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彙總6篇

說課稿8.61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說課稿彙總6篇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人教版的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可能性”,這部分的知識是在學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確定現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本節課的教學正是以這樣的理念來設計的,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我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不隨意注意占主導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很容易被新異的事物所吸引,從而產生學習動機,然而學生之間還存在著個別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恰當的利用評價手段,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新的課程標準中倡導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因此,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特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1、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發生是確定的,有些是不確定的;2、通過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嘗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達事件發生的情況;3、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特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的重、難點是:通過遊戲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確定的,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表達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標的理念,教學時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情境教學,並通過遊戲、競賽、實踐操作、小組合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的輕鬆,學的愉快,形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綜上所述,我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分為了五大環節: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四、聯絡生活,拓展視野;

五、動手操作,實踐感知。

下面我就將本節課具體的設計意圖闡述如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

新的課程改革在數學教學方面,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而創設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數學模型,因此,在上課伊始,我丟掉了教材中聯歡會主題圖的引入,而是選用了“石頭、剪子、布”這一項師生互動的遊戲來匯入新課,這項遊戲學生再熟悉不過了,在他們猜測了老師和自己誰會贏之後,師生共同進行遊戲,並要求學生做好記錄,遊戲結束後,從同學們的記錄結果和開始猜測的結果的對比中得出結論,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發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從遊戲的形式匯入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的念頭,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進入到教學的第二環節。

二、活動體驗,合作探究:

在本環節中設計了一組摸棋子的遊戲,共將此環節分成三個板塊來進行,一是讓學生感知“一定”與“不可能”在課前教師為每組的同學各準備一袋大小個數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組的同學分別進行摸棋子的遊戲。要求摸到黃色棋子最多一組同學獲勝。實際上,分發到各組的棋子袋中,有四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組同學袋內的棋子全是黃色,在同學們高興的遊戲,到失敗的嘆氣,再到對比賽規則的猜疑中,教師適時點拔,讓學生開啟口袋看一看,在同學們對“如此比賽不平”的抗議聲中,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總結出在全是黃棋子的袋裡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一定是黃棋子,那其他小組沒有獲勝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裡不可能摸到黃棋子。在學生親身實踐,動手操作,用眼觀察,評析結果的過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隨著教師的適時提問:“這樣的遊戲公平嗎?怎樣才能使比賽公平呢?”將教學推入本環節的第二和第三板塊,體驗“可能”並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學生充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之後,也就是說出“在一個袋既要有黃棋子,又要有白棋子。這樣才公平”之後,教師適時引導,“這時我們在這樣的袋中任意摸出一個棋子的結果會怎樣?”點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了對可能性的大小進行驗證感知,此時教師將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黃棋子中的一顆棋子進行對換,強調如果遊戲規則不變,還是摸到黃棋子多的為勝的話,你願意到哪組的袋裡來摸棋子呢?為什麼?並讓學生再次進行摸棋子的遊戲,並做好記錄,實際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連,使所學過渡自然進入教學的第三環節。

三、體驗激趣,深化所學

此環節的設計來源於聯歡會情境圖的啟發,依據學生的分組情況為每組學生準備了各種水果和托盤,來進行“水果拼盤”的競賽,共設立了五項內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讓學生在托盤中擺出相應的答案。實物的再現再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動手、動腦、動口,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小組合體的意識,對所學的知識達到了貫通,進入教學的第四環節。

四、聯絡生活,拓展視野

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一定、可能、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說生活中一些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讓學生充分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進而完成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動手操作、實踐感知”讓學生用手中的圓形紙製做搖獎轉盤,並用顧客或商場經理的不同的身份來設計,再次感知所學。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我遵循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嘗試探究,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數學課堂學習的快樂,體驗幸福的數學學習生活。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於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和指正。

說課稿 篇2

說課:幼兒喜歡吃各種麵食,但對面粉的特性一無所知。麵粉的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強。中班幼兒喜歡探索、喜歡自己動手操作,並且做一些能吃的食品就更為愉快,所以我們設計了關於麵粉的主題系列活動。活動前我們為幼兒準備了豐富的麵食製品,為開展活動提供感性經驗。本次活動中,幼兒大膽操作、探索,滿足了他們極大的探索慾望,並且在操作的同時讓幼兒進一步感知了麵粉的特性,體驗了揉麵團的樂趣。本次活動分為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通過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入手,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麵粉”,並給予幼兒一定的探索機會,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去初步感知麵粉的外部特性。第二環節為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活動之前我們帶領幼兒參觀拉麵館、水餃店等等,感知麵粉加水將麵粉變成團的過程。設計中我注重激發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嘗試活動發現問題,在動手操作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幼兒自主發現、相互討論、學習經驗並極大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感知了麵粉與水之間的關係,知道放適量的水才能使麵粉變成麵糰。此環節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體驗了揉麵團的樂趣。在設計活動時考慮到幼兒在揉麵團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水放的'過多,造成麵糰過稀;二是水放的過少,使麵糰變形。本次活動幼兒的興趣濃厚,基本完成目標要求。

《綱要》組成員討論與建議:

1、幼兒語言詞彙較豐富,語言能力強,教師指導語較好,第一次出示麵糰時可以出示老師自己的示範團。幼兒不大會搓,教師可以直接在桌面展示、教授方法。操作碗可以選擇盤子,讓幼兒看幼兒作品時也要出示盤子裝的。小結時可以看看小手怎麼樣變乾淨,教師也要給孩子一些正確的技能。

2、語言精練,環節過度自然,層次清楚,分享經驗不夠及時,要深入幼兒的提問。不要輕易否定幼兒的答案。不要說“好不好?對不對?”座位可圍成圓,教師可成為一員參與,可以考慮增加做好的麵食,讓幼兒品嚐會好一些。教師可以參與中去,進行隱性指導。

3、科學活動生活化,滿足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教師的教態、語言很符合幼兒特點,教學要求清楚。座位可採用小組形式,讓幼兒在討論時能再細一些,進行對比。活動開始時可以從主題中來,結束時可以品嚐,回到生活中去。

4、幼兒手上的麵糰太多時,可以指導幼兒將手上弄乾淨的方法。

專家評析:

科學活動:孩子興趣很高,活動時間三十一分鐘。幼兒一點點加水做成麵糰是需要很大力氣的。對於技能的問題,教師可隨機地進行,愛惜糧食的教育可以滲透進去。教師可以出示做好的麵食再說說哪些東西是用麵粉做成的。此方面幼兒的經驗少了一些,可以課後進行豐富。教師對於幼兒回答出來的問題反饋的少了一些,每個環節要強化一下,給幼兒一個反饋。可以課後在幼兒面前做成面片,讓幼兒來吃,讓幼兒來體驗製作的成果,也是一種愛惜糧食的體現。教師研究精神值得學習,幼兒上來講述的語言聲音很大,挺好。幼兒在製作麵糰中興趣很高,在體驗失敗與成功中獲得發展,目標一可具體些,感知麵粉的特徵。麵粉散的特徵可以提升。前期準備中要加入知識經驗準備。在探索活動中觀察、指導是本節活動的弱點。幼兒的問題要觀察、提出來。怎麼解決問題方面要請幼兒多講,讓幼兒觀察。有的幼兒做的團小,團大,要引導幼兒去觀察,解決問題。

說課稿 篇3

清泉第一國小 張東華

說教材

《荷花》它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觀賞荷花並展開想象的事。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兩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讚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狀、姿勢。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過想象進一步描繪了荷花的美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變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佼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這篇課文的教學,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較發達的特點,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進行美的教育。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讀寫“荷花、挨挨擠擠、蓮蓬、飽脹、彷彿、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隨風飄動”等詞語,重點理解體會“挨挨擠擠” “冒”詞語的含義作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會運用類似語言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說教法:

為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主要教法:

1.圖文對照法:“圖”是客觀事物的描繪,“文”是語言文字對客觀事物的記載。具體的畫面內容,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語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圖,幫助學生學詞、學句、理解、想象。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學法:

1.讀寫結合法:讀是吸收,寫是表達。從讀學寫,以寫促讀,讀、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比較法:“有比較才有鑑別”,通過比較、推敲,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過程設計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1.今天老師要出一個謎語考考大家,咱們比一比,看誰最聰明!“美麗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綠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們就一起去荷塘著荷花。(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出示生詞,指讀,正音。

3.讀了文章,你用什麼詞語來形容荷花?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一、二、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找,把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體會體會,這句子美在什麼地方。(默讀,勾畫自己認為最美的句子)

(1)、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挨挨擠擠”表現了荷葉很多,“碧綠”不是一般的綠,是比綠色還要綠,說明荷葉顏色很美,“大圓盤”是寫荷葉形狀象個圓盤,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3)、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似乎馬上要破裂似的。

(4)、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你能體會到“冒”字很美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我也覺得這個冒字用得特別美,同學們,請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想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

“跳”!“探”! “蹦”! “伸”! “鑽”!

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時間慢慢去嚼的。這樣,你們先讀讀這段課文,體會體會,你覺得荷花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怎麼樣地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

(迫不及待 非常高興 歡天喜地 非常激動)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長,興高采烈地長,非常激動地長,歡天喜地地長,這就是冒出來呀!想不想看一看這樣冒出來的荷花?

(5)同學們,這就是從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荷花,你們想想看,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是想幹什麼?

師: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現在,你最想說些什麼?最想做些什麼?

(荷花想到外面來透透氣!

她想向人們展示她的美麗!

她想讓人們都來觀賞她!

她想和我們交朋友!讓我們欣賞她的美麗!)

引導學生讀描寫荷花美的句子: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學習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師:課文中一共描寫了荷花的哪些姿態?找到讀一讀!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讓咱們一起有滋有味,滿懷激情地讚美這美麗、迷人的荷花吧!(師生齊讀第二段)

3、這麼多的姿勢,真是千姿百態呀!怪不得作者說,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

4、是神奇的大自然為我們造就這麼美麗的畫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讓我們感受到荷花那充滿向上精神的力量!多麼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熱愛她!讚頌她!讓我們一起來與大自然對話,誇誇我們這位了不起的畫家!“

四、大自然這麼神奇,給我們奉獻了這麼美的畫,除了文章中描寫的荷花以外,還有哪些花兒讓大自然揮灑的如此美麗呢?

說一說,生活中的花。仿照文中描寫荷花的句子寫一寫。

展評文章。

五、總結:

大自然是神奇的,讓我看了荷花之後,有了許多的感想,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冰花》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分三個自然段描繪了冬天裡窗戶上冰花的千姿百態。文中配有一副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絡。本文圖文並介紹了冬天冰花這一自然現象,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從課文內容上來看,本課所描述的內容是冬天裡的自然景象。但對於智障學生而言,他們對其的認識因為自身智力的缺陷而缺少足夠的觀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

本課建議採取4課時教學:第一課時初步朗讀課文,學習相關詞語。第二課時學習朗讀課文,讀通讀熟悉,在此基礎上初步理解課文。第三課時鞏固朗讀,提高對冰花的認識。第四課時加強朗讀指導,學習用語言描述冰花。。

二、學情分析

以我班學生為例(三年級學生),班級內共有9名學生,智商多在40-60之間,基本符合目前培智學校以中重度智障學生為主的現狀。班級學生中兩名學生有語言障礙,一名學生以自我為主,溝通困難。其他學生思維比較緩慢,抽象問題理解困難。學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喜歡參與各項活動。

三、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語文學習的實際能力,我把學生分成ABC三組,為每組學生制定適合其自身的學習目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1、對學習內容感興趣,能夠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2、能夠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及與生字有關的詞語。

3、學習朗讀課文,瞭解課文段落結構,能夠初步讀通課文。

四、教法分析

朗讀、觀察、多元評價將是本節課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1、觀察指導:課文的觀察和生活的觀察,相互對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直觀、形象。

2、朗讀訓練:熟練地朗讀是幫助低年級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特別是對於智障學生,朗讀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因此這節課的教學將會在學生讀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進行。

3、評價策略:藉助言語、小紅花等根據教學情況靈活地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鼓勵鞭策為主,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五、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學習興趣

1、出示冬天裡冰花的圖片,指導學生觀察

從圖片上你看到了什麼?在冬天裡你看見過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紙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冰花》

(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利用圖片匯入,讓學生對冰花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賞課文,要求能夠仔細聽老師課文,並邊聽邊用手指出相對應的'課文內容。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讀的速度慢一點,邊指邊讀。

(2)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哪些不會讀的字詞,請老師幫助解決。

(3)數一數,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分成了幾個部分。

3、鞏固認識詞語,交流朗讀情況

(1)解決學生不會讀的字詞。

(2)複習上節課學習的詞語。

(朗讀是智障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有目的的讀,帶著問題讀,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也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意思

1、指導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出示相關圖片,指導學生觀察

(2)點名學生朗讀

(3)說一說,小童在玻璃窗上看見了什麼,是什麼樣的冰花。(結合圖片理解“一朵朵”的意思)

(4)齊讀課文第一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老師示範朗讀,請學生邊聽邊想,這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2)請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

(3)課文中所寫的冰花有哪些形狀,請學生找出相關的句子和詞語。

分別出示相關的圖片,請學生對比看一看。

(4)你覺得冰花好看嗎?指導學生用興奮、喜歡的語氣朗讀第二段。

完成口語填空:

“啊,真漂亮!它像寬大的樹葉,像柔嫩的小草,像牡丹,像___________,像_______,像__________,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潔白。”

(5)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學生朗讀。

(2)說一說冰花是從哪裡來的。

4、齊讀課文

(培智學校新課程方案中對於語文的目標要求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對於冰花這樣一種智障學生並不熟悉的自然現象,教學中只有通過直觀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朗讀,才能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四、動手動腦,鞏固認識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你覺得冰花還會是什麼樣子,你能畫出來嗎?

3、請學生介紹自己所畫的冰花。

4、佈置作業,請學生回家後每天起床後看看自己家裡的窗戶上有沒有冰花。

說課稿 篇5

1、活動目標

2、激發幼兒探究黃豆與豆製品關係的慾望和興趣。

3、引導幼兒初步認識黃豆及其製品,並瞭解其營養價值。

4、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之所以確定這樣的活動目標,首先是以《幼兒園指導綱要》中健康領域和科學領域的目標為依據,以中班幼兒年齡特徵為出發點來設計,是基於豆製品對人體的營養價值而定的。在目標裡,我把培養孩子情感、態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在教學中,力求通過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在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探索求知慾望的基礎上,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我認為教材重點是:幫助幼兒瞭解黃豆及其製品具有豐富營養,有益人體健康。

教材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辨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根據幼兒認識事物的規律,這一活動,我設計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始部分)

請幼兒品嚐豆製品,匯入課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是這一活動重點、難點所在,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關鍵部分,下面我著重談談這一部分的設計。

1、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

2、調動起幼兒各種感官。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在眾多豆類中,嘗試性地尋找出黃豆。

3、通過師生共同。

4、討論

5、引導幼兒講述、總結出黃豆的外形特徵。這個環節是一個讓孩子們相互探討、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運用談話法,引導幼兒認識豆製品,瞭解它們的營養價值。幼兒在寬鬆、和諧、平等的氣氛中,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建構新知識。(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小環節)

第一:通過教師講解,加深幼兒理解黃豆與豆製品的關係。

第二:引導幼兒運用生活經驗,說出所瞭解和認識的豆製品。

第三:幫助幼兒瞭解豆製品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有益於人體健康。

這一環節,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以遊戲的形式使幼兒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將所建構的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和鞏固,以此來突破本活動的難點。

第三部分(結束部分)

通過觀察豆芽,激發幼兒探索豆芽生長過程的興趣。為幼兒有興趣的進行延伸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中,我運用了觀察法、比較法、嘗試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並注重動靜交替,這一切都是以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為依據,為幼兒創設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在日常生活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他們活潑,對此非常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接受能力想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發展區發展。大班幼兒的認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且處於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數量詞的掌握、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為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歡的遊戲,讓幼兒在掌握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數量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同時,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根據綱要中的語言領域目標要求及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於:

1、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3、引導幼兒練習正確使用數量詞。

這三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通過語言智力遊戲,提高幼兒對學習數量詞的興趣上,”從第一、四環節的逐步深入,將知識進行遷移,將重點逐漸攻破,活動將難點定在“正確使用數量詞,”從以下幾點突破:

1、讓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討論圖片上物品名稱。

2、做遊戲“玩轉盤”“造火車”

為了完成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準備:

(一)、環境創設與區域活動相結合

為了讓幼兒不再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資訊,而轉為主動吸收,我整合了區域活動,根據教育目標,有機滲透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識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能力發發展,因此,我在區域中準備了:美工區:投放白紙、彩筆。閱讀區:投放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的圖片。

(二)、知識經驗準備:利用各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豐富詞彙和生活經驗。

(三)、物質準備:

1、老師、幼兒、家長共同蒐集各種物品名稱圖片佈置一個“物品展覽館”

2、轉盤,上面貼有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

3、各種數量不等的物品名稱圖片反貼在黑板上。

這些準備,一是豐富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便於幼兒在和同伴討論中大膽、自主、快樂的交流,二是能在活動中突破難點,便於幼兒理解。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

教師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遊戲的活動價值,採用遊戲組織教學,運用了觀察法、遊戲法、討論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理念,將各領域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領域中滲透社會領域內容,感受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在玩轉盤和造火車遊戲中讓幼兒感受數量的概念,在音樂遊戲開火車中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討論法,讓幼兒在看看、說說、聽聽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數量詞。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

與活動的興趣(6分種)

帶幼兒參觀“物品展覽館”,啟發幼兒相互討論,圖片上都有什麼?

此環節中,教師為

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同伴之間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在交流中獲得新的知識。

(二)、遊戲:玩轉盤(8分鐘)

轉盤上是一些圖片、上面分別畫著數量不等的蘋果、書本、眼鏡、尺子、樹、電視機等物品,幼兒自己將轉盤的指標轉起來,指標指到哪張圖片,幼兒就說出它的名稱並在前面加上數目和單位,如:一輛汽車等。

此環節讓幼兒分組進行,每組一個轉盤,儘量讓每個孩子在最短的時間內都參與活動,減少和消除消極等待現象。

(三)、遊戲:造火車(8分鐘)

一名幼兒做“火車頭”,“火車頭”拍手念兒歌“嗨嗨,我的火車就要開”小朋友就問“哪裡開?”

火車頭回答“***小朋友那裡開”,被“火車頭”點到名字的幼兒到黑板前翻一張圖片並快速說出圖片上的物品,前面要加上數量和單位,如:五頭牛等,說對的幼兒站在“火車頭”後做一節車廂,說錯了,坐回座位,“火車頭”重新尋找車廂。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運用數量詞,並提高幼兒在活動中快速傾聽和應答的能力。

(四)、聽遊戲音樂“開火車”(3分鐘)

幼兒隨音樂自由組成幾節火車做動作,並隨音樂將火車開出活動室。

五、說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準確運用數量詞。

標籤:說課稿 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