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6課《別踩了這朵花》。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教學分析。

本課所處單元以“永遠的冰心奶奶”為主題,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充滿愛心的偉大作家,以及她“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精神。冰心以其淳樸的感情、豐富的知識、清麗的語言,同我們談友誼,談母親,談生命,談如何處世與做人……所以在教研室楊主任的指導下,我們將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定位在佳作欣賞上。而《別踩了這朵花》作為本單元的開篇課文,在集體研修中,我們將它作為精講課文。

《別踩了這朵花》全詩採用第二人稱,詩的第一節開宗明義,直抒胸臆,以率直懇切的語氣,向小朋友們提出一個希望——一種提醒,囑咐,乃至要求:別踩了這朵花。詩篇對這朵“小小的黃花”作了述說:這是一朵幸運又快樂的蒲公英花,它在媽媽和大自然的關愛中成長著,在春天的滋潤和期望中成長著。這又是一朵勇敢的花,它有著不畏艱險的堅強性格和蓬勃的生命力。詩的最後一節,又回到了詩人的“直抒胸臆”,對小朋友提出了更深一層的希望和囑咐。冰心告訴小朋友:“小黃花”是大自然之子,它理應和人們一起共同享受春天的歡樂。因為,它也和人們一樣,以充滿生機的生命,把春天裝扮得美麗多姿。

二、說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課改理念以及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聯絡自己的生活,理解詩歌主要內容,體會冰心的愛“無處不在”。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它的語言美,讀出韻律美,並積累精彩片段。

3、嘗試寫幾句簡單的小詩,表達自己的想法。

4、認識冰心“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詩歌“一讀二誦三寫”的欣賞方法。

其中“聯絡自己的生活,理解詩歌主要內容,體會冰心的愛無處不在”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認識冰心‘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詩歌“一讀二誦三寫”的欣賞方法”這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在。

三、說設計理念

我們的語文“單元目標嘗試教學”課改實驗在以往注重語文的“人文性”的基礎上,更加強調了語文的“工具性”。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不僅要悟理、悟情,更要掌握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得法於精讀,應用於略讀”。本節課整體設計上正是依據上述理念,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真情,明確方法。

四、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是點撥法和講授法。點撥法重在引導,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嘗試理解感悟,發現方法。講授法可以幫助學生昇華情感,明確方法,以指導以後的閱讀或寫作。

學法上,我依據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的學法是嘗試探究法、討論法、朗讀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形成閱讀技能與合作技能。

此外我還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利用了兩課時進行教學。在單元導讀課裡,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冰心,並佈置了本課的預習任務,完成預習導學案。第一課時就在此基礎上,瞭解冰心作品三大主題,初步體會冰心的“愛無處不在”。以小組為單位通讀課文,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為第二課時的理解掃清障礙,並佈置本節課精彩一分鐘主題。我在這裡為大家展示的是第二課時,在這一課時我是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環節1:課前精彩一分鐘。本節課我設計的主題是:冰心的詩作。這一主題既緊扣單元主題,又與本文體裁一致,不僅幫助學生積累,還有利於本課詩歌的理解。

環節2:回顧全文,整體把握。我首先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匯入課文,再引導學生回顧,把握整體,為本節課的理解打好基礎。

環節3:明確目標。讓學生知道這節課我要學什麼,怎麼學,明確學習的具體方向。

環節4:品讀文字,體驗感悟。冰心的文章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無處不在,所以這一環節我設計的中心問題是:“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你從哪裡感受到了愛?”由學生自主探究完成。並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畫作批註,注意方法的指導。在學生和全班同學分享探究結果的時候,我把展示的舞臺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盡情發揮,暢談感悟,學生也給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驚喜。

比如:有的同學說:“小朋友,你看,你的腳邊,一朵小小的黃花。我從‘腳邊、小小的’感受到冰心奶奶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因為有愛才會這樣細心,連‘腳邊、小小的’花都能注意到。”有的同學通過第三小節感受到了大自然對小黃花的關愛“給它蓋上厚厚的棉被”,還有小黃花“靜靜地躺臥著,等待著春天的訊息”那種享受愛的幸福。還有的同學說:從‘它聞見了泥土的芬芳,快樂的站起身來’,體會到了小黃花對生活的熱愛,感覺很快樂,並嘗試著用朗讀來表達情感。諸如此類的回答還有很多,學生理解的非常到位,分析的非常透徹,一株幸運、快樂、勇敢的小黃花形象呈現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從而也感受到冰心奶奶的愛無處不在。而作為教師的我完全沒有必要再次重複孩子的話,或者侷限孩子的思維,所以我只是對錶現突出的孩子以恰當的評價,比如:你抓住關鍵詞來理解,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邊讀邊想象畫面,你讓詩歌的美更有意境了;從你的朗讀中我彷彿看到了那朵快樂勇敢的小黃花。諸如此類評價既是對回答者的鼓勵,也是對其他同學的一種閱讀方法的指引。對於重點部分我又進行了適當的誦讀指導。

當課文整體分析完畢,我又運用總結性迴歸課題、點明主題:“多麼幸運的小黃花,媽媽愛它、大自然也愛它。它在關愛中,快樂地長大,勇敢地安家,讓我們不由自主地想用愛來呵護她。這就是冰心奶奶用充滿愛的詩句告訴我們的話,”學生再次齊讀課題。還讓每小組推選一名讀書最棒的學生,配樂合作讀詩,表達心中的愛。其他學生對朗誦情況進行評價。然後再由教師點撥提升,明確寫法:冰心奶奶說:“我的心思你們也懂。”你懂了嗎?她想要我們怎樣做?要愛護的僅僅是這棵小小的蒲公英嗎?(要愛護大自然中的一切)“小黃花”象徵著整個大自然,象徵著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這就是本文寫法上最大的.特點:以小見大。

接下來,我又依據讀寫結合的理念,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了再創作:讀了冰心奶奶寫給我們的小詩,你想到了什麼?以後我們要怎樣做?能不能把你的小心思也以詩歌的形式告訴冰心奶奶呢?請同學們試著完成學案上的嘗試練筆。學生創作後展示優秀作品,並加以評價,評價時點評作品優秀在哪兒,以便其他同學借鑑方法。

環節5:探究詩歌欣賞方法。這一環節我是採用小組合作探究形式來完成的。首先出示合作探究問題:回憶我們剛才的學習過程,想一想我們是怎樣欣賞這首詩的?先自主探究,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小組交流,總結歸納出統一答案,然後再小組展示彙報。教師根據小組展示彙報情況,其他小組質疑、補充情況及時給予小組評價並加分。因為這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回顧與方法總結,難度並不是很大,所以許多小組都總結出了幾點,交流歸納後,教師再次明確一讀、二誦、三寫的欣賞方法,以便學生掌握更準確的方法。

環節6:盤點收穫,繪製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使頭腦中的知識更加系統化。所以在課堂接近尾聲之際,我讓學生對照課前明確的學習目標,談談本節課有哪些收穫。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再把這些收穫簡單的總結概括:我們從內容裡品味出了情感,認識了寫法;學會了欣賞,還自己寫了小詩對課文再創作。學生再根據這些收穫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這種談收穫的方法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如何繪製思維導圖。

環節7:佈置作業。本節課只是一個例中學的過程,學生要想真正學會欣賞必須經歷實踐悟和遷移用的過程。所以我在作業中設計了“用我們學到的欣賞詩歌的方法,欣賞冰心詩作《雨後》。”讓學生熟悉方法,學會運用。後兩項是我們的常規作業:在思維導圖手冊上積累精美片段,豐富學生語言;繪製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系統。

整個教學過程的分析、理解、感悟,注重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在討論中感悟,在朗誦中昇華。而對於方法的學習,更注重引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最後教師再明確、按實。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課文主幹清晰直觀的傳遞給學生,凸顯文章重點,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七、回味課堂,體驗得失——說反思

這一節課總體來說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學生感情充沛,課堂反映良好,得到了教研室王老師肯定,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例如:理解課文過程要抓住一部分理解透徹,不要被學生的思維牽引,否則會處處落不到實處。讀的形式不夠多樣,如果朗誦契機抓得再到位一些,誦讀效果會更好。

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希望能在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實踐、不斷地遺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上,我從教材、目標、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瞭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把握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3、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

4、增加詩詞積累,提高學生詩詞鑑賞的能力

5、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嚮往

6、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體會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3、想象力、鑑賞力的培養與提高

4、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

3、賞析法

4、比較法

教學過程:

一、培養興趣,走進詩經

1、走進詩經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

《詩經》,穿越了西周到春秋長達500年的歲月風塵,在歷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三百個故事,三百個心情,拂去了歷史的煙塵,幻化出萬千風情,或是淺吟低唱,或是鐘鼓齊鳴,頌聲煌煌,歌聲悠揚。淘盡時光的細沙,滌盡世間的塵埃,循著雎鳩的關關之聲,穿過水邊嫋娜的蒹葭,她們明眸善睞,她們嫻靜柔美,她們大膽執著,她們活潑可愛,她們是蘊涵著古典情懷的女性,彷彿仙樂悠悠,讓人在沉靜中回味那一份雅緻與美好……

愛,世界上最美的字眼,人世間永恆的主題。穿越時間的隧道,領略遠古的詩意與甜美,花前月下的浪漫,輾轉反側的體會,這就是愛的滋味,循著愛的歌聲,沿著情的足跡,踏訪《詩經》中的美麗與哀愁,追尋愛的源泉,品味我生之初的情愫。

2、詩經“六義”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名為《詩》,漢代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詩經》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刻的思想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無比生動的社會歷史畫卷。

《關雎》是《詩經》第一篇,是愛情詩的開山之作。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之始,三百篇之冠。

《詩經》中的“六義”

“風、雅、頌”三種詩歌形式與“賦、比、興”三種表現手法被統稱為《詩經》的“六義”,成為《詩經》最具代表性的六個特點。“風雅”和“比興”更成為《詩經》中所體現出來的現實主義創作精神的代稱。

風、雅、頌

《詩經》所收集的詩,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根據音樂及詩歌形式、內容、語言的不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音樂,包括十五“國風”,即十五個地方的民間歌謠。“國風”儲存了大量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具有濃厚的民歌特色。這部分詩歌的內容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特色,反映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處境及思想意識、審美觀念,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真實感受和深刻認識。“國風”的語言樸素、鮮明,富於形象性,多處用雙聲、疊韻、疊字等,表達準確優美。形式上多是四言成句,隔句用韻,富有節奏感和音樂感。同時多處出現章節的復疊,有一唱三嘆的藝術美感,是《詩經》的精華部分。

雅是周王朝直接統治區的音樂。雅詩的內容多描寫統治階級的日常生活,常用在宴會歌舞中。雅詩的篇幅較長,分章分節,句法整齊,流暢通順,有些還偏重於抒情,加上比興手法的巧妙運用,有較強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雅詩分為“大雅”和“小雅”。

頌即祭祀和頌聖的樂曲,頌詩的內容多是歌頌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廟時演出。頌詩具有極為濃厚的宗教文學色彩,形式較為古板呆滯,詩歌語言也顯得典雅沉重。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賦、比、興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悅。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即起興,用其他東西引出要說的內容。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鳩鳥在河中叫起興。

二、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教師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1)學生朗讀,正音

睢鳩(jū jiū)一種水鳥。 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逑(qiú):配偶。 荇菜(xìng):一種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這裡指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2) 指導整體朗讀:

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即讀二字後稍作延長或停頓。

(3)提示內容朗讀:

第一章雎鳩和鳴於河之洲上,品德好的美麗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這一章的佳處,在於舒緩平正之音,並以音調領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攝全文。

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寫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憂思。聲調亦迫促,與前後平緩之音有別。

第四章、第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應讀出興奮和快樂之情。

3.教師範讀,為感悟理解課文創設氛圍

4.學生結合註釋,譯讀全詩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想象、聯想,對於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實,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點字詞,關鍵字詞要落實。

5.學生齊讀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三、思讀全詩,把握文意

1.學生思考:這首詩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生1:寫了一個男子對一位美麗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

生2:他日思夜想,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生3:他做夢夢見彈琴奏瑟,迎娶這位姑娘。

教師小結:這首詩很短很完整,既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於難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優秀的民歌作品。看來,冠於《詩經》之首的《關雎》的確名不虛傳。

2.學生討論:既然大家都認為它是愛情詩,那麼它是如何抒發相思之情的?

教師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負責各部分的分析鑑賞任務。圍繞“如何寫這位男子的愛戀、相思、夢幻”展開討論交流、評價。

成果展示:

一章寫一個青年小夥子,見到河洲上一對水鳥的相親相愛,聽到它們一唱一和的鳴叫,自然引起自己的無限情思,何況他心目中正有著一位所愛的人兒呢!他嚮往著那位美麗賢淑的好姑娘,能夠成為自己理想的配偶。點出對窈窕淑女的追求,明快而直率。

二章寫他日夜相思,須臾不能忘懷這位採荇菜的姑娘在水邊勞動時的窈窕身影,怎麼也磨滅不了。回家後,便開始了難耐的單相思,無論是醒著,還是夢中,都在痴情的想念她,追求她。

三章寫他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感,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寫盡失眠,將相思之苦推進一層,已達到了長夜不眠的程度。

四五章寫思極之幻。他苦思冥想,神思飛躍的時候,姑娘的優美身影一直在眼前,姑娘款款向他走來。他高興的彈琴奏瑟,向姑娘傾訴著深情而濃烈的愛意,幻由情生,無疑正是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對未來的設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現的願望。

教師小結:古人在解釋這首詩時,曾進行封建禮教的塗飾,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名義上是“以史證詩”,實際上是一種歪曲。今天我們認為它作為一篇愛情詩篇,它寫思慕,寫追求,寫嚮往,既深刻細微,又止所當止。孔子說“《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確有一定見地,對我們仍有啟發。

3.學生傾聽樂曲,再讀《關雎》,乘著聯想與想象的翅膀,漫遊美麗畫面,想象主人公鮮明生動的形象。

一條清清的河水,河中水波盪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綠洲,綠洲之上一對水鳥正在伸長脖頸一唱一和地關關鳴叫。河的兩岸長滿了蔥綠的荇菜,隨著微風參差搖擺。要採摘它們需要時左時右地努力。美麗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愛情,不也跟採摘荇菜一樣,要想盡辦法去接近!文靜美麗的姑娘啊,醒著夢裡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難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著她。綿長的思念啊,教人翻來覆去難入睡……

四、品讀全詩,鑑賞藝術手法

1.學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麼表達方式?

生1:題目取自句首。

生2:每句話都是四字。

生3:語言幾乎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

生4:這首詩採用了一些雙聲疊韻字。

教師小結:《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中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為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2.學生討論:本詩寫男子的一片情思,卻以“關關雎鳩”開頭,這種表現手法叫什麼?

生1:比興的手法

生2:看到了水鳥的恩愛和鳴,就產生了聯想,有對淑女的追求,是起興的手法。

生3:有比的運用。

教師小結:是興中有比,興比自然。比興的手法,不僅表現詩人的感情,而且有助於對事物的刻畫,加強了詩歌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大大的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可以在短小的篇幅中創造極為動人的形象和境界。這一手法,在中國詩歌中一直繼承和發展著。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拾穗》

一、教學內容

本節課選自國小語文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四主題單元——收穫之《拾穗》。

二、教材分析

《拾穗》是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米勒的作品,本文以同名做了一篇精彩的賞析。課文《拾穗》的作者用樸實的語言向人們展示了米勒的這幅畫的內容:在收穫的季節,三位農家婦女在田野上拾穗的情景。作品表現了19世紀的法國,在收穫的季節,勞動人民的辛勞。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總―分、遠―近)進行描繪,同時把三位拾穗的婦女描寫得栩栩如生,傳達出看圖作文的基本特點和要求,為學生獨立寫看圖作文做好鋪墊。

三、學情分析

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具備良好的自主識字、寫字能力,通過自主預習,絕大多數同學已經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大多參加過農事活動,對收穫場景的理解較容易,但體會當時農民生活的艱辛較困難。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字7個,寫字6個,學習多音字“落”。

(二)能力目標

1、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積累自己喜歡的重要詞句。

2、抓住課文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結合課外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鼓勵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培養學生積極瞭解農民生活的意識行為和對美好的動作情態的審美情趣。

2、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字、繪畫作品等藝術魅力的興趣愛好,懂得發現美、欣賞美並追求美。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的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

2、欣賞油畫,結合課後的小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和聯想。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設計理念

1.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看圖環節,讓學生充分看圖之後,說出看到的內容,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力。

2.突出了“圖文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先看圖談談自己從圖上看到了什麼,有什麼體會,讓學生先建立感性認識,接下來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圖畫的句子,對照圖畫,進行品讀,同時瞭解作者聯想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再來進行感情朗讀,再讀後,讓學生再來看圖自己介紹一下畫中的內容。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又教給了學生習作的方法,同時也突出了課文的學習重點 。

六、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討論學習法、朗讀感悟法。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展示,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引入:上節課,同學們對課文進行了學習,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2、檢測識字情況:

(1)把下面詞語填在句子的括號裡,讀一讀。

(2)給下列多音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二)看圖匯入,明確目標。

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收穫”單元的《拾穗》,請看學習目標——出示學習目標:(課件出示)

在學習課文之前讓我們先欣賞這幅名畫。這幅畫是誰畫的'?(請參看課後資料)遠處你看到了什麼?近處你看到了什麼?

教師小結:看著這幅圖你什麼疑問嗎?讓我們更近一步地走進油畫,走進課文去品味。

(三)出示提綱,賞析油畫,學習寫法。

1、引入:那麼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三位婦女的呢?

2、出示導學提示:

(1)用心默讀2—4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畫中人物的句子,用“~~”畫出作者推想的句子。

(2)思考後填寫表格:

(3)每個小組選一個人物進行討論,準備展示。

(四)展示交流預設:

一個組代表說,其他學生都可以補充。可以有評價的方法。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

1、同學們,捧起課本,讓我們懷著深深的同情讀讀對三位婦女拾穗的描寫段落(2、3、4)。

2、小結:讀到這裡,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農民生活的艱辛,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離不開作者仔細地觀察和透過畫面合理的想象,所以只有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進行描寫,並結合畫面內容及當時的情景展開合理的聯想,是一種很好的寫作方法,這樣你的文章會更加真實感人。

(五)回顧畫面,體會感情。

1、我們跟著作者欣賞了這幅《拾穗》,我們用心這幅畫(讀最後一段話。)

2、拓展練習:這是( )世紀法國畫家( )的作品,作品反映的是在( )的季節,三個( )在拾麥穗,體現了作者對農民的( )和( )。

(六)學以致用,指導練筆(作業)。

1、畫家米勒和作者用手中的筆把現實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人事物景變成了不朽的藝術,打動並震撼了每一個人。我手寫我心,我心抒我情,讓我們用這堂課上學到的寫作方法,欣賞,選擇你在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幅,把它寫下來。

2、通過反覆閱讀課文,與同學交流後,你對有些詞句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丁丁和鼕鼕為大家帶來了一把金鑰匙呢,請你現在補充完善自己的摘錄筆記。

(七)板書

拾穗

老年婦女

中年婦女 (收穫)拾穗 生活辛苦

年輕女子

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課探索的主旨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感,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創造性地思維,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好素材。另外,尊老愛幼是貫穿學生一生的重要情感,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也是我們當今教育的一個熱門話題。因此,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以及情感教育方面,這節課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重難點分析

對於尊老愛幼,情感,理解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身心發展

重點 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的主旨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培養——難點 品味揣摩語言,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 學習目標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

知識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課文主旨(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煉歸納主題 能力 品味揣摩語言,提高審美情趣(把優美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去)

情感目標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並要求把這種情感滲透到生活的點點滴滴,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三 教學方法

鑑於教材特點以其學生的認知水平

引導發現法,點撥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當做認識發現的過程來組織設計教學,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究,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並充分利用多媒體,在表演、品味、練習等師生的共同活動中啟發學生,讓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讓學生自得知識、自悟主旨。

四 教材處理

一方面,在品味語言中,我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設計好學生尋找的範圍和說話的格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最欣賞的句子,給學生開放的空間,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個性特點,讓學生在說話中鍛鍊能力。

另一方面,對於深化文章的主旨,我還設計了“真情表白”這個環節,讓學生送一朵花——代表著關愛和溫馨的康乃馨給文章中你最喜歡的一個人,這其實就是以文字為依託,深入文字,概括出四個人的性格特點。這樣,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讓學生能在學完文章後,對文章的主旨自我總結歸納,突出文章的思想情感。

自己找出句子——主旨:真情表白

五 學法指導

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倡學生“動手做,動腦想,大膽說,多總結”通過自我實踐,自我思考,自我總結,最終建構起自己的知識。

六 教學程式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首先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營造一種濃濃的親情的氣氛,用flash動畫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吸引他們的興趣,讓學生明白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它是具體的。

接著,教師結合歌曲內容,用動情的話語,激情引入,把學生帶進一個語文的'美的世界。

2感知品味 理解、說話並能夠感悟,是語文學習的心臟

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討心知的興趣。有些問題學生一下子不能回答,這時老師要進行引導。

(1)搶答題記敘文的六要素——時間 地點 人物 過程 結果

(2)質疑空間 初讀課文後,填補老師在講課時可能沒有講到的地方

(3)品味語言 這一探索過程要求學生有較高的分析能力,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提出問題,因此就要老師設計好問題的思路

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德語言,並說明理由(提示可以從修辭、環境描寫、句式和字詞句的錘鍊等方面考慮)

說話格式:我喜歡的句子是。。。因為。。。

這樣,不至於使學生在說話時說得零亂,這對於規範語文答題的格式也起到規範作用。 及時評價,激發他們的競爭意識。這個環節,師生互動,學生動腦動口,教師進行適當的概括,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比較大的作用

3擴充套件延伸,深化主題 總結歸納

提供了兩個情節

情景一:假如讓你送一朵花給文章中你最喜歡的那個人,你準備送給誰?為什麼?讓學生在反思中,概括出文章所要講的人物的性格,停留到 老師要點出來,每個人,都有資格收到鮮花

講述真情小故事

情景二: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

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及時鼓勵!

4家庭作業:

通過佈置家庭作業,來反饋學生對本節的掌握情況

1 收集積累有關親情的名句 一是擴充套件視野,二是為寫作提供素材。

2 為父親捶一次背,為母親梳一次頭,並將感想寫成一篇隨筆。

做完寫,寫真話,書真情!

這節課,運用積極評價的思想,運用鼓勵的措施,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在課堂上運用三種鼓勵的方法1是 期待性鼓勵2是 及時性鼓勵3是 總結性鼓勵!利用課堂說話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結果反饋的功能,包括評價功能(及時掌握學生的達標情況,改進教學的評價和依據);調控功能(及時掌握教學的進度,知識的難易度)教育功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讓他們獲得成功喜悅,增強自信心,培養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 )

最後是——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5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幼兒的一個以眼睛為主題的活動,題目叫《我會保護眼睛》。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類智慧的視窗。然而,許多幼兒都沒有深刻意識到眼睛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的重要性。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戴眼鏡的幼兒越來越多。為了讓幼兒能瞭解眼睛,並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保護眼睛的意識和方法,我設計了此次《我會保護眼睛》活動。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稱。(認知)

2、創編"眼保健操",體驗大膽表達的成功感。(技能)

3、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情感)活動重點:指導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難點:創編眼保健操。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帶幼兒玩《捉迷藏》的遊戲。

2.物質準備:每人一面小鏡子、一副自制的太陽鏡,眼睛的結構圖、對視力有益的食物圖片、掛圖《眼睛生病了》,上面貼滿膠帶:幼兒自制的小老鼠指偶人手一個。

四、教法下面說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①談話法

②操作法

③遊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相結合。

五、學法再來說學法,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①觀察法

②遊戲法

③討論評議法

④感知體驗法

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五個環節:

(1)黑暗體驗,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2)初步瞭解眼睛的功能

(3)瞭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稱

(4)討論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5)創編"眼保健操"

(一)黑暗體驗,感受眼睛的重要性幼兒戴上自制的眼鏡,體驗看不見東西時的感受。認識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瞭解眼睛的功能

1、談談眼睛被矇住的感受。

師:在捉迷藏的時候,眼睛被矇住你有什麼感受?

2、師: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哪些東西?(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小結:我們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讓我們看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可是你們瞭解自己的眼睛嗎?

(三)瞭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稱

1、先讓幼兒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眼睛的上面有什麼?眼睫毛有什麼用處?眼睛裡面像黑葡萄的是什麼?眼睛最中間的小黑點是什麼?

2、出示眼睛結構圖,引導幼兒觀察。

小結:眼睫毛對眼睛有保護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強光照射,也可防止塵土落入眼內。眼睛裡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間的小黑點叫瞳孔。

(四)討論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1、師:認識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處,我們就應該好好地來保護眼睛,應該怎樣保護呢?

2、出示掛圖《眼睛生病了》,提問:這個小朋友為什麼要揉眼睛?他的眼睛怎麼了?眼睛會生什麼病呢?(近視眼、紅眼病、沙眼等。)

3、討論:眼睛為什麼會生病?(如用髒手揉眼睛,看書或看電視時間太長等。)

4、討論: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怎樣保護眼睛?

(1)舉例:看電視時,距離電視2米以上,看電視時間不能過長:看書時身體要坐正,不能趴著或仰著看書,看書時間長了,要休息或向遠處看或看綠顏色的植物;眼睛生病了可以點眼藥水等進行治療等。

(2)出示對視力有益的食物圖片,如胡蘿蔔、蝦、大豆、豬肝等,引導幼兒每樣菜都要吃,食品應多樣化,葷素合理搭配,這樣對我們的眼睛、身體有好處。

(五)創編"眼保健操"

1、教師請幼兒取出小老鼠指偶,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黑貓警長,將指偶呈現在眼前,眼珠隨著小老鼠上、下、左、右移動,不讓老鼠逃跑。這一過程,輕鬆達到讓幼兒手眼一致、活動眼球的目的。

2、教師鼓勵幼兒隨音樂節拍設計、創編運動眼球、放鬆眼睛的方法。

3、幼兒分組設計、創編眼保健操。

5、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有關眼睛的祕密。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從現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好好地保護我們的眼睛。

活動延伸

1、將眼保健操作為一日活動中的常規活動。

2、進一步開展有關如何保護眼睛的討論。

七、活動特色

這次活動的特色在於首先讓幼兒通過遊戲瞭解眼睛的作用,這個遊戲很直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也能讓幼兒自己發現眼睛的主要作用。接著讓幼兒在觀察、交流的過程中,瞭解眼睛的結構和知道怎樣保護眼睛。最後運用小動物的形象,達到讓幼兒手眼一致、活動眼球的目的。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下午好,我叫查青丹。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八年級年級第15冊第四單元《美麗的西湖》。我主要從教學分析、教學物件、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手段以及教學過程六個步驟來加以闡述。

首先我來講一下教材分析:《美麗的西湖》這堂課我共分為三個課時完成,今天我所講的是第一課時,是以欣賞課為主。主要是對西湖秀美景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感受,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大量的西湖圖片為主線,加以生動的說明與分析,使學生通過圖片感受到西湖美的特點,即而轉向對西湖水彩畫的藝術特點,為下節課做鋪墊。

根據教學大綱與教材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掌握西湖美的特點和水彩畫的藝術特色以及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

3、瞭解與認識水彩畫的種類與工具。

確定教學重點為感受西湖的`美,掌握西湖美的特點。

難點確定為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

由於《美麗的西湖》這課針對的是八年級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沒有了七年級對中學生活的新奇,也沒有了九年級所面臨的畢業

—1—

升學壓力,所以這一階段的學生特別叛逆而且很難管教,但他們精力很充沛,好奇心極強,而且又經歷了國小與七年級階段的學習,所以他們有一定的美術基礎與美術知識。

依據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與本課的性質,我主要採取討論法、欣賞法和比較法。以大量西湖的圖片為線索,不斷採用欣賞——歸納、比較——歸納以及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圖片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他們從剛開始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因為本課時是欣賞課,是理論性極強的一堂課,我要從多方面以及多角度來分析與闡述。要想使學生在欣賞課上具有強烈的積極性與自覺性,我採用大量的圖片和故事闡述,同時運用音訊、視訊、掛圖演示和投影的教學手段吸來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最後來說一下教學過程。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由匯入、新授、作業以及課堂小結四個環節組成。首先來說一下匯入部分:在上課的時候,我先放一段音樂《千年等一回》,通過兩個提問來引出今天的課題《美麗的西湖》。我運用故事傳說來簡單的講述西湖的由來。通過蘇東坡的詩句,讓學生結合圖片來討論與分析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怎樣的美,從而引出描寫西湖的其他詩詞以及它們各描繪了西湖怎樣的美。接下出示西湖十景,我著重講解其中的幾個景色.我通過幾個提問讓學生分組討論來總結出西湖美的特點。在這一環節,我主要通過欣賞——歸納、比較——歸納的教學方—2—

法來總結西湖恬靜之美、淡雅之美和秀麗之美。通過提問學生:那麼美麗的西湖,一旦被迫壞將會是怎樣呢?來呼籲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通過提問:我們應該怎樣將它們留下來呢?來引出水彩畫。經過西湖水彩畫作品欣賞,讓學生們歸納與掌握水彩畫的藝術特點。通過照片與水彩畫的比較總結出水彩畫朦朧、輕快和淡雅的特點。通過對比,來著重的講解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異點.最後簡單的介紹一下水彩畫的工具、種類與定義。 教學過程的第三個環節就是作業,也就是教學任務。最後是課堂小結,通過《印象西湖》視訊的欣賞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西湖秀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來結束這堂課。

說課稿 篇7

九江市港城學校

尊敬的評委、老師:

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多邊形和圓的初步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內容解析——教學目標設定——學生學情分析——教學策略分析——教學過程——創新拓展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說明。

一、教材內容解析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五節內容,是一節平面圖形識別課。在此之前學生在國小已認識了許多平面圖形,加之本書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的學習,這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奠定了基礎,並且本節課為今後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推導以及圓等知識也起著鋪墊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設定

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認知規律我將三維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扇形。

3、能根據扇形和圓的關係求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及扇形的面積。

4、在豐富的活動中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

重點: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多邊形、正多邊形、圓和扇形。

難點:探索分割平面圖形的一些規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養成把數學應用於生活實際問題的習慣。

三、學生學情分析

從心理特徵來說,國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著迅速發展。但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從認知狀況來說,學生在國小階段結合生活中的例項對多邊形、圓已經有了感性的認識,但是對多邊形、圓的概念缺乏較為系統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而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使用數學語言、符號表達思維物件和思維結果的能力還未達到一定的水平,事實上,這些也是我們希望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得到發展的方面。因此我們選擇的教學素材是學生熟知的生活經驗和國小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而設計的學習活動則指

向促進學生在相關知識和能力方面的發展。

四、教學策略分析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採用誘導式教學方法,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團結協作、大膽猜想並動手操作,以觀察、實驗、整理、分析、歸納、猜想為主,形象的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數學又來源於生活,首先以各種實際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圖形為背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三角形,長方形這些熟悉的圖形,向學生介紹了多邊形的定義及特徵。而由多邊形可分割為三角形這一內容,瞭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為以後的三角形學習埋下伏筆。通過學生對圖形構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學生的探究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引導學生探索平面圖形的一個感性認識過程。

五、教學過程分析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從培養學生主體參與的能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角度出發,進行了如下設計:

①創設情境

②動手操作

③應用新知

④創新拓展

⑤回顧思考

其具體內容與分析如下:

一、創設情境

師生活動:請學生觀看圖片(窗格、北京奧運場館鳥巢、蜂巢、車輪、硬幣、光碟、扇子等),思考這些有趣的圖形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在學生得出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圓等的基礎上,提問學生它們有什麼共同特徵?從而得出多邊形的概念;接著就圖中的圓,逐步得出弧、扇形和圓心角的概念。

設計目的: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開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及動手動腦的慾望,激發學生思維,這也說明數學學習的內容都是現實的、有趣的,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讓學生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此外,將“扇形的認識”內容前置,與其它圖形的識別合為一體,再進行計數問題的研究,這樣層次可能更分明,符合由淺入深、先易後難、先感性後理性的認知規律。

活動預期:在學生說出圖中隱含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圓等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從圖片中抽取出這些圖形的動畫過程,提高學生的興趣;在學生得出相應圖形後,可以提問請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或圖片中蘊含這些圖形,讓學生主動從生活中尋找新的概念的現實背景,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動手操作

師生活動:1、從一個多邊形的同一個頂點出發,分別連線這個頂點與其餘各頂點,可以把這

個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你能發現什麼規律呢?

2、觀察下圖中的多邊形,它們的邊、角有什麼特點?與同學進行交流。

設計目的: 學生參與動手活動,觀察討論,發表不同意見。在活動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讓學生領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於發現規律。活動2讓學生在通過測量、比較的前提下,得出正多邊形的概念。

活動預期:圖形的分解,應該說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但這部分內容在後續學習中具有很多運用,如三角形的內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的推導等,因此,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學會這種歸納的思維方法。

三、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1、將一個圓分割成三個扇形,它們的圓心角的度數比為1:2:3,求這三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

2、畫一個半徑是2㎝的圓,並在其中畫一個圓心角為60°的扇形,你會計算這個扇形的面積嗎?與同伴進行交流。

設計目的: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四、創新拓展

幻燈片顯示――我能行:以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為構件,儘可能多地構思出獨特且有意義的圖形,並寫出一兩句貼切、詼諧的解說詞。

如:小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教師活動:①限制條件必須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段;

②巡視、觀察學生做的情況;

③利用展臺展示學生的作品;

④點評學生作品,和學生一道把解說詞設計的更貼切、更詼諧。

學生活動:①學生自己自由設計創作圖案;②欣賞同伴作品。

五、回顧思考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語文組x號考生。

下面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對課文《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是人教版教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課文真切地講述了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的道理。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在之前的語文學習中已經解除了一定數量的文言文,對這種文體已經不陌生了,但是由於知識積累有限,因此在教學中,還需要老師進一步加以引導與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

三、說教學目標

因此,基於教材和學情,我從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出發,設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法、小組討論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的道理。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論證方法。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定為"明白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採用"質疑問難——理解感悟——感情朗讀"的自主、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採用品讀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

那麼接下來我將著重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好的匯入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獲取新知識。我的匯入語設計如下:"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出現了這樣一個偉人,我們稱其為"亞聖",有誰知道老師說的是誰呢?他和他的弟子共同寫就了一本著作——《孟子》,他提出了"仁政、王道"的觀點,在人性問題上主張"性善論",這與後來的主張"性惡論"的荀子的觀點截然相反。今天我們就要學一學出自孟子之手的一篇文章——《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一起來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二)新課講授

讓學生開啟課本,自由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字音,並且思考如下問題:本文具體講了什麼事情?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完成生字詞的學習。

2、再給學生一分鐘的時間組織語言(針對提出的思考題),並讓學生積極踴躍地發言。

經過學生回答,我總結出:課文主要通過列舉6個人物(舜、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而這6個人又都有相同點,即都是出身低微,但最終經歷過磨難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偉業,從而得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

(三)深入研讀

在對這篇語言簡潔凝練的文章進行教學處理時,我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作細緻的咀嚼、推敲,讓學生走進文字,真正體會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1、同學們再次用心地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語句,最後師生一起探討、解決。

(1)"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明確: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惱,筋骨勞累,使他忍飢挨餓,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堅忍,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此句說明了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偉業,必須要經歷磨難的考驗,必須使自身具備超乎常人的素質。

(2)"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句該如何理解?

明確:一個人,常常出錯,然後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奮發;別人憤怒表現在臉色上,怨恨吐發在言語中,然後你就會知道。一個國家,如果在國內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該句從個人延伸到國家,道理相同。最後全篇的末句再次將本文的觀點明確了出來。

(3)"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明確: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即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2、針對問題,探究體悟。

2、針對問題,探究體悟。

(1)本文在講述一個道理的時候,為什麼在開篇先列舉了6個人物的事例?

明確:列舉了6個人物的事例,採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具體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使得道理的得出更加有說服力。

(2)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偉業,成為一個出色的人,應該經過哪些考驗呢?

明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只有這樣,才能"曾益其所不能",才能使一個人具有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毅力,從而使這個人得到充分的發展。

通過對上面句子的理解讓學生深入文字,去體會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的道理。

(四)鞏固提高

為了加深學生對本文的體會,這一環節我讓學生暢談自己在生活中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將自己在這篇文章中學到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從而讓自己變得不平凡。

(五)小結作業

在學生交流之後,引導學生回顧文字內容,然後總結並佈置開放性作業,如下所示: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明白一個人如果始終憂愁患害,則他可以藉此得以生存;如果一個人沉溺於安逸享樂,那麼他將因此滅亡的道理。課下同學們再去搜集有關名言警句類的故事,並將讀完之後的感想寫出來,字數400—600。

整個設計,從單元和專題的整體考慮進行了規劃和構思,注重了與生活的聯絡,體現了大語文觀,注重了探究、體驗,實現了對方法的學習和遷移運用,發展了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醉翁亭記》是編排在語文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中的一篇。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佈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的故事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表現作者偉大抱負的《岳陽樓記》,等等。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裡地理解文言文。

(二) 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國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並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並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後能基本瞭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八年級學生而言很有現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二 教學物件分析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於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於本單元文言文首次採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範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遊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