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2.97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王二小》是國小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是國小課本中第一篇講述英雄事蹟的文章。全文以“王二小”為中心講述了他怎樣將敵人成功的引入八路軍的埋伏圈,並將敵人消滅的故事。課文結構嚴謹,圖文並茂。

二、 學情分析及師生活動形式:

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分兩課時完成。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教學第一課時時,我根據兒童活潑、富於想象的心理特徵,結合教材特點,採用多種方法,如:直觀教學法、體驗法、以讀代講法、讀中感悟法等,來主導學生。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法、發現法、探索法等方式來學習,不但識了字,讀懂了文,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滲透了德育而且培養了觀察、思考、想象等學習能力。

三、 綜合新課程教學要求和教材、學生等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 激趣匯入:多媒體出示動畫,導學生入情境,學生視覺、聽覺、思維、想象都被調動起來,喚起了學生注意力的指向性,激發了探索欲。

(二) 初讀課文,談談讀懂了什麼。

(三) 解疑、讀文、感悟:首先,由圖入文,披文入情;

其次,帶情朗讀,讀中感悟;

最後,昇華情感,歌頌英雄。

(四)指導寫字:

重點指導“從、這”兩個字。

(五)拓展活動:

欣賞王二小的英雄事蹟。

總之,全文以“王二小”為一條主線,利用多媒體引學激趣並直觀突破難點,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雨點》,是一首兒童詩,全詩四句,句式整齊,韻律感強。它描寫了雨點落進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不同狀態,體現了雨點在不同處所不同狀態下的不同情調。文章洋溢著童貞、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觀察、瞭解自然的興趣,是一篇從積累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新課例。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聯絡實際,使學生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徵,瞭解雨點的動態變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作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雨點樂趣。

3、讓學生體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學生觀察、瞭解自然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重在讀,從讀中悟情明理。我把感情朗讀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雨點的快樂心情作為教學難點。

三、教學設想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用不著老師引導學生去逐句講解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只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表演中訓練語言,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激發興趣

充分發揮媒體的示範作用:請同學們用心去聽錄音是怎樣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的.。

3、積累語言 理解內容

4、拓展課文 培養想象——練習說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全面理解後,我及時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啟發學生想象:雨點還會落到哪裡,會有什麼變化?比一比,說一說,這樣的話題,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發展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力,同時也溝通了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絡,培養了他們綜合應用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為一體。本課我形象直觀地抓住重點詞語,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同學理清了思路。

語文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課文《爺爺的蘆笛》是蘇教版十一冊中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寫了一個叫強強的小男孩到爺爺的小閘屋度過了一個狂風大浪之夜,後來逐漸成長起來的故事,讓我們體會到“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道理。高潮部分是的7-10自然段,也就是大風大浪的夜晚以及強強在大風大浪的夜晚的焦急與恐懼的描寫,結區域性分是的11-13自然段,也就是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大”這句話。以“笛聲”貫穿全篇,其中爺爺在文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文字清新優美,情節起伏跌宕,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6個生字。

能力目標: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七至十三自然段。

情感目標: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蘊涵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學習環境描寫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三、教學難點:理解"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大”蘊涵的道理。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說教法、學法

一、簡約的情境創設融化情感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力求簡潔、清新,利用圖畫、音樂來再現、渲染環境,創設情境,融化情感,。特級教師於永正說過:“有情有趣是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欣賞風平浪靜的大海,體會五月海邊的迷人風光;學習暴風夜的描寫時,讓學生邊看波濤洶湧的大海,邊側耳傾聽風聲、潮聲,讓學生如臨其境,激發學生活躍的思維,喚醒學生真摯的感情。這樣,學生的情感才會如涓涓細流,湧出心田。

二、個性化的朗讀品味人性

本文爺爺這一角色在文中至關重要,強強呼喊“爺爺,爺爺。”這句話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出現了兩次,因而引導學生喊出自己的理解、感受,可以以喊激情,以喊促悟,以情助喊,情景交融。並且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讀出五月大海的風和日麗、夜晚大海的狂怒以及強強害怕的句子,促使學生在讀書、讀書、再讀書的過程中,得到情感體驗,受到思想啟迪,感悟 “海邊的孩子,不沾點海水就長不結實”的深刻內涵

三、豐富的想象發展認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 課題《爺爺的蘆笛》是文眼,又是全文的主線索。為此,我緊扣課題,圍繞“爺爺的笛聲給強強帶來了什麼”展開教學 ,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馳騁想象的空間,寫下所思所想,引導學生從吸收到傾吐,發展學生的語言,指導學生的寫作,切實提高學生的認知。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這一課時主要讓學生理清的脈絡,知道爺爺的蘆笛在文裡出現了三次,分別出現在強強的想像裡、五月的大海邊、狂風怒潮的夜晚。並且學習第一次蘆笛的出現也就是的第一自然段,瞭解強強想象中大海的美妙,第一次想像笛聲的婉轉、悠揚。

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回味,憶出美

a) 在強強的想象裡大海是怎樣的呢?

b) 爺爺的笛聲是怎樣的?引讀第一自然段

(複習匯入,整體回味。讓學生承接上節課,溫習回憶自己的感情,再現強強想象中大海的美韻和爺爺笛聲的婉轉,激發學生走進文字的興趣)

二、入境,讀出美

1、 這是笛聲的第二次出現,出現在五月的大海邊。引導學生欣賞碧海藍天的美妙畫面之後,讓學生自學2-6,思考,這是個怎樣的五月,找出句子,指導學生美美地讀這一句話,讀出大海的風平浪靜、大海的溫馨

2、 引導學生第二次想像: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這笛聲又是怎樣的?這笛聲又給強強怎樣的感受?要求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努力挖掘課程資源,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這個環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著用詩的語言來表達,既為學生的`創作插上了翅膀,又為學生享受快樂語文、快樂生活創設了情境,個性得到了張揚。)

三、感悟,讀出情

1、這一過程是教學的重點,主要讓學生感受夜晚的狂風怒潮和強強害怕的心理,讀出大海的狂、強強的怕。要求學生自由讀7-10自然段,想想:這是一個怎樣的黑夜,找出有關的句子

2、重點指導讀這樣一句話,為了讀好這句話,為學生創設情景,讓學生欣賞狂風怒潮的大海,一邊欣賞,一邊提問,

3、看到怎樣的大海?那聲音怎樣?

4、再讓學生配樂朗讀讀出發怒中的大海、發狂的海風?(配樂)

(用再現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狂風怒潮中,不僅有助於渲染環境,而且有助於學生理解內容,更為學生的情感朗讀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5、緊接著,要求說說這時候的強強怎麼了,一個子怕,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有關強強怕的句子,重點指導兩句話?

a) 強強對爺爺呼喊,引導學生第一次練習呼喊,喊出狂風怒潮的夜晚強強的緊張、焦急、害怕。及時引導學生和白天的強強進行對比,分角色表演第六節的內容,演出白天強強的勇敢堅強、自信,爺爺的和藹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喊出自己的理解,演出不同的角色,把文字、情感通過學生的有聲語言及體態語言表達出來,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強強由勇敢變得膽怯的心理過程,也為學生理解主題“只有鍛鍊才能健康成長“埋下了伏筆)

b)理解強強“焦急”的心情,認識一個終於職守的爺爺

四、探究,讀出味

這一過程是教學的難點,也是爺爺蘆笛的最後一次出現,這時候的強強又變地勇敢起來,再次引導學生第二次練習呼喊, “爺爺!爺爺!”,喊出狂風怒潮的夜晚強強重新變得勇敢、堅強的心聲。及時引導學生最後一次想象,爺爺的蘆笛是怎樣的呢,又給強強怎樣的感受呢?(這一環節把學生的情感推入高潮,學生已悄然走進了強強的心靈審處,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時候抓住機會出示的難點句,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學生定會有感而發,暢所欲言,同時促進了語言材料的內化,學生情感得到了昇華,)

教者在引用名言、歌詞,古詩句進一步揭示的中心,使蘊涵的道理深深紮根在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伴隨他們風雨人生,讓他們走得更遠更遠

多麼可敬可親的爺爺,多麼難以忘懷的爺爺,想不想有這樣的一個爺爺呢,想不想再一次呼喚這樣的爺爺呢,最後引導學生再依次全體包含深情地呼喚爺爺

(最後一個環節“以聲傳情”,這是朗讀的最高境界。爺爺的蘆笛給了強強勇氣、力量,給了強強很多很多,最後引導學生聲聲呼喚,把學生的情感再次推向了高潮。可謂餘音嫋嫋,感人肺腑,震撼心靈,爺爺這一偉大的靈魂將在孩子的心靈深處刻下深深的烙印)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瞭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祕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

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裡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祕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讚歎。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字產生衝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字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分頁標題#e#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資訊。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樑,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臺。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影、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澱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國小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字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影,把藍色的海水、凶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象,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蒐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絡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臺,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彙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等綜合實踐能力。

語文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一剪梅》,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作業四個部分來進行說明。

說教材:

一、第三冊語文主要是詩詞,從整個高中語文教學和考試來說,詩詞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原因如下:

1、在這一部分,大學聯考時直接題和間接題都很多,關鍵是直接題較多,如:

(1)作家作品、作家的姓名字號、並稱及文壇地位等;

(2)風格流派、文體;

(3)名句填空;

(4)對相關背景的瞭解、對主要內容和重點字詞的理解;

(5)對寫作特點及藝術手法的鑑賞。

2、詩詞教學從培養人文素養提高文化品味來談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到人生態度,小到言談舉止,都有影響。

二、這首詞可以說是比較重要的。

李清照是一個大家,就像講詩經要講《氓》,講楚詞要講到屈原,講魏晉詩要講到陶淵明,講唐詩要講到李白杜甫,講宋詞不能不講到李清照,他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詩詞對後代文人影響極大。

三、基於以上認識,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背誦本詞

2、熟記作家作品地位

3、把握婉約詞的意境及特點

說教法

一、上片以講授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李清照積滿苦澀憂怨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

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閱歷淺,學生幾乎沒有跟自己親人分隔兩地的經歷,更不可能有過結婚後深切思念自己另一半的體會,如不引導,很難體會面對冷月涼蓆,深切思念自己的丈夫。但李清照又不同於蘇軾辛棄疾,她傾向於寫深閨體會的婉約詞。

二、下片以討論為主,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

因為有了上片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情景交融的.寫法;更能領悟到李清照用詞的精妙,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我安排的教學過程與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說教學過程:

一、在導課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為後面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婉約詞與豪放詞的區分打下基礎。

二、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一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絡不大,原想捨去,但又想到大學聯考要考,所以就羅嗦了點,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三、範讀正音

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這是一首婉約詞,應讀得語調低緩,情感深沉。

至於將字詞板書,我個人認為在高中教學中依然必要,字詞教學在任何時候都是語文教學中極重要的部分,傳統教學在這一點上做的很好,相反,近年來流行的所謂“素質教育”對字詞教學有點忽視。平時時間充足時,我會在一單元學完後叫學生聽寫字詞並注音,開始學生不以為然,以為是國小生的事,慢慢地倒引起了重視。

四、賞析部分

一是把握對字詞的賞析;二是把握意境,儘可能地再現當時的情景;三是對一些藝術手法賞析穿插其中。

五、至於延伸比較部分,以李清照的另外兩首詞為例比較不同,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說板書及作業

一、板書基本上是按行文思路來安排的,這樣安排一是便於總結寫作特點;二是便於學生按思路記憶背誦—本來還安排儘可能課堂背誦。

二、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鑑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自己的缺點有時是自己清楚的,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背面,旁觀者更清楚,所以希望各位老師多提意見,暢所欲言,給我們年輕人一個不斷進步的機會!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誠實守信》是山東人民出版社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二課的第一課時。這一單元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親身體驗、瞭解規則的含義以及講規則的必要性,從而養成講規則的意識與行為。在認識、遵守規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將規則意識化,通過體驗、反思、辨析等活動,將社會中的規則內化為個人的優秀品質,如誠實守信、德貴自律等。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並建立社會公德意識,知道規則和公德就在自己身邊,並且時刻體現在自己的言行中。讓學生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進而擴大到社會生活的其他範疇,如遵守公共場所的規則,遵守國家法律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誠實守信的內涵以及在日常生活、學習和為人處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道德修養。

能力目標

1、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想和看法,懂得誠實守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這個道理。

2、在社會生活中踐約守信、誠實做人,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

情感目標

1、 增強自己的誠信意識,樹立誠信為榮的道德觀念,弘揚中華民族誠實守信這一美德。

2、 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也啟發學生更好地完善自己。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並做到在生活中要講誠實守信。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生活中關注誠實守信問題,將誠實守信內化為美德,外化為行動。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在生活中對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明白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等,但他們對規則沒有系統的認識,對規則的重要性,尤其是社會層面的“規則”,如法律等,缺少關注與認知。學習這一單元,重點就在於培養學生規則意識與法律概念,使學生養成誠實守信、自律的良好品質,並能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知法、守法。

三、說教學模式

我沿用的是教研室“探展議延 ”四步教學法 。

“探”,就是探究。 指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 在教師指導的.前提下, 開展與本課學習密切 相關的調查、蒐集、 訪問、參觀、考察、 實驗等探究學習活動 ,為課堂上的學習交流活動做好充足的知識準備 。

“展”,交流展示。 是指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探究活動成果和合作學習成果。 各小組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內、 小組間與班級內的學習成果交流展示。

“議”:就是討論、 評議。既包括對各小組交流展示成果的評議,也包括對教材主題與內容的討論。

“延”:就是拓展延伸。 是指在課堂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課外學習活動的延伸,它包括: 問題的延伸、活動的延伸、生活的延伸、 行為的延伸等。

四、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5分)

這一環節重點要突出一個“新”字。匯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條件。因此,匯入新課的方法要新穎,富有吸引力。在這節課中,根據國小生喜新好奇的特點,我運用講《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故事這一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圍繞課文觀點,提出這樣的問題:1、國王會怎麼回答孩子們?

2、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從而匯入新課,並簡單解釋誠實守信的含義。

(二)自主學習,探究明理:(14分)

明理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重要階段。在教學實踐中要依據明理的心理過程,力求明理深透,激發學生的道德認同感。

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活動一:《誠信故事會》,一、交流預習所得,掌握反饋資訊。在學習前,學生已經蒐集了一些誠信故事,對誠信有了初步的認識。首先大致瞭解全班學生課後蒐集的誠信故事,然後分組,就各組蒐集的誠信故事進行討論。二、自主學習,請學生自願或隨機抽取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組討論的故事,並談談對故事的看法和有關誠信在故事中所起的作用。三、引導學生討論課文中《一諾千金》,和教師蒐集到的《曾子殺豬》,用課件形式展示出來,帶領大家欣賞、分析和理解這些故事引出的深刻道理。

(三)、實踐導行,情感昇華(18分)

這一環節重點要突出一個“實”字。國小生閱歷淺,經驗少,知識水平低,自律性、自覺性都比較差,很多活動都要依靠外部力量才能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行為指導必須要具體、實在、可行。如果只提一些空泛的、原則性的要求,即使學生有正確的行為動機,良好的行為願望,但不知怎麼做,也難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圍繞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反映出來的突出問題,我設計了兩個活動。

活動二《誠信在我身邊》。第一,讓學生自己說一說自己親身經歷的、或者自己親眼所見的誠信小故事,大家一起分享、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即興發表自己的看法,以增加課堂的活躍性。

第二,課件出示案例,引導學生分角色演一演,議一議。在交流過程中,由於學生談的是自己的切身體會,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後的自主感悟,因此,彼此之間能夠進行思維的碰撞,並在碰撞中相互啟發,進而達成共識。討論的過程中,老師要適時點撥,及時捕捉到一些有價值的反饋資訊,準確把握學生弄懂了什麼,有什麼困惑,思維上的偏差在哪裡,以便於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加強針對性,增強實效性。

活動三《我做誠信小天使》。根據分組討論的結果制定《誠實守信公約》,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簽名盟約。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的誠信格言,用思想指導行動。

(四)、課堂總結,迴歸生活:(3分)

總結:通過學習,大家收穫了什麼?

課件展示:誠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只有恪守誠信,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贏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社會課教學,單憑課堂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延伸到課外,因此還應設計拓展延伸活動。這是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過程, 這一環節重點要突出一個“廣”字,把教學向課後拓展延伸,抓好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多渠道引導學生健康發展。在這節課佈置兩個作業:1、課後繼續蒐集誠信格言,用書籤的形式記錄自己最欣賞的格言,以此來鞭策和提醒自己:誠實守信,從我做起,從小做起。2、留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誠信或失信的事例,並用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個人或事件是否符合誠信的做法。

五、板書設計

做守規則的國小生

含義

一諾千金

實 誠信故事 曾子殺豬

信 誠信豆腐

誠信格言

六、說教學評價

實施品德與社會的評價目的是激勵學生不斷進步,使他們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因此要注重評價的教育和激勵作用,堅持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有對錯,也有“做得好”、“ “誠信之星”等; 方式多元化: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可以是獎勵一個五星等。

七、說課程資源開發

《品德與社會》課程倡導“迴歸生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現實生活,實現教材內容的擴充套件。

在課前準備環節,我充分調動學生這一豐富的人力資源,利用了家庭、社群等資源,蒐集誠信故事。

在自主學習環節,利用網路資源,蒐集《宋濂的故事》《誠信的代價》《狼來了》等誠信故事。

佈置作業環節,讓學生留心生活中的人和事,挖掘社會資源。

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指令碼。這句話道明瞭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對教材的認識和把握是搞好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十五課《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

課文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交代了“音樂之都”的地理位置;第二、三、四自然段為第二段,從世界著名音樂家在這裡的創作生涯、城市的建築與裝飾以及維也納人對音樂的酷愛這三方面敘述了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的原因;第五、六、七自然段為第三段,介紹了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金色大廳”的巨集偉壯觀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其中第二、三段為教學重點。

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語言簡潔、明快,優美,如第二段中,對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的介紹,語言簡潔明快。第四自然段,作者用準確、優美的語言描寫了維也納人酷愛音樂的特點,使人感受到夏日夜晚,音樂隨晚風飄逸、迴盪在街頭巷尾,彷彿整個城市都沉浸在音樂之中;2、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全文以總分結構一以貫之,每一節也是如此。3、手法靈活、變化多樣。全文內容不長,然而選材的代表性(內容上、結構上),描寫的點面結合、動靜搭配等均是學生讀寫結合的範文。這也是編者要求學生背誦課文3、4節的意圖吧!4、文化底蘊豐厚,其地理風貌、尤其是名人名曲,也是陶冶學生性情的一個有效載體。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課後練習以及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已有學習基礎,特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搖籃”、“摻和”、“裝飾”等主要詞語。

3、抓住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總分式的構段方式,引導學生髮現作者在寫法上的特點,體會作者這樣組織安排材料的用意。

4、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維也納這座音樂都市的人們酷愛音樂的語句,感受維也納濃厚的音樂氛圍,培養學生喜愛的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立體構成,且在同一教學過程中互相滲透,螺旋上升,學生的可接受性很強。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及教法、學法

教學重點:作者是從哪幾方面具體敘述維也納是“音樂之都”的。

教學難點:

知識難點:維也納成為音樂之都的原因。

能力難點:用資訊科技環境下的實際操作來了解維也納的有關資料,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為老師和學生誰都沒有去過維也納,所以也沒有對這個城市的直觀印象,因此教學前我可帶領學生上網查詢有關維也納的資料,在頭腦中形成初步印象,留下最初的知識積累;另外,課前我還要做好多媒體課件。教學中根據課文的需要採用投影、圖片等直觀形象的展示,以及音樂的播放、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等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做到圖文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因為教是為學服務的,所以教法和學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將按照“讀——思——議——品——再讀”的步驟直接和文字對話,將自己的個體感受與群體、集體進行交流,發現別人的優點,修正自己的思維,提高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以更大的熱情向高一級目標邁進。

四、說教學程式

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搞好教學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式卻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分三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簡介城市,揭題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理清層次;質疑課文,嘗試解決。

第二課時:匯入課文,激發興趣;自主感悟,討論交流;擴充套件文字,綜合實踐。

第三課時:小結課文,理清結構;彙報交流,積累內化;歸納方法,讀寫結合。

下面我重點對第二課時的教學進行說課:

(一) 序曲——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1、出示第一段及維也納風光圖,語言匯入:在多瑙河畔,有一個城市叫維也納,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維也納是個怎樣的城市?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課題。

3、為什麼維也納被稱為音樂之都?你認為怎樣的城市才能被稱為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

教師在課題旁板書:?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維也納走走看看,感受維也納這座城市的神奇。

(設計意圖: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通過課前的預習和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在頭腦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原因並不十分清楚,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解決的'一個重點。以問題引導、自主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合理想象、自由質疑的情境中自由學習、獨立思考,讓學生帶著思考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主曲——自主感悟,討論交流

學生自學課文2—7自然段。

1、課件出示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想,將你讀懂的內容設計成

問題。

2、2—4這三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啟發:全文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每個分層次也是按先總後分的寫法來寫的。)

重點抓住以下的問題:

(1)為什麼說“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2)為什麼說“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

(3)為什麼說“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

(4)為什麼把維也納歌劇院稱為“世界歌劇中心”?

3、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方面,仔細閱讀,然後在小組談談你對這部分結構的理解。

(設計意圖:本文的結構層次十分清楚,學生以前也已經學過這樣的構段方式。為了降低難度,我增加了一個環節:找出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並把它們劃下來。這既是讓學生了解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而且有利於他們從整體上進行感知作者組織安排材料的特點。

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自學,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性,我們要充分承認、尊重學生個體,把他們的這種個體差異轉變為課堂中的教學資源,為我所用,讓學生在自學成果彙報時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通過這一環節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運用、複習、鞏固常用的總分結構方法,又使學生進一步瞭解語文重點段的的內容,為下一步教學作好鋪墊。)

4、討論疑難。

A、出示第二自然段,緊扣“搖籃”,理解問題1

(1)、出示課件:

奧地利的地形圖以及古典樂派的三位代表人——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圖片。

貝多芬等人的樂譜手稿及相關圖片。

(2)、理解“搖籃”的本義和引申義。

(3)、仿寫句子。(出示課件,教師適當引導)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少年宮是( )的搖籃。

( )是( )的搖籃。

(4)、伴隨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通過課件補充,讓學生了解維也納給許多作曲家以豐富的靈感,創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海頓的《皇帝四重奏》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是在維也納完成的,舒伯特的《小夜曲》、《冬之旅》是在維也納完成的,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更是在維也納完成的,從而理解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

B、出示第三自然段,緊扣“裝飾”, 理解問題2

(1)、“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裝飾”是什麼意思?維也納怎麼可以用音樂來裝飾呢?

(一是“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二是“很多的建築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三是“一個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

出示大音樂家的銅像或大理石石像。

出示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的建築。

出示王宮公園的音樂符號

(2)、從“到處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感受到什麼?(生答)你能讀出數量多、影響大的語氣嗎?(生讀)

(3)、在維也納為什麼有很多的建築物用音樂家的名字來命名,是他們不會命名嗎?

(不是他們不會命名。而是這些維出納是許多大音樂家的搖籃,他們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才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的。)

導讀:我們許多城市都有中山路,這就是為了紀念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在維也納,“到處——”讀!

(4)、在維也納用巨大的音樂符號作為裝飾,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嗎?(想象這些音樂符號的大小、形狀、顏色)你看到這麼美的音樂符號會說些什麼?

(5)、導讀:我們的故宮看得最多的是龍,這是我們民族的象徵。而在維也納,“就連王宮花園——”讀!

C、出示第四自然段,緊扣“離不開”。

(1)、從哪些地方看出維也納人離不開音樂?

(2)、理解“摻和”。

(3)、出示“露天廣場音樂會”和“家庭室內演奏”的課件。

(4)、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依戀。

(5)、讀出維也納人對音樂的熱愛。

5、練習背誦,適時評價。

(1)、課後練習要求我們背誦第三、四自然段,下面我們就來試著朗讀、背誦,並思考你是用什麼辦法背誦的?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3)、指名背誦: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定是按課後練習的要求而安排的,不僅要求學生讀通讀熟第三、四自然段,而且能做到當堂背誦,順利完成了教學目標一的後半部分。說說你是怎樣記住的是為了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

6、小結寫法。

(1)、瀏覽2—4自然段,觀察課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談談這種寫法的好處,並要求學生學習這種寫法。

7、自學5—7自然段

(1)、默讀5—7自然段,用簡潔的語句在書上記下自己讀某一句或幾句話之後的感受。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出示第五節,讓學生從具體數字及圖片感受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巨集偉壯觀。

出示第六節,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及圖片感受“金色大廳”的金碧輝煌並欣賞“音樂女神”像。

4、簡介中國的宋祖英等音樂家曾在此舉辦過音樂會。

5、朗讀。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提煉、歸納學法後,對學法的一次鞏固運用。“教是為了不教”,達到不用教的唯一方法就是“授之以漁”,即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也體現了語文閱讀教學“攙——扶——放”的原則。“介紹”的安排是將學生的感悟在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進行內化,變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三)尾曲——拓展文字,綜合實踐

1、教師總結:剛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學習了課文,正是因為以上四點原因,所以,維也納成了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2、作業:課後,請大家完成兩個作業:(1)蒐集有關介紹世界名都的資料,同學之間相互交流。(2)設計一箇中心句,然後練 習圍繞中心句從各個方面展開敘述。

(設計意圖:生活即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我們不能也不應該把學生的思維禁錮在方方正正的教室之內。我們應該做到語盡意未窮,讓我們的學生保持課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運用課內學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獨立或者合作完成,培養他們收集資訊、整理資訊、整合資訊的能力,我想這是課堂教學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課改背景下的大勢所趨。)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好的板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雖然只是兩個標點符號,可是它包含的意義卻是無窮無盡的:此間所留的空白,可啟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無窮無盡的想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個疑問解決,生成新的問題;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瞭解,發出了一個個驚歎;老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點撥、引導、激勵的作用,“!”就是指明他們學習方向的明燈,就是撥開學習迷霧的大手,就是激勵起豎起的大拇指。

語文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金色的魚鉤》選自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五課。這是篇敘事課文,講的是長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在紅軍長征過草地時,一位老班長接受黨交給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病號,在即將走出草地時,老班長犧牲了。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讚頌了老班長忠於革命、忠於黨、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二、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堂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圍繞老班長的感人故事,緊扣“老班長忠於革命、忠於黨、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把本課設計為兩課時,現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目標和重難點。

〈一〉、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抓住描寫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忠 於黨、捨己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學習紅軍戰士團結友愛、顧全大局、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

〈二〉、學習重點:通過老班長的外貌、語言、動作等重點詞句,體會老班長忠於革命、忠於黨、捨己為人的精神品質。

〈三〉、學習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金色的魚鉤”的理解。學習紅軍戰士團結友愛、顧全大局、勇於獻身的崇高品質。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結合本區的學案導學模式,我採用了導讀式教學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的方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讓學生之間碰出火花,結合生活實際,體會當年革命先烈的精神品質,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學生使用“讀”(發現並提出問題)——“思”(思考問題)——“議”(討論解決問題)——再讀的方法仔細回味,體會文章感情的方法。

四、 說教學過程。

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設計。

〈一〉 複習匯入,直奔重點。

1、 齊讀課題,繼續學習,快速瀏覽課文,回顧主要內容。

2、 本文圍繞老班長主要寫了哪幾件動人的事?這裡直奔重點,長文短交。

〈二〉 入情入境,重點賞析。

1、 我設計了探究樂園:(1)用“——”勾你感受深刻的語句,批註你的感受; (2)帶著你的體會讀感受最深的句子;

(3)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體會。

2、以小組為單位,充分尊重學生個性,讓他們在小組中碰出火花,體會真情實感。

3 全班彙報交流,為了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在彙報“夜摸野菜苦釣魚”這個環節時,我設計了一個感人的視訊片斷,想讓學生一下子入情入景,體會老班長找吃的不容易,困難重重。在“奄奄一息讓魚湯”這個片段時,我設計了一段感人的音樂,再次通過學生的讀,讓感情得到昇華,進一步教育學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老班長那崇高的品質和感悟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4、 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目的在於讓學生去收集資料,去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感悟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去創造明天的輝煌。

五、講故事練習。讓學生以講解員的.身份,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金色魚鉤的故事。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

(1)敘述採用倒敘方法。以下開頭的方式供參考:朋友,這是一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也是一個不平凡的魚鉤。就是這個普普通通的魚鉤,曾挽救了我們三位年輕紅軍戰士的生命;就是這個長滿紅鏽的魚鉤,曾包含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2)複述條理要清,講清楚魚鉤的來歷以及圍繞魚鉤所發生的故事。

(3)注意把課文感人的場面表達出來,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六、佈置作業

蒐集長征題材故事、圖片等抄寫或貼在信紙上裝訂成冊,先在班裡傳著看,最後放圖書室收藏。

語文說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26課《威尼斯的小艇》。

一、說教材

第八單元以異國風情為主題,讓學生了解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抓住主要內容,揣摩作者是怎樣寫出景物、風情的特點的”。因本文從小艇的樣子、船伕的駕駛技術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幾個方面,介紹了水城威尼斯獨特的交通狀況和特有的風土人情。

二、說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精讀課文,因此我將課時設為兩課時,每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第一課時的重點在於讀通課文,掃除閱讀障礙,把握課文主要內容,耗時但內容簡單,所以我將說課放在了第二課時,因為第二課時是突破重難點的關鍵。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把語文上出語文味。”“刪繁就簡三秋樹”,儘可能的把與“語文”無關的內容或刪或簡化,努力使課堂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而本文主要描寫的是一幅幅威尼斯的圖畫。怎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畫面之美?無論學生的學,還是老師的教,我都只採用了兩個字“讀”和“品”

“讀”是學習語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在“抑揚頓挫”的讀中去感受語言的魅力。

“品”包括“品題、品詞、品句”,即從語言表達的細節中去品,品味語言的內涵,品味語言的表達方式,在品中提升孩子的.文素養。

五、說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匯入新課:

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介紹,學生已經瞭解了威尼斯的景美,本節課一開始就可以圍繞題目設疑:威尼斯有如此多的美景,為什麼馬克吐溫只寫它的小艇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課文的主要內容:小艇的樣子獨特;駕駛小艇的船伕技術高超;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小艇。(此設計的目的有二:設疑,帶著疑問進入新課,讓孩子善思;其二,根據孩子的回答複習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品味語言,感受語言之美,突破重難點。

1、品讀“樣子的獨特”

設疑:威尼斯的小艇是什麼樣子的?

自主學習:(1)自讀第二自然段,用“____”劃出描寫小艇外形的詞。

(2)再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比喻句)並思考把什麼比作什麼;

(3)品味語言表達:三個比喻句,為什麼前面用“像”,後面用“彷彿”?為什麼不用一樣的比喻詞呢?(表達要有變化,文章的語言才會生動。)

(本段的設計主要是在讓學生反覆讀的基礎上去積累語言,學習他人語言表達的方式。)

2、品味船伕“操作自如”

本段的設計我主要採用了“一讀、二盯、三品、四練”的方法進行教學

“一讀”讀通,讀懂:本段主要寫了什麼?

“二盯”盯關鍵詞,你從哪個詞語中看出船伕的技術高超的?

“三品”品表達細節,船伕在哪些地方操縱自如?

最後,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基本達到能背誦的目的。

3、品味小艇在威尼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為了能讓孩子深刻地感受到小艇在威尼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採用了“一讀、二分、三練、四背”的方法進行教……

首先,我將本段內容進行細化展示,再讓孩子讀細化後的內容。

“二分”分角色讀,讓孩子明白無論是大人、孩子;男的、女的;工作或是遊玩,都離不開小艇。

“三練”填表格,讓孩子回顧課文內容,達到鞏固的目的。

“四背”讓孩子在反覆地各種方式的讀中基本能夠背誦。

4、創設情境,品味“情趣”

首先,讀文字:孩子們,在如此獨特的小艇上,看著窗外那美麗的景色,你會怎樣?

馬克.吐溫是這樣說的(出示三自然段)先讀,理解“情趣”的含義。(讓孩子學習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其次,創設情境,感情朗讀

孩子們想坐上小艇去威尼斯看看嗎?(圖片、音樂、文字)讓孩子走進畫一般的美景進行情景朗讀,讀出情感,積累語言。

(四)積累語言:試著背誦這四個自然段。

六、說教學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