。

聽,三隻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多麼惹人喜愛。列寧每天散步都來到這兒,和它們打打招呼,問候問候它們。可有一天,列寧發現有一隻灰雀不見了,那隻灰雀到哪兒去了呢?

二、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螢幕出示課文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麼?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裡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後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麼呢?

C、男孩為什麼要捉走這隻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麼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彙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三、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麼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麼要問鳥?鳥怎麼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願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5、你們一定也和列寧一樣,為鳥兒重歸自然、為孩子改正錯誤而高興吧!拿起書來,美美地讀讀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

6、小結板書,總結課文。

四、收集故事、積累提高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麼?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五、拓展延伸

1、寫一個你喜歡的小動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來寫一段話,表達你的喜愛之情。

2、把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抄下來。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學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不確定現象》的第一課時。新《課標》在國小第一學段安排的“概率”學習內容主要有:初步體會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對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實驗。本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二、說目標、重點、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體會、認識、總結。基於這樣的理念,我根據教學內容,教材特點和本班情況,設計了以下幾個目標、重點、難點。

(一)知識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摸棋子游戲,體驗生活中確定和不確定現象,並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正確地描述這些現象。

2、能列舉出簡單的不確定事件可能出現的所有結果,知道其不同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並領悟到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佔數量多少的密切關係。

(二)能力目標:

能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觀察、推理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在活動交流中培養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領悟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佔數量多少的密切關係,體驗、描述生活中的確定和不確定事件。

【教學難點】

領悟到可能性大小與其可能出現的不同結果所佔數量多少的密切關係

三、說教學方法

三年級的國小生,正處在抽象邏輯思維初步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直觀演示或遊戲切入較容易被他們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學生是農村外來人員的子女。學生整體認知水平較差,如果用常規的單一說教形式教學,收效甚微。因此,我根據這些特點,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方法,設計了幾個活動,使學生在遊戲中愉快的學習新知。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開門見山引入、師生互動學習新知、引導學生學習、點撥學生迷惑等。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教學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規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不確定現象》這一課意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並通過親手實驗、記錄資料、分析資料、做出判斷,自己總結出可能性的大小與什麼有關係。

五、說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突出主題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遊戲好嗎?不過我們做遊戲是有目的的,我們要通過做遊戲來學習一個新的知識《不確定現象》,不知你有沒有信心學好?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出示目標)

(二)例1的教學。

1、活動一

師:現在老師這裡有個盒子,看看我往盒子裡放的棋子(全是黑色的),猜一猜老師摸出的棋子會是什麼顏色的?

生:黑色。

(師摸)

師:為什麼我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呢?

生:因為你放進去的全是黑棋子,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黑棋子。

師:我可能摸出白棋子嗎?為什麼?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裡沒有白棋子。

師:可能摸出其他顏色的棋子嗎?為什麼?

生:不可能。因為盒子裡根本沒有其他顏色的棋子。

師:如果我把盒子裡的4個黑棋子換成白棋子,使得白棋子、黑棋子的數量同樣多。老師繼續再摸,想一想老師摸出的一個棋子會是什麼顏色的?(說話時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棋子。

生2:黑棋子。

生3:也許是白棋子,也許是黑棋子。

(師繼續多次摸棋子)

師:為什麼老師這次既可能摸到黑棋子又可能摸到白棋子了呢?

生:因為盒子裡有黑棋子,也有白棋子。

師:也就是說,這次摸棋子出現了兩種可能。可能是……(生齊答),也可能是……(生齊答)。

(設計思路:通過“生猜師摸”的摸棋子游戲,很容易就達到師生互動,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玩中教會學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來表述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這一活動喚起了學生對舊知的記憶,為學習新知埋好伏筆。)

2、活動二

師:下面老師再改變盒子裡黑、白棋子的數量,變為7個黑棋子、1個白棋子,我們看看,是摸中黑棋子的次數多,還是摸中白棋子的次數多?

(生舉手回答,進行猜測)

師:想不想自己摸棋子來驗證猜測?

生:(幾乎異口同聲)想。

師:那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來完成學習任務。

(出示“小組合作”的操作步驟)

(各學習小組摸棋子、統計、討論。教師巡視學生實驗結果。)

師:請組長彙報小組交流情況?

師啟發學生總結規律:通過剛才的實驗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指名回答)

(設計思路:對兒童來說,概率知識是很有吸引力的,動手收集資料的過程常常體現為令人愉快的遊戲。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在親歷、體驗的過程中感悟、體會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學習的形式既能發揮集體的智慧,又能展示個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環節通過學生的合作學習,使他們體會與他人交流的快樂,同時促進學生性格的完善與發展。最後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規律使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3、即時練習。(課件出示)

箱子裡裝著10個紅球,2個白球。小明從箱子裡摸一個球,摸到的球可能是()球、也可能是()球,摸到()球的可能性更大。

想一想:從中摸一個球,

⑴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紅球,應該怎麼辦?

⑵要使摸到的球一定是白球,應該怎麼辦?、

⑶要想經常摸到紅球,也就是紅球的可能性大些,應該怎麼辦?

⑷要想偶爾摸到紅球,也就是紅球的可能性小些,應該怎麼辦?

⑸要使摸到紅球、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應該怎麼辦?

(指名口答)

(設計思路:由形象的遊戲活動過渡到抽象的語言表述,檢測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同時引入詞語:經常、偶爾,滲透語文知識加強學科整合)

(三)例2的教學。

1、情景引入

師設計一個小故事引導學生猜猜誰中獎的可能性大

大家先猜然後進行驗證。

老師和一名學生配合搖20次轉盤,一名學生記錄統計,其他觀察、監督,把得出的結果填課本上。

師啟發學生總結規律:老師轉到哪兒的可能性大,哪兒的可能性小?為什麼?

生:轉到小羊的可能性大,轉到小豬和小狗的可能性小。因為小羊的區域多,小豬和小狗的區域少。(答得好發獎品書籤)

2、知識拓展

師:“如果讓你用這個轉盤設計搖獎活動,你想讓獲獎的人多一些怎麼設計?想讓獲獎的人少一些怎麼設計?想讓獲獎的人數和不獲獎的人數差不多怎麼設計?

生1:我把區域大的設為中獎區獲獎的就多些。

生2:我把區域小的設為中獎區獲獎的就少些。

生3:我把兩種區域設為一樣大,獲獎機會一樣多。

……

(設計思路: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聯絡生活實際,學有用的數學。可能性問題在兒童的生活中接觸還是比較多的。從轉盤遊戲到搖獎設計,讓學生初步具有資訊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體驗可能性。)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1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國小》。

【說教材】

課文通過描寫西南邊疆的一所民族國小,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美得很有特點,各民族的國小生身著鮮豔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這是一所團結的學校: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裡,在鮮豔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這是一座充滿了歡樂、祥和氣氛的學校: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羨慕。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夥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裡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後以自豪讚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國小;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於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並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裡為什麼這麼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遊戲外,還有可能作什麼?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後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覆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我這樣設計教學過程:

一、第一步,設疑問難,匯入新課

針對國小生喜歡提問題這一心裡特點,在開門見山板書課題後,我會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課文的熱情當中去,再將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副板上,針對這些問題有目的的開始進行課文朗讀。

二、第二步,初讀課文,解決簡單問題,並隨文識字

1、在引導學生讀完一遍課文後,便讓他們說說自己都解決了哪些問題。在學生交流過程中重點處理“為什麼叫民族國小”這一問題。在確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頗民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民族的,還有漢族的”這一句後,依次出示“頗、昌、昂”幾個生字讓學生識記,並用“昂”字擴詞,檢查學生生字掌握情況。再根據這個句子的特點,教學排比句式。我會告訴學生如何來判斷排比句。並讓學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將新學知識達到鞏固的目的。

2、句式對比,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學生找到“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國小生”這個排比句式後,先識記生字“壩”,再進行句式比較的訓練。出現“早晨,從四面八方,走來了許多國小生。”與文中句子比較,通過比較知道,之所以這樣寫,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具體的知道這些國小生是從哪裡來的。

3、通過文中的空白處進行說話訓練:

在學生找到“同學們向在校園裡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個排比句後,讓學生閉眼想象這一情景。並進行想象訓練,通過師生角色扮演,引導學生圍繞“當同學們碰見小鳥時會怎樣向它們打招呼?碰見老師又是怎樣問好的?經過國旗時,又是怎樣做的呢?”這些問題展開想象,重現生活中的真實場景。

三、第三步,分析理解重點段落

這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處理的重點。重點抓住兩個表示時間的詞語“上課”和“下課”,在學生充分朗讀這一自然段後,將這一段分成兩層,引導學生概括出每一層重點說了什麼。再用“會讀書的人能把幾句話讀成一個詞”這樣的引導語,引導學生分別用“安靜”和“熱鬧”概括出。然後進行逐層分析理解。“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來校園很安靜?”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在書中邊找到相關的語句邊把它劃下來,再通過我的引導,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在學生讀出安靜的味道來後,緊接著請學生思考“為什麼校園裡這麼安靜?”引導學生說出,是因為上課了,它們被小朋友好聽的讀書聲音吸引住了,也是因為它們怕打擾了小朋友學習。在處理好這些後,增加一個說話訓練。把文中所說的“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換成“教室十分乾淨,____,____,____”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展開想象,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當下課的時候,校園變得熱鬧了。這時候,我就會讓學生說說,大家都在校園裡幹什麼,並進一步進行思維擴散訓練,讓學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說的這些活動外,還會做哪些活動?教師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讀出下課後的熱鬧來。從而突破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第四步,通讀全文,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全文理解完後,我通過“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國小?”讓學生在書中找出依據。最後,我會引導學生能夠說出,這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一所團結的學校,一所充滿歡樂的學校,並在板書中呈現出來。出示“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國小”一句,引導學生分析該帶著一種什麼樣的語氣來讀,再讓學生嘗試朗讀,進一步體會出作者的自豪和對民族國小的讚美之情。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五、第五步(最後一步)對照板書

牽引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全過程,使本節課的內容在學生腦海中得到更紮實的鞏固。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七顆鑽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裡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裡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個短短的童話故事,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愛心能為世界創造美好的未來。

根據新課改理念,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徵,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會認7個生字,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重點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愛的博大。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自由寬鬆,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後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2、教法:

一堂好的語文課應充分體現這十六個字:書聲朗朗、議論紛紛、高潮迭起、讀讀寫寫。針對以上教學思想,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採用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感受。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3、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三、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同學們,以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匯入感受神話的美麗。匯入課題:今天聽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講一個生動的故事。設計這一匯入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為這節課奠定了一個好的基調。

2、初讀課文,感知故事大意。

(1)檢查詞語認讀,為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學生快速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能在最短的時間裡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說說課文大意,引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資訊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3、再讀課文,體驗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畫出讓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彙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引導讀出神奇的味道。

(4)讀到這裡你有什麼疑問?

(學貴有疑,有疑點有問題,才能有思考有創新。此時鼓勵學生質疑,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燃起學生思維的火花。)

4、品讀重點,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讀全文,尋找愛的足跡。

(2)學生交流彙報,教師著重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但又一想,這些水給媽媽還不夠呢,就趕緊抱著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裡倒了一點水,小狗把它舔淨了,變得歡喜起來。

母親說:“我反正要死了,還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嚥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遞給了這個過路人。

①反覆讀一讀四個句子,從哪些詞語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給了誰?從中你感悟到什麼?

③從母親身上你又見到了什麼?

④選擇最讓你感動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要求我們既要進行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有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整體入手,品析文字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明其義,品其味,悟其情,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5、引伸拓展,讓愛層層遞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語言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但僅僅是瞭解文中故事,明白變化的原因是“愛”。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向學生提出疑問:

(1)為什麼不把鑽石留給小姑娘她們,而讓它飛上天變成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滿愛,就會發生奇蹟,由愛而生的七顆鑽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讀完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麼呢?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愛是真實的奇蹟。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愛,到處有奇蹟發生。)

四、說板書設計。

七顆鑽石

愛心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緊扣本單元的主題。本課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講述的是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資源。課文結構嚴謹,按照總分總的結構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海底世界,讓學生對海底世界的面貌有了大致的瞭解。課文總體難度不大,運用列數字,比喻的手法進行介紹,語言生動活潑。

(二)教學目標。

1.自習生字,掌握10個會認的字,12個會寫的字,讀準一個多音字,。

2.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掌握文章的結構和主旨。

3.瞭解說明文的寫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文章主旨。

難點:總結作者把海底世界動物種類多、活動方式有趣寫具體的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

這篇文章難度不大,要讓學生通過誦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對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和礦產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生動地描述,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展開想象,同時結合課堂上展示的影象等資料,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2.練習法

練習能夠及時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課文運用列數字,作對比等手法來介紹海底世界,句子生動活潑。通過課堂仿寫句子的形式,讓學生學會運用這些手法。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教學內容,展示海底世界的圖片、視訊等資料,給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三、說學法。

學生在充分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必須掌握以下學法:

自主學習法

要求學生課前要做好預習,瞭解課文內容,對不認識的生字學會自己查字典,對不熟悉的詞語自己標記出來,在課堂上提出來集體討論。對課後習題在預習中要有自己的思考。

誦讀品味法

這篇課文語言通俗易懂,是一篇優秀的說明文。課文語言生動活潑,要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會海底世界的奇妙,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課前交流: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劃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3.收集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

培養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課堂學習做準備。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五個部分組成: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匯入新課。出示海底世界的一些圖片,激發學生的上課興趣,並讓學生結合自己在電視裡或是海洋館見到過的關於海洋的景象,讓學生回答自己關於海底世界的印象,自然過渡到課文內容上來。

第二部分:整體誦讀,梳理結構。讓學生根據錄音範文誦讀,把課文讀流利順暢。在朗讀過程中找出課文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詞語。並思考作者是怎樣介紹海底世界的。

第二課時:

第三部分: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瞭解課文主要內容,並學習文段。

1.要求學生回答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海底世界的。再提問:說說課文是怎樣介紹海里的動物和植物的,在課文中找到答案。

2.讓學生讀課文中優美的句子,體會句子中詞語運用的妙處。

“海底世界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還有些貝類自己不動,卻能巴在輪船底下做免費的長途旅行。”

這些句子運用擬人的手法將海底世界動物的活動描寫得十分生動,學生要學會將這種手法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展開想象。讓學生在本課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課外所見和所收集的資料,進一步感知海底世界的精彩。

第五部分:歸納總結。迴歸整體,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再次體會課文的主旨,加深學生對課文主旨的瞭解。

五、說課小結

本課是一篇十分生動地說明文,向我們展示了海底世界的精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海底世界和大自然的熱愛讚美之情。本課難度不大,作者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分別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環境、動物、植物,簡要介紹了海底世界的礦產。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把握文章的結構,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課文的主旨。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4

各位評委老師,下午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國標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第22課《槐鄉五月》。

課文以生動優美的筆調描繪了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生動地展現了槐鄉孩子純真可愛、熱情好客的特點。文中長短句的交錯,疊詞、擬聲詞的恰當運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裡行間充滿著生活情趣。

課文語句優美,對我任教班級的學生來說,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語句中蘊涵的意境,對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困難,而且文中所描寫的槐鄉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有一定的距離,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的。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的特色,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課文10個生字,認識綠線內10個

能力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情感目標:感受槐鄉五月優美的景色,體會槐鄉孩子純樸可愛、天真爛漫的特 點,培養審美情趣。

我設想通過兩課時與學生共同完成以上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採用三個層面的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首先在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正音“浸和襟”、“醇和陳”,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薰醉、大大咧咧”等詞語,比如“薰醉”這個詞,根據我以往的經驗,學生對這個詞的意思很難有真切的體會,因此,在這裡我引導學生讀前面的有關詞句,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使學生感悟到槐花香味的濃烈,令人陶醉,同時,也為第二課時的學習做好鋪墊。在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槐鄉花的美,槐鄉孩子的可愛。

以上是我對第一課時的簡要設想,下面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思路。

第二課時,我主要採用3個環節進行教學,1、品味探究,體會槐花之美;2、入境體驗,領悟槐鄉孩子的內在美;3、拓展延伸,內化表達槐鄉美。

一、品味探究,體會槐花之美

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初步感受了槐鄉優美的景色。第二課時,上課伊始,我播放多媒體課件,呈現五月槐花盛開的美景,(圖景由遠到近,由全景到特寫)然後請學生談談看到的景象,接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讀後四人一組討論,你認為槐花美在哪裡,討論後進行集體交流。在交流中,孩子會談到多種感受。比如,有的孩子可能會說,我是從“槐鄉的山山窪窪,坡坡崗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中的“白茫茫”感受到槐花的.美麗的。也有的學生可能說:“我是從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這句話體會到的,當學生說到這句話的時侯,我首先表揚學生會讀書,找得好,接著鼓勵學生繼續細細地讀課文,找找有關表示槐花動態的詞,引導學生想象“槐花抱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槐花掛滿枝頭有時怎樣的情景呢?”之後,我又播放課件,展示槐花像玉雕的圓球,進一步幫助學生直觀真切地感受槐花的美;接著通過感情朗讀再現情景,增強感悟。

就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積極捕捉語文資訊,體驗閱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接著,我以“槐花開滿了各個地方,你聞到香味了嗎?”為過渡,引導學生讀下面的一段文字,讀後請學生以“我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因為———”開頭練習說話,如:“我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因為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

我聞到了槐花的香味,因為桌上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春香、濃香……”這樣結合具體的語詞,通過學生創造性的表達,再配以師生合作賞讀使學生充分感受槐花遍地、槐香飄散的令人神往的美景。

二、入境體驗,領悟槐鄉孩子的內在美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的知覺、情感被調動起來了,這時,我與學生輕鬆談話:“假如你來到槐鄉,你會看到些什麼?請選擇一個你覺得最有意思的鏡頭來說說”,然後請學生自由品味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同桌先進行交流,我在學生中間巡迴指導,作適當點撥,再組織集體交流。這裡我主要引導學生進入槐鄉,去體會槐鄉孩子的熱情好客,感受槐鄉孩子天真爛漫、充滿情趣的童年生活。比如,有的學生在交流中可能會說:“我來到了槐鄉,看到了一位小朋友被香氣薰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我就抓住“薰醉”這個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槐花的濃烈香味,同時結合“傻乎乎、臥”這些詞,引導學生品讀、想象、表演,體會槐鄉孩子天真可愛、充滿情趣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再通過感情朗讀再現情景,加深體驗。當然,針對課文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其他語句都表現了槐鄉孩子純真可愛的特點,(板書:純樸可愛)學生可能還會說:“我來到了槐鄉,好客的槐鄉孩子會把我拉到家中,請我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

“我來到了槐鄉,看到槐鄉孩子大大咧咧的,不時就朝嘴裡塞上一把槐花……”等等。

在學生思維火花不斷碰撞的過程中,我引讀課文最後一段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延伸,內化表達槐鄉美

當孩子們對槐鄉美景流連忘返,為槐鄉風情所陶醉時,我趁熱打鐵,引導孩子們策劃一個槐花節,鼓勵學生寫寫邀請函,設計廣告詞會歡迎標語,也可以介紹槐鄉風情等等,這樣,鞏固和提升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語文能力。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意義所在,也是新課程理念的突出體現。

以上是我對這篇課文的初步的教學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隨著學生的學習情況作不斷的調整和改動,不足之處,懇請評為老師批評指導。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15

【教材簡析】

《花鐘》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例舉了牽牛花等9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充套件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鬥豔、芬芳迷人、豔麗、甦醒、溼度、密切、關係、嬌嫩、適宜、適應、昆蟲、傳播、植物學家、陸續、大致”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讀懂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4、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教學重點】

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句式,對一些句子嘗試換一種說法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

【教學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激發興趣

1、板書“鍾”,你都見過什麼鍾?

2、今天給大家帶來了花鐘,想去看看嗎?課件出示:瑞士大花鐘圖片

(出示日內瓦大花鐘)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最著名的日內瓦大花鐘,

面各色鮮豔的花,爭奇鬥豔,芬芳迷人。它座落於瑞士這個“花園之國”。這個花鐘不僅美觀,而且能夠報時,今天咱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題目就叫花鐘。

文中的花鐘是什麼樣的?它是怎樣報時的呢?讓我們趕快來讀讀課文吧。

請同學們開啟書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二)、學習生字,掃除學文障礙。

1、誰願意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來讀這些詞、搶讀、開火車讀。

2、請同學們在觀察這些生字,你覺得哪個生字難寫,你是怎麼記住它的。

著重知道左右結構的字,例如:“溼、嬌”書寫時注意左窄右寬。“醒、致”左右寬窄差不多。

3、要求在字貼上每個字描兩遍。

(三)、再讀課文,學習寫作方法。

1、看來生字同學們都學會了,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指導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許多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花開放時間不同的原因)

2、那課文中都寫了那些花,他們都是在什麼時間開放的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畫一畫,讀一讀。

(1)找一找花鐘裡藏著哪些花?

(2)看圖,認識花,感知花的美麗。

一起說花的名字,相應出示花的圖片。這麼多美麗的鮮花,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鮮花朵朵、爭奇鬥豔,好看,美麗等等)

(3)默讀課文,想想這些花是怎麼開放的?(出示課後題)填空

(4)你喜歡哪個句子就讀給同學聽聽,相機指導朗讀。

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為什麼喜歡這一句,做動作,指導朗讀。

豔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

為什麼喜歡?帶著表情,指導朗讀。

還有哪種花笑了?(曇花)

曇花含笑一現,從含笑一現中你知道了什麼?這麼美的頃刻間,我們多想留住它啊!指導讀。

這兩種花的笑是我們看得到的,有一種花是在心裡笑呢。(萬壽菊)齊讀。

欣然是愉快的意思?“怒”在字典中有兩種解釋,(出示解釋),你們覺得是哪一種?齊讀出花開的氣勢

睡蓮從夢中醒來指導讀。還有哪種花也是剛剛醒來?(菸草花)指導讀。

月光花舒展開自己的花瓣

請大家做一下舒展的動作誰再讀讀這句話。

6、再來讀這一段,下面讓我們一起感受這些花兒的美麗吧。師生接讀。

7、比較“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薔薇開了,七點,睡蓮開了……”和書上的寫法,哪種寫法好,為什麼?

小結:同樣表達一個意思,可是呈現的語言效果卻大相徑庭,往往同一個意思是可以用同義詞或不同句式描述的。

例如說:牽牛花是從形狀、顏色上進行描述的;而“曇花、睡蓮、菸草花”是著眼於開放的時間;“月光花”是從姿態上進行敘述的,這些花它們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姿態,各有各的性情,從多種角度進行的描寫,會受到意想不到的語言效果。

(四)、課外延伸,培養寫作能力。

1、同學們看這段話最後,還有一個特殊的標點,是什麼號?他告訴我們

什麼?

你們在課下蒐集了哪些花開放的'時間呢?請你們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並試著用書上的語言來形容一下。看哪一組的語言最美。

可以仿照書中第一段來寫。

第二課時

一、回憶引導生疑

1.複習第1自然段,引導生疑:出示各種花開放的時間,引導學生回憶誦讀課文第1自然段。

為什麼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植物學家進行了研究,有什麼發現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默讀第二段,想一想:你讀懂了什麼?聯絡課文,你能猜測“夜來香為什麼在晚上八點左右開放”嗎?為什麼大多數花在白天開放?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聰明的植物學家把不同時間開放的花,種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鐘面一樣,就是我們看到的花鐘。(出示)

2、比較句子:“我看到什麼花開了,就知道是幾點了”這句話對嗎?文中用語言怎麼敘述的?

課件出現句子:齊讀“你只要看看什麼花剛剛開放,,就知道大致是幾點鐘”

兩組句子有什麼不同?“剛剛”可以去掉嗎?為什麼?“大致”還可以換成什麼詞?

3、是啊,作者用詞非常準確,這個看似用來表達模糊意思的詞語,實際反映了客觀事物真實的狀況,反映了科學家遵循客觀事實的態度,文中還有幾個這樣的詞語,請大家快速瀏覽全文找一找。

課件出現詞語:大概,左右,往往,有……的危險

4、體會朗讀第三段。

四、再讀全文,總結拓展

1、再一次有感情朗讀全文,找出你喜歡的好詞佳句

2、師總結:作者之所以能寫出這麼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觀察,不斷探索的結果。我們也要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好習慣,發現探索美麗的大自然。

五、作業:

1、觀察一種事物,把觀察發現記錄下來。

2、自己動手製作一個“花鐘”(在鐘面上寫上花朵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