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說課稿9.98K

作為一名老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10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花的勇氣》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節選自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的散文《維也納春天的三個畫面》。作者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

帶著泥土的氣息,開啟教材《花的勇氣》,和作者、編者對話。這篇課文構思精巧別緻,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寓情於景,情理交融,耐人尋味。語言生動、優美、流暢,值得細細品味。和本單元其它課文、口語交際共同組成“熱愛生命”專題,又是一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啟迪學生心智的好例子。

二、 理念、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說的是一篇課文,其實是我從教18年的實踐、思考: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語文教學要在工具性、人文性兩者的矛盾中尋求平衡。基於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標,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為通過本課學習,認識4個生字,理解“氾濫”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花的句子。朗讀課文,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語言的優美。重點:體會花兒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氣魄。難點:憑藉例子,通過對話,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領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三、 說教學法

為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教法、學法互相牽制,融為一體。教法方面,主要採用重點突破法,以課題為切入點,點上探究。我還採取多層次閱讀法,引導學生盡情的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憑藉文字的語言文字,力求和學生一起穿透文字的表象,感悟文字背後的意義,並在感悟中學習語文,關注語言,促使感情與智慧在閱讀對話中交融共生。我還運用合作探究法,以作者情感的變化作為本課研討問題,使學生讀、思、說、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從而體驗情感,突破重點。學法方面,本文是略讀課文,充分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通過課前導讀,明確閱讀要求,自主學習,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合作探究。

四、 說教學程式

我追求簡約、高效、創新、和諧的課堂。本課安排一課時。根據新課程理念和農村孩子實際,預設如下流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課始,創設情境,喚醒學生。我是這樣匯入新課:茁壯生長在磚縫中的小瓜苗,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頑強。當你看到花兒在陽光下綻開笑臉,在溫室裡展露嬌媚時,也許你並不會太在意,然而當你面對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時候,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學習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氣》,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注意“勇氣”兩字要寫的有力!

板書:的勇氣

釋題:什麼是勇氣?(敢作敢為、毫不畏懼的氣概)

學生在激情的話語中走進文字。民主、自由、寬容、激勵的氣氛從一開始就浸漫課堂,並貫穿教學始終。

1、引導質疑: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了題目,你有問題要提出來嗎?

2、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是呀,作者看到的究竟是怎麼樣的花啊,竟然擁有勇氣?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第一步我們該做什麼?(找寫花的語句)第二步我們再做什麼?(從寫花的語句中嘗試感悟花的勇氣)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自由讀課文,遇到描寫小花的語句就動筆畫出來。文中描寫花兒的語句有兩處:

(出示投影)——第二自然段

我用手撥開草一看,原來青草下邊藏著滿滿一層小花,白的,黃的、紫的;純潔、嬌小、鮮亮;這麼多、這麼密、這麼遼闊!它們比青草只矮几釐米,躲在草下邊,好像一使勁兒,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1、齊讀這段話,然後說說讀懂了什麼?在課本上做好批註。(花顏色美、可愛、多等特點)

2、揣摩作者描寫小花的方法。(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

師:你還劃出了哪些語句?

( 出示投影 )——第七自然段

迎著吹在臉上的細密的、涼涼的雨點,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兒一下子全冒了出來,頓時改天換地,整個世界鋪滿了全新的色彩。雖然遠處大片大片的花與濛濛細雨融在一起,低頭卻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

1、師:花兒多美呀!想看看嗎?

(出示投影)——花的圖片

教師配音讀此段,師生交流理解。

教師小結:同學們,這個時候老師不但被花的勇氣征服了,也被你們的精彩發言征服了, 誰願意把感悟到的勇氣放進這段話裡面讀一讀?(指名讀)

(三)、小組探究 體驗情感

師:小花竟然有勇氣!這是作者看到的小花。可是你們知道嗎?作者歷經了好幾次情感變化,讓我們再次到課文中去,去尋找作者的情感歷程。

(走進作者不斷變化的情感世界裡去,與作者的變化之心直接對話,可以更深刻的理解文字。使文字的內在情趣和學生的理解相得益彰,充實其內心,沉澱其語感。)

(出示投影)

作者最初看見草地時,感到 失望 ,

扒開草後看見躲藏著的小草時,感到 ,

離開維也納前沒看到花,感到 ,

看見花的原野時,感到 ,

體會到小花的氣魄時,感到____________。

1、分小組合作學習:針對問題,瀏覽課文,認真傾聽,大膽交流。

2、選小組代表展示所填內容。體會作者的失望——吃驚——遺憾——驚奇——震驚這一系列心理歷程。

3、個性化展示朗讀。

師:誰有勇氣給大家讀一段,請自信的舉起你的小手。我們需要8位小勇士!注意:每個人讀的內容不同,感情也就不一樣,有信心讀好嗎?

師:同學們,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了小花那種不向冷風冷雨低頭的勇氣,那種在艱苦的環境裡奮力拼搏的精神。那麼作者又感悟到了什麼呢?請你找出描寫作者感悟的語句。

(出示投影)——第八自然段

我驚奇地想:它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的感情讀此語段。(問號、感嘆號、破折號)

2、說說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交流指導)

(1)聯絡課文第五段理解“冷風冷雨”這一惡劣的環境。

(2)抓住“偏偏”理解小花的勇敢;抓住“居然”理解作者的震驚;抓住“如此的氣魄”理解花兒的勇氣;抓住“怦然一震”理解作者的感悟至深。

3、總結本單元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出示投影)——理解句子的方法

(1)根據標點符號提示,讀出感情,幫助理解。(2)聯絡上下文,完整理解。(3)抓住關鍵詞語,深刻理解。

4、個性化朗讀。

(這段話是作者的感悟所在,點睛之筆。讀點睛之筆,方能悟其中之意。嘗試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才能激發出學生的語言積累,分析課文的能力才能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讓學生在思考中陶冶心靈,在討論中培育心靈,在傾聽中豐盈心靈。)

(四)、迴歸全組,昇華思想

這是本組的最後一篇課文,讓學生結合本文和前面三篇課文,說一說對人生、對生命的再認識(完成小詩人續寫),使本組教材連貫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深化學生感受,昇華思想。

師:聽你們讀到這裡,我的心情變的凝重起來,作者由花的勇氣悟了到生命的意味,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

板書:生命的意味

(出示投影)——我的小詩

勇氣是冷雨中迎春花綻放的花朵

勇氣是磚縫裡小草探出的嫩芽

勇氣是……

勇氣是課堂上高舉的小手

勇氣是夜晚獨自一個人在家

勇氣是……

(來,誰接著老師的話說出詩一般的語言)

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不同,他們對生命的認識不同,語句表達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五)、說板書設計

略讀課文的板書更應簡潔明快。我選取了文章當中最能體現花兒勇氣的三個詞語傲然挺立,明亮奪目,神氣十足作為板書內容,隨作者的行文思路橫向推匯出生命的意味這一主題。

傲然挺立

明亮奪目 ——花的勇氣—— 生命的意味

神氣十足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嚮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問道”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已生存的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誰能說說題目中的“道”是什麼意思?(道理、規律) 那麼題目的意思就是(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規律)。

二、統讀全文,回顧內容。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作者一行人的目的,那麼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嗎?又發生了什麼事呢?讀課文,

讀文後(選一個學生彙報作者一行人的目的)。

說得真好,你們願意看看可愛的海龜嗎?(師點幻燈片,邊看邊說)看完後,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三、緊抓蠢事,引入探究。

1、是啊,如此可愛的小海龜卻被我們不經意間深深地傷害了,看大螢幕,全班齊讀“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師出句子)理解:“愚不可及”

2、我們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面對我們的表現,嚮導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呢?

請同學們默讀文章的第三到第八自然節,邊讀邊畫邊思考,並標註你的感受。

四、默讀課文,深入研讀。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掌握情況。(出示幻燈片)

思考: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嚮導又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對此你有什麼想法?

2、彙報交流:

⑴ 學習三-四自然節:

① 我們的哪些做法是愚不可及的?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聯嚮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看見探頭小龜有危險,就焦急起來,讓嚮導想辦法。聯絡上文小龜遇險體會我們因愛護小龜,擔心它受到傷害,但不懂它入海的基本規律。相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企圖”。

指導朗讀,讀出危險及焦急的心情。

② 面對著我們如此焦急的.表現,嚮導是怎麼說、怎麼做的呢?

電腦出示: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叨就叨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嚮導為什麼這麼說?理解“若無其事”他說這句話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嚮導覺得這是正常的規律,幼龜防護天敵,自然有自我保護的辦法,不能人為去改變)

③ 第四自然節中還有哪些句子表明了他們情感的不同?引導學生理解“冷淡”“極不情願”等詞語。

④ 指導朗讀:

誰的想法正確呢?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呢?

⑵ 學習第五自然節:

① 學生彙報:相機理解“魚貫而出”。② 你明白了嗎:為什麼說我們乾的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過渡: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⑶ 學習第六、七自然節:

① 自由讀6~7自然段思考:這件蠢事造成了什麼樣的後果呢?

② 學生彙報。

③ 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

⑷ 理解“我”和同伴此時的心情:

“天啊!” “看我們做了些什麼?

4、朗讀第八自然段,體會中心: ⑴ 我們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令我們震驚,我們極力去救海龜,但我們內心仍是悔恨至極,讀第八自然段,從哪兒看出我的心情?

⑵ 我們的內心會想什麼?(無知,好心辦壞事,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只能把事辦糟,自然現象神祕莫測,不知道就不能亂加修改。)

⑶ (出示句子)嚮導由若無其事到不情願,現在心情又是什麼樣?(悲嘆)把悲嘆換成感嘆行不行?悲(為小龜的慘死)嘆(人類的無知,強行改變規律,應受責罰)

⑷ 嚮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麼不制止,反而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⑸ 有感情地讀第八自然段。

四、感悟啟示

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穫告訴大家。

五、朗讀全文,明“道”。

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麼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六、作業。

找一找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行為

板書: 我們:無知之愚

自然之道{ } 愚不可及

嚮導:有知之愚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巨人的花園》是部編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的專題是童話故事,要求學生在讀課文時體會童話的語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園》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講述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裡玩耍,很生氣,便在花園的周圍築起了圍牆,將孩子們拒之門外。從此,花園裡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後來,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圍牆,與孩子們共同生活,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目標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基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四年級學生特點,設定教學目標如下: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洋溢、允許、圍牆、禁止、告示牌”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讀懂課文,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願意和同學交流閱讀的感受。

童話主要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基於文體特點,確定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

教學難點:體會童話特點,感受童話魅力。

三、說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對童話非常喜愛,也讀了很多課內外的童話故事。這個故事非常接近學生的生活,又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相信本文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因此,根據課文特點,我將圍繞“對比”展開教學。我將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朗讀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讓學生通過對比思考,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來實施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扶放結合,滲透學習方法。

學法: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滲透了讀中悟、悟中讀的學法。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讓學生領略文章內涵;運用想象、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可以實現文字、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多元互動,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初讀全文。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四年級的.學生對童話又有很

大的興趣。針對這一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

1.教師:童話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我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我們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同學們,你們讀過哪些童話?哪個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

2.讀題想象。教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大膽想象:在你的心目中,這個巨人的花園會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匯入既能直接切入課題,又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好課文埋下伏筆。

3.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1)藉助拼音讀準生字,讀通讀順課文。

(2)思考: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第二環節:精讀課文,突破重點。

(一)花園變化前後的對比讀

1.提示說話,接觸對比

想想巨人的花園原來是什麼樣的,後來又是怎樣的?並在相關的語句下畫上記號。稍後,適時請學生交流。並在螢幕上出示相關的語句。

2.對比朗讀,感受對比

以對比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先讀讀描寫花園漂亮的語句,再讀讀因為巨人的行為而變得寒冷、荒涼的語句和花園後來又富有春意的語句,最後再讀讀描寫花園變成了冬天的語句。

(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內容的對比讀

1.巨人的性格

(1)我這樣引導學生:“這可真是一個神奇的花園啊!可是不知同學們想過沒有,同樣一個花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呢?”

(2)“當巨人面對孩子們一次又一次進入他的花園,態度是怎麼樣的?”我讓學生再次認真讀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語句。

(3)當學生交流完後,我適時出示相關語句:“你們在這兒幹什麼!

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裡面玩。”在研讀巨人斥責孩子們這三句話時,我是這樣設計的:請你們讀一讀這三句話,並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說這些話的時候,心裡可能是怎麼想的?他說話的時候可能是什麼樣子的?

2.孩子們的性格

讓學生試著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讀一讀,品一品,悟一悟。並隨機理解重點句: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讓學生通過想象補白:小男孩會對巨人說些什麼?讓學生在想象中走進文字,與文字進行對話。

(三)巨人醒悟前後的言行對比讀

1.讓學生再次朗讀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無情的句子。

2.再讓學生找出描寫巨人醒悟後言行的重點句:“ 我多麼自私啊!現在我明白為什麼春天不肯到這兒來了。孩子們,花園現在是你們的了!”再次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第三環節:巧設練筆,昇華情感

設計有創造性的小練筆:“巨人趕走了小孩,你覺得他趕走的僅僅是小孩嗎?還有什麼?你想對他說些什麼?”讓學生在練筆中,再次昇華學生的情感。

第四環節:綜合學習,拓展延伸。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注重讀寫結合。一篇篇課文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範例。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當學生明白童話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後,我引導學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蒐集到的童話讀一讀,或在小組內對人物形象議一議。

通過這些綜合性學習,使學生在揣摩、比較、體會中感悟本課的表達特點,感受童話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課重點。

六、說作業設計

1.收集有關幸福的名人名言。

2.課外同步閱讀《小青石》和《格林童話》。

3.收集王爾德的其它童話故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給大家聽。

七、說板書設計

25巨人 的 花園

趕走 孩子 冬天

留住 孩子 春天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喚起人們對江南絢麗春色的嚮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收束全詩,更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眷戀之情。同時,“詞”這種體裁在湘教版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選編這首詞,意在使學生對詞這種體裁有一個簡單的瞭解,初步感受詞的語言美、韻律美,開拓學生的視野,感覺中國經典詩詞的無限魅力。

 二、說設計思路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歷經千百年而傳誦至今的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燦爛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然而在古詩詞的教學中,不少教師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體會到:教師激情有餘,學生悟性不足;教師情有獨鍾,學生卻無動於衷。原因何在?往往由於教師在教學上的情感灌輸,造成學生的情感距離,未體現經典詩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因此,本堂課的教學重在體現語文新課標中“以讀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走進文字、親近文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滲透古詩詞教學“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律,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力求營造一種“簡約而不簡單,隨意卻不隨便”的和諧語文課堂。

本首詞的教學過程我設定為四個環節:

(一)談“憶”匯入,情境揭題。(二)“胖”讀全詞,古詞新談。(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談“憶”匯入,情境揭題。1、(師生問好後,教師板書“憶”字)①師:請同學們讀這個字。能給“憶”字組幾個詞嗎?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創造這個字的呢?(課件一:演示“憶”的演變過程)②師:由此,你想到了“憶”的本意是什麼呢?(引導學生說出回想、思念)。③師:古往今來,有人思念家鄉,有人思念親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們將和詩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書:江南,學生齊讀課題)2、師:首先請同學們看大螢幕。

(課件二:江南風光視訊:小橋、流水、垂柳、涼亭??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的錄音伴奏)。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配上樂曲可以唱。詞不同於詩,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稱為長短句。《憶江南》這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詩人白居易50多歲時曾在江南的蘇州、杭州任職做官,江南的秀麗風光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記憶。回到洛陽12年以後,他對江南依舊魂牽夢縈,67歲那年,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憶江南》。

(教師配著古樂範讀)[設計理念:教師巧妙地把詞、作者和寫作背景與江南美景融為一體,在這種無意注意之下,教師細膩、傳神、聲情並茂的朗讀,將使學生心中盪漾起淡淡的愉悅之情,把學生帶入一種對江南的嚮往之中,進而有種渴望要了解,朗讀這首詩的心情,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熱情。]

(二)“胖”讀全詞,古詩新談。[設計理念: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本”,教師剛才的範讀已潛移默化地激發了學生走進文字,與文字對話的求知慾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胖”讀全詞,不在於質好,只在於量大,讓學生在反覆自由地讀字、讀詞、讀句的訓練過程中,先領悟詩的`大意,初步感悟詩的意境。]這一環節分以下步驟進行教學:1、學生自由朗讀並提出循序漸進的要求:讀準字音,讀正確,讀通順,爭取熟讀成誦。2、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出示課件三:重要詞的註解。要求:①根據註釋讀懂詞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質疑提問並作上記號。②書寫“諳”字兩個,在自己與同伴都認為美觀的字下畫“☆”。

(三)“瘦”讀全詞,搜尋詞眼[設計理念:一個既淺又俗的“好”字,包羅了江南春色的種種佳處,作者的讚揚之意與嚮往之情,也盡寓其中,同時,只因“好”字之甚,方能“憶”之不休,“好”和“憶”二字在詞中相互驗證,相得益彰,實為絕妙之筆]1、品析佳句,引導想象。(1)江南好,好在何處?(景美)(2)詞中寫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畫出來。(太陽、花、水、春天)(3)分別抓住景物的什麼特點來進行描寫?(色彩)教師引導學生口頭填充:( )的花兒 ( )的江水( )的太陽 ( )的春天課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紅勝地紅,春來江水綠如藍。”①輕讀句子。②說說這個句子寫得怎樣?用了什麼修辭手法?③把詞中的“勝”換成“似”、“像”,比較朗讀,進一步理解“勝”的妙處。④江邊的花為什麼會紅勝火,江花為什麼會綠如藍呢?(太陽很紅,花兒在太陽的照射下,更紅了,勝地過了火焰。美麗的江水綠得很純淨,如同藍草一般)⑤心誦詞句。(提示學生眼睛看著文字,嘴上說著語句,腦海想像畫面)

課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圖:日出→江花→江水→全景。①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這時的江南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②如果你身臨其境,你會怎麼說?會怎麼做?(會大聲感嘆,會把它畫下來,拍下來,會流連忘返?)2、搜尋詞眼,品讀“江南好”。師:剛才,大家解譯詞意,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不知不覺就把這首詞讀“胖”了。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全寫下來,那該是多長一篇文章啊!但我們看這首詞,它只有幾個字?(27字)。這就是詞的優美、簡潔、凝練、含蓄的魅力所在。想把這首詩讀“瘦”嗎?請再放聲地讀讀全詞,看能不能把整首詞讀成一個詞語?找找整首詞是圍繞哪一個詞來寫的?提問引導學生質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還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導學生說:天氣好、人好、人傑地靈、美食多??),師:一個“好”字,包羅了詩人對江南的無限讚歎和嚮往之情,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引導學生想象詩人當時讚美、回憶江南的表情、神態來讀,或者想像詩人作詩的心情,大聲的贊誦讀,或小聲的感嘆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四)牽引“憶”線,拓展延情。師反問:對比洛陽,如此美麗的江南春色,叫詩人怎“能不憶江南”呢?

1、對比句子,說說更喜歡哪句?為什麼?出示課件六:能不憶江南?應該憶江南。

2、創設情境,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對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辭官離任時,詩人劉禹錫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出示課件七:引導學生讀一遍,課件更換一種字型。師: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師: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生接著讀——“能不憶江南?”再次對著你對《憶江南》的獨特感受,齊讀全詞。

3、結束語:同學們,古詩詞是我國文學中的藝術瑰寶,好的古詩詞、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我們正處在背誦詩文、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我的老師曾送給我一句話,今天我想把它送給大家:誰擁有了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

謝謝大家,下課!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

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學生並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著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4)反覆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後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自主閱讀,激發情感。

上課伊始,根據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我以複習生字詞為目的引出學生說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後引導:假設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跟著嚮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麼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仔細讀課文找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

出示課件,閱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說說自己是怎樣愚不可及的?把你的體會批註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抓重點詞句,以問導讀,領悟“道”

我先引導學生推敲文字中的“欲出又止”和“躊躇不前”兩個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讀懂文字傳遞的資訊。然後提出問題: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凶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麼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帶著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這段話!

學生通過讀,充分理解這段語言傳遞給我們的資訊了: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個性閱讀文字,體會遊客與嚮導截然不同的態度。我設計了四個引讀問題。

1、如果你就在現場,面對這樣緊張的一幕,你又會怎麼做?那麼同伴,嚮導又是什麼反應?體會我、同伴、嚮導的對幼龜處境的不同態度。

2、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著急,擔心,揪心,可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說的話?

在我們眼裡嚮導是個什麼樣的人?那我就要採訪一下向導,看他怎麼說?

3、此時,我和同伴對嚮導所說的“自然之道”是怎麼理解的?

4、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嗎?再分角色朗讀。

“你得想想辦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不能見死不救”

(這段設計,體現學生個性的閱讀文字,體會文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實閱讀體悟,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分享別人的智慧與成果,提高自己的認識,如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更是閱讀的一種樂趣。)

三、圖文結合讀,通過比較分析再讀,體會結局的殘忍。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畫面讀中想像,想象後再朗讀文字,補充文字,通過讀去填補文字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過想象讓學生走進文字、甚至超越文字。

如:我在出示“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雲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還展示了食肉鳥啄食幼龜的動畫,並配有食肉鳥響徹雲霄的叫喊聲,我問:看到這樣的畫面,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嚮導的心情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裡:嚮導心裡難受極了:(學生髮揮想象填補心裡的'想法)

是啊,嚮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隻,卻傷害了無數只。

教師引讀,學跟讀:

終於,嚮導發出了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說的那句話(出示嚮導的話:“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讀促寫,深化情感

課文讀到這兒,孩子們(出示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隻小幼龜,我想說……

假如我是一隻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說…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說……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學生寫完後交流,教師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違背遵循)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孩子們那,我們“我們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內容,讓學生內化“道”。師:回顧我們學過的課文,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打掃”森林》,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迴歸昇華,真誠解“道”。

教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律,如果我們違背規律做事,就會得到與願望相反的結果。如果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就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六、佈置作業

出示課件: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麼發明創造的資料。

板書設計: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龜

違背害

人是萬物之靈,自作聰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榮幸能站在這裡與大家共同探討與交流,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語文出版社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篇課文《永生的眼睛》。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重難點,教法,學法以及教學流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拿到文章,我站在普通讀者、學生和教師的立場反覆研讀了課文。感受到第六單元這組課文以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展示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這篇課文的作者是美國的琳達·裡弗斯,文章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二、說學生

六年級學生讀了本篇課文後,應該能夠感受到這其中體現的真善美,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也能夠湧起很多的感動。但是我想,他們還不能清楚地知道究竟是什麼使自己產生了感動,這正是教學中應該幫助學生提升的地方。

三、說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成功的基礎是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科學地制定出教學目標,才能駕於全域性。正如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所說:“科學地確定學習目標是教學的首要環節。”因此,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制定本課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

1.圍繞對話核心主題——“因為誰、為什麼而感動”、抓住具體的語言文字進行體會感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在對話中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珍惜和熱愛生命和美好的生活。

3.瞭解角膜捐獻,對捐獻角膜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

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其中教學目標1、2是本課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方法得當,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為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踐行新課程理念,我採用“對話式教學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閱讀的本質,也是閱讀教學的本質,因此,營造一個和諧的、高效的對話課堂是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本節課設計中,我採用 “語文對話式閱讀教學模式”進行設計,形成了以 “對話核心主題”為中心點,以“對話分主題”為線索,以“對話依託點”為具體內容,“由點拉線、由線畫面、由面及點”的主題鮮明、各環相融、對話引證式的課堂結構,並具體設計了“預習與交流→確定對話核心主題→引出分主題→藉助對話依託點闡述分主題→整合分主題迴歸核心主題”的教學流程。

五、說教學流程

上課之前,我佈置學生進行預習,這是確定“對話核心主題”的重要素材。

(一)匯入課文,揭示課題

匯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就是這個道理。富有感情與哲理的匯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接近了。這篇課文學習中,教師首先配樂朗誦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而重見光明的人寫的文章。

《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著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讀完後教師說:“這位重見光明的人在呼喚、在尋找給他帶來光明的使者,這位光明的使者到底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它是由美國的琳達·裡弗斯寫的作品《永生的眼睛》”。這樣的匯入,為後面的對話創設了很好的`情境,為後面參與你“因為什麼而感動”這一主題的對話打下基礎。

【設計意圖】這不是一首普通的詩,這是一首獲得溫迪捐贈的眼角膜的人書寫的情詩,表達了他重見光明後的內心感受。以此詩作匯入,配之教師深情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了一個情感基調。

(二)出示對話核心主題“你因為什麼而感動”

教師說:“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當我讀第一遍的時候,我有了一種感動。當我讀了很多遍的時候,我的心中湧動著許多的感動。在同學們預習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同學也有這樣的感動。文章為什麼帶給我們這麼多的感動,我們感動的究竟是什麼?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來交流這些感動,共享這些感動。”這一“對話核心主題”的確定,充分考慮了作品的內涵、創作的意圖、學生和教師的感受等多方面因素,符合閱讀心理和規律,能夠使對話有效展開。

(三)引出分主題,運用對話依託點展開對話

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用心靈與作者交流,與文字對話。接著,學生交流自己心中的感動,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進行引導。我預設學生會提出因為文章中人物的“富有愛心”、“勇於奉獻”、“熱愛生命”而感動,這些就是分論點。教師追問: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感動,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語句和其他資料讀一讀、說一說。這些語句和資料就是“對話依託點”。此中,我預設重點把握兩個語段,這兩個語段是文章表達思想的重點段。

第一個語段:“琳達,”父親平靜地摟著我,“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我和你媽媽就想過,如果我們死後的軀體能幫助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有了一些意義。”父親這番話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這一段,我通過創設一種衝突情境激發學生深入對話。首先,引導學生理解父親和琳達的態度是不相同的,並找到相關的段落朗讀;其次,教師以“能給予別人的東西有很多種,身體是最珍貴的。中國的傳統說法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損傷。面對著捐贈器官這件事,琳達是痛苦難忍,可父親卻如此平靜,難道父親不愛妻子,不尊重給予自己身體的父母嗎?”引導學生討論從而進一步得出:父親愛妻子、愛自己、尊重父母,但也愛別人的生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愛吾生命以及人之生命”。這時,教師適時補充呈現關於眼角膜的資料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能反映作者渴盼得到光明的部分文字,說明對於盲人而言是多麼渴望得到角膜重見光明,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真正地為琳達父親感動。然後在感動中全班齊讀該段,並以“這時,你想對琳達的父親說些什麼”的方式表達感動。

第二個語段:“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裡的一片驕傲”。

教師通過“作者說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麼,父親留下的更是什麼?”來幫助學生體會“熱愛生命的精神”;用“‘輝映在我女兒眼睛裡的一片驕傲!’”來啟發學生與作者自己14歲的時候的情況進行比較,從而感受溫迪的富有愛心、勇於奉獻和熱愛生命。

第三,我出示本文後面三個自然段,並再一次配樂朗讀,激發出學生對溫迪更深的敬意和對“永生的眼睛”的內涵的更深的理解。

沒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畫家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縈繞在我耳際:“一個人什麼也看不見該有多痛苦!”

失去溫迪三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兒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這一刻,我彷佛看到了我金髮的溫迪,她手中的畫筆依舊不停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耀著驕傲的光芒。

當學生沉浸在情境之中,教師用“看了這樣的結尾,你的心靈是否有了一種震撼,你的心中是否又多了一份感動,把你的這份感動,用你的筆寫出來吧。”寫好後,請部分學生朗讀自己所寫的內容,要求讀出自己心靈深處那份最深刻的感動。

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在呈現“對話核心主題”後,學生們各抒己見,運用“對話依託點“闡述“對話分主題”,積極地發揮“平等中的首席”作用,通過“說課文內容”、“品關鍵詞句”、“讀相應語段”等方式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培養語文能力。

(四)整合分主題迴歸對話核心主題,昇華“感動”,延伸課外。

首先,教師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人類美好的情感是沒有國界的,這來自異國的文章深深地感動了我們。我們為他們的富有愛心而感動,為他們的——勇於奉獻——而感動,為他們的熱愛生命——而感動……當我們擁有了這些感動之後,讓我們再來看看課題,《永生的眼睛》永生的僅僅是眼睛嗎?僅僅是將要消失的眼睛在別人的身上得到了延續嗎?還有

什麼?(學生交流)引導學生:還指他們一家三代人富有愛心、勇於奉獻、熱愛生命的那種偉大的行動和美好的情懷將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染著我們,將永遠流傳下去,得到了真正的永生。他們這一家三代人也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他們也是永生的。”

然後讓學生帶著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課題。並給予簡短的時間討論:“我們身體所能給予他人的不僅僅是角膜,還可以是什麼?”並呈現資料加以說明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就是這樣做的。接著,教師說:“如果你善於感動生活中的真、善、美,善於為生活中的小事而感動,那麼,你將會是一個幸福而快樂的人。”課外延伸作業是“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用你的這份感動感染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吧。”

在對分主題進行對話之後,教師通過總結,完成對“對話核心主題”的集體構建。使學生在明白為什麼而感動的基礎上,拓展感動的外延,將“感動”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同時,這一課堂結束形式,與開頭形成很好的照應,體現課堂結構的圓合之美。

結尾: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體會最深的一點就是帶著激情去工作,才能使平凡的工作煥發光彩,使平凡的生活充滿樂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8

一、 說教材:

《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先生的一封信。這封信首先表達了“我”和媽媽對加利先生的問候和深深的謝意;接著深情回憶“我”爸爸出征前後的情景,在悲痛中懷著自豪和崇敬,並表示要向爸爸學習,用生命捍衛和平;最後,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籲,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

教學難點是認識“世界並不太平,不少地區還瀰漫著戰爭的硝煙,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二、說教法:

這是一篇書信體文章。信中飽含著一個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摯情感,它用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機聯絡起來。語言樸實,情感強烈,讀之催人淚下。但長期生活在和平環境中的孩子,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我在教學時注重:

(一)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首先,是利用下載的圖片資源,為學生創設情境。因為學生們均來自農村,資訊資源渠道狹窄、閉塞,對於世界局勢可謂是一無所知。我把收集到的圖片經過選擇、整合、加工後再現情景,讓學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勢,從內心深處喚起他們對戰爭的憤恨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之情。

其次,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在導課時運用和諧的音樂來襯托小作者的喪父之痛;在講解小作者手捧鮮花到機場迎接父親的靈柩回到祖國時,播放了《葬禮進行曲》,渲染了悲痛的場面和悲傷的情懷,以此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深切地感悟到作者的“失父之痛”,

更易激發學生情感與作者達到共鳴,從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局勢,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再者,針對文中出現的和平之花,我專門用鮮豔的紅色列印成鮮花的形狀,並寫上“和平”兩字,更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和平之花是那麼的鮮豔,可是也是那麼的易被摧殘,讓學生從中感受的戰爭的可惡和對和平的期盼。

(二)引導學生多揣摩,從作者的喪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

教學中,學生通過讀課文思考:“爸爸是個怎樣的人?”“他的嘴張著,在呼籲什麼?”等問題,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特別是含義深刻的句子以及信中“我”的呼籲來重點理解體會、感悟交流。教學中還採用換位體驗:假如你是雷利,你會怎樣介紹爸爸?假如你是雷利,為這樣的爸爸感到自豪嗎?假如你是雷利,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裡時,你的表現會怎樣?……這些方面引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又從重點語句(如“喪父之痛”的句子、“世界並不太平”的語句以及“對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三)加強指導多讀,讓學生在反覆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情感。

教學中,主要採用讀中感悟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自由讀、指讀、齊讀、品讀、比讀、引讀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學生與文字的對話,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的自由讀、指讀、品讀,使學生讀中有所體會,讀中有所感悟;通過學生的品讀、比讀,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提高朗讀能力;通過教師引讀,渲染氣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場景得以再現。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讀,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讀出感情,讀出渴望,特別是“他的嘴張著,他在呼喚”和“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以及“讓二十一世紀那已經能夠聽到的腳步聲為戰爭敲響喪鐘,讓明天的世界真正成為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人類家園!”等語句的朗讀,要達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說學法:

這篇課文的重難點語句較多,作者的情感學生無從體驗,他們對此難以理解。因此我設計這樣讓學生去學習:

(一)欣賞音樂,進入情境。

要讓學生能體會作者情感,為他們創設一個催人淚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學生通過欣賞音樂,聽師解說,初步感受小作者的喪父之痛,也為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打下了情感基礎。

(二)質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過學生讀文質疑,抓住含義深刻的重點語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畫、批註、體會、朗讀),並運用遠端教育資源補充大量的事實資料(圖片、資料等),讓學生從字裡行間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並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從而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進一步從內心深處強烈地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三)昇華情感,拓展練筆。

在深入感悟課文內容後,學生的情感達到高潮,除了從朗讀中傾吐自己的感情外,還有千言萬語要傾訴,看著戰爭中和你年紀相仿的孩子,為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應該怎樣做呢?讓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一個符號盡情抒發自己此刻的心情,讓學生的情感一瀉千里,一吐為快,從而維護和平的信念更為堅定,並將化為今後的行動:如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做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或給戰亂地區的兒童獻愛心等。

(四)說教學程式:

在備課時,我認真鑽研教材,尋找了有關的遠端教育資源和教學資料,進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後,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書信的主要內容及重點詞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體會“我”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從而樹立維護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標:讓學生結合遠端教育資源理解重點詞句和體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通過三個目標的確定,上課也就能有的放矢,較圓滿地完成了預期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過程的設計上,環環相扣,步步深入(見教學步驟),儘量使課堂每一分鐘能得到合理運用,遠端教育資源的取捨、使用與教學內容相融合,使它們的配合使用盡量能達到天衣無縫,為教學過程服務,使課堂教學因此而生輝添彩,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第一:和諧的背景音樂帶領孩子入情入景,為本文的學習定下“基調”,使學生知道有一個孩子和我們不一樣,為學生體會思想感情做好鋪墊。

第二:提出三個有利於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便於學生對課文大意的瞭解。

第三:環環相扣地提出問題:我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他的嘴張著,彷彿在呼喚著什麼?可惡的戰爭奪去了爸爸的生命,那世界是否從此就太平了呢?作為新世紀的兒童,面對戰爭,為了維護世界和平,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使學生對文章有了較深一步的瞭解。

第四:進行重點段落和重點句子的指導朗讀,並利用“換位”的問題,“假如你是作者,當看到爸爸的遺體躺在靈柩裡時,你的表現會怎樣?”並配上音樂《葬禮進行曲》及孩子們對爸爸緬懷深情的朗讀,使課堂氣氛變得凝重、熱烈。

第五:理解“世界並不太平……”一段的同時教師出示戰爭中的有關畫面幫助學生理解,進而引發孩子們呼籲的渴望,自然過渡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學中。瞭解作者為什麼呼籲?呼籲什麼?將課文教學引到一個小高潮。這時孩子們對和平的渴望非常強烈,讓孩子在盡情抒發情感的同時,理解我們要呼籲什麼,我們可以為世界和平做些什麼?讓孩子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將全文教學推向高潮。

最後:全體學生一齊表達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願,使本課教學達到高潮,並結束教學,留給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間,進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腦海中根深蒂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比較簡單,只有三朵“和平之花”。這三朵“和平之花”,既是爸爸臨死前對和平的呼喚,也是小作者發自內心地對和平的呼喚,更是所有的孩子對和平強烈地呼喚。

教學反思

在我設計的這課堂中,我以孩子的讀做為導線,用不同形式的讀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以讀導悟,化繁為簡。使整個課堂有張有弛,環環相扣。而遠端教育資源在本課就猶如為學生插上了聯想的翅膀,讓學生不停地在戰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時空中穿梭,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全世界人民對和平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維護和平的信念。

我的說課內容結束,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們予以指點。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鄂教版第八冊第七單元第20課所在的單元是以“人與自然”為話題闡述人與自然的關係的。本文屬於寫景、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章構思非常巧妙,作者站在兒童的視角,以輕鬆活潑的筆調,運用詩一般精美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展現了豆花莊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環境,動物們在這裡過著安樂、祥和幸福的生活。文章有很高的品位價值,可能性強,是一篇可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思想內涵的經典文字。

通過探究課文,深切感受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給小動物們帶來的快樂幸福生活,並讓學生有物及人展開聯想,體會人與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

依據《課標》對中段語文閱讀的要求針對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目標:掌握生字新詞,學習課文內容,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能力目標:品味課文重點詞句,培養學生理解、想象、綜合實踐以及積累和運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大自然的風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感受豆花莊優美的自然環境;

教學難點:理解幾個重點句子的含義,體味為什麼這樣描述以及怎樣描述的。

二、設計理念: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珍視學生閱讀中的個性體驗,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課標精神,注重三個維度,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中明意,讀中入情,讀中悟理,讀中學法,彰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三、教法與學法:

教法: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抓住課文重點句子“多麼美麗的村莊啊,真是個童話般的`世界”,直奔重點,組織引導學生在讀中明意、入情、悟理、學法 。

學法:根據以上提示方法,學生可採用讀一讀,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讀一讀,評一評;讀一讀,唱一唱;讀一讀,背一背;讀一讀,談一談等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讀中寓情趣,讀中求發展。

四、教學流程:

為達到教學目標,本課我分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引文析疑,初步感知全文內容,自主理解豆花莊的優美自然環境;第二課時,重點探究小動物們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中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

下面我著重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前播放美麗的田園風光圖片,以及小蟲蟲們各種美妙的歌聲。師邊放邊說:上節課我們在豆花莊裡欣賞了美麗的風光,它把我們帶進了童話般的世界裡,在這個童話世界裡,有哪些幸福的小傢伙們?他們在豆花莊裡過著怎樣的幸福的生活呢?

我們先來聽聽它們的聲音吧!從歌聲中能聽到都有誰嗎?聽後說一說。

(創設情境,讓學生得到美的陶冶、美的享受,激發探究欲。)

二、直奔重點,初讀明意

將學生帶入情境後,引導學生直奔重點引入本課時的學習,然後提出學習任務。默讀課文8—18自然段,從文中畫出寫了哪些小動物?

學生邊讀邊圈畫,做上記號,還可以作旁註。

在這些小動物中,誰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為什麼?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引導學生讀出了寫蟲蟈蟈的句子,自讀後交流:課文以蟲蟈蟈為例,寫出了豆花莊蟲蟲們的快樂生活。(通過這一大環節的設計,抓住重點,學生初讀後就能明白這一部分課文的大致意思,這便體現了讀的第一個層次。)

三、研讀課文,入情悟理

1、抓重點詞句,自探引導

蟈蟈在豆花莊裡過著怎樣快樂的生活呢?讀一讀課文,從中找出相關的重點語句。

學生自瀆後,小組交流,指名反饋

師隨機出示四個重點句子:

①早晨,他們的歌聲,像豆葉上的露珠一樣,圓潤、晶亮。

②午後------那歌聲,像清涼清涼的渠水,流到了豆棵旁,也流進了我的心田裡。

③傍晚,他們的歌聲,帶著豆花的香味,飄著晚霞的色彩,伴送鄉間小路上歸去的牧笛------。

④他們唱的是一支綠色的歌,在綠色的歌裡,好像還飄著金以的夢,那麼優美,那麼令人嚮往--------。

2、加強朗讀,讀中入情

同學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感受蟈蟈的快樂?讀四個句子,這裡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採用多種形式讀:個人自讀,學生評讀,同桌競賽讀,師生合作讀,比較示範讀等,加強學生語感,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受到感染啟迪。

學生邊讀邊想象四個重點句子描述的情景。(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讓學生進入一種詩畫般的意境中,培養想象力,在讀中求發展。)

3、合作探究,細讀悟理

四年級下冊語文說課稿 篇10

口語交際教學建議:

1、事先佈置學生觀察自然景觀,並通過多渠道蒐集有關自然景觀的資料。讓學生從中感受美、熱愛美,從而學會捕捉美。

2、教師啟發談話,鼓勵學生把自己瞭解的自然景觀介紹給學生。 (師:有人說,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淵、怪石雲海當然神奇,風雨雷電、花鳥蟲魚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稱奇的地方。讓我們交流一下我們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觀吧。大家都瞭解了什麼了呢?這我們就來交流一下。)

3、教師合理分組。

4、引導學生文明對話,耐心傾聽對方的說話。

5、引導學生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瞭解的自然奇觀,要突出景觀的奇特之處

要求:介紹一處美麗的,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驟把一個個畫面呈現出來,讓大家隨著你的視線去觀察,講清楚景觀的奇特之處,還可以說說這樣的奇觀是怎樣形成的。還要用優美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讓大家在你的語言中感受景觀之美。要言之有序。

6、全班交流各小組派代表交流,提醒:與其他組一樣的不重複說。

7、總結

【通過學生交流、及體會,讓學生從實踐中擴大知識面,在交流中培養學生的.有效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在體會進一步明確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為後面的習作打基礎,並達到知識的綜合。】

習作建議:

一、選好素材,明確寫什麼

1、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風景區,如:杭州西湖、安徽黃山。

2、也可以是身邊的微型景觀, 如:校園(公園)一角、鄉村的田野。

3、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邊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

二、運用技巧 ,指導怎樣寫

1、觀察描寫要有順序

⑴可以按照空間順序,以觀察點的轉移為線索描寫。

⑵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

2、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處。

⑴抓住景物在不同時間的特點。

⑵調動各種藝術手段,活化景物。

①使用恰當的比喻、擬人等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

②運用多種感官去感觸景色的多姿多彩。

③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寫景和抒情結合起來。

三、明確要求,動筆寫作

1、要圍繞自己旅遊過或瞭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來寫,可以寫旅遊景點,也可以寫自己身邊的景物。

2、寫時一定要想一想這一景物有什麼特點,要突出它的奇特之處。

3、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做到語言通順、流暢。

4、字數不少於300字。

四、引導學生用修改符號自己修改習作

五、合理分配習作時間,向80分鐘要質量

20分鐘教師指導;

40分鐘構思、交流、寫作;

20分鐘修改。

六、打分激勵,賞識評價,培養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