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6.85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說課稿模板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望讀書的“大眼睛”》一課是一篇夾敘夾議的說明文,語言平實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全文圍繞著一張曾經引起全社會關注的照片展開,介紹了拍攝當時的情況和照片發表後引起的巨大反響。展示了貧困地區兒童在學習條件極度惡劣的情況下,仍然渴望讀書、渴望求知的強烈願望。對於生活在比較優越環境下的城市孩子極富教育意義。

全文共七個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了“大眼睛”照片的來歷,交代了事情發展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凝練的手法傳神地勾勒了一雙清澈、專注、會說話的眼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聯想。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寫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總述渴望讀書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喚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援希望工程,激勵許多孩子更加努力學習。

其中2——5自然段對大眼睛的描寫,語句凝練、真摯感人,可謂全文的亮點。如“它注視著前方,生怕漏掉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每一個字,生怕漏掉老師講的每一句話……”兩個“生怕”,寫出了小女孩對知識的無限渴求。再如:“這雙大眼睛,好像在看著你,看著我,向我們講述著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兒童的故事。”將人們的視角引向那成千上萬瀕臨失學的孩子,那一雙雙眼睛彷彿看到人們的內心深處,激起人們對失學兒童的深切同情。

這篇課文傳達的情感,語言結構都是美的,能使孩子聯絡到自己激發情感和想象活動。

二、說目標。

以上述教材編排特點為依據,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圖文對照,感受“大眼睛”的特點,並結合第一段和查詢的有關背景資料,幫助理解作者由此聯想到的內容;二是學習掌握“跋涉、蜿蜒、攢”等生字;三是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理解感興趣的詞語。四是複述課文,抄寫“華彩段”。

過程與方法:一是藉助多種渠道查詢、閱讀、勾畫與文字有關的背景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資訊的.能力;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入情入境,動情朗讀,深入感悟;三是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昇華體驗,鼓勵學生嘗試實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感受貧困地區兒童對讀書的強烈渴望,激起學生的愛心,鼓勵學生參與有意義的實踐活動。

2、引導學生反思自我,激勵孩子們更加努力的學習。

三、說學情。

這篇課文在人教版教材體系中安排在第八冊,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質疑習慣和抓重點詞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基礎上,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做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北師大版教材把它安排在第八冊,“眼睛”這一主題單元,旨在讓學生了解圍繞由眼睛引發的故事,體會其中包含的豐富內涵;同時,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理解詞語、概括課文的語文能力。學生通過前面三年的學習,對於含義深刻的詞語的詞語的理解已經掌握了一些方法,通過教學本篇課文,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聯絡課文內容、聯絡背景理解重點詞語的能力,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進行研究,進而理解。

四、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

一是圖文對照,藉助多種渠道查詢、閱讀、勾畫與文字有關的背景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處理資訊的能力。

二是感受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並結合第一段和查詢的有關背景資料,理解作者由此聯想到的內容。邊理解、邊朗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五、說教法。

本課教學採用“整體感知——分解探究——概括把握——遷移運用”的教學環節設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體驗中探究。同時藉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入情入境,動情朗讀,深入感悟。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昇華體驗,鼓勵學生嘗試實踐。

六、說教學設計。

以下為全文兩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創境生情,自然揭題。

要理解本課的深刻內涵,瞭解當時照這張照片時的背景是十分重要的。在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的背景資料,並指導學生對蒐集的資料進行閱讀、勾畫、概括,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在匯入新課環節可以藉助錄象(可以是希望工程的宣傳片),展現貧困地區的極度惡劣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帶入情境,為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朗讀感知,掃清字詞障礙。

(三)細讀品味,聯想感悟。

第2——5自然段敘事中有抒情,可以讓學生邊看圖、邊朗讀、邊感悟。

先讓學生看課文中的插圖,談談這是一雙怎樣的眼睛,這雙眼睛讓你聯想到了什麼?對這張照片中的大眼睛有一個的初步感受。“我們是這樣的感覺,那麼親眼看到這個孩子的記者,又會是怎樣的感受呢?”引導孩子細細的默讀課文中的細緻描寫。然後指名讀由照片聯想到的2—5段。“這一部分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再默讀,品詞酌句。之後讓學生小組交流、抓住重點詞句談出自己的感受。

“這雙大眼睛確實觸動了我們,更讓我們震撼的是她那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她那不向困難低頭的幼小心靈!”引讀課文的後兩段,讓學生感受充滿溫情的社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四)昇華情感,鼓勵實踐。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我和大眼睛”這個話題暢所欲言,引發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與“大眼睛”相比我們的生活條件是這樣的優越,但我們是否珍惜,有沒有用認真的態度來對待。在比較中,讓學生們得到觸動、有所思考,進而使學生認識到要珍惜現在的分分秒秒,以更加刻苦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還可以讓學生圍繞“我們該如何幫助比自己生活困難的小夥伴”進行討論,引導如果學生有為貧困地區捐款捐物的行為,可以讓他們談一談自己切身的體會,並號召其他同學也參與到助人的行動中來。

(五)結合“筆下生花”,培養寫作技能。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通過眼睛,可以感受到人的很多心理活動。可讓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後留心觀察身邊熟悉或是不熟悉的人,以“眼睛”為專題寫日記。引導學生細緻觀察每個人不同的眼神,從不同的神態中感受它所傳遞的不同資訊。特別要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發現,發現生活中關切的眼神,體會身邊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點點關愛。在寫日記時,引導學生透過眼神看心靈,可以展開恰當的聯想,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筆觸來描繪,表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點。為後面“筆下生花”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學生會觀察、寫具體的良好習慣。

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向大家說的是國小三年級的體育課:《蹲踞式跳遠》。

一. 說教材:

蹲踞式跳遠是國小生跳躍動作教學的重點教材,是發展學生腿部力量和彈跳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節教學內容的蹲踞式跳遠是學生在基本掌握由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環節組成的動作要領上 ,將起跳腿積極起跳,擺動腿積極上擺的騰空步作為本課教學重點。為今後學習跳遠、跳高等教學內容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思想的`引導,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掌握蹲踞式跳遠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騰空步在跳遠動作上的重要性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練習騰空步的技術方法以及在蹲踞式跳遠上的有效利用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的團隊意識及合作精神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蹲踞式跳遠的動作要領。對跳遠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這些為學生探究、合作學習提供了基礎和可能。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騰空步的練習上。近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學生已經熟悉學習環境,能通過合作,共同參加身體練習,能在學習中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並相互交流。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中首先要注意學生興趣與方法的培養,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採用分解與完整示範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講解、示範、啟發、引導、鼓勵”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主要通過觀察、思考、模仿、試試、做做、集體練習、分組合作鞏固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略)

接下來給大家說說本課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

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

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14冊第30——31頁《多姿多彩的袋和包》,下面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對我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 教材分析:

(一) 、地位與作用:

本節用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以學生髮展為本,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理念指導作指導,從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的手袋、揹包的造型開始,把手袋、揹包的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說等知識元素和能力培養方式綜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培養學生的造型設計能力、創造和創新能力,並在探究的過程中瞭解不同的手袋、揹包造型設計所適用的場合和環境。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與交流中快樂地成長。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經過反覆思考,我這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通過對不同風格、造型的手袋和揹包的觀察、分析討論、欣賞,瞭解其設計的特色、用途,進而瞭解不同的手袋、揹包造型設計所適用的場合和環境。

2、通過選擇、運用手繪線條立體影象三種不同表達方式的方法,畫出手袋、揹包的立體效果圖,進行手袋、揹包的造型設計和創作,達到基本掌握手袋、揹包造型繪畫的方法。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設計能力,瞭解美術設計與文化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如何在揹包和手袋的設計中體現它的使用功能和主人的審美個性

難點:在設計中把握造型、比例關係,運用學到的色彩知識

二、教法學法:

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積極倡導“主動、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與交流中快樂地成長。因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團隊精神。學會在交往中合作、合作中雙贏,是每個老師在施行教學中不可漠視的一個重要問題。本節課我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往的平臺,也成為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一塊“聖地”。要充分發掘小組合作學習的道德教育資源,讓小組學習成為學生學會合作與交流的基石,講究教學的科學性與藝術性。

三、學情分析:

.國中的學生已經形成較為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親其師,信其道"。所以作為教師要努力改變"傳道、授業"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讓給學生,例如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手袋、揹包造型設計所適用的場合和環境時,我改變以往的教法,讓學生說出自己在購買手袋、揹包時會考慮哪些方面,同學們暢所欲言,在愉快的氛圍中表達出了人們在生活、工作、心裡方面對手袋、揹包等產品設計的需求,激發了學生對產品設計藝術的探究慾望。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今天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精彩的表演。(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揹包進入課堂)之後學生把包帶回自己的座位。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有關包的內容(課件呈現課題: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設計意圖:為學生創設活躍的氛圍與空間 。 】

二)、講授新課

1、初探:提出問題對袋和包進行初步的瞭解

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很多不同種類的袋和包,根據你自己的瞭解,你在購買的時候會考慮到哪些方面?

學生活動:表達自己的審美愛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理解人們在生活、工作、心裡方面對手袋、揹包等產品設計的需求。 】

2、分析:

教師活動:下面我們來看看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另外一些包,大家能不能叫出它們的名字?

教師課件出示,學生回答:

(1)旅遊用的揹包

(2)公文包

(3)CD袋

(4)器材袋

(5)文具包

(提問這些袋和包的種類、是用來裝什麼的、適合什麼樣的場合背?)

學生活動:可以相互討論並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以上的這些袋和包我們是從它們的種類、功能、使用的場合以及樣式、材料方面來分析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分析、比較設計的種類、功能 。 】

3、深入:

(1)、教師活動:(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一下剛才每組帶回的這些袋或者包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它的基本形狀是什麼?(小組討論)

學生活動,總結出:構成:功能袋、揹帶、拉鍊、裝飾圖案、拉桿、提手

形狀:立方體、三角體、圓柱體、三角錐體、圓球體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初步形成對手袋、揹包的造型能力。 】

(2)、教師活動:我們接著來欣賞老師給大家準備的另外的一些包(課件出示)這些包是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們的眼球?

學生活動:總結出是:圖案裝飾的個性化

形象設計的個性化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個人的審美意見與綜合的集體思想的能力(通過對造型、色彩等喜好、感情的描述過程,形成一次感受形式美的情感昇華)。 】

4、教師活動:讓學生了解繪畫的過程

我們看了這麼多,想必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這些包是怎樣的畫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具體是怎樣畫的?

(1)先從整體出發,定位構圖,定出整體結構,畫出基本形與基本形組合。

(2)比較繪畫具體形象的各個部分結構比例與基本形組合的比例是否一致,調整好基本形組合之間的比例

(3)畫出各部分的構成及細節

(4)調整好整體形象,完成一副具體作品。

(欣賞)我們再來瀏覽一些同輩們的作品,並且尋找一下這些作品的創意。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產品設計藝術的探究慾望與動力,培養學生造型設計能力、空間想象能力。 】

三)、設計應用

教師活動:通過展示,同學們能不能從它們當中受到啟發?想必同學們一定躍躍欲試了,想把自己的設計展示出來,老師就滿足同學們的要求。

下面我們就來一個遊戲互動:

1、要求:充分發揮想象力,設計出造型、結構獨特,屬於自己的作品

2、規則:我們每組六人合作完成

這次活動我們要通過評比,選出:最佳色彩獎、最佳合作獎、最佳創意獎(課件出示)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設計創作

(播放音樂)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基本掌握手袋和揹包造型的繪畫方法 ,在造型、樣式、裝飾上有所創新,鍛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 】

四)、展示作品,學生評價:

1、每個小組說出自己的創意

2、由各組組長評出以上獎項

3、給每組頒獎

【設計意圖:各個小組成果展示並交流經驗,聽取建議與評價。 】

五)、課堂研究性學習的延伸

思考題:

20世紀70年代,人們用的包和袋是什麼式樣的?與現在有什麼不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調查報告。

(1)以小組的形式進行。(6個人一組)

(2)課後一週內向課代表上報小組的人數、名單和提交調查報告的預定時間。

(3)按預定時間提交調查報告。

建議調查的途徑:①到學校的圖書館。②上網查閱。③訪問長輩。

【設計意圖:歷史、社會調查跨學科綜合知識的調查,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縱深、綜合的探索,實現主動發展。 】

五、教學反思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關愛學生,要讓學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學,並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的說課結束了,如有不對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課的課文。這是一篇寄情於景的抒情性散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在高原上夢幻般美麗的青海湖,它不僅景色壯麗,而且生物資源豐富,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說教材內容的處理

本課是一篇加星號的閱讀課,在中國小教學中一般略講或不講。但是,我考慮到這篇課文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啟發學生髮現美、認識美的意識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精心安排了一下教學過程,計劃用一個課時講授這篇課文。為了突出地達到教學目標,我採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學中貫穿“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感知”課文上。

3.說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大綱和本課的具體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我從語文學科的性質角度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①“語文工具性”目標:學會本課的八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相關詞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抒情性散文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

②“語文人文性”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為什麼說青海湖是夢幻般的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以及高尚的審美情操。

4.說教學重、難點

學習抒情性散文的寫作思路與寫作技巧,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豐富的表象,引起學生在感受青海湖美的樂趣中感知課文,從而讓學生在情境中增強學習動機。

2、朗誦體會法:通過“探究性地讀—按要求讀—鑑賞地讀”這三個層次的`朗誦,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青海湖”的熱愛之情;

3、舉一反三法:第三、四、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略處理,有利於學生自習能力的培養。

學法

1、邊讀邊想:教師啟思啟讀,學生主動實踐,在讀、思、圈、劃中,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發展語言能力,增強語感。

2、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揮學生個體的主動性與群體的合作精神。

3、觸類旁通: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自主精讀課文,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

三、說教學過程

1、教學設計說明:本節課是建立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設計開展的。

2、預習要求:會讀、認、寫課文的八個生字;查詢青海湖的相關知識。

3、設計思路:

整體感知

(探究性地讀)

理解課文

(按要求讀)

深化感情

(鑑賞地讀)

說課稿 篇5

我們教學的出發點是讓我們的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讓學生有所獲,有所得,學會,會學和樂學。通過各種可以利用的手段,追求課堂的有效,甚至高效。有時我又這樣想,追求高效的課堂唯一好的途徑:可能就是通過集體的說課研討將教學的內容理解到位,理念滲透到位,方法、策略設計到位,做好方方面面的預設,從而使教學設計設計的切合學情和教情,科學有效,絕對優質,課堂上再最大限度的生成。所以說課教研必不可少,優化教學設計必不可少。

一、從定義上理解 “說課稿、教學設計”。

資料上定義:說課,就是讓我們以語言為主要表述工具,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以課堂教學為背景,以教材中的單元教學內容為課題,以現代教育思想、新課標的理念、方法和要求為指導,在備課的基礎說課就是一種教研形式,面對教師或專業人員,說出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說出想在完成教學任務時的設想、方法和課堂的組織形式等等環節。說課稿則是為了參與此項教研活動而準備的發言材料。

資料上定義:教學設計,是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依據學習內容、學生特徵和環境條件,運用教與學的原理,為學生策劃資源和學習活動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為

了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而設計的解決教與學問題的一套系統化程式,是一種教學問題求解,側重與問題求解中方案的尋找和決策的過程。我的理解是:教學設計是將教和學的原理轉化成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方案的系統化過程。通過設計尋找的是教學問題解決的最優化實施方案。

教案,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執行方案。

二、從“說課稿、教學設計”側重點和要解決的問題上理解。 說課講稿有

別於教案(教學設計),它不是具體的教學過程或教學流程的表述,說課稿是我們在說課活動中使用的文稿,側重於有針對性的理論指導的闡述,①要求說清楚“教什麼”,“怎樣教”和“為什麼這麼教”的問題,②還要說清楚要求在教學設計中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數學新課程的哪些基本理念,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大家都在打造高效課堂,一個人的力量和智慧是不會產生“高效”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說課可以拓寬我們的思路,發現我們的不足,借鑑別人的優點,在相互交流學習中提高我們的業務研究水平。平時工作很忙很累,我們試想一下:一個年級有五個人教學,把教學任務進行分配,然後通過說課的形式進行資源分析,資源共享。在分析和共享中產生最佳的設計,方能達到“好課”的標準。從這個層面上理解說課稿應寫些什麼,或許大家應該有所感悟。

教學設計屬於廣義的備課範疇,平時的備課中多數教師依照教材和教參確立教學目標和任務,憑藉個人經驗選擇教法,實施教學,整個過程可能缺乏科學性而多了些隨意性。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設計則是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依據,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期望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化的設計。是教與學的原理的具體化,強調教學情境的策劃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側重於體現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如何通過一些教與學的方法和手段達到教與學的目標。凸顯的是將教學整個過程反映出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教學設計實際上就是說課後的一份成果展示。通過說課的形式可以優化我們的教學設計。說到“優化教學設計”,順便我想說一下我在假期從網上學到的關於通過集體備課產生優化設計的一種高效模式,與大家學習體會。“分——合——分——合——分”的模式。第一個“分”指教師各自針對教學內容寫出教學的初稿;“合”大家把初稿放在一起說,一起議,有效的,科學的,符合教育教學理論的,大家認可,肯定;第二個“分”是在說,議的基礎上通過感悟,查閱,進行再加工;“合”則是大家把修改好的稿子上交給教學骨幹或教學負責人進行通稿,形成文案;最後到“分”,下發給每一位課任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班級學生情況,再進行細加工。最後形成一份優質的教學設計。

三、從“說課稿、教學設計”的.具體書寫格式上理解。

1、說課稿

數學說課講稿一般包括六個要素: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情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板書設計。在追求有效、高效課堂的氛圍下,我們有時應增加:說教學評價。(翻閱了很多的說課稿,在這方面提及很少。)

說教材:

說教材,我的理解是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我們在認真研讀課標與教材的基礎上系統地闡述選定課程的教學內容、本節內容在數學單元及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與其他單元或課程及其它學科的聯絡。

二是圍繞課程對課題內容的要求,將三維目標分解到具體的教學環節中,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盡我們最大努力闡釋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以充分展示自己對教材的巨集觀把握和對教材的駕馭、整合能力。

說目標:

說目標要就學習內容的教學與目標要求,從認知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體驗性學習目標等方面進行分層化解,闡述依據內容、載體,實現這些目標要求的經驗與方法,目標化解越具體,教學活動安排越科學,操作性越強,也就提高教與學的效益,但決不是孤立地對待每一個教學目標,要把目標的達成貫穿於具體的教學內容中,使它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三維目標始終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相對獨立、互相補充。我們在很多的教學參考書上看到提倡學生學會,會學,樂學。但很少與我們的三維目標進行聯絡,《課標》上

說“目標”就是“預期”。所以我理解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就是讓我們的學生達到“學會”的預期;“過程與方法”就是讓我們的學生達到“會學”的預期;“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讓我們的學生達到“樂學”的預期。

說學情學法:

說學情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全面客觀地闡述學生已有學業情況和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為優化教學設計提供參考。學情,包括學生年齡的特徵、認知規律、學習方法及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和經驗等在內的總和,它是教師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的依據,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但是在具體的說課活動乃至優質課活動(尤其是借班上課)中均忽視了學情本身對教學活動的制約因素,忽視了學生本身的基礎,更多關注教師的水平展示和表演。

說學法,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說出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使用或學會使用什麼學習方法,重視學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 主體作用,合理地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地數學思考,感悟與體驗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真正意義上解決學生“怎樣學”的問題,從而實現一切為學生的發展,變革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

說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法的選擇受教材內容、學生特點、教學媒體、教師風格(經驗)和教學環境因素的制約。同時教學與學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這是一首富有海邊魚村生活氣息的詩歌。通過朗讀感悟大海的美麗和漁民生活的愉悅。培養學生寬廣、無私的胸懷。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大海的美麗富饒,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感情。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4、培養學生寬廣、無私的胸懷。

教學重點:

認識生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瞭解“月亮灣”它的故事講不完。

教具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情況我選擇如下教學方法:

1、從興趣入手 2、引導學生結合插圖理解語文 3、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學習本課

三、說教學過程

三個環節

(一)情節匯入

1、課件播放大海海浪的聲音,問學生: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2、過渡語:在我們地球上,有許多地方都被海水覆蓋著,大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際,你們想欣賞嗎?

3、課件出示大海的圖片,學生觀看後說感受。

教師結合學生感受教育學生應有大海般的廣闊胸懷。

4、教師過渡:就在這美麗的`大海邊,有一個靜靜的月亮灣,我們的好朋友丁丁就住在那,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1、師範讀課文後說:這篇優美的兒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語文,要想讀好,首先要把字音讀準,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打算怎麼辦?這個環節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及獨立識字的興趣。

2、學生自由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3、師出示詞,指讀(多種形式讀)

4、師在黑板上畫出月亮灣,讓學生對月亮灣有個整體的印象。

5、指名讀課文,同學互讀、互評。

6、再讀課文思考:爺爺在講什麼故事,為什麼他的故事說不完。(發揮學生想象)

7、小結。月亮灣的人們搖著船出海捕魚,他們撒下一張張的網,收穫的是滿船的魚蝦,請同學們想一想,他們的心情會是怎樣?你想怎麼讀才能把他們的快樂和幸福讀出來呢?

8、指讀——練讀——導讀——指讀——學生互評

(三)鞏固

1、字詞再現

2、指導書寫

3、遊戲:遊覽月亮灣

4、談收穫

(四)課後收集有關資料。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一) 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章,本節內容與前一節的藻類、苔蘚和蕨類一起,構成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併為後面學習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打下基礎。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規定和教材內容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1)說出種子的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能說出種子植物比其他三類植物佔優勢的原因。

2、能力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及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鞏固調查法的運用,培養學生蒐集、處理和加工資訊的能力。

3、情感價值觀培養:

(1)參與收集種子和果實的活動,體驗與人的交流和合作;

(2)培養學生探究生物科學的興趣,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重點:

1、解剖和觀察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說出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功能;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正確的科學結論的能力。

(四)教學難點:

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探究的過程,使學生動手、動腦、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教學策略

(一)教法分析

1、 重新整合教學內容,體現探究學習

教材安排是先探究菜豆、玉米種子的各部分結構,歸納出種子的主要結構,再通過種子與孢子的比較,最後得出種子植物能成為陸生植物優勢種類的原因,在 實際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內容重新進行整合,課前佈置學生調查本校的植物種類,並查閱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引導學生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並通過實驗驗證,這樣把本節課設計成了一個的探究式教學過程,容易使學生對本節的學習更加主動、迫切,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2、 運用類比,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在學生觀察掌握了豆類種子的主要結構後,提出問題:“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中應該包含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再引導他們實驗驗證,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 體現開放性,拓展課堂教學

本節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作為探究物件,實際上適合探究的豆類種子比比皆是,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豆類種子,供學生探究,最後歸納出豆類種子的基本 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前一階段是開放的,不同小組可以選用不同的材料探究,留給了學生自主選擇、自主探究的空間,而後一階段則是通過交流、對比等思維的碰 撞,培養了學生的歸納能力。

探究種子內部結構的重點之一就是認識胚就是一個幼小的植物體,為了解植物的一生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胚的各部分將來發育成什麼。小組討論設計 實驗方案,教師在給予適當評價的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完成實驗步驟,拓展和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為下節課《種子的萌發》打下基礎。

(二)學法分析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推測、驗證的探究過程,來認識種子的結構和各部分功能的,但應注意到七年級學生生物學知識積累不多,特別是實驗的`機會少、動手能力差,教學在重視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同時,應該教會他們初步的觀察方法及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探究實驗。

七年級學生正處在積極思維的年齡段,敢於大膽猜想。而猜想是科學探究必由之路。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多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培養學生優良的思維品質。

三、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 匯入新課,提出探究內容

學生彙報課前調查學校陸生植物種類有30多種,大都是種子植物。對校園中的植物有了一定了解後,再找同學彙報蒐集到的種子植物種類的資料資料,使學 生的認識從個別上升到了整體,通過資料學生很容易看出種子植物佔有絕對優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為什麼種子植物在陸生植物中佔有絕對優勢?”教師引導學 生思考:種子植物與其它植物最大的區別?學生思索得出:最大的區別是有沒有種子產生。種子具有什麼樣的結構能發育成一個新植株,不同的種子的結構是否也不 同呢?通過實驗你會找到答案。

(二) 分組實驗,探究種子結構

1、觀察豆類種子

學生閱讀教材實驗內容,並說出觀察菜豆的步驟,師生共同總結觀察生物體的基本步驟。小組觀察自選的豆類種子,對照菜豆種子圖片來認識內部結構,要求 學生統一將各部分結構塗成圖片中對應的字型顏色。提供不同的豆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發現搭臺階。給種子染色這一過程使學生能夠更清楚的認識種子各部 分結構,並且樂於參與到這一探究過程中來。實驗結束後,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前展示不同的豆子,全班同學給予評價,形成相互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有成就感,認 識到不同豆子的結構是一樣的。最後總結豆類種子的結構,從實物又回到圖片,進一步鞏固知識。

結合種子和幼苗的對比圖片,推測各部分結構的發育方向或功能。小組討論驗證假設的實驗方案,有的小組說把種子種在土裡,每天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其 他小組的同學馬上說種到土裡就看不到了,應該用一個透明的杯子,把種子種在杯子一側,從外面能看到種子萌發的情況;還有的小組同學說不用土壤,放在水裡種 子就能萌發;有的小組還說用彩筆標記上這樣看的更清楚等等;再次探究這一過程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烈的討論往往能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水平 得到提升。教師總結評價實驗方案,並且鼓勵學生課下大膽嘗試。事先準備一組種子萌發的實物材料,讓學生對胚的各部分發育有更明確的認識。

2、觀察玉米種子

玉米種子在適宜的環境下也能萌發成幼苗,那麼,玉米種子應該包括哪些與豆類種子相似的結構呢?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猜想、發言,其他同學評價,培養學 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課件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實驗,重點提示縱切玉米種子的方法。課件出示玉米種子的切面後,讓學生猜測各部分名稱,往往對於胚乳部分學生 會猜測成子葉,這個出現錯誤的過程,正好加深了他們的印象。提醒學生注意玉米最外面是果皮和種皮癒合在一起,所以玉米是果實,習慣上成為種子。在教師指導 下分組實驗,個別小組投影自己的實驗結果並說明,其他同學評價。

3.歸納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點

通過圖片複習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結構,讓學生對照圖片設計表格歸納、總結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掌握比較這種學習方法,自己設計表格,培養學生處理加工資訊的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強調胚的重要性。

(三)對蒐集的種子進行分類

展示課前收集的種子、果實,感受種子植物與人類有密切的關係。並根據他們已有的知識進行分類,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的認識從區域性上升到整體,從個別上升到一般,從而有利於學生形成種子結構的完整概念。

(四)得出結論,完成探究活動

播放一段錄影使學生全面瞭解種子比孢子生命力強的原因,討論得出結論,討論提綱如下:

1.孢子和種子哪一個生命力更強?為什麼?

2.種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什麼?

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過程。

(五)課堂小結,點撥提高

通過課堂小結,把整節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概括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知識網路。

(六)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分層練習:

熟悉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

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聯絡生產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目的是理解和鞏固知識,培養資訊處理能力,發展和鍛鍊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