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彙總七篇

說課稿7.86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彙總七篇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1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

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係。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物質準備:

1、教具:自制的“石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土坑”若干。

2、學具: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小塑料筐。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創設法:活動匯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定懸念,因而我設計了鋪石頭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通過組織幼兒觀察石頭的顏色和形狀,達到鞏固和比較各種形狀特徵的目標。

4、遊戲法:“富教育於遊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遊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本次活動中,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遊戲是本次教學活動的一條主線,讓幼兒在撿石頭——鋪石頭——踩石頭的一系列遊戲來達到預設目標

5、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鋪石頭”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朋友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撿石頭鋪路的情景一下子抓住幼兒的眼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2、第一次操作——撿“石頭”

帶領幼兒撿“石頭”,引導幼兒觀察“石頭”的形狀,並通過交流發言,做分類遊戲等多種方式來複習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特徵以及常見顏色的掌握。

3.第二次操作——鋪“石頭”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定了“鋪石頭”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真正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讓孩子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來鞏固對圖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掌握。

3.第三次操作——拼“石頭”

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難點問題——有些坑找不到相同形狀的“石頭”來填,並及時丟擲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從而得出結論——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同時也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我一共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這三次操作活動每次的藥企業和難度都不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線條清晰,利於孩子逐步深入的仔細觀察和主動探索。

4、音樂活動——踩“石頭”

《綱要》中指出幼兒的活動要動靜交替,切合幼兒年齡特點。中班幼兒的專注時間一般在25——30分鐘左右,在三次操作活動後,我特意安排了這個音樂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活潑的音樂中跳一跳,蹦一蹦,搶一搶,放鬆心情,活躍氣氛,而且也再次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和掌握。

5、活動延伸

一次活動的結束不代表這次內容的終結,幼兒的知識要經過多次反覆的鞏固和聯絡,要不斷的積累和深入。一次活動後,我們的教具和學具也還有大量的再次使用空間,所以我請孩子們把材料轉移到活動區,在那裡感興趣的孩子們還可以接著探索形狀的奧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組合和轉換關係,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嘗試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哭娃與笑娃》這個活動來自山東省編教材中班上冊《我的好朋友》這一主題。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中班幼兒偶爾情緒不是很穩定,早晨來園偶爾哭著喊爸爸,媽媽,怎麼勸都不好用,為此我特意設計了"笑娃娃和哭娃娃"的這次活動,將心育目標與語言目標有機融合。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活動始終以遊戲貫穿始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於遊戲中,發揮增效作用。並採用卡片聯想、生活經驗聯想來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

能力目標:知道哭和笑的兩種不同的表情,會從兩種不同的表情裡判斷人的心情。

情感目標:學會關心他人,願意為好朋友帶來快樂。

3、重點難點重點:能從眉毛、眼睛、嘴巴的細微變化中,觀察出人的情緒變化。難點:能知道五官與表情的關係,會用簡單的方法表現哭與笑兩種不同的表情。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圓形卡片若干,彩筆。

2、表現哭、笑表情的人物頭像各一幅。

3、背景音樂《笑比哭好》

4、"心情速遞"板二說教法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法,互動遊戲法

1、情景法考慮到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先播放歌曲表演,引出一隻快樂的小熊,激發起幼兒對這節課的興趣,讓他們很快的投入到課堂中來。

2、互動遊戲法我和幼兒一起來做五官的遊戲,我先指著自己的'鼻子問幼兒,這是哪裡呀?讓幼兒猜。以此類推,我把自己的五官都指全,讓幼兒猜全。接著鼓勵其他幼兒跟著一起做猜猜五官遊戲。做完遊戲,趁著幼兒盡興,我問幼兒:五官都有哪些本領啊,請大家一起積極發言一起討論。

二、說學法

本次活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為指導,借建構主義理論和多元智慧理論及做中學的思想,主要採用互動遊戲法,啟發誘導法

1、情景遊戲法:老師和幼兒一起做遊戲,在遊戲中引導幼兒認識人的五官和了解五官的用途是什麼。

2、啟發誘導法:在小黑板上畫出各種各樣的表情,有笑的有哭的,有傷心的等等,讓幼兒觀察一下不同的表情和五官是什麼關係的?進而引導幼兒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三、說教學

(一)引發興趣,匯入課題

歌表演引出快樂小熊"Hello!大家好,我是快樂小熊,今天呀!我和馮老師一起來到這裡,想和你們交朋友?高興的話就請來點掌聲!"

(二)匯入遊戲,引發討論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指指鼻子,摸摸臉的遊戲"請幼兒互相說一說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它們都有哪些本領?讓幼兒自由討論。

2、請幼兒自由發言,並提問個別幼兒,並肯定全體幼兒的表現,初步瞭解人的面部長有五官,並瞭解其功用,並要時時刻刻保護它們。

(三)五官的變化,引發討論,學習使人情緒愉快的方法

1、"小朋友"用你的小眼睛看這裡,這怎麼有這麼多的數字,還有圓點?激發幼兒好奇的心理,並引導幼兒願意露出笑臉。

2、出示表情臉譜,"老師呀,還要給小朋友看一樣東西,這是表情臉譜,小朋友都甜甜的笑臉,因為它會給朋友帶快樂,那咱們就一起露出最甜的笑臉吧!"

3、出示課件(快樂的聚會),小動物們也喜歡甜甜的笑臉,那咱們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樣快樂的

4、引導幼兒通過看小動物們的快樂聚會,能感受到小動物把快樂帶給了我們,要用笑臉對待朋友,笑臉代表著幸福和快樂!提問幼兒"假如您的好朋友生氣不高興了?你會用什麼辦法讓她高興起來露出笑臉?"引導幼兒討論,並請幼兒發言,提問個別幼兒。給朋友唱歌、跳舞還給好朋友說好聽的甜甜話,讓朋友快樂,自己也就快樂了!

(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自由想象,情感昇華

1、出示笑臉和哭臉,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送出小禮物!手拿鏡子做表情遊戲,並讓幼兒自己動手畫出笑臉,裝飾"快樂樹"。

3、"快樂小熊"說要用笑臉、說甜甜話對待朋友,這樣大家就都快樂了。

(五)教學反思

提醒幼兒每天來園時,在"心情速遞板"上標出自己的心情,引導幼兒關心大家的心情,說一些高興的話,讓大家都快樂起來。

(六)佈置作業

以漂亮的我為主題,畫一副自畫像,能把自己的表情真實的表現出來。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3

一、說教材:

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環節都滲透著數學知識,如:早晨入園時可以問問幼兒:“今天幾點起床的?幾點上幼兒園的?”又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讓幼兒形成了序數的概念;分午飯時,碗與筷子的一一對應、小朋友的人數與所搬的小椅子的個數的對應與比較,既提高了幼兒的點數能力,又將對應、比較知識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數學教育隨處都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數字。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為:

二、說難點,重點

難點: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數字的認識僅僅停留在“每個數字的形狀不同”這一點上,數字究竟表示什麼意思,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什麼用處,幼兒的概念是模糊的。

重點:在幼兒的.眼中,“數字”與“圖畫”沒有太多的區別,所以,常常有幼兒把“5”寫成了“ζ”,把“9”畫成“”像一個氣球。

教師的準備工作:

(1)一座沒有門牌號的樓房,分別住著小雞,小鴨,小狗,小羊,小牛等十個小動物。

幼兒的準備工作:請幼兒收集寫有數字的常見物品或圖片。(手錶,鬧鐘,日曆,溫度計等。

根據新《綱要》中要求,讓孩子們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

帶領幼兒來到“數字世界”,請幼兒注意觀察,這些物品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是什麼?教師用

神祕的語調說:“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來到了一個神祕世界,這裡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請你找一找,是什麼?”引導幼兒尋找數字,發現鍾,表,日曆,稱等物品上都有數字。這樣問題匯入,一下子就能調動孩子的興趣。這一環節大約進行4分鐘。

請幼兒猜想物品上數字的意義及他們的功用。教師說:“剛才,我們逛了數字世界,發現這裡的東西上都有數字,請你們想一想,它們有什麼用處呢?”教師逐一取出鍾,日曆,稱等物品,請幼兒分別說一說他們的用處。

請幼兒尋找生活中的數字。教師說:“原來,數字有這麼大的用處!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我們今天收集來的這些物品上有數字外,還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數字呢?”請幼兒自由發言,談談他們還在那裡見到過數字,有什麼用處。

請幼兒為空白的物品添上數字。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4

說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新《綱要》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為構建數學課程最基本的原則。新學期剛開始就在遊戲活動中觀察發現,幼兒對“鄰居”關係非常感興趣,經常聽見小朋友說: “我的鄰居家有個小弟弟,經常來我家和我玩玩具。”“我也有鄰居,xx是我的好朋友,她住在我家的旁邊,我們是好朋友”我的好朋友XX就坐在我的旁邊。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我的鄰居朋友》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說分析:

我班經過了託、小、中班的學習,幼兒對數字的認識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這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了《5以內的序數》、《5以內數的形成》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法則應避免由教師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給他們,而是應該安排成幼兒在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為幼兒設定遊戲化的情景,通過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在學習相鄰數的過程中,我們將以幫助小動物找房間為導線,讓幼兒自主尋找數字的相鄰數,理解相鄰數的關係,為幼兒提供主動探索的機會。

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用講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說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說教學過程:

開始部分:通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基本部分:

(1)“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蘑菇房》故事講述,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貼數字卡片,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

(2)協助幼兒理解相鄰數的定義。將故事平穩的過渡到黑板上,1號蘑菇房鄰居是幾號蘑菇房?有幾個?2號數蘑菇房鄰居是幾號蘑菇房?有幾個?(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5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3)通過丟擲問題,以給相鄰數找祕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5以內相鄰數之間有什麼關係?給幼兒提供桔子,餅乾,玩具等物品若干,引導幼兒分別對應數擺出相應數量的物品(1-5),逐步探索每個數的相鄰數與該數有什麼變化,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3、結束部分:在遊戲--《數字寶寶找朋友》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5

活動目標

1、能正確辨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並能說出圖形的名稱。

2、在認識圖形的基礎上,體驗遊戲的愉快。

3、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徵。

4、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瞭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1、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 "土坑"的小路,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石塊" 。

2、三個圖形寶寶的家。

3、小貓掛飾人手一個,後面貼上圖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教師:"今天,貓媽媽請來了幾位圖形寶寶,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吧。"

二、幼兒"修路",鞏固認識圖形。1、教師:"寶寶們真能幹,現在圖形寶寶請我們到他們家去做客。

寶寶們出發了,要跟好媽媽哦,不然會走丟的。"放音樂,學小貓走。

2、來到小路邊。教師:"唉呀呀,怎麼了,"幼兒說,"小路上有許多小坑,"

教師說:"小坑都是什麼形狀的",幼兒回答。教師:"那我們有什麼辦法把路填滿呢?"幼兒回答。

教師:"寶寶們看,路邊有那麼多石頭,我們用這些石頭來修路吧,"幼兒修路,提醒幼兒:"寶寶們要動動腦筋,什麼樣的石頭放到坑裡才正正好。"

3、教師檢查小路有沒有都修好。教師:"你們用什麼形狀的石頭修路的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小路修好了,我們邊走邊說說你走在什麼圖形上。"(教師先示範,幼兒再示範)

4。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5、發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

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麼不同與相同。

6、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一數,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

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7、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三、來到圖形寶寶家做客。

1、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圖形寶寶們的家,你們猜猜這是哪個圖形寶寶的家呀?"引導幼兒說說。

2、根據幼兒身上的圖形做客。

教師:"我的貓寶寶真能幹,現在我先請戴著三角形的貓寶寶到三角形圖形娃娃家裡去做客,

同時要問好。回來時要跟三角形圖形娃娃說再見。"

教師:"這次我們一起去做客,根據你身上的圖形去做客。方法同上"

3、教師驗證是否正確。

四、結束活動。

教師:"貓寶寶們,玩了這麼長時間也累了吧,我們回家吧。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6

一、說教材:

幼兒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簡單的說可以包含了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數以及數與數間的邏輯關係是事物各種屬性關係在人腦中引起的綜合反映,複雜且不易理解。,而我今天要說的相鄰數對於4到5歲的幼兒尚沒有在其大腦中形成這一概念,而與其接近的鄰居關係卻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我設計了這堂《10以內的相鄰數》的教學活動,希望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和積極參與操作的過程中獲得相關知識。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物件。”為此,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本活動中採用、故事講述法、情景表演法、猜測法、模仿法、遊戲法、操作法、驗證法等教學方法;提問方式也將採用個別提問、小組提問和集體提問等多種提問方式。讓幼兒在聽聽、猜猜、說說、玩玩的過程中融入學習,獲得知識和經驗。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的說課還很粗糙,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三、說目標: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的要求和“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原則,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訓練的實際發展水平,制定了以下目標:

1、用講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情感)

2、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認知)

3、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認知)

4、發展幼兒的比較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能力)

四、說重難點:

1、活動重點: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2、活動難點:理解並能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五、說活動準備:

1、森林背景圖,十座寫有1——10數字的蘑菇小房子,小猴、小熊手偶各一個和老虎的圖片一張,故事《住賓館》。

2、1-10的大點卡和數卡一套。黑板1——11的數字卡片。

3、幼兒數學操作板1個/人,1-10的點卡一套/人。

4、撲克牌人手一份(從1到11);標有1—10的數字卡片,每個小朋友一張

5、已經學習過了《11以內的序數》、《11以內數的形成》(包括0)等,幼兒有了初步的數與數之間存在某種邏輯關係的概念

六、說過程:

1、開始部分:通過拍手遊戲和幼兒講講說說,初步理解“鄰居”關係。

A、拍手遊戲:“嘿嘿,(小朋友名),我問你,你的朋友在哪裡?”“嘿嘿嘿,在這裡!”(被問的小朋友舉起旁邊小朋友的手。)

B、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請你說一說自己的鄰居都有誰,讓幼兒理解什麼是鄰居。

2、基本部分:

A“興趣是幼兒學習最好的老師”,通過有趣生動的故事講述和表演,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回憶故事的內容。如:

(1)熊貓說6號有兩個鄰居,它們都是誰呢?小猴子的家應該是幾號呢?

(2)小熊說它的家是8號的鄰居,8號的鄰居是誰呢?

(3)小熊的家不是9號,那應該是幾號呢?

並在回憶故事的過程中,將小動物全部拿走,只留下帶有數字的小房子,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告訴並幫助幼兒相鄰數的定義(1)。提問:6的鄰居是誰呀?(理解“相鄰數”。小朋友都有兩個好聽的名字,比如王乾瑞小朋友在家裡媽媽叫你寶寶,在幼兒園老師叫你王乾瑞。數字的鄰居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相鄰數。)得出結論:7和8是6的鄰居,也叫做6的相鄰數,9和10是8的鄰居,也叫做8的相鄰數。(2)提問:那麼5有沒有相鄰數,它們是誰?。得出結論:每一個數都有兩個相鄰數。5有兩個相鄰數,是4和6.(3)幼兒自主探索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部分幼兒上前操作,集體驗證),進一步推理說出10以內各數的相鄰數。

B複習11以內數的形成,“添1就是,比少1”為後面理解10以內相鄰數(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打下基礎。複習數字1-11。

(1)、請你說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問你,比2多1就是幾?”“

(2)、接著往下數,一直說到數字11。

C幼兒操作,總結評價幼兒操作的結果,理解並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1)、“你幫1找到了哪兩個相鄰數?為什麼0是1的相鄰數,2是1的相鄰數呢?”引導幼兒說出相鄰數間多1或少1的關係。

(2)、發放幼兒數學操作板及操作點卡,幫助幼兒理解相鄰數間多1少1的關係。“你找出比2多1的點卡,請你找出比2少1的點卡。”依次找出比3、4、5、6、7、8、9、10多1或者少1的數,引導幼兒依次說一說3、4、5、6、7、8、9、10的相鄰數及其之間的關係。

3、結束部分:遊戲中鞏固對相鄰數的認識。

遊戲:(1)、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1-10其中一張數字卡片,“嘿嘿,小朋友,我問你,的相鄰數就是和?”(2)《撲克牌裡的相鄰數》:兩人一組,甲抽取乙撲克牌裡的任一張牌,然後讓甲找相鄰數,找對了,牌歸他,找錯了牌歸乙。在規定的時間內最後以誰的牌多為勝。

幼兒園說課稿中班數學 篇7

一、說教材

拼圖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進行的活動,也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一項活動。以往的拼圖活動比較注重拼圖的造型設計和製作,對拼圖活動本身所蘊藏的數學內涵挖掘不夠。其實,拼圖活動也是幫助幼兒瞭解整體與部分關係、掌握數概念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而且也符合新《綱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這一精神。

二、說幼兒

中班幼兒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主要依靠動作進行,需要親身體驗,在操作探索中發現事物的特徵。他們對於物體整體與部分關係的理解,必須藉助於對具體物象的感知,拼圖活動恰好為幫助幼兒感知數量的多少、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提供了直觀形象的支援。在日常的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圓形拼圖的造型經驗,為本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說目標

思維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創造性是數學活動目標始終貫徹的一個原則,瞭解幼兒的思維過程、思維發展水品和個性特點,創設更適宜的條件和環境幫助幼兒發展思維能力則是我們確定數學活動目標、設計數學活動過程的'基本準則。由此,本活動的目標初步確定為以下兩個方面:

1、通過拼圖活動,加深幼兒對圓形造型變化的認識,初步瞭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2、初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進行記錄。

從中班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出發,幫助幼兒理解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是本活動的重點,由於中班幼兒首次接觸統計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就成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幼兒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幼兒首先學習用一種正確的順序說出數詞,對數序的感知從“連串”水平發展到“雙向數鏈”水平,然後才能在具體的實物和抽象的數概念之間建立聯絡。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逐步建立起整體與部分、數群與集合等概念。而教師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必須關注幼兒已有的經驗水平和思維特點。於是,本活動採用“示範講解”、“提問”、“觀察”的教學方法,“示範講解”可以幫助幼兒聯絡已有經驗思考拼圖中的一些數學關係;“開放性的提問”可以啟發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發現;“觀察”則讓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瞭解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過程,從而根據個體的差異提供適時、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2、學法

幼兒只有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關係有所體驗並獲得感性經驗,由此,本活動採用的最基本的學法就是“操作法”,這也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孩子們帶著問題去操作、思考、探索,通過一個個活動環節感知物體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幼兒思維的操練與學習

習慣的培養將使幼兒終生受益。另外,本活動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使幼兒在師幼互動、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分享學習經驗,更好地掌握統計記錄的方法。

五、說活動程式

1、活動準備

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2種圖案紙、若干份記錄紙、數字標籤、一些輔助圖形

2、活動過程

(1)師幼共同拼出示範花的圖案

出示圖案紙:請小朋友根據圖案用圓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導幼兒回憶拼圖經驗:你還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嗎?(變換圓形的大小、顏色、數量拼出多種花的造型)

(2)藉助統計,使幼兒學會記錄方法

提問:小朋友們有很多種拼花的方法,老師想知道你們都用了哪些不一樣的圓形,該怎麼辦呢?想知道每種圓形用了幾個又該怎麼辦呢?

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幫助幼兒提煉多種方法,並比較得出統計記錄的方法。

出示記錄紙:

圖形數量

幫助幼兒提煉統計記錄的方法:在圖形一欄中貼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圓形,在數字一欄中用數字標籤記錄所使用圓形的數量。

初步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一朵大的花的圖案是由6個小的圓形拼出來的。

感知數量:不同顏色、大小的圓形分別有幾個。

(3)藉助實際操作,進一步感知部分與整體的關係

①、你能用圓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圖案嗎?

②、你能用圓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圖案嗎?(鼓勵幼兒以圓形為基礎使用輔助圖形拼出更多的圖案造型)

(兩種不同的操作要求為幼兒提供了兩種不同的層次要求,滿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兒的需要。)請小朋友在拼圖活動的基礎上記錄自己的拼圖方法。

(4)集體分享作品,梳理並提升幼兒經驗

幼兒交流:用幾個小的圓形拼出了一個大的圖案。(為幼兒提供了向同伴學習的機會,進一步理解拼圖中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也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出示第二張圖案紙(船),提問: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圖形拼出這個大的圖案嗎?你有幾種拼法?請小朋友在日常拼圖活動的時候試一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下來,比較一下“同一個圖案,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拼出來”,更進一步地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在日常的拼圖活動中可以繼續延伸這一活動,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並進一步學習用統計的方法記錄在生活中發現的一些數學關係,使數學教學既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幼兒的生活,真正體現“教育生活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