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說課稿2.43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模板集合六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今天我將從以下6各方面說說《楊修之死》這篇課文的教學方法。

1、說教材。2、說教法。3、說學法。4、說教學過程。5、說板書設計。6、說說教輔手段的運用。

一、首先談談教材

《楊修之死》是九年義務教材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字單元語文基本功訓練的重點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結合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而《楊修之死》正是一篇能體現這些訓練重點的極好例子,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衝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通過這篇課文讓學生“窺一斑而見全豹”,培養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資訊並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

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確立為: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為:探究楊修死因,培養學生收集、歸納、整理資訊並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二、教法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過程是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構建,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不是一種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學生主動性建設的過程”為此我主要採用以下教法:

引導點撥法,設疑激趣法,同時將創設情景法,指導學生自讀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及想象體驗法作為輔助教學。

三、學法

九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放手讓學生去充分感知教材採用以下學法:

質疑提問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法,朗讀理解法,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自己去品味,自己去感悟達到教師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讓教法學法充分運用,實現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程式我從5各方面設計

一、激情匯入,誘發興趣

二、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五、拓展延伸,學生小結

第一環節是:激情匯入,誘發興趣

常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由《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4分鐘的視訊資料)匯入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又通過聲音畫面等直觀手段吸引學生,營造氣氛順利進入新課的學習

第二環節是:指導方法,輕鬆預習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此在上新課以前,我要求學生運用老師教的學法做好預習,準備好兩個記錄本,一本收穫本,一本問號本,將在預習中讀懂的問題記錄在收穫本里,如對作者的理解,背景的瞭解,生字詞的瞭解,收穫一收穫二不懂的問題記錄在問號本里,問號一問號二,其實這也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讀書批註法

三、討論交流,重在激勵

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首先要求學生用三分鐘的時間分小組討論交流預習情況,這時師參與其中,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重在激勵喚醒接著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的瞭解情況,雖然到了國中,但對字詞的瞭解仍然是基礎再檢查課文內容的把握情況,之後在之後把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全班討論,對於問題師要做的心中有數,分別處理,對於不涉及文章重點的問題引導學生及時解決,對於引領全文中心的問題,教師不要急於講解,流到下一集中閱讀環節,重點突出

四、直奔重點,集中理解

到了這一環節,我沒有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帶領學生從以下方面著手:

⑴把握情節

提問:楊修因犯何罪被殺?

回答:惑亂軍心。

提問:若沒有這一事件,楊修是不是就不會被曹操所殺?

回答: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提問:課文用哪幾件事表現楊修“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回答:“改建花園大門”、“分食塞北酥餅”、“點破夢中殺人”、“告發曹丕陰事謀”、“教曹植斬門吏”、“為曹植作答教”

(此環節意在鍛鍊學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

同時通過這幾件事也瞭解了楊修和曹操的性格特點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

⑵探討死因

此環節為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展開辯論,教師應適時點撥,得出結論,在這個環節不要隨便否定學生的說法,只要能找出依據即可。

再要求學生習作,楊修問:“主公,我何罪之有呀!然後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出原因這樣從讀到寫,讀寫遷移讀寫遷移法的運用讓學生對楊修死因的理解就更加透徹了。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一方面我鼓勵學生自己選擇教學內容,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自己總結,又深刻的體會,真正的體現了學習自主性而師生共同探討問題,有利於解決重難點,也體現了互動性。

⑤拓展遷移,學生小結

既然是延伸就要延伸到課堂之外,閱讀材料,說說楊修和紀曉嵐的做法有什麼不同你更贊同哪一種做法?

(聯絡生活與社會實際)

清朝時,皇帝命紀曉嵐編《四庫全書》,紀曉嵐故意屢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錯,讓皇帝指出,皇帝覺得很高興,“連紀曉嵐這樣有學問的人都讓朕指出錯來”,龍顏大悅,紀曉嵐更得到重用(學生各抒己見)真正的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及時引導,結合本文對學生進行教育,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從這節課裡我們收穫了哪些人生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的這種需要尤為強烈,因此我讓學生對本節課進行小結,總結你的收穫,總結你的感悟,總結你的問題等等都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在板書設計上,我力求遵循美觀,實用,簡潔的原則。

楊修之死

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

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

六、教輔手段的運用

本節課之所以選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一是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圖片、聲音的選用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關注度,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到課堂情景中;二是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清晰明瞭,更易把握。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雪地裡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定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悅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二、說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三、說過程:

(一)看看:

1、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說: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臺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著他們說: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樣說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2、藉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絡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著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後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麼?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二)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1、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嘆號,要讀出喜悅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2、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它們是誰,怎麼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學生讀: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裡睡著啦。

3、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4、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三)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後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溫了課文內容。

(四)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

(1)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2)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說課稿 篇3

一、課程背景:

新《課程標準》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突出“三維健康觀”的第一性。要求教師在摒棄傳統的、錯誤的觀念同時,更要體現教師“新”的思想和創新意識。繼續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需要和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教學目標確定及內容的選擇:《課標》在水平二的目標裡要求在該水平學生應達到:

1、運動參與領域:樂於在學習和活動中表現、展示自我。(見58面)

2、運動技能領域:知道如何在運動中避免危險。(見58面)

3、身體健康領域:通過多種遊戲發展位移速度和動作的靈敏性;通過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的平衡和協調能力。(見59面)

4、心理健康領域:體驗參加不同專案運動(或不同角色)時的心理感受;並努力在活動中表現展示自我。(見59面)

5、社會適應領域:知道在集體性活動中如何與他人合作。(見59面)

因此,本人在四年級計劃裡安排了這一單元,在制定單元計劃時安排了“各種方式的曲線跑,變向跑和遊戲”。該單元計劃用時7課時,本課為這一單元的第三課時,為“變向跑”這一技術的第一課時。

三、課時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變向跑技術,提高學生的奔跑、靈敏、協調、平衡、急停急起等素質,培養學生機智、敏捷和靈活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2、通過本次課學習,使80%的學生掌握變向跑的技能並能在實踐中運用,90%的學生明確交通手勢操的含義並能熟練運用。

3、通過學習交通手勢操,當一名“小小交通警察”,進行角色互換,體驗當警察的滋味,增強學生社會知識的貯備,提高社會生活的技巧,感受交通警察的威武、雄壯、氣勢和嚴明的`紀律,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和遵紀守法品格。

四、學情分析與預測:

該年段學生有一定的體育技能貯備,對遊戲仍然情有獨鍾,因此,將“變向跑”以遊戲的形式展開教學是最佳的選擇。四年級學生對專項術語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要將理解力轉換為學習行為,還需要教師採用多種手段進行強化並突破。因此,“提前偏移重心,擺臂內前外後,變向腿外蹬有力”便成為本次課的重點,將“交通手勢操”在遊戲中靈活運用便成為本次課的難點。

五、場地器材:

在設計本課時,充分考慮了合理利用時空,力求用最少的器械,最小的場地,達到為本課服務,為學生的健康與發展服務的同等效果。因此,本課只需空地一塊和些許灰粉。

六、教學流程:

情境匯入 當警察完成任務 學生轉變角色 整裝待命

任務1 學習交通手勢操

任務2 熟悉城市交通路線

任務3 上路執勤

任務4 交通警察技能大比拼

任務5 理論測評

遊戲結束,師生互評,宣佈下課。

七、教學過程:

1、課堂常規: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

2、情境匯入。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想讓第一位都來當一次真正的交通警察,大家有沒有興趣?”生:“有”。師:“那麼,從此時開始,老師就來伴演交通大隊的大隊長,我將帶領你們這些小小的交通警察完成幾項重要的任務,第一項就是學習交通手勢操,瞭解交通規則。”(以上兩個環節計劃用時1分鐘。)

3、任務一:(學習交通手勢操,瞭解交通規則,計劃用時5—6分鐘。)1)教師邊示範邊講解。第一節“直行輔助訊號”(手、眼睛、身體);第二節“左轉彎訊號”(手、手臂、身體);第三節“右轉彎訊號”(手、手臂、身體);第四節“停止訊號”(手與額頭同高)。2)分解示範——完整示範——輔助糾正。3)學生由左邊到右邊進行推斷,嘗試練習。4)小組相互學習,相互糾正。5)小組展示,集體展示。師:“同學們剛才已經掌握了四節手勢操,那麼,每一節究竟表示的是什麼意思呢?” 生:“……”。此時,教師邊講解邊請幾個同學摸擬各種汽車進行示範。(直行輔助訊號表示:在路口直行;左(右)轉彎訊號表示:面向交警需向左(右)行;停止訊號表示:面向警察需馬上停下來。)

4、任務二:熟悉城市交通路線。(計劃用時12——14分鐘。)

師:“從剛才的表現來看,大家完成的非常出色,下面進行第二項任務,瞭解並熟悉我們城市的交通狀況。”(依據場地來講解。)1)請大家成四小組,在各組長的帶領下分別進行。要求:前後兩人間隔2—3米,魚貫前進。完成一次後,四小組依次輪流交換。2)老師介紹我市支幹道情況,按上術要求進行。3)師:“大家在熟悉主幹道與支幹道的途中有沒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生:“……”。4)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再嘗試一次。5)師:“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生:“……”。 師:“那你們來試一試。並請大家說說誰做得好,好在哪裡?” 生:“……”。6)請你們看看我做得好不好,為什麼?(老師示範)7)請根據我們討論得出的結論在組長的帶領下再練習1—2次。

5、任務三:上路執勤。(計劃用時8—10分鐘。)

師:“在我們的交通網路裡有很多的“十”字路口,請大家現在就上路執勤。要求:每一次去四位,分四次進去。其他的同志則要摸擬各種車輛上路行駛。請隊員們注意疏散交通,嚴格執法。”1)教師參與活動。2)3—4分鐘互換角色一次。3)談感受,相互間進行交流。

6、任務四:交警技能大比拼。(計劃用時5—6分鐘。)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四項任務,技能大比拼。要求:前一位同志到第一個路口時,後一個再開始起動。看哪支隊伍最先全部完成。”1)成四小組進行魚貫式接力比賽。2)先完成者為勝。3)不服輸者可以再給一次機會。要求:注意安全。

7、任務五:交通知識搶答。(即結束放鬆活動,計劃用時5—6分鐘。)

師:“A、直道上方向突然改變,可以用力蹬地,大步前進?

B、直道前進,方向突然改變,則需要適當減緩速度,重心提前偏移,變向腿用力外蹬。

C、車輛在路中行駛遇到堵塞時,可以靠左行駛。

D、黃燈閃爍時,准許行人進入橫道。

E、綠燈閃爍時,准許行人進入橫道的人繼續前進。

F、……/”

1)師問生搶答。

2)結束任務,教師點評,生互評。

3)學生間交流本次課的感受和收穫。

4)師生再見,宣佈下課。

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叫周婷婷,來自湖南科技大學。我說課的題目是《程式框圖》,內容選自於新課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第一節,課時安排為三個課時,本節課內容為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教學過程分析等四大方面來闡述我對這節課的分析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上節學習我們知道,演算法就是解決問題的步驟,在我們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我們要設計計算機程式,在設計計算機程式時我們首先要畫出程式執行的流程圖,使整個程式的執行過程直觀化,使抽象的問題十分清晰和具體。有了這個流程圖,再去設計程式就有了依據,從而就可以把整個程式用機器語言表述出來,因此程式框圖是我們設計程式的基本和開端,也是使用計算機處理問題前的一個必要的步驟。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程式框圖的基本概念、基本圖形符號和3種基本邏輯結構

難點:能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正確地畫出程式框圖。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掌握程式框圖的概念;會用通用的圖形符號表示演算法,掌握演算法的三個基本邏輯結構;掌握畫程式框圖的基本規則,能正確畫出程式框圖。

2.過程與方法:通過模仿、操作、探索,經歷通過設計程式框圖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靈活、正確地畫程式框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的學習,使我們對程式框圖有一個基本的瞭解;掌握演算法語言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明確程式框圖的基本要求;認識到學習程式框圖是我們學習計算機的一個基本步驟,也是我們學習計算機語言的必經之路。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分析

1.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論證、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體現在計算機和圖形計算器的使用,利用它們來演示程式的設計過程,讓學生們能很清楚直觀地看到整個經過,並激起他們學習程式設計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1.複習回顧,匯入新課(約5分鐘)

回顧前面我們如何用自然語言來描述演算法,然後向學生們提出問題:用自然語言描述演算法有什麼缺陷性?是不是不夠直觀清楚地讓我們看到整個演算法的程式和步驟?我們平時一般為了能讓一個過程呈現得更加直觀,我們一般會選擇如何解決?解決方法就是作圖。通過這幾個問題,然後引出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那就是為了能更形象直觀地讓我們看到演算法的整個程式和步驟,我們選擇用一種新的描述方式來描述演算法——程式框圖。

2.啟發誘導,探索新知(約20分鐘)

⑴認識基本圖形符號:認識程式框圖裡出現的基本圖形符號,並且能很好地掌握他們,是接下來學習程式框圖的前提,所以在學習用程式框圖來描述演算法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意義,那樣才能讓我們接下來的學習更加順利。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要掌握各個圖形的形狀、作用及使用規則。

⑵應用符號描述演算法:根據剛剛學習的圖形符號知識,嘗試用程式框圖來描述在第一節裡我們已經學習過的判定一個數是否為質數的演算法的程式。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一步一步根據所學知識畫出程式框圖。這樣可以使學生們對前面知識的理解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同時為程式框圖的`定義的得出打下基礎。

⑶概括定義加深理解:根據剛剛的作圖步驟,讓學生們積極思考並回答,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得出程式框圖的定義。在得出定義之後,要引導學生注意定義裡的關鍵字,然後通過舉例進一步向學生們解釋這些關鍵字,以達到更好的掌握效果。

⑷初步認識邏輯結構:根據剛剛所作的判定一個數是否為質數的演算法的程式框圖總結出程式框圖的三種不同的邏輯結構,初步向學生們介紹在程式框圖裡存在的三種不同的基本邏輯結構。由於這部分知識是學生新接觸到的內容,所以主要由老師引導學生一同找出圖中存在的三種不同的邏輯結構,根據它們各自所呈現的不同特點總結出它們的特徵,之後由老師說出它們的名稱。這裡對邏輯結構的初步認識,也是為後面對它們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礎。

3.結合例題,深入認識(約10分鐘)

在這一環節我只為學生們準備了1道例題,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有限,所以這裡我只能就上面學習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裡面的最簡單的順序結構,結合例題作更深層次的理解,剩下的兩種邏輯結構將是我們下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例題選自課本的例3它針對的就是順序結構,在題目裡涉及到一個學生不熟悉的概念,那就是海倫公式,所以首先要讓學生們瞭解那是什麼,否則將無從解題。之後就引導學生分析演算法,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力。然後由學生們自己作出這道題的程式框圖,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理解。

4.課堂小結

⑴程式框圖的基本概念

⑵程式框圖的幾種常用的圖形符號(要明確它們的形狀、作用及使用規則)

⑶程式框圖的三種基本邏輯結構(要初步認識它們的基本特徵)

5.佈置作業

⑴已知x=4,y=2,畫出計算w=3x+4y的值的程式框圖。(這是一道要求作出具有順序結構的程式框圖題,很基礎,一般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

⑵由於這節課我們已經初步接觸了另外兩種邏輯結構,所以我要求學生們能在課後將書上的例4和例5好好思考一下,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設計意圖]課後作業的佈置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運用程度以及實際接受情況,並促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所學內容。

6.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5

《從垃圾入桶開始》這一活動主題來自教科社出版的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材第五單元主題一-—“我身邊的環境”中的第一個話題。

《新課標》指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因此,本課通過室內室外的綜合性活動,跳出平時全堂室內上課的模式,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寓教於活動中,因地制宜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體驗、感悟。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人的生活離不開環境,優美的環境和髒亂差的環境給人的感覺迥然不同,從而初步樹立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活動。瞭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初步掌握垃圾分類的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認識身邊的環境。

2、品德與行為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激勵他們為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學生初步學會處理垃圾的方法。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我們的風采》,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師教法,學生學法,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六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們的風采》選自於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多彩的學校生活》第三課,本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是一個非常熱點及受學生歡迎的一個主題內容。現在一般的學校對於校服的製作沒有統一性,普遍存在著陳舊的觀念:“運動服就可以當校服”。目前,除了在學校必須按規定著裝外,多數中國小生的校服平時恐怕很難派上用場。“家長不願買,學生不愛穿”相當多的學生都不喜歡校服,他們對校服的評價為“式樣難看,不分男女,缺乏美感”。 便是目前一些校服所處的尷尬狀態。作為即剛剛升入國中的七年級學生,思維敏捷,活潑熱情,充滿了朝氣,成年人的裝扮及社會服裝的流行趨勢,早已影響了他們 對服飾的審美和自己形象地認識,因此我設計本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親手設計自己喜歡的學生裝,使我校處在青春初期的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審美 情趣,樹立積極的學生形象意識,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節課的教材地位,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從以下三方面確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服裝設計的基本知識,提高學生對著裝美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激發創新意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瞭解服裝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效果圖的繪製技巧,運用所學過的服裝設計知識,嘗試用不同的表現方法。設計出思路新穎、實用並具有個性化的校園服裝。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學生裝的設計製作活動,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學校的情感,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願望。

3、教學重點:

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讓學生做一個真正的服裝設計師。

4、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行設計,提高學生動手製作和探究的能力。

下面,為了講解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教師的教法:

古 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 育的精神,結合本課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積極的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解決問題,具體教法如下:

1、情景設定法------激發情感,引起興趣

2、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步深入

3、點拔法-------展開聯想,擴充套件思路

4、欣賞法-------豐富知識,開闊眼界

並以例項,課件為輔助教學方法,讓課堂活起來,動起來,真正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其創造性。

學生的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方法的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學法具體如下:

1、討論法-----各抒已見,相互啟發

2、探索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嘗試法-----動手實踐,探索研究

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儘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自己動腦想,自己親口說,在這次的設計中,讓學生懂得自己是生活的主人,自己可以表現美,創造美。

學情分析:

本 課的授課物件是國中一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對穿著美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更多的是跟著潮流效仿,缺乏對自身主體的定位認識。本課從學生日常所見的穿 著角度講起,去引導學生欣賞服裝,瞭解穿著服裝要針對的幾個方面,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從而加深對著裝美的理解,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引發學生學習的 興趣,學會從平常的生活中發現美和創造美。

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教學我準按以下四個部分展開:

第一部分 談話匯入,揭示主題

我設計的談話問題是:

1.你對你的校服款式滿意嗎?

2.平時喜歡哪些式樣的服裝?

3.您是否認為校服應該男女有別?

4.如果學校不強制要求,你會主動穿校服嗎?

5.你覺得校服應該符合什麼樣的要求?

6.如果讓你自己設計校服你會怎樣設計?

7.你希望校服哪些方面值得改進?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之間的談話討論,從學生校服的滿意度入手,糾正學生對校服認識的偏差,與學生共同研究校服的功能,達到關注生活,關心校園文化的目的。

引出課題《學生裝的設計》

第二部分 初步體驗 發現問題

設計意圖:“綜合.探 索”課程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及動手實踐,甚至在探究的過程中,允許學生走彎路,使其能在自主的學習中收穫成果。為此,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步設 計校服的實踐體驗活動,旨在使學生在充分的實踐活動中,暴露問題、發現問題,形成問題意識。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機會,同時讓學生在大家面前能有一個語言表 述的鍛鍊機會。

第三部分 歸納問題 學習新知

教師歸納發言,利用課體簡單介紹服裝設計知識的幾個環節:

校服設計知識:

1、學生裝的款式:1.禮儀服2.休閒服3.職業服4.運動服

2、服裝的色彩搭配:

色彩在人們的視覺中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遠看色彩近看花。一套服裝,讓人先入為主的首先是色彩。因此,校服的色彩設計要給人以清新大方的印象,如暖色調、冷色調。在一套服裝設計時,通常是以一種色調為主,配以1~2種輔助色,但不破壞色彩的'整體效果,這種以色調為主的設計比較協調、穩重明快、清新柔和。(課件展示同類色相配、近似色相配、對比色相配的學生裝)

3、面料選擇:

透氣性好、易洗、易幹、價廉物美。如棉、麻、燈心絨、牛仔布。

4、學生裝的特點:

1反映學生的身份;2體現學生的年齡;3符合學生身體生長的需要。

5、 校服設計的表現手法

(1)手繪校服 (2)紙貼校服 (3)立體制作

6、手繪校服設計步驟(課件展示並示範)

1打輪廓 2鋪大色調 3深入刻畫 4細節處理

注 意:用鉛筆畫設計草圖,用彩色筆完成,線條應該簡煉概括,塗色不必過於均勻,只作標示性塗繪,體現生動的效果。

四、課堂作業

你也來試試:嘗試畫一幅學生裝設計圖,或利用可找到的材料拼貼、搭配出一套學生裝。

要求:個性化、風格化,體現校園文化。(放背景音樂、教師巡迴指導)

教師通過課堂巡視不僅能督促學生端正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還能及時獲得教學反饋資訊,利用這些資訊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做到培優補差,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指導,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

設計意圖:依據學生自己的興趣和經驗,展開不同的創作方式,體會形式的多樣化,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創作表現是來源於生活本身,讓學生對服裝設計這一我們比較陌生事情進行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活動中感受娛樂。

第四部分 集體展評,交流反饋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機會。學生講述和交流所設計的經過,及互評、自評、他評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擴充套件了學生的豐富的想象能力,提高學生對服裝美的鑑賞能力,樹立學生美好的生活情趣。

課後小結:

關注校園文化,穿出青春特色,追求高雅品味,體現時代風貌。

課後拓展:欣賞我國百年校服發展史。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在課堂教學結構與突出學生個性發展上做了一些有意識的探討與嘗試,體現了教師行為的轉變:

創始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嘗試探討,讓學生探究質疑,

適當點撥,讓學生開拓創新。課堂實踐,讓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

歸納體驗,讓學生把知識納入系統。

使之學生體驗,感悟,經歷,認知,體現了學習方式的轉變,使教材潛在的功能得到有效的開發,體現當前素質教育對課堂教育的要求。

雖 然通過這節課我學習了很多,但有得也有失。還有很多的不足,包括現在,還在不斷的反思:此課已經嘗試,證明行之有效。學生們課堂活躍、勇於參與讓我振奮, 他們的創造力讓我驚喜。在課堂中做到了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學生的作業效果不錯,作品都與眾不同、各式各樣,有的同學還加了許多裝飾物,學生的個性與創新 能力得到了發揮。我看到學生的開心和快樂,我感覺到學生的創新火花在閃耀、合作的精神在滋長,我感覺這節課還是成功的。

不足之處在於學生的效果圖質量不好,對於模特的繪畫能力還比較差。另外,在時間安排上覺得有些緊張,對學生的把握還是不足,尤其在探究的過程中,總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以後還要多聽課、多學習、多嘗試儘快的融入新課標理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