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說課稿2.99W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精選】說課稿模板合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母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16課。這課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描寫了作者對母雞的看法的變化,表達了對母愛的讚頌之情。課文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前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半部分寫了母雞的無病呻吟、欺軟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現了一隻淺薄、媚俗的母雞;後半部分則描寫了母雞的負責、慈愛、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偉大的雞母親”的形象。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由“討厭”轉變為尊敬。

本文的語言風格比較口語化,直白自然,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讀起來令人感到親切舒服。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通過與《貓》進行對比閱讀,感受作者在表現動物特點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二是通過閱讀課文,體會作者對母親的崇敬以及對母愛的讚頌。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母愛的偉大,並通過比較老舍兩篇文章的特點,感悟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二、說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感受母雞作為一個母親的形象,體會母愛的偉大。

2、比較《母雞》和《貓》在寫法上的特點。

三、說教法

1、本文是略讀課文,可以通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讓學生明確閱讀目的:文中的母雞是怎樣的;與《貓》相比,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2、本文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理解課文的內容。重點是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變化,感受母雞偉大的母愛。

3、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前後對比,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弄清作者對母雞的態度有怎樣的變化,原因是什麼,然後再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和母愛的偉大;還要注意結合具體語句來體會,使學生認識到,母雞就是一個無私無畏、日夜操勞的偉大母親。

4、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母雞》與《貓》這兩篇課文都是老舍所寫,而且都是寫小動物的,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引導工作。

兩篇文章的結構都非常清晰。《貓》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淘氣可愛,由兩部分構成,並以“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為過渡句,將兩部分內容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母雞》可以明顯分為母雞孵雞雛以前和孵出雞雛以後兩部分,以過渡段使文章渾然一體。

在敘述動物的特點時,作者善於用總分段式。如寫貓,先寫“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具體寫它的表現。寫母雞時,先寫“我一向討厭母雞”,再寫它令人生厭的三個方面。

在表現小動物的特點時,作者用事實說話,通過對點滴小事生動具體的描寫,使筆下的動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達上,《貓》通篇都在寫貓的可愛,無論是貓的古怪,還是貓的淘氣,從始至終都是一種喜愛之情;而《母雞》則寫了由“討厭”到“不敢討厭”的情感變化,用前後的強烈對比,加深了對母愛的讚頌。

在語言的運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貫的無雕飾的生活化的語言風格。在《母雞》中,運用的幾乎都是群眾口語,有著濃郁的“京味”,如,“聽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後院,由後院再嘎嘎到前院,沒完沒了,並且沒有什麼理由,討厭!”“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咬下一撮兒毛來”,“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讀這些文字時,使人感覺不是在讀,而是在聽街坊鄰居說,是那樣的生動鮮明而又通俗易懂。

5、讀時要提醒學生注意以下字的讀音:似(shì)的,欺侮(wǔ),可惡(wù),差(chà)不多。

6、引導學生擴充套件閱讀其他作家描寫小動物的作品,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語言積累。

四、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聯絡生活,釋題入文。

2、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自己有所感悟的詞句和沒有理解的詞句,分別作上標記,以便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和釋疑。長期堅持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

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與學生交流從文中所感悟到的內容,相互取長補短。

五、說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我們根據本班學生大多數是農村孩子的特點,讓學生談生活中對母雞的'印象,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交流預習、相互評價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學生對預習的

相互交流和評價,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3、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1)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比讀、齊讀、默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文中的真情。有關母雞慈愛、勇敢、辛苦的句子,要求學生用內心的情感細細品讀,讓學生從文中的字裡行間,感悟母愛的偉大,然後再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從而也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2)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貓 》和 《母雞》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哪些特點?

4、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人們都說愛屋及烏,當我們對這位雞母親產生尊敬之情時,就會忽略它的缺點,甚至將它的缺點看作優點。我們在這一組課文中,學到了許多表達喜愛之情的寫法。下面,我們就來試一試,將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寫一段,讓人讀了不再感到母雞討厭,而是覺得它很可愛。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

5、 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突出中心的作用。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第二課時的第53頁《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我將從說教材、說目標、說學情、說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新課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與體驗。所以教材為了加強教學的探究性,很多地方都只是展示了知識生成和教學活動的過程,對基本知識和概念都不直接出示。讓學生通過看一看、畫一畫、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動進行體驗。《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在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53頁,教材通過具體的例項,藉助直觀,提出問題,引入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建立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教材充分提供的直觀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含義。這些直觀材料是用圖形的等份,揭示真分數、假分數的意義大小。這些直觀材料都具有數形結合的特點,這些材料有利於從兩個方面幫助學生建構概念的意義。

而教材注重以分數單位為生長點,安排了操作和比較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首先,通過塗色,有序地表示一些真分數和假分數,感受真分數到假分數的分數大小變化。然後,加深對分數單位的認識。畫圖是對分數大小的直觀感受,通過畫圖,學生可以清楚地認識到不同分數所含有的分數單位。最後,及時比較,對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學生根據分子與分母的關係大多分成三類,在此基礎上,揭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會讀寫假分數和帶分數;

掌握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的.特徵,明確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分數知識充滿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

教學難點:

明確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三、說學情:

《真分數假分數與帶分數》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再次認識分數,學生在三年級已有了初步認識分數的經驗基礎,但那時主要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角度來學習的,認識分數都是真分數,而現在,引入了假分數,這就需要學生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但又因真分數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數表示什麼?在單位“1”不夠取的時候怎樣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數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學生並不明白。因此,建構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是個關鍵,同時也是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感受”和“體驗”概念的建立,結論是探索過程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咱們對分數已經有所瞭解了,那麼,你能說出一個分數並說出這個分數的意義嗎?

師示出這個假分數,讓學生說說這個假分數的意義。

(二)、新課講授:

1、教學真、假分數。

(一)、分別塗色表示下面各分數;先讓學生塗色,然後展示,接著集體訂正。思考:這些分數都是把什麼看做單位“1”的呢?分數單位分別是什麼?你在塗這個分數時是怎麼塗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析意義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圓的,裡面有4個,所以要塗這樣的4份。(意圖:循序漸漸,從學生已有認知經驗出發,利用分數單位的累加引出假分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假分數有個初步的感知,為進一步研究假分數做了孕伏。)

接著再塗色表示,圖文結合:讓學生說說塗色過程中的想法。如:表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這個圓的,裡面有11個,所以要塗這樣的11份。

(二)、觀察、比較給 這些分數分類。先讓學生自己分類,接著同桌交流想法,最後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1(分子比分母小)

(2)(分子等於分母)

(3)(分子大於分母)

(三)、揭示真、假分數概念: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真分數。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假分數。(意圖:圖文結合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順勢而為,重點突破對真假分數意義的理解。)

同桌合作例舉一組真分數、一組假分數(瞭解了真假分數意義後再通過舉例加深對真假分數的區別進一步的理解。)

(四)、觀察、比較給這些分數比1大,還是比1小?

小結真、假分數的特徵: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大於1或等於1。

2、教學帶分數。

(1)、讓學生自學課本53頁有關帶分數的段落,彙報自學收穫。(如:讓學生例舉帶分數,帶分數的讀法,帶分數的概念。)

( 2)、小結:由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叫做帶分數。

有些假分數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數,它們實際上是整數;有些假分數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數,這樣的假分數可以寫成帶分數。

(3)、例舉帶分數。

(三)、隨堂練習:

1、判斷真、假分數。

2、根據圖意填分數。(意圖:對假分數理解的進一步深化。如:、)

3、用直線上的點把 、、、、、、這些分數表示出來。(意圖:藉助直線讓學生直觀對真假分數有更為系統和整體的認知。)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麼收穫?

(五)、課後作業: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六)、板書設計:

真分數和假分數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真分數小於1。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於或等於1。

由整數和真分數合成的數叫做帶分數。

說課稿 篇3

一、設計理念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於以上理念,我們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提出了“培養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的教學改革思路,並且構建了參與式學習的課堂教學的縱向結構,即“導學----展交----訓練”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一)關於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56—57頁《確定位置》的第一課時

(二)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等方式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初步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三)關於教學流程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為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參與式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即“導學——展交——訓練——評價”。

1、導學:

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匯入新課中讓學生手拿教師準備的.座位票自己找座位,一方面激發學習數學的樂趣,另一方面直接是對預習成果的一個展示過程。從遊戲中體會確定位置的方法。

2、展交:

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再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識。在第一個展示環節中,肯定有一部分學生不能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座位,這時教師馬上請小老師幫忙給這些迷路的同學找到座位,並要求告訴對方找位置的方法。等大家都對號入座後,教師再次提供輕鬆愉快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用“第幾排第幾個”來描述位置。

3、訓練: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著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初步應用“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這些詞語描述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位置。

4、評價: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和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為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機制。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如教學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三、教學過程(相關圖形參見課件)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老師昨天佈置了“確定位置”的預習任務,要求學會用“第幾排第幾個”“第幾層第幾號”“第幾層第幾本”等方式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初步根據平面位置確定物體。你們預習會了嗎?

(二)、活動展示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憑票入座”的遊戲。老師想給大家重新排座位,請大家根據拿到的座位號找座位。

1、明確要求。師:在找座位之前,大家有什麼問題嗎?(結合學生的提問生生互動介紹哪是第一排,哪是第一個。)

2、找座位。提出:先觀察自己座位的大概位置,再輕輕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來。

3、小老師指點:對找不到座位的同學請小老師幫助找到座位,並要求告訴對方找位置的方法。

4、描述位置。

(學生都找到座位後,)提問:

坐在第1排第1個的是誰?

請第2排所有同學站一下,請每排第2個同學舉手。

坐在第3排第5個的是誰?

坐在第5排第3個的是誰?

班長坐在第幾排第幾個?

學習委員坐在第幾排第幾個?

提問:請每個同學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看坐在第幾排第幾個?

5、歸納小結。

講述:剛才我們是用“第幾排第幾個”來確定同學的位置。(板書課題)用這種方法確定位置時,先要確定哪是第1排,哪是第1個。

6、“試一試”。(出示小動物做操圖。)

提問:站在第1排第1個的是誰?你為什麼這樣認為?

誰站在第2排第3個?紅色的小兔站在第幾排第幾個?

請每個同學選兩個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告訴同桌它們站在第幾排第幾個。

(三)、綜合訓練

1、找“第幾層第幾號”。

出示圖片,畫外音:“歡迎小朋友們來做客!我是小猴,我住在第2層第3號房間。”

師:由小猴的話你知道哪是第1層第1號嗎?

(同桌學生互相說一說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第幾號。)

2、找“第幾層第幾本”。

幫忙找書:請幫我拿《新華字典》,說出它的位置。

分別說出《成語詞典》《數學家的故事》放在第幾層第幾本。找自己喜歡的書。

3、“找地雷”遊戲。

4、到電影院找座位。

5、聯絡生活: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確定位置?

(四)、應用拓展

塗色遊戲:學生在紙上按照指定的位置塗色,塗完了看看像什麼。

(五)、交流評價:

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穫、感想,你的表現如何,並且把你的收穫和感想告訴大家 。

(六)、板書設計

確定位置

第幾排第幾個

第幾層第幾號

第幾層第幾本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貝多芬百年祭》是英國戲劇家蕭伯納在貝多芬逝世一百週年時寫的一篇祭文,課文選自《外國詩歌散文欣賞》的第六單元,單元主題是“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文章並沒有過多地描述為我們所熟知的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簡要提及他的雙耳失聰、終身未娶。本課內容重點是從他的精神品格與音樂創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偉大靈魂與不朽成就。

所以我在解讀課文時通過20世紀英美新批評派“文字細讀”的理論,抓住課文後半部分,即從音樂創作史的角度分析貝多芬音樂的深刻思想內涵,解讀貝多芬的深沉孤獨感,那種隱藏在貝多芬不羈個性後的人的孤獨感。

二、說學情

對大多數高二學生來說,文中諸多專業名詞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作者從音樂史角度評價貝多芬就更不易讀懂。所以我重點從寫人散文一般的閱讀規律方面引導他們探究,聽其言觀其行,對比中見特徵,探究人物性格特徵。相信學生在高一練習了一系列寫人記事散文閱讀和寫作,現在把握蕭伯納筆下貝多芬的人物精神應該沒有太多障礙。

三、說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本文是一篇寫人散文,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特別注意了閱讀目標與寫作目標的統一,讀寫不分離。

1.知識與能力

(1)瞭解蕭伯納筆下貝多芬的音樂特徵及性格特點,並認識兩者之間的關聯。

(2)體會寫人散文描寫手法的豐富與細緻生動,並借鑑這些寫人技巧。

2.過程與方法

(1)鉤玄提要,細讀文字,通過自主閱讀與分組合作,探究與領悟貝多芬其人其樂的特徵與價值。

(2)學會分析複雜句子,自覺關注文章的遣詞造句,豐富自己的語感圖式,提高語文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貝多芬的奔放不羈與熱情狂野,準確把握人物精神。

(2)領悟貝多芬的深刻思想與深沉孤獨,思考人生。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點放在對內容的理解上,準確把握貝多芬的人物精神。訓練學生在文字閱讀中鉤玄提要,並通過長難句子的分析認識貝多芬的音樂與性格特點。

這節課的難點,我認為,應該不是通常所說的領悟貝多芬的反抗精神,這一點顯而易見。按照我的理解,難點是領悟貝多芬的深刻思想與深沉孤獨,進而引導學生思考人生。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把發現、體驗、感悟、交流的權力還給學生。

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閱讀經驗,聯絡校本教材中的預習篇目,劉索拉《你別無選擇》的第十五章,集中寫森森在貝多芬音樂的陰影下苦心孤詣探索自己風格的那一章,創設情境。進入課文閱讀中充分調動學生搜尋並概括貝多芬的音樂特點與性格特點,在合作探究中準確把握人物精神,之後繼續小組討論,分析課文中的寫人技巧,並借鑑練習。

五、說教學過程

匯入。情境教學能極大地激起學生的學習願望,促進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學習,所以我利用校本教材中的相關篇目,通過描寫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等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感受音樂殿堂的獨特魅力。

設定問題,引導閱讀。因為同學們之前已經預習了課文,所以課堂上要求同學們根據我提的兩個問題,快速地重讀課文,回答以下兩個問題:(1)貝多芬的音樂作品呈現了怎樣的風格特徵?(2)貝多芬的人物性格。

這兩個問題是貫穿全文的,一些學生可能只關注課文的前半部分,所以回答得較片面,只找到音樂的奔騰澎湃、散亂無章與為人的狂放不羈、固守道德。經過引導,最終添上音樂使人清醒與思想有深度這另一層意思。

這兩個問題的閱讀、思考、歸納、回答的時間大概是10分鐘~15分鐘。經過總結歸納,學生能認識到蕭伯納描述貝多芬的音樂其實是為了襯托貝多芬的性格,寫音樂的不朽價值其實為寫貝多芬人生的不朽價值。

這一共識達成後,我會引導學生在人物形象的比較中更深刻地領悟人物精神。

首先是課文中貝多芬與莫扎特形象的對比。莫扎特是穿緊腿褲的宮廷侍從,臣服於權貴,因而在道德問題上具有靈活性,說白了就是文過飾非,沒有原則;貝多芬固守道德,堅持正義,是激進的共和主義者,是務實求真的清教徒。這一對比一下子就強化了學生對貝多芬精神的認識,油然產生對貝多芬的敬佩感。

其次,聯絡校本教材,比較貝多芬與《你別無選擇》中森森的形象。因為在課外閱讀中學生深深地被小說中的“陌生化”效果、黑色幽默風格所吸引,所以我在匯入課文與深化閱讀這兩個環節都聯絡了校本。森森在小說中最典型的`形象是執著於作曲,追求音樂的力度,在貝多芬交響樂的陰影下探索個人的風格。他的這種執著精神很容易被學生抓住,與貝多芬統一起來。

這裡面有個難點,貝多芬和森森在音樂創作之路上都積澱了深沉的孤獨感。貝多芬雖然得到了前輩藝術家的肯定,但並沒有被他們接納,或者說不屑於與他們共處,也沒有被百年後蕭伯納那個時代的人理解,文中蕭伯納有“今天的人們對貝多芬的音樂困惑不解”。可作印證。被肯定而不被理解與尊重,這種深沉的孤獨在森森身上得到某種程度的體現。通過這兩個人物形象相同點的分析,引導學生達成這樣一種共識:思想的深刻性需要付出生活孤獨的代價,這就是所謂的曲高和寡而高處不勝寒吧。

在第一課時的最後,我選擇播放一首貝多芬的交響樂:第九“合唱”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大約5分鐘。這是學生所熟悉的旋律,《歡樂頌》的主旋律,表現了對人類團結友愛的期待。旋律愈是激昂歡快,就愈能感受到貝多芬人生的孤獨。本課作業即是寫一篇音樂欣賞文字,任選貝多芬的一首樂曲。當然,能夠從剛剛放的樂曲中聽出感悟、寫出感悟就最好。

這就是第一課時的主要內容,第二課時準備欣賞課文的寫人技巧並在練筆中借鑑這些技巧,將閱讀與寫作統一起來。

從語言方面引導學生暢談最直接的感受,那么很多學生就會提到幽默而詼諧的語言風格,這樣可以使得人物性格描述得更形象。課文裡很多複雜而難解的句子是學生關注的重點,這些句子富有磅礴的氣勢和強烈的感染力。

同時,課文為了突出貝多芬的人物精神,主要運用對比與襯托的手法。將莫扎特和貝多芬形成對比,突出貝多芬不受約束、堅守道德操守的可貴品質。還有襯托,用韓德爾和巴赫襯托貝多芬靈魂奔騰澎湃的可貴之處。

本節課的作業,是讓學生選擇課文中感受最深的一兩種寫人技巧,寫一篇人物散文。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各位同學。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遊褒禪山記》,為了更好的體現我的教學設計,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遊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第三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這篇課文記敘了王安石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遊記立意超卓,指向鮮明,言簡而意豐,言近而旨永。學習本文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說學情

高二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但由於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文章所闡發的人生哲理的領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這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是通過疏通文字,學習文中文言文知識,從而領會作者闡述的“深思慎取”的道理。

三、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再結合本單元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掌握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現象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熟讀背誦,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本文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會治學處世須堅定意志,並且要深思慎取的道理。再次,我來說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高中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不必對藝術特色等做過多的分析,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的文言句式。體會從記游到議論,即事明理的寫作方法。教學難點為:掌握文章說理深刻、章法嚴謹的寫作特點和領會本文所闡述的道理。

四、說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一)、朗讀法:使學生在朗讀中感知課文,理解課文。

(二)、討論點撥法:從不同角度巧設疑,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主解決疑問,把握課文內容。

(三)、情景激勵法、分析法等。針對重、難點,逐個層次分析,使學生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這樣,就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知識水平出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以後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再來說學法:

新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據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

1、圈點、勾畫、批註的方法。

2、參照註解,動口動腦,培養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3、嘗試對古代散文做一點評析。

五、說教學過程:

基於以上考慮,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於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採用以下的教學步驟來達到教學目的。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安排了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匯入新課:

人們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匯入新課就顯得十分的重要,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將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相關的風光圖片以及作者的遊程來達到目的。

2、釋題和背景、作者介紹,幫助同學瞭解一些文學常識。

3、閱讀文章,疏通文意。

在這裡我將採取的步驟是: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教師點撥。通過朗讀法、討論點撥法來幫助同學瞭解文章大意,讓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懂文意;遇有讀不通的地方,提出疑問,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合作探究,或查詢資料,請教老師。瞭解了文章大意就有利於後面教學環節的`進行。

第二課時主要就進入課文分析:

1、首先我將引導學生自讀前兩段然後以提問方式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其次重點分析第三、四段。通過遊山的“所得”,重點把握作者的觀點“盡吾志”,以及由此而進一步提出的“深思”和“慎取”。詳細分析作者是怎樣得出“深思而慎取”的道理。這個環節中我運用了朗讀法、討論點撥法,這樣能帶動課堂氣氛和體現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性。最後略講第五段內容。

2、總結擴充套件:

中心思想。(這篇遊記敘述作者和幾位同伴遊褒禪山的經過,並藉此生髮議論,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志向和頑強的毅力,並提出治學必須採取“深思而慎取”的態度。)

寫作特色。(因事見理、敘議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結構嚴密、前後照應)

心得交流。(各人用一句話說說自己學習本文後的感想)

3、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讓學生自主整理文中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現象。

六、說板書設計:

一篇好的板書設計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有益於學生學習。我採用的是提綱式的板書設計,以簡潔的文字,體現了課文的內容,以板書為提綱帶動各個教學環節,利於學生背誦、理解。整個板書設計構成統一的整體,讓學生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附板書:《遊褒禪山記》王安石

記敘記山(山→院→洞→碑)

遊洞(前洞→後洞)

議論怠出而悔有志、力、物

漫滅謬傳深思慎取

因事見理、敘議結合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結構嚴密、前後照應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包括教材、學情、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6

一、說設計意圖:

新《綱要》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幼兒集體舞是指由許多兒童一起參加的,有一定的隊形和動作規定並可交換舞伴的一種舞蹈形式。它有利於兒童交流和分享音樂感受,是幼兒園韻律活動的基本型別之一,它與律動,表演舞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集體舞以隊形變化,舞伴間交流為主要特徵。因此它的內容選擇,組織形式都有一定的獨特性,韻律活動的選材很重要,在大班階段,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過分熟悉的音樂風格對他們開始逐漸失去了吸引力。相反,離幼兒較遠的民族音樂,異國風格音樂和成人音樂,都在這時由於帶著適度的陌生性、新異性和挑戰性,開始逐步成為他們自覺追求的物件。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指導》中也指出具有明顯地域、民族個性的異國風格音樂以及情緒健康向上、活潑、輕快的音樂都可以成為幼兒園大班幼兒韻律活動的音樂選材物件。所以我選擇了日本經典民歌《郵遞馬車》的這個音樂片段設計了本次活動。因為這個音樂片段活潑、輕快,符合大班孩子進行韻律活動。另外韻律活動是大多數老師望而卻步的活動之一,許多老師怕上韻律活動,因為韻律活動不僅僅需要舞蹈技能、活動秩序的支援與保障,還有對幼兒空間思維、人際交往以及快速反應的要求。活動的組織既要體現"審美",又要"實實在在"讓幼兒有所得,實在是比較困難的。正因為如此,韻律活動的組織對我具有超強的挑戰性和吸引力,以上就是我選擇這個活動的兩個意圖。

二、說教學目標:

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是幼兒藝術活動目標之一。而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為今天上課的孩

子不是我自己班的孩子,對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夠了解,所以我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活動目標:

1)、情感態度方面的目標: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熟悉樂曲旋律,初步瞭解《花兒朵朵》這個舞蹈的基本結構。

2)、能力方面的目標:能大膽創編各種花兒開放動作,能隨音樂的節奏地做踏步行進、小碎步轉圈以及各種手臂動作。

3)、認知經驗方面的目標:幫助幼兒理解舞蹈圖譜內容,學習由四路縱隊首尾相連變成花苞狀。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這次活動的定位應屬於幼兒集體舞教學,現在孩子們升入大班學習的時間不長。而集體舞教學需要孩子有良好的集體舞基礎以及活動秩序的支援,基於這些原因本次活動我採用了教學變式把活動設計成了兩課時。現在進行的是本活動的第一課時,根據本次活動目標,我把這次活動重點定位於讓幼兒熟悉樂曲旋律,能隨音樂節奏踏步行進等動作、把難點定位於:幫助幼兒理解舞蹈圖譜內容,學習由四路縱隊首尾相連變成花苞狀。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要樹立目標的滲透性、科學性、系統性,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就必須做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準備了音樂碟片、《花朵開放》課件,目的是讓幼兒多聽音樂,觀看各種花兒圖片,積累前期經驗,使幼兒能夠獨立的表現花苞、花開等動作

(2)、物質準備:1、舞蹈圖譜、手腕花人手一朵(紅、黃、藍、綠四種,同數量的花)

(3)、在半圓形前面的空地上用即時貼按幼兒人數貼成四路縱隊。

四、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孩子的年、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我採用了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益;如:激趣遊戲法、電教演示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運用練習法等,在活動中我改變了過去幼兒機械模仿教師進行練習的單一模式,採用情景教學法、引探嘗試教學法和分組教學法,讓他們主動參與活動,獨立獲取知識,從而對韻律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且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幼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舞臺,從而達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圓滿完成本次活動的教學任務。

五、說教學程式

好的教學設計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我積極引導孩子們去探索、去嘗試,讓他們在活動中真正的動起來、跳起來,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達到本節的預期目標。結合本教材,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第一環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眾所周知,愉快教學是幼兒教學的有效手段,它不但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能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主動學習,而且還能把他們帶入一種特定的學習情境中,為學習打下基礎。因此,第一環節,我帶幼兒觀看《花兒開放》的課件,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2、接著第二環節我用簡潔的提問,引出學習內容:"花兒是怎樣開放的?""你和朋友合作表演花苞、花開、會有一些什麼動作?"請幼兒用動作自由表現花苞、花朵開放,這樣設計不僅是為了要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更是為第三個環節做好鋪墊。

3、第三環節出示舞蹈圖譜,按圖譜欣賞音樂,幫助幼兒理解圖譜所表達的內容,學習縱隊首尾相連成花苞狀。第三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以我把第三個環節分為四個層次,實行分組教學法,因為分組教學可以更好的讓幼兒掌握動作要領。第一層次出示圖1、圖2引導幼兒瞭解手腕花是與圖譜一致的。第二層次引導幼兒比較圖譜中"花苞""花朵"的不同,並請一組幼兒聽音樂合作用動作表現"花苞""花朵"。新《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第三層次我改變了幼兒機械模仿老師進行單一練習的模式,而是採取了讓幼兒不斷反思學習的方法。讓幼兒通過討論手腕花在舞蹈中的作用,以及怎樣從縱隊又快又整齊的變成花苞狀等一系列問題,提供孩子創設表達的機會。幫助幼兒在學習中挑戰自我,體驗離開了老師的幫助後,自己利用標記和同伴跳舞的成功感。第四層次我將剩下的兩幅圖片,按順序全部展示出來,逐幅探索箭頭所表達的含義。採用把動作配上節奏解釋性的兒歌來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動作。

4、第四環節:幼兒再次邊看圖邊欣賞音樂,完整的梳理集體舞的整個過程。

我設計的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這一環節瞭解本次集體舞的整個過程,減少幼兒的記憶負擔。

5、活動延伸:一次成功的集體舞教學活動不在於動作的變化多、難度高,而在於是否讓孩子在學習舞蹈時象做遊戲一樣愉快,是否可以讓幼兒在輕鬆的狀態下不自覺地掌握看似複雜的隊形變化,舞伴交換。因為只有這樣的活動,才能讓幼兒享受音樂的美、動作的美,更能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與交往的快樂,不斷促進幼兒對音樂、對錶演的興趣,才能充分發揚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這也是我要把本次活動設計為兩課時原因,在活動第二課時我將帶領孩子在理解和熟悉音樂的基礎上更好的與同伴合作表演集體舞。

各位老師,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節好的韻律活動應該體現在好的教育理念之上,我想,好的韻律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享受,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第四篇課文。這是一篇趣味濃厚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猴子在下山時,看見許多可愛的東西,它看見什麼都喜歡,但抓到這個丟了那個,結果一無所獲,只好空手而歸。本文圖文並茂,語言簡潔生動,五個自然段分別對應五幅插圖,如同連環畫一般使小猴的動作、形象更加直觀化。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快兩個學期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具備了初步的自主識字能力,識字教學可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結合動作表演自主識字。但他們在認知方面比較直觀,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學生對猴子的接觸又少,對猴子的動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難度,因而需要創設情境,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源和生動形象的插圖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目標

結合本階段識字和閱讀的重點,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定為:

1、藉助圖片,通過自主識字、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等方法,會正確認讀“猴、結、掰”等12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結、只、空”的字音。通過觀察、範寫、練寫,能在田字格正確規範書寫“瓜、非、常,空”等4個生字。

2、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分段合作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藉助插圖、圖文對照,讀懂故事內容,並仿照“小猴子走到(哪裡),看見(什麼),就(怎麼做)”這個句式,說說故事主要情節。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寫字,教學難點是圖文結合複述故事主要情節。

四、教法學法

依據本課故事性強,畫面豐富,結構類似的特點,我將教學定為:圖文結合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直觀教學法。低年級的學生都比較喜歡直觀形象的內容,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由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法我採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法,讓學生自主識字,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五、教學活動過程

(一)謎語激趣,匯入課文

所謂“萬事開頭難”,一堂新課的.導語設計是至關重要的。我採用謎語激趣匯入,吸引學生注意,然後問你們知道它是誰嗎?使孩子在輕鬆的猜謎活動中感受到老師更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

然後隨機出示小猴子的圖片問,誰能有禮貌地跟小猴子打個招呼?通過打招呼拉近孩子與小猴子的距離,重點強調“猴子”的“子”要讀輕聲。接著相機板書“小猴子”,並提醒注意“猴”的書寫,引導學生藉助圖片想辦法記住“猴”字。

最後引導學生觀察圖上的小猴子,你覺得它今天心情怎麼樣?對了,它今天非常高興,因為它要下山去啦!我們也一起去,好嗎?相機板書“下山”,學生齊讀課題,教師用一句話過渡下一個環節:這隻小猴在下山的過程中,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們想知道嗎?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

首先教師範讀,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多音字“結,只,空”。學生邊聽邊標出自然段段,並找出與之對應的圖畫。接著學生再結合圖畫,藉助拼音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讓學生根據要求讀課文,學習更有目的性,從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然後檢查學生字詞學習,課前已經佈置了預習,由課件分組呈現課文中的生字。課件先出示第一組生字:結 滿 瓜 ,引導學生分享識字方法,並進行擴詞遊戲,採用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其中多音字“”“結”可以放在具體詞句中進行認讀,“瓜”是獨體字,要求會寫,教師可相機指導“瓜”的書寫,重點指導前兩筆撇的不同寫法。

再出示第二組生字:掰、扛、扔、捧、抱、摘、追、蹦,通過帶拼音讀,小老師領讀,重點強調其中幾個後鼻音的字特別要注意。接著師生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動詞形和義的聯絡,帶動作表演讀,鞏固加深印象。

本課以合體字為主,其中9個表示動作的詞語,所以我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歸類識記本課生字。經過這樣反覆的訓練之後,學生不僅能夠熟練認讀這些生字,對識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靈活。

(三)指導寫字,練習反饋

本課要求會寫7個生字,這個環節,我重點指導”非,常,空”三個生字。首先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的位置、佔格以及字形結構特點,師生交流總結。

然後教師範寫,點撥要點:

非:獨體字,注意強調筆順,兩邊的橫要對稱。

常,空:上下結構,注意上下兩部分的中心對正,寬窄合適。

接著學生描紅,練習書寫,教師巡視過程中要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學生優秀作業,並予以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寫好漢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讀文感悟,明確路線

首先指名學生分段接讀全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過哪些地方?看到了什麼?心情怎麼樣?是怎麼做的?引導學生藉助插圖,帶著問題從文中尋找並提取明顯資訊。然後師生交流,板畫山的路線圖,引導學生將故事中出現過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圖片貼到路線圖上,並指導讀好這些名詞,強調“桃子、兔子”等帶“子”的輕聲讀法。

再根據學生髮言總結,以“小猴子怎麼做”為線索,相機板書“掰,扛,扔,摘,追”等動詞,幫助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瞭解故事內容。

最後引導學生根據圖畫和板書,簡單複述這個故事。這一環節既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為下一課體會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專一的態度做鋪墊。

六、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我的板書設計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以小猴子下山的路線為線索,重點板書動詞。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於學生對故事的複述。板書如下:

掰 玉米圖 摘 桃子圖 摘 西瓜圖 追 兔子圖

猴子圖 空手而歸

扛 扔 捧 扔 抱 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