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六篇

說課稿1.38W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三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六篇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是北師大版教材語文第六冊第五單元裡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山溝裡的孩子決心從書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刻苦學習的經過,他們要起早貪黑地走山路,到學校讀書。使學生通過比較體會自己優越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從而受到啟發向小朋友學習,認真刻苦讀書掌握更大的本領。這是一篇敘事性散文,它用富有感情的語句,描寫了山溝裡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地去上學的情景,讚頌了山溝裡的孩子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課文結構清楚,全文共分7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描述了山溝裡的孩子們為了上學,不怕起早貪黑,翻山越嶺。這部分內容寫出了山裡的孩子們上學的艱難和愛學習的精神,是分三個方面寫的。

第二部分6~7自然段直接抒情,讚頌了山溝裡的孩子們不怕困難為改變山溝的窮面貌而刻苦學習的精神。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以及課文的中心思想。

2、掌握課後思考題,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3、掌握本課的生字生詞。

教學重點:

體會山溝裡的孩子上學的艱苦,並進行比較,瞭解現在城市中孩子優越的學習環境,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2課時

二、 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因為學生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擬定以下教法:讀中感悟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從中感悟。此外還有以讀代講法,練習仿寫對應句子法等。

三、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主要引導學生用比較法、發現法與探究法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認識本課生字,掌握“籠罩、啟程”等詞。

2 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3 學習課文,瞭解山溝裡的孩子們起早貪黑去上學的情景,感受他們學習的艱難,學習他們不怕困難,刻苦學習的精神。

導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同學們,你們平時是怎麼上學的?想了解山溝裡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溝裡的孩子》一課,去看看山裡的孩子他們是怎麼上學的。

二、初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

1 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生字,用喜歡的識字方法認識它

2 指名讀課文,檢測生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 仔細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那兩個方面的內容?

2 學生分段,理清結構。

3 說說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 老師小結。

四、齊讀課文,全面感受課文內容。

五、佈置作業:書寫生字詞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花鐘》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說明文。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通過觀察來發現身邊事物的特點。這篇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楚,作者先講觀察後的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時間是不同的。並形象列舉了牽牛花等九種花不同的開花時間來說明這個發現;接著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兩個原因:開花時間與溫度、溼度、光照有關,與昆蟲的活動時間有關;最後擴充套件開去,談到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

我在對文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之後,決定在第一課時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並且在教材的處理上打破傳統的按自然段的先後順序教學,將第三自然段提到最前面來上。從末尾出發,讓學生先了解什麼是花鐘,然後瞭解植物學家是如何利用各種花開花時間的不同來製作花鐘的,過渡到第一自然段。希望這樣的教學能夠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時讓教學過程由淺入深,逐層深入。在教學的處理上,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幾個步驟:

一、課前談話。

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了牽牛花、荷花、萬壽菊、蒲公英、茉莉花、鈴蘭花等圖片,讓學生賞花、品花。在這個過程當中,除了讓學生感受到花的美之外,我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談談你為什麼發出一聲聲的讚歎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一下這些花嗎?面對用上比喻句的學生,我都給予了特別的表揚,這一步的工作,我上希望能為下面的學習和寫話打下一定的基礎,做好鋪墊。

二、字詞的教學。

三年級的學生,字詞的教學我都以自學為主。在課件中我有意將花名打在一起,讓學生有一個熟悉花名的過程。在檢查完學習字詞的效果之後,我立即讓學生完成作業本的第一大題。當場點名校對,目的是提高了課堂的利用率,同時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瞭解了學生的掌握情況,做到當場學,當堂鞏固。效果也很不錯。

三、課文內容的教學。

(一)第三自然段的處理:

第三自然段主要向我們介紹的是什麼是“花鐘”。我先讓學生劃出描寫花鐘的句子。然後讀一讀,瞭解這段的大意。並且我通過漏讀“陸續、大致”這二個詞語,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二個詞語在文章中的作用。從中瞭解到作者用詞的嚴謹,同時也在無形中感受到了說明文的一大特點。在抓住這二點之後,我沒有把太多的時間花在這一段的學習中,而是轉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二)第一自然段的處理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要求背誦。其中羅列了九種不同時間開放的花朵。而且每一種花作者都是用一句話寫過,沒過明顯的詳略安排,只是在其中運用了擬人、比喻和利用優美的詞句等方式來描寫花開的樣子。所以在教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採用逐一講解的方式,不僅讓學生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教學也顯得機械化。所以我想借用學生對不同花的喜好不同這一特點來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喜歡哪種花,我們就一同學習哪種花。我想這樣的教學應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不會落入呆板的模式中。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喜歡,並在交流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做做動作,想想花兒在說些什麼?學生相對比較喜歡這種學習方式,發言也比較踴躍。

四、賞寫法。

1、對花開的不同描述方式。課文第一段描寫了九種花開了,但因為他採用了比喻、擬人、好詞佳句等不同方式去描寫,所以讓人讀起來覺得特別美,而且沒有重複、單調的感覺,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把書本上的句子與( )花開了,這種表達方式去比較。感受其中的不同。許多學生都體會到了( )花開了這種表達太過於單調,用學生的話說:“讀起來沒有味道,而書本上的寫法就讓人覺得很生動,就像親眼看到了這些花一樣。”這樣的體會讓學生懂得了,對同一種事物的描寫,我們如果能用上不同的方式,那麼給人的感覺也會不同。而且這一步深入的`體會,在後面的小練筆中有所體現。

2、對時間的描述特點。本段文字都在每一種花開的句子中加入了時間,有的放在句首,有的放在句中,而且有些時間是的是整點,而有些時間的後面加入了“左右”一詞。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時間的這二個特點,我特地將每一種花單獨列為一行,讓學生去觀察。學生不僅說到了這二個特點,還有自己的感受,他們覺得課文這樣寫,會讓人讀起來覺得參差有序,不會太過於呆板。但是在時間的整點和大約時間點的表現上,我也進行了指導。文中的整點其實也是一個大概的時間,讓學生有個正確的認識。

五、指導背誦。

第一自然段是要求背誦的段落。所以我在初學、精讀、賞析之後安排了師生合作背誦的環節。我將書本上出現的花製作成一個花鐘。讓學生與我合作完成花鐘的介紹,我說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在課堂中完成了大部分學生的記憶和背誦工作。以此來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六、小練筆的運用。

在課堂的末尾,我安排了小練筆。我給學生提供了“蒲公英,在早上六點左右開花。茉莉花,它在傍晚五點左右開花。荷花,它在上午八點左右開花。”這三種花的不同開花時間,讓學生仿寫,學生在經過對文章寫法的賞析後,在自己的寫作中也運用上了一些比喻、擬人和優美詞句的描寫,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在有關時間的表達中,也有個別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將時間詞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整個課堂在這一環節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效果。

整堂課上,學生表現的亮點有很多。但我覺得自己在課堂調控這一方面掌控得還不夠好。特別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一自然段的九種花時,讀的還不夠多,形式也不夠多樣。對一些重點詞的理解,如“欣然怒放”,如果能夠讓學生能夠動作來表現理解可能效果會更加好。但我想:課堂總是會帶給我們一些遺憾,重要的是從遺憾之中收穫更多,思考更多。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獲取更高的課堂效果。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現就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少年王冕》,來談談我個人在課堂互動方面的感想。設計教案時我力爭體現如下理念:一、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在問題中實現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對話互動;二、重視朗讀情境的創設,在多樣性的朗讀感悟中實現學生和文字之間的有效互動;三、重視思想情感的感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學生情感的互動。

因此,我主要遵循以上理念來設計這堂課。

說理念

一、在逐層的問題中,實現互動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不應該讓教師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應該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此時,問題是顯得如此重要。

課文描寫少年王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刻畫人物的人格魅力:一是他的孝順母親,二是他的勤奮好學。對此,我做如下設計:

在教授這一課的一開始,我是從文字出發,在母親對王冕說的一段話中,讓學生思考母親當時的心情如何;再讓學生感悟面對母親的決定,王冕是如何回答的;在他的回答中讓學生思考王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從而在這一層層的問題中揭示少年王冕對母親的孝順,從這一點出發,再回到文字,讓學生找表示王冕孝順這一方面的語句,從而來更加深入地感悟他的孝順。另一方面,我以一個貼近學生想象思考的問題:一般的孩子等牛吃飽了你覺得他會做什麼?來引出王冕是如何做的,從中你感受到王冕又是一個怎樣的孩子,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逐步地感悟王冕的勤奮好學,清晰地呈現少年王冕的形象。這些問題情境的創設,目的是要達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文字之間的互動。

二、在多樣的朗讀中,實現互動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同樣,對於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光看,光理解,光分析,不讀,是不會有真正的體驗和感受的。要學得充實,學得深刻,課堂上多樣的讀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新大綱也明確指出:“朗讀是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一個環節我都設計了多樣性的朗讀。個別讀,齊讀,男女生分讀,師生配合讀等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感悟文中所要傳達的、學生需要理解的感情。如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母親的不捨與無奈,在讀中體會王冕的懂事孝順,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勤奮好學,在讀中體會王冕的善於觀察,在讀中體會王冕的自信,等等。因此,整堂課,通過朗讀,學生從文字中清晰地感受少年王冕的形象,認識到他的孝順懂事,體悟到他的勤奮好學,從而對照自己,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產生敬意,促使自己也向王冕靠攏,達到讓學生在這種讀的互動中,悟情,品味王冕的人格魅力,達到文字和學生互動的效果。

三、在情感的體驗中,實現互動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因此在對課文情感的深入感悟中,我主要讓學生把自己放在課文情景中,人性相通,人情相通,學生內心將有什麼樣的感受,把文字內容和自身實際聯絡起來,也就能很好的達到這種情感上的互動了。因此,我在學了課文的內容之後,以:“作為同時少年的你們,此時有什麼話想對王冕說”這樣一個問題來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目的其實就是為了達到一種情感上的互動。

理想課堂是學生的夢想之旅,在這裡,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合作,贏得效率;在這裡,他們學會朗讀,學會感受,不斷地生長夢想,滿懷激情地與書本擁抱;在這裡,他們敞開心靈,放飛夢想,暢所欲言。教學,從互動開始!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人類的在乎

本課的教學目標很明確,一顆愛心貫穿全文,就是要讓孩子們從故事的字裡行間感受到人們為保護燕子所表現出來得博大愛心。在課堂上,我抓住“不在乎”不放手,從“不在乎”感受內心的“在乎”,從字裡行間“覆蓋著皚皚白雪”,“一整天”等,從插圖中貝蒂跪著,捧著,呼著熱氣,從貝蒂這個點,我又帶著孩子們看到了居民們的“紛紛”,“冒著”,“頂著”,“踏著”,這裡我主要採取,圖文結合,以讀促情的方法來達到預期目的。學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導之下感受、領悟,從而上升到情感。

二、詞語的在乎

我們常說,字,詞,句,段,篇,詞語是支撐著文章的框架,可見詞語教學是整個閱讀教學的重點。本著這樣的理念,在課上我多次努力將學習詞語與對話文字融為一體,努力使得它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1、抓一詞學多詞

在課前談話中,我安排了一個猜字遊戲。一來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二來通過聯絡生活,讓“專列”一詞與生活中的“專賣店”、“專櫃”、“專家”、“專訪”相關係,既積累了帶有“專”字的詞語,又從一個個詞義中領悟了“專”字的意思,進而通過“專機”引出什麼是“專列”,這樣對“專列”一詞的理解水到渠成,不留痕跡。

2、抓詞語悟整段

抓住重點詞語,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對整個段落進行了對話。如:在理解“飢寒交迫”時,創設情景“小燕子餓得都已經……就這樣趴在……瑟瑟發抖著,任憑北風呼嘯,任憑大雪紛飛,這就是(飢寒交迫)”。又如談到“長途跋涉”時,我充滿感情地說道:“是呀,燕子從南方飛回北方要飛2個多才能到達目的地,這一路上,燕子頂著風雨,帶著傷痛,它飛過美麗整潔的城市,飛過波濤翻滾的……,飛過黃沙飛揚的……,飛過……飛過……,此時此刻的燕子是多麼的疲勞”,這樣既是給學生補充一定的資料,同時又藉助創設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長途跋涉”、“飢寒交迫”的意思,感受到瀕臨死亡的燕子的那份可憐與無助。

3、抓一詞帶篇章

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就是要讓學生學習文字本身所具有的言語形式,體會從一個個文字中所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真摯情感。那麼我們通過什麼來實現這一目標呢?是詞語,詞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詞語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扶手。

當學生交流“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兒也不在乎”時,我便帶著孩子們緊抓“不在乎”,從不在乎中讀到貝蒂心中的在乎,從貝蒂的在乎,再讀到人們心中的在乎,從人類的在乎到燕子的“致謝”,由理解“在乎”,到對課文篇章的理解,一氣呵成,讀寫結合,讓人和動物間這篇和諧的樂章在讀文,品文,寫話中幽幽地奏響。

本著每一堂課都是成長中的課,每一堂課總會帶給些許思考,如我那不太成熟的詞語教學,如何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又如勵老師談到的“學生讀得蠻好時,我們教師該放手,可以在寫話時多給孩子時間……”是呀?精彩的生成離不開教師的適時放手,那如何學會放?我想那定要在預設中下好工夫,只有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孔子拜師》是六年制國小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專題,《孔子拜師》介紹代表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兩位大師孔子和老子,春秋時代思想家的求學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輝,教育學生懂得尊師好學的哲理,並以孔子為榜樣,善於學習,樂於學習。這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課文還滲透了“學無止境”的精神。課文比較簡短,也比較通俗,有幾組近義詞,如“拜見———拜訪、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要在課堂教學時有機滲透。學習時採用朗讀、默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大意。文章的重點內容“孔子誠心拜師”很突出,線索也很分明;而蘊涵著的老子熱心收徒的線索也比較清晰。

二、目標設定

1、會正確認讀7個生字,會按正確的筆順規範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風塵僕僕、納悶、迎候、等候、止境、長進、請教、保留、傳授、敬重、品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了解孔子拜師的經過,激發對大思想家孔子謙虛好學和老子誨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能用查字典、聯絡生活或結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課文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重點: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孔子拜師的經過。

教學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

三、學生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閱讀習慣正在形成之中,對課文的理解比較吃力。因此,引導學生在讀準字音、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

四、教學流程安排及設計意圖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針對第一個目標就是把詞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把內容說明白。分成三步來完成:

1.直接出示課題,簡單瞭解古人對姓名、字號稱呼的習俗,隨機瞭解大家為什麼稱孔子、老子,介紹“子”的含義,而後自由初讀課文。(要求試讀正確,難讀的多讀,難理解的詞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學習理解詞語.(遠近聞名知識淵博學無止境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風塵僕僕迎候毫無保留傳授)

3.檢查讀書效果,讀生字詞,學生說主要內容。

在自主學習的環節,可以問你學懂了那些詞,是怎樣學的.隨機教給學生一些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風餐露宿”一詞,我這樣設計:

①指名學生讀,正音

②問的“風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學生不十分理解,教給學生也可用聯絡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引導學生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感受到求學路上的艱苦。為後面的深入感悟內容,作好鋪墊。

而後,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主要內容。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板書。通過以上步驟第一塊---初讀課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著是第二個板塊。

【圍繞中心品讀感悟】

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讀促思及追問的方式。

1、感受孔子求知若渴,不畏艱辛的求學態度。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劃出孔子拜師艱辛的句子。

隨著學生的彙報,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提問:這句話中哪些詞觸動了你?學生肯定會提出“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先引導學生了解詞語的字面意思,然後讓學生想象這兩個詞背後隱藏的艱難困苦。如果你家裡發生什麼是,你的父母會日夜兼程的趕回來。那孔子呢?

引導感悟孔子的不畏艱辛、求知若渴。再讓孩子帶著這樣的體會用心讀一遍這兩個詞,最後把詞語又送回句子中感情朗讀。通過對“風餐露宿、日夜兼程”這兩個詞的深度體會,再體會“終於”一詞。想象一下他到了洛陽會是怎樣的心情?你見過風塵僕僕的人嗎?

2、感悟孔子和老子的人格魅力

讓孩子仔細讀讀孔子和老子見面後的對話,體會人物心情。然後分角色朗讀,理解破折號,指導朗讀。體會“迎候和等候”這一組近義詞,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它們都有什麼意思?兩個詞能互換嗎?為什麼?引導孩子從課文中尋找有關孔子和老子的介紹來體會二者的謙遜。最後請兩組同學上臺表演孔子和老子見面的場景。通過角色體驗,更好地走進文字,激發情感。

3、體會“學無止境”的意思

孔子在當時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大學問家,為什麼還要千里迢迢拜老子為師?讀孔子的話,結合實際例子進行體會。

4、接著學習第三段,誰使你感動,為什麼?找到詞語,進一步體會孔子的好學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精神。

小結:怪不得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三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

《恐龍》是蘇教版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

這是一篇知識性漫筆,先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存習性,點明白它的生存年月及其祕密滅盡,表達了作者對恐龍的喜好和對大自然生態的關懷之情。

這篇課文是闡明文,闡明文是闡明事物的文章,其重要的表達方法便是闡明。本文運用多種闡明方法,不但條分縷析地先容了恐龍的相干知識,並且形象生動,光顯可感。因此,教學本篇課文,我會細緻文體特點,引導學生通過比力感知課文闡明事物的方法,造就學生閱讀闡明文的本領。

2、教學目標、重點及難點

本篇課文教3課時,第一課時瞭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及第一自然。第二課時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三課時學習第五、六自然段及複述課文。因為我教學的是第二課時,所以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後練習題,我確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2)瞭解恐龍的型別及外形特點。

(3)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較、列資料等說明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說明文的能力。

機械的說明事物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更讓人覺得描寫生動,形象可感,增強了說明文的藝術感染力,要讓學生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並爭取掌握這些方法。因此,我把第三個教學目標定為難點。重點是第二個教學目標。

二、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採用“教——扶——放”的方法進行教學。

第一步“教”:課文是怎樣形象地寫出恐龍的外形特點的?教學時,我先出示描寫雷龍的一組句子,通過比較,讓學生在讀、說、寫的活動中去充分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並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的作用。

第二步“扶”:接著我出示描寫樑龍的一個句子。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己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第三步“放”:最後,我讓學生分小組自學描寫其它恐龍及其親戚的句子,讓學生深入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作用。

《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我的教法正是體現出了這一理念。

三、說學法指導

三年級學生極少閱讀說明文,對於說明事物的方法不甚瞭解,但他們對恐龍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對學習本文有很大的幫助。只要教師引導好,學生就會很快地感知說明文的表達方法,瞭解恐龍的種類及外形特點。

學生在學習課文中,先通過比較教師出示的描寫雷龍的句子,在學習活動中感悟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並體會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的作用,瞭解雷龍的外形特點,然後舉一反三,運用瞭解雷龍的學習方法分小組探究其他恐龍及其親戚的外形特點,這就體現出了《課標》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說教學程式

(一)前提測評

我設計了兩道題,第1題是認讀生字詞,第2題是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設計這兩道題有兩個目的:一是通過認讀詞語反饋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資訊。二是檢查學生對全篇課文是否有了整體把握,同時為學習本課時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學習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1、讓學生按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①課文一共講了幾種恐龍及其親戚?請用橫線畫出它們的名稱。

②想想這些恐龍及其親戚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取這樣的名。

停止讀後檢查讀書情況,我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恐龍的名稱。

這一步驟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恐龍的種類。

2、突出雷龍,啟發探究

①指名朗讀描寫雷龍的句子。

②雷龍的形態特點是什麼?請在句子中找一個詞來回答,並在下面畫波浪線。

③說說對“龐然大物”的理解。

④出示一組句子,讓學生比較。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

雷龍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身體比六頭大象還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發出一聲轟響,好似雷鳴一般。

a、讓學生比較讀,說說從哪些地方能看出雷龍是個龐然大物。(根據回答板書)

b、讓學生想象雷龍走動時發出的聲響,具體感受雷龍是龐然大物。

c、反覆朗讀,說說作者用了什麼說明方法,(板書)運用這些說明方法有什麼好處。

3、出示描寫樑龍的句子,進一步引導探究

①說說樑龍的外形特點。

②說說作者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學生回答後,指名上黑板板書。

由於三年級學生理解、歸納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下子讓他們把恐龍的外形特點及說明方法寫出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以師生共學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恐龍的外形特點及感知說明方法。

4、用表格導讀其他內容

①把已有的板書畫成表格

②學生分小組探究,完成已發下的表格。

學生填完表格後,指名上黑板填。

(三)指導看圖,鞏固學習所得。

1、揭示話題

插圖上畫了幾隻恐龍?你認識幾種恐龍?怎樣識別它們?

2、學生自己觀察圖畫,對照課文,給圖中的恐龍寫上名稱。

3、指名上黑板給掛圖中的恐龍貼上名稱,並先容其特點。

這個關鍵的計劃意在深化明白,牢固學習所得。同時,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器重課文插圖,並養成細緻視察課文插圖的好風俗,可以大概促使學生掌握圖文聯合學習的要領。

(四)指名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五、說板書計劃

好的板書計劃,能資助學生質疑解難,活潑頭腦,加深對課文的瞭解和明白。我接納錶款式的板書,讓學生對恐龍及其親戚的種類、形狀特點和闡明要領一目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