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選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說課稿2.7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國小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9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歡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首詩歌,本詩共兩句8行,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這篇課文應該完成以下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其中包括本課的5個生字);(2)熟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讀準每個字的讀音;(3)能夠背誦課文,感悟歡慶氣氛。

2、能力目標。(1)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國慶”的重大意義;(2)展開想象,能為課文配上一幅插圖。

3、情感目標。通過“讀”“悟”“畫”“說”等方式,對祖國母親產生深深的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國慶”的重大意義。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二、說教法、學法

這篇課文是一首描寫國慶節歡快喜慶場面的小詩,語言優美生動,感情真摯熱烈。但由於孩子們對“國慶”認識不多,對“國慶節”的重大意義不甚瞭解。因此,我在教學中,盡力做到依據教材,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國慶節的歡樂喜慶,做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教師對課文中的語句不做過多的、細枝末葉的講解和分析。同時,又不能僅僅拘泥於教材,我會跳出教材用教材,在學生對課文產生疑滯的時候,輔以相關資料(圖片、視訊及學生為課文配的插圖等),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歡樂喜慶的國慶氣氛,使情感得到昇華。因此,我的教法主要是講解法、“以讀代講”法,資料輔助法,視訊展示法等,相應地來說,學生的學法就是多讀、自悟、小組合作。

三、說教具

所需教具有生字卡 課件。我開啟遠教資源網下載了本課的課件,發現資源很有限,根據本課內容的需要添加了開國大典的資料,歡慶熱鬧場面的圖片,生字詞語,四幅歡慶圖等內容。

四 說教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1、師:“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日,我們的祖國也有生日,你們知道祖國媽媽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是的,我們剛剛歡度完祖國媽媽的第五十五個生日,誰知道國慶節的來歷?”(來歷課件)[設計意圖:瞭解國慶節]

2、師:“我們一起來見證這一莊嚴而又神聖的時刻吧。“(開國大典資料)[課件的播放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效果,便於學生進入課堂教學,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創造契機。]

3、師:“回憶這莊嚴的場面,真是令人激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寫歡慶國慶的小詩。(板書歡慶)請結合自己過節的感受說說什麼是歡慶?”[問題是啟發學生走向探索的引路人,敢於並善於提出問題是學生應該逐步養成的一個良好思維品質。由“歡慶”入手,抓住了課堂發展的一個重要線索。由此引發聯想、訓練學生的'思維。](多媒體展示)是呀,國慶節那天,全國人民有的敲鑼打鼓,有的唱呀跳呀,在歡天喜地地慶祝國慶,這就叫做歡慶。

4、我們來滿懷激情、大聲的齊讀課題:歡慶。 師:我們除了可以說歡慶國慶節還可以說歡慶什麼?[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親身體會,理解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生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生字,理清文中的行、句。[自讀能力的培養是低年級的一個重要任務,在自讀中引導學生鞏固、發現、掌握讀書學習的方法,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你喜歡哪行或哪句就把它讀出來。

3、再讀,把生字的音讀準。

4、遊戲鞏固:猜一猜。[設計意圖:字詞的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教學中應該抓住學生的認知規較和年齡特徵進行設計,自讀尋找------嘗試認讀-----突出重點-------遊戲鞏固,這些環節體現了字詞教學的科學性和層次性,增強了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5、檢查識字情況:去拼音讀。

6、詞語接龍:慶、曲

[設計意圖:由字到詞,利於鞏固]

(三)細讀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祖國媽媽的生日快到了,祖國大地到處是一片歡樂、喜慶的景象。老師帶來了四幅歡慶圖”。(出在課中劃出與這四幅圖相對應的句子示課件) “請同桌合作,,挑選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聽”。

師:“你最喜歡哪幅圖?課文中哪句話寫了這幅圖的內容?請你讀一讀。”(結合學生回答,隨機出示下面句子)

1、看圖學習學習前四行:A、理解什麼是“旗幟”?“歡樂的樂曲”指的是什麼?

B、指導朗讀,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讀得好。生多種形式讀。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我們的國家美嗎?你為生長在這樣的國家感到自豪嗎?感到驕傲嗎?好,下面就請你們用驕傲、自豪的語氣把後面四行讀出來。

[抓住“歡慶”這一特點,從讀中入手,引導學生多種形式讀中體會,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啟發學生背誦,促進語言積累。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擬人化的景物描寫,為孩子歡慶 祖國媽媽的生日做好情感準備。]

2、品讀後四行:

(1)、過渡: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體會到了: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那麼,我們中華兒女是怎麼歡度國慶的呢?

(2)、讀自悟後四行

請小朋友先自己讀讀後四行,再和同學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懂?[通過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理解課文。]

(3)、全班交流,朗讀感悟

小朋友們讀得好認真,收穫一定不少吧,你讀懂了什麼?

(4)生多種形式讀,要把驕傲自豪和對祖國媽媽的崇敬之情表達出來。

3、品讀全詩。

4 指導背誦

(四)實踐活動

1 說話:祖國媽媽的生日就要到了,你想對她說些什麼?[ 結合文章相關語句的理解,體會語言文字的美、訓練學生語言、促進語言能力發展。]

2 同學們,為了檢查你們對祖國媽媽的愛有多深,老師想考考你們三道題,如果你都能回答出來,說明你真的很愛祖國媽媽。

A、我國的首都在哪裡?

B、我國的國歌是什麼名?把它唱出來。

C、我國的國旗是什麼旗?把它畫出來。

(五)總結

學習《歡慶》這首小詩後,我們要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去把這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四、說板書設計

美麗的圖畫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板書簡單明瞭,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背誦出本文。因此,我是這樣設計的:

9、歡慶

——祖國媽媽的生日

田野 (圖) 獻上 果實

楓林 (圖) 舉起 旗幟

藍天 (圖) 飛著 鴿子

大海 (圖) 奏起 樂曲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母雞種稻子》寫的是小母雞想種稻子,它邀請小鴨、小貓、小豬和它一起勞動,可它們害怕辛苦,小母雞隻好自己種稻子、除草、收割,小母雞把稻子打成米,做成白米飯,送給小鴨、小貓、小豬,它們慚愧地低下了頭。課文通過小母雞種稻子一事讚揚小母雞勤勞、不怕苦的精神。同時,用小鴨、小貓、小豬的反面形象來教育學生,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品質。課文采用擬人的手法,讓小動物用人的語言方式去交流,符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內容童趣盎然,語言生動活潑,孩子樂於接受。

上個單元學生學習了《手和腦》,懂得了它們的用處,本單元學習"勞動",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手和腦多麼重要,應該用它們去勞動。本單元安排了兩篇主體課文:《鋤禾》、《小母雞種稻子》,通過學習讓學生知道勞動是光榮的,也是辛苦的,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同時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教育。因此,本課在本單元乃至全冊的地位舉足輕重,對學生的教育意義也很大。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的特點,聯絡學生的實際,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願意"口頭造句。過程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表演課文。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勞動來創造,培養學生從小愛勞動的習慣。由於學生年齡小,組織語言和活動的能力較差,所以,表演課文就成了難點。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我選用以下教具:小動物頭飾多媒體課件。一年級學生喜歡遊戲、表演,讓學生帶小動物頭飾朗讀、表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更直觀形象,便於學生接受知識,提高效率。

【說教學方法】

新課程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課堂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進行的一項學習活動。本節課我選用的教學方法有:小組合作討論、啟發式談話、朗讀法、表演法等。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在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時我採用的方法是先由學生帶著問題自讀,然後小組合作討論,再彙報。啟發式談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朗讀既是一種能力的培養,又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悟、理解。而表演課文則進一步加深了學生的感性體驗,實現了情感的昇華。

【說教學程式】

根據教學目標要求,本節課我的教學思路是這樣設計的:激趣匯入→初讀感知→教師導學→學生自學→彙報總結---表演內化

一、激趣匯入

先用多媒體播放歌曲《勞動最光榮》,接著談話:同學們,知道幸福的生活從哪裡來嗎?要靠勞動來創造。今天,老師帶大家去認識一位勞動小能手,看它是怎樣辛勤勞動的。老師貼上小母雞的頭像並板書課題:小母雞種稻子。

【上課初通過播放歌曲和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營造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

二、初讀感知

先指名由學生分節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小母雞要種稻子分別請誰來幫忙了?他們都幫助小母雞了嗎?

然後彙報並在黑板上貼上小鴨、小貓、小豬的頭像。

【由於第一課時學生已學習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所以,先檢查課文是否讀得正確、流利,再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教師導學

【一年級的學生以前學習的都是韻文和古詩,真正意義上的課文只有上一單元的《烏鴉喝水》,可以說沒有什麼方法和經驗,但也要慢慢地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所以我安排了"教師導學"這一環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學習第一自然段,總結學習方法,為"學生自學"打下基礎。】

我分四步進行教學: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種。(課件出示插圖)結合插圖,說說小鴨為什麼不願意和小母雞一起種稻子呢?引導學生圍繞小鴨的話進行說明。指導學生理解"願意"一詞。先指導學生讀句子"你願意和我一起種稻子嗎?"然後創設情境,讓學生用"願意"說一句話。比如:冬天來了,我願意()。掃地時,我願意()。最後用"願意"一問一答練習對話。【這是"語文天地"裡的練習,在這裡進行拖帶練習。】④指導朗讀小母雞和小鴨的對話。先用課件出示對話,並指名試讀,注意朗讀的語氣、表情;接著由教師範讀;最後指名讓學生戴頭飾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四、學生自學

在"教師導學"的基礎上,用課件出示"自學提示",小組自學第二、三自然段。(自學提示:讀一讀,說說小母雞請誰幫忙。它們幫忙了嗎?為什麼?有感情地讀一讀。)

五、彙報總結

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由小組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適時指導並板書,然後指導學生朗讀並由學生戴頭飾朗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設計這樣的導語:小鴨、小貓、小豬都不肯幫小母雞,小母雞最後收穫了嗎?請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討論:(課件出示)小母雞是怎麼做的?小鴨、小貓、小豬又是什麼表現呢?先由學生小組討論再彙報,教師及時做出評價並板書。然後指導學生帶著表情、動作進行朗讀,為後面的表演作鋪墊。

之後,教師結合板書進行總結:又香又甜的白米飯是怎麼來的?要經過"種、除草、收"的過程,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得來。正如歌裡唱的"幸福的生活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所以說"勞動最光榮",我們也要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六、表演內化

學生先觀看課文動畫,5人一小組分配角色:小母雞、小鴨、小貓、小豬、解說員。畫出自己應該說的話,表情、動作應該怎樣表現,先在組內準備。然後挑選一組學生戴頭飾彙報表演。如果表演不好應給予鼓勵,繼續準備,課外活動時驗收。

表演可以使學生把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進一步內化,並通過表演體現出來。

七、作業

1.小組為單位繼續排練課本劇

2.小鴨、小貓、小豬都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第二年到了,它們會怎麼做呢?請你續編故事。

【說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展示了又香又甜的白米飯要經過"種、除草、收"的過程,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才能得來。板書把小母雞和小鴨、小貓、小豬進行對比,從正反兩方面教育學生要從小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動物頭像直觀形象,學生喜聞樂見。板書言簡意賅,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掌握。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我執教的是第八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文記敘的是一位老婦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

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敘述故事,主要寫了婦人幫助過的兩個不同的乞丐。一個是獨臂乞丐,當婦人讓他搬磚掙20元時,開始他很生氣,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可憐的殘疾人了,是沒有勞動能力的,只能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後來婦人的做法感染了獨臂乞丐,他辛苦的搬完磚後,明白了自己也是可以靠勞動生活,也是有尊嚴的,從而靠勞動變成了一位自信、自重的董事長。另一位乞丐是一位雙臂健全的乞丐,他雖然有勞動能力,但他寧可不要20元錢也不肯搬磚,因為他覺得靠勞動掙錢不如乞討來得容易。兩個乞丐從外形到內心到做法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另外在故事的每一個環節中都隱含著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的確需要下一番工夫去思考探究。要理解這樣一篇情節複雜的故事,並悟出文章的中心,對生活閱歷較淺的四年級的孩子的確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備課中反覆鑽研教材,準確把握課文的中心,找出了本文的一個主要的矛盾點加以突破。並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設計教學思路。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讀本課17個生字;

會寫11生字。

2、聯絡上下文理解“慷慨”、“鄙夷”的意思;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知道孩子、雙臂健全的乞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第二課時)。

3、通過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進一步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

鍛鍊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4、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懂得只有靠自己的勞動獲取報酬,才能有尊嚴的道理。

教學設計:

一、檢查預習,匯入新課。

因為本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學生已對“尊嚴”有了初步的瞭解,另外我班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預習能力,他們能通過預習,自學生字,積累對自己有用的詞語和句子,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初步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我採用檢查預習的方法匯入新課。設計了課題中的“他”指的是誰?誰為了他的尊嚴?圍繞著“婦人”和“乞丐”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幾個問題。

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初步的感知課文,而且調動了學生預習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明白要課堂上有精彩的表現,課前的預習十分重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習慣。

二、質疑問難,主動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備課中我首先設計了請學生提出在預習中遇到的不理解的問題,學生一邊發問,我隨手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並讓學生自主選擇想研究的問題。這樣做是因為我班學生有這個實力,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培養學生讀書時要邊讀邊想,及時提出問題讓全班討論,學生們都以自己的問題能引起大家的爭論為自豪。

因此學生已具有了在讀書中邊讀邊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而且提出的問題比較有討論的價值,也比較集中。這樣做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真正做到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自主閱讀,讀中感悟。

《新課標》還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在教學中我及時抓住學生提出的一個關鍵問題“為什麼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讓學生自主抓住相關的段落進行閱讀,抓住重點的詞句來體會獨臂乞丐為什麼會搬磚,他開始就情願搬嗎?雙臂健全的乞丐為什麼不搬磚?學生在閱讀中,就能邊讀邊抓住文中的句子和重點詞語去體會開始獨臂乞丐覺得自己是個殘疾人,很可憐,理應受到別人的施捨,也是不情願搬的。

可是當他看到婦人用一隻手也能幹活時,受到了很大的觸動,他突然明白了。文中一個“怔住”一個“異樣的目光”,學生在反覆的感情朗讀中體會到乞丐心理的變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隻手也能勞動,也能靠勞動掙錢,也是有尊嚴的。由此對婦人的態度發生了極大的轉變,由開始的生氣變為感激。

學生在一次次抓句子抓詞語中,又一次次的品讀,感悟層層加深,悟出這乞丐的感激中不僅僅是這20元錢,更重要的是感激婦人喚起了他的尊嚴。

使他走上了自信自重的成功之路。抓住時機,我引導學生再讀描寫董事長的段落,感悟此時董事長的自信,自重和成功,與開始的乞丐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學生進一步感悟到只有靠勞動掙錢才能讓人有尊嚴,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能改變人的一生。

而另一個雙臂健全的乞丐,引導學生默讀相關的段落,畫出句子體會面對要搬磚才能得到20元錢卻鄙夷地走開了。在這兒我引導學生想象這為乞丐後來會怎樣?使學生悟出,他失去的不僅僅是20元錢,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尊嚴,甚至是自己一生的幸福。然後再回到提出的問題,學生再讀婦人的話“磚放在屋前和屋後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這時,學生的疑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五年級上冊的14課《草船借箭》。我打算從以下方面進行說課:一、分析教材和學生;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設計;五、說板書設計。

一、分析教材和學生

1、首先我們來分析教材,《草船借箭》是山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四組教材的一篇重點講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第四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以上是分析的教材,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學生。根據我對學生的瞭解,他們課前通過各種媒介,對“草船借箭”有了一些瞭解,特別是我們學校正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國小生閱讀經典教與學方法的研究,因此,學生對四大名著比較熟悉。這樣我摸清了學生的現狀,才能少走彎路,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2、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

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3、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專案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專案,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二、說教法

隨著課改的深入,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樣教才能有效,怎樣教才會有效呢?通過實踐、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1.採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3.採用實物演示法教學。實物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於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並舉,目的在於變閱讀教學“模模糊糊一大片”;為“清清楚楚一條線”。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教師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教學中以讀為主,採用想一想、議一議、說一說的形式使學生形成能力。旨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設計理念: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堂課主要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讀而思,思而疑,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四、說課堂教學程式

一、交流資料,走近名著

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然後教師小結並簡單說明故事發生的背景,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我設計任務型的初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的任務進行初讀。目的是落實字音教學,在此基礎上概括課文內容,這樣,既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環節操作的實效性。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這一部分教學,我打算抓一個關鍵詞“神機妙算”來展開。因為崔巒老師說:“提高課堂教學,問題不在多而在精。問題要提在課文內容、形式的特點上,提在語文訓練的重點上,最好能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鑽研教材,我發現“神機妙算”就是這一課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詞語。

因此,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看看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劃出有關句子並寫體會。我並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幾個方面作為教學主線,組織教學。此時我讓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再小組合作,這樣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闊了學生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中瞭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們在讀中思考,讀中領會,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會對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通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同學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有關材料,有的同學說:我覺的這個句子能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如“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這時,我給他投去了讚許的眼神,示意他接著說,“為什麼你認為這就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呢?”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有時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位同學信心十足的說:“諸葛亮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而且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面對面都看不清,諸葛亮的妙計才得以實施。”接著,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霧天氣呢?我請同學們結合上文說一說,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觀的滲透。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會算,而是憑著對事物的觀察,進行推理預測(識天文)。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其實是價值觀的培養。我讓同學們試著讀,比賽讀,全班齊讀這幾句話,因為文章的內容是由語言表情達意的,其意境是讀出來的,學生能在讀中悟情,悟義,悟理,在反覆的朗讀,體會到了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當同學們說到“諸葛亮把船一字排開,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時,教師及時充當質疑者,以謙遜的口氣說:“諸葛亮怎麼敢這樣呢?他不擔心曹操向他進攻嗎?他應該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這個問題,猶如向學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學生思維的浪花,學生的探究慾望被激發起來了,他們就會更主動,更細緻地研讀語言文字,深入理解諸葛亮這樣安排的巧妙之處(知人心)。同學們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說板書設計

14、草船借箭

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機妙算 曉地理 自嘆不如

知人心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

《窮人》一課所處的位置是第十一冊的第五單元,本組課文都是外國文學名篇,課文雖然不同,但都表達了作者真摯強烈的感情。因此,教學本組課文,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瞭解一點外國文化,感受這些作品中蘊涵的那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還要繼續落實上一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窮人》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的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文章的特色在於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美好心靈。文章多處出現了人物之間的對話及細膩的心理活動描寫,是練習朗讀的佳作。

2、素質教育目標的確立: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確定如下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a.學會本課生字,理解“顧惜、勉強、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過去”等詞語。

b.理解下列重點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②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 ……揍我一頓也好!

③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2)能力訓練點

a.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培養學生理解重點語句的能力。

c.培養學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滲透點

通過學習,瞭解窮人的美好品質,向學生進行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教育。

3、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難點

重點是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啟發學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點、思想品質及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理想象是難點。

(2)解決辦法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因此,我採用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朗讀來解決。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課結合教材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立足於學生能力的發展,採用以下教法與學法。

教法:運用反饋教學法的理論,以資訊反饋為主線,把自讀、自悟貫穿始終,教師主要採用點拔、誘導、激趣等方法指導學生讀文,儘量做到該講則講,力求達到自讀、自悟、自得。

學法:主要採用批註、朗讀、演讀等方式讓學生紮紮實實地讀,讓學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聲聲入情。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計劃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解決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弄清人物的關係,瞭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第二課時,以讀代講,通過揣摩、品味描寫人物心理活動、行為、語言的句段來體會作者表達上的高明之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窮人苦難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課時,續寫《窮人》,展示並評議學生的作品。

接下來向老師們展示的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觸發探究

教師出示列夫. 托爾斯泰的肖像,問:同學們,認識他嗎?他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 托爾斯泰,雖然他長相平平,卻有一雙銳利異常、能夠洞察世事的眼睛,寫出了許多傳世之作,如《戰爭與和平》《復活》等,被譽為“世界文豪”,這足以說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請同學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課文,看看你能發現他文筆的高明之處嗎?生自讀全文並思索。

設計意圖: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的源泉藏在深處,你得去挖掘,才能發現它。本環節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對列夫. 托爾斯泰產生敬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強烈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思,有助於學生再次感知課文的“語表層”,為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打下基礎。

(二)呈現專題,潛心探究

過渡語:你們發現了作者在表達上的高明之處了嗎?估計學生會說出作者對人物的心理活動、對話等方面描寫得十分細膩、成功,下面我們就來具體感受作者細膩的文筆吧!

設計意圖:這樣做是“先入為主”,讓學生在還沒有細品文章時就對文章產生了好印象,就會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為學生潛心探究課文打下情感的基礎。

專題探究一:感受窮人生活的艱難

1、出示第一個探究專題及其學習建議:⑴自由小聲地讀,用橫線畫出能體現窮人“窮”的語句,用筆寫出自己的感受或疑問,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⑵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瞭,建議這樣彙報:我

從 體會到(想到了) 。

設計意圖:在探究中,教師給出建議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潛心探究,更好地解決探究專題,更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與表達習慣。

2、生彙報交流,師隨機指導朗讀。這個環節主要採用個別朗讀指導,輔以重點語句的齊讀指導,其間穿插朗讀方法的介紹,如抓重點詞體會後再細讀,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讓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探究完這部分後會發現文中一處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麼窮,為什麼文中寫到“這間漁家的小屋裡,卻溫暖而舒適”?通過釋疑自然引出第二個探究專題。

專題探究二:感受窮人美好的品質

此探究過程與專題探究一類似,教師出示專題探究內容及學習建議後讓學生自讀、勾畫、批註、交流。由於這個專題內容涉及整篇課文,因此這一環節的朗讀指導主要抓住描寫最為精彩的第九自然段與第二十四自然段進行品味賞讀,在微觀上探究。如何進行微觀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為例來談談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然後分三步進行教學:⑴指名讀,學生思考桑娜的內心有什麼變化,引導學生體會桑娜由“擔憂─害怕─後悔─堅定”的心理變化歷程。⑵抓住省略號,啟發學生想象文中沒有表達出來的桑娜此時的一些內心活動。⑶再通過個別讀、範讀等形式加深理解,豐富情感,使讀有目的、有層次、有收穫。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微觀探究主要是以點代面,把這兩處的心理活動與人物語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動與語言描寫學生領悟起來就容易多了,同時,這樣的指導也會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作用。

最後,抓住漁夫回家後與桑娜的對話進行角色朗讀。並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發揮想象,進一步體會漁夫與桑娜的.善良。

設計意圖:分角色朗讀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運用前面所獲得的讀書方法,實現讀的遷移,通過看圖想象,進一步體會桑娜與漁夫的美好品質,為續寫故事作好鋪墊。

第二個教學環節總的設計意圖: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養?只有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才能形成。此環節的兩個探究專題是根據課文內容確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時這兩個探究專題具有集中性(因為它們涵蓋了課文的最大內容)、開放性(因為它們答案多維),為學生提供了自主閱讀的平臺。在探究中,教師指導學生心入其境地讀書,更能讓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和諧共振。

(三)課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師總結:通篇課文,除了課題之外,再也找不到一個“窮”字,然而,在字裡行間,卻處處反映了窮人的貧窮與困苦;全文也沒有一個“美”字,通篇文章卻讚美了窮人美好的品質。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同學們可以試著用今天的學習方法(多讀多體會),去自學本組剩下的兩篇課文,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找找列夫.托爾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筆的精妙。

設計意圖:此環節可以延續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課餘自己讀,自覺地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板書設計:

窮人

勤 勞

善 良

桑娜 抱 擔憂 後悔 決定

漁夫 熬 憂慮 思考 決定

寧可……也不……

設計意圖:此板書力求做到緊扣教材,選詞精當,從整體看線索分明,重點突出,使人一目瞭然。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因此,語交際已成為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口語交際應掌握的基本能力是:“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很擅長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現在所教的是五年級的一個班,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十分注重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我以“平等、尊重、理解、”為口語交際的基礎,以“樂於參與,樂於討論,樂於思考,樂於求異”為口語交際課的質量保障。相對而言,我對學生的表現是滿意的。

口語交際課的基本特徵是:情境性、互動性、規範性和綜合性。五年級初,我自以為學生的口語能力已到達一定的水平了,於是做了大膽的嘗試:把口語交際的課堂主權完完全全交給學生。重點培養幾個小主持人,把上口語交際課的注意事項一一交待,從開始的“扶”,到後來的“放”,學生過度很自然。每次口語交際課,在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後,每當一個學生說完,我都要引導學生或小老師對其及時的評價與反饋,活動結束時,我要綜合點評,每位參與的同學和小老師要進行自我評價與總結,以便提高與參照。

這次的口語交際課的主題是《父母情深》,剛巧碰上教育局李督學聽推門課。口語交際課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口語交際的內容依次為“小老師宣佈活動開始——單元內容總結匯入(父母的愛)——學生自學文中三個案例(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同桌討論(對與錯)——學生點評(小老師引導:結合學過的內容評是與非)——創設情境,小老師讀課外資料《珍貴的廢書》——小老師提問,總結——聯絡生活實際講自已與父母的故事——小組交流(小老師巡視)——代表彙報(小老師及時點評)——小老師和發言代表自評、互評——教師總評。一堂課下來,雖有學生說得不盡人意,但還算是緊扣主題,避免了“鸚鵡學舌”現象,且談得比較深刻。小老師也算是訓練有素,表現得沉穩大方,聰明機智,思維活躍,語言流暢。

李督學在評課時,充分肯定了本課的幾大亮點:一、學生的課堂。在這堂課上,教師大膽創新,讓小主持人代替老師的角色組織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雖然教師在本堂課上發言不多,但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直接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二、文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主體始終沒有脫離教材。三、生活的課堂。教師能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相聯。四、情境的課堂。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與教材編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五、合作的課堂。課堂上,同桌討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得當,新課程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口語交際課也要充分體現學科的特點,不要一味追求‘深、廣、異’,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基本特點。” 本次課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李督學這一句委婉的批評,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是啊!口語是重要的交際工具,那麼口語際更應重視學生“怎麼說”。我頓感思潮起伏。大概整理了一下思緒,今後,對學生的口語要提出明確的要求。

1、要把一句話說清楚,說完整,說具體。

2、說話有要條理,層次分明。

3、說話過程中,要充分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

4、說話時,自己的觀點要十分明確。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幾年的時間裡忽略了這樣的問題,我有些不能原諒自己。由於自己教學的疏忽,沒能讓學生養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口語交際的'方法與技能。因此我要加大訓練力度,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教材和學生。把握教材,瞭解學生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這點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十分必要。教師要善於聯絡教材,甚至對教材進行再處理。歸納

品析精彩片段,引導學生體會語言之美、情感之真。要充分在口語交際中體現學科特點。

2、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說具體。口語交際要培養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較強的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是最終的顯現。教師及時的引導,點評,有利於學生及時的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

3、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並把握口語交際的機會。在平時的語文課,綜合實踐課、班隊會課等課程,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在平素的點滴訓練中,才能日漸提高口語能力。

4、教師要倡導學生暢流書海,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開掘口語交際的源泉。書籍是瞭望世界的視窗,生活也恰似一本百科全書,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讓學生暢流書海的同時,樂於走進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豐富的知識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及時發現,誘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說明文。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重點訓練了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朗讀要有一定的速度”,為本課學習打下基礎,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同時繼續訓練學生“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和“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介紹的有關鯨的一些知識。

能力目標:

1、結合課文特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在讀中體會作者介紹鯨的說明方法。

2、結合實踐活動進行交際訓練,發展語言表達及創新思維能力。

3、拓展科學知識的意識及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熱愛動物、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說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觀察匯入

由於大部分沒有見過鯨,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必要藉助多媒體展示鯨的畫面,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鯨的表象,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教學伊始,我用設疑激趣法匯入:“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出示課件1:顯示藍色大海)美嗎?(生答)的確,就在這美麗的藍色的海洋中,蘊藏著豐富的寶藏,生活著千奇百怪的海底動物。其中有一種動物號稱‘海中之王’,它的形體龐大,比大象還要大得多。你們想去看看嗎?”接著播放課件2,展示鯨在大海中活動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後回答:“這是什麼動物?與別的動物相比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關於鯨的知識非常豐富,你們想繼續研究它嗎?”這樣進一步誘發學生的探究慾望。然後順勢揭題質疑:“今天咱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寫鯨的文章(板書課題),你想從這篇文章中瞭解些什麼呢?”學生質疑後,教師將問題分類處理,篩選歸納為兩上主要問題:1、鯨有什麼特點?2、作者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這兩個問題綜合、集中、覆蓋面大,便於教師組織指導學生研讀課文。

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課件演示和教師談話把學生帶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讓學生有一種強烈的閱讀願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去讀書,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專注地、饒有興趣地去讀,促使他們在讀中積極開展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對所學內容的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時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渲染烘托氣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讓學生自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在學生充分自讀後,先在小組內檢查讀書情況,再組織全班交流對課文的瞭解。

課文內容淺顯,學生初讀後,基本能抓住敘述要求,初步瞭解鯨的特點及生活習性。但這種瞭解只是一種感性認識,並沒有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因此,這裡應安排學生質疑的環節,讓學生提出初讀遇到的疑難問題,如:“哺乳動物”“胎生”等詞語是什麼意思?鯨的樣子很像魚,可它為什麼不屬於魚類?……教師可結合學生質疑情況,補充設疑:課文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並以此為憑帶,引發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課文第一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可作為精讀品味的突破口。教學時,採用扶放結合的方法進行,先教給學生學習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讓學生選學其它幾個自然段。

(1)、品評詞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運用比較、列數字、舉例等多種說明方法,集中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大”。教學中,緊扣“大”,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介紹鯨大的段落,畫出體現鯨大的有關詞句,品味說明鯨大的方法,想象鯨的畫面,逐步形成個體感悟,而後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在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基礎上,形成共識。

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理解,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說明方法,教學時可結合學生反饋情況作如下體會:

課件出示:

句1:不少人看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

師質疑:課文介紹鯨,為什麼還有寫象呢?引導學生集體將不熟悉的事物與熟悉的事物相比較,這樣便於讀者理解、接受新事物,從而認識比較說明法。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然後讓學生舉一反三,找找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用了這樣的說明方法,自己體會體會)

句2:最大的鯨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四萬公斤重的鯨,有十七米,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

(學生對列舉數字的說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認識。教師不必作過多的說明。而真正得從句中體會到這種表達方式的準確性。對部分學生而言,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故意將句中的具體數字改成“很重”、“很長”等模糊概念,讓學生與原文對比,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學生通過比較很容易發現:用上具體數字,能更清楚、更準確地瞭解鯨的特點。)

句3:它要是張大嘴,人站在它嘴上,舉起手來還摸檔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引導學生充分討論、比較,從而感悟鯨的特點,體會舉例說明法及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感悟特點

課文的2-7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鯨的進化過程、分類、吃食、呼吸、睡覺及生長的特點,呈並列關係。教學中可以嘗試讓學生自由選讀,自主閱讀,激發閱讀興趣。

在 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根據選學內容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合作的主動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可採用角色表 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朗誦家、小畫家,表演家中的一個角色,分別以特有的形式彙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當朗誦家的讀出鯨 的特點,當小畫家的畫出鯨的特點,當表演家的演示出鯨的特點。然後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彙報,教師和其他學生當評委,與彙報同學進行自由交流。

教師針對彙報情況,以學路帶教路,扣住重點詞句適時、適當的點撥,引導學生細讀探究,進一步體會鯨的特點及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師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交流點撥:

1、鯨的進化過程―――這是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教師可結合學生彙報。利用課件,對照理解。還可利用學生在自然課上學習到的有關知識及課外閱讀所獲得的知識,讓學生談談對哺乳動物的認識,抓住其他哺乳動物的主要特點並與鯨的特點對照,說明鯨不屬於魚類,是哺乳動物。

2、體會作者準確用詞――當學生彙報鯨的吃食特點這一段時,教師相機出示課件演示鯨吃食的情景,然後模擬表演,學生對照課文敘述評議,體會作者準確用詞。

3、體會分類、比喻、圖文結合等多種說明方法――當學生彙報“鯨的呼吸”特點這一段時,教師在大螢幕上出示圖片,讓學生從文中找出與圖畫相應的文字描述,抓住重點句子,體會多種說明方法。

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各取所需、各展所長,在充分民主、輕鬆愉悅、樂於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而且在課堂中構建了“生生合作”、“生師合作”等多種形式互動進行的主體型的交流網路。

(四)、綜合訓練,內化語言。

語文教學要想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就必須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富翁”。因此,語文課必須重視範化語言的感悟。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金色的草地》。我準備分從下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分析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講述的是生活在俄羅斯鄉下兩個小朋友的故事。描寫 “我”和弟弟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情節真實生動,使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會心的微笑;課文結尾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講了蒲公英顏色晝夜發生的變化及進一步抒發了自己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課文在第三自然段以吐泡泡的形式,對閱讀作了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草地會變顏色的原因。本文語言優美平實,內容也較簡單,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體驗“美”的好教材。

二、說教學目標

為了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情感體驗以及能力素養的提高,根據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一本正經、使勁、絨毛、假裝、這些、引人注目、釣魚、觀察、花瓣、合攏、手掌、有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4、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以上四專案標分為兩課時完成,下面我要向大家彙報的就是我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其中如何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蒲公英生長的過程,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第二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美讀感悟法: 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琅琅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其次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藉助課件,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薰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2、多媒體情景法: 因為國小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於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鬆、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於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疑問難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於疑。”課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四、說教學過程

這裡我主要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程式,分四大步驟:一是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讀,尋草地之美;三是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談自然之奇。

一、創境質疑,激探究之情

教師激情導課:孩子們,我們都來開開心心的玩耍蒲公英,好嗎?然後讓孩子們拿出老師課前放在抽屜裡的蒲公英進行玩樂。最後老師說:“課文裡的兄弟倆啊,玩耍蒲公英的時候也是可快樂了,你能找出哪一段是描寫這樣的情景的呢?”

【就這樣,巧妙地匯入新課,讓學生都親身體驗融入到課文中兄弟倆玩耍蒲公英時的獨特體驗與感受,體現語言學科的人文性。】

當有學生說到“金色的草地”時,教師用自己肢體語言表現:皺著眉頭,顯出很吃驚的樣子,以此激起學生質疑,學生自然會產生疑問:草地應該是綠色的,怎麼會是“金色的”呢?【這樣激起學生學習之興趣,激起學生探究之慾望。】

二、自由朗讀,尋草地之美

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種對話。但對話的基礎應是學生潛心融入文字。因此,在學生產生了讀書興趣、探究慾望後,讓學生自讀全文,並畫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美美地多讀幾遍,教師巡迴傾聽。這樣學生有充分讀書的時間三、指導朗讀,品草地之美

與空間,同時,通過讀、找、畫等方式去尋找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了自主學習的樂趣,為“美讀”打下基礎。如何指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教師不必細細講解、分析,應重視“讀”。因此,教學中教師以讀代講,以評代導。

1、讀第一自然段,賞顏色之美。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小男孩發現了什麼?

(2)指名朗讀第一句,讓學生自由讀,教師適時評價,在評價中讓學生明白草地變成金色的原因,進而讀出草地之美。

(3)出示金色的草地圖,教師引導:看,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著圖,你想說些什麼?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說出自己面對這塊金色的草地想說的話,自然與文字感情產生共鳴,因為對草地的喜愛與讚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讀好第一自然段了。】

2、講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⑴這一段中哪幾句話描寫了兄弟倆快樂玩耍的情景?大家覺得這是一對怎樣的兄弟倆?你是從哪些關鍵詞中看出來兄弟倆的淘氣?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假裝”,讓學生從具體的詞語中體會情感,並通過朗讀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⑵同桌角色扮演兄弟倆,體會玩耍的快樂,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把課文把課文讀得輕鬆愉快,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⑶在反覆朗讀中指導學生散發思維:如果,你們就是那對淘氣的兄弟倆,你最想在這片草地上玩些什麼呢?

3、讀第三自然段,探變化之因:

⑴教師激情:這片草地除了給兄弟倆帶來玩耍的快樂,還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快樂呢?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他們又有什麼新發現?並出示蒲公英變化表,按課文內容填完整。

時間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顏色

花的顏色

⑵對照表用自己的話說說草地是怎樣變化的?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出來。

相機指導朗讀重點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們的手掌一樣,可以張開、合上。花朵張開時,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攏時,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變成綠色的了。”

【這一段是課文的重點,這一句更是難點,如何讓學生讀中明理,讀中悟情,讀中享受?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可以配合表情讀,因為學生明白了草地變色的原因後,心情一定很高興,可以笑眯眯地讀;配動作讀,邊讀邊用動作演示,這樣學生很快明白“張開”、“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讀,也可以配課件展示的圖片讀,調動多種感官,運用多種讀的形式,讓學生能在讀中悟出草地變色的原因。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草地變色的奧妙,難點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種形式地讀,展示了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從而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使課堂成為學生個性張揚的舞臺。】

3、引導學生髮現草地的祕密後,此時學生的心理也會起微妙的變化,及時抓住這一時機,讓學生將心裡想說的宣洩出來,會更好地激發學生星期,激起表達的慾望。因此,此時來追問學生一個問題:感受到蒲公英的變化,你想說些什麼?學生肯定會暢所欲言。

4、從那以後,“我們”有什麼變化?我們為什麼不再隨意揪它?

引導談出:

發現草地的變化

喜愛金色的草 喜歡上可愛的小花

不再隨意揪花

接著請學生小聲讀最後一段,理解“一起睡覺、一起起床”的含義,【體會“我”此時的心情,體會觀察與發現給生活帶來的變化,激發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之情,從而突破本課學習的第二個難點。】

三、拓展延伸,談自然之奇

1、美讀課文後讓學生談自己讀後的收穫:孩子們,今天我們到一塊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們有些什麼收穫呢?

2、在學生興致盎然時,進行拓展延伸,課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喚起學生的回憶。引發學生談向日葵、夜來香、太陽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之處。並佈置學生一項課外作業:請你用學會的觀察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事物,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觀察、發現時沒有止境的,留心觀察,記錄生活,應該成為一種習慣。讓學生體會到及時的地記錄一些新的發現,會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收穫更多的感動。】

3、最後教師總結:孩子們,你們知道得這麼多!是啊,大自然中還有許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現象等著你們去發現!去探索!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樣,不僅發現它們的神奇之處,還能找到其中的奧妙!這樣更能引發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索。

五、說板書

板書是微型教案,集中體現了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及教學過程。好的板書還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根據本課的教學預設過程,將形成如下板書,使本課的學習變得更加一目瞭然。

金色的草地

發現金色的草地 合攏 張開

尋開心 —— 最喜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9

各位老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找駱駝 》它是義務教育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4單元的一篇課內閱讀課文,,下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預設程式、和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初步設想。 有關學情分析,將滲透到各個環節之中。

一、說教材:

(一)本文是這單元訓練提出的不懂的問題的第一篇課文,在本單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以後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能力起到鋪墊作用,這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尋找駱駝的事,說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第一自然段——找駱駝2-10自然段——找到駱駝11自然段”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因果關係的句式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2預設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對第二學段學生的識字、閱讀、的要求。如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用普通話、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等。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班共學生46人,外地務工子女多,因此,一部分孩子基礎知識較差,雖然有些字會認但拼音卻掌握不好,因此,自學能力較差,而另一部分孩子思維活躍,領悟能力高,各方面都比較優秀。但為了顧及後進生的學習發展,實際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主動學會本課中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能區別“走失和丟失,詳細和仔細”的不同意思,,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3,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語文能力體系中,讀佔鰲頭,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代講。以讀引導想象。背誦老人說的一段話

(3)情感態度目標” 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的情況,特別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三)教學重點、難點: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重點:1,多元感受文章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老人怎麼會做出正確判斷的,2,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根據新課標第二學段學生的閱讀要求,那麼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而“發展”卻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這個過程中的因素和情景無法預見,也就產生出許多的生成性問題。必然要求教師要形成“彈性化”方案,要適當 “留白”。隨時調整,以滿足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發展的需要 。

因此預設本課採用地教法如下:

1以讀代講法:在語文能力體系中, “讀”佔鰲頭 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閱讀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得重中之重。因為讀書是理解課文最好的方法。讓學生有層次的讀,盡情地讀,力求讀出對課文的獨特感悟。2、質疑問難法 陶行知先生說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可見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十分重要。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2、情境教學法 我班孩子共有的特點就是有好奇強、愛探索、易感染,愛表演。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和動態的東西所吸引,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因此在本文教學中以圖文結合、多媒體教學、表演等方法來創設情境輔助教學。

三 學法

根據我班學生自學能力較差這個特點,在本文教學中我將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在讀讀 劃劃 議議 中整體觸控文字,養成自主探究 主動質疑的學習方式,學會傾聽,在共同交流中,披文、入情 入鏡 構建新知。

四、說程式

新課標提出了,教師要創造性的理解教材、處理教材,因此為了把目標落到實處,我預設安排3課時實施教學,下面我說一下每課時的教學目標:第1課時,指導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全文,整體把握內容,第2課時,研讀全文,理解老人說的話,第3課時,朗讀、背誦課文,進行詞句訓練。

下面我詳細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預設,共分3個大板塊進行學習: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第三板塊:在反覆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一大板塊:在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究。

首先和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提出的問題,並出示問題: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那隻駱駝,為什麼對駱駝的情況知道得這麼詳細?這節課咱們就帶著這個問題去讀懂課文,讀好課文。這板塊的設計目的是回顧舊知識。為新課做好鋪墊,使教學前後銜接,同時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再同桌合作交流,預計學生會學的有目的,學的有興趣。

第二大板塊:在多元朗讀中感知課文。

新課標強調,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訓練語感,在讀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在讀中受到感情的薰陶,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了更好的解決本文的主要問題,我讓學生先學習2-9自然段,這幾段是商人與老人的對話,講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況,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導學生去讀,多媒體出示句子 ,首先 讓學生自由練,然後指名讀,教師隨即問,你剛才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麼要這樣的,讓學生自己說出理由。並隨即理解 “忿忿”的意思 ,以及當時商人的想法,讓學生想象說話。如此步步引導 把朗讀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把 “讀”和“說”結合起來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由點到面,加深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體會到文章的感情色彩。

接著 通過分角色讀、、以及同桌表演讀 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 ,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商人的情感,從著急到高興再到萬分高興,最後轉喜為怒、忿忿的。並在讀中體會老人的冷靜沉著。然後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追問:從商人與老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什麼?回答並板書:左腳有點跛,左馱蜜右馱米,缺了一顆牙。這板塊的設計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原則。

第三板塊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為您提供優質資源! :在反覆練說中訓練思維。

第10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預設通過,讀讀、劃劃、議議、畫畫等手段,使學生明白: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預計教學思路如下:1、師過渡:老人知道了那麼多,他是怎麼知道的?剛才同學們通過自學有所瞭解了,現在請讀讀第10段,劃出那幾句是寫老人怎麼知道駱駝特點的。

2、交流:並板書 看見…又看見…還看見

3、進行因果句說話訓練, 出示: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左邊馱著蜜,右邊馱著米,那是因為-----------。老人知道駱駝缺了一顆牙齒,那是因為-----------。讓學生先自由準備說,在指名說,師生對話,齊說。並換個句式用 因為…所以…來說。( 讀是內化吸收,說是外化表達,在學生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內化吸收了的'課文語言,再重新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並能夠在說的過程中逐步瞭解了老人的思維過程,也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

4、質疑,討論:讓學生針對老人說的話提出心中的疑問,組織討論,幫助解決,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問題:a,為什麼看見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讓學生上臺演示一下,跛腳人走路的姿勢,感受一下雙腳用力的不同,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問題便會迎刃而解,2、b、學生可能還會問:駱駝啃過的樹葉上留下的牙齒印是怎樣的?教師藉助簡筆畫,讓學生選擇哪一張葉子是駱駝啃過的?並說明理由。然後指導朗讀老人的話,昇華情感。通過讀、說、議、以及辨認,使學生理解老人之所以能做出的準確判斷的依據,讓學生和老人一起經歷著思維的過程,進一步感受老人遇事冷靜,觀察仔細,認真思考的思維品質。

5、第11自然段僅兩句話,告訴學生事情的結果,我預設先齊讀,再抓“果然”一詞,追問:從“果然” 一詞你讀懂了什麼?再次體會老人的思維品質,自然學生談談為什麼要順著腳印去找,說說理由,也訓練了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四:在深讀課文後抒發感想。

1、 讓學生結合板書,再說一說老人沒看見商人走失的駱駝,,為什麼對駱駝的情況知道的這麼詳細。自由說——指名說。對課文進行整體回顧。

說說學了這篇課文,你又什麼感想?或收穫?並板書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出結論

2、 (,這節課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匯入新課,再由問題的解決結束這堂課,使整堂成為一個不可分割讀整體,同時讓學生來總結,抒發感想,說說收穫,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並讓認真觀察、冷靜思考的處事理念深入學生心中。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知;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五:說板書 本文板書力圖直觀形象的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用簡潔的文字,勾勒老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教育學生遇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