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2.82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9篇

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船長》語教版語文六年級上期的一篇主題課文,編者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課文中的人物在危急時刻表現出的人格魅力的同時,讓學生能認識到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在危急時刻,不要驚慌失措,要沉著機智地應對。

這篇課文講的是照例行駛在從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島船線上的“諾曼底”號的輪船突遭"瑪麗"號輪船撞擊而遇難的故事。在這面臨船沉人亡的危急時刻,“諾曼底”號船長哈爾威的表現和事蹟,震撼人心,令人欽佩。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作者運用大量的環境描寫和人物語言描寫,推動了情節發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質,因此,我將引導學生抓住兩次混亂描寫處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讀出自己不同的語氣,從而深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並在課後寫下心得筆記。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中滲透的處事的道理,受到船長偉大人格的薰陶。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並能通過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學習寫下心得筆記。

教學重點:

理解“諾曼底”號遇難後哈爾威船長是怎樣做的,從而體會他偉大的人格。

教學程式:

1、整體感知

(1)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提出問題,確定圍繞哈爾威船長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師教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應引導讓學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能通過自己的梳理確定教學重點,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水平。)

2、深入深究

A、帶著老師的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學生的問題較散亂,這需要體現教師的導,因此,教師應出示提綱契領的問題指導學生思考)

B、小組交流。

C、彙報探究結果。

(1)危機時刻,船上出現了幾次混亂?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引導:從這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麼?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3)議一議船長採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3、針對“這尊黑色的雕像”,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l)“這尊黑色的雕像”,指隨船深入大海的船長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結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反覆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絡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認識船長的人品。

引導:綜合全文,船長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在被救助的人眼裡呢?

4、回顧自己提出的問題再做解答。(讓學生在回顧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5、總結拓展

A、假設自己不同的角色,你想對哈爾威船長說些什麼?

B、寫下心得筆記。

板書設計:

板書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梳理情節線索,分別為:遇難——救援——殉職,另一部分為哈爾威船長品質概括。

說課稿 篇2

一、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教學大綱包括課程性質、課程地位、課程目標等幾個方面。

(一)課程性質

《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是高職高專計算機類、電子資訊類、通訊類和電子商務類各專業職業素質必修課,旨在培養高職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邏輯思維的能力,掌握運用C語言程式設計來解決崗位工作中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為提高職業能力和拓展職業空間打下堅實基礎。所以,本課程主要針對培養這類人才基本程式設計能力的目的而設定的課程。

(二)課程地位

1、學生畢業後工作崗位主要有計算機管理員、微控制器應用設計員、網路應用等,在計算機控制、微控制器應用、電子技術、通訊技術等相關行業中都將使用C語言作為應用系統開發設計語言

2、C語言也是其它程式語言類課程的前導課程,也是資訊產業部計算機專業和軟體專業水平資格考試(程式設計師、網路管理員等)考試中要求的主要程式設計語言。

圖1 C語言程式設計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

(三)課程目標

根據對教材內容、教學大綱及學生自身認知水平的分析,教學目標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來分析。 1、知識目標

①掌握程式的基本結構; ②掌握陣列和函式的運用; ③掌握指標和位運算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標

①掌握初步程式設計思想,熟悉基本演算法,能根據問題正確選擇、組合演算法並繪製程式流程圖;

②能獨立編寫程式碼,編寫測試資料,並能獨立除錯程式,獲得正確結果; ③良好的程式設計思路和風格。 3、素質目標

①具備基本的閱讀程式和程式的編寫的素質; ②培養嚴謹踏實的作風,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 ③鍛鍊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總體規劃

《C語言程式設計》的教學總學時為80學時,以“理論夠用、注重實操”為原則,按照程式設計的能力模組,系統的講解C語言基本概念、三種基本程式設計結構、陣列和函式,並結合所學知識點進行相應實訓,最終完成一個綜合專案“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旨在培養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C語言的語法規則、建立程式設計概念、確立程式設計的思維方式、掌握程式設計的方法、初步積累程式設計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程式設計風格,能初步用C語言解決與專業相關的應用問題,併為學習其它的計算機課程奠定基礎。

(五)教學的課時安排

(六)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環節充分體現“任務驅動、實踐導向”的設計思想。

(六)課程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資源

(一)教材的選用

遵循“面向應用,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淺顯易懂,符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任務驅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選用原則,本課程選用我院教師自編的《C語言程式設計任務驅動教程》作為教材。

此教材的特點是:是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給出示例程式,而示例程式儘量將主要的知識點演示出來,使讀者對解決同類問題的'程式設計思想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從而滿足初學者以及對程式要求不是很高的讀者的需求,正好適合高職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採用案例匯入、任務驅動、講練結合和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具體實施如下:

1. 案例匯入

以專案“學生成績管理系統” 為主線,貫穿順序、選擇、迴圈結構和陣列、指標等所有章節中,課程教學具有連貫性。同時結合現場提供實際專案案例(子專案)組織教學。教學過程中,首先提出專案目標,然後通過知識講解、方法演示、實踐演

練、複習歸納,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法來學習軟體開發。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習興趣。知識的實用性,提高學習興趣。應用案例有競賽平分、紅綠燈控制、學生成績管理等專案。

2. 任務驅動

每次課都提出一個明確的任務,通過一個任務掌握某個章節的知識點,突出重點,分解難點,教學目的明確。如講授選擇結構時模擬銀行ATM機的選單選擇;講授順序程式設計“模擬交通訊號燈”中紅綠燈顯示過程設計程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大; “專案驅動、案例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解決了課程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無關的問題,方便實現“學為所用”和“學以致用”。

3. 講練結合

授課地點為以多媒體教室及機房為主,採用邊講邊練的教學互動形式,匯入貼近實際的程式設計例項。在內容上,將最新的軟體開發技術引進課程,使學生畢業後能成為合格的程式設計員。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安排學生在計算機上進行實際程式設計,通過執行除錯自己設計的程式,讓學生親自觀察和體驗程式設計的成功感受,加深知識的理解。

4. 分組討論教學

學生以組為單位(2~3人),讓同學們分組討論經典案例,先提出問題,探討各種解法,加深理解;要求學生討論和解決與經典案例相關的新任務;最後檢查總結新任務的完成情況,提高學生的認識。從而啟發學生思考的能力、加強實踐動手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

四、學情與學法指導

(一)學情分析

我院招生物件鎖定為普通高中畢業生,根據我院的實際情況,需要學習C語言程式設計課程的學生有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等5大專業類學生,並且由於招生大環境的影響,以上專業均文、理兼招。學生入學基礎差,邏輯思維能力參差不齊,並且在高中學習階段接觸到的計算機知識較少,而程式設計能力幾乎是零。

(二)學法指導

高職學生智力不差,但自控能力相比較差,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一基本特徵,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要從非智力因素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說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我將從課標要求、內容結構和編寫特點、編排體例、知識與技能的整合、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六個方面來解讀課標和教材:

第一方面:課標要求

1. 內容標準:數與代數的內容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佔有重要地位。新的課程標準強調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及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及其運算模型的建立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 第二學段對本單元的目標要求是結合具體情境,要求學生:①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探索並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正確和適當的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③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真正體驗到“數學源自生活,生活折射數學”。

第二方面:內容結構和編寫特點

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後,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有的直觀認識的基礎上對有關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加以概括和總結,並學習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由於學生在前面的數學學習中,已經接觸到了有關這五條運算定律的大量的例子,特別是對於加法、乘法的可交換性,可結合性,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本單元分為三小節,內容結構:

所以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特點。

1.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相對集中,有利於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於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於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與區別,有利於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2.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本單元教材的一個鮮明特點是,不再僅僅給出一些數值計算的例項,讓學生通過計算,發現規律,而是結合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體會運算定律的現實背景。如加法運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騎車旅行的場景;乘法運算定律則安排了同學們植樹的問題情境。這樣便於學生依託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出運算定律。同時,教材在練習中還安排了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藉助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和認識運算定律。

3.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的第三小節,改變了以往簡便計算以介紹演算法技巧為主的傾向,著力引導學生將簡便計算應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第三方面:編排體例

本單元結合了數學自身的特點,強調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其基本模式是:問題情境——探究新知——歸納總結——應用和拓展

下面我以本單元第一小節“加法運算定律”為例說說本單元的編排體例:主題圖旅行途中記錄行程的情景。考慮到學生對自行車上的記錄儀表比較陌生,所以畫了一個儀表表面的'放大圖,並讓小精靈做提示性介紹。例1 在主題圖的基礎上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緊接著由觀察40+56=56+40這個等式說明了什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活動中,主動去探索、總結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解答並交流;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換律。

第四方面:知識與技能的整合

(一)知識與技能橫向的整合:

本單元教材首先創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出愉悅的、輕鬆的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貼近學生生活,使數學材料充滿真實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時由觀察40+56=56+40這個等式說明了什麼,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活動中,主動去探索、總結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在學生掌握了加法交換律知識基礎上遷移過渡到加法結合律,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知識基礎上遷移過渡到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對於簡便計算部分,怎樣計算更簡便不能一概而論,是要求學生看具體的資料特點,運用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二)知識與技能的縱向整合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這一單元是數與代數部分的內容。對於數的運算在1——3年級主要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能口算簡單的百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位數乘除兩位數;能計算兩位數和三位數的加減法,一位數乘兩位數和三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兩位數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並能表達自己的想法;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在第二學段中要求學生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並瞭解運算律,會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運算定律,不僅適用於整數的加法和乘法,對以後的小數、分數以及百分數的加法和乘法也適用。隨著數的範圍的進一步擴充套件,在實數甚至複數的加法和乘法中,它們仍然成立。因此,這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前面知識是基礎,後面是前面的延伸與拓展,內容循序漸進能力螺旋上升。

第五方面:教學建議

關於運算定律的理解以及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大部分學生一、兩節課就可以掌握,但是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教材卻在練習中出現了大量的變式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前瞭解教材的內容、結構,提前估計好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做好預設,及時的處理,因此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這部分知識。結合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及教學難點,在課堂教學中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促進學習的遷移。

對於國小生來說,運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本單元的教學應著重幫助學生把這些零散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幻燈片16)如(40+20)×25 和47×23+23×53兩種直接應用運算定律的, 102×45和38×99+38是兩種變形應用的例子, 18×45-8×45和99×23是將乘法分配律擴充套件到減法中的變形,還有加減混合,和三個數的和或差的擴充套件,這麼多種類,我們不可能一次完成,所以我們將它們分為幾個梯度,規定每節課的主要任務,從而引導學生一步步的完成教學任務。

2.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絡,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迴歸生活的願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藉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藉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3.注意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演算法的能力。

對於國小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

第六方面:評價建議

評價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1、學習過程的評價

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積極發言,大膽質疑,教師都應適當評價,儘量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例如我班高猛同學平時上課一言不發,但在學習加法交換律時表現積極,這樣就把發言的機會多次給了他,無形中給予了表揚和鼓勵。計算時,是否擁有準確運用公式的能力進行評價如我班李響同學在向同學們講解他所做的題時能夠說出做題的依據,這時在趁機提醒大家要向李響同學一樣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同時也表揚了這位同學。

2、情感評價:親其師,信其道,播散愛的種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對學生的活動,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等進行評價。

3、評價方式多樣化:對學生評價,應把教師評價與同伴互評,家長評價相結合,體現多樣化的評價。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一課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第九課,本組課文的單元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

二、說目標

新疆的和田地區和維吾爾少數民族對於我們的學生在感性認識上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很好地進入教學情境中。對於文中關鍵性的詞句的品讀、分析有助於學生理解小標題的內涵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用小標題的方式來組織文章的眾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標題的內涵與文章主旨的關係及其在材料組織上的作用是在教學中解決“長文短教”的有效突破點。

三、說重難點:

1、學習並積累“酷熱、鋪天蓋地、美不勝收”等詞語和生動的句子。2.瞭解“和田的維吾爾”的特點,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維吾爾鄉村風情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精神風貌。教學重難點通過獨立閱讀和交流探討,感受和田的地域風情和維吾爾人的以苦為樂的民族風情。

四、說教學準備:

本課的學習需要一些圖片並蒐集課外資料。讓學生視野開闊。瞭解更多。

1.維吾爾風情圖片和民歌

2、學生朗讀課文兩遍。製作小報。

五、說策略

處於高年級的學生就應該學會自學,學會質疑,因此,本課的學習要通過誦讀、品讀、體悟、討論來完成。

六、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匯入:這幾天,我們課文了解中國各地的民俗世情,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們耳目一新。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吧!請大家結合你課前製作的有關新疆風俗的手抄報,說說對維吾爾族的瞭解。

2、對維吾爾族除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還有著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現在,我們就走進和田的維吾爾。(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和田的維吾爾人有哪些特點呢?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自由通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有什麼疑問,在書上標記一下。

2、出示詞語認讀理解

說一說你瞭解到了維吾爾族哪些風俗習慣。

3、速讀課文,分別用一個小標題概括2—3小節;4小節;5—6小節的內容。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土、花、歌”具體介紹了新疆和田維吾爾人的哪些風俗習慣,這些習慣表現了維吾爾人的哪些特點?畫出能夠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或精神的語句。

5、討論:最能集中反應和田維吾爾人性格的是哪一句?

(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三、深讀品悟,感受地域與民族風情

1、默讀課文,結合畫出的句子,與小組同學交流:和田維吾爾是一個怎樣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⑴ 豪氣與樂觀的維吾爾族:

① 輕聲讀第1自然段,想像這段話所描寫的情景

② 找一找文中的對比

③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⑵ 酷愛土地的維吾爾族:

讀一讀2、3自然段,和田維吾爾人的`生活中,哪些與土息息相關?

① 哪些句子寫出了作者的驚歎。

② 把衣服鋪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樣的情景:

③ 和田維吾爾人的吃和穿,都離不開他們深深熱愛的土地。

⑶ 愛美的維吾爾族:《和田的維吾爾》說課稿及教學設計

讀一讀第5自然段,為什麼說愛美是他們的“天性”?

畫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體會“美不勝收”。

⑷ 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

“沒有歌舞,維吾爾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經成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四、提升認識,體會寫法

1、結合全文,說說對句子的理解,“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樣向我們介紹地域風情和民族風俗的?

板書設計:

熱愛土地

愛花愛美 豁達樂觀

能歌善舞。

苦 → 甜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簡析

蘇教版的教材從中年級開始,每一冊的開始都是以一首現代詩歌打頭,非常有新意。孩子們也愛讀。第十冊的第一篇課文也是一首現代詩歌《春光染綠我們雙腳》,它主要描繪了植樹活動給荒山帶來的鉅變,表達了少年兒童以實際行動改造荒山野嶺的決心。

全詩共有八個小節,分三個部分來寫:

第一小節為第一部分,主要講“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

第二至七小節為第二部分,主要寫了“我們”用雙手為荒山披上綠裝,使動物有了家園,讓環境變得更加美麗。

第八小節為第三部分,主要寫了“我們”踏著春風向荒山野嶺進軍,顯示出了“我們”要綠化祖國山山嶺嶺的決心和情懷。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這首詩歌和以往的詩歌存在著不同點,它的意象比較明確,語言的跳躍性不大,沒有使用一些比較深奧的修辭手法,這就為理解帶來了方便。但是詩歌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於理解詩歌的意思。在這篇詩歌的教學中,應該抓住重點詞語(如“林濤”“煎熬”),意象(如“小鳥”、“松鼠”、“小兔”、“小猴”)展開想象,進行情境設定,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麗的景色、小動物們快樂的生活,動物與自然、人與自然、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美好氛圍。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蘇教版這一類文章的特點,結合我班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的意思,體會作者綠化祖國、美化自然的豪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春光染綠我們雙腳”的意思。

教學難點:能讀出綠化祖國、改造自然的壯志豪情。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將文中部分精彩段落製作成課件,以便在教學時及時地呈現。

五、教法與學法

《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一首現代詩歌,文字優美。學詩歌最重要,也是最好的方法,便是讀。因此教學本課時,我把讀貫穿課堂始終:朗讀——讀中感悟;誦讀——讀中生情;詩歌朗誦——以誦立志。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理清詩歌的脈絡。同時引導學生分析1、8小節,體會詩歌首尾呼應的特點,從而拎出“荒山野嶺“青山碧嶺”兩個重點詞語,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主要分五步來教學(一)複習匯入、(二)學習三-七自然段、(三)學習第二自然段、(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五)朗讀背誦全詩

(一)複習匯入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回憶上節課拎出的兩個詞語,再讓他們想像“荒山野嶺”和“青山碧嶺”兩幅畫面,從而在學生腦中形成一種對比。

(二)學習三-七自然段

3—7自然段主要寫了植樹造林美化了自然,改變了生態環境。教學這一部分時,著重以學生自學為主,先引導他們讀,在讀中感悟,再說說令自己印象深的場景,並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通過這些場景的體會,來感受植樹造林給自然、環境帶來的變化。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這一部分是和上一部分調換了次序來理解的,主要是想通過3-7小節的學習,感受到了自然的變化,從而順利引出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讓學生更深的感受植樹造林的好處。教學時,還讓學生再次補充植樹造林的好處,從而激發學生保護自然,共同美化環境的思想感情。

(四)再次學習首尾自然段

在學生學完了整首詩歌后,讓他們再次看開頭結尾,從而更好地來理解學生在一開始便提出的“春光染綠我們的雙腳”的含義。

(五)朗讀背誦全詩

詩歌是美的語言,詩歌是情的藝術。朗讀背誦是讓文字中的美好情感,與學生的精神世界深深的融合到一起,成為學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經驗,去發現更多的美好。

說課稿 篇6

(一)自我反思,回憶知識

(師出示情境圖,圖中一個孩子問:“媽媽,我想看動畫片,到6點了嗎?”)

師:圖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麼問題?

生:圖中的小妹妹想看動畫片,但不知道幾點了。

師:你會怎麼告訴她呢?

生:我會說,你自己看吧。

生:我會告訴她,到6點了。

師:你學會了有關鐘錶的哪些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有關鐘錶的知識,學生看書獨立思考,用鐘錶進行演示,再互相說一說,撥一撥。)

生:我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

生:分針指12,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生演示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4,是4時)

生:分針指向6時,時針指向7和8中間,表示7時半。(生演示)

師:你認為你撥的準確嗎?

(學生對自己的撥珠過程進行反思,這樣不僅關注了撥珠的結果,而且關注了撥珠的過程。)

師:在撥表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教師予以提醒)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利用鐘錶的學具撥出整時和半時,激活了學生頭腦裡有關鐘錶的知識。]

(二)自己分類,梳理知識

師:用你喜歡的方法把撥出來的時間寫在黑板上。

(板書:11:00 3時 5:30 9:00 6時半 1:30 4:30)

師:你能把這些時間進行分類嗎?

生:我分兩類,一類是表示幾時,一類是表示幾時三十分。

生:我按時間的表示方法進行分類,也分兩類。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整理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時間,用自己的喜歡的.方法進行分類,學生是複習的主人。]

(三)貼近生活,應用知識

(教師出示情境圖,圖中一人手中拿著一張車票,票上寫著:從松原到扶余8:00開車,此時鐘表時刻是7:30。)

師: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我看車票知道的,從松原到扶余的開車時間是8時。

生:我看時鐘知道了當時的時間是7時30分。

[以“生活“為依託,讓學生在研究現實問題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構建了鮮活的數學課堂。]

(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識

教師出示三個鐘面圖,第一個鐘面上的時刻正好是8時,第二個鐘面上的時刻是不到8時,第三個鐘面上的時刻是8時剛過一點。

師:看下面三個鐘面,哪個鐘面上的時刻指的是從松原到扶余的開車時間?(學生指出第一個鐘面)

師:觀察這三個鐘面上的針,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教師留給了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師:把你的發現悄悄地告訴同桌。(學生互相交流)

師: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彙報,分享發現的快樂。)

生:三個鐘面的時針都指著8,第一個鐘面的分針正好指著12,第二個鐘面的分針指在11和12的中間,第三個鐘面的分針指在12和1的中間。

生:不對,第一個鐘面的時針正好指著8,後兩個鐘面的時針差不多指著8,不是正好指著8。

(這個孩子會傾聽他人的發言,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認真傾聽了,聽懂了,從而積極響應;二是耐心傾聽了,當同學發言有錯誤時,等同學說完了才指出不足。)

師:因為第二個鐘面的分針差一點到12,時針肯定差一點到8,第三個鐘面的分針剛過12一點,時針肯定也剛過8一點。

師:也就是後兩個鐘面的時針都是大約指著8。

師:每一個鐘面的時間是多少呢?(討論)

生:第一個鐘面是8時,第二個鐘面是不到8時,第三個鐘面是8時剛過一點。

師:像這樣,差一點不到8時或8時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說大約是8時。

[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創設數學問題情境,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時空。在學生充分觀察、對比三個鐘面的異同點,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加以總結。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領悟到判斷大約幾時的方法。]

[總之,在本節課中,教師構建了一個“回憶-梳理-應用” 的複習課教學模式。通過回憶激活了學生頭腦裡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根據對知識的理解,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有關的知識按一定標準進行梳理,再應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

說課稿 篇7

說課內容: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圓的面積(87—89頁)

教材分析:本課是在認識了圓,探索並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學習的。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經歷探索圓的面積公式的全過程。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積計算公式,經歷過將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轉化成學過的圖形推導面積公式的過程。但對極限思想缺乏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經歷估算、小組合作操作、討論等探索圓的面積公式的過程。

2、數學思考: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活動中,體會轉化思想和極限思想。

3、問題解決:理解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情感態度:體驗圓面積公式推導的探索性和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課件、平均分成16等份的圓形紙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揭示課題。

二、動手操作 ,探索公式。

三、解決問題 ,鞏固提高。

四、回饋總結 ,形成體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揭示課題。

1、出示飛標板讓學生觀察:說一說發現了什麼?

(飛標板被平均分成了20份,每份都像一個小三角形。)

2、“如果r=10cm,你能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估算飛標板的面積嗎?”讓學生討論。

3、交流、彙報估算的方法和結果。

(把飛標板看作由20個小三角形組成的,每個小三角形的底約是圓周長的1/20,高近似看作圓的半徑。先求出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再求出20個小三角形的面積。)

4、飛標板是圓形的,剛才我們估算了它的面積,既麻煩也不一定準確。我們能否推匯出圓的面積公式來解決這樣的實際問題呢?揭示課題。(圓的面積)

二、動手操作 ,探索公式。

(一)猜想。

1、回憶以前學過圖形面積是利用什麼方法推導的?

(利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梯形拼成平行四邊形……把沒學過的圖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推匯出來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舊知,引導學生應用舊知類比遷移。這樣既實現了有意識的學法指導,又幫助學生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

2、猜想:圓能轉化成什麼圖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二)驗證。

1、小組合作:把圓形紙片剪拼、轉化成學過的圖形。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剪拼的時空,也有意識地給學生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分組操作,更能有效地激發小組成員的幹勁,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

2、展示學生作品。

3、尋求聯絡:同學們把圓形轉化成了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不管轉化成哪種圖形,什麼是始終不變的?(面積)

4、今天我們就以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為例,來探討圓的面積公式。

“如果我們把這個圓繼續分下去,32等份、80等份、400等份……拼成的圖形又會怎麼樣?”

(課件展示)得出結論: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拼出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當平均分的份數無限多時,拼出的圖形就是長方形。(滲透極限思想)

(三)總結。

1、小組討論: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圓有什麼聯絡?

2、交流彙報,總結概括圓的面積公式。

3、同學們通過猜想、驗證、自己發現了面積公式,真了不起!課後同學們還可以繼續研究把圓轉化成梯形、三角形的情況,看看誰能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呢?

(設計意圖:在這個探索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了轉化思想還認識了極限思想,拓展延伸給學生思維的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四)應用。

上課伊始我們估算了飛標板的面積,現在請同學們利用圓面積公式,計算飛標板的面積。

(設計意圖:利用公式計算,體會用公式計算的準確與便捷。)

三、 解決問題 ,鞏固提高。

1、數學診所:

(1)半徑是2釐米的圓,它的周長和麵積相等。( )

(2)()X2=2X*( )

(3)圓的半徑擴大到原來的3倍,圓的面積也擴大原來的3倍。( )

2、“練一練”第1題,計算下列圓的面積。

3、練一練第2題。學生自己讀題並解答。

一個圓形旋轉展臺,檯面半徑為3米,檯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四、回饋總結,形成體系。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哪些收穫?你是怎樣學到這些知識的?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圓的面積,成功地推匯出了圓的面積公式,並學會了應用。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能更好的地運用轉化、極限的思想方法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設計意圖:小結體現學法指導,使學生有“學會”轉化為“會學”,促使學生實現認知上得飛躍。)

說課稿 篇8

《花兒也會放風箏》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課文,下面我從四個方面對本單元進行說課:

一、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書面語言中獲取資訊,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引導學生探究性、創造性的感受、理解、評價、鑑賞文字。

二、 說教材

《花兒也會放風箏》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兒童詩,作者用兒童的語氣,描寫了一幅有趣的場面:孩子們快樂的放風箏,花叢中同樣的放飛著許多小小的風箏——那就是同樣快樂的一隻只:“彩翅膀的蝴蝶和長尾巴的蜻蜓”。全詩以生動、活潑的語言,通過孩子們、風箏、花、蝴蝶、蜻蜓,描繪出一派生機盎然的“鬧春圖”,呈現出一幅表現大自然和諧統一,人和其他小生靈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美麗畫面。根據新課改理念和班級學生實際我給這可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會用9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詩。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聯絡生活經驗體驗人與自然界中小生靈的密切和睦關係,進一步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小生靈的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聯絡生活經驗體驗人與自然界中小生靈的密切和睦關係,進一步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小生靈的意識。

三、 說教法、學法

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在課堂教學上採用多媒體圖片,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和諧統一,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然學生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

四、 教學流程

(一) 抓住課題,啟發質疑

1、 出示春天美景和小朋友放風箏的畫面。

2、 讓學生說說看了課題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這樣先創設情景,激發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課題入手,鼓勵學生質疑,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整體探尋課文內容。

(二)以讀為主,人文合一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感知課文,利用各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為深入學習、理解課文內容鋪路架橋。

2、細讀課文,主動探究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讀課文,交流討論提出的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只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 研讀課文,共享成果

(1) 細讀第一小節,感受快樂。

在學生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品讀詩句,用心體會感悟,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課文中心的極好方法。

(2) 精讀2~4小節,展開想象。

閱讀想象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思維、想像的空間,讓孩子聯絡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想像,有助於提煉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閱讀想象水平和閱讀質量。

(四)培養語感,積澱情感

指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使學生真正進入到課文所營造的意境中;而老師帶頭背誦,則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感悟語言,積累語言,有助於學生語言和情感的積澱。

(五)拓展延伸

放手讓學生寫心中所思,可以深化學生對文字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閱讀質量,同時為學生創造與文字再次“親近”和傾訴心裡話的機會。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情趣使生活更美說》,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這幾環節談談對這節課的設想。

一、 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與作用

《情趣使生活更美說》這節課人教版思品課七年級上冊第七課,本課前接情緒一課,後接高雅情趣一節,既是培養情趣的開篇之論,又對下一節有鋪路奠基石之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明辯高雅與庸俗情趣,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本課的三維目標

情感、態度 、價值觀:追求高雅情趣,鄙視庸俗趣味,形成積極樂觀向上、樂觀健康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能力目標:培養廣泛的興趣,豐富文化生活;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品格修養。

知識目標:知道情趣使生活更美說的關係,情趣有雅俗之別。

(3)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瞭解和認識情趣使生活更美說的關係。只有學生懂得情趣源於興趣,才利於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進行有效的培養興趣發展情趣。

難點:學會辨別和區分情趣的雅與俗。因為面臨新的生活階段,新的生活情趣層出不窮,特別需要提高對情趣的分析能力,提高學生區分高雅與庸俗情趣的認識水平。

二、學情分析

進入中學後,新課程、新知識增多,資訊量也明顯加大,為學生提供了許多新的生活情趣,其中有健康的、高雅的,也有不健康、庸俗的。但這些對於十二三年齡的少年學生來說,由於他們缺乏經驗和必要的科學知識,常常不能正確區分生活情趣的高雅與庸俗,有的學生還會誤把庸俗、低階的情趣當成健康的、高雅的情趣,所以,學生特別需要關於情趣分析的知識。

三、教法設計

1、教學工具:多媒體裝置。

2、教學手段:為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體驗法、活動參與法、觀察歸納方法等進行教學。

3、理論依據:在“關注認知,強化體驗,表層切入,深層領悟”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我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啟發式教學原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絡實際來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體驗,去領悟。根據活動情景,運用適當教法,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差異,使教學過程充滿理智,充滿情趣,充滿生機。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讓學生直接參與,引導學生採用體驗式學習法,激發學生對本課要學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讓其體驗學習的樂趣,使之願學、會學、樂學,學以致用。

五、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葉聖陶先生說:“入境始於親”,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新課匯入中,我利用劉謙變魔術的視訊,由他的事例匯入。

第二板塊 探究新知 解決問題

參與是新課程的本質。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各自的'興趣愛好,加深學生對“情趣來源於興趣”這一重點內容的認識,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

活動一:亮一亮——風采展示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興趣,適當進行表演,引出情趣。此環節的設計既圍繞學情,又為下面引出情趣和分辨情趣兩個教學環節打下基礎,同時也為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情趣埋下伏筆。

活動二:談一談——情趣源於興趣

通過例項分析,強化重點得出興趣與情趣是既存在區別,又存在聯絡的。為了達成本課的能力目標,解決學生能夠區分高雅與庸俗情趣這一難點,我運用了這樣的活動 。

活動三:議一議——興趣與學習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指出情趣對學習的關係這一普遍關心的問題。

活動四:辨一辨——慧眼識雅俗

(1) 課件出示:晶晶和黎黎兩個人的不同情趣生活

(2) 列舉身邊同學的情趣生活

(3) 小組討論:哪些是高雅情趣,哪些是庸俗情趣?它們對我們的生活各有什麼影響?

(4) 課件推薦高雅情趣生活

通過這個活動指出並不是所有的情趣都有積極作用,情趣有雅與俗之分,引導學生追求高雅的,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生活情趣。

第三板塊:梳理提煉 情感昇華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是思品課教學的特點,根據本節課內容特點採取了課前佈置作業,當堂展示,這既是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殊所需也是新課標將課堂學習外延和深化的體現,這樣能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鍛鍊學生的分析、思考、表達能力。然後通過教師寄語,最後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進入本課的尾聲,從而達到昇華主題!

總之,本節課以情感教學為主線,思路清晰,突出學生,整個過程本著“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理念,使“追求高雅的情趣”內化成學生自己的信念,實現思想品德教學所特有的價值理念和豐厚的育人功能。

六 板書設計

情趣使生活更美說

(1) 情趣源於興趣

(2) 情趣有雅有俗

板書設計簡潔清晰,重在突出本文的重難點,讓人一目瞭然。

七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語言富有感染力,幽默有趣,很好的調節課堂氣氛。一條主線,清晰明瞭,邏輯分明,讓學生明確了情趣、興趣的關係。明辯了高雅與庸俗情趣的作用和危害,落實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把課堂知識融入優美的情境中,寓教於樂,讓學生感覺生活的美好,學習的快樂,很好的實現本課所設定的教育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本節課由於課前準備時間較為倉促,時間把握能力有所欠缺,導致有的活動環節時間運用太過,而有的環節時間不夠充裕。

以上就是我說課設計的全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肯定還存在若干問題,真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和老師提出寶貴的建議,以便今後更好的改進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