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說課稿1.17W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遊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裡天空、白雲、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遊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徵,繪形繪色。作者抓住秋天裡天空一望無邊、白雲變幻無窮的形態特點,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點,繪形繪色。

(2)情景兼備,真切細膩。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寫秋景處處關情,字裡行間流淌著喜悅;寫秋遊處處涉景,由遠而近,由景及人,絲絲入扣。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意境優美生動。

(3)句式整齊,富有節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齊,簡約靈動,富有節律,是朗讀背誦的好文章。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涼”兩個生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3、背誦課文。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學生流利正確地說話。

二、說教法

1、直觀教學法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對秋天這個季節的景物特徵沒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學這一課時,運用了自制的大幅掛圖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空間距離,時空差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秋天景物有一個深刻認識。

2、以讀代講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語言文字生動優美,讓學生通過多種讀的方式(如: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反覆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以受到美的薰陶。 3、情境教學法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在本節課一開始就運用了師生拍手齊誦兒歌《秋天到》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我還讓學生動手把秋天的美景畫下來,這一環節的設計,就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又讓學生在畫畫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遊戲教學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環節中運用畫畫等多種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設計了“摘蘋果”競賽遊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並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活動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三、說學法

與教法相適應,採用“讀讀——畫畫——練練——說說“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眼口手腦並用,充分啟用學生的思維,在紮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注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主模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陶冶情操。

四、說教學程式

一、開門見山,揭示主題

這節課我們還是去郊外秋遊。請大家開啟課文。

課本上有一幅非常美麗的秋景圖,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的同時,教師相機出示圖畫。)

二、進入情境,美讀課文

(配樂)呀,這兒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師範讀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師一起到郊外遊玩的小朋友,請站起來和老師一起走吧!

請同學們繼續自由地美美地把課文讀一讀,一會兒告訴老師你覺得哪個自然段寫得最美?(生自由讀課文)

(隨機教學)

1、讓學生在讀、評、畫、議中學習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讀: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採用多種鼓勵的方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

評:讓學生實實在在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畫:給學生一幅輪廓圖,讓學生給各種景物塗上顏色。抓住“顏色美”這一特點,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議:讓學生自由走動交流、展示自己的畫。

2、讓讓學生在玩、讀、評中學習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遊的快樂。

玩:讓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體會快樂的感覺,激發學生用快樂的心情朗讀課文。

(讀、評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蘋果”的遊戲,進行說話、識字訓練。

1、小朋友們今天表現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興了,她給大家送來了一棵蘋果樹。呀!滿樹的蘋果又大又紅,你們想摘嗎?可是,秋姑娘說了,你們要回答出她的問題才能摘。

2、 出示問題:

①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雲有時像……,有時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③“郊”怎樣讀?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④“涼”怎樣讀?你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你會寫嗎?

四、整體感知,深化主題

1、再讀課文。

2、秋天的景色美嗎?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讚美一下秋天嗎?

(學生思考,發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小動物過冬》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一篇自然常識故事,也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怎麼過冬的事情。課文有8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常在一起唱歌跳舞。第2~7自然段寫三個好朋友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情。這部分有5個自然段都是寫他們的對話,介紹了他們不同的過冬方式。第8自然段寫他們約定第二年春天再相見。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正確認讀本課的6個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體會課文內容,瞭解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培養學生自己查閱、收集資料的能力。初步學習“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其中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瞭解動物過冬的有關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學法:

二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有一定的識字能力,能夠閱讀一些淺近的文章,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並且能夠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同時,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例如:在學習三種小動物過冬的方法時,讓學生先讀一讀,然後小組裡自由討論,把小動物過冬的方法先給小夥伴說一說。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學生之間的學習、思維方式便會潛移默化地產生影響、融合,自覺地取長補短,改善自己的學習、思維方式。

四、說課時安排、學具、教具:

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完成識字教學和指導書寫。第二課時指導學生熟讀、感悟和拓展閱讀。

教學本篇課文,準備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時使用小燕子、青蛙、蜜蜂三種小動物的頭飾。

五、說教法:

有人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開放學生學習的情境,從而點燃思維的火花。在教學中我積極創設情境,先激起學生朗讀詞語的興趣,積極地讀準詞語的字音。然後圖中的小動物與課文中出現的動物名稱一一對應起來,讓學生在腦中建立起文中三種小動物的可愛形象。這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願望,學生和小動物做好朋友,一同參與學習,學習就更有趣味了,學生自然比較自信,也容易獲得成功的快感。

六、說教學流程:

根椐對課標的認識,教材的理解,學生的學情及本文的特點,採用整體設計教學法(即先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部分探究,深入理解;最後,整體理解)。

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感知語言文字背後隱含的情感。想象小動物們第二年相見會說些什麼,體會好朋友之間的關心。

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共設計了四個板塊激趣匯入;自由閱讀,整體感悟;體會感情,讀中感悟;迴歸整體,拓展昇華。

(一)激趣匯入: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上課時,問學生“冬天到了,你們是怎樣抵禦冬天的寒冷的?”然後再談話引出課題:“小動物們也有自己的方式度過寒冷的冬天。”板書課題,並且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同時也為學生“帶著問題”深入文字、為進行個性化閱讀做好了鋪墊。)

(二)自由閱讀,整體感知:

這一部分設計兩個環節:

1、學生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檢查學生自讀情況。

在檢查生字學習情況。先用詞語的形式呈現生字,然後針對本課生字的特點,從讀音、字型、詞義等方面各找幾個有代表性的字進行點撥。如“商量”“暖和”強調輕聲的讀法;“暖”“商”還要強調字型。這樣一來,在一篇課文的識字教學中,就呈現出各個側重點,你還有什麼好方法來記這些字詞呢?

(這兩個小環節的設計在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學會識字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識記字詞,從整體感知入手,符合語文教學由“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

(三)整體感悟,體會情感:

這部分的教學都從課文中的兩個“商量”入手(“商量”一詞第一次出現在“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在一起,商量過冬的事”;第二次:“它們商量好了,約定第二年春天還在這裡見面。”),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引導學生理解兩個“商量”的內容;第二個層次是引導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麼。

學生學習小動物們第一個“商量”的內容,教師主要引導學生找出能體現小動物們如何過冬的句段,然後點撥學生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體會其獨特的過冬方式,並且有感情地朗讀。

學生找出的句段可能有:

(1)燕子: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快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2)青蛙: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裡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裡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3)蜜蜂:我早就採了很多蜜,藏在蜂巢裡,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學習燕子如何過冬一段時,可點撥學生抓住“飛到南方”“暖和”“很多蟲子”等詞語體會燕子遷徙的過冬方式,並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你就是小燕子要到南方去了,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怎麼能讀出這種心情呢,;學習小青蛙如何過冬一段時,引導學生自己找找哪些詞語能體現小青蛙如何過冬的,學生可能會找出“吃得飽飽的,鑽到泥土裡,好好睡上一大覺”,然後點撥學生“吃得有多飽?”“什麼叫好好睡上一大覺?”從而有感情地朗讀,吃飽喝足了,好好睡一覺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該怎麼讀呢,;學習小蜜蜂如何過冬一段時,點撥學生抓住“早”字型會它的勤勞,並且可以結合一年級學的《螞蟻和蟈蟈》一課,體會“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在理解了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之後,引導學生再和文字對話,畫出小燕子說的幾個問句,學生畫的句子可能有:

(1)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麼到南方去呢?

(2)蜜蜂妹妹,冬天地上都是冰雪,沒有鮮花,你怎麼生活呢?

學生讀句子,談自己的體會,教師給以點撥,如“從小燕子對青蛙和蜜蜂的稱呼中,你體會到什麼?”引導學生讀出問句的語氣,同時體會小燕子對好朋友的關心。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利用字詞句理解內容的方法,體會小動物們的過冬方式,學生在自讀感悟、合作交流中學習,教師只是在學生說不出、理解的不到位給予點撥、指導,並且總結學習方法——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教師的引導地位。)

學生學習小動物第二個“商量”的內容,可以引導學生想象“第二年春天它們再見面時,會說些什麼?”,讓學生體會從這兩個“商量”體現了什麼,帶上頭飾進行表演,發展學生的想象力,體會朋友之間的相互關心。

(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和文字對話,表演對話,實現文字的薰陶感染作用,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緯度目標)

(四)迴歸整體,拓展昇華:

帶頭飾分角色表演朗讀全文。

“春城無處不飛花,萬紫千紅總是春”。語文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上、教材中,生活中的學習資源也是無處不在的。我給小朋友佈置了兩個拓展作業(1)、《我會做》: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或圖片。(2)、我會續編故事:第二年春天來了……這樣的課外練習激發了他們繼續去探究,使學生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培養學生喜愛圖書、樂於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的思維也得到擴充套件。

七、說板書設計:

小 動 物 過 冬

{ 圖 }燕子 飛往南方(遷徙)

{ 圖 }青蛙 鑽到土裡(冬眠)

{ 圖 }蜜蜂 蜂巢藏蜜(備糧)

板書的設計提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突出的課文的重點和關鍵,一目瞭然,對於本課文的內容學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說一說教後感:

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令我想了很多很多。一起教研時,我們同事在一起交流教學感受時,總少不了感嘆一句:現在的學生接觸事物多,好動,思想活躍,但上課時卻像萎謝的花兒,有時一點精神也沒有。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後,我感到思想豁然開朗,想馬上對大家說: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讓他們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教學時,我運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如:教師語言描繪情境、圖片展現情境、學生表演體驗情境等等,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使學生與文字的距離接近了,加深了對課文的體驗和理解。課堂上,學生彷彿一群放飛的小鳥,在天空中遨遊,情緒高漲,學習興趣非常高。同時,結合我的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他們所思、所想、所知都說出來了。運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去教學《小動物過冬》這一課,我努力去做了,雖然運用還不夠自如,做得不是十全十美,但是從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回來的點滴,卻使我今後能自信、從容地走進新課程的課堂。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3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是圍繞著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展開。本課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它用這種精神勝利法安慰自己卻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於親自嘗一嘗,它們都將錯過這頓美餐。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遇到事情不能光聽別人說,要敢於親自去嘗試。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能聯絡上下文來理解“迫不及待”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並把這個小故事表演出來。

3、通過朗讀,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流程

一、直接匯入課題

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17課《酸的和甜的》,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1、我們已讀過了這個童話故事,故事有哪幾個小動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這些小動物圍繞“酸的和甜的”發生了一個什麼樣的小故事呢?

(讓學生簡單複述課文,達到整體 感知課文的目的)

3、課後老師又讓你們再讀了課文,你們讀了嗎?說說你是怎麼讀的?

(讓學生交流讀書的方法)

學生可能說出:劃出生字,劃出好詞,劃出好句。

肯定學生的讀書方法:小朋友們真會學習,學習的過程中劃出好的詞語、句子,注意積累,學習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設疑激趣

談話: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的?

學生可能提出:

1、狐狸為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話,為什麼還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麼意思?

提出問題後,讓其餘學生先嚐試回答,老師不肯定答案。旨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後激勵學生:小朋友那麼愛學習、愛動腦,老師相信這節課你們再認真讀讀課文,肯定能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學生自由讀課文)

四、細讀感悟

〈一〉 重點引導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其餘學生體會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師範讀,學生戴頭飾表演。

談話:小狐狸,你們轉來轉去的在幹什麼?(摘葡萄)可當你想盡辦法也摘不到葡萄時,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著急、唉聲嘆氣、難過、失望等)

3、體會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會讀得更好,誰再來讀一讀?(多找幾個學生讀)

4、齊讀

5、解決問題:狐狸為什麼說葡萄是酸的呢?

引導:先讓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如能答上來就表揚他既能提出問題,又會自我解決問題。如答不上來,再讓其餘學生幫助他解決。

可能會說: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讓別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來安慰自己。

〈二〉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讀

1、重點引導第四段

(1)、找學生試讀,其餘學生評價。

(2)、課件展示“一串葡萄”和“一串串葡萄”,讓學生明確“一串串”是形容有許許多多的葡萄。象這樣的詞還有很多,(課件展示)看看你還可以說什麼?

(3)、你能聯絡實際生活再舉些例子嗎?

(這一環節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不僅學習了“一串串”的用法,還豐富了學生的詞語積累)

(4)、小朋友們,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掛滿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帶紅,好象水都要流出來了。看到這一切,你會怎麼做?(學生自由回答)看出來,你們都很著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課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麼意思了嗎?(找提出這個問題的學生回答)

重點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誰來讀讀這句話,把小猴子著急的神情讀出來。(多讀幾遍)

齊讀,看哪隻猴子最著急。

2、談話: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嗎?(吃到了)從哪讀出來的?

課件展示:小猴子聽了,什麼也沒說,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解決問題: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話,為什麼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呢?

談話;大口大口吃說明他吃得怎麼樣?(投入、津津有味、開心、香等)

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讓我們也伸手摘下一顆嘗一嘗,味道怎麼樣?”用課文裡的話。(啊,真甜)

“發自內心的還不夠,再來一遍。”

齊讀最後一段。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讀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環節的設計,我摒棄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點詞句,讓學生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五、表演遷移,創新學習

熟讀課文後,採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領悟到的課文內容、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小組合作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學生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語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也體現了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鬆。

六、口語互動,明確故事的教育意義

談話:看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他們說?或者有什麼建議提出來。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說:“我以後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語互動。

學生還可能會說:

1、小猴子,你敢於親自嘗試,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們再不要隨意輕信別人的話,遇到事情要親自嘗試等等。

“你有沒有話要對同學們說?”(如×××,希望你今後不要一遇到難題,就問老師,問同學,要敢於親自嘗試。)

(讓學生在相互溝通中,能聯絡生活實際,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特點

《從現在開始》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第五單元。人教版國小語文第三冊教材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圍繞專題整開教材內容。第五單元教材就是圍繞著“友好相處,團結開作”這一專題編排的。其中第21課《從現在開始》是一篇窮有童趣、情節生動且窮有濃郁現代氣息的童話新事。新事講述的是貓頭鷹、袋鼠、小猴子接替獅子輪流做“萬獸之王”,貓頭鷹和袋鼠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招致“民怨沸騰”;而小猴子卻十分尊重動物們的特性,它讓大家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受到人們的擁戴,最先成為“萬獸之王”。新事通知學生要懂得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理論指導

在《語文課程標準》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提倡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新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閉心自然和生命”。確實,童話新事向我們展示了許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靈,美好的景物,美好的品質,美好的情境······引導學生讀這些新事,就會煥發起對“美”的嚮往。低年級的孩子,心靈那麼純潔、美好,我們的責任,就是讓這美好保持下去,發展起來。

三、教學目標

那麼,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裡體會角色的心理,讀好課文,讀出角色的特性特點,並從中積累語言,我定下了三個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新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2、指導書寫生字“直、期”。3、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要和別人調和相處。學習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新事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學習難點:在讀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四、教學流程

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針對課文內容,結開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是這樣例文的:

第一步 激發談話,單習匯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過的一半。”我一直認為在上課先的匯入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成過。匯入的巧妙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亢奮狀態,如果只是平平淡淡的進入,就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整堂課的程序。原本我就只是很簡單“昨天我們學習了第21課《從現在開始》……”然先就出示上節課學習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先自然段,一直覺得這太沒情趣了,也沒有新意,學生的興趣一定激發不起來。於是,我就想到把課文內容融入我的談話,從而使匯入時能夠童趣一點。

第二步 朗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特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學生年齡小,很難把握角色的性格特點,老師也不可能幫助學生來對人物進行分析,那麼,如何使學生投入角色,從中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呢?於是在整堂課的預設中我很強調朗讀,並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男女生對讀,等等,並結開老師及時的點評反饋,讓學生漸漸入情入境,讓他們逐漸的讀出貓頭鷹的狂妄,袋鼠的無知,小動物的無奈和最先大家為小猴子的熱烈歡吸。在反單的朗讀中,讓學生學會感悟課文內容,學會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情感,在讀中逐漸領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要學會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學會尊重他人。

第三步 想象說話。 當我研讀完這篇課文先,我發現這篇課文有很多的空白點,例如大家聽了貓頭鷹的話先都議論紛紛起來,他們會議論些什麼呢?一個星期下來,大家都叫苦連天,哪些動物會叫苦連天?他們會怎麼叫?“小猴子話音剛剛落,大家都歡吸起來。”大家會歡吸些什麼?這些空白點可以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說話,鍛鍊他們的說話能力。

第四步 正確指導書寫。崔巒老師曾說過:年級的語文課,每節課都應當讓孩子寫寫字,隨著年級的升下,還要寫寫詞語。《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標準、端正、整潔”。那麼在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看看字形,說一說這兩個字哪些地方容易寫錯,在同學的提醒下,學生的警惕性會更強,學生自己也記得當呢感牢一些;然先老師認真板書實錄,向學生講明書寫的要求,使學生了解書寫標準的重要性;接著再讓學生自己描一描寫一寫;最先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評價學生認真書寫的生字,在這個環節,我沒有一定要先拿上來,而是徵求了學生的意見,“願意展示給大家看的請你拿上來”,我想學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自己的字被人數落得一文不值,那是何等的為難。今天,陸斌偉有幾個寫得是有點不好,同學們一提出來,我發現他也有點不惡意思,於是我的那句“在同學們的提醒下,你一定能寫得更棒的。”就是在為他挽回點面子,在批改他的書寫時他已經改好了,寫得那麼認真。這樣,學生在練習寫字時,就能把字寫正確,寫端正。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詩的內容雖然簡單,但字裡行間卻充滿了兒童一顆愽大而純真的心,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的好教材。這一課需要用兩個課時完成。

二、說理念

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在學生疑難處適當點撥,從而突破重難點。

三、說目標

1、認識9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詩歌中一個小節。

四、說教法

1、重視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2、重視學生自讀自悟,運用啟發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說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學中給足學生充分自主的時間,自讀自悟。

六、說教學流程

一、緊扣生活,匯入新課。

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你們知道神筆馬良的故事嗎?知道神筆的作用嗎?讓學生明白馬良這枝神奇的筆為窮人做了許多好事,這樣就調動學生對神筆的興趣,學習的慾望也被激發了。

二、聽配樂朗讀,整體感知課文。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精點,它融音樂、美術、文學於一體,以精碎的語言包含了極其豐富的內容,教學初始,讓學生聽配樂朗讀,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

三、識記生字,理解詞語,交流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低年級主要的教學任務是以識字為主,二年級的識字量大,學生認的快,忘得也快。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採用多種形式多次復現生字,先讓學生四人小組按小組合作識字三步法合作識字,並要求學生在小組自學中相互提醒易錯的生字,再向小組成員講一講你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用什麼方法記住這個字,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識字方法。接著全班彙報交流,先由學生提出難記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識記,而後齊讀幾遍。最後我以小組為單位,開火車領讀、開火車讀、小組賽讀等多種形式反覆出現生字,及時正音,並把生字放在詞語中認讀,進一步鞏固生字的音、形、義,以此突破本課的重點,同時把評價融入其中。

四、初讀課文,讀通句子。

在學生學會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並提出朗讀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讓學生自讀課文中再一次感知課文內容。

五、細讀課文其中一節,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在教學中我是這樣落實的:由小組自由選擇喜歡的一節學習,小組內讀後交流:這一節詩講什麼?你喜歡哪一句為什麼?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就此一節適時點撥引導,而後讓學生個別讀、齊讀、小組讀,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總之,整個設計,我把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學習,加深理解和體驗,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能以長久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讓學生學有所得,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發展語言。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6

《秋天的圖畫》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描寫秋天豐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濃豔的筆墨為讀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豐收、喜慶和熱鬧。整篇課文句式錯落有致,讀來朗朗上口,很適合低段兒童的朗讀訓練。特別是中間四句:“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不僅讀來有滋有味,它整齊對仗的句式,更是孩子們進行模仿說話寫話極好的訓練點。

1、秋天是美麗的、可愛的、喜悅的,為了孩子們能感受真正的秋天,投入地、盡興地、愉悅地學習課文,我對教材做了如下處理:

⑴ 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文的過程中能真切地感受濃郁的秋色,針對富陽的氣候特點,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將第一單元的課文後置到了十月份,這樣我們就可以一邊學文一邊帶孩子們去大自然中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頌秋天,真正達成情感目標和知識能力目標同步發展的目的。

⑵ 適量的從課外引進一些學生喜愛的描寫秋天的古詩、兒歌和散文,在拓寬學生的閱讀面的同時,讓學生感受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形式。

⑶ 與音樂老師商量是否能與此同時教一些讚美秋天的歌曲,讓孩子們多維的感受秋天美麗與喜悅。

2、根據文字的語言特點和孩子們的實際學情,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⑴ 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⑵ 體會秋天的美麗和喜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⑶ 能夠仿照課文中的一些句式,寫一寫秋天的其他景物。

⑷ 通過拓展閱讀,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秋天的特點,積累更多的語言表達形式。

⑸ 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秋天,願意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秋天。為了突破重難點,我結合教學目標,計劃用三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理解了課題,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學會了生字,並理解了部分詞語,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目標。第三課時帶學生走進春秋公園觀察秋天、欣賞秋天,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讚美秋天:如畫秋天、寫秋天、唱秋天等。

今天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通過這一課時的教學,我預設要幫助學生達成的是第二、第三和第四個目標。為了能較好的達成這些教學目標,我採用今天這樣一個教學設計,下面我就這個設計來談談我的設計理念和課堂教學的反思。整個課可以分為四大部分:

① 第一步:以詩匯入,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秋天的圖畫》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切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和文中意境的美,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因此,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迅速走入文字成了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李吉林曾經說過:“教師的情感對於兒童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要善於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學生在完成了第一課時的教學後,對秋天的美麗和喜悅已經有了初步的感知,如何才能讓這種感受進一步昇華,讓他們不僅有對秋天美景的喜愛,更有對文中優美語句的喜愛。課後我反覆地研讀了課文,讀著讀著,我發現這篇散文讀起來更像一首優美的詩歌,於是我以中間四句為主基調對其他的幾句進行了修改,果然讀來更朗朗上口了,而且這樣的修改也突出了重點句式,便於學生的朗誦和仿寫。後來我便在課堂上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當舒緩優美的鋼琴曲響起時,教師開始動情地朗誦小詩,將學生帶入那幅詩意的秋天的圖畫中,如果孩子們的情感已完全投入,他們會情不自禁地為老師鼓掌,當老師問:“想讀嗎?”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像老師一樣去朗誦詩歌,這時學生情感就得到了真正地激發,因為他們朗誦時的表情是投入的、幸福的、詩人的。在讓學生反覆地動情地朗誦之後,再讓學生來談讀後的感受就比較到位了。

② 第二步:賞讀重點句,發揮想象,指導朗讀:

如果說前面的教學是朗讀指導的第一步,學生通過仿讀對課文的朗讀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那麼朗讀教學的第二步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一些朗讀技巧,來品味經典語句,體味文字意境。所以在前一環節讓學生動情朗讀和談感受之後,我丟擲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從那些句子感受到了這份快樂?”將學生的思維從感性逐漸帶入理性,孩子們很聰明很快就找到四個重點句。這時問題出現了,孩子們整首詩都已經讀得很有感情了,接下來我又該如何指導朗讀這四個句子,才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呢?這時我想到了愛因斯但的一句話:“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對,動用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眼中的文字活起來,不僅能幫助孩子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美麗的圖畫,而且還能潛移默化滲透比喻句的教學,為學生奠定寫的基礎。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再讀讀這四個句子,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從今天的課堂教學看來,這一環節確實還是挺出彩的,孩子們的想象力非常豐富,所以後面讀這四句的時候,情感上更多了一份有趣和可愛。

③ 第三步:發現規律,欣賞文外景,讀寫結合: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切實把握好語言訓練的點,紮紮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這篇課文中的四個重點句,句式整齊,對仗工整,是很好的仿寫載體。在第二環節想象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就能發現四個重點句的句式規律。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秋天的美麗圖景,讓學生在感嘆之餘,用手中的筆,模仿課文的句式盡情書寫一番,可謂水到渠成。針對一些中下學生即興訪寫難度教大的特點,我採用了小組合作,選擇其中的一幅或幾幅寫一寫,讓孩子們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愉悅地學習知識。

④ 第四步:拓展閱讀,走出課堂,豐富積累:

語文專家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僅僅學會課本上的幾篇文章,這些文章再怎樣經典,它也不過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個摹本,要真正的學好語文必須閱讀大量的書籍,積累大量的語言素材,豐富自己的社會閱歷。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興趣和習慣,指導他們做個細心觀察的人,在社會生活中學習語文。所以我在課的最後一環節,將學習語文的觸角伸向了課外,不僅插入了課後的選讀課文學習,讓學生在不同文章的比較中,感受語言表達的多樣性,秋天景物的神奇有趣。還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尋找秋天,畫秋天、寫秋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讚美秋天。這一活動將安排在第三課時,希望到時孩子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0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沈括是宋朝著名的科學家,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少年沈括由兩句詩的內容引發思考:為什麼自家院子裡的桃花枯萎了,山裡的桃花才剛盛開?通過上山觀察終於明白了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山上的地勢高,溫度低。本課集常識性與人文性為一體,“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課外知識,沈括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是值得學生學習的,也是平時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二、 說目標

1、 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沈、芳、寺、凋、院、枯、萎、約、襖、原”這十個生字,積累詞語“芳菲、枯萎、盛開、七嘴八舌”。

(2) 通過課文內容學習,知道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是地勢高,溫度低。

2、 技能目標:能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並積累這些句子,在此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複述相關內容。

3、 情感目標:讓學生懂得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中的“三維概念”。一維是知識技能,二維是過程方法,三維是情感態度,價值觀。其中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最重要的學習目標。所以我這節課我就是想通過課文內容學習,引導學生懂得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讓學生感悟到要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好習慣。這裡要強調的是本節課三維目標的定位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考慮到了原有的學習基礎,考慮到了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而目標的落實強調整體性,是強調在整體的課文學習過程中去落實三維目標,而非割裂地機械完成。整個內容都是圍繞學生在比較中提出的問題“為什麼三裡的桃花開得遲?”展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三、 說教學環節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談談我這節課對目標的落實和重點難點的突破。

(一) 匯入激趣 破題生疑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又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也就能成功一半了。所以我非常注重“匯入”這一重要的開端。開始我先出示圖片,並板書:桃花開 。然後問學生:“桃花幾月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不難回答出桃花是三月開的。我請學生尋找課文中和他們講述的不一樣的地方。學生找到詩句,我出示內容,讓學生讀詩句,讀譯文。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同時感受到了不同,在比較的過程中發現了矛盾 ,教師揭示課題,學生很自然地在矛盾中產生並提出了問題:“為什麼山裡的桃花開得遲?”這裡問題的產生非老師代替他們提出,而是學生在比較中感悟到的。這樣的設計做到了“以學生為本”。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語言環境,進行了重點生字的識字教學。如,在讀到古詩的時候,講到沈括這個人物,我出示沈括的圖片介紹,讓學生在瞭解沈括的同時記住“沈”並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是前鼻音。又如“凋謝”的“凋”字,我讓學生用熟字加部首的方法來記住,並找找“凋謝”在文中的反義詞,在學生字的同時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字詞教學。

(二)、帶疑深入 研究學習

這一環節是突破重點的環節,我主要通過填空的形式(出示媒體)把整個環節的內容貫穿在一起。在這裡我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沈括當時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在有感情的朗讀之後,再讓學生找到山裡桃花開的情景。沈括怎麼知道山裡的桃花會開得正茂盛呢?完成填空。完成的是填空,訓練的是朗讀,感悟的是觀察、思考、探索的過程。最後,讓學生找找山上山下的不同,沈括正是從這些不同現象的比較中明白了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

二年級的學生還不能連貫地表達完整的意思,這個填空形式是老師給學生一個扶手,讓學生能找到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並且積累這些語言文字,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裡我非常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是對文字的體驗,是語言積累的重點,是複述課文主要內容的扶手和依據。例如,最後一句:沈括一下子明白了的內容,是山裡桃花遲開的原因,是認知目標中的重點,這樣的內容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背,還要化為自己的語言講出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根據填空內容的層層深入,我隨即板書。

(三)、積累運用 感悟生情

學生在層層深入的語言訓練之後,我又讓他們進行角色的遷移,讓他們做沈括,看著投影來說說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經過。並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這是前面一個環節基礎上的昇華,是調動學生自身積累的知識對教材進行了再創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有了前面反覆朗讀甚至背誦為鋪墊,複述主要內容對學生而言就不是困難的事情了。

下面是對學生進行第二次的角色遷移:如果你是媽媽,你聽了沈括說的話,你會對他說些什麼?媽媽對沈括說的話,就是情感目標中的內容,也是本節課教師希望學生知道的人生的真諦。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自己感悟,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其效果遠遠超過教師來告訴他。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牢牢抓住四個字:趣 疑 練 悟。學生在學習的初始,因為興趣而讀古詩,因為興趣而產生疑問,產生了疑問就要解決,通過解疑促進了語言訓練,在語言訓練中悟出了感情。這四步不是孤立的,是緊密相連,步步推進,環環相口的。

最後的課外拓展,教師佈置了這樣的內容:說說對生活中的哪些現象充滿好奇想知道答案的,課堂內不能解決的,自己想辦法去找到答案。這樣就讓學生將疑問延伸到了課外,同時也將課堂上學生自己感悟的象沈括那樣“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學習習慣延伸到了課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因為這才是讓他們授用一生的。所以我立足於課堂,將眼光延伸到了課堂以外更遠的地方。在“授之漁”的教學道路上,不斷探索!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以擬人的手法介紹了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課文借小柳樹和小棗樹生長情況的不同,賦予它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小柳樹因為自己長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棗樹;而小棗樹不因自己長得沒有小柳樹好看而洩氣,也不因自己結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自高自大,相反還誇獎小柳樹。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從故事中讓同學們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長處。

本課是第4單元的第3篇講讀課文,它直接體現了本單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一主題思想。所以,在引導學生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要讓學生懂得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不足,領悟課文的深刻含意。

教學重點、難點:依據課文內容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本課的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難點是在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上,真正做到多看別人的長處。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我將採用“感悟朗讀法、讀書指導法、創設情境法”擴充套件思維法來組織教學,以讀為中心,導之以讀,導之以思,導之以說。把讀貫穿整個教學之中。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讀書為基本的三為主原則,讓學生運用朗讀質疑討論想象的學習方式,來完成本課的學習。

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本課教學我以新課標和誘思探究思想為指導,以探究發現為手段,在老師引導下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針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將安排以下幾個環節。

(一)觀察圖片,匯入新課。

(二)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下面,我來說說每個環節的具體設計。

1、觀察圖片,匯入新課。

為了課始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以學生比較喜歡的圖片入手,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課堂。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今天老師把小柳樹和小棗樹請到我們的教室裡,你們喜歡嗎?來叫叫他們的名字。誰能叫的更好聽?觀察一下,老師寫課題的奧祕。對於說的較好的同學,給與激勵性語言表揚。接著,老師說:他們很想知道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然後仍學生初步感受課文。

2、朗讀課文,以讀明理

讀是思的憑藉,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是寫的基礎,要內化語言,首先要加強讀的訓練,新課標提出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不同角色的性格,這篇課文,我採用多種朗讀的方法來讀課文。你能把小柳樹的美讀出來嗎?現在你就是一棵美麗的小柳樹,請你試試等的方式來誘導學生朗讀。

整節課下來,我感覺生字和詞語的鞏固還不是很到位。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蘇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課的內容。本文敘述了夏日裡,薩沙一家到郊外去度假。恰逢暴雨,年僅四歲的小薩沙在家人的影響 下,把媽媽讓給他的雨衣蓋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薔薇花上的故事,讚揚了薩沙一家人自覺保護弱小者的高尚品質。雖然這只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字裡行間,卻蘊 含了深刻的道理。既滲透了“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強者”的文本價值觀,又飽含著“保護弱小者”這樣的信念情感,更體現了文字生命的高度意義,發人深 省,是一篇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經典文章。

圍繞國小中段教學的訓練重點,並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技能目標:能聯絡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同時以句型轉換、比較、標點符號的使用為訓練手段,進一步理解句子所飽含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的強者”,並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弱小者”。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理解課文內容,聯絡生活實際理解薩沙和媽媽的對話,從而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的強者”,並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覺保護弱小者”。

二、說教法:

在這一課的教學上,我主要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由於本文是極具生命教育意義的篇章,在教學中,我主要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近乎文字的真實情景,來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引導學 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第一,我通過創設情景對話,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在暴雨來臨危急之時,自己是甘當弱小者,欣欣然去接 受雨衣,還是勇當強者,把雨衣讓給別人?從而懂得“不甘當弱小者,要爭當生活強者”的人生價值觀。第二,我通過創設實際生活畫面,把學生由文字引入生活, 引導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覺保護弱小者”,使學生真正受到思想的啟迪。

2、朗讀感悟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通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的重點句段,加 深對文字的理解。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在情感體驗中受到美的薰陶,把三維目標落實到每一 個孩子身上。

3、基礎技能訓練法:教學時,我主要抓住薩沙和媽媽的對話,特別是薩沙的三句話。在學生自讀理解的基礎上,以句型的判斷、轉換、比較和標點符號的運用為訓練重點,使學生體會到薩沙的不解、不甘與自豪;同時受到思想的薰陶,引發心靈的碰撞。

三、說學法:

讓學生充分自讀,是有效開展語文學習的基礎,而邊讀邊思、邊讀邊畫則有利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自主閱讀,著重進行基礎技能訓練,交流思想,把讀、練、說、寫多種學習方式相結合,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四、說教具:

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功能主要在於:形象生動逼真、聲色直觀感強,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情景教學更加逼真,更能煽動學生的情感,有助於學生對文章思 想、人物情感的體悟。同時也為教師節約時間,留下更多的教學空間。當然,多媒體並不是利用得越多越好,而是適時、恰到好處地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達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於事無補。】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由“弱小”引入新課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文眼“弱小”,首先通過展示街頭乞丐的畫面,來激發學生的同情心,為學習課文設下感情基調。接著過渡,引出課題。然後點燃學生的學習望:“我”是誰?“弱小”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我”不是最弱小的?

【課堂創設的感情基調與文字基調一致時,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文字的情感體驗。其次,以質疑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故事

1、速讀課文,理清脈絡

自由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自讀雨前部分,瞭解事情的開端。

雨前部分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由於雨前部分比較淺顯,在教學時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學與合作來完成。

【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由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到了解事情開端的自我體驗感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同時有利於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

(三)、品析雨中部分,體悟感情,滲透思想教育。

1、多媒體播放電閃雷鳴,大雨如注的場面。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此時此刻,如果只有一件雨衣,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由於當代孩子受庇護太多,依賴性強,自我為中心較重,不懂得感恩,更別說是關愛他人。所以我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讓學生身臨其境,再現自己的思想,為與下文薩沙的對比埋下伏筆,引發思想碰撞,震撼心靈。】

2、過渡,多媒體展示薩沙與媽媽的對話。(去掉標點的,並要求學生合上課本)

①自由朗讀,試著給它加上標點。

【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對句意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做出判斷的。憑著學生的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完成,有利於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是落實“雙基”的訓練。】

②多媒體播放朗讀錄音,加深感受。

主要是從語感上幫助學生對句型的判斷,促進學生對句子的理解。

③著重抓住薩沙的三句話,判斷其句型,訓練句型的轉換,並通過句型的對比,體會句子飽含的思想感情。

④練習鞏固。

⑤反覆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

【從句型的分辨、句型轉換對比,標點符號的運用,從而真正落實“雙基”訓練。憑藉讀中感悟,引導學生交流與判別,從中體會句子飽含的思想感情,有利於促進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3、聯絡生活,拓展思維,昇華感情

①討論:在雨衣傳遞的過程中,跳過了託利亞。你猜猜,託利亞是怎麼想的?

藉助文字插圖,引導學生從人物表情上揣摩人物的心理。進而從側面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②交流:薩沙的身上有著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③拓展:多媒體展示真乞丐和偽乞丐的畫面,你有什麼話想要對他們說嗎?

【馬丁曾說:“沒有引發任何行動的思想都不是思想而是夢想。”所以說思想教育如果只停留在認識與觸動層面上的話,那只是瞬間的、沒有效應的;只有引導學生由思想觸動到指導行動這個層面上的教育才真正是思想教育。】

(四)、複述鞏固,結束課堂

【複述是對學生概括能力培養的一種形式,同時又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一定的概括能力是為他們升上高段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六、說板書:

板書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高度濃縮,應體現文章的主要內容,又能突出文章中心思想,我的板書力求達到這樣的效果:語言簡潔,條理清晰,把握重點,表明中心,便於學生理解。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讓雨衣:爸爸

媽媽 → 薩沙 → 野薔薇

爭當強者,保護弱小者

二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歡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詩歌,本詩共兩句8行,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這篇課文應該完成以下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2)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讀準每個字的讀音;(3)能夠背誦課文,感悟歡慶氣氛。

2、能力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國慶”的重大意義;(2)展開想象,能為課文配上一幅插圖。

3、情感目標。通過“讀”“悟”“畫”“說”等方式,對祖國母親產生深深的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國慶”的重大意義。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二、說教法、學法

這篇課文是一首描寫國慶節歡快喜慶場面的小詩,語言優美生動,感情真摯熱烈。但由於孩子們對“國慶”認識不多,對“國慶節”的重大意義不甚瞭解。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力做到依據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國慶節的歡樂喜慶,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我對課文中的語句不做過多的、細枝末葉的講解和分析。同時,又不能僅僅拘泥於教材,我會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學生對課文產生疑滯的時候,輔以相關資料(圖片及學生為課文配插圖等),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歡樂喜慶的國慶氣氛,使情感得到昇華。因此,我的教法主要是講解法、“以讀代講”法,資料輔助法,視訊展示法等,相應地來說,學生的學法就是多讀、自悟、小組合作。

三、說教具

所需教具有生字卡、課件。根據本課內容的添加了開國大典的資料,歡慶熱鬧場面的圖片,四幅歡慶圖,生字卡片等內容。

四 說教程

(本課教學目標的完成必須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初步認識課文中7個生字,會寫“歡”和“慶”兩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國慶節的節日喜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產生對祖國的熱愛,試背誦課文。第二課時——鞏固第一課時學過的生字,會寫好6個字;背誦課文,交流自己蒐集的有關國慶的資料;完成課文後面“讀讀寫寫”的擴詞練習。)今天,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下面我簡單說說我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1、師:“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日,我們的祖國也有生日,你們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是的,我們剛剛歡度完祖國媽媽的第五十五個生日,誰知道國慶節的來歷?”(來歷課件)[設計意圖:瞭解國慶節]

2、師:“我們一起來見證這一莊嚴而又神聖的時刻吧。“(開國大典資料)[課件的播放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效果,便於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契機。]

3、師:“回憶這莊嚴的場面,真是令人激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歡慶國慶的小詩。(板書歡慶)請結合自己過節的感受說說什麼是歡慶?”[問題是啟發學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是學生應該逐步養成的一個良好思維品質。由“歡慶”入手,抓住了課堂發展的一個重要線索。由此引發聯想、訓練學生的思維。](多媒體展示)是呀,國慶節那天,全國人民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唱呀跳呀,在歡天喜地地慶祝國慶,這就叫做歡慶。

4、我們來滿懷激情、大聲的齊讀課題:歡慶。 師:我們除了可以說歡慶國慶節還可以說歡慶什麼?[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體會,理解課題]

5、指導書寫:歡、慶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生字,理清文中的行、句。[自讀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的一個重要任務,在自讀中引導學生鞏固、發現、掌握讀書學習的方法,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再讀,把生字的音讀準。

3、檢查識字情況:去拼音讀。

[設計意圖:由字到詞,利於鞏固]

(三)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祖國媽媽的生日快到了,祖國大地到處是一片歡樂、喜慶的景象。老師帶來了四幅歡慶圖”。(出在課中劃出與這四幅圖相對應的句子示課件)

“請同桌合作,,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聽”。

師:“你最喜歡哪幅圖?課文中哪句話寫了這幅圖的內容?請你讀一讀。”(結合學生回答,隨機出示下面句子)

1、看圖學習學習前四行:A、理解什麼是“旗幟”?“歡樂的樂曲”指的是什麼?

B、指導朗讀,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讀得好。生多種形式讀。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我們的國家美嗎?你為生長在這樣的國家感到自豪嗎?感到驕傲嗎?好,下面就請你們用驕傲、自豪的語氣把後面四行讀出來。

[抓住“歡慶”這一特點,從讀中入手,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讀中體會,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背誦,促進語言積累。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化的景物描寫,為孩子歡慶

祖國媽媽的生日做好情感準備。]

2、品讀後四行:

(1)、過渡: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體會到了: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那麼,我們中華兒女是怎麼歡度國慶的呢?

(2)、讀自悟後四行

請小朋友先自己讀讀後四行,再和同學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通過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課文。]

(3)、全班交流,朗讀感悟

小朋友們讀得好認真,收穫一定不少吧,你讀懂了什麼?

(4)生多種形式讀,要把驕傲自豪和對祖國媽媽的崇敬之情表達出來。

3、品讀全詩。

4 指導背誦

(四)實踐活動

1 說話:祖國媽媽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結合文章相關語句的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訓練學生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五)總結

學習《歡慶》這首小詩後,我們要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五、說板書設計

美麗的圖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板書簡單明瞭,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背誦出本文。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9、歡慶

——祖國媽媽的生日

田野 獻上 果實

楓林 舉起 旗幟

藍天 飛著 鴿子

大海 奏起 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