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精選19篇)

說課稿2.61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說課稿(精選19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

上午好!我是009175號考生孫瓊。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謝各位評委給了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歌曲《春曉》。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我將從說教材、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點難點、說教法與學法、說教學過程這五個大的方面來進行今天的說課。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評委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一、把握大綱,說教材

節拍、節奏、速度、旋律、曲式結構、表達了什麼感情,抒發了什麼感情···· 依據四年級段教學及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圍繞我所實施的教學確定以下三維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能認真聽賞歌曲,體驗樂曲輕鬆愉快的`情緒。

2、能夠用(甜美自然、輕柔和諧、俏皮可愛)的聲音大膽、自信地獨唱或與同學一起演唱。

3、認識(·····)記號,並能在歌曲演唱中準確運用。

在一系列音樂活動中,能大膽嘗試與同學合作,學會關愛他人。

三、教學重點:

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正確表現出歌曲的情緒

、說教法與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快速的突破教學難點與重點。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採用。聽賞法、引導法、感受體驗法、合作交流法、遊戲法、體態律動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多個感官參與學習。學生用整體感知法、視聽學習法、合作法、實踐法等進行學習。

接下來說一說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我把它分為:組織教學——(激情、圖片、談話、情境)匯入——學唱歌曲——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聽賞表現)——多種形式表演唱——課堂小結。這六個環節

首先說一說組織教學

好心情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保證,所以上課之前我通過播放音樂,來調動學生的情緒,創設歡快活潑音樂課堂氣氛為學生學習歌曲作好鋪墊。

接下來是匯入

音樂課程標準將“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作為音樂課程的基本教育理念。學習

興趣是學生能否積極、主動、自主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本課的匯入部分以學生喜愛的( )的形式為線索,引發學生對自己喜歡和熟悉的關於( )討論,爭取在教學起始階段誘發學生學習本課教學內容的興趣,同時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匯入本課教學。

我以開門見山的方式播放歌曲引入正題

第三環節:歌曲教學

初聽歌曲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如:歌曲的情緒是什麼樣的?歌曲演唱有什麼特點?等一系列問題來引導學生對音樂形成初步映象。接下來教師進行生動的範唱。學生用“啦”進行模唱。然後填詞跟琴演唱。在學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處理困難之處。

( 本環節是學習的重點,這首歌曲是同學們比較熟悉的。那麼我會讓同學們採用隨錄音或者隨琴模唱的形式,來替代字一句的識譜教唱。這樣做可以減輕同學們的學習難度,在輕鬆的氛圍中學會歌曲。當然在演唱中遇到困難時,我也會用適當的方法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環節: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

本次課程改革,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不但將其列為新課程的重要理念,為此還專門拓展了綜合性藝術表演的教學領域。在這一環節我會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性,將作品的排練和處理交予學生。培養其編排、處理、演唱歌曲的初步能力。 第五環節:多種形式表演唱。

同樣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歌曲,並評選出最佳創意獎和最佳表演獎。這一環節意在繼續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創新。

第六環節:課堂小結

讓同學們談談本課的收穫,教師進行總結提出希望。佈置趣味作業。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評委老師!

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美術活動《鞋底花紋》。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對大班初期的孩子來說,學習裝飾畫有一定的難度,請幼兒設計鞋底花紋是一個巧妙的突破口。並且《綱要》中指出:"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大膽表達自己的想象,分享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精心設計了美術活動《鞋底的花紋》,讓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大膽想象,自己設計鞋底花紋,鼓勵他們用點、線、面進行有創意地作畫,體驗獨立創作的趣味,展示幼兒藝術活動的魅力。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認識鞋底的花紋是由各種各樣的圖案構成的。(認知)

2、能用點、線、面設計鞋底花紋。(技能)

3、感受鞋底花紋的對稱美並且樂意參與裝飾鞋底花紋的活動。(情感)

活動重點能用點、線、面進行有創意地作畫,體驗獨立創作的趣味活動難點是感受鞋底花紋的對稱美並且樂意參與裝飾鞋底花紋的活動。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我做了如下準備:

1、物質準備:乾淨的鞋子人手一雙;各種作畫工具;硬紙板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底若干。

2、經驗準備:事先從網上了解一些簡單的點、線、面構成的圖形。

四、教法

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據《綱要》的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①觀察比較法

②操作法

③講解法

④欣賞評價法等。

五、學法

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①討論評議法

②操作法

③觀察法等。

六、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有4個環節:

1、激發興趣,匯入活動

(1)參觀鞋子王國,初步瞭解鞋底的祕密。

通過鞋子王國的情景創設,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想帶小朋友一起去參觀鞋子王國。鞋子王國的國王他們在鞋底藏了許多祕密,想考考小朋友,看看誰能發現,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看看鞋底到底藏了哪些祕密。

(2)引導幼兒自己觀察自己的鞋底的`花紋。

引導幼兒觀察各自鞋底的花紋,並且相互比一比,說一說各自的鞋底花紋有什麼不一樣。這些鞋子的鞋底一樣嗎?他們有哪些不同呢?然後讓幼兒與同伴交流討論,鞋底的花紋是怎樣的?請幼兒說說自己鞋底的花紋是什麼樣子的,有些什麼圖案?激發幼兒大膽表述。

(3)小結:其實鞋底的花紋就是由一些點,線條,一塊塊的圖案組成的。

2、引導幼兒尋找花紋組合的規律和特點,激發幼兒創意設計的願望。

(1)教師拿出幾隻鞋讓幼兒觀察鞋底,分析瞭解花紋組合的一些特點:有對稱的線條和圖形,有動物圖案,有字母的等等。再詢問幼兒:"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在鞋底上設計這些花紋嗎?"

(2)讓幼兒仔細觀察看看自己兩個鞋底的花紋,講講有什麼發現?引導幼兒感知鞋底花紋的對稱美。

(3)幼兒互相交流,說說自己的猜測。

概括總結:這些花紋不僅美觀,漂亮,還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作用,可以防滑。工人叔叔本領真大,能造出花紋對稱的鞋底!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雙有漂亮花紋的鞋底呀?怎樣做呢?(幼兒自由交流)

3、設計鞋底花紋。

(1)讓幼兒按自己的構思需求選擇工具。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進行創作。

(3)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方法畫能讓兩隻鞋底的花紋對稱。

提示:將畫有鞋底的紙對摺,中間放一張自己喜歡的複寫紙,用鉛筆進行創作,就會出現花紋對稱的美麗的鞋底了。

(4)相互欣賞,交流,介紹作品,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鞋底花紋,老師對作品給予肯定。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鞋底的花紋?能用簡短的語言表達自己設計的特點和風格。

4、佈置活動教室。

將鞋底花紋塗上好看的顏色,並沿邊剪下,佈置在活動教室裡。

活動延伸

1、請幼兒回家後找爸爸媽媽鞋底的祕密。

2、在區域活動中開展"為爸爸媽媽設計鞋底花紋"的活動。

七、活動特色

我選擇了孩子們熟悉的物品--鞋子,讓孩子們給鞋底設計花紋,這樣的活動一呈現在孩子們面前,他們就充滿了欣喜和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將點、線、面有機結合,構成美麗的圖案。在評價作品時,讓孩子和老師一起帶著賞識的情緒觀賞同伴的作品,幼兒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作畫經驗。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學看地形圖》是湘教版國中地理七年級上冊的內容,本節課實際上是讓學生了解地形圖的製作過程。地形圖是著重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圖,一般用等高線表示地貌,它能夠反映一個地區地面的實際高度和起伏特徵。地形圖的判讀為以後學習地形基本特徵奠定了基礎,本節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等值線,為以後學習其它等值線打下基礎。

【課程標準】

1、 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別山峰、山脊、山谷,判讀坡的陡緩,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型別。

【學習目標】

1、通過自學、觀看動畫、動手找點連線畫輪廓,知道等高線的繪製原理,說出等高線和等高距的概念;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指圖總結等高線的特徵,觀察說出等高線的疏密與坡度陡緩的關係;

3、識別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會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4、能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型別。

其中目標2和目標3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學習熱情較高,參與意識較強,但缺乏空間和立體的概念,因此,在課堂中要多用直觀圖示,多設計學生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此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學看地形圖這部分教材內容對於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學習的難度較大。如果還是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覺得學習困難,而且還會挫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因此我確定了以啟發引導、合作探究、動手實踐等教學方法,提高其空間思維和想象的能力,化抽象為形象,從而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戶外登山現已成為越來越多人休閒度假的一種方式,老師也喜歡登山,可這次在登山探險前我遇到了一些小小的疑惑,想請大家幫我解惑釋疑。

一位朋友在我出發前送給我一張奇怪的圖,他告訴我我登的山就在圖上,那麼人們是如何把立體的高低起伏的山繪製成平面圖的呢?

設計意圖:利用這種快速、直接的問題匯入形式,在輕鬆的氛圍中把學生引入新課,從而進入本節課的第一個教學板塊——登山探險之初發現。

2、教學板塊一:登山探險之初發現

這一板塊我是通過看一看知原理、試一試明概念、想一想得特徵三個環節來實現的。

環節一:看一看知原理

通過讓學生看課本39頁等高線示意的靜態圖和多媒體播放等高線繪製的動態圖,給學生一個形象直觀的立體和平面的轉化過程,知道等高線的繪製原理。

環節二:試一試明概念

出示自制山體模型,讓學生在模型上找海拔100米、200米、300米的'點,然後試著用平滑的曲線將海拔相同的點連線成線,最後按其鑲嵌關係在黑板上畫出山體模型的等高線地形圖,給學生一個真實的立體和平面的轉化過程,明確等高線和等高距的概念。

環節三:想一想得特徵

對照黑板上所畫的等高線地形圖,想一想,總結等高線的特徵。

設計意圖:這一學習板塊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看懂的、能動手的、能總結的,都讓學生來完成,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路人的作用,這樣,不僅解決了本節課的前兩個學習目標,還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承轉:現在老師知道了這張山的平面圖是怎麼來的,也知道了這張圖是等高線地形圖,但老師還有個問題,想請大家指點迷津。朋友告訴我,這張圖上標有三條到達最高峰的路線,這三條路線分別代表了山地的不同部位,那麼怎樣才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呢?自然過渡到本節課的第二個教學板塊——登山探險之再發現。

2、 教學板塊二:登山探險之再發現

這一板塊我是通過學生自學和動手實踐來完成的,具體活動方案如下:

把全班分為若干組,老師給每組發一個沿等高線切斷的不同的山體模型,讓學生自學課本39頁“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示意”圖,小組合作探究,8分鐘內完成多媒體上顯示的任務,教師巡迴指導。屆時抽查幾個有代表性的小組,各組推薦一箇中心發言人上臺展示小組成果。小組活動和成果展示以照片和視訊的形式呈現。

設計意圖:相信學生,大膽放手,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真正實現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適當引導、點撥、鼓勵即可。通過這一板塊,解決了本節課第三個學習目標。

承轉:通過大家的努力,三條路線所經過的山地部位我都清楚了,但究竟選哪一條路線上山,我還有些猶豫,請大家繼續努力,幫老師出謀劃策。從而過渡到本節課的第三個教學板塊——登山探險之實戰演習。

4、教學板塊三:登山探險之實戰演習

此時拿出真實的山體模型,說明這就是我要登的山,請各小組繼續合作,3分鐘完成以下任務:

任務一:對照等高線地形圖,在山體模型上找出並指出三條路線。

任務二:分析選擇不同路線登山的理由。

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適當引導和點撥,最後給出建議。例如:陡崖雖然距離山頂最近,但登山的難度和危險性也是最大的,需要專業的攀巖者帶上專業的裝備才能完成,其它兩條路線大家可以自由選擇,記住,安全第一。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板塊的學習,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訓練了學生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真正實現了我們所學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過渡:同學們,今天的登山探險之路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主要是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學習,但等高線地形圖僅僅是地形圖家族中的一員,那麼,除了等高線地形圖能表示地表的高低起伏,還有哪些地形圖呢?

引出課本上的陸地地形示意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然後對比課本上的陸地地形示意圖、等高線地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觀察說出這三幅圖之間的關係,強調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在不同等高線之間塗上不同的顏色所得到的,之後給出一幅不帶地形型別的分層設色地形圖,通過讀圖識圖,讓學生上臺在圖上指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位置,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分層設色地形圖的著色規律,解決本節課的最後一個學習目標。

【板書設計】

通過板書設計,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

為反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以課本39頁活動題第2題作為本節課的課堂練習。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中標註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點海拔是多少米?你估計山頂C的海拔大約是多少米?

(3)從A點和B點出發,分別沿圖中虛線爬到山頂C,哪條登山線路較陡?請說出你的判斷理由。

課後作業:

要求:小組合作,利用沙土、蘿蔔、橡皮泥等材料製作一座山地模型,要求做出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等高線要表示出來。

結束語部分,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學習如登山,在登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疲憊、會痛苦,也許還會摔跤。 但我們要記住,困難和挫折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努力攀登了, 每個人都會登上不同的高度,看到不同的美景。讓我們一起努力,不斷攀登知識的高峰吧!

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飲料瓶告訴我們什麼》第一課時《飲料瓶的知識》。

一、首先說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學情分析

《飲料瓶的知識》是本單元的起始課,也是本單元的基礎,講好本節課可以為後面的兩節課《飲料瓶的材料》、《飲料瓶與環境》做很好的鋪墊。

四年級的學生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在生活中經常接觸飲料瓶,但很少有人研究它,學生對此更是熟視無睹。

根據以上的教材和學情分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我制定以下

二、教學目標。

1、能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飲料瓶所蘊藏的知識點。(如商標,網址,安全標誌,環保標誌等)

2、會用廢舊飲料瓶製作環保小作品。

3、培養觀察能力,增強環保意識。

三、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飲料瓶蘊藏的科學知識;

難點是飲料瓶上的資訊與日常生活進行聯絡比較和實踐應用。

四、教學準備

為使本節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的教具有:材料箱(主要是礦泉水瓶,橙汁瓶等塑料飲料瓶)飲料瓶製作及科學實驗作品,圖片,飲料瓶知識課件,常用的小製作工具。學生需要準備:科技製作工具(剪刀、雙面膠、彩紙等)以及相關材料。

五、說教法學法

我們都知道科學是一門培養人的科學素養重要學科,通過科學課的學習,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合作意識,環保意識等,鑑於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圖片演示,講解法、活動探究法。學生在學習中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實驗獲得科學知識。

六、說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激發興趣

同學們平時喜歡喝飲料嗎?都喝過哪些飲料?(指名學生說說)追問:喝完飲料你觀察過飲料瓶嗎?他會告訴我們什麼?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飲料瓶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發現提出問題

首先,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飲料瓶,看看自己能發現什麼?並把發現記錄下來然後在小組內探討,交流。

其次,引導學生把從飲料瓶上獲得的資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彙報。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教師以課件的形式把飲料瓶上的名稱,商標,條碼,環保標誌,安全標誌等資訊完整的呈現給學生。

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對飲料瓶上的資訊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進行探討。

(學生根據自己課前蒐集的資料和生活積累的經驗進行交流)至此,學生對飲料瓶上的各種資訊已瞭解透徹。

那麼,對於飲料瓶你還想知道什麼?請把你不明白的問題提出來。(學生交流)

把這些沒有弄懂的問題存入問題銀行!在以後的學習中逐步解決。

(三)、頭腦風暴求異創新

小小的飲料瓶讓我們獲得了這麼多的資訊,那麼,飲料瓶有什麼作用呢?(學生說裝飲料,裝水等)你覺得還可以裝什麼?做什麼?可是哪些是可以的,哪些又是不妥的呢?因為學生的經驗有限,為解決這個問題,我用一道判斷題讓學生解決。(課件出示:科學判斷:塑料飲料瓶可以長期盛酒,醋,醬油等調味品嗎?)你能用搜集到的資料或者生活中積累到的知識來分析,判斷一下嗎?為解答學生的疑惑,接下來讓同學們開啟課本的77頁讀讀書中的補充閱讀(學生閱讀補充閱讀資料)

而後讓學生說,讀完了書中的資料介紹,你又明白了什麼?你想說些什麼?

同時號召大家千萬記住,塑料飲料瓶盛酒、醋、醬油味品等不妥。不僅自己要記住,課餘還要做宣傳,告訴家人、鄰居、親朋好友等……

(四)、動手操作變廢為寶

課件出示:用飲料瓶做小製作、工藝品。

同學們,廢舊的飲料瓶除了可以回收再利用還可以變廢為寶了。(師出示實物:小製作)那麼你們想把蒐集到的飲料瓶變成一個什麼樣的寶貝呢?現在開始你的創造之旅吧!學生分組開展創作活動

(五)、展示交流體驗成功

將學生製作的小作品進行展示,集中點評,讓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

(六)、總結延伸

同學們通過40分鐘的觀察,交流,探究,製作,大家不僅瞭解了飲料瓶上的資訊知識,同時對飲料瓶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還製作了精美的小作品,希望同學們把飲料瓶的作用告訴你周圍的人,正確的使用飲料瓶。對大家提出的“問題銀行”中的問題,有興趣的在課餘時間一起去探究。

七、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讓學生一看就一目瞭然。

飲料瓶的知識

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飲料瓶上的資訊:

飲料瓶的其他用途?(妥與不妥)

總之,本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課堂實踐活動,詮釋了科學活動的獨特魅力,真正讓學生去經歷每一個科學體驗。從中獲取知識,提高科學素養。

說課稿 篇5

《項鍊》是法國作家莫泊桑創作於1884年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小公務員的妻子瑪蒂爾德為參加一次晚會,向朋友借了一串鑽石項鍊,來炫耀自己的美麗。不料,項鍊在回家途中不慎丟失。她只得借錢買了新項鍊還給朋友。為了償還債務,她節衣縮食,為別人打短工,整整勞苦了十年。最後,得知所借的項鍊原是一串假鑽石項鍊。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課文包括《藥》、《項鍊》、《陳奐生上城》、《守財奴》四篇小說。這是繼本冊第一個小說單元之後的又一個小說單元。這個單元繼續欣賞我國現代小說和外國小說,並欣賞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當代小說。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是在第一單元的基礎上重點欣賞小說的主題、結構和人物描寫技巧。

《項鍊》是一篇故事情節波瀾起伏,引人深思的短篇小說,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手法。

2、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以下幾點: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佈局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B、理解生動、細膩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對錶現人物性格所起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鑑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D、進行情景對話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這四個目標的設定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整體感知區域性思維遷移拓展。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高二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其中ABD是重點,C是難點。

二、說教法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及教材是學生感知和觀察的物件,學生正是通過教師所講和教材所展示的內容經過思考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這種觀察與思考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極的注視,而是一種積極的思維過程,是一種思維知覺。從這一點出發,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節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的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①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②自主探究法

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③誦讀法反覆朗讀,把握語言特色。

④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⑸懸念法帶著問題,深入思考

⑹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討論法和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和疑難問題進行集體討論以求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當眾說話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我個人認為,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徵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因而,我的這次課討論的方式較多,有小組討論、大組討論、師生對談等。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倒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可以說,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當今時代是人類知識和資訊量迅猛遞增的時代,現代教育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學到知識,而是如何使他們學會學習。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教給學生髮現真理。也正如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們古人也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是由少積多、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通過對第一單元課文和《藥》的學習,對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已經瞭解,而且也基本掌握了攻克學習重點的一定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即結合課前印發的講義,又通過做練習逐步掌握起來的)。為了使學生的認識能向縱深發展,教學本文時就是繼續圍繞教學重點並結合本篇課文固有的特色,在課堂上經過老師的提問、討論,及學生的自主探究、誦讀等手法,幫助學生逐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學習中儘量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可以讓學生質疑,這是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更難得。我們也知道,學生能對教材提出有價值的質疑,是學好語文的第一步。我也注意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如提倡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養成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在這節課裡也有體現。這些都是讓學生終生受益的方法和習慣。同時教師的啟發誘導再貫穿始終,這樣就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控制論的觀點,要實現有效控制,施控者必須有明確的控制目標和標準。在教學中無論是教材的處理,還是課堂教學我都特別注意了這一點,

(一)導課

1、以詩匯入新課。天生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明·倫文敘題蘇東坡百鳥歸巢圖)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總不見。(清·無名氏《冰雪詩》)

讓學生考慮這兩首詩和課文的相似之處,教師可以給予適當點撥。學生略家思索便可以知道這兩首詩前三句都平淡無奇,最後一句卻是奇峰突起,化平淡為神奇,詩意的大逆轉給人以特別深的印象。這種大逆轉類似於歐·享利式的結局,它們的共同點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項鍊》的結局也是如此。這樣的匯入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笑聲中掌握知識,在笑聲中對課文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笑聲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板書課題作者)

2、簡介作者

關於莫泊桑,除了了讓學生自己回顧作者的基本情況外,我還補充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大師,讓他們在互相聯絡、互相比較中掌握知識。這樣介紹作者,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學常識,又可以把他們的注意力僅僅抓住。同時,這也是根據大綱要求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而進行的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步。

3、解題

《項鍊》的原題是《首飾》,後來選入課本時,才更名為《項鍊》。我讓學生比較一下,這兩個標題哪一個更好?經過點撥,學生明確了在小說中,改變了路瓦栽夫人的命運的,是一條項鍊,小說的情節都是圍繞著這條項鍊展開的,因而後一個標題更切合小說的內容,而原題《首飾》所涵蓋的範疇顯然太大了。那麼,這一條小小的項鍊是如何改變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的呢?這個問題,給學生留下了一個神祕的感覺,這樣就觸發了學生探祕求知的慾望,課堂氣氛的引線一下子就點燃了。我的體會是,課題是一篇課文的眼睛,它所包含的資訊量是很大的。抓準課題,深入挖掘課題所蘊涵的資訊,這課書就開了一個成功的好頭。所以教師在實施點撥教學法時,決不能輕易放過課文的標題。

(二)說課文分析(以問題導路,逐步深入,各個擊破)

1、關於本文的情節和結構,我設定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裡主要運用自主探究法和討論法,可以輔助提問法,同是主要是為了解決目標A)

⑴、小說在項鍊的牽動下,都寫到了哪些情節?

⑵、所有的情節中有兩個重要的曲折波瀾,請指出來。

⑶、分析每一個情節中女主人公心理的變化,可以扣住文章中的具體語句,我要求大家在文中用筆勾畫出來。(這樣就滲透了目標B在其中。)

⑷、有人說丟項鍊寫得太突然,沒有寫出必然性。讓大家小組討論是否這樣?(有學生這樣回答:孤立地看這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絡前文,尤其是全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那麼她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使這次不丟項鍊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後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這說明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這樣學生就可以自主探究出人物性格的致命弱點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2、關於文章的結尾部分,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讀出每個人不同的語氣。通過誦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讓學生彷彿置身於那種情境之中,體會到當時人物的心情,這也是誦讀法在本節課中的體現。

假項鍊,是《項鍊》的最後一個情節,也是這篇小說最為精彩的部分,它把小說的情節推到了一個更新的境界,成了世界小說名作中令人歎為觀止的豹尾。蘇聯作家蘇曼諾夫曾經說過:藝術的打擊力量要放到最後。讓大家考慮最後說明項鍊是假的有怎樣的打擊力量?經過討論學生可以得出一致的結論:巨大的代價;殘酷的玩笑;深刻的嘲弄;一個人苦有所值還不算苦,苦得冤枉才是苦不堪言。這就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理論的高度。

3、恩格斯也曾經說過:偶然的東西,是一種有必然性隱藏在裡面的形式。由此我讓學生考慮本文的偶然性的因素都有哪些?這是一個自主探究題,目的就是讓學生自己去尋覓,去探索。有的學生見解獨特:他說可以發現一切事情的發生都是偶然的,請柬一向很少發給職員,我費了多大力氣才弄到手,偶然;晚禮服的款子是他恰好存著這麼一筆款子,偶然;借項鍊也是出乎意料地順利,偶然;丈夫給妻子披上家常衣服也肯定不會想到這竟使妻子手忙腳亂,偶然;項鍊的丟失當然就更是偶然中的偶然;還項鍊時,朋友沒有發現被掉包,也是偶然。並且這所有的偶然都是極細小的事,但是就是這些偶然的極細小的事卻使瑪蒂爾德的命運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樣對課文進行深入思考,教學目標C就滲透在其中了。

(三)說練習

1、說課堂練習表演場景

這裡的表演不是課本劇的正式改編表演,講臺即是舞臺,教材即是指令碼,學生既是演員也是觀眾。它的目的在於調動學生對課文進行認真閱讀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項鍊》可沿用傳統的教法:讓學生給小說續寫結尾或設想另外的情節,這些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但欣賞精彩的人物心理分析和探討主題多重性的目的還是沒有達到。為此,我讓學生上講臺即興表演了四個場景:課文開始、結尾和中間兩處。下面是兩位學生的表演臺詞:這一段文字針對她到水果店裡,雜貨店裡,肉鋪裡,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她那艱難的錢。

A、老闆,這牛肉還是那個價嗎?

B、你總是問又不買!

A、這西紅柿多少錢一斤?

B、不要問啦,你買不起的!

A、那有什麼便宜點的菜嗎?

B、便宜的,你自己看吧!

A、這堆老白菜呢?

B、老白菜啊,這些至少兩個銅子。

A、兩個?能不能再便宜一點?

B、還再便宜?算了算了,一個銅子拿去吧,其他人還等著我呢!

這樣的即興發揮,真是巧妙生動的闡釋。這樣對課文進行拓展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幫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深化對文章主題的理解,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解決目標D

2、說課後思考題

瑪蒂爾德之所以把贗品當真物,是有因可尋的,讓學生考慮其中的原因。

(⑴、就人而言,不敢想象那位富有得令人傾倒的朋友,竟會收藏價錢低賤的假貨;

⑵、就物而言,不敢相信那掛置放於緞盒、儲藏於鏡櫃、光彩照人的項鍊,竟會是贗品;

⑶、就己而言,生於蓬門,嫁於寒士,難見珠寶一面的家庭婦女,一眼就能看出珠寶的真偽嗎?

⑷、就理而言,即使是對友人的珠寶的真偽有所懷疑,又怎麼好意思啟齒相問呢?何況用畢還要歸還於人呢?)

這樣的思考題不僅是對課本內容的補充,而且是對課本內容的深化與拓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實現了一種能力的遷移。

五、說板書

我把板書設計成了一條項鍊的形式,把文章的幾個主要情節標註在項鍊上,每個情節的前後分別是主人公差別較大的心理活動,項鍊的中心是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表面上看這是一條項鍊,實際上是瑪蒂爾德給自己戴上的一個精神枷鎖。

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一目瞭然地把握課文重點,一看板書就能回憶起課文的內容,體現了直觀性的特點,另外,板書文字簡練,版面均衡,又不單調,體現了藝術性。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湘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七課《夸父追日》,這是一則富有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今天我要說課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下面我將結合互動式電子白板課堂,從設計理念,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和反思這五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從創設情境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為真實語言的輸出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互動式電子白板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通過和語文課程的整合,通過視聽結合,聲像並茂,動靜變換的表達形式,創設情境,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教學內容,讓學生更有興趣用自己的語言交換資訊,交流情感從而表達情感。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思維開始由形象思維向初步的抽象思維過渡。大部分學生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因此,我預設在整堂課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地讀、積極思考,並上臺動手圈畫實踐,自己揭開隱藏在圖畫後面的內容,由此來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基於以上考慮,我精心製作了SMART白板課件。並制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課文內容,感受夸父的巨人形象,體會夸父身上所折射出來的人文精神。(重點)

2、能力目標:鍛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體會神話故事的神奇。(難點)

四、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提煉問題,明確學習任務

上課伊始,我直接出示上節課提出的三個問題:夸父為什麼追日?夸父是怎麼追日的?追到了沒有?並請學生反饋這三個問題各是課文的哪些自然段講述了,我利用白板當中的劃線筆功能直接在白板上寫出三個問題各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接著直奔重點品讀課文,體會夸父的精神。

第二環節、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精神

這一環節我將重點引導學生圍繞上節課提出的三個問題集中學習課文,探究夸父追日的原因,經過,結果。

1、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段,找出夸父追趕太陽的原因。通過資料的補充、齊讀再讀的方式反覆強調夸父之所以追趕太陽是出於光明的渴求,這樣一來,使夸父這個神奇的夢想牢牢印在了學生的心上。並順勢進入經過的學習。

1、在學習夸父追日的經過這一環節時,我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相關句子,並請學生動手劃出夸父追趕太陽的動詞並讀一讀。在這裡,我利用白板的劃線功能請學生上臺在白板上給動詞劃線,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並培養了學生動手做筆記的習慣。同時抓住“像風似的奔跑”這樣的比喻句以及“一眨眼”“霎時間”等關鍵詞語讓學生感受夸父奔跑速度之快、飲水量之大,並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夸父的行為進行比較,從而將神話故事的神奇色彩逐步滲透進課堂。

2、在學習生字“拋”的時候,我又利用白板當中魔術筆的放大功能,單獨放大出示“拋”字,使學生的眼睛一下子集中在了“拋”字的上面,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之後,教師接著進行講解,直觀有效,更加深了學生印象。並引導學生從夸父“拋”這個動作中感受夸父的遺憾,以及他堅持到最後也不放棄,追求光明的精神。至此,本課的重點也得到了較好的.突破。

3、最後我將事先遮蓋住的桃林拉開展現在了學生面前,並配以深情地講述,頓時使學生和夸父之間的距離無限接近,如身臨其境,感同身受,表達的慾望噴薄而出,自然地訴說出對於夸父堅強不息、追求光明的敬佩之情。魔術般地遮屏,學生在感受白板的神奇之餘,對故事的神奇也有了初步地體會。

第三環節、總結方法,鍛鍊概括能力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中高階段教師應逐步加強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學完課文以後,我及時引領學生回顧課前提出的三個問題,並出示填空題提示學生回答,學生經過前面的學習,可以很自然地總結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初步懂得事情的三要素,並學會從這三方面去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四環節、延伸思考,領悟故事神奇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有深度的課堂,教的不僅是課文中的知識,有時,應跳出課文思考課文背後的問題。於是我設計了這樣的思考:找一找,在這個故事當中,有哪些地方是我們人類做不到的?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呢?通過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充分感受到神話故事當中種種的不可思議,因此暢所欲言。此時,我又利用白板的相簿功能,邀請發言的學生上臺拍氣球,氣球爆炸後顯示出了相對應的答案,學生驚奇之餘思維一下子得到了引爆,發言的積極性高漲並由此充分體會到了神話故事誇張的寫法以及神話故事的神奇之處。本課的難點在此也迎刃而解。最後,我總結了神話故事之所以歷久不衰,獨具魅力的原因就在於它的神奇以及寄託了人們美好的願望。最終結束了整堂課的學習。

五、教學評價及反思

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語文課堂當中的運用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它以其獨有而強大的功能,極大地擴充了語文課堂的容量。其中放大、劃線、toolkit 2.0等多種互動功能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思維也活躍到了頂點。其中學生親自動手圈畫或點選,更是加深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使學生確實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翁。

最後,祝願互動式電子白板的發展如同夸父追尋的腳步,永不停歇!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九年義務教育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4課《文言文二則》中的第二篇文言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著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為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為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為: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為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尋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說教法

本堂課因為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通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為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匯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匯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學古文,較難理解,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著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通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著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為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著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通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通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味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字的內容,體現了文字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明白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出,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為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為板書總是為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為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為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字的內容。

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為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說課稿 篇8

教學目標:

1、積極參與交際,輪流當導遊,給大家清楚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

2、在交流中,學會傾聽、提問,感受樂趣。

3、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與願望,能積極參與交際,感受交際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夠圍繞“旅遊”大方、地流利進行交際、表達。

2、能夠做到認真傾聽。

3、當“導遊”時做到耐心解答,當“遊客”時做到禮貌提問。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各地的風景名勝圖片。

2、同學們蒐集的祖國各地風景名勝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名勝,很多遊客都喜歡去那裡旅遊,把美麗的景色拍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多媒體出示祖國名勝的圖片(配上音樂)

2、這節課,我們就自由組成“旅遊團”,輪流當“導遊”,向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點

1、師:原來我們班有這麼多的孩子愛去旅遊,旅遊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個哥哥或姐姐帶著我們去參觀的',那個人是——板書:導遊!那跟著導遊去參觀的人就是——板書:遊客!

2、馬上開啟課文,自由讀讀口語交際《我們去旅遊》的要求,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讀懂了要求,還要清楚地知道:導遊和遊客是怎麼做的?你想當導遊還是遊客呢?老師準備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認真看。(同學們認真看)聽清楚導遊是怎麼說的?遊客是怎麼說的?

師:動畫片裡的遊客是怎樣做的?生:要仔細聽導遊的介紹生:遊客可以問問題

師:對,遊客可以提問。你還記得剛才的小遊客問了什麼問題嗎?同學們,在參觀的時候,如果你有疑問可以(指板書)嚮導遊提問,如果沒有疑問就要(指著板書:認真傾聽)

師小結:現在,你們明白了當導遊、當遊客要怎樣做了嗎?

三、師生演練

1、現在,老師特別想當導遊,向遊客介紹我知道的景點——府谷河濱公園,(師戴上帽子,拿著旗子當導遊,請幾個學生當遊客)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府谷河濱公園,這裡的景色可美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這裡有一個蓮花湖,湖水很清,湖裡養了許多美麗的魚。公園裡還有亭子,我們可以爬上去看風景。公園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們可以自由參觀。

2、學生自由分組組成“旅遊團”輪流當導遊和遊客,練一練,評一評。

3、小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每組選代表出來表演,表演過程中,師參與當遊客,要是扮演遊客的學生不懂得提問,老師可以做示範提問——導遊姐姐,這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呀?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演的可起勁了,剛才演了導遊的同學舉手,說說當導遊要怎麼做?剛才當遊客的同學舉手,你也來說說當遊客該怎麼做?

說課稿 篇9

說教材:

《我們去旅遊》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口語交際話題,這一話題是圍繞本組課文祖國多麼偉大的專題而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口語交際”目標中要求學生:“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進入二年級的各次口語交際訓練,要努力達到“階段目標”要求。本次訓練,要注重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敢說,樂意說;同時學會傾聽,努力瞭解別人講話的主要內容;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依據教材以及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我確定了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如下:

1、積極參與交際,輪流當導遊,給大家清楚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

2、在交流中,學會傾聽、提問,感受樂趣。

3、激發學生交流的興趣與願望,能積極參與交際,感受交際的樂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各地的風景名勝圖片。

2、同學們蒐集的祖國各地風景名勝的資料。說教法:

1、通過欣賞祖國的風景名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景點名稱,激起了學生談話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旅遊見聞,為下面的小組交際活動做鋪墊。

2、學生帶著目的去看動畫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觀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過觀看教師表演,學生對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覺得更具體,從而更好地進行口語交際,樂於交際。

說教學程式:

一、激趣匯入

1、同學們,我們祖國有許多美麗的風景名勝,很多遊客都喜歡去那裡旅遊,把美麗的景色拍下來,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多媒體出示祖國名勝的圖片(配上音樂)

2、這節課,我們就自由組成“旅遊團”,輪流當“導遊”,向大家介紹自己知道的風景名勝。(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點

1、師:原來我們班有這麼多的孩子愛去旅遊,旅遊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個哥哥或姐姐帶著我們去參觀的,那個人是——板書:導遊!那跟著導遊去參觀的人就是——板書:遊客!

2、馬上開啟課文,自由讀讀口語交際《我們去旅遊》的要求,看看你讀懂了什麼?

3、讀懂了要求,還要清楚地知道:導遊和遊客是怎麼做的?你想當導遊還是遊客呢?老師準備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認真看。(同學們認真看)聽清楚導遊是怎麼說的?遊客是怎麼說的?

師:動畫片裡的遊客是怎樣做的?生:要仔細聽導遊的介紹生:遊客可以問問題

師:對,遊客可以提問。你還記得剛才的小遊客問了什麼問題嗎?同學們,在參觀的時候,如果你有疑問可以(指板書)嚮導遊提問,如果沒有疑問就要(指著板書:認真傾聽)

師小結:現在,你們明白了當導遊、當遊客要怎樣做了嗎?

三、師生演練

1、現在,老師特別想當導遊,向遊客介紹我知道的景點——府谷河濱公園,(師戴上帽子,拿著旗子當導遊,請幾個學生當遊客)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府谷河濱公園,這裡的景色可美了,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這裡有一個蓮花湖,湖水很清,湖裡養了許多美麗的魚。公園裡還有亭子,我們可以爬上去看風景。公園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們可以自由參觀。

2、學生自由分組組成“旅遊團”輪流當導遊和遊客,練一練,評一評。

3、小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4、每組選代表出來表演,表演過程中,師參與當遊客,要是扮演遊客的.學生不懂得提問,老師可以做示範提問——導遊姐姐,這裡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呀?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大家演的可起勁了,剛才演了導遊的同學舉手,說說當導遊要怎麼做?剛才當遊客的同學舉手,你也來說說當遊客該怎麼做?

教學反思

進行口語交際訓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職責。口語交際也是語言表達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種能力的有機結合。這是一個挑戰,也是語文教學的昇華。

今天上的口語交際課是《我們去旅遊》,我課前準備了一些資料,本以為上起來會如行雲流水,但是學生似乎興趣不高,很多同學懶懶地坐著,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自我感覺是唱獨角戲,帶著疑問下課後我去問學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學說不敢說,怕說錯了沒面子。

所以我感覺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首先是學生在口語交際課時要敢於說,這使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的一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學的內容是《秋天》。這堂課不能說很成功,學生的語言表達不是很流暢,重複話、羅嗦話也多,即便是同學老師指出答題學生的毛病也似乎不會影響他的情緒,學生們仍舊樂於參與,發言的積極性也高。

你這兩節課前後不到多長時間,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差別,仔細分析究其因,第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秋天是孩子們最感興趣也最熟悉的話題,這個美麗的季節剛剛的來到,學生喜歡有話可說。第二,學生感受到了,也看到了秋天,所以對那裡的景色比較熟悉記憶深刻,說起來就不費勁。認真反思一下,真的要在多方面下下工夫。

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寒號鳥》。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說方法、說過程等六個方面呈現我的說課內容。

1、說教材

《寒號鳥》是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寓言小故事。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讀故事,明道理”,《寒號鳥》一文運用了對比手法,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旨在讓學生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過上美好生活的'道理。本課我安排了三個課時進行教學,本次設計為第一課時。

2、說學情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且大部分學生通過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已經具有初步的識字和理解詞語的能力。但對於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還是難以理解,因此本次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等特點,多采用視訊、圖片、課件演示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學習生字,練習說話。

3、說目標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既有知識水平,再結合本組教材訓練點及課文內容,我擬定了以下課時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堵、縫、鵲、銜、枯”等五個生字;掌握“號、當”兩個多音字;會寫“枯”、“卻”兩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看圖,練習說話,隨文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初步領會課文寓意(不學寒號鳥的懶惰,而是向喜鵲一樣勤快,凡事提早做準備)。

重點:識字、寫字;練習說話。

難點:準確領會課文寓意。

4、說方法

為突出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特徵,本課教學方法如下: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教師依據課標和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再結合希沃白板的課件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幫助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學法:合作探究法、觀察法、練習法

學生在初讀課文後,分小組對課文插圖內容進行交流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字-詞-句練習說話,也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5、說過程

對於本課時的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觀看視訊,匯入新課(約3分鐘)

通過播放有關寒號鳥的百科視訊,讓學生對於寒號鳥這種動物有個大概的認識,從而匯入新課《寒號鳥》。

【設計意圖】:寒號鳥這種動物容易讓人誤認為是一種鳥類,而播放視訊既能吸引學生興趣,又最直觀有效的讓孩子們認識了寒號鳥這種動物。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約10分鐘)

這一環節主要為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然後藉著錄音中錯誤的“當”字讀音,教師講解多音字“當”。最後以課堂活動的形式,檢測學生對多音字的掌握以及對課文內容的感知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知道課文共有9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為後續教學環節打基礎。

(3)看圖說話,學習生字(約18分鐘)

本環節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小組合作,交流探討插圖畫面內容。

2、出示課文中的第一幅插圖,通過課件展示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縫、堵、鵲、銜、枯”等生字,能夠依據插圖畫面,表述相關內容,以及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和喜鵲的辛勤。

3、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讓學生知道懶惰的寒號鳥最終凍死了,而喜鵲卻平安無事,進而初步領會故事寓意。

4、通過課堂小活動檢測學生對會認字的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觀察插圖是瞭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途徑,首先學生就看到的插圖畫面進行合作交流,讓他們自主學習,對插圖有個大概印象,再結合希沃白板中蒙層工具的使用,讓學生按一定順序學習生字、練習說話、初步領會寓意,幫助課堂目標中重難點部分的達成。

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1、《太陽》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常識性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之遠、太陽的體積之大,以及太陽是一個能發光發熱的球體等知識,還講了太陽與地球的關係、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係的密切。

2、教學目標:

①學習本課生字詞。

②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地球、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③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教學重、難點、

①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太陽和地球、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②瞭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二、說教法

治學的最高境界為“樂學”,因此,我將“樂學”思想貫穿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真正做到“有效學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我準備採用“創設情境法”和“分層指導法”來教學本課,為什麼要選用著兩種方法呢?因為本課描寫了不同的四副畫面,孩子們由於抽象思維的侷限不能很好的體會課文內容的優美。因此,我創設一定的音樂氛圍並配以相應的圖畫,感受太陽升起的動態過程,體會出課文語言美。將這種情感融入對課文的朗讀中。這樣,學生在輕鬆的、愉快的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朗讀技巧與方法,真正實現了有效學習。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四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還是很活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不弱,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生對科學性知識比較有興趣,能否就利用學生的“好奇、興趣”牽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想學、愛學這篇課文,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掌握情況。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擁有充分的活動空間,積極倡導小組合作方式貫穿課堂鼓勵學生組內合作,組外競爭。學生一定能在互幫互學的基礎上促進自身表達能力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思路如下: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開始上課時,我設計了用孩子們愛看的動畫片匯入:“同學們,我知道你們特別喜歡看動畫片。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後弈射日》)。這樣一來,可以從學生的愛好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四年級的學生藉助課文中注音基本能夠讀準字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之間互教互學,藉助字典自主學習,然後組內接讀課文,把課文讀通。以小組為單位學習交流,培養了學生合作的`能力,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了展示的機會。藉助出示生字課件,讓學生讀熟鞏固。

3、重點指導“嫁、獸、蔬、滴、凝、菌”,從字形、寫法,用想象記憶法幫助對字形的記憶,用組外競爭,來進行寫字的交流展示。

4、激發學生讀書的情趣。新課標提出讓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感受、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每節課要有充分的讀書時間。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了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了學生的情趣,在讀中感悟。如在第二課時的品讀課文這一環節中,抓住體現太陽三個特點的重要詞句去品讀,利用課件體會理解“熱”並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理解。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以學定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激烈的討論讓學生學習熱情繼續燃燒,同時課堂中體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師互動的多方位的課堂結構。

5、聽說讀的能力有機結合,促語文能力協調發展。本節語文課不是單一的說與讀,而是讀說結合,在讀中感悟,並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並與他們交流,正確表達自己的體會,讓讀與說有機結合,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如:講授太陽與人類的關係真是很密切這一部分時,首先請學生找出最能表現太陽與人類關係密切的一句話進行練讀,然後,請學生根據你平時觀察所得和書上提供的資料說說太陽與我們人類關係怎麼密切,其中老師提供句式:①有了太陽……②如果沒有太陽……就……,因為……出示兩種句式,由學生自己任意選擇,體現因材施教。

6、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課件的使用上,運用太陽圖片和太陽活動錄影,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太陽的大、熱、遠這些特點,使他們的形象思維得以發展。太陽與地球的關係,文中表述的較概括,學生不易理解,這時多媒體的運用,使文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太陽對

說課稿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陽光》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課文第一冊第四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先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課文通過一些寓於動態的詞語給我們展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本課教材特點,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⑴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⑵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練習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河面閃著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4、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

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1課時認識生字,,朗讀課文,嘗試背誦,指導書寫。第2課時鞏固完成課後練習。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以“突出一個特色,遵循四個原則”為指導思想,設計教法、學法,以及教學程式。“一個特色”是培養學生自讀自悟;“遵循四個原則”是:

1、“三為主”的原則,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線。

2、充分利用直觀形象,激發興趣,啟發探討。

3、學習課文,教育學生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熱愛大自然。

4、課內外聯絡原則,讓學生課堂知識向課外閱讀、觀察、研究這一應用上延伸,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在目標上落實把學習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起來。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本課教法是啟發式、朗讀式教學法。學法是自主讀書,讀中感悟,小組合作學習。

三、說教學程式

1、謎語、課件匯入激發興趣

⑴導語:早晨的.太陽升起來了,金燦燦的,太陽照亮了什麼?

⑵適時板書詞語:田野、禾苗、小樹、小河

⑶誰會讀這些字

⑷匯入新課,太陽和田野、禾苗、小樹、小河是怎樣的關係呢?通過學習這一課你一定會有所瞭解。由圖匯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以圖為載體認識了相應的詞語,分散就識字負擔,同時為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做了鋪墊。

2、自主讀書,讀中感悟

⑴同學自己讀通課文,認識生字。

採用自讀自認、小組合作學習、組詞遊戲等多種方式復現生字,進行趣味性的複習鞏固。

⑵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自然段讀一讀,並說說喜歡的理由。

讓學生自由選讀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學生的讀必定是從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情感出發,結合自己的經驗和課前蒐集資料,深入去讀書,去思考感受學習的樂趣。

⑶教師根據學生彙報交流情況進行引導

①學生直觀感受陽光像金子的意思,用手指掛圖上的田野,想象,陽光還會照在什麼地方,這樣通過看圖、想象促進學生對語言理解和感悟更細膩具體

②交流讀書情況,師隨機指導感情朗讀,第二段前兩個句子,生讀後,再去掉句子中的“更”字讀一讀,體會書中句子怎麼讀。這樣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傳情,提高語感能力。

③讀三、四段時做一做“拉開”、“跳進”、“捉”的動作,這樣更能理解感悟,更加形象。

3、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採用讓學生自由讀,加動作齊讀,嘗試背誦等方式,反覆朗讀和背誦,促進了學生語言的積累。

總之,本課結合圖畫識字,聯絡已有知識經驗來感悟語言,讀懂內容,體會感情,學會聯絡已有的經驗來學習語文。

說課稿 篇13

一.說設計思路

《猴哥猴弟鍾玉米》這個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既熟悉又喜歡的猴子作為主角,講述了猴哥與猴弟偷吃農民伯伯的玉米被發現後捱了一頓打後決定自己種玉米的故事。特別是猴哥猴弟都認為對方偷懶而自己也不勞作的情節尤為有趣,並且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時常看到一些懶惰,總把錯誤推給別人的人,尤其現在父母都特別寵孩子,家裡所有的人都為孩子服務養成了孩子動手能力差,頤指氣使的習慣,這個故事即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綱要》中的教育要求,即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綱要>語言領域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是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環境。在新《綱要》中,活動教育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以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因此,在整個活動中都以幼兒的自主參與活動為主,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動感受,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理解故事內容,初步學會複述故事,豐富詞彙吧嗒吧嗒、噴噴香。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情節的討論,學會相互合作與分享。

3、情感上:懂得不能偷懶,不能對家人說謊,要尊重與愛自己的親人。

根據目標在活動中,我把在遊戲情節中理解故事內容,懂得不能懶惰要相互合作的道理設為教學重點,根據中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設為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為了此次活動的組織符合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的協調統一,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以下兩方面的準備:

1、物質準備

我給小朋友準備了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猴哥、猴弟、農民伯伯、玉米的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快的進入遊戲,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2、知識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猴哥猴弟,瞭解猴子的基本特徵,練習猴子的基本姿勢。

四、說教法、學法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角色遊戲法、課件演示法、提問法。

1、情景教學法: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模仿猴子的有趣姿勢,體驗猴子的慵懶,這種效果是圖片演示所達不到的。

2、課件演示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發展孩子的觀察力,激發孩子的複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遊戲法: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4、提問法:在教學中,我會提一些開發性的問題如:猴哥猴弟鐘的玉米和農民伯伯的一樣嗎?為什麼?那我們能不能學他們呢?等這些問題來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有目的、有順序地仔細觀察、激發幼兒說的興趣,創造幼兒說的空間。

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遵循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以幼兒為主體,圍繞目標,突出重點,克服難點。創造條件讓幼兒自己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法,趣味遊戲法。

1、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2、趣味遊戲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語句,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使幼兒能始終處於積極探索的狀態,為了完成本節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激發興趣,匯入活動

兒歌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是幼兒發展語言必不可少的一種有效方式。用兒歌《猴哥》匯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猴哥猴弟。

師:老師問你們這首歌唱的是誰呀?哪位小朋友能夠告訴老師猴子長什麼樣子?(請一些幼兒說說在說的同

時展示圖片。

哪位小朋友能夠表演一下猴子是怎麼樣走路的,怎麼吃東西的`?(其他的幼兒跟著學)讓幼兒在看看、學學、做做的過程中加深對猴大哥的瞭解,也為下面理解故事作鋪墊。

教師小結:大大的眼睛,骨碌骨碌的轉。抓著耳,撓著腮,跳來跳去(豐富詞彙咕嚕咕嚕的轉)

二、出示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幼兒理解故事

1、猜想:猴哥猴弟種的玉米為什麼和農民伯伯的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幼兒猜想)

2、出示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讓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師問:小朋友們你們誰可以告訴我猴哥猴弟的玉米為什麼會和農民伯伯不一樣?請幼兒回答,給他們表現自我的機會,正如>中所說,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進行交往.在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後,總結原來是猴哥猴弟偷懶。

教師小結:原來猴哥猴弟都對對方說謊,兩個人在幹活的時候都偷懶出去玩耍了沒有相互合作,沒有給玉米施肥鬆土。從而突破教學重點懂得不能懶惰,要學會相互合作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頭飾,老師講述故事(教師操縱角色頭飾教幼兒學講故事)講完後問:

第一天猴哥猴弟一起幹活,第二天猴弟他到玉米地幹活了嗎?回家後對猴哥又說了什麼?

第三天猴哥走到地裡一看又說了什麼,回家又對猴弟說了什麼?後來又怎麼樣了呢?

玉米為甚麼沒有長出來?用形象的頭飾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跟著老師講述角色的對話,鍛鍊幼兒的膽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四、分角色遊戲,讓幼兒扮演角色,在遊戲中學會複述

故事,在情境中體驗。這個活動讓孩子自己親自參加,體驗活動的樂趣。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五、出示多媒體課件《猴哥猴弟種玉米》,同時提問幼兒跟著課件畫面複述故事,對複述好的幼兒給以肯定和表揚。通過以上環節,突破了用完整的語言複述故事這個難點。

六、總結:本次說課嚴格按照《綱要》中的要求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情感。

說課稿 篇14

《水與生命》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國小科學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課的資料,本課在引導學生交流對水已有認識的基礎上,安排了“觀察水”、“水與生命”、“榨果汁”等三項活動。目的是將學生各自已有的認識作較為科學的梳理,引導學生明白水是什麼樣的,水與生命的關係,激發學生研究更多的有關水問題的興趣。我選擇的是這個資料的第二課時“水與生命”。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與水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絡,它不僅僅孕育了生命,還為人類供給了物質資源和禮貌發展的基礎。在本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看待水與生命的更深層次的關係,使學生體會到生命離不開水,還將為今後進一步認識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關注自我的生活環境等資料打下基礎。

2、活動目標

經過深入挖掘教材後,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

明白水是動物、植物和人體的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

瞭解常見食物中的含水量。

(2)本事目標:

能和同學交流自我對於水與生命關係的不一樣看法。

大膽想象沒有水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

(3)情感目標:

意識到水與生命的密切關係,養成節儉用水的生活習慣。

3、教學重點

能意識到水與動植物和人的密切關係,並能以實際行動珍惜每一滴水。

二、說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精心設計有關水與生命的探究活動,強調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經過親身經歷、調查研究和討論交流來學習科學。並經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力、思維本事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三、說教法

根據《水與生命》這一課的特點,結合學生的知識層面,讓學生簡便地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

1、引導—探究法

劉默耕先生的“引導——探索”教學法有別於布魯納的“發現法”,也不一樣於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引導——探索”教學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著像科學家那樣自我去探索大自然祕密的探索者。

2、分組討論法

分組討論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他們樂於交流,並能發表自我的不一樣意見。

四、說學法

根據新教材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作啟發式點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增強自身的科學素養。

五、教學模式

1、結構

情景匯入—組織討論—動手實踐—交流彙報—資料顯示—延伸探究

2、理論依據

《科學》教材在編寫指導思想上強調對學生的發展格外注重,表此刻從對學生“學”的關注轉向對學生“人”的關注,強調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和社會。本課從知識目標上來說是比較淺顯的,較容易到達,但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聯絡生活實際和探究技能訓練是本課的重點。

六、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引人入勝。

一開始,我就藉助多媒體播放一幅優美的山水景,螢幕上美麗如畫的景色配上動聽的詩歌朗誦立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體驗美的感受。然後讓學生猜猜詩中讚美的是誰?之後提問為什麼水使小草變得嫩綠,使魚兒遊得歡暢,使地球變得美麗。當學生暢談感想後,教師歸納:水是生命之源。

2、交流反饋,體驗彙報。

實踐證明:探究本事最好在國小階段就開始培養。這固然能夠經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來進行,但絕不能沒有科學教育——因為科學教育的實踐性、基礎性、科學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它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本事方面,具有獨特的也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在上節課“觀察水”這一資料後,我讓學生經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和詢問家長等形式做一些有關水與生命的調查,要求每人說10個動物、植物和人離不開水的事例。討論生命離不開水,目的是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豐富學生對生命的認識,而課前的準備工作在那裡就顯得尤為重要。關於這部分資料,學生已積累了許多生活經驗,教學的目的是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儲備,把學生頭腦中支離破碎的知識納入到比較完整的體系中。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水與生命的精美圖片,使學生獲得視覺體驗。學生對生命與水已經有了必須的瞭解,明白人、動物、植物“渴”了要喝水,生物維持生命需要水。最終,師生小結:水對生命來說真是太重要了。生物體內的一切生命活動,如呼吸、消化、蒸騰、光合作用等都需要水。

3、主體參與,動手實踐。

怎樣利用科學教育的優勢,使它成為培養學生探究本事的搖籃,讓學生“學會體驗、學會探究”呢?我的體會是:實施開放教學,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經過操作、質疑、觀察、想象、實踐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誘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探究慾望,訓練探究思維,從而充分開發學生的探究潛能。

我出示課前用透明塑料袋罩上的盆栽植物。提問:“塑料袋原先是乾的,此刻內壁上的水是從哪裡來的?”學生觀察並討論。最終得出結論:塑料袋內壁上的水是從植物身上“跑”出來的,說明盆栽植物體內也有水。之後我趁熱打鐵:“從人出汗、排洩等生理活動中能夠證明人體內有水,但我們的身體裡包含多少水呢?我們吃的米飯、麵條、豬肉、魚、雞蛋這些食物中又包含多少水呢?牛奶都是水組成的.嗎?”學生根據自我的猜測和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討論。最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觀察比例圖,初步瞭解幾種食物中的含水量。讓學生在比例圖中瞭解人體、各種食物中包含很多的水,瞭解人們在吃食物補充營養的過程中,也補充了很多的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關注生命活動。

為了更直觀的展示動、植物成長離不開水,我引導學生大膽設計實驗證明並提前準備了“植物喝水”的活動。方法如下:剪下兩朵月季花(莖長一些),將它們分別插入裝有水和乾土的試管裡,觀察哪一朵花先凋謝。同時將裝水的試管裡滴幾滴油,在水面上做好記號,觀察這朵花每一天喝多少水,同時做好記錄。這個活動需要學生在幾天甚至十幾天內進行觀察,圍繞“生命離不開水”這一目標,讓學生在多樣化的活動中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也體現了學生學習的可選擇性,豐富了教學的素材,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恆心和毅力。

4、拓展活動,反面例證。

經過學生收集資料、討論交流、彙報並動手實驗等多種科學探究方式,學生對水與生命的關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果沒有水,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學生們各抒己見,我在他們的討論過程中經過圖片的形式展示出缺水給大自然和生命世界帶來的災難。然後經過VCD觀察小狗在缺水的情景下有什麼反應。從而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生命離不開水,並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學生珍惜每一滴水。使學生明白:滴水匯成河流,我們要從自我身邊做起--節儉用水。討論結束後,啟發學生根據已有的資訊,畫一幅以“沒有水的世界”為題的想象畫,或寫一篇同樣題材的短文

5、續寫小詩,活力導行。

最終,出示本課開頭的優美景色。“因為有你,小草變得嫩綠;因為有你,魚兒遊得歡暢……”未寫完的小詩道出了生物對水的依靠,明快的詩句展現出大自然因水才有的美麗。孩子們爭先恐後地用詩句來讚美水,感受水對自然的恩惠,在經歷科學教育的同時,也將在孩子們心裡構築起對水的完美情感。

“因為有你,鳥兒才唱得很動聽。因為有你,鮮花才開得漂亮。因為有你,天空才有美麗的白雲……如果沒你,魚兒會死掉。如果沒你,花兒將不再盛開。如果沒你,學校將不再可愛……”用編小詩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命離不開水的知識的理解,學生樂於理解;小詩形式和資料的雙重要求,使學生在回憶相關科學知識的同時,又在濃濃的詩情中受到美的薰陶。學生自我提出“如果沒你”的創新話題,進一步拓寬了思維,使討論向縱深發展。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懂得在平常的生活中珍惜每一滴水。

(三)教學體會

本課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改理念作指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寓教於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供給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本事,獲取科學知識,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培養。

說課稿 篇15

【文字解讀】

《社戲》是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定位在“民俗風情”上,重在體現語文與社會文化生活的密切聯絡。《社戲》這篇課文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特有的文化活動為背景,描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刻畫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展示了童趣盎然的江南水鄉的民俗風情。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學習課文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細膩傳神的人物刻畫,詳略得當的情節安排。

2、過程和方法:在朗讀、討論與鑑賞中引導學生感受景物描寫的作用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作者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家鄉的文化習俗。

學習重點:

1、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

2、人物形象的刻畫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敘事詳略得當的特點

【教法學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閱讀中,以讀貫穿始終,將速讀、精讀、品讀相結合。整個過程中強調師生互動,導學結合,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一、檢查預習情況,包括生字詞、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速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一句話概括內容。

[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概括內容的能力]

(提示:本文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懷念)

三、再讀課文——瞭解情節

要求:默讀課文,圈點重要的詞句,理清文章的情節脈絡,把握敘事的詳略。試一試,從不同的角度概括故事。

[啟發學生多動腦,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充分利用朗讀,整體感知了文意,多角度地概括了故事情節。但是,還是有疑問的,請大家課後思考一下:在情節的安排上有何特點?你如何理解呢?

第二課時:分析形象,品析美點,探究質疑

匯入:上次課我們通過朗讀了解了本文的主要內容,並且知道從時間角度來概括情節的話,可以用“看社戲”來貫穿。在這個故事中,描繪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這次課我們來加以分析。

新課:

一、分析形象

要求:跳讀課文,請快速說出文章寫到的人物名稱,看誰說得最多最全?

請以“我最喜歡(),因為()”的句式,簡筆勾勒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品質。(不僅能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需結合文中的語句進行分析。)

[突出重點,鍛鍊學生的結合課文概括的能力,鼓勵他們大膽發言]

(提示:課文成功地刻畫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如雙喜。雙喜聰明,能幹,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而且反應機敏,辦事果敢,充滿自信,又有組織才能和號召力,當然是孩子們的領袖。“我”之所以能看上社戲,主要是因為雙喜的決策和組織。這個形象,是令人深深喜愛並難以忘懷的。)

(分析了人物形象,我們把有代表性的語句勾畫出來,再輕聲朗讀,細細體會)

二、品味美點

要求:精讀寫景段落,有感情地朗誦文章中景物描寫的段落,然後就自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最好的句子或段落進行品析,小組間相互交流,再仿照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以“這裡真美,你看(聽)()”句式敘述出來。

[突出重點,讓學生在發現式欣賞中互相交流體會寫景的妙處]

師生合作探究10—13自然段的景物描寫。

作者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情景交融,充滿了水鄉特色。這些描寫生動傳神、化靜為動,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等手法,堪稱景物描寫的典範,是學生學習和借鑑的藍本。

描寫形式多種多樣:

寫遠山,以動寫靜;“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

寫笛聲,以聲傳情;“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婉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

寫漁火,由遠及近。“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漁火”

感觀的豐富多彩:

通過視覺、聽覺、嗅覺、感覺等描寫,使江南水鄉月夜的景色有聲有色如同仙境,令人嚮往。很好地襯托出人物愉悅歡快的心情。

比喻的恰當精妙:

遠山的飛跑,航船像大白魚,戲臺像仙境等,作者豐富的想象,使景物充滿了童趣,富有了童話色彩,更充分表達出“我”的興奮愉悅的心情。

(熟讀10—13自然段,力爭背誦)

三、探究質疑

要求:快速默讀全文,發現問題,合作探究。

[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讓學生突破難點,能理解文章主題]

(1)文章以“社戲”為題,但真正寫社戲的內容並不多,我們是否可以把標題改為“平橋村一夜”?為什麼?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文章意圖的感悟。然後組內推薦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以平等的方式,發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2)文章結尾寫道:“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也沒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請同學們討論以下問題:

①那夜的戲好看嗎?豆好吃嗎?請結合文章具體的句段找出依據,證明自己的觀點。

②怎樣理解句中的“好”?(引導學生關注本文的寫作背景)

探討第一個問題,就是引導學生跳讀課文,結合看社戲時的心理、神情描寫等,不難得出“戲不好看”的結論;而通過煮豆的人——一群孩子,而且都是十幾歲的男孩子,他們可能在家從沒有做過飯,煮豆的佐料——鹽(只有鹽),以上種種都表明“豆也並不很好吃”。

第二個問題能較快較好地把學生的興奮點引導到對文章思想感情的挖掘上來,從而理清文章的感情脈絡,即“我”所懷念的是:江南水鄉特有的風光,童年時自由自在的生活,善良淳樸的人們以及人與人之間和諧友善的關係。“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

四、 總結延伸:

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跟隨著魯迅先生感受了一場充滿詩情畫意的社戲,這裡有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夥伴,有地方氣息的民俗風情,有如詩如畫的農村風光,構成了一幅美的畫卷……

而無憂無慮的童年,自由自在的生活,美麗如畫的農村風光,善良淳厚的人們,正是作者永久眷戀的“精神故鄉”。

你是否也有類似的難忘的童年記憶?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筆,用文字描繪出來。

附:板書設計

看社戲時人物(雙喜、阿發、六一公公)美的畫卷

(淳樸善良熱情好客)

說課稿 篇16

一、談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冊最後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大紹安嶺的原始森林,表達了對大興安嶺的喜愛之情。文章文筆流暢,層次清楚,具體描寫與抒發感情相結合,展開聯想與抒發感情相結合,把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親切、舒服”感情為線,貫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對大興安嶺的感情在字裡行間表現得真實感人。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大安嶺的外在美與內在美。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課文在單元中的安排,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大興安嶺的景物特點,受到美的教育和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至六自然段。而讓學生了解大興安嶺,嶺、林、花的特點以及體會作者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是本課教學難點。

二、談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幫助同學真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由於本文表達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應讓學生反覆誦讀,讀中悟情,讀中表情。同時抓住重點詞語的理解,圖文結合創設情境等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三、談學法

通過上一組和本組第一篇的學習,學生已經對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所瞭解,已具備了一定的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課可以引導學生應用“讀→思→議→讀”的學習方法,即“初步瞭解→深入思考→評議提高→誦讀昇華”。

四、談程式

本課可採用“五步自主教學模式”,即“匯入揭題→自學探索→交流點撥→檢測鞏固→深化訓練”。

(一)、匯入揭題

1、教師提問:以前學過《美麗的小興安嶺》,小興安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我國還有另一處森林寶庫──大興安嶺。

3、揭題:板書“林海”,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大興安嶺的原始森林。

4、從題中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還應該知道了什麼?

(二)、組織第一次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放課文錄音,學生聽,可跟默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相選讀課文。

3、思考:課文中幾次講到“親切、舒服”?作者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感到親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練習”中的提綱,給文章分段,列出提綱。

4、請學生主動到黑板上寫出他的分段意見。

(三)、交流點撥

1、指名讀生字及組詞,學生評議。

2、開火車讀課文,然後評議。

3、指名板書學生談談你是是怎樣分段的,為什麼這樣分。

4、學生評議分段情況。

5、小結

(四)、組織第二次的自學探索

出示自學要求

1、作者三次“親切、舒服”之感分別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產生的?

2、“我”一走進原始森林有什麼感覺?這種感覺是怎樣產生的`?

3、“嶺”、“林”、“花”各在什麼特點?作者怎樣寫出嶺、林、花的特點的?

4、為什麼到了林場,“我”這種親切之感更加深厚了?如何理解大興安嶺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

(五)、交流點撥

這部分主要有三環節:交流點撥、朗讀體會、質疑問難。

1、交流是檢驗學生自學成果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時如出現分歧與偏向時,教師及時點撥。

根據學生的交流,主要要了解嶺的特點是多(形多、量多)、溫柔,林的特點是多、綠,花的特點是多、美。

2、朗讀體會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形式可多樣:輕讀、個讀、賽讀等。要注意重點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使學生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感情得到昇華。

3、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性的體現。學生在交流、體會後提出有一定價值的疑難本身也是能力的反映。對學生提出的疑問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解決措施,或課堂,或課外;或學生互解,或師生共解。

(六)、檢測鞏固

這是對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檢驗,教師設計的檢測鞏固題要以“目標”為中心,題型要新穎,形式多樣。可以“選讀你覺得最美的段落”,“用畫出嶺(林、花)的特點”等。

(七)、深化訓練

為讓學生的知識得到遷移,教師可設計深化訓練題。根據教學目標,本課要讓學生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在描寫景物中表達思想感想的方法,所以可以設計諸如“校園冬景”、“這裡的景色真美”、“風景這邊獨好”之類的訓練,讀寫結合,提高能力。

說課稿 篇17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燈光》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八單元中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火與光”。本單元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火與光對人類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感受課文中主人公所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精神,從而受到主人公一心為他人、甘於奉獻的美好精神的薰陶。本文主要是通過對一件關於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激勵我們要珍惜、建設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開創的新中國。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本單元教學提示“教學本單元,要引導學生自主積累語言文字,同時感受文中主人公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一心為他人、甘於奉獻的美好精神,受到教育和薰陶。”結合本課及學生特點,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下列詞語:倚、憧憬、千鈞一髮、圍殲戰、璀璨。

能力目標:

a、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b、學習本課首尾照應的寫作方法,並體會其中的深意。

情感目標:

體會革命先烈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為此付出的犧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從郝副營長在激戰前的神情和談話中,理解先烈的寬廣胸懷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2)、從郝副營長在戰鬥中捨身為後續部隊引路的壯舉學習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郝副營長所“憧憬”的內容與他的英雄壯舉之間的聯絡。

二、說教法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的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我採用了以讀為本的教學方法,有利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國小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自由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的閱讀和創造性的閱讀能力。其最佳方法之一便是讓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適時的點撥,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發表獨特的見解。結合教材特點,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自讀自悟、適時點撥、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法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1、結合工具書,學習生字詞。在掃除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閱讀課文,並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引導學生讀讀課後的“金鑰匙”,借鑑其中的讀書方法,圈圈寫寫,批批註注。

3、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故事,郝副營長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為什麼會留下這樣的印象?

4、小組交流、討論,班級展示,教師適時點撥。

  5、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主義精神。

四、說教學程式

第二課時設想

(一)直接匯入,回顧舊知

1、回憶課文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為什麼以“燈光”為題?

(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儘快回顧課文內容,進入主題)

(二)精讀課文,品析人物

(1)在學生快讀課文,大致瞭解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畫出有關描寫燈光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再把自己的見解和同學交流。課文有五處寫到燈光。

1、廣場上千萬盞燈靜靜地照耀著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巨集偉建築,使人心頭感到光明,感到溫暖。(可以體會到作者對今天幸福生活的讚美)

2、書上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他注視著那幅圖,默默地沉思著。

3、他又划著一根火柴,……完全陷入對未來的憧憬裡。(從2、3句可以體會到郝副營長對幸福生活的憧憬)

4、突然,黑暗裡出現一星火亮光,……響起了一片喊殺聲。

5、後來才知道,……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從4、5句可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

6、這位年輕的戰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可以體會作者對革命先烈犧牲精神的讚美)

7、在天安門前璀璨的華燈下面,我又想起這位親愛的戰友來。(可以體會作者對革命先烈的緬懷之情)

(2)師小結:課文五次寫到燈光;課文的開頭意在引起對往事的回憶,結尾同開頭照應。這樣的開頭結尾,是為了告訴讀者:這樣光明溫暖的燈光、這樣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千萬不要忘記那些締造新中國,給我們帶來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3)齊讀文中描寫燈光的語句。(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在不斷的與文字對話的同時,通過在“讀、悟、說、讀”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發散思維,在朗讀中陶冶情操。走近英雄,感受英雄的高尚品質。)

(三)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我們今天走著的這條幸福的路,正是這些革命前輩們用生命和鮮血給鋪成的;他們身上的那種崇高的思想品質,就是留給我們這一代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四)拓展延伸,暢所欲言

(欣賞都市夜景圖片)學生在閱讀課文之後,得到了許多的啟示,教師及時提供給學生說話的機會,讓學生從現實中,從與同伴的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啟示,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絡。因此,我設計下面的練習:你想對英雄說些什麼?(引導學生寫簡單的感受)

(五)佈置課外作業

1、摘抄四字詞,並選擇一、二個造句。

2、課後讀讀作者的其他文章,比如《後記》。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後讀讀與本文有關的文章,對本文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五、說板書設計

廣場

引起回憶、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燈光、往事、獻出生命

(珍惜、創造) (王願堅)

廣場

思念戰友

板書我主要抓住兩點來設計

1、按照課文的寫作順序。

2、緊扣文章主要內容,突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課稿 篇18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要說的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第十二冊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敘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本文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是落實重點訓練專案--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重點課文。課文可以分三課時教學。

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分教材理解、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式三部分。

先說說我對所教這部分教材的理解,我主要教的是課文的第一大段“賣火柴”,這一段內容比較散,共有四個自然段,先講小女孩怎麼會赤著腳走路;接著講她已經在街上走了一整天;再講她聞到街上飄著烤鵝的香味;最後講她不敢回家。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四大教學目標:

1.學會3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能根據標題給課文分段。

3.能讀懂第一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既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4.初步感受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激發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式的各個層面之中。

第一步,導言揭題。

上課開始,我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同時也自然地交代了課文所寫內容發生的時代背景,誘發學生情感,激發學習情趣,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檢查預習並給課文分段。

這一課生字共3個,還有1個多音字,我有針對性地安排練習,重點正音“梗”和“噴”,理解“蹣跚”的含義。再通過默讀課文,安排練習,寫出大意,濃縮為小標題,降低分段的難度。

第三步,學習第一段。

第一環節,整體感知,瞭解大意。

安排問題:小女孩留給你什麼樣的印象?文中哪一句話最能概括這一印象?找出中心句“可憐的小女孩”,抓住這一統攝全段的句子,展開第一段的教學,能高效省時。

第二環節,部分入手,精讀理解。

找描寫小女孩可憐的詞句,抓住四句描寫冷的句子,先重點指導第一句“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著頭赤著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後面三句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體會小女孩的可憐,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嘗試使用自己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小女孩的可憐的第二方面是餓,我作略處理,進而理解“無人疼愛”這一方面,從而使理解句子的第一層次即理解比較簡單的句子的教學告一段落。

第二層次句子的理解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先學第一句“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先理解句子字面的意思,講拖鞋大,再聯絡上下文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最後通過朗讀體會,之後小結學法。授之以漁,指導學生運用學法,遷移到另一句的學習,同時落實了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努力達到葉聖陶先生所說的“逐漸去扶翼,終酬放手願”之理想境界。

第三環節:迴歸整體,深化理解。

首先,回顧小女孩的可憐體現在冷、餓、沒有歡樂、無人疼愛四個方面。

其次,運用掛圖進行訓練,加深理解,以“可憐的小女孩”為開頭或結尾說話。通過掛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課文中描述的形象,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鞏固剛才所學的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同時培養了想象能力,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最後配上風聲,努力創設情境,齊讀第一段,使學生再一次在整體感知第一段的基礎上,充分表達出對小女孩的同情,結束第一段的教學。

總之,第一段的教學體現整體-部分-整體的思想,遵循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突出讀的訓練,努力使語言文字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結合,自然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後一步,略學第三段,切入結局,留下懸念。

說課稿 篇19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從讀書實踐中來。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的陶冶思想情操。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選的文質優美的佳作,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接觸文字,與作者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方能領悟到文章的真諦,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教材分析。

1、課文所處的位置及作用。

《霧凇》是四年級上冊的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其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習這篇文章,可以激發學生的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藉助多媒體課件,瞭解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能在朗讀解讀中瞭解霧的形成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併為之讚歎、陶醉。

2、激發學生探索自然景觀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感悟吉林霧凇的奇觀,瞭解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

三、教學方法。

(1)朗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所以朗讀是必不可少的。

(2)賞析法。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所以帶領學生賞析文章是本堂課的重要方法。

四、教學手段。

使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使課堂講解顯得思路清晰、提示到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教學程式。

教學擬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進入情境賞霧凇。

1、觀賞課件,說感受。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媒體中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著再指導學生多媒體,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從而化枯燥為生動,化靜為動。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媒體中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著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受認識霧凇“潔白晶瑩”的色彩美和“銀光閃爍”的光澤美,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這種美。

第二步:朗讀探究析霧凇。

1、全班交流:

第二自然段中的一句話:“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裡,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研讀,歸納形成霧凇的兩大條件:

(1)飽和的水汽;

(2)遇冷凝結。

2、那為什麼吉林松花江畔會出現這一奇觀呢?交流:(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有關的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要清楚地說出吉林霧凇出現奇觀的兩個條件:一是大量的水從水電站流出,溫度在4℃左右,松花江上面有“過於飽和”的水蒸氣;二是夜幕降臨後,氣溫驟然下降到零下30℃,完全可以把過於飽和的水汽凝結。)

3、討論霧凇形成過程的緩慢、輕柔。

讓學生通過一遍又一遍不同形式的朗讀和對重點詞的分析,學生不僅很快弄清了吉林霧凇形成的過程,解決了課文難點。

第三步:個性表達贊霧凇。

1、邊放錄影邊範讀第三自然段。影象與音樂的和諧組合,觸及了孩子的心靈,學生看著生動的動態畫面,自然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體會。

2、松花江畔的人們是怎樣讚歎的呢?

3、讓我們一起漫步在松花江畔,感受一下這如詩如畫的美景。(齊讀第三自然段)

總之,整個教學設計是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把學生放在首位,關注學生的實際,著眼於學生的發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獲得言語智慧的滋養,享受學習語文所帶來的愉悅。

標籤:說課稿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