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6篇

說課稿2.9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學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數學說課稿模板彙編6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認識鐘錶”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人教版數學第二冊教學內容。鐘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時間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學生每天起床、吃飯、上課、下課都要按一定的時間進行,儘早讓學生了解有關時間的知識,能夠方便學生的生活。本節課要求學生認識整時,雖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但學生對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並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已潛移默化的感知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愛惜時間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認識鐘錶的時針和分針,學會看整時,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引導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二、說教法教學

1、現代資訊科技教學法:充分利用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受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數學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3、實踐探索學習法:教學中我設定了許多有趣的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個性發展,增強了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開放性,強調了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

4、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一)提問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今天你是什麼時候起床的?

通過讓學生說自己起床的時間,教師瞭解了學生收集時間資訊的情況,學生更明確了時間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奮感,營造了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氣氛。

出示主題圖,教師提問:這個小朋友是什麼時候起床的`?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回答後,教師提示課題:是的,鬧鐘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時間的知識。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

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注重給學生提供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空間,注重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機會。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小鬧鐘,看看鐘面上有些什麼,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彙報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時針分針12個數。在彙報觀察結果的時候學生通常會說到秒針,當學生說到秒針的時候教師應肯定學生觀察得很仔細,同時教師說明秒針走一圈才一分鐘,我們在看時間的時候通常只看時針和分針就可以了,有關秒針的知識我們以後再學習。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分針走的方向,通過觀察學生髮現時針和分針是按照從數字1到12這樣的順序走的。再讓學生沿著這個方向撥一撥鬧鐘。

2、教學整時

這一環節在教學形式上應重視學生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因此,課堂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使每個學生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思維拓展空間。

出示2時的鐘面,讓學生說說表示的是什麼時刻?你是怎麼知道的?再出示4時、8時讓學生說說是什麼時刻,然後提問:你能用一句話說說看整時刻的方法嗎?小組討論看整時刻的方法,通過討論發現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自己的小鬧鐘上撥出3時、6時,通過撥規定的時刻進一步鞏固看整時的方法。

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鐘錶》第一課時《小明的一天》。本次說課包括五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流程、說思想教育和說板書設計。

說教材

教材分析:

《認識鐘錶》這一內容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教材以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安排了6個整時與半時的時間,通過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水平,以供學生認識時間。讓學生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知“時間”這一抽象的概念,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目標: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改的精神,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及動手操作,學生能夠認識鐘錶的結構,正確讀出整時和半時,會用兩種方法記錄整時或半時。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動,學生具備探究意識和合作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認讀整時、半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讀出整時、半時,會用兩種方式寫出整時、半時

說教法:

根據我對生本教育教學理論、課堂操作過程和方法的理解,經過半個學期生本教學的嘗試,我發現孩子們已經可以很好的交流了,雖然只是個別或者是一部分,但我還是覺得欣喜。所以我一直在不停地嘗試著以新的方法來調動全班參與的積極性。這堂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展現出來的。本著“以生為本”的宗旨,把課堂完全還給孩子,使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主要採用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動手操作、遊戲活動為主,讓學生在做種學,玩中學,力爭使孩子們學習的快樂;老師只做引導者和幫助者,老師的點撥交流為輔,讓老師更多的領會美,體驗真,感受善;同時從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為了適應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和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特點,本節課我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以此更多的激發學生認知興趣,提高學生探究意識,使學生力爭處於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說學法:

新課程理念要求以學生為本,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本節課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動,學生初步具備了探究能力,學生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挖掘學生的潛能,調動其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說教學流程:

根據一年級學生認識規律和發展水平,整個教學過程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交流分享,激趣匯入。

首先進行課前3分鐘活動。

主持人: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睡,什麼時候起。

生1:我也和大家交流一個謎語:小小圓形運動場,三個選手比賽忙.跑的路程沒長短,用的時間不一樣

生2:我也帶來了一個關於鐘錶的謎語:小小駿馬不停蹄,滴滴答答不休息,告訴人們按時起,提醒人們爭朝夕

主持人:你見過什麼樣的鐘表,在哪裡見過?(請欣賞一下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鐘表)鐘錶可以幫助我們做什麼?猜謎是學生很喜歡的活動,課前三分中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型和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在交流中學到了新的謎語。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 1)認識鐘面

這個過程就是小研究的第一題:仔細觀察自己的鬧鐘,給大家介紹:

我的鐘面上有————————————————

這個內容因為相對簡單一點,又因為後面有孩子們好幾個交流活動,所以我直接讓學生上臺全班交流。

( 2)學習整時、半時的認、讀

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這個重難點怎麼突破,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重難點分解開來,先認讀整時,再認讀半時,這樣小步子前行呢?這樣顯然會穩中求進,可個別環節勢必會浪費時間;還是整時半時放到一起認讀,然後分類交流認讀方法呢?這樣綜合性強一點,可肯定會有一定的難度。就這樣很躊躇,可不知為什麼,後一種思路老是佔上風,所以就這樣設計了小研究的第二題。

1、仔細觀察,寫出圖中的時間,並說一說小明在什麼時間做些什麼。

2、我給時間來安家。 (把上面的時間分分類寫到房子上,並給它們起個名字)

3、我認識整時的方法是————————————————

4、 我認識半時的方法是——————————————————————

在課堂上,先小組內討論了各自的看法,然後在小組上臺全班交流。這個環節之後,為了鞏固新知也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設計了“我撥你讀,我說你撥’的遊戲。

然後為了緩解氣氛,同時也為了滲透24時計時法,我設計了那個做演員學表演的遊戲。

(3)認識時間的表示法

有些孩子們雖然見過電子錶,可如果說讓他們來表示出時間,就很籠統了。所以我設計了小研究第三題。我先給出了兩個例子:8時記作( 8:00 ),2時半記作( 2:30 ),然後讓學生將上題中的時間照樣子表示出來。

三、藉助遊戲,鞏固新知

學完新知後,我設計了一個遊戲,其實就是一個練習題目;給時間寶寶找朋友。目的是鞏固怎樣認讀整時和半時的方法以及時間的表示法。

四、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最後一個小研究是:

我來畫一畫:(畫出你喜歡的四個時間,要有一定的規律喲!看誰畫得好!)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也培養學生畫出時間的這種能力。

五、總結收穫,滲透德育

六、作業設計:

我們已經會認時間了,回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給自己制定出合理的作息時間,比比設計的最有意義。

說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了抓住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板書: 小明的一天

整時 半時

6時 10時半

12時 8時半

4時

分鐘指到12,時針指到幾, 分針指到6,時針走過幾,

就是幾時 幾時半

數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列是高中數學重要內容之一,它不僅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 數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式與函式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學習數列也為進一步學習數列的極限等內容做好準備。而等差數列是在學生學習了數列的有關概念和給出數列的兩種方法——通項公式和遞推公式的基礎上,對數列的知識進一步深入和拓廣。同時等差數列也為今後學習等比數列提供了學習對比的依據。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a在知識上:理解並掌握等差數列的概念;瞭解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並能運用。

b在能力上: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在領會函式與數列關係的前提下,把研究函式的方法遷移來研究數列,培養學生的知識、方法遷移能力;通過階梯性練習,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c在情感上:通過對等差數列的研究,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於發現的求知精神;養成細心觀察、認真分析、善於總結的良好思維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

①等差數列的概念。

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應用。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不完全歸納法,對此並不熟悉因此用不完全歸納法推導等差數列的同項公式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同時,學生對“數學建模”的思想方法較為陌生,因此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是本節課的另一個難點。

二、學情分析對於三中的高一學生,知識經驗已較為豐富,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式運演階段,具備了教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課時注重引導、啟發、研究和探討以符合這類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二、教法分析

針對高中生這一思維特點和心理特徵,本節課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以及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學法指導在引導分析時,留出學生的思考空間

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同時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圍繞中心各抒己見,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弄清。

四、教學程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由(一)複習引入(二)新課探究(三)應用舉例(四)反饋練習(五)歸納小結(六)佈置作業,六個教學環節構成。

(一)複習引入:

1.從函式觀點看,數列可看作是定義域為__________對應的一列函式值,從而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就是相應函式的______ 。(N*;解析式)

通過練習1複習上節內容,為本節課用函式思想研究數列問題作準備。

2. 小明目前會100個單詞,他她打算從今天起不再背單詞了,結果不知不覺地每天忘掉2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減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會5個單詞,他決定從今天起每天背記10個單詞,那麼在今後的五天內他的單詞量逐日依次遞增為 5,10,15,20,25 ②

通過練習2和3 引出兩個具體的等差數列,初步認識等差數列的特徵,為後面的概念學習建立基礎,為學習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學生觀察兩個數列特點,引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對問題的總結又培養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認知能力。

(二) 新課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給出等差數列的概念: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這個數列就叫等差數列, 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來表示。強調:

① “從第二項起”滿足條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後項減前項所得;

③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必須是同一個常數(強調“同一個常數” );

在理解概念的基礎上,由學生將等差數列的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歸納出數學表示式:

an+1-an=d (n≥1)

同時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組數列,由學生判斷是否為等差數列,是等差數列的找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個數列公差<0,>0,第三個數列公差=0

由此強調:公差可以是正數、負數,也可以是0

2、第二個重點部分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在歸納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我採用討論式的教學方法。給出等差數列的首項,公差d,由學生研究分組討論a4 的通項公式。通過總結a4的通項公式由學生猜想a40的通項公式,進而歸納an的通項公式。整個過程由學生完成,通過互相討論的方式既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又化解了教學難點。

若一等差數列{an }的首項是a1,公差是d,

則據其定義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進而歸納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a1+(n-1)d

此時指出:這種求通項公式的辦法叫不完全歸納法,這種匯出公式的方法不夠嚴密,為了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在這裡向學生介紹另外一種求數列通項公式的辦法------迭加法:

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 – an-1=d

將這(n-1)個等式左右兩邊分別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即 an= a1+(n-1) d (1)

當n=1時,(1)也成立,

所以對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數列{an}的通項公式。

在迭加法的證明過程中,我採用啟發式教學方法。

利用等差數列概念啟發學生寫出n-1個等式。

對照已歸納出的通項公式啟發學生想出將n-1個等式相加。證出通項公式。

在這裡通過該知識點引入迭加法這一數學思想,逐步達到“注重方法,凸現思想” 的教學要求

接著舉例說明:若一個等差數列{an}的首項是1,公差是2,得出這個數列的通項公式是:an=1+(n-1)×2 , 即an=2n-1 以此來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運用

同時要求畫出該數列圖象,由此說明等差數列是關於正整數n一次函式,其影象是均勻排開的無窮多個孤立點。用函式的思想來研究數列,使數列的性質顯現得更加清楚。

(三)應用舉例

這一環節是使學生通過例題和練習,增強對通項公式含義的理解以及對通項公式的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例1和例2向學生表明:要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等差數列通項公式中的a1、d、n、an這4個量之間的關係。當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時,可根據該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數列8,5,2,…的第20項;第30項;第40項

(2)-401是不是等差數列-5,-9,-13,…的項?如果是,是第幾項?

在第一問中我添加了計算第30項和第40項以加強鞏固等差數列通項公式;第二問實際上是求正整數解的問題,而關鍵是求出數列的通項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數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項a1與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礎上將例2當作練習作為對通項公式的鞏固

例3 是一個實際建模問題

建造房屋時要設計樓梯,已知某大樓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為3米,第三層離地面5.8米,若樓梯設計為等高的16級臺階,問每級臺階高為多少米?

這道題我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注意每級臺階“等高”使學生想到每級臺階離地面的高度構成等差數列,引導學生將該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等差數列:(學生討論分析,分別演板,教師評析問題。問題可能出現在:項數學生認為是16項,應明確a1為第2層的樓底離地面的高度,a2表示第一級臺階離地面的高度而第16級臺階離地面高度為a17,可用課件展示實際樓梯圖以化解難點)

設定此題的目的:1.加強同學們對應用題的綜合分析能力,2.通過數學實際問題引出等差數列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興趣;3.再者通過數學例項展示了“從實際問題出發經抽象概括建立數學模型,最後還原說明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反饋練習

1、小節後的練習中的第1題和第2題(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目的:使學生熟悉通項公式,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

2、書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級寬33cm,最低一級寬110cm,中間還有10級,各級的寬度成等差數列。計算中間各級的寬度。

目的:對學生加強建模思想訓練。

3、若數例{an} 是等差數列,若 bn = k an ,(k為常數)試證明:數列{bn}是等差數列

此題是對學生進行數列問題提高訓練,學習如何用定義證明數列問題同時強化了等差數列的概念。

(五)歸納小結(由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穫)1.等差數列的概念及數學表示式.

強調關鍵字:從第二項開始它的每一項與前一項之差都等於同一常數

2.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a1+(n-1) d會知三求一

3.用“數學建模”思想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六)佈置作業

必做題:課本P114 習題3.2第2,6 題

選做題:已知等差數列{an}的首項a1= -24,從第10項開始為正數,求公差d的取值範圍。(目的:通過分層作業,提高同學們的求知慾和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中突出本節重點,將強調的地方如定義中,“從第二項起”及“同一常數”等幾個字用紅色粉筆標註,同時給學生留有作題的地方,整個板書充分體現了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3.2 等差數列

一、等差數列

1、定義

注:“從第二項起”及

“同一常數”用紅色粉筆標註 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

數學說課稿 篇4

本節課教學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5~56頁“拔蘿蔔”——兩位數加兩位數。我打算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過程三個方面談談本節課的一些設想。

一、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中提供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蘿蔔的情境,目的是從中引出兩位數加法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嘗試列式計算,並在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中探索交流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同的計算方法,充分體現出演算法多樣化和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另外,教材在體現演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第一次引出了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是一種重要而又易被學生接受的計算方法,它是學習筆算的開始,也是以後學習多位數筆算加法的基礎,引導學生在分析比較中理解並接受這種方法,體現了一定的演算法優化思想。

二、說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具備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知識基礎,而且有部分學生已獲得了一些用豎式計算的知識儲備,但是他們只會算,而不會說理,因此本節課重點引導學生學會說理。

教學目標:

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3、初步經歷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不同演算法的算理。

教學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時,我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的教法,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中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從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滲透了探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棒,計數器,教師準備課件,計數器等。

三、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思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複習鋪墊。

舊知是新知的基礎。新知又是舊知的延續。通過複習數的組成和一些口算,為學生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做很好的鋪墊。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在這一環節中,力圖創設一種具體的拔蘿蔔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從而激發探究的慾望。

2、探索演算法,解決問題。通過學生自主探索36+23的計算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演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

3、優化演算法。演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當然也著重介紹本課的重點——如何列豎式計算。學生在學會演算法的同時,尋找各種方法之間的關係。

(三)鞏固應用,拓展新知

這一環節旨在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四)全課總結

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設計理念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確定位置》這一課,我主要體現了以下設計理念:

1.遵循國小生的認知規律,實施“現實數學原理”,體現數學知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過程。

2.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知識的自然生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課堂教學充分體現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特別是在練習的設計上,聯絡了我們的實際生活,這也正是我微型課題的研究方向。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習了類似“第幾排第幾個”的方式描述物體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經獲得了用自然數表示位置的經驗。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確定位置”是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抽象的數對來表示位置,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為第三學段學習“圖形與座標”的內容打下基礎。教材安排了2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我說的是第1課時的內容。

四、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確定位置的方式,讓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並增強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受確定位置的豐富現實背景,體會數學的價值,並能聯絡生活實際,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方向與位置的有關問題。

五、教學重點: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

六、教學難點: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七、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遵循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我設計以下4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引入

1.猜猜坐在第2組第5個位置上的同學是誰?

2.學生彙報,教師小結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從學生身邊談起,讓學生覺得很自然,很親切。通過學生找到不同的物件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有一個標準即尋找到確定位置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第一步:分別認識第幾列第幾行

教師分別介紹列和行,通過讓第三列的同學舉舉手,第五列的同學點點頭、第三行的同學拍拍手、第五行的同學笑一笑讓學生手、腦、口並用,既輕鬆愉快的明確了行和列的概念,又激發了學生參與的動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第二步:認識第幾列第幾行

有了列與行的概念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在第幾列第幾行,並通過小遊戲:教師報第幾列第幾行,此位置上的同學站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步:認識數對

出示教室情景圖,說說小軍、小紅、小芳分別在第幾列第幾行,然後在圓圈圖上找出他們3人的位置,最後歸納第幾列第幾行可以用數對錶示位置,由具體到抽象,整個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交流,進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理解掌握“數對”概念。

(三)鞏固練習。

第三個環節是聯絡生活,靈活應用,我設計了4個練習:

1.教室中的數對

此練習我分成3個層次:

(1)先讓學生用數對錶示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

(2)我報數對,請相應位置上的同學站一站

(3)當數對中有數字是未知數時,所表示的意義,引出要確定準確位置,必須兩個數字都知道。

2.廚房中的數對

此練習我分成3個環節:

(1)用數對錶示四塊裝飾瓷磚的位置

(2)通過比較,感受同一行的兩個數對,後面一個數字相同。同一列的兩個數對,前面一個數對相同。

(3)比較(2,4)和(4,2)是否表示同一個位置,從而使學生明確數對中前後兩個數字的順序不能顛倒。

3.會議室中的數對

說說會議室中花色地磚的位置,並在作業紙上寫出數對,交流後提問寫數對有什麼竅門?讓學生再一次總結方法,先數第幾列再數第幾行。

4.字母牆中的數對

讓學生通過數對在字母牆中找出對應的字母練成一句話,這可以說是一個練習,其實更像是個遊戲,既鞏固複習了知識又把學生的學習情趣調動起來,讓學生在又一個高潮中結束新課。

(四)拓寬視野,全課總結

介紹用經線和緯線確定地球上任意一點位置的方法,拓寬學生視野。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設計,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我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關鍵詞的落實上。第1個關鍵詞是思維。凸顯矛盾衝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連線處激起思維的火花;第2個關鍵詞是思想。強化符號化、簡約化思想,培養學生抽象和簡約化的思維品質;第三個關鍵詞是生活。從課開始,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引出本課,在練習的環節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知識即是源於生活又走向生活。

數學說課稿 篇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課題是《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內容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④(必修)第1、2、1節。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三角函式是描述週期運動現象的重要的數學模型,有非常廣泛的應用。三角函式的定義是在國中對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以及剛學過的“角的概念的推廣”的基礎上討論和研究的。三角函式的定義是本章最基本的概念,對三角內容的整體學習至關重要,是其他所有知識的出發點。緊緊扣住三角函式定義這個寶貴的源泉,可以自然地匯出本章的具體內容:三角函式線、定義域、符號判斷、值域、同角三角函式關係、多組誘導公式、多組變換公式、圖象和性質。三角函式的定義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一方面,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理解函式這一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它又為平面向量、解析幾何等內容的學習作必要的準備。三角函式知識還是物理學、高等數學、測量學、天文學的重要基礎。

三角函式定義必然是學好全章內容的關鍵,如果學生掌握不好,將直接影響到後續內容的學習,由三角函式定義的基礎性和應用的廣泛性決定了本節教材的重點就是定義本身。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展示嘗試類比、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三角函式的符號規律。

教學難點:任意角的三角函式概念的建構過程。

教學關鍵:如何想到建立直角座標系;六個比值的確定性(α確定,比值也隨之確定)與依賴性(比值隨著α的變化而變化)。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及學生學習能力

1、學生在國中時已經學習了基本的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掌握了銳角三角函式的一些常見的知識和求法。

2、學生的運算能力較差。

3、部分同學對數學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

4、在探究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識等方面發展不夠均衡,必須在老師一定的指導下才能進行。

四、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使學生正確理解任意角的正弦、餘弦、正切的定義,瞭解餘切、正割、餘割的定義;

2、能力訓練目標: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發現”與“形成”的過程,培養合情猜測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滲透數形結合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五、教學理念和方法

教學中注意用新課程理念處理傳統教材,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僅要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而且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師生互動,教師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揭示本質、經歷過程。

根據本節課內容、高一學生認知特點和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課採用“啟發探索、講練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學教法,在課堂結構上,設計了①創設情境——揭示課題②推廣認知——形成概念③鞏固新知——探求規律④總結反思——提高認識⑤任務後延——自主探究五個層次的學法,它們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接下來,我再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程式及設想

總體來說,由舊及新,由易及難,逐步加強,逐步推進,給定定義後通過應用定義又逐步發現新知識,拓展、完善定義、

先由國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過度到直角座標系中銳角三角函式的定義,再發展到直角座標系中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問題1:在國中我們學習了銳角三角函式,那麼銳角三角函式是如何定義的?

【設計意圖】學生在國中學習了銳角的三角函式概念,現在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又是一種推廣和拓展的過程(類似於從有理數到實數的擴充套件)。溫故知新,要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就要從源頭上開始,從學生現有認知狀況開始,對銳角三角函式的複習就必不可少。

問題2:角的概念推廣之後,這樣的三角函式定義還適用嗎?

問題3:若將銳角放入直角座標系中,你能用角的終邊上的點的座標來表示銳角三角函式嗎?

留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自由討論,教師參與討論或巡迴對學困生作啟發引導。

能表示嗎?怎樣表示?針對剛才的問題點名讓學生回答。用角的對邊、鄰邊、斜邊比值的說法顯然是受到阻礙了,由於前面已經以直角座標系為工具來研究任意角了,學生一般會想到(否則教師進行提示)繼續用直角座標系來研究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設計意圖】

從學生現有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出發,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產生認知衝突,進行必要的啟發,將學生思維引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再創造”征程。

教師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點評後佈置任務情景:請同學們用直角座標系重新研究銳角三角函式定義!

師生共做(學生口述,教師板書圖形和比值)。

問題4:對於確定的角,這三個比值是否與P在

的終邊上的位置有關?為什麼?

先讓學生想象思考,作出主觀判斷,再引導學生觀察右圖,

聯絡相似三角形知識,探索發現:對於銳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

六個比值都是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

得出結論(強調):當α為銳角時,六個比值隨α的變化而變化;但對於銳角α的每一個確定值,六個比值都是確定的,不會隨P在終邊上的移動而變化、所以,六個比值分別是以角α為自變數、以比值為函式值的函式。

(二)推廣認知——形成概念

將銳角的比值情形推廣到任意角α後,水到渠成,師生共同進行探索和推廣出:任意角的三角函式定義。同時教師強調:由於弧度制使角和實數建立了一一對應關係,所以三角函式是以實數為自變數的函式,對數學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

教師指出:sinα、cosα、tanα的定義域必須緊扣三角函式定義在理解的基礎上記熟,cotα、cscα、secα的定義域不要求記憶。

(關於值域,到後面再學習)。

【設計意圖】定義域是函式三要素之一,研究函式必須明確定義域、指導學生根據定義自主探索確定三角函式定義域,有利於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它、應用它,也增進對三角函式概念的掌握。

(三)鞏固新知——探求規律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進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

例1、已知角的終邊過點,求的六個三角函式值

要求:讀完題目,思考:計算什麼?需要準備什麼?閉目心算,對照板書,模仿書面表達格式。

鞏固定義之後,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以鞏固和加深對三角函式概念的理解,通過課堂積極主動的練習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求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值。

分析:終邊上有無窮多個點,根據三角函式的定義,只要知道終邊上任意一個點的座標,就可以計算這個角的三角函式值(或判斷其無意義)

師生探索:緊扣三角函式定義求解,首先要在終邊上取定一點。終邊在哪兒呢?取定哪一點呢?任意點、還是特殊點?要靈活,只要能夠算出三角函式值,都可以。

取特殊點能使計算更簡明。

等待學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三角函式定義後,觀察、分析初、高中所計算的函式值有何變化,讓學生意識到三角函式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有關,然後引導學生緊緊抓住三角函式定義來分析,從而匯出三角函式值的正負與角所在象限的關係,進而由教師總結符號記憶方法,便於學生記憶。

【設計意圖】判斷三角函式值的正負符號,是本章教材的一項重要的知識、技能要求、要引導學生抓住定義、數形結合判斷和記憶三角函式值的正負符號,並總結出形象的“才”字元號法則,這也是理解和記憶的關鍵。

(四)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⑴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及其定義域;⑵三角函式的符號規律。讓學生通過知識性內容的小結,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儘快化為學生的素質;通過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並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學生經過以上四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式的定義及三角函式的符號規律,有待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因此我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設計了有層次的作業,其中思考題的設計思想是:綜合練習鞏固提高,更為下節的學習內容打下基礎,同時留給學生課後自主探究,這樣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以有利於全體學生的發展。

七、簡述板書設計。

cotα、cscα、secα的定義寫在sinα、cosα、tanα的左下方,突出本節重要內容的主體地位。

結束:以上,我僅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上說明了“教什麼”和“怎麼教”,闡明瞭“為什麼這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