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總5篇

說課稿2.95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四年級語文說課稿彙總5篇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後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後)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

一、說教材

《盤古開天地》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圍繞傳統文化這個中心來編排的。《盤古開天地》一課就以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這個主題來寫的。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為開天闢地而勇於獻身的精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積累好詞佳句,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盤古的無私奉獻精神。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設計理念

《盤古開天地》一課思路清晰、脈絡分明,語言生動具有傳奇色彩,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節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感情朗讀,情景感悟為主,在學生和文字的對話中感知“神奇”,抓住重點詞句段,在師生對話中領悟故事內容,感情誦讀,在師、生、文字對話中迸發情感。

(二)教法、學法指導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理念: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在教法上就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多元對話中,培養他們感受、理解、想象、說話和運用的.能力。在學法上,指導學生多采用集體力量和智慧來學習新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起著帶路人的作用。學生困惑時給予啟發,阻塞時給予點撥,上臺階時給予鋪墊,攀登時給予鼓勵。

三、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的關鍵是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與文字對話的強烈願望。這一環節,我以神話故事人物圖片,故事錄影匯入,用教師的語言魅力把學生帶進傳統文化的神奇氛圍中,從而激發學生想讀故事的強烈願望,並引導學生去讀。

(二)以讀貫穿始終,感悟課文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我始終以讀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我採用了自由讀、默讀、指名讀、師生對讀、男女生讀、重點語句齊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把書讀流利,並理解其中一些難懂的詞語,感悟故事內容及盤古的無私奉獻精神。

(三)創設情境進行教學

在本課的教學中,除了多種形式的讀以外,我還注重了情境教學。課前匯入時,出示圖片,動畫錄影創設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課文的探知慾。在學習盤古開天地的自然段時,以表演體會情境,通過動作表演,學生就更容易體會出盤古的艱辛與偉大。當學到盤古身體變化的這個自然段時,以音樂渲染情境,師生情感朗讀,學生感受到世間萬物的美好,從而體會盤古的無私奉獻精神。

(四)從文字拓展到生活

在最後一個環節,我由天地成形的不易引入拓展,讓學生聯絡實際說一說如何保護地球?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走出文字走進生活是課堂教學的需要。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我們教學的真正目的就達到了。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知道怎麼樣準備這節課的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搭石》說課稿,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一、說教材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捧讀課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

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一定會強烈地感染著學生的心,激發他們善良的人性美,使他們充滿為他人奉獻的熱望這也正是“搭石”於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教學的重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絡上下文、創設情境、聯絡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調有序”等重點詞句

(2)讀中感受美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文中流淌著的和諧美、人性美

(3)發現“生活之美”:體會作者於小事中發現美的方法找尋生活中的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文中人物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教學重、難點]

(1)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自然美和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並能聯絡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於教學的'開展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採用了“創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學方法重點以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去品味語言,什麼文章的美

五、說學法

1、從重點問題入手,聯絡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2、以“讀”為主線,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六、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自由地讀課文,從問題——什麼是搭石?若無搭石,人們又如何過小溪?“綰”字的意思?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入手,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的感知

(三)再讀課文

1、根據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讓學生默讀2~4自然段,尋找描寫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並進行彙報

2、從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以及青年人和老人一起走搭石的情景,讓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去品味語言,體會和諧美、謙讓美和尊老美

3、小練筆

“假如 來走搭石, ,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情

(四)課堂小結

也許有一天,家鄉會搭上橋,鋪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會永遠地消失了但家鄉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涵,什麼文章的主題,我在黑板上寫上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一文章的中心句,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瞭解文章結構,理解文章內容。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烏塔》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裡,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著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二、學情分析:

一個14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遊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於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獨特的思維,以讚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因此在課前,就先佈置思考這個問題“烏塔和中國國小生不同在哪裡,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麼?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 ”可以通過上網、詢問父母等方式自主探究。

三、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

一是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世界上其他國家兒童的成長經歷,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有自己的見解,並願意與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四、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自學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主、自信的優良品質。

(二)學生學法

自讀自悟、小組研討、全班彙報交流

五、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2、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六、重點、難點

教學本課時應引導學生著重探討:年僅14歲的烏塔為什麼能獨自一人遊歐洲,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和見解?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所在。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們到過哪些地方旅遊?是和誰一起去的?

師: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德國小姑娘,一位稚氣未脫的國小生,年僅14歲就一個人遊遍了全歐洲。大家知道她是誰嗎?(烏塔)對,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指導學生自學課文。

1、出示幻燈片(1)。(學習方法)

⑴可以先讀一讀閱讀提示,根據提示去自學。

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在感觸深的句子、段落旁邊寫一寫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三、整體入手,把握課文

1、師:同學們,你們讀完這篇課文,一定感觸很深,你認為烏塔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麼?那這篇課文主要就是講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

2、師:是啊,烏塔才14歲,就能一個人出國旅遊,可真不簡單。她旅遊了哪些地方?還準備去哪兒旅遊?(出示幻燈2歐洲地圖)

四、領悟烏塔的獨立生活能力

1、師:大家說說看她是不是隨隨便便就出國旅遊了?她還做了哪些準備?同學們再一次讀課文,並畫出烏塔為了出國旅遊,她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的`句子。

2師:烏塔為什麼能一個人跑到歐洲去旅遊呢?

生:因為她做了充分的準備。

師:烏塔為了這次旅行做了哪些準備?(點幻燈3)也可作小結用

生:烏塔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

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

她還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

她還自己掙旅費,每個週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

師小結:烏塔花了三年的時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才能到歐洲旅遊。她可不是打的無準備之仗哦。

師:假如是我們,我們敢獨自一人出國去旅遊嗎?不敢,為什麼不敢呢?是啊,這就是中外文化背景的差異,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差異。老師這裡有一些資料,請大家一起填空填空。(出示幻燈4)

中外父母愛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

中國父母是百般呵護,孩子一般沒有機會獨立鍛鍊;

外國父母是給孩子自由,放手讓孩子去鍛鍊;

中外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差異:

中國孩子靠父母養活、資助;

外國孩子靠自己打工,努力掙錢;

認識世界的途徑不同:

中國孩子不出家門;

外國孩子走出家門;

中外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

五、指導學生討論交流,結合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發表自己的見解。

是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同,也決定了中外孩子的能力的差異,現在老師想請大家討論:(出示幻燈5)

(1)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這樣做好不好?為什麼?

(2)可不可以像烏塔一樣單身外出旅遊?

(3)你贊同中國父母謹慎小心的教育方式,還是贊同外國父母這種開放自由的教育方式?為什麼?

師:我們能向烏塔學習什麼?

六、教師總結

是啊,我們應該向烏塔學習她的獨立生活能力,但並不是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去像烏塔一樣獨自一人外出旅遊,而是要我們從日常生活、學習各方面克服依賴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這就是這篇課文的精髓。

七、佈置實踐作業:(幻燈片6)

1、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小調查《從烏塔身上看中外國小生的不同》。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文字解讀:

《觸控春天》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7課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真切的描寫了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隻蝴蝶,並將蝴蝶放飛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生命的真諦是什麼,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是人類思考的永恆的主題。四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的理解,課文通過一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美好,激發對生命的思考,從而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技能: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詞句,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體會其表達效果,增加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主發現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進行反覆研讀、思考,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在交流中不斷完善、昇華自己的認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導學生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生命的關愛之情。

由於學生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如何深入理解一些關鍵詞的含義,從而有感情地讀好課文,就成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盲童安靜謂為奇蹟的經歷所揭示的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樣深刻的道理,怎樣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就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三、教學策略:

本課我採用情感體驗,引發對盲人世界的感受——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蹟的感悟——拓展補充,點燃對關愛生命的感動——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的教學步驟。本著以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原則,讓學生採用朗讀、勾畫、批註、交流、填寫等方法來學習課文。抓住重點的句段,緊扣關鍵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讀懂文字,再通過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走進文字,去感受小安靜的心靈,從而使他們在情感與人格上受到良好的薰陶與感染。

四、教學安排:

本課我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理清脈絡。第二課時:精讀文字,品味語言,感受盲童對生活的熱愛。

下面我就對《觸控春天》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做具體的闡述,這節課我用四個環節完成:

五、教學程式設計:

(一)情境體驗,引發對盲人的感受:

教學前,我安排了一次“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活動:讓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活動,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在課堂伊始,我讓學生交流自己扮演盲人的體驗和感受,由此匯入文字:

“同學們,有一個女孩,同樣什麼也看不見,但她卻會做很多事。在這個春天,我們看見了春天的色彩,聽到了春天的聲音,也感受到了它們的氣息。然而,盲童——安靜也能和我們正常人一樣,感受著春天的美麗。這節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17課,走進安靜內心的.世界,跟隨著她一起去——觸控春天吧!

〔盲人角色的情境體驗,拉近了孩子們與小安靜的距離,黑暗狀態下的感同身受,更激發了孩子們的同情心。情感的充分調動,使教學一開展就能進入積極狀態。〕

(二)品讀語言,觸發對生命奇蹟的感悟:

品讀語言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所以我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用“先……再……最後……”的句式,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後,我說:“同學們,安靜沒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她著實地觸控到了春天,她心中的春天和我們一樣豐富,她做到了一明眼人很難做到的事。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的話,安靜所創造的就是什麼?”——學生不難找到是“奇蹟”一詞。

緊接著,課堂進入了品讀語言的第一步:

1、自主讀文,找“奇蹟”

我給學生充足讀書的時間,讓他們畫出能體現“奇蹟”的句子,然後在小組裡討論、交流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

[這一環節,抓住“奇蹟”這一線索,“牽一髮而動全身”,教學的思路與層次隨即一目瞭然。圍繞這一核心問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直奔重點,簡明有效。]

第二步

2、煉詞品文,悟“奇蹟”

學生在充分讀文,討論、交流之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用課件隨機出示以下含義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們認真揣摩,體會“這真是一個奇蹟!”的含義。

句子一:“她走得很流暢,沒有一點兒磕磕絆絆。”

在指名朗讀後,我提出問題:“為什麼你認為這是個奇蹟?”有個學生回答:“因為她是一個盲童,卻能在花叢中走的這麼流暢,真是一個奇蹟。

此時,我抓住“流暢”一詞品文,讓學生從一個盲童能夠流暢的在花叢中穿梭,對花叢的熟悉程度足以說明她對生活的熱愛,同時引導學生讀出這種熱愛之情。

句子二:“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理解這句話時,我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發揮想象,思考:睜著眼睛的蝴蝶怎樣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有的學生說:我也捉過蝴蝶,屏住呼吸,悄然而行,可就在要捉住它的一剎那,它飛走了。我做了安靜同樣的動作,而且我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都捉不到,安靜卻攏住了一隻蝴蝶,真是一個奇蹟!我說:是啊,真是一個奇蹟,連作者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你從這個句子哪些詞語,體會到作者的驚訝?

此時,學生找到“竟然”一詞,我讓學生說一說對“竟然”的理解,把“竟然”可以換成什麼詞,同樣能表達作者的驚訝。通過這個過程,既對學生進行了語言的訓練,又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驚歎之情。

最後,我問同學們:睜著眼睛的蝴蝶怎麼被一個盲童給抓住了?學生的回答中提到了“安靜神奇的靈性”,我順勢引導學生從人身上的各種感官去思考,結合上下文,發揮了自己的想象來理解這個“神奇的靈性”。之後有的學生回答我:她可能利用嗅覺,在花香的引導下,攏住了蝴蝶;有的說:安靜整天在花叢中穿梭,身上已經有了花的芬芳,所以蝴蝶沒有意識到安靜是一個人,以為是花仙子,有意落到安靜手中的,安靜身上這種特有的花香,就是她神奇的靈性。

瞧,這些孩子充滿愛心和善良的想象,讓我覺得自己的課堂也充滿了教學的“奇蹟”!

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我乘勝追擊,引導學生感悟安靜內心的世界。同學們:一個整天在花叢中流連的孩子,是因為這裡有五彩繽紛的花兒。一個盲童也喜愛這裡,說明她內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啊?(多姿多彩)安靜內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這源於她熱愛生活,所以創造了“奇蹟”。

句子三:“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我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

(1)安靜能捉住那隻蝴蝶,對於她來說,也是一個奇蹟,可為什麼要放飛它?

(2)安靜什麼也看不見,為何仰起頭來張望,她看見了什麼,她用什麼看見的?

我鼓勵學生結合課文,發揮想象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於以上問題,學生的回答,又一次讓我“驚訝”了。學生說:安靜驚訝自己攏住了一隻活生生的小飛蟲,她驚喜萬分的同時,想到了那是一個小生命,安靜熱愛生命,所以,也尊重這個小生命,放飛了小飛蟲。還有的說:安靜的生活中,不用眼睛也能看到的東西很多,她可以用嗅覺、觸覺和心靈去看世界萬物。她仰起頭在想象著蝴蝶燦爛的笑容,想象著蝴蝶在空中快樂的飛舞。

最後,我引導學生了解到,用善良的心靈,安靜似乎能“看見”世間的一切。

[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詞句的咀嚼中,感悟到文字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這一環節,我把握住課文中最能體現安靜內心的幾個句子,從關鍵詞語著手,通過對比、聯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等手段,引導學生感悟安靜所創造的“奇蹟”,感受安靜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珍愛生命的善良心靈。“大音希聲,大道無痕”,伴隨著學習的過程,孩子們的心靈與人格悄無聲息地得到了薰陶。]

(三)拓展補充,感動生命可貴:

此時,我出示文中的一個句子。“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學生齊讀。

接著我利用課件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千手觀音》劇照、海倫凱勒的相片,並隨機旁白:“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殘疾人用她們美妙絕倫的舞姿征服了觀眾,做出了許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盲聾啞世界裡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她們是用心靈、用勤奮、用堅韌不屈的意志戰勝了身殘的困難,勇敢地面對生活、熱愛生命,創造了一個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本環節我通過多媒體畫面的運用、音樂的渲染和課外人物的介紹,為學生與文字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使學生得到情感上的薰陶,從而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殘疾人也不例外。出示引領全文的這句話,使學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的突破了難點。〕

緊接著,我利用填空練習題,來點燃學生對關愛生命的感動之情。

------------------有生活的權利,他(她、它)在用-------------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前,我先出示幾個範句指導學生理解這裡的“誰”可指人,也可指動物、植物,乃至世間萬物生靈。

(課件出示):

(1)安靜有生活的權利,她用樂觀、善良的心靈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2)海倫凱勒有生活的權利,她用堅強的意志和好學的精神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3)花有生活的權利,它用芬芳和絢麗的色彩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

(四)積累實踐,延伸熱愛生命的激情:

課下我給學生留下這樣兩個任務:

① 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抄寫和背誦下來。

② 按照課後學習夥伴的提示,蒐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組合作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設計辦小報的作業,正是基於這一指導精神的實踐探索。〕

六、板書設計:

17 觸 摸 春 天

奇蹟

熱愛生活 珍愛生命

這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以上是我對《觸控春天》第二課時的說課設計,希望能得到在座專家和老師們的指導與肯定,謝謝大家!

四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和學情

《觀潮》是山水遊記的佳作,南宋文學家周密用精妙純熟的語言,形象逼真的描寫,將南宋時期錢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觀潮的盛況展現在讀者面前課文節選自《武林舊事》,編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個單元所選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寫自然山水為主題的古代詩文,單元要求“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覆的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在七年級裡,學生已學習了近十篇文言文,還閱讀了一些課外文言短文,學生對文言知識和文言文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以上內容,我將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2、賞析文中的優美詞句,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3、瞭解錢塘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礎上品析課文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教法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就是告訴我們教學方法要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物件等因素進行合理的安排為此,在這堂課裡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

1、激趣匯入法

文言文的字詞句和現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與學生的知識水平,語言習慣距離較大,學生較難讀懂,這是他們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堂課裡,我利用國小四年級的一篇同名課文,通過現代文方便理解的特點,讓學生對描寫的情景有初步的瞭解,並通過古人與今人對觀潮的熱情和看法匯入課題

2、小組競賽法

據研究表明,大腦處於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為此在這堂課中,我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了難易結合的朗讀、譯讀、賞析和表演競賽,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通過競賽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團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競賽中主動的獲取了知識

3、實踐鞏固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積極開展各種有助於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發展智力和個性、展現才能的活動”在這節課裡,我安排了一個“學做主持人”的環節,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來介紹錢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觀眾的反映這不僅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極大的激發他們學語文的興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多媒體輔助法

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感覺器官越多,它們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對學習的知識就越容易理解和鞏固錢塘江大潮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藉助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壯觀的畫境,它能帶給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的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三、說學法

中國有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文言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這篇課文,我要求學生使用以下學習方法逐步地掌握課文內容:

1、藉助文下注釋、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

文言文言簡意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閱讀時也很難一目瞭然,中學生養成閱讀註釋、查閱工具書的習慣,不僅能夠初步達到“瞭解內容”的要求,還可以為課外閱讀開拓廣闊的天地

2、反覆誦讀,積累語言材料,培養語感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文意,必須讓學生反覆誦讀俗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通過反覆的誦讀,自然而然就能積累語言材料,提高朗讀能力,形成一定的語感

3、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閱讀課文

即不動筆墨不讀書好的閱讀方法,能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行閱讀、自己註解、自我圈點、自我評註,直接在閱讀材料上畫上思索的軌跡,打上認知的烙印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習慣,還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寫作水平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講激趣、導語引入

首先我在螢幕上展示國小課文《觀潮》,讓學生欣賞這篇現代文會將學生與文言文的《觀潮》拉近距離,同時,也會引發他們的好奇心:相隔幾個世紀的錢塘江大潮有多大變化呢?古人和今人觀潮的熱情是不是一樣呢?然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回顧了國小課文《觀潮》,現在我們要學習南宋文學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題目也是《觀潮》這兩篇作者不同,寫作的時間更不同,但他們所描繪的都是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讓我們來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錢塘江大潮有何異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過渡到對新課的學習

(二)朗讀課文,瞭解大意

朗讀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是學生試讀,這是對學生預習情況的一個檢測;其次是教師範讀,這是對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後是學生仿讀,這也是一個學習與改進的過程通過反覆地朗讀,學生可以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課文內容也會有一個大概印象緊接著我給出一道思考題:這篇課文描繪了哪幾幅畫面?經過分析可以看出課文中的四個自然段,剛好描繪了四幅畫面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歸納成:海潮圖、演習圖、弄潮圖、觀潮圖這樣,學生對於內容就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三)小組合作,分析課文

我把全班分為四個小組,一個組分配一個自然段,即一幅畫面要求四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兩項任務:1、找出本段的重點字詞,能夠用自己的話翻譯句子2、選擇你最喜歡的.語句,試做簡要的賞析這兩項任務由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依據他們答題的情況、小組參與面與課堂上的表現計團體得分

這個環節是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教學的重難點都在這裡得到解決採用小組競賽的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團體榮譽感和好勝心的驅動下,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找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和翻譯句子是一項非常簡單的任務,學生藉助文下注釋和工具書就能較好完成,而賞析文中優美的語句則是一項略有難度的任務,可以提示學生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和感情色彩等方面加以品析,這樣就可以降低這道題的難度係數文中可圈可點的地方比較多,比如海潮圖中對潮水的描寫,運用了不少比喻、誇張的修辭手法,像“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就將潮水形、色、聲、勢幾方面的特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再比如觀潮圖中,描寫觀潮人群的密集,實際上是從側面襯托江潮之勢和水上表演之精彩,這些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都值得學生去揣摩和品析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要求他們並運用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為答題作好準備只要學生說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認可

這種競賽活動不光可以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意識,也能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教師的我,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訓練

當兩輪緊張激烈的競賽結束,同學們極有可能意猶未盡,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心理給出一道創新題:七百多年過去了,人事已非,而錢塘海潮盛景依舊如果你是觀潮盛景的直播現場主持,請根據學完本課後印象,用自己的語言向觀眾介紹最打動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畫(這道題其實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但並不是單純的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再創造,同是也是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臨場發揮能力的訓練)

為了讓學生儘快地進入角色,我在螢幕上展示錢塘潮的圖片,配上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來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優美動聽的旋律、直觀形象的畫面,加上學生精彩的解說,一定會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受到這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最後對以上的比賽作小結,計算出總成績,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也要對錶現突出的學生加以表揚但我想,這個時候勝敗已經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全心地投入、收穫了知識,那麼他們都是勝利者到這裡,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基本上已經達到了

(五)複習鞏固、佈置作業

我再次和學生一起回顧課堂內容,梳理知識要點之後佈置作業:比較兩篇《觀潮》在內容上和語言上有何異同?我設計這道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並學習其寫作技巧由於時間的關係,這道題可以在課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