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1.21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荊山楚水》,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國中階段對欣賞評述課的要求是學生能對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進行簡短評述。欣賞評述是對美術作品進行分析、解釋、判斷的教學活動。評述更著眼於對美術作品理解、評價的表達。學習此課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通過欣賞《荊山楚水》獲得審美感受之外,還應用語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的感受、認識和理解。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評述,體會自然美與藝術美共同的美感,與不同的表現方式。

2 、能力目標:結合學生自己觀察發現,大膽地想象、聯想,幫助學生感受藝術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對湖北山水的讚美。同時抒發自己對湖北山水的感受,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追求,對生命和自然的親近。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體會。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意識,感受成功體驗。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

使學生通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使學生初步學會欣賞和認識自然美,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瞭解湖北省內的名山、名水、名景、名人等。

教學難點:

讓學生能以合作交流,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藝術家對湖北山水讚美的角度與形式,通過對藝術家作品的與審美價值的瞭解。探究和體驗,理解不同藝術的`表現形式。

四、說教材處理

⑴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將教材與多媒體的結合,為學生創設探究情境。

⑵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重新編排教學內容的順序,通過圖片欣賞,分析,動手操作,來增加學生的印象,培養能力。

⑶精心設計活動。突出探究性、趣味性,通過觀察、分析、評比的方法,落實教學目標。

五、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初步學會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獲得初步的審美能力

2.問題解決式教學:在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探究能力。

3.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說學法

1.學會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分析。

2.學會通過觀察、比較等方式,理解藝術源於生活。

3.以圖為媒介,指導學生用眼識圖、用腦析圖、動手繪圖、開口說圖。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七、說過程

一).組織教學,安定課堂。

二),新課匯入

1.師生互動。

三).美術作品賞析。

1.湖北省總介。

出示湖北省地圖,對湖北進行一個簡介。

2.黃鶴樓故鄉。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之稱,與湖南嶽陽樓,山東蓬萊閣、江西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3.長江——當之無愧的湖北文化代表。

4.三峽大壩——當今世界第一大的水電工程

5.神龍架景區——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護區。

6.陽新仙島湖——荊楚第一奇湖之美譽

7.出示圖片,學生欣賞分析並得出結論:山美水美,湖美,荷塘美。

播放《洪湖水浪打浪》歌曲視訊,提高學生興趣。

8.看圖介紹湖北名人。

通過遊戲的方式與學生形成互動。突出湖北人傑地靈。

9.介紹湖北的魅力古都——襄陽,以及襄陽城從古至今的偉大變化。

10.介紹我們黃梅的五祖寺及黃梅戲。(播放一段黃梅戲《天仙配》,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黃梅的文化特色。)

四)課堂作業:

爭當出色小導遊:以分組討論的形式,例舉出武穴有名的山水景點,及文化特色。

五)課堂小結。

荊楚是魚米之鄉,荊楚有很多名勝古蹟,荊楚人傑地靈,一句話,荊楚山美.水美,人更美。

八.說板書設計(略)

九.說教學反思

我這節課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採用由近及遠,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讓學生通過看、聽、思、議、做的教學步驟,使學生通過湖北的山、水、名人、古蹟的欣賞和分析,更深刻的瞭解湖北的文化特色,以及山美,水美,人傑地靈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以上是我這節課教學中的一點嘗試,不到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 教材簡析:

《齊白石的畫》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第4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齊白石的畫最基本的一些特點。作者先對齊白石和他的童年生活做了簡單的介紹,強調農村生活的經歷對他繪畫的深遠影響。接著從兩個方面具體介紹齊白石的畫,一是講他的畫生動親切,一是講他對中國畫的貢獻,把原有的清雅孤高的面貌變得更具有民間的活潑精神。最後總結齊白石的畫讓人們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榮,生活的幸福美好。

2、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和教材實際,依照我區打造“文化課堂”精神,將《齊白石的畫》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下幾個方面:

(1) 讀懂課文4——7自然段內容,瞭解齊白石的畫的特點,理解“生動親切”、“微不足道”、“深長的意義”等重點詞句的意思。

(2) 學習抓關鍵詞、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的方法。

(3) 感受齊白石畫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4——7自然段內容,瞭解齊白石的畫的特點,理解“生動親切”、“微不足道”、“深長的意義”等重點詞句的意思。

4、 教學難點:

感受齊白石畫中的美好世界,感受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二、說教法

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正處於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階段,在國小語文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其主要任務的進行段的訓練,並在段的訓練中培養理解詞語、運用詞語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遵循語文教學“以讀為本”的原則,體現“建立文化課堂,提高課堂效率”精神,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實踐中加強體驗與領悟,激發學生的共鳴,感受到齊白石畫中的美好世界和他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抓關鍵詞、聯絡上下文來理解文章。

三、說學法:

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採用“自主讀——品味讀——有感情讀”的學習方法,主動尋求答案,解決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關鍵詞句,領悟課文的情感和主要內容,培養他們熟讀能力、想像力和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合作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開課便設定關卡——讀對詞語才能欣賞到齊白石的畫,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複習生詞。繼而讓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字,並用串生詞的辦法來歸納全文主要內容,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最後提出本課學習要求:瞭解齊白石畫作的特點。

(二)以讀促思,精讀悟情。

課文的4、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閱讀的特點,通過激發學生興趣,創設情境,理解重點詞句引導學生理解文字,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

在第4自然段的教學中,我主要圍繞“你最喜歡齊白石的`哪一幅畫?喜歡它什麼?”這一問題展開教學。在學生的回答中引導他們感受小雞爭奪蚯蚓的樂趣;想象蝌蚪嬉戲時的快樂;欣賞蝗蟲的美好、靈動,感受勞動氣息;感悟小蝦的栩栩如生、齊白石繪畫技藝的高超。讓學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礎上讀出文字的韻味。並學會抓關鍵詞“生動親切”理解課文,學會聯絡上下文理解齊白石畫得生動親切的原因是與童年農村生活有關的。

在5、6自然段的教學中,我主要圍繞“在這個美麗的世界,齊白石還畫了哪些事物?”這一問題展開教學。通過默讀、勾畫的方式,匯入到第6自然段的教學。引導學生說出齊白石畫的事物都是和勞動、生活相關的事物,體會到齊白石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順勢回到第5自然段教學讓學生了解到齊白石所畫內容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物,理解重點詞語“微不足道”,並感悟到齊白石畫中的深長意義就是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最後再回到第6自然段的重點句,通過欣賞其他名家的畫作,體會“清雅孤高”,通過對比,讓學生感悟齊白石畫作的另一個特點:具有民間活潑精神。在學生充分感悟的基礎上再來讀好5、6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在歡快的民樂中欣賞齊白石的畫作,讓他們感受齊白石畫作中散發出的民間活潑精神,繼而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把最高的評價送給齊白石。接著進行拓展說話練習,再次欣賞齊白石的畫作,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仿照課文第4自然段,用簡短的幾句話來介紹齊白石的畫。在充分了解齊白石畫作的基礎上,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話,對齊白石畫作進行高度評價。最後寄望學生課後用會發現的眼睛,用充滿愛的心靈,收穫生活中的快樂,並記錄下自己的收穫。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角的度量(一)》是國小數學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上冊內容,主要涉及到了角的度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畫角三個內容。本節課學習角的度量單位,知道1°角的意義,初步學習度量與估計,由於角的意義的抽象性,學生日常生活上缺乏了度量角的直接經驗,學習上存在了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上分成兩節課學習,本節課主要讓學生體會度量單位長生的必要性,知道1°角的來歷,為下節課理解量角和畫教的方法奠定基礎,突破難點,作為測量物件的角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不論是皮亞傑的認知結構理論,還是霍爾的幾何分層理論,角都排在較高的認知水平和層次,角的度量包含量角單位和實測兩層含義,一是“單位”——也就是大家都認可的公度的度量單位,單位本身是規定的結果,引導學生理解公度的必要性和規定性,是學會測量的關鍵。公度的必要性和規定性是連自人類的通過不同的途徑長期摸索之後形成的共識,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對學生來說,這裡有很大的討論、活動和探索的空間。;二是“量”——即如何實測的問題,這使下節課的主要內容。因此,出於學生自己探索的過程,體會教的度量方法,感受極限的數學思想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綜合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結合學生喜歡的遊戲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角的度量的求知慾,初步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

2、經歷角的度量單位的探索過程,體會角的度量方法,感受極限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瞭解1°角的實際意義,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發展估計意識和合情推理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探索三個角大小的過程,認識角的度量單位。

教學難點——理解用小角度量大角的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開展瞭如下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境,揭示問題

教師出示情境圖,引發學生思考:都是滑梯,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呢?學生就會發現3個滑梯的'坡度是不一樣的,也就是滑梯面與地面的角度不同,從而引出角有大有小。

師:如何度量3個角的大小呢?說一說。

生:用直尺量一量。

師追問怎麼量,在操作中,引導學生髮現直尺不能測量角的大小。

師:如何來測量角的大小呢?測量的工具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測量長度和麵積的相關知識。

觀察白板,類比線、面、角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線有長有短,面有大有小,角也有大有小。

討論如何描述角的大小

白板演示測量長度和麵積時所用的單位。

測量長度時,用一小段長度標準去測,如用1釐米、1分米、1米作單位;測面積時,用某個正方形的面積標準去測,如用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作單位。

量角的大小用什麼作標準呢?

請學生思考:量角的大小,用什麼作標準呢?

全班達成共識,用一小點的角作標準。

(二)探究發現,建立模型

1.量一量

生:3個角中,∠1最小,那麼就用∠1作為標準去測量吧。

學生動手操作。

全班彙報交流,用∠1去測量,∠2是2個∠1多一些。在交流中發現,用∠1去測量,總會有剩餘。

2.想一想

引導學生思考:用什麼樣的標準去量結果能更準確?(沒有剩餘)當這個小角又變小後還不能準確描述角的大小時,怎麼辦?小到什麼程度?

3.說一說

教師直觀介入,幫助學生理解標準越小,測量越準。

這時,學生就會大膽猜想,測量角的標準應該是一個很小的角。有的學生會說像頭髮一樣的一個小角。

4.看一看

通過交流明確:要想準確描述角的大小,可以繼續把小角縮小。最後得出1°的規定;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叫作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教師將自己做的1°角拿在手裡給學生看。同時讓學生開啟學具袋拿出1°角,感受1°角有多小。

5.用1°角去量角的大小

引導學生思考有了1°角,是不是就可以量所有的角大大小了?並試著用1°角去量∠1的大小。

學生在試著量的過程中感受到麻煩和測量的不準確。引導學生思考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6.製作量角器

小組討論交流後,學生可能把10個1°角拼在一起,發現測量起來還是麻煩,最後就把90個1°角拼在一起,形成一個扇形,用它去量∠1的大小。

請學生試著用做出的“量角器”去量120°的角,並談一談量完後又什麼感受。引導學生思考這個“量角器”做成什麼樣正合適,並說一說。

7.簡單介紹量角器

在量角器上找到直角,1直角=90°;找到平角,1平角=180°;並知道1周角=360°

(三)理解應用,強化體驗

教材第25頁“練一練”。

(四)總結歸納,提升經驗

說一說,都有哪些收穫?

四、說反思

本節課最大的亮點在在操作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學生能夠感受量角器的雛形,這樣使學生能夠對本節課的內容更加清晰。

本節課的不足有:

1、在課堂調控方面自信不足,讓學生看圖片找角的時候沒有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

2、學生在用小角去測量大角的度數時,耽誤了大量的時間,致使對教學任務完成得不好。

3、學生的用具剪刀準備不充分,課堂上耽誤了時間,在這方面我還不夠細心。

通過這節公開課,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將在今後的日子裡,努力的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為培養有用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太空梭》是選自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本文采用科學小品的形式,以擬人化的手法介紹了太空梭的特點,展現了現代科學技術在航天事業上的新成果,從而激發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的志趣。本課內容、結構較簡單,圖文並茂,能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擴大他們的閱讀視野。但有些句子離兒童生活較遠,不易理解,如“釋放、回收人造衛星”等。本單元的訓練是“寫清楚一件事物的特點和用途。”本章節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致力於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嚮往。根據單元訓練要求,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懂得太空梭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長大致力於用科學為人類造神福的志趣。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把教學重點定在朗讀課文,瞭解太空梭的特點和作用,並學習用自己個體語言介紹太空梭,使讀寫相結合,培養交流的能力。難點為領悟“太空梭能在太空中釋放和回收人造地球衛星”;“從東海之濱到帕米爾高原”等句子的意思。

二、說教法、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出難點,解決疑點,應該通過反覆朗讀,讓學生自己去領悟知識。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要採取多種閱讀方法,幫助學生讀通課文,讀懂課文。另外,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為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難點部分以多媒體相助,配合活動教學法及總結法,幫助學生分解教學難點,增強課堂的問題情境,促學生入境探究,擴大資訊量,學習課文。

根據課文內容特點和教學要求,採用以讀為主,質疑探究,自主合作,課外拓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

三、說教學程式

本著“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這一精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思路:

1、抓住關鍵詞

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是學生理解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時可以提問展開,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感悟知識。

難點處需要教師的幫助,對於“太空梭繞地球轉圈圈,在太空中釋放和回收人造地球衛星。”等2處難點句子的理解太空梭得快、飛得高的特點,通過點選句子,觀看課件太空梭在太空工作的實錄,以形象的直觀錄相幫學生理解課文句子。促學生有理解地讀,有感悟有想像地讀。

2、抓住智慧老人的話

分角色朗讀,小組合作交流,明白太空梭的三大長處,即飛得更高、速度更快、作用更大,教師可採用比較這一方法讓學生思考體會。

3、練習說話

太空梭的本領可大了!他能——,他——,他能夠——。在學習中貫穿語言文字的訓練。

四、課外拓展

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開啟課堂教學的大門,打破課內外的界限,使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得以溝通,讓學生主動地進行靈活多樣的豐富知識的活動。

為此,結合本課內容,引導學生閱讀《航天知識》《小百科畫庫》等書刊或網上查詢、請教家長等多種渠道,組織一次以“小眼睛看新科技”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展。

說課稿 篇5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採山》,並樂於用多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歌曲,讓學生明白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2、能表達歌曲節奏,並能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教學重點】

1.能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朝氣而有彈性的聲音,完整準確的演唱歌曲《採山》。

2.能準確演唱十六分節奏

3.能從歌曲中感受到勞動的愉快,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難點】

1. 十六分節奏的掌握

2. 學生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採山》是一首民歌風創作的歌曲,採用2/4拍,徴調式,一段體結構。歌詞生動形象,曲調歡快、活潑、清新,節奏比較緊湊,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後十六、前十六後八節奏的運用,使歌曲具有朝氣並富有流動感。生動的描述了小朋友採山的愉快心情。

【教學用具】

電子琴、卡片、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感知節奏

1、師生隨音樂《採蘑菇的小姑娘》律動

2、師:一群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把我們帶到了野外,山坡上長滿了大大的蘑菇,大家想不想採蘑菇。

3、師生互動複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新授十六分音符,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對比練習,感受十六分音符時值的長短。

先跟教師一起走上山坡吧!(課件出示四分節奏,學生邊讀邊做動作);來到草地上,同學們高興得又蹦又跳;(課件出示八分節奏,同學們邊讀邊表演);發現蘑菇了,快跑去採吧(課件出示八分節奏,同學們邊讀邊表演)。

4、(課件)加上歌詞訓練,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十六分音符。

3、師:(課件)是的,大山物產豐富,一到收穫的時候,山民們就高高興興地去採摘他們看上的寶貝,他們稱這一活動為採山(板書課題)。今天有小朋友真的要去採蘑菇,他們不僅採蘑菇還採了些什麼?讓我們一起去聆聽《採山》中小朋友的喜悅吧!

二、師生互動、新歌教學

1、聆聽歌曲範唱。(學生感受歌曲,熟悉曲調)

聽了這首歌曲你覺得情緒怎樣? (節奏歡快、活潑,讓人心情愉悅)

2、學生復聽歌曲。(打拍子,在心裡跟唱)

3、老師有表情地範唱歌曲,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速度。

4、指導學生用“la”隨音樂教唱曲調 。

5、填詞歌唱:

(1)學生自由讀歌詞。

(2)老師按節奏帶讀歌詞。

(3)在演唱的時候有些地方需要停頓,你感受到了嗎?我們一起去找一找共有幾處?看誰最聰明?(引導學生學複習八分休止符)

(4)引導學生輕聲隨音樂填歌詞演唱。

(5)歌曲處理:什麼樣的聲音、什麼樣的情緒、用什麼樣的表情來表現歌曲?讓我們就這樣來練習唱一唱吧。

(6)師生隨音樂完整演唱歌曲。(輕快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三、實踐體驗、合作交流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音樂(繪畫、舞蹈、器樂、創編歌詞。。。)

四、課堂小結,結束本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關於勞動的歌曲《採山》。在學習中我們感受到採山的小朋友在勞動中的喜悅心情和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學完這首歌曲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學生,在勞動中創造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你們有信心嗎?下課!(學生隨音樂走出教室)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小鹿的減法》是國小語文s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著“做人的道理”為主題設定安排的。每篇課文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小鹿的減法》這是第一篇課文。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鹿造橋,每天堅持從太陽升起忙到月亮出來,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終於成功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堅定的信心,堅持到底,一定會獲得成功的道理。文章情節動人、語言淺顯通俗,符合學生閱讀的水平。本單元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隨文識字,繼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默讀能力,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培養學生良好品行,並且要在教學中讓學生逐步形成邊讀邊思考的讀書方法。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生在學習第一篇《古詩兩首》時已有了初步的培養和訓練,本課的教學更是繼續訓練、形成方法的關鍵。針對以上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隨文認識10個生字、指導書寫2個字。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1~2年級(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2)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說明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再加上隨文識字為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因此本課的知識目標設定為識字寫字。

2、能力目標:培養朗讀能力及默讀能力,並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能力目標的設定也是體現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朗讀是理解文章、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語文素養重要的一部分。而針對二年級的學生,我們要指導學生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只要有毅力,就一定會成功的道理。

三、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的分析,教學重、難點設定如下: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駐足語文課堂,最美的享受莫過於沉浸在對課文的朗讀了。當學生深入文字角色,啟用豐富的想象,調動全身的感官,聲情並茂地將一段段靜止的文字讀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時,文字之意與讀者之情和諧共振,語文課堂最大的亮點便得以凸顯。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提高學生語文能力。正如《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教學要把“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作為其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理解“從今天開始,我要堅持做減法了,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就我們常說的“文道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單元的訓練要求以及二年級學生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本課教學的難點設定為:理解“從今天開始,我要堅持做減法了,減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四、說教學流程

對本課的教學我共設計了四個大環節

第一環節是複習匯入。通過“生字搭橋”的遊戲複習本課生字,以此集中學生注意力。通過回憶課文主要內容,激發學生繼續學習課文的興趣。

第二環節是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第二自然段至第九自然段是本篇課文的重點。首先我讓學生自由朗讀,邊讀邊找小鹿造橋的句子,讓學生養成邊讀書邊細考的好習慣,當學生回答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插圖,來想象小鹿第一天造橋都做了些什麼?通過學生得想象,小鹿造橋的辛苦得到了具體的詮釋,學生對小鹿造橋的辛苦了得到了較深刻的瞭解和體會。這時再用大螢幕出示小鹿說的話,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讀中體會就水到渠成了。這也就是《課標》裡要求的: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朗讀課文。同時,讓學生找到獐子的話,體會獐子對鋪路的態度,與小鹿形成鮮明的對比,進一步體會感悟小鹿造橋的堅定,充滿自信。藉助課文插圖幫助學生理解“小鹿減法”的深刻含義,讓學生充分

認識兩個小動物的形象後,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進一步在讀中體會感悟,理解獐子與小鹿做事態度的不同導之最後結果也不同,進而引領學生說自己明白了什麼道理,也就對文章的理解達到了深化。

在這一環節教學重點地體現了教師對教學重點的體現,值得特別指出的是:

1、通過“累”字做文章,體現對語言文字訓練和朗讀指導的重視。

(1)文中有一句描寫小鹿造橋辛苦的句子“他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得渾身汗淋淋的。”在這裡,我們抓住“累”字來做文章。首先讓學生自己嘗試讀出“累”的感覺來。在學生練讀的過程中總結朗讀方法:要讀好“一直”、“渾身”、“汗淋淋”才能讀出“累來”。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想象小鹿造橋這一天都做了什麼,學生通過轉換角色想象將“累”具體化。然後教師再抓住“一直忙”讓學生從“時間”將“累”量化。通過這層層深入的品讀,學生了解了朗讀的方法,對小鹿的“累”有了具體深切的感受,此時再讀這句話學生的讀就“有聲有色、有滋有味”了。

(2)緊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們進行說話練習。

小鹿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榴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有了深切的感受,就能恰當地聯絡生活實際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練習。

而後,教師提示除了“累得”,還能怎樣說呢?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進行說話練習。這樣緊扣教材又層次分明的練習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

2、通過情景引讀的方式來理解“減法”的含義。

教師描述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的情景,學生朗讀小鹿不辭辛勞、一日不停地造橋的情景。師生們在如情入境、將“減法”在深情朗讀中得以生動的詮釋了。這樣的設計更好地體現了“以讀代講”的教學,比起老師反覆地講解要更符合《新課標》的要求。

總之,本環節的教學活動設計本著《語文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兒童的生活體驗和獨特的情感。設計以朗讀和討論為主,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讀中有所感,有所悟。其中依據課文內容和教學實際穿插的隨文識字和語言文字訓練使得本課的教學更顯“文味”。

第三環節是拓展延伸、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拓展延伸,我讓學生說想對獐子或小鹿說點什麼?說說鼓勵我們堅持不懈的名言警句。學生在進行這樣的聯想延伸之後,我聯絡實際,讓學生尋找身邊的“小鹿”或“獐子”誇一誇或勸一勸。這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這不僅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正確的培養,更是書本上的知識和認識轉化到成生活實際的指導。這正體現了《課標》中要求的: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說課稿 篇7

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標本第9冊第20課,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後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

說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

2、通過課文中兩組資料的比較,更深刻地感受談遷的意志品質和對歷史的責任感,併為學習資料說明方法打下鋪墊。

3、從家境貧困、體弱多病、厄運打擊等幾個方面體會任務的精神。

4、理解課文中大量的四字詞語,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詞語,如“翔實可信”、“奮筆疾書”等等,並初步會運用。

這三個教學目標第一個是總目標,後三個目標和可以說是為實現總目標而擬定的策略。三個小目標實現了,總目標也就達成了。在總目標中我還提到了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這是重中之重。學以致用,關鍵在這個“用”字上,這篇課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正確的對待生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之一吧。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實現第一個教學目標,這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工作,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重難點展開,各個環節的設定也是為了對這個重難點進行抽絲剝繭,最後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說教法、學法、教學理念

1、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重點詞句知道朗讀和感悟。

2、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文提供良好的氛圍,為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對比教學,在對比中加深學生對談遷品質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2、領會資料在描寫議論的語句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談遷是個什麼樣的人?

(板書)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

2、師:談遷經過20多年的奮鬥,曾經過6次修改,終於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鴻篇鉅製”——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這是何等的偉大啊!你們說說這需要的是什麼——

那麼,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講談遷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學課文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他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

(2)談遷有著什麼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2、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

三、全班討論、交流。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理解:家徒四壁。

2、“書稿被偷”,“下落不明”又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化為烏有”什麼意思?

3、為什麼說這對任何人都是致命打擊?而對於談遷又是怎樣的打擊呢?

(當時的談遷已是“年近花甲”“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見這種打擊是何等的慘重!)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4、那麼,談遷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

5、談遷有著什麼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自讀課文3自然段,讀後全班交流。

(理解:①為了完成新書稿,為了使新書稿更加完善、準確,他“四處尋訪”、“廣泛蒐集”,甚至親自“考察”歷史遺蹟。他不怕苦(一襲破衫),不怕累(終日奔波)不怕孤單,不怕病(年老體弱)又經過幾年的奮鬥,新寫出一部“明史鉅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運用了數字,“104卷”“500萬字”說明談遷為《國榷》傾注了多少心血啊!

6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麼意思?為什麼談遷能“名垂青史”?

四、學習第三段。

1、是啊,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啊!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2、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說說你的理解。(人生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遠存在。)

3、這段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既是課文的總結,又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總結全文。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歸納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鉅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作業設計:

積累本課的好詞好句,請摘抄寫在本子上。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貧寒 不向困難屈服

書稿被偷 堅定信念

從頭撰寫 自強不息

《國榷》 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