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說課稿

【精品】高一語文說課稿四篇

說課稿2.7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高一語文說課稿四篇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1

一、 說教材

今天我所說課的題目是《這個世界的音樂》。它是高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二冊第三單元(說明文單元)的第四篇。從單元的安排上來講,前面已經有了三篇文章對如何抓住學好說明文的關鍵問題作了鋪墊,所以在這篇文章的教學上就更需要體現出較強的目標訓練意識,突出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和素質。

《這個世界的音樂》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不僅帶著我的學生們再一次走進了神祕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而且還為他們解開了一個又一個的大自然奧祕。

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參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1、 領會“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懂得自然界一些生物的“音樂”表現形式。

2、 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

3、 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勇氣和信心及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的含義。

教學難點:解讀作者的創作意圖,把握作品主題,從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二、 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當我們向學生教授新知識時,自然要考慮我們的教學物件在學習本課知識時的原有基礎、現有困難及某些學習心理特徵,從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個世界的音樂》這篇課文時新教材的新課文,同時它也被確定為“自讀”課文,再加上學生剛剛進入高一,他們大都不喜歡讀說明文,感覺枯燥無味,這就有可能使他們讀不下去課文,或者雖然讀下去但也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而已,難以抓住重點。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心理狀態,我思考:怎樣在40分鐘時間裡將學生的注意力儘量吸引到課文字身上來,完成對這篇科普說明文比較深刻的解讀,選擇一個有特點、有吸引力的教學切入點是確保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

三、 說教學方法

(一) 從學情出發,首先把握兩個原則:

1、 注意高視點、低起點,先把基礎知識落實到實處,再深入實施其他教學方式和手段。

2、 重視素質教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的培養,因材施教。

其次採取以下具體方法:

第一、 充分預習課文。印發預習材料,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寫作背景、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標出段落、劃分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認知能力。

第二、 根據學習的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確定課時。

第三、 分解重難點,以確保學生做到一課一得。

(二)、從課文字身出發,需注意:

作為自讀課文,大部分的課堂活動還是要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引導作用。教師如何才能完成這樣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問題”。一環扣一環的問題,是將學生帶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本文主要採取提問式的教學方法,然後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 教學方式及手段

本文通過學生自由誦讀理解課文,感知具體的語言資訊。但由於說明文中某些內容較為抽象,所以我上課時利用錄音機錄製了一部分來自大自然的聲音,讓學生親身品味、體驗。同時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幾個需要討論和理解的問題顯示了出來,並要求學生緊緊圍繞它們去思考。

五、 說教學程式(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1課時

指導學習: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合。(設計依據:課前預習是學習每一篇課文前的要求,且本文是自讀課文,自學是必須的;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和辯論可以推動學生思考,感受文章內容,發揮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一)、匯入新課

1、請同學們先聽一段中國古典音樂《梁祝》,再聽幾段來自大自然的音樂

20xx/8/13 17:38:37。

明確:除了人類的音樂外,自然界的生物也有音樂。我們應該懂得尊重任何形式生命。

(二)、分析課文

提問:

1、“這個世界的音樂”究竟指的是怎樣的一種音樂?

(思考——討論——發言)

2、這種聲音是否具有某種具體的意義?

(在原文中找答案)

3、 作者的觀點,人類作為地球生物,創作音樂的原因是什麼?

(討論——思考——發言)

(三)“課堂小小辯論賽”

作者把音樂創作視為人類的生物性本能,也就是把動物與人類看作有某種質的類同,這是否抹殺了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學生先討論,再發表自方觀點)

(四)、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事例加以證明 )

(五) 品味語言:生動幽默

(兼文學性和趣味性)

(六) 介紹“人生健康小訣竅”

1、 聽好的音樂可以使人身心舒暢。

2、 聆聽古典音樂最有益於人的健康。

六、 說板書設計

白蟻顫動上顎表緊急意義

蝙蝠藉助聲納察知周圍事物

動物的音樂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尊重善待

鳥類歌聲中有豐富的含義任何生命

這個世界的音樂

20xx/8/13 17:38:37

人類的音樂本能生命的表現形式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關照女性命運”中的一篇文章,節選自《詩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詩。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我想借助這一文字讓學生了解女性的處境和心聲,通過對這首詩的詮釋,完成對女性命運的初步關注。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文言文教學要求是:“重視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學習和文化傳統的繼承”依據此要求,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

(1)培養學生結合註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2)背誦課文,培養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目標 :

感受古代燦爛的文化,思考古今愛情觀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領會比興手法的藝術效果

三、說教法

1、運用誦讀法,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詩歌語言的凝鍊性。

2、運用問題法、討論法

聯絡詩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關鍵詩句,讓學生討論明確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詩歌的比興手法。

3.運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容量,加強直觀性,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教學要繼續提高學生的感受、分析判斷能力,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讓課文的學習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求未知領域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在語文的詩歌學習中,應注重誦、讀、記、析、探等具體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約2分鐘)

愛情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書寫愛情。《上邪》中寫道:“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痴情的絕唱啊!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痴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痴情的回報。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痴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麼。

(二) 預習內容的設計及反饋(約5分鐘)

1.基於對文字的分析,我預設了如下的預習內容:

(1) 易讀錯和需要重點掌握的字音的落實,掃清誦讀障礙

(2) 掌握《詩經》的地位、起止年代、文學傳統、內容及表現手法

(3) 結合課下注釋,掌握重點的實詞及“之”、“其”、“以”的用法,理解全詩的內容。

(4) 理清文章的結構

2.通過批閱學生上交的預習學案,在預習反饋中需訂正的問題是:

(1)字音

愆(qiān)期 自我徂(cú)爾 漸(jiān)車帷裳(cháng)

靡(mǐ)室勞矣

(2)言既遂矣/靜言思之中的“言”都是助詞,沒有實義。

以爾車來的“以”是介詞,用

總角之宴的“之”是助詞,的

(3)課文結構 :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痴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

(三)課中改進(約28分鐘)

針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問題,我在課中改進環節設計了三個問題。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後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等詩句,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2. 這首詩寫了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後被遺棄的故事。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3. 你認為“氓”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

設計第一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從文字中找出運用比興手法的相關詩句,進而能深刻體會比興手法能激發聯想,增強意蘊,使形象更鮮明的作用。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設計第二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分析把握詩歌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通過女主人公婚前婚後生活的強烈對比,及其面對生活中被拋棄這一重大的人生變故所表現出來的處變不驚,堅強面對的探究,挖掘出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的“正能量”,更全面透徹的理解這一典型人物。

設計第三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女主人公的悲劇根源,真正對學生有所觸動,明白女性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的重要意義。

怎樣更好地解決這三個循序漸進的問題?我的做法是把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小組內合作探究。具體實施方案是:第一小組討論比興手法;第二小組探討文字中還有其他地方採用比興手法嗎?聯絡以前學過的文章,舉出其他比興手法的例子。第三四小組討論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徵,第五小組討論氓的形象,第六小組討論造成女主人公悲劇的根源。各小組中心發言人展示組內的討論成果,教師對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不足之處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完善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後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等詩句,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輕貌美

②比喻戀愛及新婚的甜美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亂終棄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借斑鳩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溺於愛情

2.這首詩寫了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後被遺棄的故事。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徵?

(1)痴情——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不見覆關,泣涕連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後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善於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5)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6)吃苦耐勞——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7)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

3.你認為“氓”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

(1)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許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愛,無情地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傢伙。

(2)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於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繫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四)拓展:女主人公對這一悲劇有無責任?對我們有什麼警示意義?

初戀時:過於主動、過於熱情;

熱戀時:過於投入、過於痴情,忘記自我、放棄自我;

錢鍾書《管錐編》雲:“蓋以私許始,以被棄終。初不自重,卒被人輕..”

我相信於情於愛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愛,是要用真心、赤誠。但是,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圍繞著另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畫圓時也就意味著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應銘記的箴言。

正如《簡愛》中說“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麼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女子自尊才可以換來尊重!

(五)限時作業(約10分鐘)

1.默寫

①氓之蚩蚩, 。 ,來即我謀。

②送子涉淇,至於頓丘。 ,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③總角之宴, 。 ,不思其反。

④淇水湯湯, 。女也不爽,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2.閱讀鑑賞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純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徵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徵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裡。

板書設計:

戀愛--------------------婚變--------------決絕

(1、2章) ( 3、4、5章) ( 6章)

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亦已焉哉

《氓》說課稿《氓》說課稿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課後作業:

1.完成《非常學案》相關內容

2.背誦《氓》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先秦諸子散文對後世影響很大,它不僅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諸子的文章各具特色,而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其文章樸實渾厚、詳盡嚴謹、句式整齊,而且擅長用多樣化的比喻闡明道理。通過對《勸學》的學習,不僅可以領略荀子散文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還可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鑑賞文學古籍的能力。

2.說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通過高中語文教學,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依據大綱要求,我制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加強誦讀,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成誦;掌握有關文言詞語和句式。

能力目標:理清文章的思路,體味文章充分運用比喻進行說理的藝術特點。

德育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明確學習的重要意義及學習應持的正確態度。

3.說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說理性很強,但它不枯燥、單調,而把深奧的道理寓於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通過比喻的方式論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鑑於此,我在第一課時疏通文意、歸納整理古漢語知識後,把第二課時的重點放在理解文章的'三個分論點和比喻論證的方法上,其中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絡也是教學中的難點。我選擇開頭一段作為突破口,因為這一段提出中心論點,提挈全文,由此可理清文章思路,促使學生精讀課文。

二、說教法和學法

1.交流互動式結構

大綱中提出,教學要重視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交流互動式結構突出了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雙向交流特點,充分體現出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應有地位,其做法是: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上,老師只是在關鍵處隨機點撥,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在討論、交流中,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以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和表達的能力。採用交流互動式結構的教學關鍵是要設計好教學環節和使用的教學手段。

2.探討式閱讀

通常,文言文教學易走向一個誤區:割裂文章的整體感,囿於簡單的文字串講中,文言文被當成了古漢語學習資料,要避免這一情況的,需尋找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啟用學生的思維,使閱讀理解從迷惑於文言文和現代文的差異中走向感悟文言文的內涵。探討式閱讀就是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研討,理解文章內涵,陶冶自己的情操。它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感知——設疑——探討——表達——總結、評價,環環相扣。

3.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多媒體教學以其突出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積極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進行感知、理解、記憶和鞏固,大大提高了學生形象思維的效率,體現了電化教學的優勢。

三、說教學過程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上,我將“交流互動”的學習模式貫穿始終,努力做到“導”與“學”的有機結合,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板塊一:抓住突破口,啟用學生的思維,理清文章思路。

認真鑽研教材後,我以開頭一段作為突破口,展開教學。

1.朗讀第一段,老師作節奏停頓的提示:學/不可以已。

2.設疑:如何理解“學不可以已”這句話的意思?

學生解答後明確:學習的意義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對待學習應採取正確的態度、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3.拓寬思路:學生闡述自己關於學習的意義、態度、方法的觀點,老師作出評價。

4.比較閱讀:瞭解文中荀子關於學習的意義、態度、方法的觀點,並與自己的作比較,得出結論,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應給予鼓勵,特別是有創意的回答。

5.小結:作者提出了“學不可以已”的論點後,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態度、方法三方面展開論述,文章結構清晰。

教學板塊二:深入研究,體味文章的論證藝術。

1.理清文章思路後,趁熱打鐵提出問題:

本文說理性很強,這類文章若駕馭不好,易流於枯燥和單調,但本文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不衰,其原因何在?

老師點撥:回憶《魚我所欲也》一文中的比喻論證

2.抓重要環節,突出重點,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全文共用了20個比喻,為幫學生理解這些比喻句的含義及內在聯絡,我抓住兩個環節:一是誦讀,二是比較。在反覆的誦讀中,瞭解句子的含義;在比較中,瞭解每一個分論點的論證過程,分清論證的角度、層次。

比較既有分論點間的比較,也有同一個分論點內部的比較。如:論述第三個分論點時,學生齊讀後,老師提問:這部分的比喻論證的運用與前兩部分有何不同?學生稍加分析便可答出:正反對比論證,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作進一步的探討,明白學習要重視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的道理。

比較式學習,避免了一一講述的單調,也突出了本文論證同中有異,靈活而有變化,論辯生動有力的特點。

3.小結:

討論:比喻論證的好處。

明確:這些比喻彷彿信手拈來,使人自然而然聯想到某些直觀、淺近的形象事物,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易接受。

教學板塊三:加強誦讀,領會文章語言特點。

學生誦讀,感知句式整齊、讀來琅琅上口的特點。

其次,從修辭角度引導、分析文章語言特點:排比句使文章氣勢充沛,說理流暢;排比、對偶穿插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齊、節奏和諧、變化流暢,反映了荀子議論透闢、筆勢雄健的特點。

教學板塊四:聯絡實際,闡述學習所得。

學生討論,相互交流,老師要對學生所述給予肯定。

課後結合自身體會,寫一篇一二百字的勸學文字。

高一語文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仁,大家好!幾天我說課的篇目是高中語文一冊第四單元第一課《短新聞兩篇》中的《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接下來,我將從以下6個方面進行說課:說課標,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說教學預測。

一、 說課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要激發、尋求、提升閱讀者的主體感受和認知深度,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深入走進文字。

二、 說教材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第一課的一篇新聞特寫,在似乎平淡的事實之中,作者以獨特環境中的見聞和感受,發現到了不平靜的風暴,感受到了罪惡與善良的對立。學習本文,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學會珍惜和平生活有著重要的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全面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的要求,同時根據本單元新聞教學的要求以及本課的特點,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瞭解奧斯維辛的歷史。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閱讀新聞的能力,以及抓住並理解表達作者主觀評價的語句。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

羅森塔爾通過參觀者的行動、神態來傳達他們的內心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鮮明感情。

教學難點:

品味新聞中富有意蘊的句子的含義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是一篇印象性新聞報道。 “印象性報道”是記者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人物訪問所獲得印象寫成的報道。把對事實和新聞人物的客觀報道與描述同作者的主觀印象結合起來寫,是印象性報道的主要特色。它與同類題材的新聞選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講述自己以及周圍參觀者的所見所感,字裡行間灌注著作者強烈的情感。

三、 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關鍵的。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課的特點,我主要採用討論法、提問法、電化教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運用多媒體聲像,板書,旨在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

四、 說學法

古人主張:“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後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滲透學生學法指導,本課我引導學生主要採用預習法,分小組討論法,意在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 說教學程式

一) 新課匯入:

有這麼一個地方,它被人稱為“殺人工廠”、“人間地獄”。在這裡,黑暗充斥著每一個角落,死神日夜出沒,它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放幻燈片,圖片,文字解說奧斯維辛集中營。

教學物件為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奧斯威辛的瞭解呈現兩級情況,一種是一無所知,一種是有所瞭解,但是以不瞭解的為多。因此,在教學的開始——匯入部分用圖文結合的形式(圖片直觀,很有震撼性,觸動心靈,易感染學生)讓學生對奧斯維辛的歷史背景有一定的瞭解,拉近學生與奧斯維辛之間的距離。

二)初步感知

1、根據課文題目預設問題:

作者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為什麼又寫了呢?

帶著問題讀課文(答案用文章中的語句或依據文章中的語句來回答)

“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於一種不安的心情:在訪問這裡之後,如果不說些什麼或寫些什麼就離開,那就對不起在這裡遇難的人們。”

根據課文題目可預設問題很多,但選擇“作者說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為什麼又寫了呢?”即作者的創作動機,只是作為講授本篇課文的一個切入點,引導學生直擊新聞主體部分。以主體為中心,輻射其他新聞元素。

2、緊接著,提問:

作者不安的心情的來源,是什麼觸動了他?即參觀者在奧斯維辛的見聞,感受。

(引導學生圈點、勾畫、思考,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毒氣室 焚屍爐 女牢房 試驗室 紀念牆 絞刑室

成堆的頭髮 嬰兒的鞋子 囚犯的照片

“默默地邁著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 “步履不由得慢了下來”……

文中7-15自然段,實際上是參觀者參觀奧斯維辛時,在動作行為,神情語言上都有所變化。而作者正是根據自己的觀察,利用這點,從細節上把握情感,“還原”殘酷、恐怖的歷史真相。

小結:

雖然不曾經裡那些慘痛,但從參觀者的反應、感受,我們可以看出法西斯納粹的殘暴與慘絕人寰。過去的奧斯維辛不堪回首,不忍再揭傷疤,如今的奧斯維辛怎麼樣了呢?

“陽光明媚溫暖”“ 白楊樹婆娑起舞”“ 兒童追逐遊戲”

這樣,過去的奧斯維辛與現在的形成鮮明對比,兩者宛如兩重天,一個是地獄,一個是天堂,當身處奧斯維辛歷史遺蹟中,留給參觀者的是歷史的厚重帶來的靜穆,壓抑,但走出來,面對明媚的陽光,孩子的笑臉,他們釋然。——記住歷史,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

三)、深入理解

問題:在這些描寫參觀者的感受的句子中,有沒有你不明白的語句?(學生自由提問,由另一學生作答,老師引導,作有效補充,重點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1)、“在德國人撤退時炸燬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這個事實為什麼令人終身難忘?

2)、紀念牆上有一張照片,很特別,一個姑娘在溫和地微笑著。照片為什麼引人深思?她在想什麼?

3)、“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以作禱告的地方。”為什麼?

問題:在第1、2自然段中“最可怕”“居然”“噩夢”“不該”……作者面對著現在的不熱金卡為什麼會用這些“不適合”詞?

問題:文中出現了幾次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類似的話,作者為什麼這樣說?是真的沒新聞了嗎?(分組討論)

這篇新聞很特別,與一般的新聞不一樣,屬於印象性報道。字裡行間蘊藏著情感,因此要注重引導學生認真體會其中的蘊味。而且高一的學生求知慾和表現欲很強,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作業:比較《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與《別了,“不列顛亞”》的新聞異同,思考《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的特色。

五)板書設計:

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

羅森塔爾

殺人工廠 旅遊中心

毒氣室 震驚

焚屍爐 憤恨 記住歷史

展覽 感受 珍惜和平生活

女牢房 可怕

紀念牆 窒息

絞刑室

六、說教學預測

問題的設計基本是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抓住學生對文字中不理解的地方,引導學生深層把握作者情感。